[跟肥胖最相關血脂是哪一項呢?隨堂考解答:]
公佈答案前,想先問大家,大家都知道肥胖會大幅增加得到COVID-19的風險跟重症死亡率,那 #哪一種血脂指數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風險最相關呢?
答案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喔😲😲😲
在去年英國有個尚未發表的研究,從2020年3月16 日至7月14 日期間 ,在9,005 名接受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檢測的人當中,去找尋BMI、血脂、糖尿病等等和檢測陽性率的關係。
結果發現驗出陽性的人,都有較高的 BMI、第II 型糖尿病和糖化血色素較高(p < 0.05)。
而驗出陰性的人,HDL 和 ApoA(請看王醫師的書有介紹這個HDL的主要配備) 比較高(p < 0.001)。
而且 #HDL顯然是比BMI、糖尿病和 HbA1c 更重要的影響因子,而LDL、ApoB 和三酸甘油脂(TG)的水平則與增加的機率無顯著相關性
這個研究證實了,高的HDL 數值,不只是提供心血管的保護, #還可能提供針對被感染新冠肺炎的保護。
2019年在期刊《Lipid in health and disease(血脂跟健康與疾病)》整理出目前流行病學的資料,發現肥胖所引起的血脂異常,是降低的HDL和apoA-1,而且跟內臟脂肪和腹部肥胖有強烈相關性。
在許多研究發現HDL太低的人會有 #下視丘的發炎而影響熱量的平衡,還有粒線體的異常,跟肥胖、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有很大的關係。
所以,肥胖的人哪一項血脂報告最容易出現異常呢?(strongly correlate with obesity)
答案是:
(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喔!!!
但是上一篇的統計結果,573個人當中,有近一半(43%)的人認為是總膽固醇,但是在HDL低的人身上,反而常常看不到總膽固醇的異常喔!
再來大家表決第二名(33%的人選)的三酸甘油脂,其實非常容易受到短期飲食的影響,所以許多胖的人其實只要飲食清淡,都還是有正常的TG喔!而大家票選第三名的LDL(20%)的特異性就更遙遠了,光是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沒有這一項,就知道它跟腸道菌和肥胖十分無關,還是跟營養攝取的狀況還有肝臟的製造有關(大家可以看一下王醫師書裡LDL高的原因那一篇章),因此很多瘦的人,也會有超標的LDL喔!
另外分享一下,王醫師的門診最常見到的血脂異常指數, #真的就是HDL,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會出現過低的HDL喔!結果反而只有26個人選(4%)😂😂
#你猜對了嗎
#結果HDL是大家猜的最後一名只有26個人選
#HDL以後我要叫你4趴仔
流行病學 診斷標準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血栓之亂後續
#此副作用正式定名為TTS
1.WHO於16日對於AZ疫苗引起的稀有副作用給了個正式名稱:Thrombosis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TTS),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也訂出了診斷標準。目前不確定是否是腺病毒載體疫苗平台有關,但無法排除。所有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都應該仔細追蹤是否發生TTS,mRNA疫苗則沒有關聯。
2.TTS目前看到的發生機率:英國25萬分之一,歐盟10萬分之一。每個國家要自己根據流行病學,疫苗施打年齡層還有疫苗選擇制定政策。
3.年輕人和女性似乎是風險因子,但還需要更多資料。也許各國會有不同的風險,全部國家都應該要偵測TTS。
4.注意施打疫苗後4~20天腦和腹部症狀。應鼓勵監測血小板還有影像檢查,避免使用肝素heparin治療。
再補充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數篇TTS的報告:
5.德國奧地利11例6死。挪威5例3死。英國23例7死。
以上共39例,在注射AZ疫苗後5~24天發生,共計16死(約40%死亡)。
英國是9男14女,21到77歲都有,住院日落在注射AZ後6~14天為多。另外也有4例超過,最長是24天。有各種血栓,其中13例有CVST,4例死亡。
6.嬌生公司也投稿描述當時臨床試驗中發生CVST的狀況。在五萬疫苗受試者中發生了一例CVST併血小板低下。當時嬌生疫苗臨床試驗曾經短暫停下來過,原來就是因為這一例。當時DSMB判斷沒有確認的因果關係,臨床試驗可繼續進行。此例是25歲男性,後來有驗到抗血小板第四因子 (PF4) 的抗體。嬌生說他們和AZ疫苗使用的腺病毒不同,S蛋白的DNA也不同。
04b解讀:
1.歐盟在4月4日之前施打3400萬劑,累積數字是169例CVST,53例腹腔靜脈血栓。目前僅看到39例完整報告,我相信之後對這個病的了解會越來越完整。後續須等待整個歐洲和英國後續的報告,還有在治療指引下死亡率是否會改善。
2.美國CDC下次開會討論嬌生疫苗訂在4月23日星期五,台灣時間星期五11PM~星期六凌晨5AM。我預測應該會恢復施打。而是否加年齡或性別限制,要看到時累積的資料。包括歐洲AZ的後續資料也值得參考。
3.台灣不能掉以輕心,施打AZ疫苗後約4~20天內請大家要特別注意。機率雖低,但如果不幸發生,我們要有第一時間診斷和治療的能力才行。有興趣的朋友,今晚9PM直播會請血液科專家,免疫專家來一同討論😊
流行病學 診斷標準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肌少症年輕化,現在進行式😨😨😨]
#未來肌少化比高齡化社會還早到來
如題,比我想像中快很多,今天門診又遇到一個。
30幾歲女性,BMI=16.9(正常18.5-24)
過瘦卻有近30%的體脂率,我心想肌肉質量指數絕對符合肌少症診斷,果不其然SMI=5.39😢😢😢
#嚴重肌少症
肌少症的診斷分成三個面向:
🔺肌肉質量(總纖維數量)
🔺肌力(握力快肌)
🔺功能(步速慢肌)
質量部分(muscle mass),目前生物電阻分析儀(BIA)的標準是四肢肌肉質量指數(ASMI):
男性<7.0 (kg/m2)
女性<5.7
#請注意這是65歲以上高齡者的診斷標準
30歲是肌肉骨骼的人生高峰,之後身體蛋白質的異化會大於合成,老化的必然現象伴隨著肌肉質量逐年減少跟脂肪在肌肉跟內臟的浸潤增加;
#40歲之後肌肉質量平均每十年減少8%
#70歲後流失速度加快每十年減少15%
也就是你如果30歲/170cm/肌肉23kg/SMI是8,那在什麼都不介入的情況下,不到50歲SMI就來到6.7,符合65歲肌少症診斷了。肌少症的診斷跟十年死亡率和骨折機率有關,代表諸多功能不良的預後。
美國及部分歐洲地區的研究顯示,肌少症盛行率在 60~70 歲的長者約為 5~13%,80 歲以上則約為 11~50%。台灣本土的研究則顯示,65 歲以上的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約為6-10%,80歲以上30~50%。
#65歲以上平均每10個人就有一人肌少症
#那65歲以下呢?
肌少症的診斷切點,是以 #低於18-40歲青壯年肌肉質量兩個標準差以下,過去都覺得是高齡者的專利,所以目前台灣沒有年輕人SMI的平均數字流行病學資料。
#可怕的是,在我的門診發現越來越多20-40幾歲這個世代年輕人的肌肉質量指數,比50-70歲的還差😭😨😥
以附圖這兩個20幾歲的年輕男女來說,若他們的SMI 是7或6出頭的分數, 在不介入任何外力的情況下單憑自然老化,他們可能不到40歲就符合65歲以上肌少症的診斷了⋯⋯還不考慮其他壓力事件的介入、臥床的可能、藥物影響。
#很難想像如果不積極介入治療,未來20年後,當60變成80歲而肌少症高風險20-40變成主要國家生產力核心時, #台灣會不會變成名副其實的東亞最病夫。
肌少症年輕化的原因,在我看來有四:
1️⃣不良飲食習慣 :
高糖高油高鈉、低蛋白低纖維、暴飲暴食吃到飽文化
2️⃣食物精緻化及營養吸收不良
越精緻化越高脂高鈉營養素流失越多,而且地球環境改變,食物本身缺乏巨量跟微量營養。
3️⃣熬夜不正常的作息
睪固酮跟生長激素分泌時間都沒好好睡到覺。
4️⃣亂減肥
我門診很多阿嬤70歲第一次減肥,年輕時肌肉都沒有被亂減肥消耗掉,亂減肥造成營養更不足還有異化大於合成在之前的文章都有提過。
現在50-70歲的高齡者,年輕時都沒在健身房跑步或重訓,倒是近幾年運動風氣變得興盛,就知道飲食跟作息才是肌少症最大的原因,吃好睡好正常活動的人,是不會隨便肌少症的。
目前沒有可以治療肌少症的藥物,營養品補充劑 (如支鏈胺基酸、維他命 D、乳清蛋白) 則是有研究顯示可以 #增加肌肉質量或 #體能表現。
未來有空再來分享肌少型肥胖症的營養介入。
流行病學 診斷標準 在 結核菌特性與結核病診斷、臨床及流行病學整合分析 的相關結果
計畫名稱, 結核菌特性與結核病診斷、臨床及流行病學整合分析. 執行單位, 疾病管制署, 年度, 105年. 計畫編號, MOHW105-CDC-C-315-123104, 主持人, 周如文. ... <看更多>
流行病學 診斷標準 在 台灣地區萊姆病之流行病學探討:感染危險因子評估、病媒蜱 ... 的相關結果
萊姆病,流行病學,診斷,動物宿主. 電子檔, DOH92-DC-1002台灣地區萊姆病之流行病學探討:感染危險因子評估、病媒蜱之生態分布與病原體之檢測、與保菌宿主之調查.pdf ... ... <看更多>
流行病學 診斷標準 在 第一章流行病學與社區衛生護理 的相關結果
二、流行病學的範圍. 流行病的特徵. 1.沒有疾病限制。 2.它的發生數目超過了正常期望值。 3.沒有特定的地理限制。 4.沒有特殊的時間限制. 流行的區域範圍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