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滴不倦,終成巨流」
今天參加我的好朋友邱萬興(小邱)的新書《台灣關鍵年代:民進黨的誕生1986-1987》發表會,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游錫堃院長及許多民主前輩齊聚一堂,一起紀念35年前,在戒嚴時期,民進黨人突破重重難關,冒著「此去無回」的風險,成功組黨的歷史。
小邱用影像與文字,詳細記錄民進黨人的膽識、熱情、智慧與包容。民進黨的創黨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力量,有醫師、律師、老師、學者,也有平凡的政治工作者、家庭主婦,大家一起面對種種挫折與挑戰,一起把力量集中,衝破黨禁,迎來民主政治的曙光。
我們與國民黨不同,今天的國民黨仍在懷念過往「一中」的美好年代,民進黨則是在開創台灣未來希望的新時代。我們不只承擔歷史給我們的責任,我們還承擔台灣人民的國家未來的期盼。
我想透過這本書,可以讓我們這一代及下一代的民進黨人理解到,我們有更多的任務要完成,我們要記取這個政黨一路以來所累積的智慧,努力往前走。
照片來源:民主進步黨
==
《台灣關鍵年代:民進黨的誕生1986-1987》
〈推薦序〉桃園市長鄭文燦
1986年9月28日,歷史上的一天,台灣本土的反對黨-「民主進步黨」於台北圓山飯店成立,台灣民主化的腳步,從這一刻開始,展開與執政當局的拔河競賽。
民主進步黨組黨消息傳來,我當時仍是台灣大學電機系二年級的學生,我第一個反應是:. 「台灣是不是真的要改變了?」、「執政當局是不是會不承認,甚至直接解散這個新生的政黨?」、「台灣民主化是否已經露出曙光?」興奮、期盼、不安、恐懼,各種思緒心情,非常亂雜,交織在一起。不過,還來不及整理好心情的時候,歷史的巨浪,已經迎頭而來。
原本,在台北圓山飯店召開的是「一九八六黨外選舉後援會」會員大會,在臨時動議中突然提案組黨,並連署通過。看似臨時起意的組黨行動,其實不是。從1980年代,美麗島事件之後,「黨外公政會」、「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就把組黨當作最重要的目標,從組黨十人秘密小組到建黨十八人工作小組,創黨的民進黨人做好的準備,有準備入黑牢,也有準備前仆後繼完成任務,總之,在悲壯與使命的心情下,又要保密周全,防止消息走漏,而且必須與情治單位捉迷藏,最終才能踏出石破天驚的這一步。
當然,1986年民主進步黨的成立,短期是追溯到黨外民主運動,從自由中國、大學雜誌、中壢事件到美麗島事件,中期可以繼承白色恐佈時代反抗份子反對獨裁、地方反國民黨的黨外力量。遠期,可以反思日本統治時期,台灣人的政治社會運動,包括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報、台灣民眾黨、台灣農民組合、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等,這是歷史的資產。
當時,參與創黨的民進黨人,對於1979年美麗島事件大逮捕仍記憶猶新,許多人抱著此去無回的決心參與組黨。所幸,台灣人民已經累積了巨大的支持能量,國民黨政府被迫於隔年宣布解嚴,開放黨禁、報禁,終結長達38年的戒嚴令。涓滴不倦,終成巨流,獨裁統治終究抵不住眾聲喧嘩,台灣人百年來追求的出頭天的悲願,在此刻,迎來民主的曙光。
黨外民主前輩經歷過獨裁者殘酷的追捕、打壓、監控,以及黑牢酷刑的折磨,但他們如同壓不扁的玫瑰,在越是貧瘠的土地上,越能開出越燦爛鮮紅的玫瑰。
小邱,正是這片玫瑰花海的紀錄者。我與小邱的緣分,始於學生時代。在那個社會力迸發的時代中,我與校園的夥伴一起,爭取「大學自主」,發起「大學改革請願團」,赴立法院請願修正《大學法》。從這時開始,我就成為小邱鏡頭中的常客。那時小邱給我的印象,是個才華洋溢,活力充沛的大哥。白天在街頭衝撞,捕捉街頭運動的光影瞬間,晚上則挑燈夜戰,幫黨外雜誌美工設計、做傳單、布條。當時的街頭運動,充滿肅殺的氛圍,隨時都有被鎮壓的危險;而黨外雜誌則是時常被政府查緝,編輯人員屢屢被情治單位跟監、恐嚇。然而,小邱爽朗的笑聲卻不存在恐懼、擔憂,彷彿一切充滿希望。
隨後,我參與野百合學運,深刻投入民主改革。學運之後,懷抱著改革社會的熱情,我加入民主進步黨,希望延續民主運動的能量,改變台灣。在民進黨擔任幕僚期間,我有更多機會與小邱共事。小邱與我曾一同在1994年省長選舉中替陳定南先生製作文宣,他的設計及排版充滿力道,民進黨的選舉文宣主要是訴求改革、進步,並開創新的政治文化。小邱的妙手把這股新生的力量具體轉化為圖像設計,再加上他平時勤奮地為各個街頭運動、選舉活動留下的照片,結合生動的照片與力量充沛的設計,文宣總是第一眼就能吸引選民的目光,讓人忍不住繼續看下去。
2009年,我臨危受命,參選桃園縣長,從投入選舉到投票日只剩58天,我必須用最快的速度製作出文宣,加深選民對我的印象。還好小邱很快幫我整理出我過去的照片,我這才驚覺,原來我從學生運動、當兵、擔任幕僚、參選議員到擔任新聞局長,青春年華的樣貌竟都收錄在小邱的相機裡,從我大學時青澀、瘦弱的窮學生模樣,到以小搏大、力戰強敵的「胖周瑜」,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影像紀錄的功力。當然,我只是他鏡頭中的一個小人物,小邱記錄了整個民主世代,整個街頭運動的迸發,為台灣民主的關鍵年代留下珍貴又精確的紀錄。
還好有小邱,讓我們今天能得以窺見民進黨組黨的秘辛,以及黨外運動的關鍵過程。這些年,小邱致力於傳承歷史,努力出版、策展,讓更多歷史事件及人物,能被年輕一代認識、追憶,讓我們的下一代理解到,台灣當前的民主與自由,其實得來並不容易。我相信,小邱會記錄民主、記錄台灣,小邱手中的快門,已經按出了台灣的歷史光影,可以載入史冊,成為這塊土地珍貴的記憶。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852郵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852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圖片來源:台灣《民報》)...
台灣民報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走讀大稻埕】尋找時代的文化模樣:在大稻埕的新文化雜誌VERSE
﹋﹋﹋﹋﹋﹋﹋﹋﹋﹋﹋﹋﹋﹋﹋﹋﹋﹋﹋﹋﹋﹋﹋﹋﹋﹋﹋﹋﹋﹋﹋
↠ 大稻埕碼頭:
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講師|張鐵志
日期|2021/09/05(日)11:00-12:00
百年之前,一群台灣知識份子在大稻埕成立「台灣民報」,啟迪台灣民智,鼓吹新價值與新文化,與1920年代台灣的文化運動密不可分。
2020年,一本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文化雜誌 VERSE在迪化街上成立,就是希望呼應百年前,以大稻埕為基地的文化運動。
一年下來,VERSE已經是台灣最有影響力、最混種的的文化雜誌。VERSE以文化為支點,在時代洪流中叩問當代公共議題,挖掘正在湧現的文化與社會趨勢、剖析創意產業的商業策略,希望提出一幅時代的新拼圖。讀《VERSE》,在紙本文化與時代革命中看見文化書寫的精神。
這次【大稻埕走讀】線上講座,邀請到《 VERSE》雜誌創辦人張鐵志,談雜誌與時代的文化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張鐵志 |VERSE創辦人、社長暨總編輯、青鳥書店總顧問。
全新文化媒體VERSE創辦人、社長暨總編輯、青鳥書店總顧問。曾任2019年台灣設計展策展總顧問、2018華文朗讀節總策劃、2018-19台灣文博會策展委員,在2018年被選入GQ年度風格男人。其擔任社長與總編輯的《新活水》獲得2019年金鼎獎三項大獎,曾任香港《號外》雜誌總編輯暨聯合出版人、《彭博商業週刊中文版》創刊總主筆、《數位時代》首席顧問、《報導者》總主筆等。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台灣民報 在 青鳥 Bleu&Boo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走讀大稻埕📚 #講座推推 #線上講座最終場 /
#用閱讀理解你所不知道的大稻埕
↠ 大稻埕碼頭:一座島嶼接口國際的起點,見證台灣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地方縮影 ↞
📣 《#VERSE 第七期:#寫時代的歌》
◼︎ 選讀關鍵字:合唱屬於這個時代的歌
「Verse」這個字的意思在一首歌中指的是「主歌」,包括開場鋪陳與不同段落,相對的是每首歌曲的高潮「chorus」,「副歌」或者「合唱」。
在《VERSE》雜誌邁入第二年的第一期,我們聚焦於「時代的合唱」,亦即歌詞學、時代記憶與流行音樂的轉變。首先,編輯部從過去40年來選出十首歌曲、十個重要的歷史時刻,這些歌曾經勾連著我們的集體情緒,他們或鮮明或幽微地訴說著不同時代刻痕上人們的亢奮與焦慮,或者試圖以發聲去推動新的價值。我們邀請到十位重量級的寫作者,包括傑出的作家、音樂人和文化人,詮釋這些歌的意義。
本期雜誌探討「作詞」這門技藝在流行音樂中的變化,除了深度訪談最有代表性的幾位詞人:#李焯雄、#葛大為、#藍小邪、#艾怡良,也分別探討了不同語種的寫作:三代台語創作者 #武雄、 #謝銘祐、 #拍謝少年,兩位當代最有代表性的原住民創作者舒米恩和桑布伊,客語創作者歌手米莎寫下極為迷人的文字分享寫作心得。
兩位封面人物正好是兩種詞人:一位是華語世界的「詞神」林夕。
在這個將近萬字的長訪談中,他從少年的文學養成,談到歌詞的療癒與煽動力,甚至是他最近和KKBOX的作詞AI系統—所以未來人人都可成林夕?對看透一切風景的林夕來說,答案當然沒那麼簡單。
特別感謝: VER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走讀大稻埕】系列講座 最終場——在線上理解時代的縮影
📣 【走讀大稻埕】尋找時代的文化模樣:在大稻埕的新文化雜誌VERSE
百年之前,一群台灣知識份子在大稻埕成立「#台灣民報」,啟迪台灣民智,鼓吹新價值與新文化,與1920年代台灣的文化運動密不可分。2020年,一本屬於這個時代的新文化雜誌 VERSE 在迪化街上成立,就是希望呼應百年前,以大稻埕為基地的文化運動。
時至今日,《#VERSE》已經創立滿一週年,這次講座我們邀請到創辦人暨社長——張鐵志,談紙本文化與時代革命中看見文化書寫的精神。
指導單位| 文化部 、 走讀臺灣
#講座詳見粉專活動 #大稻埕走讀 #走讀台灣 #走讀大稻埕線上書單 #台灣與世界接軌的碼頭 #青鳥選讀 #書單 #選讀 #線上講座 #走讀
台灣民報 在 852郵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即贊助《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support-us/
852郵報@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852
852郵報
http://www.post852.com
(圖片來源:台灣《民報》)
台灣民報 在 凱特愛跟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訂閱凱特愛跟瘋 → https://goo.gl/pUdG69
周末胡鬧難得主動找了一家餐廳
說要帶我去約會
帶我到大稻埕去吃地中海餐廳 #行冊
這裡從前是「大安醫院」的舊址
也是《台灣民報》的總批發處
經營者為了向蔣渭水先生致意
以蔣渭水(民族運董者)的背景作為設計發想
餐廳的氣氛融合新世代與舊世紀之間
我很喜歡餐廳的氣氛,非常有文藝氣息
而且餐點也非常精緻好吃,又很健康
真心非常推薦(大拇哥)
超級適合約會的餐廳~
情人節或生日來餐廳約會
吃完再去大稻埕走走,一定很浪漫啊~
----------------------------------------------------------------------------
行冊 地中海餐廳
地址: 103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二段33號
電話: 02 2558 0915
----------------------------------------------------------------------------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faerywu09/
♥ 臉書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adydiorwu99/
♥ 部落格 → http://ladydiorwu.pixnet.net/blog
台灣民報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台灣民報 在 民報 的推薦與評價
民報. 87541 likes. 【民報】(Taiwanpeoplenews)新聞平台自2022年3月29日由「民報媒體股份有限公司」管理經營. ... 民進黨政府也從未選擇這個台灣最具潛力的發電方式? ... <看更多>
台灣民報 在 日治時期唯一為台灣人喉舌「台灣民報」復刻出版【央廣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縱貫日治時期唯一由台灣人出資、為台灣人民發聲的「 台灣民報 」,今年由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復刻出版,希望藉由第一手珍貴資料,為台灣研究帶來豐沛能量 ... ... <看更多>
台灣民報 在 台灣民報- 看板TW-langu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蔣渭水辦的台灣民報,使用的文字毋是文言漢文,嘛毋是台語漢文,是官話漢文。文言漢
文佮民眾的口語脫節,所以應該揚棄。毋過日本時代一般民眾並无學習官話的機會,大部
分農工階級漢字嘛捌无儕,所以上適合啟迪民眾的文字應該是蔡培火提倡的白話字,可惜
當時台灣的智識分子欣羨的是中國的白話文,毋是台灣的白話文。
--
1895年,台灣進入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開始以國語傳習所與公學校等官方教育機構推廣
日語與日文。以漳泉閩語為主的台灣話在遭到可能被新語言所取代的危機外,在文字方面
,也再度面對比漢文書寫台灣母語更為「言文不一致」情況。在兩相權衡下,促使台灣文
學界自覺而欲將台灣人民的生活語付諸書面語,因而產生以漢文建構台灣話文的主張。
1924年,連溫卿發表〈言語之社會的性質〉一文;1929年,《台灣民報》先後刊載連雅堂
〈台語整理之頭緒〉、〈台語教理之責任〉二篇文章,他們兩個人的論點都已經論及了台
灣本土語言的重要性。不過仍沒有提出解決的方法,也未從普羅使用者角度著眼,因此該
數篇文章可視為台灣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後續發展,另外也可看成,在新舊文學論戰
中趨於弱勢的舊文學代表,從台語漢文化的新領域中,重新思考古典文學的價值與地位。
1930年,左派團體新文協中常委黃石輝於該團體的外事媒體《伍人報》上,發表《怎樣不
提倡鄉土文學》,強調「用台灣話做文,用台灣話做詩,用台灣話做小說,用台灣話做歌
謠,描寫台灣的事物」。翌年,他再於《臺灣新聞》發表《再談鄉土文學》。此兩篇作品
皆明白表示台灣文人應該用臺灣話描寫臺灣事物,另外,也主張用漢字表記臺灣話的言文
一致運動。
黃石輝這兩篇文章的明白揭示主張,立即引起了全島的注目,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因
而展開了繼「新舊文學論爭」之後的另一場「鄉土文學論爭」大論戰(侯俊榮)。而該鄉
土文學論戰雖在立場角度上有所小差異,不過與台灣話文論戰息息相關且不可分割。
1931年,黃石輝的台灣話文提議,在《台灣新聞》上獲得郭秋生為文支持。郭秋生以兩萬
餘字《建設台灣白話文一提案》的這篇文章,明白主張以漢字為主架構,於日本文學和北
京話白話文學之外,將台灣話文字化。郭秋生強調此舉不但可啟蒙無產大眾,並可凝聚台
灣民族意識。另外在此篇文章中,也具體指出,若漢文無法周延顯示多音節的台灣話,則
應該在有音無字情況下另造新字,除此,他還主張改造台灣話文,言文一致,統一讀音等
等實行方法。
黃郭兩人接連以不同角度發起台灣話文的新看法之後,在台灣文壇引發支持與反對兩種聲
音。支持陣營中,以賴和、莊遂性與李獻璋最為知名。該陣營認為台灣話文為特殊區域,
應在台灣現實情況下,建設新的台灣話文。
不過該台灣話文主張除了支持外,也引來廖毓文的《給黃石輝先生鄉土文學的吟味》
(刊登於《昭和時報》)、林克夫《鄉土文學的檢討》(《台灣新民報》)及朱點人《檢
一檢鄉土文學》等反擊。反對陣營的論點,則認為台灣話粗俗雜沓,無法成為文學語言。
他們除了強調單純漢文之外,也強調讓基層族群文化提昇的方法,則應從普及中國白話文
著手。
1932年,該論戰因無法獲得交集而落幕。之後,郭秋生創辦《南音》,並在雜誌內開闢專
欄,以漢文直譯書寫台灣歌謠的嘗試,來實踐台灣話文字化的努力。不過,隨後因為台灣
總督府實行皇民化政策、中日戰爭爆發、官方禁絕漢文等因素,該台語文運動被迫停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141.5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language/M.1431231611.A.11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