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自我療癒時間|
最近寵自己的方式是送孩子上學後,直奔自己想去的地方,因為還早,通常都是去咖啡廳比較多。
居住東京最幸福的就是永遠不缺可以去的地方, Paddlers Coffee
空間充滿木頭與綠意,店主之一松島大介先生因為過去曾居住美國,在波特蘭 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修行,The Paddler's Cafe因此每週從美國空運咖啡豆,在東京原汁原味呈現Stumptown的咖啡。
麵包則與鄰近的 #katanebakery 合作,朝食招牌熱狗真得好吃!這裡不提供網路,剛好給自己閱讀和書寫的機會,越寫越感恩自己的生活,療癒度滿分💯
#台灣娘子的東京育兒日記
#台灣女子の東京移住計畫
IG即時不漏接─ https://www.instagram.com/ir123456789/
台灣女子の行きつけリスト─ https://reurl.cc/Rdj1xn
部落格持續更新─ https://blogir123456789.com/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tumptown coffee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stumptown coffee台灣 在 IRene's Travel& Liv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tumptown coffee台灣 在 WHOSM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stumptown coffee台灣 在 Tong 女漢子愛漂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tumptown coffee台灣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stumptown coffee台灣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tumptown coffee台灣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stumptown coffee台灣 在 [其它] A film about coffee(有雷)2014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stumptown coffee台灣 在 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 - 首頁|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stumptown coffee台灣 在 WSC2017 世界盃虹吸咖啡大賽World Siphonist Championship 的評價
stumptown coffee台灣 在 WHOSM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沖繩最美好的落日行程,在海邊喝咖啡配夕陽。」
北谷町的美國村,穿過一棟棟彷城堡般的購物商店,向著西側一路到底就是藍藍的一片大海。海邊躺著頭一次看到漆成藍色的消波塊,因為外型特徵,在台灣也用台語俗稱「肉粽」。沿岸大道雖然不長,一旁建築上的繽紛色彩襯著藍藍飽和的天空,倒也擁有如加州Venice海灘般的悠閒氣氛。
ZHYVAGO Coffee Works位在這兒的海景第一排,擁有絕佳視野的戶外座位。濃濃的美式工業風與絡繹不絕的人潮,讓整個海邊的歡樂氣氛又更為熱鬧。成立於2015年的Zhyvago,希望將美國西岸的風格帶入沖繩西岸。店主於2014年在美國咖啡重鎮波特蘭找尋他的開店主題,受到當地文化“ do it yourself” 影響,決定將此精神內化轉變成新的沖繩西風。Zhyvago引進許多美國當地的器物,包含了店的名片都是用stumptown的活版印刷機所印製。門口上方大大的波特蘭縮寫PDX裝飾,也完全打中了喜愛此文化的消費者(舉手)!
店裡提供的品項不少,除了基本的咖啡外,冰滴冰釀也都是選項之一,在海島夏日享受冰咖啡看夕陽實在相當享受。面朝西側的視野,可以直接將落日過程盡收。想想倒也忘了有多久沒有這樣靜靜的看著夕陽沈下。
#whosmingOkinawa
#mingscups
#zhyvagocoffeeworks
#沖縄
stumptown coffee台灣 在 Tong 女漢子愛漂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突然覺得我老公拍照技術是不是還不錯啊?
還是他真的壓力太大整個潛能被開發哈哈哈哈哈哈
-
有人跟我一樣出國時一定要去當地的二手市集逛的嗎?
這根本是我出國旅行時的週末必備行程
真的好喜歡一些復古的老東西
這次去波士頓我就去了SoWa Vintage Market,這是在室內,攤位比較少
紐約我是去照片裡的Chelsea Flea Market,在戶外類似停車場(?)的地方,入場需要1塊美金,我是週日大概11點去,還有些攤位沒出來,應該過中午會更熱鬧一些!不過我還是逛的很滿足了
因為在這裡買到了超美的Vintage耳環♥️
這在熨斗大廈附近,所以如果也有興趣的朋友,我當天的不專業亂晃行程給大家參考:
首先要先睡飽
→ 起床後到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喝杯咖啡
→ 走路去Chelsea Flea Market逛逛買買
→ 再走去熨斗大廈拍拍
→ 去對面的Madison Square Park隨便走走
→ 吃Madison Square Park裡的Shake Shack
(彼得最愛的是熱狗堡,我因為吃素所以都吃他們家薯條,也好吃,這趟吃三次沒有膩哈哈哈)
→ 吃飽喝足後走大約20分鐘可以到達The High Line高架公園
→ 走高架公園晃晃看看接著可以走到Chelsea Market
這裡也好多看起來超棒的餐廳,快被香死!也有一些很不錯的設計師攤位!超推!
這一天差不多就結束了,太太很怕累,早點回家洗洗睡哈哈哈
但是其實這樣看似沒什麼的行程也走很多路耶!!
還好我這次出國也帶上了 ARGENTDA 心機妹 的 #科技280魔塑褲襪 ,像這一天走久了腿也沒有鐵掉!
而且其實整趟兩個禮拜的行程,我每天都在牛仔褲裡面穿上ARGENTDA的 #寒冬暖絨款慕絲褲襪,因為波士頓和紐約實在太冷了!(不是已經要五月了嗎!到底在冷什麼!)
真的好險我有帶褲襪穿在裡面,不然我真的會冷死!快五月了還在下雪到底有何貴幹啦😭😭😭
只有要回台灣前一天,來逛二手市集時才有比較暖一點點,大概10度,所以我才能單穿褲襪不用套牛仔褲😆😆😆
好吧,至少此行兩個禮拜有享受到一天舒服的氣溫(容易滿足的太太)
-
▪️更多跑步、生活、旅遊和放閃小廢文 →
http://instagram.com/tong19871213
stumptown coffee台灣 在 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 - 首頁|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We're excited to announce indoor seating is open at all Stumptown cafes. BONUS: Bring your fav tumbler or use one of our ceramic mugs for 25 cents off your ... ... <看更多>
stumptown coffee台灣 在 [其它] A film about coffee(有雷)2014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A film about coffee. 2014
片如其名,這是一部在介紹咖啡的紀錄片,更精準的來說是介紹,70年代後興起的所謂第
三波咖啡:specialty coffee.(也會聽到single origin coffee我個人更偏好此,因為那
更能呈現第三波注重產地風味的特點)
影片主要是以美國的經驗及訪談對象作為素材,呈現出來的是美國第三波咖啡圈對於咖啡
的認知,而這是迥異於第二次大戰造成的咖啡認知。
(有一說是美國為了拉攏南美國家不要加入軸心國陣營,而大量收購當地產的咖啡,並把
咖啡作為美軍的配給飲料,造就的是大量工業化生產的洗腳水罐頭咖啡,而二戰結束之後
返鄉的美軍也把喝咖啡的習慣帶回家,加強了咖啡做為美國主流飲品的地位。)
(據說所謂Americano美式咖啡,乃是美軍佔領義大利之後喝不慣當地的濃縮咖啡,當地店
家只好用濃縮加熱水的方式配合美軍的口味。)
片中訪問的對象,至少其中三位是美國咖啡師大賽在不同年份的冠軍,當然也有訪問
Counter culture coffee、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Blue Bottle Coffee、Ritual
Coffee、Handsome Coffee Roasters、George Howell (COE的創辦人)、Peter Giuliano
(美國精品咖啡協會的前任主席)、bear pond espresso(JP) 等等以美國為主並參入少數
的日本咖啡人的訪談。當然也跟著這些美國咖啡業者前往了盧安達、宏都拉斯等咖啡產國
,能夠大概的知道這些咖啡業者跟當地的互動情況,如在當地杯測、討論降雨量造成的
影響等等。
在片中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這些第三波咖啡的信徒,對於產地風味的堅持,而對於風味
George Howell:[如果我們把咖啡果實比喻為風景的話,處理法則是看到風景的
窗戶,處理法不好的話則就像從模糊不清的玻璃看出去的風景。]
他們寧願直接飛到非洲或南美洲的產區,提升當地農民的技術,提高品質並進而以更高的
售價回饋給當地農民。
當然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咖啡產區都是殖民者的"規劃",印尼如此、盧安達如此、台灣在歷
史紀錄上第一次大規模種植咖啡的嘗試也是如此,但片中並未直面的處理到這個層面的問
題。倒是有個特殊的橋段,呈現出咖啡農的處境;即是宏都拉斯的咖啡農,人生第一次喝
到自己種出來的豆子做成濃縮咖啡以及卡布奇諾,而當地多的是早就花了大半輩子都在種
咖啡的農夫。
第三波咖啡至此其實在概念上是跟公平貿易相當契合的,當然片中訪問的對象早就是相當
有知名度的店家,甚至能夠負擔讓烘豆師直接飛去產地跟農夫溝通拜訪的成本,換句話說
,沒辦法做到這件事情的店家,是否只能仰賴例如公平貿易基金會或其他生豆商,作到跟
產地互動這件事情,那這是否有違第三波強調的透明性的想法呢?
(聽說台灣的茶農種出來最頂級的茶葉也是有這種現象)(需要更多聚焦咖啡在世界經濟史
上的腳色。)
這部紀錄片並沒有辦法幫助你提升沖泡咖啡的技術,反而只能提供觀眾一個緒論式的理解
,了解咖啡其實是能夠有如葡萄酒一般多層次變化的農產品,以及咖啡果被農夫從樹枝上
摘下來之後經過許許多多繁雜的加工處理,才能成為我們在咖啡店買到的產品,片中有
烘豆師特別提到,
烘培並沒有辦法把不存在於生豆之內的味道加進去,好的烘培應當是做
到讓豆子的原味盡可能漂亮的表現出來。
PS這是去年在國外拍成的紀錄片,IMDB給到七分,普遍來說評價不錯,適合推薦給
有心想了解的朋友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8.128.15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435771408.A.22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