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峇里人(印尼語:Suku Bali)
峇里島上的原住民族。大部分住在峇里島上,他們佔了峇里島上89%的人口。峇里人也分布在龍目島以及東端的爪哇島(如巴紐旺宣市)。
在2012年的統計中,峇里人約有420萬人,主要分布在峇里省(約三百三十萬人),西努沙登加拉省有119,407人,中蘇拉威西省有115,812人,楠榜省有104,810人,東南蘇拉威西省有49,411人,南蘇門答臘省有38,552人,南蘇拉威西省有27,330人,澳洲有5,529人。
語言
使用的語言有峇里語,薩薩克語(英語:Sasak language),印尼語。峇里語是南島語系的一支。
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系(Malayo-Polynesian)
核心馬來-玻里尼西亞語群(Nuclear Malayo-Polynesian)
馬來-松巴哇語(Malayo-Sumbawan)
峇里-薩薩克語(Bali–Sasak)
峇里語(Balinese)
歷史沿革
峇里人的歷史演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史前,主要為移民自爪哇以及婆羅洲的原馬來人。
第二階段是指在第一和第三階段間,緩慢自爪哇來到峇里的人口。
第三階段發生在15世紀和16世紀之間,也就是伊斯蘭教入侵爪哇島時。爪哇島上的貴族和農民在滿者伯夷帝國的滅亡後流亡到峇里島,以逃離瑪塔蘭王朝。這也重新塑造了島上的文化─從傳統的峇里島文化變成傳統爪哇文化與峇里島元素的綜合體。
2005年,一份Karafet et al的DNA報告指出,巴里島人的Y染色體中,有12%近似印度人種,84%近似澳洲人種,而剩下的2%近似馬來人種。
峇里種姓制類似於印度的種姓制度,但是較印度種性制度簡單了許多,峇里人的種姓制度分四個階層,階層的單位為瓦爾那。瓦爾那(梵語:वर्ण Varna)是印度教經典中解釋種姓制度的概念,其內涵主要見摩奴法典與瞿曇法經等早期婆羅門教經典。
四個階級~
首陀羅:最低等的瓦爾那。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奴僕,提供各種服務是他們的責任,構成了93%的峇里人。
Wesias:近似於印度種性制度中的吠舍,第三等的瓦爾那。商人和行政官所構成,而印度種性制度中的吠舍主要為農人和牧人。
剎帝利:第二等的瓦爾那。戰士階級,包含部分貴族和王侯
婆羅門:最高等的瓦爾那,老師、聖人和祭司屬於這個階級。
如果身處不一樣的瓦爾那階級,所使用的方言是不一樣的。幫兩人相遇時,如果不知道對方的層級,會使用一般的峇里語。一旦對話的兩方確立了所屬階級,便會使用合適的峇里語方言來溝通。
由於荷蘭殖民,以及較近代的印尼獨立,加上種姓制度的禁止,種姓制度中的不同階級的在經濟上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經濟差距越來越小,使得時至今日,峇里人的種姓制度多在低階種姓階級請求婆羅門階級進行儀式時才能看的出來階級的分別。
在1950與1960年代間,支持種姓制度以及反對的群眾產生了對立。反對者多是受附屬於或受到PKI的影響,也就是印度尼西亞共產黨。而這些反對的群眾多在1965與1966年間的印尼大屠殺事件中遭到殺害。
傳統來說,女性裸露胸部並不會被認為是失禮的,觸犯道德的,但是露出大腿則被視為禁忌。即使在現代的峇里社會中這樣的風氣已經不再是嚴格規定,但參訪廟宇的觀光客仍然需要注意。
信仰與習俗
峇里人主要的宗教信仰是「Agama Tirta」,其源於印度教的濕婆,崇信水。四處遊走修行的印度祭司引進了印度教和佛教的經典,而峇里人接受這些經典,並將他們融入在那些尚未在印度教大為流行接受時就產生的神話寓言裡。
第三波移民前的峇里人(如Bali Aga)大多都不是Agama Tirta的信徒,仍然維持他們的萬物靈論信仰。
https://min.wikipedia.org/wiki/Urang_Bali
#峇里島 #峇里族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
馬來人種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採訪的對象大多不在馬來西亞,散居於泰國、中國與香港,過著不斷轉換身份的生活,隱藏著身世與革命的故事。 單純想要理解祖父為何加入馬共的廖克發,在《不即不離》完成的過程裡,持續發現當年左派運動是年輕人為了生命的迫切所需,對抗日本以及英國的殖民,想要更有尊嚴與自由,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廖克發認為,對政治事務的冷漠冷感,其來有自,並非所謂個人的選擇或立場,而是有一個久遠的脈絡發展──當推進、創造理想社會的人們沒有受到重視,其犧牲完全被扔擲於國家與歷史的敘事以外,未曾轉換為正義時,後來的人也就在長期的審查與壓抑中,被訓練、教導成無法信仰正義,難以想像更好也更平等的可能。 從回溯自身家庭到發掘整代馬共人淹沒歷史的《不即不離》,也就開啟了廖克發的第二部紀錄片《還有一些樹》,由馬來西亞1969年後見於郵件的戳章,進行對種族議題的深刻探討。
馬來西亞社會大致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等。馬來西亞在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時,簽署了馬來人享有經濟與教育等的優惠特權,華人與印度人則是能享有公民權的協定。 而華人與馬來人種族衝突的513事件,肇因於反對黨在1969年全國選舉頭一回超越執政黨政府得票率,大肆慶祝遊行,引發馬來人的反感,也上街示威,最後演變成戒嚴,與及大規模屠殺事件。該戳章所註明的禁止散播謠言,即是不允許討論、質疑該事件,乃至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特權。《還有一些樹》透過訪談與歷史資料,耙梳了513事件的始末,同時也凝視種族政策最底層受害者原住民的困境。
廖克發發覺,在華人被馬來人以及政府軍警慘烈殺害時,也知曉華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甚至及於華人對更少數,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剝削與壓迫。他乃對自己提問,會不會他也同樣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主要是他警省到,自身總是從華人是種族主義受害者的角度去思維,而罔顧其他被華人既得利益下的邊緣民族。而如此疑惑更拉高視野地思維著樹(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為了經濟開發,對原住民棲息地、森林的砍伐,透過樹的靜默與見證與原民祖先的洞穴探勘,也就隱隱有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不也是種族主義作為的體會。 廖克發從幼年熱愛看牛仔電影說起,其時他對正義的想像,就是那些槍殺印第安人的西部牛仔皆是英雄。直至成人看了《與狼共舞》方才瞭解,印第安人是被壓迫的對象。
換言之,影像所造成的偏見遠大過於關於正義的探索。 廖克發強調,任何太方便、簡化的敘事跟立場,都是危險的。拍紀錄片必須有疑惑,明白沒有一種面向可以是全面性、全客觀的紀錄。活在複雜的世界,必須有多重、多部的聲音。單一故事永遠不夠,需要有很多故事與作品,討論同一個事情。說故事的權力掌握在誰身上這件事情,得保持懷疑。紀錄片工作者不能牢牢握住這種權力不放,要能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意圖與認知。這也是為何廖克發會謹慎對待受訪者,要重複確認他們是不是願意將受訪內容公諸於世。
小檔案
廖克發,19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卻熱衷於文學創作以及出國遊學,曾獲大專文學獎。畢業後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後,來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兩部作品曾獲得台灣金穗獎最佳學生影片,曾獲最佳導演,並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編劇作品長片劇本《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根據祖父二戰時參戰的生命故事改編,獲優等劇本獎;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拍攝的電影多與東南亞華人有關,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因涉及有關馬來亞共產黨的敏感歷史,在馬來西亞被全面禁演。2019年以劇情片《菠蘿蜜》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同年紀錄片《還有一些樹》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後製:馬立群 作品提供:廖克發 場地提供:倆人攝影棚

馬來人種 在 DJ Yin 盈盈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的國家,我們在這裡生活幾十年,但是相信嗎?我們對友族的了解少之又少,也因為不夠主動去認識彼此,關心彼此,讓馬來西亞各族之間很容易產生矛盾,被有心人分化。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找了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發想主題,一起找資料共同製作這系列的影片,希望身為馬來西亞子民可以從愛出發,主動去認識我們本該知道卻很匱乏的馬來西亞常識。
Malaysia adalah sebuah negara yang berbilang kaum. Kita hidup lama di tanah air ini. Tetapi percaya tak anda? Persefahaman antara kaum semakin kurang disebabkan kita tidak berinisiatif untuk mengenali dan memberi keprihatinan antara satu sama lain.
Saya telah menjemput rakan seia sekata saya untuk memulakan topik ini demi menangani isu ini. Sama-sama kami telah mengumpul maklumat demi menghasilkan siri ini. Saya berharap rakyat Malaysia dapat bertindak dengan penuh kasih sayang. Berinisiatiflah untuk menerokai ilmu-ilmu yang perlu kita sedari di tanah air ini!
✒️ 撰稿 Pengarang:梁國忠 ✨(FB @Jasper Leong)
? 剪接 Editor:張惠晶 ✨(IG @bettyteoh27)
我們花了很多經歷在製作這系列,希望大家可以幫我們分享出去,一起為美好的馬來西亞出力。
Kami berusha teguh untuk menghasilkan siri ini. Berkongsilah video ini kepada rakan-rakan anda. Sama-sama kita berusha untuk membawa Malaysia ke arah kesejahteraan.
#selamathariraya
#kitaanakmalaysia
#KitaLainKitaSama
? Youtube 訂閱DJ YIN 盈盈 ? https://bit.ly/2UrEWEK ? 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唷!
DJ Yin盈盈 x 青青闆娘
?:主持人|配音員|前OneFM 988 DJ
?:生活旅遊Vlogger|菜鳥YouTuber
?:@pandanrepublic 闆娘
?:djyinyin881@gmail.com
Follow ?DJ YIN 盈盈
▶ FB : https://bit.ly/3ddYFAs
▶ IG :https://bit.ly/2Qyb8oT
Follow ? 青青 Pandan Republic ✨
▶ FB : https://bit.ly/3bbQAub
▶ IG :https://bit.ly/3bidAb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