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溪壺穴 #容身一人繩橋 #台灣版祖谷橋 #茶香環狀步道 #日本團扇狀的落葉超可愛
木柵貓空應是許多台北人從小到大,足以跟陽明山同等熟悉的郊遊地。
不過我卻是十年前上山拍完魯冰花後,再次上山,而且還是第一次搭乘水晶纜車。
走完一圈樟樹樟湖環狀步道,立即往反向的 #壺穴地形 前去。
基隆河的壺穴地形冠居是台灣最為密集(共有3751個),分布密度為全球之冠,尤甚與暖暖溪匯流之處。
但貓空這裡的「壺穴」,本來就有些隱秘,加上我們又選了一個走進森林裡的健康步道走(沿產業道路往茶推廣中心方向,順著指南宮貓空親山步道會快很多),所以一路上上下下不知幾百個階梯的訓練外,沿著更是幽靜到前後不見來者。
而路邊的小花、小樹外,身為落葉控的我,更是喜歡撿落葉拍。
之所以隱密,是因以茶田聞名的貓空,上上下下仍是遊走在山林間,著實想不到哪條會冒出一條溪流來,但直到從土地公廟看到指示牌,一路往下,漸聞水聲,才確認深山裡真藏有這麼一條祕境野溪。
之所以想一訪,是因看了資料才知道,原來這一帶之所以叫「貓空」,可是跟貓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這些因溪床岩石凹凸不平,形成皺摺狀的多洞穴,稱之為「坑」,漢語念「ㄋㄧㄠˋ」(本人不諳漢語,完全不懂這是什麼發音)。
總之,日據時期因「坑」不雅,而改以閩南語發音相近之意的「貓空」取代之,成了這一帶地名的由來。
雖然相較於健康步道,人多了一點點,但也不過是三三兩兩,地面潮濕多苔,感覺沒有什麼人行經,保存完整的天然壺穴地形,大大小小有如酒窩般,又不至於小到讓有密集恐懼症的人感到害怕。
想看清楚這些天然壺穴的特別景觀,在僅容納一人行走,全橋最多承載三人的繩索橋上最能清楚觀賞,這繩橋雖短而小,但搖晃程度更甚日本德島的藤蔓橋,走來好有樂趣。
#祖谷藤蔓橋:http://aliciatseng.net/blog/post/48334212
魯 冰花 由來 在 ️鳴謙民族文教祝天下媽媽母親節快樂 ♂️老師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學常識背一下故由萱草延伸至代稱母親就有「萱堂」、「椿萱並茂」 的萱字由來了 #祝媽媽們母親節快樂#還有客家人的母親花是魯冰花#小編媽說她喜歡永遠有錢花 | ... ... <看更多>
魯 冰花 由來 在 魯冰花由來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魯冰花由來 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魯冰花由來,魯冰花拍攝地點,魯冰花老師,魯冰花演員在Instagram上2023年 ... ... <看更多>
魯 冰花 由來 在 [討論] 《心中的小星星》V.S.《魯冰花》大亂鬥- 看板Education 的推薦與評價
我在年初三天氣寒冷的家中客廳看了一部在某縣校長會議中播放的印度外語片──心中
的小星星。
我看得涕泗縱橫。但那只是戲劇效果──當宣佈繪畫比賽第一名是那學習障礙的孩子;一
如我看魯冰花,郭雲天帶來古阿明獲得繪畫世界大賞的消息時。我只能說自己是易感之人
。
請容我草率地為這齣戲下結論──這部戲要告訴我們的就是:NCLB。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
此外,我看不到任何值得探討的地方,而甚至這NCLB,也只是老梗。
就我個人的觀點來說,《魯冰花》所探討的,除了NCLB,他所涉及的層面更深廣。《魯冰
花》是鍾肇政先生在1962年的創作,遠比2002年美國所提出的NCLB法案整整早了40年;比
《心中的小星星》(2008)早了46年。我們來比較《心》劇與《魯》劇所探討的層面:
魯冰花 心中的小星星
--------------------------------------------------------------------------------------------------------
1.每個學生的獨特性 學業成就低的兒童的天賦 學習障礙兒童的天賦
2. 主流課程的探討 如下描述【勝】 無
3. 課程與生活的探討 如下描述【勝】 無
4. 意識形態的探討 如下描述【勝】 無
5. 品格教育的議題 如下描述【勝】 無
6. 教師EQ及價值觀的探討 如下描述【勝】 無
7.其他社會層面的問題 如下描述【勝】 無
------------------------------------------------------------------------------------------------------------
資料來源:educator
1.每個學生的獨特性:一般師長認為是壞學生的主角,他的專長在繪畫。需要師長的敏銳
的觀察、特別的關心及個別化的教學輔導(此點和《心》一樣)。
2.所謂的課程是主流課程:《我有一隻小毛驢》是外省來的歌,每一段歌詞後面都誇張地
唱出「兒」化音(統治者國民黨的語言)。
3.課程與生活分離:學生問老師有沒有看過「小毛驢」,老師說沒有。一勁兒地老師彈風
琴、學生搖頭跟著拍子唱,並無深入地解釋歌詞內容。
4.主流的意識形態:權勢介入校園,村長的兒子就是優秀的;畫得像,就是畫得好。
5.品格教育的問題:校長、行政人員至全校老師習以為常的接受賄選,那是一種習焉而不
察的歪斜的意識形態。
6.教師EQ以及所謂價值觀的問題:縱使全校教職員工都反對甚至以卑劣的手段捍衛他們自
以為是的價值觀,代表正義的郭雲天老師就可以以暴力對待那樣的人嗎?就行政學的角度
來說,要如何以有效的溝通達成任務呢?
7.其他社會層面的問題:包括對茶農的壓榨、對弱勢學生的照顧。
就上面的比較看來,魯劇大獲勝,輕而易舉地就把畫質清晰、像歌劇般高雅的心劇「KO」
掉。
我要說的是,台灣本土的教育意識是值得珍惜的,就像現在世界各國對孔子思想的慢慢盛
行。當我們在檢討台灣教育的當下,是否真正地「自」省?所謂的「自」,是對自己本土
文化脈絡的杷梳,而非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國外,不管再如何先進、優秀,他們所發展出
來的東西,無論是政治制度也好、教育理念政策改革也好,都有他們的文化脈絡,他們發
展出來的東西適合他們的脈絡,並不全然符應其他國家(例如台灣)的文化環境脈絡。其次
,教學歷程中的「準備階段」有所謂的「引起動機」,我們的校長也需要被這齣《心》劇
,看得老淚縱橫,引起他們辦學重視每位學生的內在動機嗎?或許是吧。但是看完以後的
「發展階段」呢?怎樣做才能具體的落實重視個別差異、落實個別化教學呢?在教育制度
的規劃、教育行政的具體作為要怎樣才能支援教師真正地重視每個孩子、針對每個孩子的
情況與需求達到適性教學?目前的實況是一位導師要帶三十位學生,不改進目前的實況,
看一百遍《心中的小星星》有用嗎?針對適性教育,是否也要聽聽教育現場導師的心聲呢
?每一位導師都知道,班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他們的寶貝,但是光有這個「心」有什麼用
呢?力不從心的老師比比皆是,而教育行政就是要幫助教師、協助教師使力。第三,外國
的月亮不一定比較圓,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我們可以引為借鏡,但需「在地化」地考量
現況,一如豐田的「全球化」政策,豐田車在世界各地都必須符合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環
境。駕駛座有的要在左邊、有的要在右邊;下雪的國家,輪胎要抓地力強,前燈要加上刷
雪的雨刷,亞熱帶的國家,冷氣設備要重視;寒帶國家引擎採風冷式,亞熱帶採水冷……
。重申第一點,也就是要適合當地國情,並非要全盤推翻。在台灣的教育價值觀由來已久
,從自古的明經取士(或者更早的以考試入官)到九○年代以前的聯考,不是說廢就廢,並
非像美國那樣改成「申請入學」,就可以完全解決所謂的「升學壓力」。申請入學拿到台
灣這邊用,會變質成每一次小考都是聯考,壓力更大;每班教師握有孩子未來升學的生殺
大權,又要引發家長賄絡教師的問題;每個學校的評分標準不同,引發不公平的問題;明
星大學決定學生是否入學的評委,是否又成為家長走後門的重要管道……教育改革不是少
數主倡人本的基金會等團體說了就算,這些人何嘗不是另一派的「主流」呢?他們為弱勢
發聲嗎?各位看倌知道森林小學的學費要多少嗎?那是弱勢學生家長所付得起的嗎?還有
大聲疾呼「人權」的重視,孩子也是人,不該體罰,那麼,孩子也是人,為什麼不能投票
參加選舉呢?《禮記學記》的「夏楚二物,收其威也」,不管是皮亞傑、柯爾伯格都提到
了個體有他自然發展的階段,我們不能期望孩子在他這樣的階段就像大人一樣,因此就發
展心理學來說,我們是否要針對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來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道德成規前
期屬於避罰服從取向,是否要適當地以夏楚收威(當然不一定要「體」罰,但是有時候言
語的暴力比肢體暴力還可怕)呢?教育改革不是一面倒,context是重要的,而更重要的是
針對這些脈絡,杷梳自己過去所擁有的珍貴的論述,在三地內省,提出具體策略、確實執
行,並不斷地修正,達到最務實的教育境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30.90.7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