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有部分老師的簡報特別簡單好懂,不使用過於花俏的視覺設計,簡單的圖文就能使觀眾印象深刻,此外,隱約都有種類似的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同一個流派的簡報。
⠀⠀
【2021 最後梯次】11/6(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2020/09/bcchen.html
⠀⠀
在參加這次工作坊之前,我也曾接觸各種簡報設計課程、部落格或臉書社團,固然這些資源都有教導很多實用的技巧,但針對醫學簡報的課程卻相當罕見。
⠀⠀
尤其醫學簡報又有其特殊性,要能在做到簡潔的同時,又不失去資訊的完整性,文獻滿滿的表格、流程圖、治療指引,都很難化繁為簡。
⠀⠀
很多人認為,簡報做得好沒什麼了不起,針對這種想法的人,蔡校長直接在第一堂課用 case discussion 示範簡報能做到多專業。
⠀⠀
Ver A 表演的爛之誇張,讓我們都笑了出來,同時也感嘆自己是不是平常就是這樣報;再看到 ver B,才發現平常晨會報到讓人睡著的 case,原來也可以報得這麼精彩。
⠀⠀
事後,聽到校長分析兩種版本的關鍵差異,發現 ver B 除了簡潔有力,很多意想不到的細節,也都能看出對觀眾的體貼。
⠀⠀
⠀⠀
🎯 課程特色
⠀⠀
我們將準備六個醫學簡報最重要的基礎項目,讓您練習,包括:
⠀⠀
#標題頁 如何在第一頁就正確的顯示自己的專業?
#治療過程 用時間軸表達診斷與治療經過
#醫學影像 如何正確處理影像,讓觀眾真正懂?
#生存曲線 從密密麻麻看不清楚,到大器呈現,瞬間被理解。
#流程圖 Study 收案、分組、end-point 如何呈現?
#結論結尾頁 專業結尾,給人專業上的信賴感,毫不馬虎。
⠀⠀
⠀⠀
🎯 近期參加簡報工作坊的學員背景
⠀⠀
課後滿意度,全部都在 4.92 分以上,最高達 4.96 分。
⠀⠀
醫師以在醫院服務的主治醫師為大宗,佔 34%,住院醫師佔 26%,診所醫師佔 5%。
⠀⠀
醫療相關行業(醫學系學生、藥師、放射師、職能治療師、護理系副教授、護理師、藥廠代表)佔 30%。
⠀⠀
非醫療相關產業(研究生)佔 5%。
⠀⠀⠀⠀
⠀⠀
👨🏫 講師陣容
⠀⠀
蔡依橙與蔡欣宇醫師,實際在國際舞台連續得獎,教學過程曾修改過 1400 份醫學簡報,類型涵蓋 case presentation、mortality conference、grand round、journal reading、invited speech、實證醫學競賽、品管圈……等,指導過內外婦兒獨立科等醫師、醫療人員與研究者,協助多位校友登上國際舞台,全方位解決您的需求!
⠀⠀
【2021 最後梯次】11/6(六)醫學簡報與電子壁報工作坊
https://grsp2013.innovarad.tw/event
⠀⠀
各項簡報會應用到的技巧,面面俱到,甚且是連怎麼樣報告,要怎麼設計內容才會報得好,受到長官老闆的青睞,這堂課全部一起教給你。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50的網紅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千萬不要離開團隊 #銷售團隊 #團隊凝聚 #親密 #疫情 #居家辦公 #銷售WFH #善用視訊科技 #線上早會 #視訊討論 #團隊力量 抗疫即戰力| EP.04 銷售團隊的凝聚讓我們更親密 |【銷售維他命特輯】 銷售界有一句金句,叫做「千萬不要離開市場,千萬不要離開客戶,千萬不要離開主管,千萬...
「case study書」的推薦目錄:
- 關於case study書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case study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ase study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ase study書 在 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case study書 在 Patrick 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case study書 在 Patrick 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case study書 在 Advertising Case Studies: Find Inspiring Brand Success Stories 的評價
case study書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跟商業思維學院相遇的第二年」
現在回頭去看和第一年跟學院相遇,落落長的祝賀學院的生日文,覺得好可愛,也好珍貴,因為那是我成長的軌跡。
很開心,一路跟著學院又走過了第二年,
今年,我更多時間專注在「應用」上。
很慶幸有幾個機會,讓我可以把所學應用出來,也可以真的在應用當中,獲得成就感。
#椪一下微創業
從原本的「先試試看」到現在真的覺得「椪一下」是一個自己一手拉拔起來,正在慢慢成長的品牌,這種感覺很奇妙。
有這個應用場景,很幸運。這就好像是時長更長,產品更多,策略規劃更複雜的的產品實戰營。也因為這個機會,讓我可以實際去嘗試跟應用很多的知識跟框架。以下列出幾個對我目前幫助超大的學習資源:
=> 產品經理學程(基礎、進階)
=> 商業開發學程(基礎、進階)
=> 商業思維百科
=> 主題課程
最近也兌換了「數據化營運」、「高績效管理者」的學程,但還來不及開始上QQ
光是學程裡面完整的框架跟案例講解,就不知道幫我省了多少自己爬一堆網頁摸索還找不到答案的時間,然後再帶著這些框架,去聽大神們的主題講座,是怎麼應用在實際的場景上,再把多年累積的成果或是心得跟我們分享。這個正向循環,不只複習了觀念,也能更深刻的了解框架跟方法的應用面。
其實每一個學程我都很想上,但是真的得逼自己面對問題,專注尋找解決方法,才能在創業的這條路上,走得稍微踏實一些。每一堂課我可能都需要思考好久,去釐清自己目前的處境跟想要去的方向,再去思考細部的目標以及要怎麼驗證自己的假設。
老實說,在學院裡真的不怕學不夠。
學院在學習上也設計了一系列的打卡活動,不管是早晨打卡、21天打卡、14天挑戰等等,老師們真的很用心在幫助同學一直有源源不絕的動力學習下去。最近系統還新增了商值,有點像打電動升等一樣,慢慢一步一步增加等級。因為真正可貴的,就是建立習慣,不停的學習,雖然我還只是 Level 6的小嫩嫩XD。
#商務社火種
老實說,擔任火種跟在上班的感覺其實一模一樣XD,因為跟著這些資深工作者一起策劃活動,就不知不覺被感染,用最高規格的工作態度在面對每一場舉辦的活動。
我其實一直都沒有跟同事或是老闆很正式開會的經驗,也不太了解開會的一些小秘訣,但是直接就在商務社週會的時候學會如何開會了。
記得第一次開會,我不自量力的說「我可以第一個可以當主席」,然後主持的超級爛,總結力道不夠,控時也不夠精準。超級感謝迪哥跟Mo,還有夥伴,一路上的指導跟給我很明確的建議,慢慢的,大家建立起默契,然後可以很順暢的開完會,也都有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甚至可以快速總結出最後結論,這些過程都好難得。
也在這之中學會了運用 WBS,學會把一個活動展開成,背後需要很多的細節跟彩排演練,也有了第一個主持一場線上活動的經驗。
社團真的是一個學習團隊合作跟專案管理很好的地方。
#多益戰鬥營
多虧學院,總是讓我認識很多各式各樣的人。
有在課程活動上認識的神人,也有在自己舉辦的小讀書會上認識的夥伴(結果夥伴也是神人XD)。
這大概是我第一次這麼認真使用 Trello 這個工具,也在分享的過程當中,找到自己也還不熟的地方, 甚至自己覺得已經很熟的知識點,其實也還有在釐清想法的空間。
每次聽大家的分享,就覺得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經歷很有趣,每個人重視跟在意的點也不一樣,想要過的生活也不同,唯一一個共通點就是:我們都很熱愛學習,想透過學習來掌握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命運」左右。
#casestudy
如果有多一些時間,我也超想參加 case study,聽說可以被 KT 電的很慘,獲得商業分析能力的大躍進,然後罹患 KTSD(?)聽起來真的是非常誘人XDD
在第二年,看書、寫作、學習、自我覺察,都已經內化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但是還在努力縮短學習到應用這中間的 gap ,可能我後面好幾年的心得也都還在這裡奔跑,但是,還是想說,感謝每一位商業思維學院的老師、工作人員、同學,讓我這一年又更加豐富了許多。
最後,如果你想參加商業思維節這個龐大的盛典一起幫商業思維學院慶生的話,歡迎私訊我。
#商業思維學院兩週年生日快樂
#商業思維節倒數一週
#九月二十六日等你喔
case study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創作初期,都沒人看怎麼辦?]
這陣子有讀者私訊問我,到底該如何讓「創作」成為主業呢?真的能光靠寫字養活自己嗎?
我認為絕對可以的,但問題是,成功的創作並沒有明顯的模板可以模仿,所以很多人在剛開始時,往往會經歷「寫了很多,但是沒人看」的挫折,久而久之就心灰意冷地放棄了。
我也曾經歷過那種孤獨的自取其辱感,也因此無數次地懷疑過自己,但是,因為我對文字有莫名的熱情,無論如何還是撐下來了,沒想到卻因此誤打誤撞為自己找到了一條路。對於「創作初期,都沒人看怎麼辦?」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個想法:
1/ 不斷地寫,但不要埋在自己的小天地裡
想以創作為業,持之以恆地練習非常重要,但那只是基本,如果想讓作品更上層樓,一定要找到方法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公眾批評的眼光下。
在自己的社群網站上發表作品,雖然是一種「公開」,但是在經營初期讀者只有寥寥數人(而且一半以上是自己的親友)的情況下,這種公開還不算真正的公開。
建議平常多觀察網路或平面媒體,將自己的作品主動投稿到看對眼的平台,同時關注喜歡的媒體有沒有在徵 Freelancer 或專欄寫手,有機會就投稿看看。當你的作品進到更大的系統裡去,就有可能獲得免費的編輯建議與廣大群眾的回饋反應,跳脫自身與同溫層的侷限,在不斷的調整之中慢慢掌握創作的方向。
除此之外,也建議建立個人的「軍師團」。軍師團就是你身邊那些書看很多、觀點犀利、品味不錯的朋友。把作品拿給他們看,請他們誠實給你意見。另外,也可以加入一些寫作團體,或是主動把作品張貼到特定社團裡,認識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切磋交流。
2/ 多觀察那些成功的創作者,一一做 case study
創作沒人看,有時候單純是因為作品本身就是不夠好,不夠打動人心。想要進步,我建議可以多觀察成功的創作者。我發現許多短時間內就引起關注的創作者,往往有以下幾種:
1/ 本身書寫的主題很受大眾喜愛,例如巴黎的生活誌、名人娛樂故事等等
2/ 很跟得上時事話題,而且觀點犀利又說服人,讓人看了忍不住點頭稱是
3/ 本身文筆好到不容忽視,寫什麼都有人要看
4/ 和某些當代議題習習相關的權威性內容,關注該領域的人都會追蹤的主題性帳號
5/ 平易近人的療癒內容,例如搞笑插畫、社會現象諷刺、心靈愛情雞湯等等
6/ 負面爭議性的內容,例如靠罵人、酸人博贊,或是扯入某些爭議事件
7/ 實用性內容,例如經營社群的實用小技巧、心理諮商相關等內容
這些人會有他的影響力,絕對不是光憑運氣,而是一定有他厲害的實力。綜合以上觀察,我認為創作要成功吸引到人,以下幾點很重要:
1/ 基本功力(不必是大文豪等級,但至少行文流暢能讓讀者看得懂,文章架構完整,邏輯不自相矛盾)
2/ 時事敏感度(不一定什麼都要貼著時事創作,但是創作時可以把時事考慮進去。假如你要寫十年前的一部電影,前提要怎麼設,才不會讓人覺得你莫名其妙很突兀地在炒冷飯?平常要多接觸不同事物,打開資訊雷達)
3/ 實用性(實用性不限於功能性的實用,還有心靈上的共鳴、人生各種方位的運用)
4/ 故事本身或觀點的新意和犀利(同樣一個觀點已經幾十個人寫過了,你如果想寫一樣的主題,有什麼新的切角可以切入?你有什麼理由去重複一個已經被講到爛的東西?)
平常可以多觀察喜歡的創作者,就像在做 case study 一樣深入研究,看看他平常都在做些什麼?為什麼讀者會愛?也可以回去翻他的舊文(如果他還沒刪掉的話),看看他究竟是從什麼時候作品開始成熟起來?關鍵轉捩點是什麼?前中後期的作品不同在哪裡?而這些觀察又如何運用回你自己的創作中?哪些地方是你可以模仿的?哪些是你應該學習前車之鑑避免掉的?
3/ 可以在意流量,但不要太在意流量
創作者在意流量很正常,因為流量本身就是一種認可,也是變現的基礎。但是,我認為創作者在意流量之餘,也要時時保持警惕,不要被流量要脅。
很多年前,我看到一位剛萌芽的創作者發了一篇文,文中他自己寫說他這禮拜發了兩篇文章,但是粉絲人數卻掉了五個,這讓他感到非常驚慌沮喪,「請告訴我你們想要讀什麼?我保證未來一定會照著這個方向寫作」,哀求之意溢於言表,讓人看了覺得非常可憐,甚至有失一個人的格調(但這只是我個人的觀感)。
我認為好的創作一定要忠於自己,如果完全只為他人而寫,會失去個人創作的「根」,那樣的驚慌、虛浮、討好與虛假,最後一定會在創作中表現出來。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又回去看那位創作者的粉專,發現他後來又發了些文,但行文之中充滿虛假的樂觀語調,給人一種很不真誠且虛弱的感覺,而且粉絲人數也沒因此變多。
創作者過分在意流量,有時候反而失去自我和方向,越寫越差。如何拿捏自我的要求和他人的期待、如何在他人目光之中游刃有餘但又不被綁架,是需要經驗累積的功力,其實也是人生必修的智慧。
4/ 主動標記他人,播送自己的創作
想讓創作引起關注還有一個方法,那就是透過「人與人的連結」,將自己的創作傳送出去。
這個接觸不必是人與人實際的接觸,可以只是網路上互相標記。例如,最近你讀了一本新書,可以主動寫書評,分享的時候順便標記該書的作者和出版社,如果文章寫得好,搞不好還會被出版社或作者本人分享出去,這樣你的讀者可能又往外拓展了一些,甚至在一些重要人士的心底留下印象,或許就這樣悄悄開了一個未來的門。
總之,創作剛開始乏人問津的感覺,真的是滿煎熬的,但是千萬不要因此就放棄努力,也不要害怕丟臉,至少逼自己認真堅持個一兩年再說。可以參考以上建議或其他創作者的建議,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我想時間一拉長,終究會慢慢摸索出來。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2021 散文新書《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誠品: https://bit.ly/3ryMu8N
誠品【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6ZO8a5
誠品蝦皮【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i2sb0y
#創作 #少女A #寫作 #文字工作
case study書 在 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千萬不要離開團隊 #銷售團隊 #團隊凝聚 #親密
#疫情 #居家辦公 #銷售WFH
#善用視訊科技 #線上早會 #視訊討論 #團隊力量
抗疫即戰力| EP.04 銷售團隊的凝聚讓我們更親密 |【銷售維他命特輯】
銷售界有一句金句,叫做「千萬不要離開市場,千萬不要離開客戶,千萬不要離開主管,千萬不要離開團隊。」
這是金句沒錯,但是問題來了,前陣子大家都在居家辦公耶,我們是否曾遇過以下問題:
* 市場,不能碰。
* 客戶,只能用電話聯繫。
* 居家、分流上班,不能常看到主管、團隊
怎麼辦?
在疫情期間,團隊應該善用這些科技工具,讓我們更加的凝聚。
好多的團隊領導人/主管們,他們都正在發愁呢!
主管們在愁夥伴們都在居家辦公,都在自主管理,也不知道下屬是不是真的能那麼夠的自律,很怕等疫情過後,團隊都散了怎麼辦啊!?
在居家辦公、自主管理期間,我們應該想辦法跟團隊更凝聚在一起。
政府不是規定不能5人群聚嗎?沒關係,我們可以運用線上視訊會議軟體,向是:Zoom、Webex、Meet,可不可以每天照正常一樣,每天早上一樣開視訊的早會啊?除了早會,也可以善用更多的小碎片時間,來進行視訊討論及Case Study。
包括有一些很成功的團隊,他們在這段居家辦公的期間,還透過科技軟體定期來做讀書會,一切如常,節奏都沒亂套呀!
透過視訊,透過科技,大家連結的更緊密。不管你是想互相分享、互相打氣、互相指導、互相教導都好。
有一個學員還跟老師分享,他的團隊都是比較資深的哥哥姐姐級的人物,他們對科技可能都會比較恐懼,還好有比較年輕的銷售夥伴,大家願意手把手教哥哥姐姐們如何線上視訊,使團隊更close了!
透過這些科技,來去讓團隊們感覺,彼此雖然沒見面,但他們彼此的心還是在一起的!團隊的用途不就是這樣嗎?
若大家居家上班,人人都是個體戶的感覺。
若沒有高度的運用這些科技,來去跟團隊凝聚的話,那你不覺得團隊好像也沒意義了吧?
既然我們是團隊,我們就要互相取暖、互相給力、互相支援。
所以在疫情這段時間,團隊凝聚更緊密,這樣整個團隊才能更有力。
兩個建議給大家:
(1)主管:可發想一下如何透過視訊科技,能為團隊辦一些更緊密的連結,產生更多的互動,讓團隊夥伴感覺到團隊是他們的靠山,他們並不孤單。
(2)業務夥伴:主管叫你開Zoom,主管叫你上Webex,你不要說好煩喔!不要有這種想法,因為主管或整個團隊都是在為你好,讓你更有方向,讓你不至於荒廢了!
若能這樣子齊心協力,這樣的團隊不是才是強大的團隊嗎!?加油,每一個團隊們!
00:00 - 開場
00:10 - 解老師分享銷售金句
00:28 - 疫情大家居家辦公,怎麼做到金句的內容呢?
00:41 - 如何解決疫情居家辦公,團隊工作及溝通問題
02:45 - 解老師分享有一年輕學員教團隊哥哥姐姐運用科技的案例
03:22 - 如何運用視訊科技連結團隊
04:14 - 結論提醒
✔ 訂閱解老師Youtube頻道【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
https://reurl.cc/7y0G6y
✔ 按讚解老師粉專【行銷表達技術專家 解世博】:
https://www.facebook.com/callvalue
✔ 華人第一套系統化數位銷售攻略【業問100】:
https://www.815tutor.com/Herbert/Dealer/OPAJCYT/index.html
✔ 博客來 銷售類 年度暢銷第一名【超業攻略:比銷售技巧更值得學的事】:
https://reurl.cc/NXQkX9
✔ 訂閱解老師主持的Podcast【銷幫-藉著銷售幫助每個人】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Z75lbV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pyjKL4
【SoundOn】 https://reurl.cc/9XYb4v
【Spotify】 https://reurl.cc/GrRGKd
【KKBOX】 https://reurl.cc/5qybO7
case study書 在 Patrick 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1takepass #出賣家人系列
====================================================
SurfShark VPN: https://surfshark.deals/ilovepatrickc
Coupon Code: ilovepatrickc
而家用我條link會有83% discount 同 3 個月免費!!!
====================================================
仆直牛棚 DISCORD GROUP!!!!
https://discord.gg/NEUrvkf
做牛happy (可以優先睇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MZAtLZwGgVoW1UXmeWlAA/join
商業聯絡:
[email protecte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okjic_c/?h
Background Music:
1. Operatic_3
2. No Copyright Music Retro Life Funky 2018 DuDa Cinematic Sounds
3. Hej (Rysk) - Royalty Free Background Music (HD)
4. Darix Togni Digi G'Alessio
5. And So It Begins - Artificial Music [Free Copyright-safe Music]
6. Metal Gear Solid Theme
7. Madness Combat 2 - Unnamed Extended
FAQ:
Pc Spec:
CPU: AMD R9 3900X
GPU: ASUS RTX 2080 SUPER TURBR (WATER COOLED)
RAM: KLEVV 3600Mhz 32GB (4x8 GB)
M/B: ASROCK X570 TAICHI
CASE: ANTEC P120 CRYSTAL
FAN: PRIZM 120 ARGB
WATER COOLING: BARROW
SSD: Samsung PM981a 512GB 3D TLC M.2 NVMe PCIe 3.0 x4 SSD
Gaming Gear
Mice: Logitech G502 RGB
Headset: Apple Earpods / Logitech G Pro X Wireless
Mic: Razer SEIREN X / Elgato Wave 3
Chair: Zenox Nebula
Camera: Sony A6400
Recording Software: Nividia Shadow Play
Live Stream Software: OBS studio
Video Editing Software: Vegas Pro
時間軸:
0:00 開場白
0:28 起身 刷牙洗臉
1:36 仆直大戰啊DEE
2:19 Surfshark VPN
3:21 煮早餐
5:10 啊Bell唔理人 + 做一陣野
6:26 食野
8:07 温書
9:15 出門口考試
10:26 考完去旺角買野
11:20 開箱今日既戰利品 / Gopro
14:18 筆試成績
14:36 Gopro 防水挑戰 vs 啊媽極力阻止
15:22 完啦
case study書 在 Patrick C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新嘗試 #r6le
本身想做仆直視點,點知整左首歌出黎...
仆直牛棚 DISCORD GROUP!!!!
https://discord.gg/NEUrvkf
做牛happy (可以優先睇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KMZAtLZwGgVoW1UXmeWlAA/join
商業聯絡:
[email protected]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okjic_c/?h
Beat:
BeeyornandRaysd - Noir Et Blanc Vie
FAQ:
Pc Spec:
CPU: AMD R9 3900X
GPU: ASUS RTX 2080 SUPER TURBR (WATER COOLED)
RAM: KLEVV 3600Mhz 32GB (4x8 GB)
M/B: ASROCK X570 TAICHI
CASE: ANTEC P120 CRYSTAL
FAN: PRIZM 120 ARGB
WATER COOLING: BARROW
SSD: Samsung PM981a 512GB 3D TLC M.2 NVMe PCIe 3.0 x4 SSD
Gaming Gear
Mice: Logitech G502 RGB
Headset: Apple Earpods / Logitech G Pro X Wireless
Mic: Razer SEIREN X
Camera: Sony A6400
Recording Software: Nividia Shadow Play
Live Stream Software: OBS studio
Video Editing Software: Vegas Pro
時間軸:
0:00 開場白
0:18 歌曲開始
2:20 完
case study書 在 Advertising Case Studies: Find Inspiring Brand Success Stories 的推薦與評價
Success stories like these inspire and motivate us. Discover case studies of brands who used Facebook advertising and other Meta tools to grow their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