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嚟個「現實武俠」,去訪問「竹林寺真傳螳螂派」嘅林師父,介紹譚公誕同客家麒麟。
林師父好熱情,想教我哋兩位手無縛雞之力嘅少女,練「鳳眼拳」。
我好不容易擺好個Pose,林師父話:「啱啦,咁樣打落去對方嘅軟組織度,就會好痛㗎。」
我望吓我嘅纖纖十指,忍唔住問:「乜嘢會好痛?我啲手指?」
#全身上下最好功夫嘅係把口
#口述武俠真係得把口識講武功
#師父唔止打拳掂 #仲幫我哋把咗個靚脈
#武俠 #陳美濤 #tomatochan #口述武俠 #譚公誕 #林孝傑 #客家麒麟 #舞麒麟 #竹林寺 #螳螂派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SIMON廚房,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元洲仔大王爺廟是香港一座廟宇,位於新界大埔區元洲仔,鄰近現時的前政務司官邸,建於清朝中葉。大王爺廟是大埔的一座水神廟,大王爺是王爺神,亦曾是昔日大埔的鶴佬漁民敬奉之鄉土神、水神。隨著地方發展,元洲仔已完全改變,再無艇戶棚屋,漁民不少已遷進高樓大廈,但鄉民仍敬神不絕。每年農曆五月初六開始(正誕在初八)...
客家麒麟 在 Stella, So Man Y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西貢坑口客家麒麟。
妙繪•香港非遺•香港機場。
#stellaso_comic #illustration #watercolor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hkartist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香港國際機場
客家麒麟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物阜民豐瑞獸來──漫談客家麒麟舞> 知史客談
原創作者:葉德平
麒麟是中國傳說中的生物,與鳳、龜、龍並稱「四靈」(《禮記・禮運》)。傳說的麒麟十分馴良,不傷人畜,堪稱「仁獸」。每當過年過節,客家人總愛舞動麒麟,期望麒麟能為他們帶來福氣。
客家麒麟 在 SIMON廚房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元洲仔大王爺廟是香港一座廟宇,位於新界大埔區元洲仔,鄰近現時的前政務司官邸,建於清朝中葉。大王爺廟是大埔的一座水神廟,大王爺是王爺神,亦曾是昔日大埔的鶴佬漁民敬奉之鄉土神、水神。隨著地方發展,元洲仔已完全改變,再無艇戶棚屋,漁民不少已遷進高樓大廈,但鄉民仍敬神不絕。每年農曆五月初六開始(正誕在初八),為大王爺誕,在天后宮前風水廣場有神功戲賀誕,各花炮會及信眾,都會在這幾天來到戲棚神壇參拜,為大埔區的一大盛事。其中部份花炮會,為了方便村民信眾,選擇在周日舉行慶祝活動。
歷史:
大王爺的前身,為深圳河北岸的赤尾村村民,於清朝中葉期間,在元洲仔北岸豎立的一塊碑石,附近的水陸居民往往向此碑文燒香祝禱,認為十分靈驗。因此到了清朝末年,由大埔五姓漁民發起募捐(五姓分別是蘇、徐、李、鍾及石)。他們組成「僑港惠陽蘇徐李鍾石姓宗親聯會」,在現址移碑建廟。該廟在1988年曾進行重建,2014年又由大埔五姓漁民籌款重建。
神誕:
在1930年代開始,每逢農曆二月初五、二月十五及五月初六,大王爺廟都會慶祝大王爺誕,其中五月由初六起便會搭棚演粵劇及白字劇,神棚設於汀角路「風水廣場」近大元邨,還有巡遊及抽花炮等活動,初六稱為「請神」,初八為「正誕」,直到十五早才送神回廟,是大埔區水陸居民一大盛事。
鶴佬賀誕是具特色的傳統活動。醒獅部分除了一般的龍獅外,還有鶴佬麒麟、客家麒麟、金獅和貔貅,共計三十多頭動物。其中鶴佬麒麟,舞動者隨著鑼鼓嗩吶的伴奏樂聲,大動作地不停轉動,儼如民間音樂表演。現場還有功夫表演。隊伍由集合地點的大元邨泰欣樓,遊行穿過大埔新市鎮的街道,走至風水廣場,令沿途市民都感受到節日氣氛。
另外一個節目是婦女表演傳統風俗的陸上扒龍舟。婦女穿戴著自製的頭飾服裝,在鬧市中遊行表演,亦有人放懷高歌,表演傳統鶴佬歌曲。神功戲方面,除了粵劇外,亦有潮劇地方戲曲的白字戲。但抽花炮活動不是在同日進行,而是定在農曆五月十三的神功戲中舉行。
客家麒麟 在 SIMON廚房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1930年代開始,每逢農曆二月初五、二月十五及五月初六,大王爺廟都會慶祝大王爺誕,其中五月由初六起便會搭棚演粵劇及白字劇,神棚設於汀角路「風水廣場」近大元邨,還有巡遊及抽花炮等活動,初六稱為「請神」,初八為「正誕」,直到十五早才送神回廟,是大埔區水陸居民一大盛事。
鶴佬賀誕是具特色的傳統活動。醒獅部分除了一般的龍獅外,還有鶴佬麒麟、客家麒麟、金獅和貔貅,共計三十多頭動物。其中鶴佬麒麟,舞動者隨著鑼鼓嗩吶的伴奏樂聲,大動作地不停轉動,儼如民間音樂表演。現場還有功夫表演。隊伍由集合地點的大元邨泰欣樓,遊行穿過大埔新市鎮的街道,走至風水廣場,令沿途市民都感受到節日氣氛。
另外一個節目是婦女表演傳統風俗的陸上扒龍舟。婦女穿戴著自製的頭飾服裝,在鬧市中遊行表演,亦有人放懷高歌,表演傳統鶴佬歌曲。神功戲方面,除了粵劇外,亦有潮劇地方戲曲的白字戲。但抽花炮活動不是在同日進行,而是定在農曆五月十三的神功戲中舉行。
客家麒麟 在 SIMON廚房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在1930年代開始,每逢農曆二月初五、二月十五及五月初六,大王爺廟都會慶祝大王爺誕,其中五月由初六起便會搭棚演粵劇及白字劇,神棚設於汀角路「風水廣場」近大元邨,還有巡遊及抽花炮等活動,初六稱為「請神」,初八為「正誕」,直到十五早才送神回廟,是大埔區水陸居民一大盛事。
鶴佬賀誕是具特色的傳統活動。醒獅部分除了一般的龍獅外,還有鶴佬麒麟、客家麒麟、金獅和貔貅,共計三十多頭動物。其中鶴佬麒麟,舞動者隨著鑼鼓嗩吶的伴奏樂聲,大動作地不停轉動,儼如民間音樂表演。現場還有功夫表演。隊伍由集合地點的大元邨泰欣樓,遊行穿過大埔新市鎮的街道,走至風水廣場,令沿途市民都感受到節日氣氛。
另外一個節目是婦女表演傳統風俗的陸上扒龍舟。婦女穿戴著自製的頭飾服裝,在鬧市中遊行表演,亦有人放懷高歌,表演傳統鶴佬歌曲。神功戲方面,除了粵劇外,亦有潮劇地方戲曲的白字戲。但抽花炮活動不是在同日進行,而是定在農曆五月十三的神功戲中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