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的作者是Matthias Doepke,德國人,現為西北大學經濟學教授。與Fabrizio Zilibotti,義大利人,現為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
經濟學家談教養?
沒錯。作者的論點在於,父母的經濟能力與所處社會的財富分布狀況,會影響父母採用那一種教養方式。
經濟學的核心論述是,人如何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做出最有利的選擇。教養,也不例外。
作者在書中展現了,可以用經濟學觀點,解釋不同國家之間,不同世代之間,與同一個社會內不同財富階層的父母,會比較偏向採用那一種教養方式。
儘管書中有些章節列出不同教養模式,對孩子日後取得高等學歷或是社會階層向上爬升的影響。但作者並沒有試圖評論那一種教養方式比較好。他們認為,父母都是愛子女的,希望他們生活快樂,有成就。但會因為經濟狀況,採用不同的教養方式。
作者將教養模式分為四種。畫分這四種教養模式的是兩個親子互動指標。第一個是父母如何回應小孩。第二則是,父母是否干預小孩的決定。
不回應也不干預的,是忽略型父母。
會回應但不干預的,是放任型父母。
不回應但會干預小孩選擇的,是專斷型父母。
會回應也會干預小孩選擇的,是威信型父母。
這個分類可畫成示意圖:
忽略型父母基本上不太關注自己的小孩。作者主要討論的是放任、專斷跟威信三種教養方式。
專斷跟威信,都是密集教養的方式。差別在於,專斷的父母比較”專制”,認為小孩就是聽我講的就對了。不需要跟你講道理。也比較可能採用體罰等高壓的方法。
威信的父母也會干預小孩的決定,但會採用講理的方式。說服小孩,為什麼這樣比較好。
有趣的是,作者指出,威信教養是這四種類別侵入性最高的。因為父母會試著塑造小孩的價值觀。相較之下,專斷只有試著改變小孩的行為。
父母會如何決定採用那種教養方式呢?
首先是要或不要干預小孩的選擇。
假如小孩的選擇會帶來重大成果差異或嚴重不良後果,父母會傾向介入小孩的選擇。
譬如住在高風險社區。讓小孩下課後自由在外活動,可能沾染惡息,涉足幫派或吸毒。父母會傾向介入。
譬如教育選擇。假如在這個社會,取得高學歷,對於日後工作所得有重大影響,父母一般會介入。
但假如這個國家,白領跟藍領工作者所得差異不大,或者社會財富分配較為均等,放任教養會比較盛行。
接下來,假如要干預小孩選擇,那是要採用專斷還是威信。
這兩種教養方式的主要差別在於專斷教養須要持續監督。因為父母設下規則,要求孩子遵守。所以一定要父母管得到的時候,才有用。
威信教養則是把價值觀灌輸給孩子。只要成功說服,小孩子日後就會根據已經內化的原則行事。不需要持續監督。
接下來的章節,作者就用實際上各國家,各時代的教養狀況,進行驗證。
譬如所得不均的情形。北歐國家像瑞典、挪威較為輕微。美國狀況嚴重。法國、德國介於之間。
所得愈不均,採用放任教養的父母比率降低,專斷與威信教養比率提升。
譬如美國就有”直升機父母”一詞。指的是彷彿一直盤旋在小孩上空,不斷監視小孩各種生活面向的父母。這是高度密集教養。
北歐國家”尊重”小孩的程度,則會讓美國父母吃驚。(台灣讀者看到書中的例子應也會覺得居然可以放任到這種程度)
單一國家也不是一成不變。隨著幾十年來,收入不均狀況的起伏,國內採用放任與密集教養的父母比率也會改變。
譬如美國近年貧富差距拉大,也跟父母愈來愈介入小孩的活動與學業相關。
父母本身條件方面,有兩個重要因子決定教養方式的選擇,那就是父母的教育程度與經濟狀況。
作者也討論了教養的歷史。
近年來,我們可以體會到威信教養方式興起,專斷與體罰日漸式微。這與整體社會經濟狀況的改變有關。
在一個職業流動性低,子承父業的社會。父母直接把專長教給小孩,就是安身立命之道,順從比較重要。專斷勝出。
在高度職業流動,每一個世代就會出現高度技術改變與進步的社會,小孩有獨立探索世界的能力比較重要。專斷教養式微。
這是一個全球化的趨勢。很多國家的調查都發現,認同體罰等高壓方式管教小孩的做法,愈來愈不得到認同。
除了社會因素、父母條件與歷史發展對教養的影響之外,這本書還討論了許多其它主題。包括決定生育幾個小孩,為何經濟發達國家普遍有生育率下降的情形。對男孩與女孩的教養差別。學校體系如何影響教養。
除了作者整理出來的統計數字,還有兩位作者他們旅居多國親身經驗的分享。“金錢如何影響愛與教養”是一本內容豐富、論點有趣的書。可以讓現代父母,看清楚自己教養決定的脈絡。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影響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綺綺94愛分享』播出時間:週三晚上10:00,敬請訂閱影響力 【別設限孩子的人生,讓他們多體會學習】 本集簡介:父母經常會太為孩子著想,而只讓孩子走在安全平順的道路上,為他們避開了一切的危險與錯誤... 但孩子總會出社會、離開父母擁有自己的人生,當父母無法隨時在旁保護孩子時該怎麼辦呢? 請讓孩...
「台灣 父母管 太 多」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影響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半瓶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Ronghao Li's Official Channel李榮浩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討論] 有些父母真的是不適合當父母-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台灣爸媽真的管太多了嗎?如何變成「真正的大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台、日「養育觀念」大不同? 日本妞指:台灣父母這件事管太多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更新)爸,媽,你們好像管太多了(文長長)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父母管太多ptt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父母管太多ptt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討厭我媽看板WomenTalk 批踢踢實業坊- 討厭父母ptt 的評價
- 關於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閒聊] 為何台灣爸媽總想控制子女一輩子? - PTT評價 的評價
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週末了,在這比較緊繃的氣氛下,讓大家笑一笑😃,小放鬆一下。
大家都知道泰國除了塞車,也是出名的 “🥵熱”,一年有三個季節,就是熱(涼季),很熱(雨季),爆炸熱(暑假)。
這邊最熱的暑假是落在每年的3到5月,也就是泰國學校放暑假的時候,3月一般的熱都只是小菜一盤,最熱的時候一般都是宋甘節(4月中)過後到5月都是最難受的,溫度的數字都只是參考而已,雖寫著38-39度,但是體感溫度可以來到45-46度! 🥵🥵🥵
這幾個禮拜的天氣就是如此,熱到有時兩台電風扇吹著你,靜悄悄坐在椅子上依然在流汗,洗完澡都一走出廁所就分不清到底是水還是汗,在廚房煮飯都很想唱 “🎤熱帶雨林”,還好這疫情當中的小確幸就是水電費都有補助,至少上個月折扣了近400泰銖,水費本來就不太貴。
說到泰國的天氣熱,30年前的1991年5月,凱倫泰泰未滿7歲,當時泰泰的父親決定搬來泰國的前夕,父親跟母親說了一句 “🇹🇭泰國非常的熱”,那時還尚未來過曼谷的母親,二話不說就把凱倫泰泰的頭髮剪掉了,就變成這照片的模樣了😅。
凱倫泰泰深深的記得,第一次坐華航來泰,空服員都稱呼泰泰為 “👦弟弟”..
“弟弟,你的兒童餐”
“弟弟,阿姨給你一個玩具”…
真的還好父母管教嚴,當時還不敢頂嘴😂。
話說,從照片當中,有一張凱倫泰泰可是笑得非常開心,那時還在台灣,但不知道母親哪來的想法,讓泰泰燙了米粉捲(現在看照片,其實還滿喜歡的😍),到了泰國完全變個造型,從小二到小四年級前,還真的沒有體驗過小女孩該有的髮圈,或是漂亮的髮飾。
時間就這樣過了30年,這30年的點點滴滴,一路走來其實滿辛苦,但是也有許多有趣的成長過程,❤️有興趣的話凱倫泰泰有空再來分享給各位。
👉👉最後,還沒追蹤凱倫泰泰的IG快點追蹤起來!
www.instagram.com/karen.the.foodie
🟪🟪
ติดต่องาน
Potential Collaborations/Work
合作邀約
📧karenthefoodie.bkk@gmail.com
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書上市📖|#接住墜落的青少年
《接住墜落的青少年──我與那些受傷的孩子,及他們不安的家庭》
◎蔡宜芳(蔡宜芳心理師的心靈港灣)
他們,能好好長大嗎?
國中校園第一手最震撼,也最令人心疼的輔導故事。
「我是不是要死掉,爸媽才會聽我說話?!」
── 一個青少年的崩潰吶喊。
青少年自我傷害,甚至走上絕路,逐年攀升,屢創下新高。
▘我們能不能看見青少年在憂鬱、憤怒背後,
那些他們說不出口的無助與惶惑?
▘我們能不能理解青少年在看似乖張的行為背後,
那一顆顆渴求關愛的心?
擔任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多年的蔡宜芳心理師,
以溫柔同理及諮商專業,卸下青少年的武裝與敵意,
她接住每一個表面上難搞,但其實內心正哭泣的青少年。
▌25篇文章,皆附有父母、老師如何與青少年溝通的具體建議。
本該是大人世界的問題,
青少年卻以憂鬱、傷害自己的方式,全然承受;
以沉默退縮、反抗、說謊、拒學等方式,築起內心的高牆。
══════════
▌#青少年心碎吶喊💔:
◆為了考上前三志願,她拚命讀書,焦慮地拔眉毛、拔頭髮……
◆「我是不是要死掉,爸媽才會聽我說話?!」
◆為了怕爸媽不愛他,他考試作弊,讓自己維持前三名。
▌#青少年絕望嘆息😩:
◆剛考上台灣前五志願大學的新鮮人,因情傷而自殺,住進精神病房。
◆「老師,割腕不夠痛了,還有什麼更痛的方法嗎?」
◆「如果這個家沒有我,是不是大家都會開心一點?」
家族治療指出,#孩子的問題其實反映出家庭系統的運作出了問題。
例如「你追我逃」,當父母管得越嚴格,孩子就越反彈;當孩子越反彈,父母就更覺得這個孩子太叛逆了,不得不管,如此產生惡性循環。
但從沒有哪個世代,青少年長大的路是如此煎熬,而為人父母也備嘗艱辛。
父母是愛孩子的,但當父母因為婚姻、經濟、工作壓力、原生家庭,乃至於社會結構等所滋生出的困境,而無法給予青少年適切的陪伴與愛,那麼,正值青春狂飆期的青少年往往容易走偏,甚至向下直直墜落。
從小成績優異,但在念了高雄中學音樂班後卻受挫的宜芳心理師,她因而更能理解青少年所面臨的苦痛、絕望和掙扎,也更能與他們站在一起。
於是,她總能以無盡的耐心傾聽、理解與支持,也透過家庭訪視與家族會談,進一步了解青少年及家庭所面臨的困境。她彷若青少年與父母之間,溝通及對話的橋梁,而她提供給父母各式專業又實用的具體建議,讓父母有機會走進孩子的心。因為當大人能給予孩子更多穩定的愛與陪伴,孩子也就更有力量向前邁進!
══════════
【專文推薦✍️】
刑志彬(高雄師範大學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助理教授)
沈雅琪(資深教師/神老師&神媽咪)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臺灣NLP學會副理事長/暢銷作家)
【疼惜推薦❣️】
彭菊仙(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親職作家)
魏瑋志(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親職教育講師)
蘇明進(老ㄙㄨ的教育隨想/國小老師/親子專欄作家)
#國中校園最震撼的輔導故事🏫
#接住墜落的青少年4月9日溫暖上市💕
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影響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綺綺94愛分享』播出時間:週三晚上10:00,敬請訂閱影響力
【別設限孩子的人生,讓他們多體會學習】
本集簡介:父母經常會太為孩子著想,而只讓孩子走在安全平順的道路上,為他們避開了一切的危險與錯誤...
但孩子總會出社會、離開父母擁有自己的人生,當父母無法隨時在旁保護孩子時該怎麼辦呢?
請讓孩子多體驗人生吧!透過體驗的過程能更認識自己,也能得到不同的人生歷練與體會!
#播出時間
「綺綺94愛分享」為#雙週上映,歡迎粉絲持續追蹤影響力頻道,觀看更多達人分享喔!
趕快按下「訂閱」影響力頻道,最即時、最有料的影音節目一集都不漏看。只要每天花5分鐘時間,就能輕輕鬆鬆提昇自我的實力!
+ 看更多綺綺94愛分享:http://seepower.tv/author/guest_19/
關於黃思綺:
黃思綺,大家都叫她綺綺,愛漂亮、愛吃、更愛分享。會計統計科畢業後、卻開始了不務正業的業務生涯、在震旦做了幾年業務走跳江湖後、自營珠寶、品牌服飾鞋包零售和個人造型15年、目前在震旦集團擔任PM。
+ 影響力官網:http://seepower.tv
+ 影響力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eepower.tv/
+ 加入影響力Line@:https://line.me/R/ti/p/%40cph9985f
+ 影響力愛奇藝站:http://tw.iqiyi.com/u/1269595541
-
影響力於2018年正式上線,由讚點子數位行銷有限公司發起,在這裡,我們匯集了台灣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國際、財經、職場、親子、兩性、教育、藝術等領域,成為我們引領社會脈動的「達人」,透過影音傳播的力量,帶來超越世代的影響力!
下一個十年,你準備好和達人一起充實自己嗎?
2018年,期待與你一同創造全新的知識影音元年。

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半瓶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影評全文
http://www.vinegarhouse.com.tw/column_detail.php?id=221
►直接贊助:
https://streamlabs.com/半瓶醋
►訂閱連結: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QDonquvqNhW35w3BSgqAw
►FB: https://www.facebook.com/VinegarFilmCafe/?hc_ref=NEWSFEED&fref=nf
►twitter: https://twitter.com/bpf1980
►微博:http://www.weibo.com/2623858481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Ronghao Li's Official Channel李榮浩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即前往聽歌:https://RHL.lnk.to/EnFA
.
🎪 2017【有理想世界巡迴演唱會】9/16 台北小巨蛋
📍寬宏售票:https://goo.gl/6jVrHX
📍活動專頁:https://goo.gl/qsCzs3
.
亞洲新天王 樂壇驚嘆浩!
打破華語歌壇主打歌規則
意想不到的創作能量 不以為然的音樂活力
每月主打6連發 華納年度浩計畫
.
首波復古慢搖滾主打《嗯》
唱出李榮浩的年少叛逆
寫出Y世代的另類品味
喚醒18歲的青春記憶
.
9歲開始自學吉他,19歲開始當音樂製作人,李榮浩直到2013年底,才終以平地一聲雷的姿態入圍金曲獎5項大獎,拿下最佳新人獎。圈內人都知道李榮浩現在的成功,其實是台下默默耕耘十年以上的真功夫,他特有的音樂風格,就像樂評有人說過的好像回到以前的樸實好歌,旋律易記但不俗氣,歌詞通俗但不庸俗。獨特創作風格又能敏銳觀察人生百態的李榮浩,卻並沒有因為人氣水漲船高,一首首金曲攻占KTV榜單,從《李白》、《模特》、《喜劇之王》、《不搭》、《不將就》到近期的《滿座》、《不說》就選擇打安全牌,第一首主打歌《嗯》,他挑選了復古的慢搖滾路線,但刻意用節奏感強烈的重拍編曲,讓聽眾們第一次聽都會忍不住發出『嗯』的疑問?這是李榮浩的新歌嗎?但當你仔細聆聽,本質上他還是非常的李式風格,只是多了一點叛逆的味道,沒錯,這一次他寫的就是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的那股叛逆,那個18 歲的青春期!
.
「叛逆是我們與生俱來很寶貴的東西,18歲的人需要,不是18歲的人更需要!」當李榮浩在解釋《嗯》這一首歌曲的創作概念時,提出了這個很有趣的角度,「我自己十幾歲的時候是一個非常叛逆的人,甚麼你想得到的事情都做過,但是叛逆不代表做壞事,也不代表是壞人,應該說當你擁有它的時候,當時還年輕還不懂得叛逆的珍貴,等你年紀大了再回頭去看,才發現18歲的時候並沒有好好珍惜叛逆的時光,但是當你成熟了,也不可能再叛逆一次了…」仔細研究《嗯》的歌詞,也有很值得玩味的細節,就像每一個剛年滿18歲的人,都想透過各種方式和全世界宣告自己成年了,大人不讓我們做的事情,從那一天起,都可以自己作主了!不管是想留另類的髮型,或是奇裝異服的打扮,不管是覺得父母管得太多,還是對很多人事物充滿好奇,而且年輕人常常會有的英雄主義和偶像崇拜心理,也都被李榮浩寫進歌詞!
.
百萬製作打造跨世代18歲成年派對的《嗯》MV
新銳導演林修毅和李榮浩首次合作大搞叛逆
中港台萬人市調叛逆青春期討論話題大集合
.
台灣知名的仙草影像團隊背景出身的新銳導演林修毅,這一次接到唱片公司邀請之後,特地請人針對中港台18歲青少年的相關話題做了一次超級市調,並從這些微博熱搜和網路討論度中,整理了六大青少年最關注的話題,替這些18歲的青少年們唱出他們不被人所了解的叛逆心聲!
.
.
嗯
作曲Composer:李榮浩
作詞Lyricist:李榮浩
有一種人類 沒有兄弟姐妹
剛走進社會 人得罪一堆
髮型裡的另類 貧窮卻有品味
誰也學不會
不喜歡紋身龍鳳系列
為一個愛的人去流血
也許高尚的人不理解
懷舊熱淚和重口味
少一個都不對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所以你不配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嗯嗯嗯嗯嗯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所以我不配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嗯嗯嗯嗯嗯
崇拜的人物 是個大人物
他上山打過鼓 下山打過虎
最不害怕吃苦 拒絕一切認輸
從來都不服
不喜歡紋身龍鳳系列
為一個愛的人去流血
也許高尚的人不理解
懷舊熱淚和重口味
少一個都不對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所以你不配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嗯嗯嗯嗯嗯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所以我不配
嗯嗯嗯嗯 剛過十八歲
嗯嗯嗯嗯 嗯嗯嗯嗯嗯
----------
● 更多李榮浩消息:
李榮浩官方臉書FB:https://www.facebook.com/ronghaoli711
李榮浩官方新浪微博:http://tw.weibo.com/leeyoungho
華納音樂官方FB:https://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華納音樂官網:http://www.warnermusic.com.tw

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台灣爸媽真的管太多了嗎?如何變成「真正的大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回來 台灣 很常聽到「爸媽管 太多 」的抱怨, 但是,其實這也跟孩子自己有關, 到底要怎麼要讓他們從爸媽身份畢業? 我們又要如何變成真正的大人? ... <看更多>
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台、日「養育觀念」大不同? 日本妞指:台灣父母這件事管太多 的推薦與評價
台、日「養育觀念」大不同? 日本妞指: 台灣父母 這 件事管 太多 · 華人社會 父母 的愛,是羈絆還是牽絆? 【擠出小時間、看看大新奇!邀您來擠看看~】 影音 ... ... <看更多>
台灣 父母管 太 多 在 [討論] 有些父母真的是不適合當父母-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我說的不是錢方面的
而是有了錢之後
很多父母還是失職的那種
先說,沒有人一開始就會當父母
可是最怕就是不作功課又自以為懂的父母
結果就是用錯誤方式照養孩子的
我沒有小孩,只是對心理學有興趣
所以看了不少這方面的書
看了書我才知道小孩出生六歲前
尤其是三歲前是人格養成最重要的階段
父母的照顧和教養方式真的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
結果看看一堆父母,以為孩子就是給水給奶粉
拉屎就換尿布、餓了就泡奶粉喝、感冒就是去看醫生
完全只照顧生理,心理方面完全擺爛,陪伴時間甚少
然後小孩的叛逆時期不是兇吼打罵、就是擺爛不管
結果造成一堆小孩沒教養不說,反正父母不教出社會也會被教
另一個最大問題就是造成很多孩子身心有問題
先說,我不是說所有的心理問題的原因都來自父母
而是現在很多人有心理問題的一半以上都跟小時候經驗有關
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幻覺幻聽、情緒障礙、.......
更可惡的是怎樣,孩子有症狀後,父母還一概否認
因為他們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是精神病,所以不帶小孩看診
然後就把頭埋起來假裝孩子很正常,讓孩子病情更惡化
:都是你想太多啦、你就是不滿足、你看很多人都吃不飽睡不著、........
然後還有一堆父母的控制欲、情緒勒索的、否定孩子(能力)、冷漠(傷害不小於暴力
也讓孩子長期活在高壓之下
我上面說的只是一般常見"正常"父母的作為
我還沒提到有些父母離婚、家暴、吸毒、賭博、性侵孩童、放任不管的
貧窮通常只會讓上面的情況更惡劣,除非父母教養心態正常 (但這比例很低
所以很多孩子長大後寧願搬出去租屋
也不想跟父母們住在一起
老一輩只會用孝順想要綁住孩子
怎麼都沒想過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有精神病?
為什麼孩子長大都不願意和你同住?
聽過兩個案例:
a.我三伯的大兒子聽說小時候很皮
我三伯受不了就用極高壓管教方式
結果大兒子後來就壞了,智商大概只有小孩子
都40幾歲還沒出去工作過,很怕很怕我三伯
b.有個朋友家裡三代同堂
奶奶就是傳統那種老人,很愛碎念批評
長期欺壓他爸媽,導致他媽媽有躁鬱症
而他也受他媽媽和奶奶的控制欲影響
也有憂鬱症情況,是屬於超高敏感的人
上一代有個爛長輩(跟吸毒賭博等違法無關)的故事
還有很多很多咧,婚姻版、憂鬱症版去逛逛就知道
結婚後還跟父母同住的,只是在加速婚姻消亡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3.211.8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58803729.A.89B.html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99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4794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7863
其實要正統一點就是看發展心理學之類的書
其實管教的細膩度,只有當子女的才會知道。
但經濟學和心理學不一樣就是可以訪問當事人(但經濟現象你只能事後詮釋)
這個人為什麼會有現在很焦慮很憂鬱,有時候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環境也可能是因素之一,被罷凌、被排擠、被同儕背叛、.....
不過我這篇也不是論文,只是一篇網路廢文,當然會不夠嚴謹。
用意是要提醒作父母的應該要作功課,就算不相信我也該相信專家。
※ 編輯: Cyborg (1.163.211.88 臺灣), 07/26/2022 13:07:2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