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cryinthemorning 是二人創作單位,Au Sun和Kitty一起創作藝術玩具,作品Skull Boy—講人死了只剩下一堆白骨,如能在世上留下作品,便可長久一點,很有意思;作品Lillian是七姊妹之一,一次她病了,其餘六位為了救她,便合體到她的鬢辮上,故事很過癮。作品之外,在他們的工作室看到Kitty送給Au Sun的生日禮物,是迷你Au Sun公仔,好sweet!
「au意思單位」的推薦目錄:
- 關於au意思單位 在 急急Touc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u意思單位 在 Un moment français 達令的法語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au意思單位 在 Dolly's Leben in Deutschland 朵莉德國生活愛分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au意思單位 在 [問題] 可以請問各位先進關於AU 是什麼嗎? - 看板PhD 的評價
- 關於au意思單位 在 au意思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PTT.CC - 教育學習補習 ... 的評價
- 關於au意思單位 在 au意思的評價費用和推薦,DCARD、PTT.CC - 教育學習補習 ... 的評價
au意思單位 在 Un moment français 達令的法語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Mes dessins et articles pour chez Paul(Taiwan)】
10月/11月/12月, Renren會幫好吃的 PAUL Taiwan 寫三篇圖文~~
10月的第一篇圖文介紹法國經典甜點的由來, 希望大家吃甜點時順便長知識🇲🇫️🥖🥧
法國經典甜點的編年史
by Renren
Renren從來不是甜食派,結婚前對精緻可愛的甜點完全無動於衷!然而跟法國老公結婚後才發現原來法國人不分男女都愛吃甜點,而傳統的媽媽們(例如Renren的婆婆)更會在小孩放學後親自烤點心給孩子們吃。雖然我們住在台灣,但經過將近十年婚姻的老公調教後,不嗜甜食的Renren也幾乎對法國人的甜點如數家珍,甚至愛上法國甜點的滋味了!多數的讀者應該跟以前的Renren一樣,對法國甜點的認識大概只有馬卡紅(macaron)、瑪德蓮(madeleine)、焦糖布丁(crème brûlée) 跟閃電泡芙(éclair)而已 。所以想藉這個機會跟各位介紹從中古世紀到現在六百年來,法國人愛吃的甜點。
14世紀末被記錄的蘋果塔 (tarte aux pommes) : 法國人說蘋果塔的來源不可考,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在西元1381年記錄下蘋果塔的食譜。在諾曼第地區也有自己的特殊蘋果塔 – 諾曼第蘋果塔 (la tarte normande),它的特點就是用油酥皮當底,並加入雞蛋、奶油、麵粉混合成的卡士達醬,有時還會淋上一點蘋果燒酒增加更多風味呢!
17世紀法國最偉大的發明就是焦糖布丁(crème brûlée) : 焦糖布丁第一次出現是在17世紀,那時英國、西班牙、法國都自稱焦糖布丁是他們發明的!不過由於焦糖布丁的作法先出現在一本1691年出版名為『貴族與中產階級的新廚師』的食譜中,所以法國就取得了這項受歡迎甜點的發明權!
18世紀初的蘭姆巴巴 (baba au rhum)是個不經意的發明:法國皇帝路易十五的波蘭岳父斯坦尼斯瓦夫國王嫌當時的奶油圓蛋糕太乾澀,所以淋了甜葡萄酒讓它變得好入口。而這道甜點名稱的由來有多種說法,其中一個傳說是因為斯坦尼斯瓦夫國王是小說『一千零一夜』中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粉絲,因此就把這種蛋糕命名為『阿里巴巴』~而當時的一位法國甜點師用蘭姆酒取代甜葡萄酒,這才有蘭姆巴巴這個可愛的名稱。
18世紀末代皇帝路易十六給予靈感的巧克力慕斯 (mousse au chocolat):法國歷史的悲劇人物路易十六其實對法國美食有所貢獻。有一天他跟瑞士籍的傭人要求想吃順口不用咀嚼的巧克力,之後這種以巧克力為基底加上蛋白霜有如泡沫般容易入口的甜點就此誕生。
1850年正名的閃電泡芙 (éclair):這款棒狀的泡芙原名叫『小公爵夫人』,而當時的名廚Antonin Carême 把包裹泡芙的杏仁片拿掉,改成淋上融化的焦糖,並且將它改名為『閃電』,這是因為19世界的法國淑女們覺得這個甜點太美味,往往都以疾如雷電的速度將它吃掉的緣故!
1867年誕生的千層派 (mille-feuille):法文中,mille是數量單位『千』,而 feuille有葉子或薄片的意思。大家都熟悉的千層派誕生於1867年巴黎的巴克街 (rue du Bac),這條街只有短短的一千多公尺但在21世紀的今天依舊有不少優越的甜點店在這裏進駐。
1910年創造的巴黎布雷特泡芙 (Paris-Brest):巴黎布雷特泡芙長得像車輪,中間有厚厚一層榛果奶油餡。巴黎布雷特泡芙的是1910年一位甜點師傅創造的,他用來紀念當時巴黎-布雷特(位於法國西部的海港城)自行車大賽。
這七種年代悠久的法國甜點,各位嚐過幾種呢?寫這篇文章時,Renren發現許多法國歷史人物都跟甜點有關,因此請老公介紹一些關於法國歷史的讀本。不過當老公發現Renren對法國歷史的興趣只限定於食物方面時,他再度失望地嘆氣了!由於法文的『塔』(tarte) 跟中文的『塔』唸法很像,所以教大家一些關於塔(或稱派)的法文甜點唸法~希望各位在吃法式甜點的同時也學到簡單的法文喔!
作者:
Renren , 從小喜歡畫畫, 終於在結婚之後實現夢想從事插畫工作。由於有ㄧ位刁嘴的法籍老公, 所以學習了許多法國人的飲食文化與習慣。目前與老公定居台灣, 著有圖文書『達令的法語小樂園』。
Un moment français 達令的法語時間
#達令的法語時間 #法國甜點 #蘋果塔 #焦糖布丁 #蘭姆巴巴 #巧克力慕斯 #閃電泡芙 #千層派 #巴黎布雷特泡芙 #法語 #學法文 #法國日常
au意思單位 在 Dolly's Leben in Deutschland 朵莉德國生活愛分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德國人說話有多直?!】
我認識許多剛來德國居住的人,對多數德國人的直來直往,大感吃不消。連我也不例外,但也被這樣的坦率跟真誠,督促我做人做事更加謹慎,並時常可以改正自己。
多數的德國人的想法是:說實話很傷人;但卻是為你好。不想你繼續錯下去,或是對親近的人而言,是不想你傳遞錯誤訊息給別人,在公眾場合失掉面子,根本也是希望你好,或是提醒你什麼做法是比較好的。
所以來到德國,你要隨時準備接受合理的批評,而玻璃心就慢走不送了!入境隨俗,就算不習慣也得適應,生活上會不斷的遇到,而你也可以用最真實的想法互相交流,他們也會非常開心你如此坦言不諱。
曾經有些與德國公司合作的台灣採購朋友,曾經跟我和丹尼討論過這件事,他們認為德國人做生意普遍高傲,而且說話不圓滑,就事論事,一絲不苟,而且效率很慢。
但這就是多數德國公司的風格,他們對自家公司自信度極高,因為產品禁得起考驗,他們不用鞠躬哈腰地服務你,你不喜歡,還會有別人喜歡他們,商業合作就是針對公司對公司的業務範疇,很少人會用人情壓力或個人喜惡去參和公司業務,也因此,真的不要期待你請他吃個飯或是送他什麼小禮,就會見面三分情,公是公,私是私,他依然會感謝你的熱情對待,但跟公司的業務卻不太會有實質上的關係與關聯。當然你的業務量多,讓他們獲利,他們會更重視你,不過,剛開始合作時,就不必想太多,一切真誠以待。
以我個人經驗,如果我寫封email給德國企業或是政府單位,不用期待他們立即回覆,有些還會等上兩個星期至一個月以上,我常常想他們動作怎麼如此緩慢,等到我都心急了!因為在台灣,等個幾天,或是短時間就會馬上回覆,再不行就打通電話詢問狀況,總會有人會替你解決問題(這裡是指合理詢問進度,效率很不錯)。曾經我就想催這些德國人,試圖打電話,他們也只默默回,現在公司人手不足,都休假了,所以沒辦法,當然我也只能默默掛下電話,繼續等待。
丹尼在旁邊莞爾一笑,我不是告訴你催沒用嗎,要給自然會給,他們都超習慣了,除非你有立即要解決的事,不然就多點耐心等待,email也是,催也沒用,就慢慢等吧!因為多數德國人總覺得欲速則不達,慢慢來比較不易出錯,因為出錯還要花更多時間彌補,所以寧願慢慢來。這就是不同文化思維,快速不代表好。
我也舉幾個我生活中的自身體驗,看看德國人說話有多直,所以剛來的朋友們不要嚇到,他們都是就事論事,沒有惡意的。如果你覺得不合理,你也可以直接回,不用怕。
有一次,我跟我的朋友在一個朋友家,一聊聊到時間忘了,沒有火車可以搭回家,我當然請丹尼來接我,路程不近約一小時,所以丹尼有先小小的斥責我,怎麼沒有時間觀念呢!我想說這的確是我的錯,他雖然小小的責怪我,但還是來接我,接著我有個朋友需要搭順風車跟我一起,我問丹尼,他說可以,然後,我心臟差點被丹尼嚇停,我一上車他當然會再小唸一下,但當我朋友上車,他們第一次見面喔!
丹尼居然跟她說:xxx請問你有手錶嗎?
我的朋友:有!(一臉疑惑)
丹尼又嚴肅的問:請問你會看手錶嗎?
我的朋友:會!
丹尼:會看,那你還那麼沒時間觀念
我的朋友:對不起,真的不好意思(完全被嚇到)
我嚇到的趕快緩頰: 對不起,是我沒看時間啦!
就這樣氣氛凝結到我朋友下車。
事後我跟朋友解釋,他沒惡意,說話都是這麼直,對朋友也都是如此,那時她剛來德國,跟我一樣,有被嚇到,現在當然能理解,她住在德國至今也快4年,她說習慣就好,在這就直來直往吧!!她現在跟我們也是很好的朋友,每次都拿這段往事來笑。
另一個是我很好的中國妹妹的故事,她當時來德國是當au pair互惠生,就是到當地當褓姆,然後雇主包吃包住,總共一年,有些人會利用這個申請,來當地體驗文化及旅外生活。
她剛開始就多次被德國人的直來直往,躲在棉被裡哭好幾次,有次她太想吃中式料理了,想說在廚房裡做些東西來吃,當然煮中式料理,不免就會有油煙跟味道。當她享用完,並收拾完碗盤,但那味道很難消去,因為德國人少煎煮炒炸,抽油煙機馬力都不大,所以還有那食物的味道殘留,這時德國雇主媽媽回來了。
馬上就說:這什麼味道啊!!好濃好臭,為什麼有這個味道,搞的房子烏煙瘴氣。
這時中國妹妹就說:我剛剛有煮飯,不好意思,(她有點嚇到,覺得雇主媽媽生氣),下次我會注意。
那雇主媽媽就說: 下次要弄的話要讓室內都通風,不要這樣影響大家,這味道很難聞。
中國妹妹把這段故事跟我和丹尼說:丹尼馬上說,她就事論事啊,不用擔心,沒有對你這個人生氣,而是對你的做法糾正,因為經過這件事,妹妹都不敢煮飯了,味道重的東西都躲在房間吃,我跟丹尼都說:不要在意,她沒有叫你不要煮,只是當下的情況她直接點名你錯的地方。以後你還會遇到很多這樣的德國人,習慣就好,他們沒在跟你拐彎說話的,所以你對她也要直來直往。
總之她待了半年後,開始漸漸習慣,雖然有時也會被直到嚇到,但還是這樣平穩地做了一年,她說:文化差異真的好大呀!心臟得練強一點,但她也學習很多,不過我們還是提醒她,回到中國,這個直文化別帶回去,因為大家不習慣、也很難適應,入境隨俗,入哪就要視情況變化自己的文化思維,尊重當地文化,就像她當初來德國要適應德國文化一般。
為什麼我會提到文化差異大呢?因為他們普遍認為,如果你不說實話,就代表信任感不足,信任感不足,怎麼建立彼此關係呢?多數德國人認為亞洲人抑或是美國人太在意批評的話,為了顧慮當事者的心情及感受,委婉圓滑的表達往往對事實有所保留。他們喜歡重點式的真實表達,而不是華麗詞藻及修飾詞語所帶來的背後含意,來德國,就直接一點吧!
當然我不是鼓勵大家要直來直往,而是希望大家在不同的國家能夠尊重及適應當地的處事風格及文化,了解之後就不會覺得容易受傷,其實如果他們願意指正你,這都是很好的關係建立及學習,他們是善意的。(當然是在合理的範疇之上),其實還有超多故事可寫,礙於篇幅太大,閱讀不易,有機會再分享別的故事。
所以回到台灣,這直來直往有時也必須暫時丟棄,我們還是要尊重當地的文化模式,有些人可以接受,但有些人不能接受,就盡量讓對方聽得舒服,不要引起衝突就好,以上故事給大家參考!
au意思單位 在 [問題] 可以請問各位先進關於AU 是什麼嗎? - 看板PhD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先進大家好,小弟最近才開始看比較偏數值分析相關的 paper
在看一些曲線圖時,都會看到如:
Intensity(a.u.)、Voltage(a.u.)、Raman Gain Coefficient(a.u.)
有些是(a.u.),有些是(arb.unit)
想請問一下,那個 a.u. 是表示對數值做什麼處理嗎?
找了一些資料也沒找到對 a.u. 的解釋
我在猜是否對數值做 normalized 處理,但不確定,所以來請教各位先進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208.1.7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