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留言抽新書
由於我們都走簡陋風,再加上隨時都在為下一趟出國露營做準備,要能又省時省力的料理方式就屬"一鍋到底"啦!不只輕鬆、又吃得飽吃得營養,最適合我們這種懶人惹哈哈哈!
這次很榮幸和好朋友兼美肌密友我是劉太太。寫露營寫生活同框推薦這本露營料理新書《#露營杯72道料理》,一鍋到底還不夠精簡,一杯到底更厲害!
作者為一位熱愛戶外活動的日本廚師,不管是炊、燉、烤、炒、蒸、炸通通都能使用Sierra Cup露營杯完成,登山、露營甚至是以後出國露營也能參考,然後我最喜歡吃完直接用麵包或吐司把碗擦乾淨吃光光,沒有製造垃圾超棒der~推薦給大家!#好想回歐洲啦
當然,一樣照慣例幫大家討福利!這次我們來抽 #2本新書 吧!
📣活動辦法 #要完成以下步驟哦
1.即日起至9/29止。
2.在本篇貼文下tag 2位好友並留言"我想帶著《露營杯72道料理》去露營"(留言有範例)。
3.按讚並公開分享本篇貼文(要有小地球🌍)。
4.運送限台灣本島。
📣哪裡買 幸福文化
博客來👉https://pse.is/3nkg25
金石堂👉https://pse.is/3pe9r5
誠品👉https://eslite.me/3p8p36
Momo👉https://pse.is/3mwg9k
同時也有23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經濟學人這一個主題出來之後 在台灣出現兩種不同反應 一種就是 I told you so我早就跟你講了 那另外一派就是非常台派的反應 就是這個標題殺人啊沒有啦 台灣沒有那麼不安全 經濟學人國際的流通量大概130萬份 那至少是英語系的重要的人一定看 所以你不要以為他是要影響台灣啦 他根本不在乎台灣...
「好想回歐洲啦」的推薦目錄:
- 關於好想回歐洲啦 在 三小二鳥的幸福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好想回歐洲啦 在 走走停停,教學旅行,旅行教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好想回歐洲啦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好想回歐洲啦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好想回歐洲啦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好想回歐洲啦 在 [歐洲] 分享德國資訊業生活實況- 看板Oversea_Job 的評價
- 關於好想回歐洲啦 在 必看!!省錢遊歐洲 想去歐洲再也不是夢想啦~ㄧ萬五就能出發 ... 的評價
- 關於好想回歐洲啦 在 角落歐洲社團全新開張啦 因為IG粉絲專頁中的照片,為了顧及 ... 的評價
- 關於好想回歐洲啦 在 歐洲靈媒驚爆末日前兆! 12個已應驗11個!最後一個和台灣 ... 的評價
好想回歐洲啦 在 走走停停,教學旅行,旅行教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做功課文來了 #真心覺得波蘭很棒
波蘭的便宜物價、波蘭的風土民情、還有處處都有美麗的景點,當然還有被二戰摧毀的慘痛歷史等,都很值得疫情過後大家去走走。
.
最多人問奶茶團長的,就是波蘭這麼大,行程到底要怎麼排?到底要玩純波蘭還是要搭配鄰近國家?怎麼進出的機票最划算?
.
其實這真的不容易!
因為波蘭真的太大!
.
這一篇先給大家一個初概念,
波蘭這種連住希爾頓都不貴的甜甜物價,真心推薦可以去漫遊慢走一下喔!
#你玩純波蘭還是會搭配鄰近國家
#好想回歐洲啦
好想回歐洲啦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經濟學人這一個主題出來之後
在台灣出現兩種不同反應
一種就是 I told you so我早就跟你講了
那另外一派就是非常台派的反應
就是這個標題殺人啊沒有啦
台灣沒有那麼不安全
經濟學人國際的流通量大概130萬份
那至少是英語系的重要的人一定看
所以你不要以為他是要影響台灣啦
他根本不在乎台灣怎麼想
他是要影響美國的看法
因為美國拜登1月20號上任之後
已經100天了喔
他說大概6月
6月他國防部要出一個
軍事戰略報告針對中國的
那你可以看到經濟學人就認為
拜登一直舉棋不定
因為經濟學人這個文章
要配合外交事務季刊那篇文章
要合在一起讀這樣才會看得比較準確
那個外交事務季刊那個是直接把棄台論重提
就是意思是說美國不要打一個6千英里之外的戰爭
我們既然一切回美國生產
那幹嘛去在人家門口
你跟人家打仗就划不來不值得不支持
經濟學人就是
他就是在講說美國如果在軍事上
或者是對台灣的態度一直這麼模模糊糊
這樣呼攏呼攏
那事實上未來的情勢是越來越險峻
那他講到幾個部分嘛
第一個就是中國對台灣的部分
就是軍力差距越拉越大
實際上中國的軍事預算可能是接近4千億左右
也就大概是約莫是目前的兩倍到三倍
是美國的三分之二 差不多
所以就是說不要低估他
那他的軍事預算向來大概就台灣的十六倍
十六倍
那所以這個軍力差距是越拉越大
第一個當中國對台灣問題
他認為要解決
大家都認為2022到2027就是危險期間
就是說從2022到2027可能兩岸的軍事差距
會讓中國認為他做出軍事冒進
那代價他可以承受
那第二個就是當中國的軍力在崛起
那美國要介入台灣就第一島鏈來幫助台灣
他的代價也會越來越大 是
他講了這個問題的現實兩難之處
他就說他說美國你現在如果真的要介入第一島鏈
坦白說你如果真的兩岸發生軍事衝突
你如果不把中國的陸基的雷達跟陸基的飛彈摧毀
你美國的軍艦
根本沒有辦法進第一島鏈
因為會馬上就被打沉 會被打掉嘛對不對
這個很現實嘛 然後這個
可是你如果去打
因為你如果真的要幫台灣
你勢必要處理陸基的中國沿岸的陸基的雷達跟飛彈
可是你只要打了你就是宣戰
尤其是那是人家的領土
對對對那是海外那是公海
所以經濟學人就問了這個問題就是說
那這個事實上就是外交季刊
另外那個人
外交事務季刊他也是提到這個問題
他說你勢必要做這個動作
那你跟中國宣戰打起來那個代價你想清楚了嗎
你計算好了嗎 對對對對 你能夠承擔嗎
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
事實上美國就要想
我覺得經濟學人就是發出這個問題啦
就是說你現在還在搞戰略模糊
那這樣拖下去的結果就是使得你
2022之後越來越處於被動
而且根本就不敢表態了嘛
因為人家越來越大
所以簡單來說經濟學人這個立場
跟之前講的棄台論的立場 不一樣
算是是鷹派嗎
那個經濟學人是比較偏鷹派
他就認為你這個時候
就要趁你還領先的時候要表態
早做決定 要明確化
為什麼現在我們說會有經濟學人這種鷹派的言論出來
他說你要及早站起來表示強硬
我覺得真正還是扯到那個過程
你去想一想以美國來講
美國把菅義偉日本人的首相
拉到美國去搞了一個聯合聲明對不對 對
然後菅義偉一回到日本
4月28號就通過RCEP你這是幹嘛
就加入RCEP 是嘛
那請問你在幹嘛
就是表面上應付一下老大哥
但實質上商業還是很重要
那你有什麼好抱怨我美國
所以我就說嘛
我就說到時候我們所講說美國在亞洲的credibility
威信會下降
誰來指責這件事 請問你
沒有人可以指責了
我是覺得美國目前他要對中國做強硬的表態
時間跟機會還是有的啦
可是拜登真的要走這樣的路嗎
但我要問另外一件事情
就是Antony Blinken最近要開始到處飛
然後拜登也想要去歐洲
請問他們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要拉結盟
布林肯是幫拜登的6月11日12日要去搞G7先做鋪路
等於先去踏勘就對了 對對對對對對
那我覺得有幾個議題可能就是他要搞的啦
第一個就是對新疆
新疆想要大家統一出來都說這是
他還是要新疆跟香港
我認為新疆跟香港他還是要搞啦
但是這兩個都動不了啊百分之百動不了
所以就要從這邊連帶出來就是
要不要抵制冬奧這種議題 對啊
但是他這個東西也要攤在G7裡面談喔 是
G7...因為沒有歐洲真的搞不來
不是沒有歐洲你一下子少了幾十個國家去抵制
美國不願意單幹
他連抵制這種事都不要單幹
然後還有第二個就是要鞏固半導體供應鏈
包括對華為的抵制
那坦白講這個時候去剛好是德國的尷尬時間
因為德國9月要選舉 對
那目前到底是Laschet那個基民黨
基民黨或者是綠黨
哪一個人會變成多數聯盟現在看不出來 不知道
那如果是綠黨那個變成多數聯盟
那德國就要轉彎
對就往另外一邊轉以前親中
現在要往完全另外一邊轉
所以現在看不出來
所以我認為反正拜登就去那邊
表達一下想法大概就這樣
我覺得歐洲會逐漸發展出他的獨立自主的外交路線
即使有時候跟美國一樣
也不是說配合美國是我們剛好重疊
我們剛好重疊
也就是他不是同盟關係他是利益共生關係 對對對對
就有時候是跟你利益一致 對
有時候也會跟中國利益一致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好想回歐洲啦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不記得前幾週
我們討論過CGTN
跟中方的媒體想要國際化爭取這個...
話語權
爭取話語權
那但是上週前幾週阿亮講說
可是因為你說的是他們的語言
但沒有用他們的文化說話
所以接受度比較低
但這個紐約時報特別出了一個報導
他說我稍微唸一下
因為Ben Smith的意思
現在中方的媒體宣傳
也不只是用外語媒體還有包含的直接介入當地的媒體
他說中國政府的宣傳報紙中國日報
不但以英文發行還有塞爾維亞語Serbia
塞爾維亞語的版本
一個菲律賓的記者估計
菲律賓新聞專線中間超過一半的報導來自
中國國家新聞機構新華社
一個肯亞媒體集團從中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
後來解僱了一位專欄作家
他寫的中國鎮壓維吾爾人的文章
秘魯的記者在社群媒體上
受到好鬥的中國政府官員的強烈批評
這是戰狼外交啊
你是要看CGTN在哪一國
肯亞跟祕魯他肯定影響的到
我覺得有部分歐洲國家他也影響的到
但你知道這篇報導的意思是
我們看起來好像是分別的事件
但其實背後有一個大戰略
就是中方想要用中國資金
中國的權力跟中國視角 發展媒體嘛
全世界的媒體後面
本來就這樣啊
就是像你上次講的啊
美國也做同樣的事
因為非洲大部分都是法國跟英國的殖民地
所以你要跟這些人溝通
那他們學中文沒那麼快
那很多人英文法文還是母語
所以他當然就是要透過這種東西來影響
南華早報就很典型
南華早報我是每天看
那他也會登
很中國論調的文章 有
也是用英文寫的 中國崛起論
可是他也會去邀很反中國的文章
可是他的報導基本上是 相對均衡
至少對事實的報導
我認為還是相對準確的啦
那如果中方已經用全球大戰略的角度
滲透進各個媒體
包含了投資包含資金包含了變成partner
那他們到底要做什麼
你說CGTN啊
CGTN已經是其中的一環
他當然想要影響各國的輿論這是必然的嘛
我跟你講他們在影響的都是那個最關鍵的議題
就攸關這個國家生死的問題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
你說美國對日本的輿論有沒有影響
你表面上看沒有
但是實際上他從不同的高度下來吧
表面上看沒有
可是當田中角榮跑去跟中國建交的時候
就一面倒批他
那就是美方不高興 當然是啊
後來洛克希德案就出來了
就收賄那個案子
請問洛克希德案收賄這種證據誰會有
那其實坦白講都是CIA
當然是美國
不然洛克希德怎麼會突然公布一堆收據
所以我的意思說
那個都是在最關鍵的議題上
就是說你在親美親中這個議題上
我不能接受我就弄你啊就是這樣啊
項立剛有一個論點倒是真的
他說他不認為台積電會用非美國設備
中國當然希望他半導體要發展
就不只是半導體本身
他要連動很多周邊都發展起來
光刻機 對對對對
所以他就認為說
你搞一個基本是親美的企業來搞
然後半導體的設備製程軟體通通都是美國
中國現在就是希望全方位都用自己的體系
這個就好比華為決定要弄自己的軟體系統
對不對 對
他就認為台積電不可能站隊進來的啦
台積電最後中美都是要適應的啦
不然你怎麼活啊
這個就從台積電講到晶片
記不記得我們那時候討論中華經濟研究院
今年出了一個新的消息
BBC報導這個2020年
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高達1367.4億美金
是台灣總出口值的43.8%
那比2019年同期也就是前年同期是只有951億美元
也增加了百分之14
出口最大的是電子零組件
兩岸的貿易半導體大概佔32%
那你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什麼面板
一大堆資訊什麼
全部加起來大概接近50
所以坦白講裡面還是很多傳產
還是有傳產 好多好多
工具機算不算 工具機算
精密機械也算 是嘛
那我們這樣講好了
但是台派呢就是貴黨裡面的一個主流說法就是說
主流個屁啦主流
那只是一種看法
對方這麼仰賴我佔了我百分之43.8
等一下我這是忍不住笑了
佔了百分之43.8
所以是中國需要我
是台灣出口到中國有43.8
然後他就說你看中國非買我們的半導體不可
你們發言人這樣講啊
我就跟你講43.8裡面有關半導體的部分只有32%
你如果要講說這個32%
中國真的是覺得台灣性價比高那是愛買
這是事實啊
尤其今年第一季跟四月非常明顯
所以我是跟你講說
我覺得中國也是很聰明啦
他在加大庫存
他是在深挖壕廣積糧 對對對對對
因為他就覺得他跟美國這種半導體不知道會打到哪裡
所以他今年第一季還有四月拼命從台灣進口
反正台灣的東西好用 先吃
他就先買再說所以我們四月就暴漲
我們的出口額暴漲
他主要就是在廣積糧
尤其是對高科技零組件的部分
因為他不知道美國會不會哪一天突然又開殺戒了嘛
突然認真的開殺戒
是啊是啊所以他總是要防一手
所以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
結果我們出口暴漲嘛對不對
可是出口暴漲人家就有去查那個內容
比如說四月 四月半導體真的是暴漲
可是大概就是佔總出口也是差不多5成左右
本來是32嘛
四月就暴漲成5成左右
我的意思是說
台灣當然目前有一些半導體有技術優勢
那中國大陸也急著囤積
所以拼命下訂單
可是台灣也不要以為
我們就只賣這個東西給中國大陸
其他東西還是真的需要中國願意跟你買的啦
現在民進黨怎麼辦呢
接下來如果要做什麼公投的宣講
可是一方面疫情一方面又黑道
然後黨內的年輕人幾乎都不支持四項公投都不支持
那不就全面要敗退了嗎
你到時候比如說我隨便講比如說藻礁
藻礁他一定會強調說台灣會缺電
然後如果不這樣我們被迫去搞核四
那焦點又回到核四了
又回到核四
因為這四個議題很明顯
對國民黨最有利的議題是萊豬 是
對民進黨最有利的是核四
但其實核四現在也沒想像中有利
當年靠民智未開在那邊唬爛
我是在講四個議題裡面 相對
相對對對對
所以民進黨一定是拼命抓著核四來打其他議題
那他是怎麼樣
那另外一個當然就是3Q那個有沒有併在一起
那以邏輯來看應該會併
那併在一起他就掛了
因為萊豬對他太不利了
我跟你講基進黨最孬種
你知道基進黨是怎麼說
基進黨說朱學恒表示
如果828投3Q就掛定
明明就是郭正亮講的你不敢寫郭正亮對不對
不敢寫郭正亮
你看小綠就是這麼可悲
就是連罵人都不敢寫大綠的
這個曾任不分區立法委員
媒體有寫出來啊
但他做的圖裡面就只寫朱學恒啊
是不是怪我囉
他大概覺得恨你的人比較多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好想回歐洲啦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不記得前幾週
我們討論過CGTN
跟中方的媒體想要國際化爭取這個...
話語權
爭取話語權
那但是上週前幾週阿亮講說
可是因為你說的是他們的語言
但沒有用他們的文化說話
所以接受度比較低
但這個紐約時報特別出了一個報導
他說我稍微唸一下
因為Ben Smith的意思
現在中方的媒體宣傳
也不只是用外語媒體還有包含的直接介入當地的媒體
他說中國政府的宣傳報紙中國日報
不但以英文發行還有塞爾維亞語Serbia
塞爾維亞語的版本
一個菲律賓的記者估計
菲律賓新聞專線中間超過一半的報導來自
中國國家新聞機構新華社
一個肯亞媒體集團從中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
後來解僱了一位專欄作家
他寫的中國鎮壓維吾爾人的文章
秘魯的記者在社群媒體上
受到好鬥的中國政府官員的強烈批評
這是戰狼外交啊
你是要看CGTN在哪一國
肯亞跟祕魯他肯定影響的到
我覺得有部分歐洲國家他也影響的到
但你知道這篇報導的意思是
我們看起來好像是分別的事件
但其實背後有一個大戰略
就是中方想要用中國資金
中國的權力跟中國視角 發展媒體嘛
全世界的媒體後面
本來就這樣啊
就是像你上次講的啊
美國也做同樣的事
因為非洲大部分都是法國跟英國的殖民地
所以你要跟這些人溝通
那他們學中文沒那麼快
那很多人英文法文還是母語
所以他當然就是要透過這種東西來影響
南華早報就很典型
南華早報我是每天看
那他也會登
很中國論調的文章 有
也是用英文寫的 中國崛起論
可是他也會去邀很反中國的文章
可是他的報導基本上是 相對均衡
至少對事實的報導
我認為還是相對準確的啦
那如果中方已經用全球大戰略的角度
滲透進各個媒體
包含了投資包含資金包含了變成partner
那他們到底要做什麼
你說CGTN啊
CGTN已經是其中的一環
他當然想要影響各國的輿論這是必然的嘛
我跟你講他們在影響的都是那個最關鍵的議題
就攸關這個國家生死的問題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
你說美國對日本的輿論有沒有影響
你表面上看沒有
但是實際上他從不同的高度下來吧
表面上看沒有
可是當田中角榮跑去跟中國建交的時候
就一面倒批他
那就是美方不高興 當然是啊
後來洛克希德案就出來了
就收賄那個案子
請問洛克希德案收賄這種證據誰會有
那其實坦白講都是CIA
當然是美國
不然洛克希德怎麼會突然公布一堆收據
所以我的意思說
那個都是在最關鍵的議題上
就是說你在親美親中這個議題上
我不能接受我就弄你啊就是這樣啊
項立剛有一個論點倒是真的
他說他不認為台積電會用非美國設備
中國當然希望他半導體要發展
就不只是半導體本身
他要連動很多周邊都發展起來
光刻機 對對對對
所以他就認為說
你搞一個基本是親美的企業來搞
然後半導體的設備製程軟體通通都是美國
中國現在就是希望全方位都用自己的體系
這個就好比華為決定要弄自己的軟體系統
對不對 對
他就認為台積電不可能站隊進來的啦
台積電最後中美都是要適應的啦
不然你怎麼活啊
這個就從台積電講到晶片
記不記得我們那時候討論中華經濟研究院
今年出了一個新的消息
BBC報導這個2020年
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高達1367.4億美金
是台灣總出口值的43.8%
那比2019年同期也就是前年同期是只有951億美元
也增加了百分之14
出國最大的是電子零組件
兩岸的貿易半導體大概佔32%
那你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什麼面板
一大堆資訊什麼
全部加起來大概接近50
所以坦白講裡面還是很多傳產
還是有傳產 好多好多
工具機算不算 工具機算
精密機械也算 是嘛
那我們這樣講好了
但是台派呢就是貴黨裡面的一個主流說法就是說
主流個屁啦主流
那只是一種看法
對方這麼仰賴我佔了我百分之43.8
等一下我這是忍不住笑了
佔了百分之43.8
所以是中國需要我
是台灣出口到中國有43.8
然後他就說你看中國非買我們的半導體不可
你們發言人這樣講啊
我就跟你講43.8裡面有關半導體的部分只有32%
你如果要講說這個32%
中國真的是覺得台灣性價比高那是愛買
這是事實啊
尤其今年第一季跟四月非常明顯
所以我是跟你講說
我覺得中國也是很聰明啦
他在加大庫存
他是在深挖壕廣積糧 對對對對對
因為他就覺得他跟美國這種半導體不知道會打到哪裡
所以他今年第一季還有四月拼命從台灣進口
反正台灣的東西好用 先吃
他就先買再說所以我們四月就暴漲
我們的出口額暴漲
他主要就是在廣積糧
尤其是對高科技零組件的部分
因為他不知道美國會不會哪一天突然又開殺戒了嘛
突然認真的開殺戒
是啊是啊所以他總是要防一手
所以如果在這種情況之下
結果我們出口暴漲嘛對不對
可是出口暴漲人家就有去查那個內容
比如說四月 四月半導體真的是暴漲
可是大概就是佔總出口也是差不多5成左右
本來是32嘛
四月就暴漲成5成左右
我的意思是說
台灣當然目前有一些半導體有技術優勢
那中國大陸也急著囤積
所以拼命下訂單
可是台灣也不要以為
我們就只賣這個東西給中國大陸
其他東西還是真的需要中國願意跟你買的啦
現在民進黨怎麼辦呢
接下來如果要做什麼公投的宣講
可是一方面疫情一方面又黑道
然後黨內的年輕人幾乎都不支持四項公投都不支持
那不就全面要敗退了嗎
你到時候比如說我隨便講比如說藻礁
藻礁他一定會強調說台灣會缺電
然後如果不這樣我們被迫去搞核四
那焦點又回到核四了
又回到核四
因為這四個議題很明顯
對國民黨最有利的議題是萊豬 是
對民進黨最有利的是核四
但其實核四現在也沒想像中有利
當年靠民智未開在那邊唬爛
我是在講四個議題裡面 相對
相對對對對
所以民進黨一定是拼命抓著核四來打其他議題
那他是怎麼樣
那另外一個當然就是3Q那個有沒有併在一起
那以邏輯來看應該會併
那併在一起他就掛了
因為萊豬對他太不利了
我跟你講基進黨最孬種
你知道基進黨是怎麼說
基進黨說朱學恒表示
如果828投3Q就掛定
明明就是郭正亮講的你不敢寫郭正亮對不對
不敢寫郭正亮
你看小綠就是這麼可悲
就是連罵人都不敢寫大綠的
這個曾任不分區立法委員
媒體有寫出來啊
但他做的圖裡面就只寫朱學恒啊
是不是怪我囉
他大概覺得恨你的人比較多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好想回歐洲啦 在 必看!!省錢遊歐洲 想去歐洲再也不是夢想啦~ㄧ萬五就能出發 ... 的推薦與評價
... 65 shares, Facebook Watch Videos from 安苡愛-小愛: 必看!!省錢遊歐洲 想去歐洲再也不是夢想啦~ㄧ萬五就能出發!!機票篇✈️(文末有抽獎資訊喔)... ... <看更多>
好想回歐洲啦 在 角落歐洲社團全新開張啦 因為IG粉絲專頁中的照片,為了顧及 ... 的推薦與評價
角落歐洲社團全新開張啦 因為IG粉絲專頁中的照片,為了顧及版面上的美觀,我們都是以客訂購入的商品帶回家實拍為主❤️ 專櫃上的實拍照片或影片通常都會放在限時動態 ... ... <看更多>
好想回歐洲啦 在 [歐洲] 分享德國資訊業生活實況- 看板Oversea_Job 的推薦與評價
在德國就業一年半了,到底這裡的薪資水準如何,生活如何,
能存下多少錢,大致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打預防針,以資訊業來說,歐洲名目薪資確實的比美國低,
碩士畢45K(年薪,歐元,以
下若無特別標註都是如此)
歐洲薪資真正能跟美國比的只有瑞士,但是非歐盟人非常難拿到工作簽
相比美國動輒90K USD起跳,確實有差距。我在這篇文章不考慮兌換美元/歐元/台幣
歐元近期雖然低,也不可能永遠低。
如果歐元區崩解的話,則歐洲發達國家的貨幣只會升值而已
(這也意味著避免去非發達地區國家工作)
只要短期內不需要用到大量的台幣/美金,我不認為目前的匯率需要過分擔憂
既然如此,歐洲還有什麼吸引人離鄉背井的誘因呢?
- 低學費(並非全部。德、法、義、西、芬蘭等是如此)
我以往在德國一學期才付230歐元左右學費而已,
而這筆錢竟還包北威省內無限的交通車票(高鐵除外)
加上德國可持學生簽證打小工(美國多數學生簽不行)
碩士讀下來頂多花了五十萬台幣左右- 我相信即使在台灣,存到這筆錢應該不算難
比起美國讀兩年兩、三百萬,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 低房租:雅房300-500歐/月,套房至兩房小公寓500-800歐/月
美國灣區/紐約: 1500-2000鎂/月
- 多元的文化旅遊機會:不同文化的國家近在咫尺
自駕輕鬆遊,探索建築、美食、服飾輕而易舉
美國:壯觀多樣的國家公園風景。不過多數很遠就是了,都要飛機+租車。
講這麼多,身為一個計量人,還是把這些效果量化表示吧
====== 收入 ======
我就不講實際數字,資訊業碩士畢約42K - 50K左右(稅前)
我和我太太的薪資都落在這個範圍,我有多位(非歐盟人)的同學也是
在德國,這個收入範圍的所得扣除率大概是40%,就是實領60%。
扣除的部分包含了所得稅、養老金、健保與長照保險 (看病免費,跟台灣健保差不多好)
所以"並不是40%都拿去繳所得稅 (所得稅大概只有20%。如果單薪家庭則只有10%左右)"
目前理工醫護在德國辦工作簽證易如反掌,抽籤都不用
若取得德國學歷,拿到工作合約,則簽證辦理當場就可核准
若無德國學歷,則須勞工局審核。但因為理工醫護缺工,所以問題也不大
其他科系畢業則要50k的薪資水準才可辦,只有少數比較傑出的人可以達到這個水準
不過,如果一個人在德國拿到合法長期簽證(工作簽或學生簽),則其配偶可不受限制工作
剛入行幾年薪資可以漲得很快 (不過通常要自己去爭取)
一年5 -10%基本不是問題。做個五到七年,資深工程師之後,大概會到達高原期70-80k
(有朋友當資深工程師拿這個數字,非歐盟人)
====== 支出:約30K ======
總花費大概是30K (兩人)。要說是一人15K也差不多。
細項如下
- 房租:12k (由於我和我太太在不同城市工作,租兩間房,故這部分較高。
若同住,則7k - 10k應足夠。其實這沒有比台北高多少。
- 汽車:6.5k (賓士C class 公司車,但還是算個成本,畢竟這可算是薪水一部分)
- 旅遊:7.6k,許多是出差搭配旅遊,這大概包括了幾個大的行程如下
義大利托斯卡尼自駕兩週、紐約和德州五天、西班牙安達魯西亞四天、西西里島五天
台灣懇親一個月機票和額外旅遊花費
然後不時週末開到法國荷蘭德國盧森堡玩一玩
雖然看起來很多,但其實歐洲旅行並不花錢。60歐元往往就可以住到很好的旅館
機票早點定也是150、200就可以來回西班牙、希臘、土耳其等地
之所以會花這麼多,實在是因為我們太會玩了
- 商業午餐:1400
- 生活雜支:1700
注意:真正的生活開銷其實很低。很多人會覺得歐洲很貴是因為你們在火車站、機場
買東西。火車站和機場跟超市的價格可以差到4,5倍以上。比如超市的礦泉水1.5L
只要0.12歐元,比台灣還便宜
- 剩下大概一千歐元花在一些健保自付項目以及日常娛樂活動
PS:有小孩的話,每個月可領大概兩百歐元直到成年。教育健保免費。
所以基本上小孩不會多花什麼錢,只是多花時間。
====== 儲蓄 ======
一個人一年可以存個差不多15k吧,兩個人30k。
給個參考,福斯Golf大概25k,賓士大概35k - 45k。
若買房的話,30坪較新且地段不錯的的公寓(無公設)大概200k
也就是存個五、六年就可以現金買斷 (畢竟薪資會升)
回台灣置產的話,買台北房子的助益不大,因為實在太貴
買中南部倒是相對簡單。
另外,如果有心投資的話,一年一年賺個15k的資本,也算是頗有得玩了
====== 生活 ======
中午外食中餐館三菜快餐大概4歐元,吃潛艇堡三明治的話三歐元,其實沒比台北貴多少
晚餐幾乎都自己煮,健康又營養。晚上基本上有2-3小時的自由時間
至於週末生活大致是
- 健身:打網球、游泳
- 去荷蘭賞花、去法國買法國時裝、去荷蘭買新鮮海產、去Neuhaus的巧克力工廠大口試
吃、去德國參觀古堡
- 吃個中餐館:並不是特別多,不過稍微開點車,好的川菜、港點也是有
一個人15歐大概就夠了
長途旅遊
這我認為歐洲生活最吸引人的地方。優渥的長假搭配不過遠的距離,讓我們不停地在各地
發現驚喜
去年主要著重在義大利、西班牙、美國,今年則安排了希臘、南法、北歐極光等行程
====== 職場 ======
工時40小時完全沒有問題。回家加班偶爾有,但不常。真的加班太多也可以凹補休
老闆和雇員彼此尊重,想要什麼福利自己爭取,只要合理老闆通常會接受
在公司幾乎不可能加班,同事大概都五點到六點走,七點多算是超級晚。
一週1-2天在家工作 (Home office)還滿常見的
(不過要有原因,像我是因為跟我太太分居兩地,照顧小孩也可以是原因)
國定假日11天之外,我的有薪年假有28天,差不多是六週,通通可以放
不放還會被公司罵。話說回來,28天其實不算很多的。
舉例:我去年用了四週在台灣瞎混
我的公司接受我以講英語為主。在資訊界,這通常不是大問題
在其他工業界,會較注重當地語言。比如:技工可能只聽得懂當地語言
但其實不管什麼職位,都沒有所謂一定要會當地語言這回事
當地語言,以及專業知能,兩者都是雇主希望獲得的
但是愈是(技術)專業的職位,愈講求專業知能
所以只要你有辦法和老闆或部門同事溝通,我認為專業知能更重要,語言反而是其次
這裡的專業知能不是什麼幾年年資的問題,是你到底有多"利 (sharp)"的問題
如果你的技術水平比德國人明顯好,那講英文實在不構成聘用障礙
美國在語言方面當然有其優勢。雖然這個優勢在抵達的初期很明顯
但是就我理解,許多人進了職場時數年後還是沒辦法完全達到與在地人相同的語言水平
也由於美國會講英文的外國人多,故外國人要升遷時英文變得挺關鍵的
歐洲的情況是反正沒幾個外國人會講他們的當地語言,如果妳會講,就已經算是很好了
我覺得在美國高等的英語能力(比如托福110+)所帶來的職場競爭力
大概相當於在歐洲中高等歐語(托福95-100+,其實歐語沒托福XD)的競爭力
當然長遠來講,如果住了十年還是不能掌握當地語言的話,對職場升遷或多或少會有影響
但是繼續當個資深工程師,當到50, 60歲基本上也沒什麼不可
只要你持續進修,持續當個領域上的強者,這完全沒有問題
我們公司有好幾個資深工程師/業務顧問應該都過六十了
沒有管人,待遇卻跟中級主管差不多 (就我了解美國亦然)
我個人是不太傾向待這麼久啦,混個幾年後或許會轉往美、日發展,拓展經歷
最後還是想回到大中華地區
所以我有在考慮進一步的進修,或許是MBA,或許是博士
===== 結論 ======
跟在台灣工作的同學比的話,我覺得生活品質好很多,存的錢也算多
(聯發科、台積電或許差不多。但又不是每個人都有那方面的技能?
此外聯發科有多操就不用講了)
勞動保障好很多,資遣通告期普遍3-6個月
薪水保障高,80-90%都是合約保證給付,只有剩下是公司營運紅利
此外學習異國企業文化、語言也是額外經驗收入
而對於一個喜歡旅遊的人來說,在歐洲工作則無疑是近水樓台先得月
對於喜歡開伙的我來說,歐洲便宜的食材給我很多的發揮空間
此外比利時街坊處處可見的巧克力鋪,實在令人愛不釋手
話說回來,如果你只宅在家,想每天吃外食,然後又賺很多錢的話,那歐洲不適合
跟美國比的話 ... (我沒在美國工作過,只有交換學生一年)
淨所得可能還是會少美國一百萬吧。扣除美國較高的物價後可能還是會少個70, 80萬?
這部分期待有網友可以做類似的量化分析
但,多出的錢如何轉為人生的價值才是重點
要讀個TOP MBA 的話,美國薪水會存得快一點 (或許快一年)
如果要買台北的房子,我想在美國當軟體工程師會存得快一點
如果要買矽谷的房子,我的感覺是這多出的錢也會被房貸吃掉 (因為矽谷還是很貴)
當然美國也可以在比較便宜的地區找到仍然是90,100K的工作
但這些地區的生活,對我來講實在很無聊
舉例:大城市要開車五小時甚至坐飛機,除了outlet不知道還有那裏可以買東西
中餐館選擇就只有三間,還煮得不怎麼樣
大家都住獨棟別墅沒錯。但是出了門什麼都沒有,去那都要開車
不過,如果嚮往鄉村生活,喜歡週末宅在家,也沒什麼不好啦。真的是個人喜好
另一方面,美國的勞動保障較差一些(容易被fire),治安也較差一些(黑槍問題)
兒女教育經費高很多。如果要省錢讀公立學校的話,則又得去住較貴的學區
總之在美國賺得比較多是事實。但人生到底有沒有比較好?我想每個人答案不同
我覺得如果目標是長期居留的話,美國或德國都可以提供一個非常理想的人生
要房有房、要車有車、要旅遊有旅遊、要發展有發展
反只要你不過分貪心,這些都不會是問題
你不要亂花錢的話,不貸款也能買車買房 (不過有時貸款是一種划算的理財手段)
至於細節?那你得自己決定了。
--------------------------------------------------
最後給想問我問題的朋友一些建議
0. 請先爬我在這個版以及studyabroad版的文章
1. 我對非理工的就職情況非常不清楚。我只知道非理工的找工作相對難,薪水通常不好
,簽證也難辦。請原諒我不會給你具體解答。
2. 如果是理工的朋友,請來信的時候具體說明你自認有多強
如果你無法評斷自己有多強,或者你在國內產業就是中甚至後段班,那到歐洲是不可
能的
3. 原則上我傾向給年輕的朋友回信。愈有社會經驗的,請自己多加探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3.159.254.9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Oversea_Job/M.1453854799.A.598.html
※ 編輯: zsguo (93.159.254.98), 01/27/2016 08:54:25
在德國我領的薪水也算中上,第一年後就拿20% raise,我只是不想講確切數字
但另一個重點是如果我在台灣,未必能從事跟我的專長和興趣相關的工作
我在德國卻可以,因為這個市場本身很大
其實住久點就會找到很多省錢妙方 (我只住了一週就發現很多了,後來又從瑞士朋友聽到許多)
觀光客觀點跟本地觀點會差滿多的
※ 編輯: zsguo (93.159.254.98), 01/27/2016 16:43:35
肉類的話你去Aldi豬肉大概7、8瑞法吧,其實也還好啦
巧克力一條兩瑞法,是比德國貴,但品質也比德國好
瑞士國土很小。所以他們真的要大採購的話,常常會開到德、法去採買
開回瑞士的時候還可以退稅15%以上,暈倒
最重要的是,就我的支出分析,其實食材、消耗品支出只佔了整體支出非常小的一部分
重點是支出大項。瑞士的房租並沒有貴到發瘋,頂多也就是兩倍
至於旅遊的話因為瑞士太小所以肯定都是出國
瑞士的汽車也沒有特別貴
然後就如你所說,瑞士人不管階級,一出國都是凱子大亨
住在阿爾卑斯山峰群、湖群的中間實在非常讚,非常舒服
瑞士政治清明中立,治安良好、移民少,遠非美國黑槍能比 (當然擁槍支持者看法會不同)
全球最適宜人居的城市多年來一直是蘇黎世、慕尼黑、維也納稱霸,我自己是滿同意的啦
美國要達到這種生活水平,我覺得我要住在灣區那些有錢人的海邊別墅區才感受的到
之前有朋友租500一個月,市中心寧靜區,兩房,大概50m^2吧
慕尼黑也沒那麼貴啦,40,50m^2的,1000肯定沒問題
況且上班了之後也沒必要住在市區裡,畢竟開車,且很多公司都在市郊啊
即使不開車,慕尼黑的公眾交通網四通八達,只要住的離鐵路近一點進城都很快
自己上 https://www.immobilienscout24.de 找,600、700就很多很好的
水電暖加一加頂多就是1000全包
最後,慕尼黑薪水也比較高呀!
紐約、某亞洲國家(替代我的台灣long stay)呢?
或許錢仍然不是問題,但時間是問題?
你的英文能力有多少斤兩從你的求職信、履歷,以及面試的過程就感覺得出來
是指強制所得扣除後淨額,還是指整年可以存的錢
若指強制扣除後的淨額,則歐美當然都超過一百萬
德國:50K * 0,6 = 30K Euro ~= 1,2M TWD
美國:100K * 0,65 = 65K USD ~= 2M TW
台灣:很難說。MTK、TSMC的話大概破1M 多一點? 其他一線科技廠好像比1M少一點?
這就有點像你在台灣說中文會很開心一樣的道理
算一算就差不多這樣
2. 你付出的稅和社會保險有它的價值。比如失業保險給付、慷慨的育兒津貼等
許多社會福利在台灣並沒有做得這麼好
2. 本篇的一個重點在於,不要管你到底被扣了多少,也不要管你到底是領多少
重點在於你過了怎樣的生活
旅遊更是我的喜好。住台灣,附近的精緻旅遊景點主要就只有日本而已
工時相對正常啦。但沒有六小時這麼誇張
我同屆也有許多同學進外商呀,也都是很好的外商
而且我必須說,如果你在外商作工程師,其實非常危險
台灣在外商眼中的研發地位相當不穩。我有許多長輩幹外商的,一開始輕鬆愉快
中年莫名被裁掉(總公司策略),那真是欲哭無淚
另外在台灣的外商大部分都只能管台灣人,大中華的營運中心早就不在台灣
這個因素導致升遷的可能性常常比本土商來的低
如果沒有升到管理職,四十幾歲失業,真的很困難
不過,在外商做台灣地區的行銷或業務還OK啦。我以後也可能會考慮走這條
只要台灣人還沒窮死,就永遠有東西可賣
賣得好,就有錢可以賺
此外我覺得住家裡沒想像中的愜意。除非家裡房子太多,但這就不用討論了
如果都結婚,甚至生小孩了,通常都還是得自己自尋住處
此外外商通常都在台北,一百萬一個人,即使雙薪兩百萬,繳房貸還是很累的
當然你可以住桃園,住淡水,但是通勤時間又很可觀了
最後,我一點都不覺得辛苦呀。台灣雖然吃的到台灣小吃
但是吃不到道地的義大利、法菜 (其實還是有啦,但貴)
買個Neuhaus價錢是比利時的三倍之譜
台灣小吃自己做也不難呀。今天我要是回台灣,
我也不會天天晚餐外食。餐廳的食物太可怕了。
或者法律背景轉專利師)
德國是一個均衡發展的國家,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工商業
慕尼黑,法蘭克福確實貴很多。但那也只是德國的一部分而已
我老闆住一個獨棟別墅,院子可以停五台遊覽車以上 (應該比多數美國院子大)
月租金也才一千出頭,而且離城市開車20分鐘
至於養小孩...我小時候跟我父母住過德國近一年(父母在職進修)
我知道他們真的沒有因為小孩而多花多少錢
教育是免費的,許多車票都是買大人就可以帶小孩,小孩的門票也很便宜
對了,很多人問我怎麼選歐洲讀書、就業
我最簡單的答案就是「沒錢去美國」
就這麼簡單。很多朋友,有家裡經濟支持去美國的
問他們如果你自己要搞三百萬怎麼搞?我聽到的多數是顧左右而言他
我不諱言如果我能搞到三百萬,我真的會去美國讀MS
但既然沒有,那目前的狀況,我也覺得相當滿意
※ 編輯: zsguo (109.43.244.228), 01/28/2016 22:48:30
德國可能拿個八萬就差不多頂了 (十萬美金,如果匯率好一點的話)
以我目前的需求我其實看不出來兩種所得給我的快樂指數會差多少
但就如我文中所說,我不一定會長年待在歐洲
身為一個旅遊愛好者,或許我那天歐洲就玩膩了
這時候也就差不多是去美國流浪的時候了
至於貸款去美國念資工碩士,從我一個雙修計財的觀點來看
如果家裡沒有負債的話是可以投資的
但,我家實在房貸太高了啊,怎麼好意思再凹我父母 (雖然他們曾釋出善意)
我一個年輕人名下沒有不動產,又不可能貸那麼多錢
教育部的留學貸款貸到滿也就九十萬而已,繳個學費都還嫌少
(其實一般人還貸不到,會被嫌"收入太高",雖然事實上房貸付得要死要活
我是因為結婚了自立稅戶才得以通過這個關卡...)
其實從另一個角度思考,以德國的低學費作為起步踏入國際水準的資訊業界
起初幾年少賺的,也可以當成是本來要赴美國留學學費/貸款的部分
資深之後,說實在我是覺得跳美國問題不是很大
資深軟體工程師那裏都缺,H1B萬一沒抽中後我也不嚴重 (只是繼續工作而已)
是說有個學弟EPFL碩士之後就去M$了啊
老實說我也有被美國M$電話面試過(沒好好準備,掛掉)
不過後來德國這份工作太有趣了 (有跟業務和客戶互動機會),就放棄繼續找了
※ 編輯: zsguo (109.43.244.228), 01/29/2016 00:31:51
資深一點的有兩百多沒錯,特別是MTK,但據了解還是很操
早期進MTK的就不用講了,發的很,但那也是他運氣好/眼光好賭對公司
TSMC、MTK早期誰知道會發呢?
過往十年曾經超級發的公司,有多少家現在都不發了?
我想傳達的對象是剛進或者未來會進業界的人
台灣公司有一點我不喜歡,就是這種所得其實是靠紅利撐起來的
本薪基本上還是不高。所以只要公司營運走下坡,總所得也會立刻下滑
但歐洲/美國的情況是每個人都會拿一、兩百萬以上
當然你是賭對公司 (比如進了矽谷新創,上市了)
那發的程度也是很可怕的
美國公司真的要你會有其他方法解決 (比如先加拿大然後L1回美國)
要不然歐洲人怎麼不通通跑去美國?
賺錢,如果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難道是為了炫耀?
德國還是在傳統工業最強,機械、電機、能源、化工
電子啊...你看ELSA, QUIMONDA, INFENION,似乎是不怎麼成功XD
資訊還是比美國弱,但畢竟大國,軟體人人要用
德國又是個重視自動化的國家,拼命精簡人力 (美國亦然)
所以服務傳統工業或者服務業的軟體工程師很多。美國軟體商在德國也滿多研發部的
1. 台灣不是每間都MTK,也不是每個人都有MTK的專長
在德國有各種資訊業的位置給你選,不管寫網頁,做資料庫,做APP,都是這個價碼
說真的,我在系統廠做事。我就是愛兜系統,調系統。
台灣那間系統廠可以給新人120萬底薪?
2. MTK新人有一年28天年假嗎?
3. MTK一週工作幾小時?
L1有什麼錯?H1B也不能跳啊(要重辦H1B)。美國移民之路本來就不容易
L1當然會慢一點,總是總是走出一步
※ 編輯: zsguo (109.43.244.228), 01/29/2016 01:07:15
1000歐是因為我租了兩間,這在台灣也常有,新竹台北兩地租
這個錢要拿來在歐洲買房也是可以啊。我都說了,40坪實坪公寓 (大概等於台灣60坪)
大概二十萬歐元,這樣跟新竹也差不多?
至於住那裏好?我個人是沒有很喜歡新竹啦 (我私心喜歡台北多一點XD)
歐洲是沒啥小吃啦。但住這裡可以就近體驗歐式菜餚、甜點、服飾
台菜我自己會做,法國菜還真的不容易學哩
每天走出去散步都是童話世界,也是可以很有趣的呀
但MTK到底生活品質如何,您還是沒有給出答案。其實我很想知道
如果目前MTK是一年賺150萬,週時40,還給28天假,我馬上改變想法
PO這篇文並不是要大家捨MTK。而是說MTK之外,有其他的選擇也不錯
感謝提供資訊。
然後我去德國念的領域剛好台灣幾乎沒有 (主要是美、德、日較強)
而去德國念書之後我又去日本交換,精研這個領域,也給我很多收穫(知識與人生歷練)
當然,這是個案,也不是每個去德國念書的人都會這麼多采多姿
如果我在台灣念碩,即使在德國找的到工作
也未必有現在的好 (我的薪水比平均高滿多的,上面講過了)
我當時沒有走這一步還有另個現實原因是我來不及弄GRE (雙主修+實習,很忙)
不過或許龜一年後再考GRE也是值得的
ICPC程式 比賽前三名這種等級的人才
只是因為常常有人發信問我自己在國內混不下去想去國外混
才會說如果在國內公司都不能有好表現的話,那出國要慎重
另一方面,要去歐美混,不管有沒有真材實料,都得對自己很有信心,要會積極推銷自我
否則不管是面試或者競爭都會很辛苦
跳去美國這件事是就我目前的事業歷練所得出的推論,我也不認為跳去美國很「輕易」
但至少我現在有工作,有居留權,我有的是時間,沒有被趕出德國或美國的問題
雖然不輕易,但我確實認為我現在去美國求職的條件比以台灣碩士碩士畢業好
也比德國碩士剛剛畢業的時候好,原因是
1. 台灣、即使德國學校在美國的能見度低。身為學生,
我得靠自己開open source專案或者參與國際性的比賽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2. 我已經連續五年以英語為主要工作語言。我在台灣的話,肯定沒那麼多機會練英文
(別跟我說竹科email都寫英文這件事,我讀過那種email,根本不是英文)
3. 我現在在國際大廠,客戶也是國際大廠。我能以具體業績(盈餘數字)證明能力
(我是Pre-Sales,不是R&D,所以某些案子的成功跟我有直接關係)
除了技術能力之外,我在這件公司也獲得許多與客戶直接互動的經驗
我在碩士後獲得德、日的長居經驗 (美國是更早就有)
現在的工作也是每週都與三、四國的同事交流,讓我更具跨國合作的能力
我認為,進業界愈久之後,教育經歷的重要性就愈來愈降低
取而代之的是在業界的表現
說到這,不得不說我如果去美國的話應該不會應徵純研發的職位
應該還是會應徵與人互動較多、但需要一些技術知識的工作
另外,去德國更能找到德國工作跟較好的德語能力當然還是有關。雖然我的德語不完美
我至少會用德語搜尋職缺,也看得懂德語的職缺敘述
變數是我想探索業務/行銷/財務/公司策略
(不要笑我,我知道這些領域差很多。我大學的時候有雙主修計財背景就是了)
我在思考怎麼樣跳脫一個工程人的框架
如果調美國,可能還是只能做技術角色
我喜歡和人溝通,和不同的人溝通,而且認為這是專案/產品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
感激都來不及了,當然要心平氣和。這篇文章也並沒有要說歐洲萬歲
最早的初衷是提供一個比較確切、量化的資訊,來形容歐洲的生活
否則就如許多朋友講的,稅後薪水沒有比台灣(的頂尖)公司高,到底為何要出國呢?
美國軟體工程師賺的錢很多,直覺地可以聯想到好生活
但歐洲的錢明顯少美國很多,又有許多朋友短期遊歐洲的時候被觀光客物價嚇到
更不用說四處謠傳的高稅率 (雖然最後算一算跟美國也差不多...)
(但北歐的話是真的很高啦。那又是另一種選擇)
要跟好生活聯想起來,需要更多的實際例子來說明
當你度假的時候可以把手機徹底關上,在地中海蔚藍的海灘上
什麼都不想的打滾一週,還有什麼事情比這個更好
岳父母想去日本賞櫻。雖然身在歐洲,但我負擔的起旅費,也請的了長假
我也不需掛念這是不是我年假唯一的額度。反正年假那麼多,少個五天有差嗎?
我在歐洲,雖然無法朝暮與父母相處,卻可能多了更多和父母一同度過珍藏時光的機會
考一些不倫不類的德國憲法無聊知識 (用德語考,選擇題)
大概只有某些無法理解男女平權的族群會答錯吧
但據了解好像要放棄原國籍就是了,有點囧
(放棄後可以再恢復?是不太清楚這些細節)
德國護照倒是比美國還好用的樣子。德國駕照也比美國駕照好用 (得意XD)
※ 編輯: zsguo (109.43.219.129), 01/29/2016 07:29:39
七年後可以一次sabbatical休光,也就是你說的七年兩個月
但這樣還是從PTO扣呀。但也可能你是講其他公司
話說案子忙的時候好像在家反而比較認真
我們公司也有同事住很遠,一個月只來兩天的。就我所知,我們的
競爭對手以及供應商也都有一些員工100%在家工作
不過老實說,如果我和我太太沒有分居兩地的話,我可能比較喜歡去公司
但如果未來有小孩要照顧的話,work from home應該會助益不小吧?
※ 編輯: zsguo (109.44.93.26), 01/31/2016 06:54:33
是否公司會出具證明說你是在台灣出差,因此得以獲得失能理賠
因為我有跟我德國老闆討論過這種做法。我老闆態度上算是可以「容忍」
但是他對於勞健保部分如何認定就很頭痛
如果要完全在法律上認定我是去台灣出差的話,那至少公司得付我回台機票錢
雖然機票錢也不是很多啦,但我認為在美國就業又短暫在台工作的朋友
機票應該還是自己付的吧?
(德國人是極端的風險趨避者,我覺得我被深刻影響了X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