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要出來維護中山大學,這種問題應該是去質疑該研究所跟指導教授。
跟中山大學本身無關,他們本來就沒有審閱論文的權力。
那些都在口試委員跟指導教授身上。
只是校方後續要處理好,才能維護校風。
另外這種事情全台灣一定很多。
我身為中山大學社科院的研究生得出來為我的學院說些話。
李眉蓁這種百分百複製別人的論文拿到碩士學位,在我讀的社會所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第一天上課就跟小學時新生報到一樣緊張,由於我申請提早入學,班上同學至少都讀過一學期。我的《研究方法》由兩名教授分別教「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質性研究」陳美華教授說:「如果無法完成我作業的人,請下課後退掉我的課,不然我一定當人。這些作業都有連貫性,第一個作業沒完成、沒作好,後面的期末作業就不可能完成,這樣的同學就算讀一學期我還是會當掉。」
「量化研究」的葉高華教授說:「我只有半學期的時間訓練你們看懂量化論文,能分析『迴歸』的結果究竟是支持或不支持作者的論證。」
我手上的課綱介紹滿滿的每週閱讀及作業進度,當下我驚恐萬分想:「我為什麼要來這邊活受罪🤣🤣🤣🤣⋯⋯」
開學後我每一天拼命跟上學校進度,得讀書及寫memo到凌晨一兩點,因為沒讀完教授給的進度,在課堂上我就成了“廢物”。
研究所講究的是「討論」,一堂課每週兩百多頁的進度,我們究竟讀懂多少?認同或不認同在哪?有沒有產生新的觀點、想法?這都在課堂上和教授及同學討論、問答中產生啟發。
研究生只有按部就班進行,平常不累積經驗值,就算學分修完到了「論文魔王」也會卡關。中山社會所的學位很難拿,能三年畢業的學長姐都超威,讀四五年畢業的大有人在,而還是有最終無法完成論文的人。
所以李眉蓁這種靠複製貼上就完成碩士學位,她及指導教授的行為褻瀆了知識最高殿堂,同時,對辛苦投注精神及時間的研究生與教授非常不公平。
她的論文是拿別人的研究百分百複製貼上,我根本不會相信她在碩班有在讀書及寫作業。
我會寫文批判李眉蓁不是因為高雄市長選舉,對本來就選不上的人根本不值得討論,而是她踐踏了中山大學社科院的名聲,輕蔑學術研究的專業。
中山社科院,我讀的社會所裡的教授對教育有熱忱及使命,才會嚴格把關碩論,因為這些教授身負傳承學術精神的使命。
一直有在看我臉書的朋友都知道,我讀中山社會所這段時間很充實也非常快樂,尤其我知道只要我完成作業,以及在課堂上專心討論,我就會收穫滿滿。
#滿足求知慾跟性慾一樣會讓人高潮
活人、健康的人都有「意識形態」,韓前市長現在的高雄市民韓国瑜先生以前說過要辦一場「沒有意識形態的活動」,那樣的活動就叫「屍速列車」。
研究生、教授都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及政治立場,但這樣的判斷不會影響學術研究——不會因為研究生是英派或嬰派有差別對待。
#這個就叫學術專業
所以之前紅霉及国民党人士在抹黑我靠酬庸讀中山大學,可能是因為他們自己才是酬庸大戶,講這種垃圾話蓁眉李貌,眉蓁,妳說是不是。
最後,我要奉上社會學家經典人物《韋伯》給中国時報、党国信徒(韓粉)及酸民。
「在大學講堂中,政治沒有立足之地。......在現實政治中採取某種立場,是一回事;而對政治結構與政黨立場進行學術分析,則是另一回事。 ……真正的教師會注意,不要在講台上,把某一種立場灌輸給學生,無論其方式為明講或暗示。因為以『讓事實自己說話』的方式,把政治立場灌輸給學生,是最欺騙性的做法。」
「memo社會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memo社會學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memo社會學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memo社會學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memo社會學 在 [閒聊] 為什麼社會科學院碩士都要唸很久呢? - 看板NSYSUsoc98 的評價
- 關於memo社會學 在 清大社會所學生會, profile picture 的評價
- 關於memo社會學 在 文化與現代社會critical memo - 東海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memo社會學 在 每天3行, 寫英語日記超簡單: Facebook、Schedule - 英文 - 誠品 的評價
- 關於memo社會學 在 聖哲社會學01. 聖哲社會學課程大綱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memo社會學 在 【公共社會學EP8】陳婉琪:社會學看大學多元入學 - YouTube 的評價
memo社會學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身為中山大學社科院的研究生得出來為我的學院說些話。
李眉蓁這種百分百複製別人的論文拿到碩士學位,在我讀的社會所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我第一天上課就跟小學時新生報到一樣緊張,由於我申請提早入學,班上同學至少都讀過一學期。我的《研究方法》由兩名教授分別教「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質性研究」陳美華教授說:「如果無法完成我作業的人,請下課後退掉我的課,不然我一定當人。這些作業都有連貫性,第一個作業沒完成、沒作好,後面的期末作業就不可能完成,這樣的同學就算讀一學期我還是會當掉。」
「量化研究」的葉高華教授說:「我只有半學期的時間訓練你們看懂量化論文,能分析『迴歸』的結果究竟是支持或不支持作者的論證。」
我手上的課綱介紹滿滿的每週閱讀及作業進度,當下我驚恐萬分想:「我為什麼要來這邊活受罪🤣🤣🤣🤣⋯⋯」
開學後我每一天拼命跟上學校進度,得讀書及寫memo到凌晨一兩點,因為沒讀完教授給的進度,在課堂上我就成了“廢物”。
研究所講究的是「討論」,一堂課每週兩百多頁的進度,我們究竟讀懂多少?認同或不認同在哪?有沒有產生新的觀點、想法?這都在課堂上和教授及同學討論、問答中產生啟發。
研究生只有按部就班進行,平常不累積經驗值,就算學分修完到了「論文魔王」也會卡關。中山社會所的學位很難拿,能三年畢業的學長姐都超威,讀四五年畢業的大有人在,而還是有最終無法完成論文的人。
所以李眉蓁這種靠複製貼上就完成碩士學位,她及指導教授的行為褻瀆了知識最高殿堂,同時,對辛苦投注精神及時間的研究生與教授非常不公平。
她的論文是拿別人的研究百分百複製貼上,我根本不會相信她在碩班有在讀書及寫作業。
我會寫文批判李眉蓁不是因為高雄市長選舉,對本來就選不上的人根本不值得討論,而是她踐踏了中山大學社科院的名聲,輕蔑學術研究的專業。
中山社科院,我讀的社會所裡的教授對教育有熱忱及使命,才會嚴格把關碩論,因為這些教授身負傳承學術精神的使命。
一直有在看我臉書的朋友都知道,我讀中山社會所這段時間很充實也非常快樂,尤其我知道只要我完成作業,以及在課堂上專心討論,我就會收穫滿滿。
#滿足求知慾跟性慾一樣會讓人高潮
活人、健康的人都有「意識形態」,韓前市長現在的高雄市民韓国瑜先生以前說過要辦一場「沒有意識形態的活動」,那樣的活動就叫「屍速列車」。
研究生、教授都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及政治立場,但這樣的判斷不會影響學術研究——不會因為研究生是英派或嬰派有差別對待。
#這個就叫學術專業
所以之前紅霉及国民党人士在抹黑我靠酬庸讀中山大學,可能是因為他們自己才是酬庸大戶,講這種垃圾話蓁眉李貌,眉蓁,妳說是不是。
最後,我要奉上社會學家經典人物《韋伯》給中国時報、党国信徒(韓粉)及酸民。
「在大學講堂中,政治沒有立足之地。......在現實政治中採取某種立場,是一回事;而對政治結構與政黨立場進行學術分析,則是另一回事。 ……真正的教師會注意,不要在講台上,把某一種立場灌輸給學生,無論其方式為明講或暗示。因為以『讓事實自己說話』的方式,把政治立場灌輸給學生,是最欺騙性的做法。」
memo社會學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藝術社會學》有三週課程要讀的書】
跟大家分享我每週要讀完書寫memo給教授的內容大概如下:
Bourdieu在《The Rules of Art》裡企圖在場域系統中,將社會結構與人複雜細膩情感連結起來,作者以Flaubert的《情感教育》這本書為媒介進行文本分析,以見微知大的方法從書本中的時代背景、人物角色個性、人物背景建構出的社會關係,如何由這些角色引導、引發的事件形塑社會的樣貌。
同時,社會的樣貌又如何限制角色的個人發展、社會關係。
《情感教育》的內容是描寫法國社會寫實的文學作品,內容彷彿作者以虛構的方式寫出,但經過後人的討論及分析,發現主角可能就是作者以自己為原型投射,但他本人不承認,因為這會讓讀者將“文字虛擬”的人生故事,直接反映在Flaubert身上。書中角色的失敗變成了作者的失敗,而他的成功未必等同作者的勝利。
這代表書裡面虛構的情節,隱含了部分真實,是作者人生經驗的轉換。他的生活世界塑造他成為一位文學家,而他同樣在書中以社會環境的規範去塑造角色的生活世界。
《The Rules of Art》全書分為<前言>、<序曲>、及三個部分。
<前言>指出作者對於學術領域的問題,他指出為什麼藝術作品的體驗是不言可喻的?每個人觀看藝術作品的主觀感受,難道都只能自說自話,沒有一定的標準。這就是《藝術社會學》上課的內容,藝術品及存在的藝術市場,是毫無道理沒有規則可言的嗎?
對我們、對Bourdieu顯然並不認同,而且,我們同樣很疑惑為什麼藝術家、人文主義者對於社會學家分析藝術表示抗拒及惱怒。前幾週的課我們都在做會惹火藝術領域工作者的討論,這次我們要藉著Bourdieu的思想,去學習如何以社會學原理分析藝術作品,讀這本書的感想是——顯然地他做到了,而且說服了藝術領域中大部分的人。
<序曲>主要分析《情感教育》的作品的社會結構,由三大部分構成:1、商業世界。2、藝術與成名藝術家的世界。3、學生圈子。
人在其中反映出了社會結構裡的現象,同時人所在的位置又塑造出社會現象,在進而改變結構,結構又回過頭來形塑生活在其中的人。
我如果以一般讀者的視野閱讀《情感教育》,這本小說裡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政治、人與國家、社會之間的政治、男性與女性之間的政治、血親之間的政治、藝術市場裡的政治。
這些政治引起一連串的事件,彷彿一切都是偶然、與巧合,沒有什麼道理,就如同人文主義者認定的藝術作品與美那般。就是一本文字修辭讀起來令人賞心悅目,而劇情結構明快清晰又高潮迭起的經典小說。
只是Bourdieu告訴我不是這樣子的喔,我們以為的事件的巧合並非巧合,而是得在一連串的人際關係與其背後各自承載的家庭、職業階級、繼承遺產、擁有資產,如此嚴謹的條件建構下,才會誕生這些巧合。
權力場域就是一場競爭遊戲,裡面的角色以各自擁有的資本籌碼與天賦秉性,競爭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本等,擁有最豐富資本的人,能優先選擇社會關係、階級中的位置,以及決定可以享有這些尊榮多久——這也是作者的真實人生,當然也是我們讀者的。
野人文化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
memo社會學 在 清大社會所學生會, profile picture 的推薦與評價
轉活動通知~【memo寫作工作坊】! 各位社會所的同學們好: 先前有些碩一同學反應,因剛開始接觸社會學,在掌握文本進而寫memo方面遭遇一些困難或有 ... ... <看更多>
memo社會學 在 文化與現代社會critical memo - 東海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想問一下有上課的同學,critical memo是要自己閱讀文本來寫,還是看老師上課的講義來寫. ... 文化與現代社會critical memo ... 東海大學社會學系. ... <看更多>
memo社會學 在 [閒聊] 為什麼社會科學院碩士都要唸很久呢? - 看板NSYSUsoc98 的推薦與評價
我碩士念社會科學,三年畢業,在所上應該算少數,而且是運氣好。
我說一下我的念了四年的同學這四年內都在做什麼好了。整個研一到研二上
都在修課,除了修課以外能做的事情不多。為什麼不多呢?一學期三門課,
一門課每週平均算150頁reading好了,一週450頁,全部都是英文,全部都
指定精讀。我一年級時英文不好,二年級好一點了(至少閱讀變快),但是
一小時大概也只能讀10頁,所以450頁就是45個小時。平均一天六至七個小
時。這只是讀完,不是讀懂。要讀懂一本書要花多少時間,這實在是見仁見
智。我個人的經驗是,「讀懂」和「讀完每個字」所要花的時間差異,有時
是可以用倍數算的。有興趣體驗一下,評估這些reading要花多少時間讀完
、要花多少時間讀懂的,可以去圖書館人社館藏的架上隨便找一本封面很醜
(表示應該是學術著作)內頁又很破(表示常被借閱)的書試試看。一般來
講,在文科裡,比較理論性的東西會比較花時間,這大概不用我多說。
這只是讀完、讀懂的時間。有的課要求每週寫memo,而且只作出摘要的memo
是不太合格的,基本上學生被要求要有批判性,例如,找出文章的漏洞。不
用每週寫memo的課,上課時學生被期待講出來的也是那樣的東西。寫memo要
寫多久?我第一次寫這種東西的時候,八個小時寫了兩千字,而且我相信我
不是一個寫字慢的人。
以上是研一到研二上的生活。話說大家是幹嘛要念那麼多東西啊?一個可能
的原因是,物理系不用逐字讀牛頓的原典,但是敝行業裡頭開山祖師(們)
的原典是不能不讀的。從開山祖師以降,只要還是個咖的,多少都要讀一讀
,一直讀到今天還在拼升等的助理教授的文章為止。當然沒有人說要讀完全
世界的學術研究啦,老師們還是有挑的。
我幸運的地方是,我研一下就大致知道自己碩論要做什麼題目了。沒有像我
這樣歪打正著路上撿到題目的,就要花很多時間找論文題目。敝所沒有「老
師給題目」這種事,然後很多人文社會的學門找題目的範圍還真是有點無限
寬廣。一個中文系的研究生在思考自己要做什麼碩論的時候,可能會從思想
史想到文學史,思想史裡頭可以從莊子想到陳獨秀,文學史可以從屈原想到
王文興。太天馬行空的找題目不是什麼好事,但是很多時候事情就是這麼發
生了。畢竟這種先想題目再找老師的過程裡,沒有什麼從老師那邊來的提示
或限制。
那為什麼不乾脆叫學生像理工學院一樣一入學就找指導教授呢?我不知道,
但是我猜要是這樣搞,很多研究所會搞革命。
敝所有個不成文的默契,學生應該要找到一個既能解釋重要的經驗現象,又
能對理論有所貢獻的研究方向。在那個有點給他無限寬廣的範圍內找題目,
還要符合這種要求,我覺得花時間是可以理解的。好啦,總之,如果沒有邊
修課邊想出研究方向的話,那我的同學們大概會在研二下或研三上確定自己
的碩論題目。
然後,就開始寫propsal。我自己的proposal是20幾頁single spaced中文,
這個沒什麼;釐清自己的問題意識、建立初步的資料、作出可行的分析架構
,這會花很多時間,但是這種時間的耗費很難估算。說個比較好估計的東西
好了,一般同學的proposal引用了數十條中英文書目,大多數是英文。印象
中多數人碩論的英文書目在30至50條之間,專書期刊比例不一,但大抵各半
。這些文獻多半是在寫proposal時就找的。所謂的「找」,就是在各個不同
的資料庫裡面嘗試各種不同的關鍵字,這一點我想理工學院的同學也是這樣
。我比較不確定理工學院同學會不會這樣搞的,是下面這個例子:我在準備
研究工廠的時候,莫名地對工人的制服、其自我展演及認同之間的關係很感
興趣,找了半天我找到的是一篇法國中學學生制服的研究。雖然這跟我的研
究對象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我還是要把它讀完,因為說不定可以學習一些分
析的技巧,或是透過它找到另一些文獻。很多同學要這樣瀏覽過50篇之類的
文章,然後才能把自己對話的對象建立起來,或是找到可行的分析路徑。
搞定proposal以後(這時候大概研三下了),接下來就可以做研究了。我的
田野研究做了半年,我有同學做了九個月還是一年之類的吧。大家以為我們
是人類所嗎?不是。
資料蒐集完可能研四上去掉一半了吧,接著,多數同學的下一步,是完成一
本八至十萬字的論文。至於寫論文的過程中資料無法分析(這個任何領域都
會遇到)是難免(若非一定)會碰到的。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的花時間的事,
比如說研究當代文學的人為了弄清楚什麼是「社會排除」跑去讀社會學或人
類學,這種事就不多說了。
人文社會學科的研究所怎麼會唸這麼多年,是個很多學門內部也在討論的問
題。從課程的設計與要求(要不要把seminar變成lecture?)、教學重心的
定位(是要從幾百或是一千年前的大咖開始無差別閱讀,還是議題導向?)
,乃至論文的要求(到底是為什麼叫碩士生寫一本專書?)都有人討論。我
個人也希望人文社會學門的碩士生培養能夠縮短時間,例如,我很支持把碩
士論文的形式從專書變成期刊文章。不過,我跟原po的差別是,我並不認為
文科碩士念那麼久,僅僅是個人每天花多少時間唸書的問題。
以上的任何故事相信都未能代表文科碩士生的全貌,僅供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7.177.1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