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馬
好像沒跟大家分享過我跟丹尼騎馬的馬種,這個對於一個學騎馬的人相當重要!
我們倆都考過初階的馬術證照,其中考試試題裡就包括了如何分辨馬匹的種類其特性。
因為每匹馬都有自己的特性,我們要依照牠們原有的特性騎乘,才能讓馬匹健康成長並發揮所長。
我就簡單的說明一下我們騎馬的馬種,如果想要更深入的資料,大家可以看書或是網路查詢,都可以找到關於馬資訊。
目前我騎的馬是冰島馬,冰島馬擁有與生俱來的「特有步法」,一般的馬只有三種步伐:慢步(Walk)、 快步(Trot) 及馳騁(Gallop),但冰島馬卻多了獨特的額外兩種步法:溜蹄(Tölt) 和飛跑(Flying Pace)。 溜蹄(Tölt)是一種將重心集中在後腿,以「四拍」的方式來慢行或快跑。
馬的外表也有特殊性,前面鬃毛總是像龐克風格一樣,非常可愛。
而牠不是適合跳躍的馬,但牠有自己獨特的速度。
每次牠都喜歡用第四個速度,我在馬背上就抖到不行,我就會跟丹尼說: 牠又再抖我的全身肥肉了!有時候真的抖到超累~😂😂好像甩了一身肥油~~~
丹尼騎的是西班牙馬,又稱安達盧西亞馬,以前作戰馬,以勇猛而聞名,為貴族所珍視,該品種被西班牙政府用作一種外交工具,全歐洲的國王都騎過或擁有過西班牙馬。
安達盧西亞馬的運動舒展、有高度、有節奏且和諧,在轉圈和向前運動時都能保持平衡。
公認的優點是其敏捷性和快速學習困難動作的能力,例如舉起前腿(英语:Collection (horse))、緊靠後腿轉圈的動作。
馬的外表很上鏡,其拱起的脖子、發達的肌肉和充滿活力的步態,使其成為電影中,尤其是歷史片和奇幻史詩片中,很受歡迎的品種。
簡單說就是很會華麗的轉身。
所以騎的人腰部要非常靈活,因為牠真的喜歡轉圈跟轉彎。丹尼騎牠在馬場,超愛切西瓜(轉內圈)的,有些人不知道牠喜歡突然轉彎,就會不注意的摔下來。因為腰部及背部肌肉還來不及反應側身。
結論是我的冰島馬是呆萌的強壯馬,丹尼的西班牙馬是帥氣的王子馬。
就是一個小猛男、一個花美男啦!
#部分資訊參考網路
#歡迎大家有機會可以學騎馬
#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個性
#一望無際的草地
#只離市中心20分鐘車程
#住在德國最棒的自然享受
#下次騎馬旅行就訂在冰島
trot節奏 在 南方家園出版社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留聲物語📻#郭金發 #編曲填詞演唱樣樣行
#流行音樂其實就是節奏的流行
除熱衷歌唱之外,一路走來待人謙和的低音歌王「金發伯」、台語歌謠界的金嗓子,其實也能無師自通創作詞曲。
未曾受過正規音樂教育的他,因早年唱過許多難以數計的歌,故熟諳歌詞咬字和曲調音律之間的對應關係。後來(一九七○年代)他在「皇冠唱片」以「谷峰」化名開始採譜填寫歌詞,陸續作有〈星夜的離別〉、〈勸回頭〉、〈為什麼〉、〈飲者之歌〉等十多首。
由於受到早年美軍電臺傳播媒介的影響,相繼帶動了當時民謠藍調(Blues)、搖滾(Rock)和爵士樂(Jazz)的流行,其中〈飲者之歌〉一開頭前奏便是陣陣鬆軟濃烈的爵士曲風,節奏上帶有些Swing的搖擺感與即興(Improvising)元素,直到現在聽來依然有股時髦洋味兒、一種老派優雅的鄉土摩登氣息。
已故作曲家郭芝苑(1921-2013)曾在描述日治三○年代台灣流行歌曲紀錄片《Viva Tonal跳舞時代》中提到:「流行音樂其實就是節奏的流行」,回溯彼時島內追求時髦的青年男女──黑狗兄黑貓姊,紛紛沉浸在歐美及日本帶來的流行文化當中,伴隨著歌曲節奏跳起了華爾滋(Waltz)、勃魯斯(Blues)、探戈(Tango)以及狐步舞(Trot)。足見當年所謂的流行歌,實乃蘊藏著那一代人的身體記憶(Body Memory)。
另從郭金發早期經常演唱的〈紅與黑的勃魯斯〉、〈悲傷的勃魯斯〉、〈難忘的勃魯斯〉等幾首歌名亦不難想像,這樣的時代氛圍甚至一直延續(影響)到了戰後台灣六、七○年代。
--------------------
更多故事請看📖《留聲年代:電影、文學、老唱片》
💽《留聲年代:電影、文學、老唱片》(SOUNDS OF THE TIMES:FILMS,LITERATURE,OLD RECORDS)
作者│李志銘
裝幀設計│何佳興
設計協力│張喬淇、歐冷
🎙
讀 冊 https://goo.gl/TNUGPH
博客來 https://goo.gl/k1UCke
誠 品 https://goo.gl/9xUnAW
trot節奏 在 阿德作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果然一家人,七點就起床的節奏!Go!松島]
大家不要再說為何我旅行都七早八早起床,
我今天早上六點五十就被叫醒,
因為大家都已起床,
然後問早餐要吃蝦米!
嗯哼,早上煮了三包泡麵、水煮蛋、熱狗,
阿嬤配上trot音樂,
哈哈哈!全家就是要這樣走完流程,
大家九點出發,前往松島纜車。
這是新景點,所以我也hen挫!
我還是託問我路的阿婆,
一起去問路邊阿啾西才找到路,
總之這個在夜行鬼怪裡釜山篇的任務,
我們不用排隊就達成惹。
trot節奏 在 爵士及藍調鋼琴, profile picture 的推薦與評價
八小節的藍調Trot的節奏http://youtu.be/nSeyb4LtpDs. ... <看更多>
trot節奏 在 Re: [問題] 請問要怎麼聽出刷法呢? - 看板guitar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sscck5 (oraora)》之銘言:
: 有時候找到的譜上面沒有刷法
: 要靠自己聽或看歌怎麼刷
: 但是很難聽得出來
: 請問這是經驗的累積嗎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HUAWEI G700-U10.
嗨你好,睡前回覆一下希望幫到你順便助眠。
其實你已經回答了自己的問題,這的確是靠經驗的累積。
彈吉他什麼不靠經驗累積呢?
但是小弟可以建議幾個方向讓你更快累積正確的經驗。
1.一首歌的刷法不會是從頭到尾固定的
就像是一首歌會有前奏、主歌、間奏、過門,
刷法本身當然也會變,所以你該記住的其實不是刷法。
而是「節奏」,到底這首歌是什麼樣的節奏?
而這個問題其實像是在問「這首歌是什麼樂風?」,
因為音樂的三要素,就是旋律、節奏、和聲。
一般來說節奏跟和聲決定了,樂風就不會差得太遠。
剩下的就是每首歌會有各自的旋律了。
2.節奏本身可以試著從鼓跟Bass去聽出來
鼓有幾個特別明顯的聲音,
清脆的金屬聲「次次次」叫做Hi-Hat,
低沉的鼓聲「洞洞洞」就是大鼓,
響亮的鼓聲「大大大」就是小鼓。
大部分的節奏可以用這三個玩意兒就詮釋地很完整。
例如「洞次大次 洞次大次」
就是1、5拍有重拍,3、7也有,這就叫Rock。
而基本上Bass下的點是會跟著鼓的,所以聽法一樣。
3.先試著用「嘴巴」把節奏唸出來
這是很有用的訓練方式,每次聽歌的時候都可以試著練習這件事情
「洞 次洞 大 次- 洞 次洞 大 大- 洞 次大 大 洞- 洞 大洞 大 大」
雖然旁邊的人會覺得你很怪,但能順便練習B-box何樂而不為
總之唸出節奏,可以幫助你理解什麼時候是輕,什麼時候是重。
4.瞭解你每刷一下所對應到的音色
刷扣的每一下從過弦速度、觸弦位置(靠近或遠離響孔)、
刷弦數目(高音多還是低音多)的不同都會有不一樣的聲音。
要知道你所刷的每一下都不會完全一樣,心裡要先有個聲音的範本
例如「重輕輕輕重輕輕」,再去做細部的變化
而一般會很在意的上或下反而不是那麼重要,
重要的其實是你這一下刷了哪幾根弦、用什麼樣的力道。
然後一般重拍做在「下」比較常見與容易一些,
以此為規則,其實很容易就可以歸納出一般歌曲的刷法。
如果可以的話,去瞭解幾種常見樂風的常用刷法(節奏),會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Folk Rock、Rock、Soul、Slow Soul、Funky、Swing、Bossa Nova
(March、Rumba、Fox Trot等流行樂中比較少見一些)
5.最後統整一個好的刷扣該注意的幾個地方
(一)正確的「節奏」,準確的拍點是一切的根基
(二)和諧的「音色」,好的Pick握法與觸弦角度可以消除大部分的爆音、噪音
(三)錯落有致的「力道變化」,右手的速度與輕重可以做出刷扣的「呼吸」與「起伏」
(四)有目的性地「強調音色」,與(二)不同,在不同時候可以去加強部份弦的音量,
例如在不爆音的情況下,重拍僅刷低音弦(6或65),碎拍刷高音弦(1或123)
還可以配合Picking及拉長符值做出情緒起伏。
或是利用右手做悶音給予音色變化,左手做切音加強節奏感等。
(五)跟隨歌曲起伏做「變化」,一成不變的刷法吸引不到聽眾,請隨時顛覆他們的想像
至少在段落轉換以及樂句結束的時候做點變化讓聽眾知道要進下一段了
給直接end的人,小弟建議的練習方法如下:
聽歌的鼓點 => 聽出輕重,並用嘴唸出來 => 用左手悶住琴,先試著空刷出輕重 =>
找一個開放和弦刷出輕重節奏感(個人偏愛E和弦) => 從音色去調整出適合的上或下 =>
針對不同的段落或過門去調整刷法
還有請其他版上先進給予意見:p
希望能有一點幫助,謝謝大家!
有需要的話小弟之後可以拍一小段平常的練習影片來拋磚引玉一下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43.83.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uitar/M.1421085809.A.D84.html
※ 編輯: harrey810719 (115.43.83.61), 01/13/2015 02:13:18
※ 編輯: harrey810719 (115.43.83.61), 01/13/2015 02:14: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