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上報評論圈】https://goo.gl/Qk7Vwb
妥協的藝術,若不是建立在政黨政治原則以及具有一致性的核心價值上,那何嘗不是另一種討好?
#蔡英文 #柯文哲 #一例一休
同時也有2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曾鈺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完善香港特區的選舉制度,全國人大在兩會期間透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授權其常委會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二的相關內容,並要求特區政府在本地立法的層次配合。為何這次《基本法》附件一和二的修改,只須走過人大決定這一部曲?「決定」所涉及的修改,是否等同重新制訂附件一和...
政黨政治原則 在 Ing.TV(蔡英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執著用過去的思維來面對全新的社會氛圍,是一種偷懶,也是一種自私。我們在今年必須要有徹底的改變,因為回不去社會,就等著被這個社會淘汰。」
反省 再出發 期許一個全新的2014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把自己過去這一年對台灣的觀察寫出來跟大家分享,然後期許自己也期許台灣,在未來的一年之中能做出一點成績。特別是身為民進黨的政治工作者,我們所無法迴避的課題是:過去一年來自己的每一份努力是否都合乎人民的期待?而接下來我們要踏出的每一步,是否能把這個國家推回正確的航道上?因此,今年我決定要用一個比較不一樣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想法,以深切的反省來做為這一年的開始。
過去這一年,有幾件事情撼動了台灣的人心:
兩部最賣座也喚醒最多人注意的紀錄片,一部是「看見台灣」,一部是「十二夜」。這兩部片子都用他們的方式感動了台灣人民。他們來自民間,都在政治之外,可是他們都點出了台灣社會迫切而嚴重的問題。兩位導演的成就令人動容,但是,我從這兩部片子看到的卻是我們的缺席。畢竟,點出問題並提出對策本來是身為政治人物的責任,但現在民間社會的力量卻走在我們的前面。曾幾何時,身為民進黨人的我們,也變成眾多觀眾之一,跟大家一起喟嘆國土的遍體鱗傷,以及流浪狗的悲慘結局。我們似乎忘了,作為政治人物必須更有遠見與行動力,要肩負起責任,對社會投注更多關心並且追求問題的改善和解決。
更令人不捨的,在冷冽的寒冬中,有人為了讓久病的妻子可以洗個熱水澡,而冒著竊盜的不名譽去扛走街上的瓦斯桶。儘管最後這件事在來自社會的溫暖協助中告一段落,但人民困頓至此,不也正是對矢志造福公眾的我們當頭棒喝嗎?
同樣的,在2013年,兩次參與人數最多的公民運動,一次是309的反核遊行,一次是洪仲丘事件而組織的白衫軍。這兩個運動各自感召了二十多萬人上街頭,之所以會這麼成功,是因為他們站出來捍衛了我們所珍惜的價值。我看到了人民的熱情與憤怒,也看到了社會正在自我保護,正在用他們的方式來抗議政府,或是抵抗那些企圖摧毀他們的價值的入侵者。在一波波社會自我保護的運動中,我們固然可以為台灣自主性公民社會的成長與茁壯感到高興,但是,身為一個政治工作者,尤其是民進黨的政治工作者,看到這一幅景象,我們恐怕更要好好深思的是:我們是不是做得不夠?面對即將到臨的未來,我們現在是不是就該好好的來反省、思索,我們該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國人做些什麼?
所以,在2014年,我認為我們有幾件事情必須做出共同的抉擇。而且,我相信,我們在2014年所做的抉擇將會影響整個民進黨的未來,也必將影響整個台灣民主體制的發展。
第一、我們與公民社會的關係必須做出抉擇。當我們把街頭讓給了公民團體,我們就必須開始思考民進黨轉型的問題。很可惜的,這個思考一直沒有被啟動。現在,我們必須調整腳步,然後想清楚自己角色的轉換。在某些議題上,我們必須展現黨的態度與立場。透過清楚的立場來與台灣的進步勢力作結盟。民進黨和公民社會雖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在近來社會關心的公眾議題上,我們必須認清,現在是公民社會要不要接納民進黨,而不是民進黨能不能領導公民社會。有了這一點認知,我們才能透過我們的誠意,逐漸強化社會對我們的信任。換言之,現階段,我們要努力讓社會相信並且願意和我們一起努力改變這個國家。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堅持社會正義與良善的過程中奮鬥不懈,公民社會自然會與我們站在一起。找回正義,找回創黨的初衷,同時也就找回了人民的信任。
第二、我們必須抉擇,過去的政治慣習是否要與時俱進,有所改變。以往,在狹隘的政黨政治思維下,我們總是希望把社會最優秀的人才納進民進黨,讓她或他來代表民進黨參選。但在特殊社會環境及政黨結構下,我們必須思考,是否這個模式仍然是唯一的選項?民進黨必須好好想想,為追求一個更健全、長遠的政黨政治發展,是否應展現更大的包容力,結合社會其他的力量,共同打破當前國民黨一黨壟斷的政經結構。這個問題是現階段民進黨必須縝密思考的核心課題,也關乎未來台灣民主政治的走向。社會正在快速改變當中,面對社會的巨變,我們可以選擇堅守一成不變的政黨政治原則,和國民黨力拚到底,但我們也可以走出過去的城牆,創造有利條件,把台灣社會正面的力量加以集結與盤整,擴大民進黨未來發展的社會基礎。2014年我們如何作出最適的抉擇,將會深深影響我們的黨和台灣的未來命運。
政治就是一種選擇!而且是一種在外在環境變動迅速的情況下所做的選擇,只不過有些選擇輕如鴻毛,有些選擇則重如泰山。有些關鍵的時候,必須要有新的思維。
我說過,歷史從來都不是直線前進的,一個政黨與社會的關係常常在變動,絕對沒有一勞永逸的答案。今天,執著用過去的思維來面對全新的社會氛圍,是一種偷懶,也是一種自私。我們在今年必須要有徹底的改變,因為回不去社會,就等著被這個社會取代與淘汰。
這是我的反省,而且我不會只有反省,2014年我會與大家一起努力,在這關鍵的一年幫民進黨也幫這個國家做出正確的抉擇。 ( http://goo.gl/gx2VkQ )
政黨政治原則 在 蔡英文 Tsai Ing-w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反省 再出發 期許一個全新的2014
每年的這個時候,我都會把自己過去這一年對台灣的觀察寫出來跟大家分享,然後期許自己也期許台灣,在未來的一年之中能做出一點成績。特別是身為民進黨的政治工作者,我們所無法迴避的課題是:過去一年來自己的每一份努力是否都合乎人民的期待?而接下來我們要踏出的每一步,是否能把這個國家推回正確的航道上?因此,今年我決定要用一個比較不一樣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想法,以深切的反省來做為這一年的開始。
過去這一年,有幾件事情撼動了台灣的人心:
兩部最賣座也喚醒最多人注意的紀錄片,一部是「看見台灣」,一部是「十二夜」。這兩部片子都用他們的方式感動了台灣人民。他們來自民間,都在政治之外,可是他們都點出了台灣社會迫切而嚴重的問題。兩位導演的成就令人動容,但是,我從這兩部片子看到的卻是我們的缺席。畢竟,點出問題並提出對策本來是身為政治人物的責任,但現在民間社會的力量卻走在我們的前面。曾幾何時,身為民進黨人的我們,也變成眾多觀眾之一,跟大家一起喟嘆國土的遍體鱗傷,以及流浪狗的悲慘結局。我們似乎忘了,作為政治人物必須更有遠見與行動力,要肩負起責任,對社會投注更多關心並且追求問題的改善和解決。
更令人不捨的,在冷冽的寒冬中,有人為了讓久病的妻子可以洗個熱水澡,而冒著竊盜的不名譽去扛走街上的瓦斯桶。儘管最後這件事在來自社會的溫暖協助中告一段落,但人民困頓至此,不也正是對矢志造福公眾的我們當頭棒喝嗎?
同樣的,在2013年,兩次參與人數最多的公民運動,一次是309的反核遊行,一次是洪仲丘事件而組織的白衫軍。這兩個運動各自感召了二十多萬人上街頭,之所以會這麼成功,是因為他們站出來捍衛了我們所珍惜的價值。我看到了人民的熱情與憤怒,也看到了社會正在自我保護,正在用他們的方式來抗議政府,或是抵抗那些企圖摧毀他們的價值的入侵者。在一波波社會自我保護的運動中,我們固然可以為台灣自主性公民社會的成長與茁壯感到高興,但是,身為一個政治工作者,尤其是民進黨的政治工作者,看到這一幅景象,我們恐怕更要好好深思的是:我們是不是做得不夠?面對即將到臨的未來,我們現在是不是就該好好的來反省、思索,我們該為我們的國家、為我們的國人做些什麼?
所以,在2014年,我認為我們有幾件事情必須做出共同的抉擇。而且,我相信,我們在2014年所做的抉擇將會影響整個民進黨的未來,也必將影響整個台灣民主體制的發展。
第一、我們與公民社會的關係必須做出抉擇。當我們把街頭讓給了公民團體,我們就必須開始思考民進黨轉型的問題。很可惜的,這個思考一直沒有被啟動。現在,我們必須調整腳步,然後想清楚自己角色的轉換。在某些議題上,我們必須展現黨的態度與立場。透過清楚的立場來與台灣的進步勢力作結盟。民進黨和公民社會雖扮演不同的角色,但在近來社會關心的公眾議題上,我們必須認清,現在是公民社會要不要接納民進黨,而不是民進黨能不能領導公民社會。有了這一點認知,我們才能透過我們的誠意,逐漸強化社會對我們的信任。換言之,現階段,我們要努力讓社會相信並且願意和我們一起努力改變這個國家。我相信,只要我們在堅持社會正義與良善的過程中奮鬥不懈,公民社會自然會與我們站在一起。找回正義,找回創黨的初衷,同時也就找回了人民的信任。
第二、我們必須抉擇,過去的政治慣習是否要與時俱進,有所改變。以往,在狹隘的政黨政治思維下,我們總是希望把社會最優秀的人才納進民進黨,讓她或他來代表民進黨參選。但在特殊社會環境及政黨結構下,我們必須思考,是否這個模式仍然是唯一的選項?民進黨必須好好想想,為追求一個更健全、長遠的政黨政治發展,是否應展現更大的包容力,結合社會其他的力量,共同打破當前國民黨一黨壟斷的政經結構。這個問題是現階段民進黨必須縝密思考的核心課題,也關乎未來台灣民主政治的走向。社會正在快速改變當中,面對社會的巨變,我們可以選擇堅守一成不變的政黨政治原則,和國民黨力拚到底,但我們也可以走出過去的城牆,創造有利條件,把台灣社會正面的力量加以集結與盤整,擴大民進黨未來發展的社會基礎。2014年我們如何作出最適的抉擇,將會深深影響我們的黨和台灣的未來命運。
政治就是一種選擇!而且是一種在外在環境變動迅速的情況下所做的選擇,只不過有些選擇輕如鴻毛,有些選擇則重如泰山。有些關鍵的時候,必須要有新的思維。
我說過,歷史從來都不是直線前進的,一個政黨與社會的關係常常在變動,絕對沒有一勞永逸的答案。今天,執著用過去的思維來面對全新的社會氛圍,是一種偷懶,也是一種自私。我們在今年必須要有徹底的改變,因為回不去社會,就等著被這個社會取代與淘汰。
這是我的反省,而且我不會只有反省,2014年我會與大家一起努力,在這關鍵的一年幫民進黨也幫這個國家做出正確的抉擇。 ( http://goo.gl/gx2VkQ )
政黨政治原則 在 曾鈺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為完善香港特區的選舉制度,全國人大在兩會期間透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授權其常委會修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二的相關內容,並要求特區政府在本地立法的層次配合。為何這次《基本法》附件一和二的修改,只須走過人大決定這一部曲?「決定」所涉及的修改,是否等同重新制訂附件一和二?除了選制的改變外,是次對附件的修訂又有甚麼重大啟示?
02:03 知多點:「政改五部曲」是甚麼?
05:33 「政改五部曲」可以變成「一部曲」嗎?
08:57 全國人大可以授權常委會修改《基本法》嗎?
12:31 知多點:中國的法律制度與《基本法》的關係
15:00 現在是修改,還是重寫《基本法》附件一和二?
19:17《基本法》附件一和二會加入政治安全的原則嗎?
21:08 總結

政黨政治原則 在 曾鈺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鼓勵港人到大灣區發展的背景下,約有54萬名永久性居民通常在廣東省逗留。政府正計劃於短期內向立法會提交草案,向符合「通常居港」規定的內地港人提供境外投票的選項。境外投票到底涉及哪些爭議?應如何解決?
1:40 選民資格中「通常居住」怎解釋?
15:46 在境外可以怎投票?
19:38 大灣區和其他內地城市的選舉活動怎舉行?
21:40 開放境外投票如何影響公共政策?
#境外投票 #一國原則 #大灣區

政黨政治原則 在 曾鈺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09 台灣與香港政府處理陳同佳案的羅生門
7:30 台灣如何看陳同佳投案
9:00 國際政治看陳同佳案
12:42 台灣與香港的法律空窗問題
17:20 屬地原則與域外管轄權
20:50 警務合作可處理陳同佳案?
22:26 如何解決困局

政黨政治原則 在 八上公民5-3政黨政治的運作原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22秒,現在已經從「人民團體法」改成「 政黨 法」囉! ... <看更多>
政黨政治原則 在 受憲法保障與限制程度有所差異政黨是政治性結社團體 的推薦與評價
大法官指出,#政黨政治 是憲法#民主原則 的核心內涵,國家應該建立並確保選舉制度、政黨財務等領域的法治環境,使各政黨可以公平競爭,爭取執政機會。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