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Delta的正確態度,接連在英國美國出現
這禮拜美國最大的新聞,就是在昨天FDA專家開會討論 #第三劑
投票結果認為高風險群可以接種第三劑,#但是一般大眾尚不需要。
待下周9/22-23 美國CDC會再開會給出詳細的guideline
美國定義的高風險族群如以下:
1️⃣高風險- 65歲以上
2️⃣有特定慢性病(指免疫功能低下者)
3️⃣第一線醫護
📌不過目前的資料都是輝瑞而已
所以可能只會開放前兩劑打輝瑞的人接種第三劑
莫德納有跟FDA提出要第三加強劑的 EUA,
但是FDA還沒決定什麼時候開會討論莫德納
雖然FDA這結果,被視為大打拜登政府的臉
不過政治如何是其次
這是要我們重新審視科學態度解決問題的必要。
從此刻開始,疫苗的角色定位為 #防止重症
因為Delta 變異株的傳播、
完整接種完疫苗卻又確診陽性的人數增加
我們可能需要重新了解一下疫苗的帶給我們的保護,免得期待被實驗表面數據所誤導
📌 例如,輝瑞/BNT疫苗大約 44,000 人的研究中
170 人出現了具有至少一種受感染的Covid症狀。
其中,只有 8 人接種了疫苗,而 162 人接受了安慰劑。
95% 的效力是從這個比率得出的。
📌 但是來自以色列政府的數據顯示,在 6 月 20 日至 7 月 27 日期間,輝瑞在降低感染風險方面的有效率為39%,在降低有症狀疾病風險方面的效果為 40% ,
在此期間,Delta 是主要毒株。
該疫苗在同一時期預防嚴重疾病的效果為 91%。
📌 美國8月27日公布在CDC官網一份評估療養院第三劑的預印本也表示
美國在疫苗接種的早期(2021 年 3 月至 5 月),兩劑 mRNA 疫苗對療養院病人的感染有 74.7% 的保護力。在 2021 年 6 月至 7 月期間,當Delta占主導地位時,效果顯著下降至 53.1%。
✒️ 當研究人員使用“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一詞時
他們是在描述疫苗在理想的、嚴格控制的條件(例如臨床試驗)下的表現。
而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則是指疫苗在現實世界(real world)中的表現
是指當時人們在沒有相同控制措施的情況下過著正常的生活。
上述兩著最大的差異是
我們印象中文獻那些mRNA疫苗有九成保護力、AZ疫苗有七成保護力
指的是它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
這可能還搭配實驗的規定,每個受試者還戴著口罩待在家裡和避免大型聚會
而但是現實世界複雜得多
除了新增加病毒變異的因素
你知道,現實世界有點混亂。並非每個人都在確切的時間間隔內接種疫苗。
並非每個人都具有相同類型的免疫系統,
許多地方發生的行為也不一致,也有不同種類的聚會活動。
這就是為什麼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通常高於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的原因。
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預防感染的有效性降低
但諸多研究仍然表明疫苗可以繼續預防嚴重疾病和死亡。
--
之前在英國第三劑標準出爐時,我說過未來篩檢會是需要大量製造提供的時代。
除了FDA剛通過投票不贊成第三劑在大眾施打、僅建議65歲以上人口接種的建議
其實也代表接著要面對大量的篩檢需求
在美國,CDC本來在 5 月份表示
在大多數情況下,接種疫苗的人不需要接受檢測,病例和住院人數正在下降。
而使製造商如雅培縮減了其快速測試的生產。
幾個月內,Delta 變種導致 Covid-19 病例和住院人數激增,供應突然緊張。
拜登政府上周承諾投入 20 億美元
來促進製造並向一些社區站點分發免費的快速測試。
零售商正在為消費者打折。
但美國國內公共衛生專家和經濟學家表示,製造商供不應求
而且價格仍然過高,無法鼓勵人們定期使用這些檢測。
現在,美國零售商的兩件裝快速檢測費用至少為 14 美元
而在德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地區,價格為 5 美元或更低,
亦有提供免費檢測,如果檢測為陰性,則可以出入酒吧和餐館,德國此免費檢測於10月終止
英國政府則是全面免費分發。
波士頓Simmons大學的生物化學家和公衛專家切麗·林恩·拉米雷斯 (Cherie Lynn Ramirez) 說:“聯邦政府沒有像疫苗那樣推動。” “ #現在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兩者兼而有之。(need to do both)”
公衛專家對拜登政府上週加強檢測的舉措表示歡迎
面對進入病毒活躍的寒冷月份
也表示我們不能再措手不及了(We can’t be caught flat-footed again)
高風險慢性病定義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FDA專家諮詢委員會建議在65歲以上年長者和重症風險人群給予加強針
#FDA面臨難題 接下來輪到CDC上場
1.經過八小時的討論,美國FDA的專家諮詢委員會以16比2的投票結果,反對在施打六個月後為16歲及以上人群接種BNT新冠疫苗加強針。至於65歲以上的年長者人和重症高風險人群的加強針,則是以18票全票通過。
2.這項決定等於打臉白宮日前繞過FDA和CDC,逕自宣布讓所有成人都打加強針的政策。FDA不一定需要完全採納專家委員會的建議,但FDA通常都會照專家委員會建議來做。
3.CDC的疫苗諮詢委員會下周會開會,對何謂重症高風險人群做出定義。此外,許多委員也表示醫護人員或其他職業上高風險人員本身染疫雖然可能不是重症高風險,但也應該加入考慮中。
04b解讀:
1.這個決定會讓美國對加強針的建議比英國還保守。複習一下:
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建議在接種第2劑疫苗6個月後,追加第3劑。包括以下六類人群:
長照機構住民
50歲以上成人
前線醫護人員和社工人員
16~49歲但有新冠重症因子的慢性病
免疫缺乏患者的同住者
2.多數專家們同意資料顯示疫苗的保護力在下降,但此刻對於重症還有死亡的保護力還是足夠的。且目前資料無法確認到底是因為時間因素,還是是因為Delta病毒本身造成所見的抗體和保護力下降。
3.而且打加強針可能帶來其他風險,目前第三劑的資料尚少,衝上來的中和抗體和保護力到底可維持多久?長期的安全性也還有待評估。(輝瑞加強針此次送審僅包括了12位 65~85歲,還有289位18~55歲的臨床試驗資料)
4.專家們同意對一般健康人的加強針最終可能還是需要的,但問題是,何時是最佳的時機。
5.白宮自己率先宣布了要給所有成人打加強劑,但現在不受到FDA多數專家委員會成員的支持。用科學證據說話,全部記名投票,線上直播,每個專家都侃侃而談自己反對或贊成的理由。這是我樂於看到的科學透明度和正向的討論。我期待台灣對於科學相關議題,也能進行這樣的專家理性論辯,公開透明。
高風險慢性病定義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幾天先生在台北門診看了一個 74歲男性無慢性病史👨🏻🦳
主訴右側喉嚨痛兩天,甚至無法好好進食~
就診當天開始上段頸部疼痛,聲音像含滷蛋講話
理學檢查發現「右側扁桃腺腫大合併軟顎紅腫鼓起及懸雍垂偏移至左側」
內視鏡則可看到「咽壁腫脹範圍從口咽至下咽」
因為擔心是 #右側扁桃周圍膿瘍合併潛在上呼吸道阻塞😰
擔心病人可能因為疾病快速的進展導致呼吸困難而有生命危險⚠️
趕緊轉診病人至鄰近醫中做後續處理(因先生一周只有支援台北分院一天門診無法收病人住院)
病人一開始還以為自己只是感冒,拒絕接受轉診
經過勸說後終於願意接受,後續追蹤病人,發現短短不到幾小時病人已經是‘’插完管準備要手術了‼‘’️所幸後來手術完順利出院~
喉嚨痛大部分的人可能都以為是小感冒忍一忍就過了,但其實魔鬼藏在細節裡喔~尤其疫情期間很多時候大家都去藥局買個止痛藥忍一忍就過去了~但其實止痛藥治標不治本,甚至常常會影響到醫師的判斷~
今天來聊聊✨#扁桃腺周圍膿瘍(ℙ𝕖𝕣𝕚𝕥𝕠𝕟𝕤𝕚𝕝𝕝𝕒𝕣 𝕒𝕓𝕤𝕔𝕖𝕤𝕤) ✨
👉🏻定義:因為扁桃腺炎有續發性的細菌感染而產生的併發症,常見細菌為A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口腔內的厭氧菌…等等。
👉🏻症狀:
🔹扁桃腺腫脹、懸雍垂偏移
🔹發燒或寒顫
🔹牙關緊閉、無法完全將嘴巴張開
🔹吞嚥困難
🔹說話時含糊不清含滷蛋(Hot potato voice)
🔹可能合併單側耳朵痛
🔹口臭
🔹臉、嘴或頸部發紅腫脹
🔹頸部淋巴結壓痛且腫大
⚠️也可能有嚴重的併發症:
🔺呼吸道阻塞
🔺深頸部感染
🔺後咽膿瘍(尤其超過3-4歲的小孩要小心)
🔺Ludwig's 咽峽炎
🔺敗血症
🔺縱膈腔炎。
👉🏻怎樣的人是高風險?
✔️牙周病
✔️牙齦炎
✔️慢性扁桃腺炎
✔️抽菸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
✔️扁桃腺鈣化或結石
👉🏻診斷:
✔️理學檢查
✔️鼻咽內視鏡
✔️血液檢查
✔️X光檢查
✔️電腦斷層掃描
👉🏻治療:
▫️抗生素(口服或靜脈注射、看病人嚴重度)
▫️膿瘍抽吸(抗生素合併膿瘍引流效果較佳)
▫️手術清創(若合併深頸部感染)、或是扁桃腺切除手術~
平常如何保健可以減少扁桃腺膿瘍的發生呢?
🔸請不要抽菸
🔸保持口腔清潔
🔸避免刺激性食物
🔸充分休息
所以有時候不要輕忽一些小病痛,基本上還是要給醫生親自診視後較為準確喔☺️
(以下圖片取自Advanced Family Dentistry )
#佳鴻診所
高風險慢性病定義 在 又稱為高血壓症或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是有關高血壓的一些介紹:定義:高血壓是指收縮壓(收縮時心臟對血液 ... 生活方式和醫療指導,大多數人可以有效控制血壓,降低相關的健康風險。 ... <看更多>
高風險慢性病定義 在 #高風險慢性病人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開始COVID-19 公費疫苗意願登記了! 甚麼樣的狀況才符合第九類高風險慢性病人的定義呢?. 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