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專欄:綠色發電新里程
今時今日,環保已不止是潮流,更是大勢所趨,從上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危機演變至促進地球可持續發展的環保考慮,結合本身地理、財力及天然資源優勢,積極推動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替代傳統石化能源,早已成為世界各國政策目標,當然,在能源儲存能力及安全程度考量,亦影響能源供應比例取捨,對於不同能源可靠度的相關分析,可參考由城大郭位校長與台灣國立清華大學潘欽教授合著於2018年1月號期刊《Joule》發表文章:「從可靠度看七彩能源」(A Reliability Look at Energy Development),這是一篇被視為世界頂尖學術期刊鮮見系統分析能源環保問題的論文。論文中從使用能源的角度,探討對空氣污染和氣候轉變的影響,並分析「七彩能源」的分布情況。論文通過統計數據及未來可持續性,討論每項能源的利弊。
關於環保,香港政府於2017年底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並明言會在未來數年加快廣泛應用更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特首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提到要致力爭取香港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回顧歷史,港府曾於2000年委託顧問公司,主動探索綠能發電,研究增加可再生發電能源比例。根據當年顧問建議,把本地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目標,以1999年作基準,目標要在2012年及2022年可滿足1%及3%的電力需求。政府隨後諮詢公眾關於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從這方面反映,回歸早年的香港政府,曾經是積極兼有遠見。
港府於2008年與兩電簽訂10年期的《管制計劃協議》,容許兩電在投資可再生能源設施時,賺取該年度可再生能源固定資產平均淨11%的回報率,高於非可再生能源設施的佔該年度總固定資產平均淨值9.99%,及按電力公司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比例,給予0.01%至 0.05%額外准許回報,以激勵環保電力投資。
香港首座具商業規模應用的風力發電機站,早在2006年2月已由港燈安裝並開始運行,位於南丫島大嶺的風采發電站,裝機容量為800千瓦,項目規模雖然不大,但每年可生產100萬度綠色電力,相應每年可減少使用350公噸燃煤,對環境保護有正面作用。為紀念香港進入風力發電新紀元,當年的港燈更宣布成立清新能源基金,資助本港學界研究及發展可再生能源。
原文:https://bit.ly/3eJOLbe
網上圖片
===================================
想了解我更多的投資心得及個人動向,請立即讚好我的專頁
胡孟青專頁
#am730 #談財經 #胡孟青 #胡孟青專頁 #環保 #清潔能源 #可再生能源 #七彩能源 #香港施政報告 #碳中和 #港燈 #南丫島 #風采發電站
香港施政報告2022 在 動區動趨 BlockTempo - 由社群而生的區塊鏈媒體 - Media for Blockcha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 #施政報告 #VASP #強制持牌
【香港2020施政報告|開放公眾諮詢「VASP 發牌制度」;無牌經營虛擬資產業務可處7年監禁】
⚡️香港一年一度的施政重點發表大會上,財庫局局長許正宇提到,VASP 強制性發牌制度正在開放公眾諮詢;諮詢文件中提及在裁罰方面,無牌經營業務者屬刑事罪行。
有當地業者另認為諮詢文件裡的部份提議顯得過時,例如要求平台只能服務於百萬美元級別的專業投資者...
-
#同場加映
①委內瑞拉要軍人「斜槓當礦工」!增設比特幣挖礦中心,稱能對抗美國金融殖民
https://pse.is/39rtct
②資本利得稅|韓國國會拍板:2022 年 1 月向加密貨幣投資者「徵收20%稅」
https://pse.is/39kqzr
-
✅ 即時新聞鎖定 #動區Telegram
https://t.me/blocktemponews
✅ 每日新聞精選訂閱 #LINE:
https://line.me/R/ti/p/%40kgx9780p
✅ 右轉動區 #千人投資討論群:
https://line.me/ti/g2/htySqS7SoKOuGGFx4Gn9dg
香港施政報告2022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習近平南下賀深圳 綜改方案「核心引擎」劍指香港 - 趙嘉駿 ‧ 李菲
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中央連派大禮,繼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後,國家主席習近平本月14日將親自南下深圳出席慶祝活動並發表重要講話,有消息稱他將視察當地的科技公司。
香港施政報告撞期 林鄭月娥宣布押後
在本港,原定本周三公布施政報告,特首林鄭月娥於本周一上午宣布,將押後至11月底。林鄭在記者會上淡化押後公布施政報告與習近平南下深圳行程衝突,並透露自己受邀到深圳只是出席慶祝大會,並無安排與習近平會面或其他活動。她同時強調,今次押後公布施政報告,是因為其早前向中央政府爭取一系列支持香港經濟的政策措施,而在過去周末才獲中央通知,本月下旬上京與部委協調及磋商。林鄭稱,爭取中央支持的主要是有關經濟及部分民生政策,包括金融及創新科技發展,從而令施政報告「更有內涵」。
綜改方案賦予深圳更多自主權
最新公布的深圳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涉及2020年至2025年的規劃,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支持深圳推進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並推動更高水平深港合作,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建設深圳先行示範區的在去年8月提出,官媒宣稱,一年以來,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而近日再出台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是新時代推動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又一重大舉措。
方案提出三階段的目標:今年深圳要在要素市場化配置、營商環境優化、城市空間統籌利用等重要領域出台一批重大改革措施;2022年,深圳各方面制度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重大制度成果;2025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標誌性成果,基本完成試點改革任務,為全國制度建設作出重要示範。
推動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規則體系
中央去年提出建設深圳先行示範區時,正值香港身陷「反修例」社會運動,當時民間就有聲音指,中央欲增強深圳競爭力,削弱甚至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今次的《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雖然著重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協作,以規則銜接深化大灣區合作發展。但在擴大金融業、航運業等對外開放方面亦提出不少舉措,包括支持符合條件的在深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融資。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支持深圳在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先行先試,推動完善外匯管理體制。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在深圳依法發起設立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支持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深圳依法合規獲取支付業務許可證。推動構建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規則體系。
香港「兩制之利」的其中一大優勢為「高度自治」,政策的自主權為重中之重。而綜改方案強調中央將賦予深圳更多自主權,其中包括,國務院可以授權的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委托深圳市政府批准。賦予深圳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權限、國際航行船舶保稅加油許可權、對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分站的設立和撤銷權限、省級電視劇審查等管理權限、佔用林地省級審核權限等。同時,深圳在幹部和機構管理、統籌使用各類編制資源等方面亦將獲更大自主權,又支持深圳擴寬經濟特區立法空間。廣東省也要依法依規賦予深圳更多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
深圳獲改革「尚方寶劍」 論述劍指香港
《深圳特區報》今日發表社評指出,中央賦予深圳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這是重磅政策「大禮包」,也是以改革解難探路的「尚方寶劍」,對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事業具有重大意義。
在內地四大直轄市中,深圳多年來在創新科技方面領跑。《實施方案》提及,要加快完善技術成果轉化相關制度。中信證券發表報告表示,深圳將在創新驅動強化產學研深度融合、加速資本市場改革和金融開放、彌補土地利用和公共服務短板、帶動粵港澳大灣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用足用好特區立法權等五個方面「敢為天下先」。互聯網、大數據、智能製造等深圳優勢先進產業或將得到進一步助力發展。
有分析認為,位於大灣區的深圳將成為內地「十四五」規劃的重點,提出發展高科技、金融等行業,用意是在國際大環境緊繃的情勢下,確立一些所謂自主創新的產業。此外,深圳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推動更高水平深港合作,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將對香港形成一定壓力。
深圳將成大灣區核心 金融開放料弱化香港
《實施方案》中,「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的相關論述,備受市場關注。有分析認為,此論述是劍指香港,似意圖將深圳打造為吸納香港的主要城市,香港在大灣區內的核心戰略將地位不復存在。《方案》提及,要求擴大金融業、航運業等對外開放。支持符合條件的在深境內企業赴境外上市融資。開展本外幣合一跨境資金池業務試點等。事實上,金融業、航運業本均是香港的核心優勢所在,最新方案提及政策改革,表現出中央政府對香港金融體系的不信任。
資本市場方面,較受市場關注的是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試點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托憑證(CDR)。事實上,2018年深交所就曾提出CDR安排,讓境外紅籌公司發行不少於1億份CDR,或上市時發行的CDR市值不低於50億元人民幣。小米(01810)當時曾表示有意發行,惟最終未能落實,轉而赴港上市融資。至今年6月,與小米有合作關係的紅籌公司九號機器人,獲准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料成為科創板首間申請CDR上市的公司。
CDR發行多年來遲遲無法推進,與人民幣在內地未能實現完全自由兌換密切相關,令境外紅籌公司的回歸變得踟躕。不過,本次《實施意見》亦提到要支持深圳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先行先試,可以想象,若他日深圳的資本出入更自由,香港紅籌股如中移動 (0941)、中聯通 (0762)等均將大概率回A上市。此外,在內地業務較多的藍籌股、如滙控 (0005)等,亦可能選擇以CDR方式回歸,這無疑將令A股市場更加國際化。
濃墨重彩解決土地問題 料大灣區樓市將保持穩定
房地產風險始終是中國經濟的重要風險源之一,深圳房價「高處未算高」,與土地緊拙密不可分。《實施方案》的另一個重點,是支持深圳在土地管理制度上深化探索。支持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要求的前提下,推進二三產業混合用地。支持盤活利用存量工業用地,探索解決規劃調整、土地供應、收益分配、歷史遺留用地問題。中信證券報告認為,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有助於大灣區尤其是深圳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助於提升相關企業的成長空間。《方案》著力推動深圳區域的發展,並不等於會造成深圳房價的上漲,預計大灣區將維持活躍成交量,和基本穩定的房價表現。
該機構看好在大灣區有豐厚土地儲備的公司,看好有城市更新經驗,或有TOD項目開發運營經驗的公司,也看好深圳區域國企及國資有重大影響力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未來發展空間。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解讀稱,將國務院可以授權的永久基本農田以外的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審批事項委托深圳市政府批准,賦予農地轉建設用地更大權限,使得後續深圳在獲取增量屬性的建設用地方面有更大的權限。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也認為,這給予先行示範區處理農民房、城中村以特別支持,幫助深圳解決土地供應不足問題。
原文:經濟通
#經濟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