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名將生死錄(擴充篇)】秦王嬴政─辣個一統天下的男人
本篇文章是戰國系列的延續,同時也是回應一些粉絲不斷提出的一個要求:「我們想看秦始皇的故事!」
坦白說,有關秦始皇,我個人很推薦兩個作者:呂世浩老師(著有秦始皇系列)以及李開元先生(著有秦崩以及秦謎)。這兩位的著作是一堵牆大的高牆,我完全不及他們的萬分之一,自然也就不敢獻醜。但回想我能夠創作至今,就是有賴於粉絲們回應及支持,那我怎能一味閃避呢?所以我決定另闢蹊徑,今個兒來探討一個概念:秦王贏政的亂世領導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上述言論出自西漢學者賈誼的《過秦論》,簡單翻譯就是:秦始皇能統一天下,是因為前面歷代祖宗的累積,之後才水到渠成。光看這段話的意思,似乎秦始皇的統一秘訣有包含兩個字……靠爸。
事實上,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崛起,歷經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六代君主,之後才輪到秦王嬴政,要說前面幾位完全啥事都沒幹這顯然不太現實,不過以上有幾位君主其實是有機會提早統一天下,但卻在各自的原因下錯失良機,這才讓嬴政成功收割成就。
到底這些先輩對嬴政的一統天下之路鋪設了什麼背景以及帶來什麼影響?我們就藉由不同時代間的對照來呈現秦始皇的獨特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秦王贏政時的戰國形勢。
首先,秦國已經是無庸置疑的第一強國。當時秦國的版圖,擁有巴蜀、關中兩大糧倉,在軍糧後勤供應上不虞匱乏(尤其在秦國東進的高峰,當時北中南三路加起來有破百萬的大軍,竟然沒傳出缺糧危機,可見秦國當時加底有多麼雄厚);另外在北面佔據雲中、南方佔有漢中,成為出兵的良好橋頭堡;而最令人畏懼的,莫過於自商鞅變法以來完全被激起嗜血戰鬥力的精兵良將。秦王贏政坐擁以上資產進行統一大業,這個開局時在一片大好。
再來,當時的韓、魏、燕三國基本就是戰五渣。韓國本就國土小底子薄;魏國於信陵君死後再無能統御大軍的人才,導致後來對戰秦國基本就是被完虐而屢屢割讓土地;燕國就更別提了,他們曾創下以60萬優勢兵力被8萬趙軍打爆的難堪紀錄,之後又被趙國連取數座城池,而同時期的趙國則被秦國壓著打,可見燕國軍事實力的虛弱。
剩下齊、趙、楚三國,各有各的問題。
齊國曾被多國聯軍擊潰倒插一點亡國,後來雖然復國成功,但昔日精銳的齊軍是一去不復返,不過齊國本身土地富饒,所以經濟實力依舊強悍,像是秦趙兩國於長平對峙時,就顯示同時期的齊國是有足夠的餘糧可供外銷。
趙國在長平之戰損失40多萬的青壯年人口,這個巨大的人力損失造成趙國生產力始終無法重建,加上趙國位於北方苦寒之地,土地資源貧瘠(而且夠北邊還有因為資源更匱乏的遊牧民族隨時準備搶劫),所以已經無法和秦國抗衡;但趙國困苦造就當地民眾皆勇猛善戰,而且這個國家更是名將輩出,尤其是李牧,曾屢敗秦軍,是戰術上的不敗名將。
楚國則是版圖、人口、物資都能跟秦國抗衡的大國,雖然軍事上屢次敗陣,但這個龐然巨物卻有難以想像的爆發力足以逆轉戰局。例如秦趙長平之戰後,趙國首都遭到秦軍進攻,最後趙國成功說服楚國出兵,楚趙魏聯軍以絕對優勢兵力重創秦軍(但又話說回來,楚國後來曾組多國聯軍進攻秦國,卻被打得落花流水,可見楚國的戰力起伏實在太大)。
進行了以上戰局分析,以秦國當時的能力,別說一對一,就算同時一對二都不是問題(像後來秦國北上滅趙時,同時出兵中路攻打魏國)。但是……若各國一致聯合抵抗又會如何呢?
試想,如果齊國以豐富的財力支持各國(特別是戰力強悍的趙國),然後楚趙魏韓燕組成聯軍攻秦(理想上,最好讓李牧領軍),如此架式,只怕秦國依舊會吃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說到此處,秦王贏政之所以能統一六國,他作對的第一件事就是:延續祖宗功效卓著的戰略方針。
例如秦王贏政繼續執行秦昭王時代的「遠交近攻」策略,對於最遠的齊國一直保持友好關係使這個東方經濟大國保持中立,同時積極猛攻韓、趙、魏地區,擴展東進的路線。
也是贏政運氣好,齊國的末代君主田建本身就只顧自己死活,所以他非常願意配合秦國的外交政策,配合到其餘五國都被消滅了,齊國軍隊竟然都沒有主動援助他國的紀錄。
後來秦軍一方面以東進大軍牽制齊國主力,另一方面命令滅亡燕國的北方大軍南下突襲齊國後方腹地,齊國最終在秦國兩路鉗形攻勢下迅速滅亡。而遠交近攻的戰略,至此以完勝告終
而另一個延續祖先政策,甚至比祖先做的更超過的,是贏政他非常倚重外國人士。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歷代君主都有倚仗國外人士的紀錄,像是秦孝公重用商鞅(實施變法)、秦惠文王重用張儀(實施離間各國的連橫)、秦昭王重用范雎(遠交近攻)。但與此同時,秦國本土勢力也會反撲,像是商鞅就因得罪權貴而被誣告導致身亡、張儀曾經被秦國本土實力批評到出走他國(不過他還順道禍害了楚懷王)、范雎後來也被趕下相邦的寶座。
贏政用他國人才可謂毫不手軟,最先是用韓國的水利工程師─鄭國主持工程,偏偏這個鄭國竟然是韓國的間諜,企圖用水利工程拖垮秦國國力,後來間諜身分曝光後,贏政曾發布逐客令好趕走所有外國人才,但後來楚國人李斯極力勸阻後,贏政收回命令,並在之後對外國人才更加倚重信任。比如:從韓國用半威脅的方式拐來韓非請教政務、重用楚國人李斯實施反間計並掌管司法、厚待魏國平民尉繚並向他請教軍事。
說到此處,秦王贏政後來之所以能成為讓「書同文、車同軌」的秦始皇帝,或許就是相對於歷代先祖,他能更徹底的打破門戶之見而不局限於一方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面提到的,是秦王嬴政如何繼承了先輩的優秀遺產。接下來則要提:嬴政又有何特別之處使他能達成前人未竟的事業?
在統一天下的過程中(注意,僅止於統一天下的過程),秦王贏政的目標導向明確,為達目的他更能放棄臉面而做最正確的事。
像先前提到,為了顯示對尉繚的尊重,贏政竟讓他享受君王等級的待遇,而且對待他的態度異常恭謙有禮。而更經典的案例,就是他與王翦的互動。
王翦,秦國王牌名將,日後滅趙及破楚的關鍵人物。但在最初討論破楚的準備時,王翦堅持一定要動用60萬大軍,與此同時,少壯派將領李信認為只要20萬即可,後來贏政選擇任命李信並解除王翦的職務讓她回老家。結果李信攻楚卻被狠狠挫敗(我前面提到,楚國突然爆發時其實威力很恐怖),眼看戰況緊急,贏政親自跑到王翦老家道歉認錯,而且之後對王翦的任何決策及行動表示全然的尊重。
類似的場景其實數十年前也出現過,那是長平之戰後的秦昭王及白起。最初白起打算趁趙國慘敗的空檔,立刻猛攻趙國首都,但秦昭王認為秦國損失也很嚴重,阻止了白起的規劃。之後秦昭王發起新一輪的攻趙之戰,但戰況不利,在此期間,秦昭王屢次向白起徵詢意見,可面對白起的勸阻,秦昭王卻是惱羞成怒地一意孤行,甚至後來在別人的挑撥下,命令白起自殺,而各國對於白起的死無不拍手叫好。
統一時期的贏政並非沒有犯錯,但他最厲害及可敬的,是他犯錯勇於承認並立刻改善,這樣的氣度及手腕絕對是領導人的典範。
(不過,這不代表贏政是個好人。事實上,王翦重掌兵權後立刻用貪汙的方式損害自己名譽,尉繚則在贏政統一全國的時刻立刻逃跑並隱姓埋名;因為他們兩位都知道:嬴政刻薄寡恩,當人對他已經沒有利用價值而且又理念相悖時,他將會毫不猶豫的消滅。)
另一個使嬴政能完成祖宗無法成就的原因,那就是……身體健康好。
別覺得我在搞笑,在賈誼提到的秦始皇前六代君主,其中一位是秦武王,此人最喜歡跟別人比力氣,結果有一次他跑去舉鼎(大家可以想像成今天健身房的挺舉或是硬舉動作),由於鼎實在太重,他竟然舉到一半就被活生生壓斷小腿骨,最終傷重不治,堪稱是做死君王代表的楷模。
六代君主中,真正搞笑(或說悲劇)的存在則是秦孝文王,這位老兄是秦昭王的接班人(順帶一提,秦昭王就是在長平之戰擊敗趙國,並在任內參與聯軍破齊,是秦國真正能獨霸天下的關鍵領導人),秦昭王活了74歲,在位時間是戰國諸多君主中最長的56年,所以秦孝文王足足當了15年的儲君。好不容易秦昭王過世,秦孝文王登基,然後……然後他就死了,是的,沒開玩笑,他老兄只當了3天君主就下崗。
其實秦孝文王活了52歲,在那個時代算是命長,所以我們還可以說是他老兄命不好。可接下來的君主,也就是秦王嬴政的老爸─秦莊襄王,就實在是身體出問題,因為他31歲接班,然後3年後就葛屁了。
比較起來,秦王贏政就很保重龍體,沒有進行什麼損害身體的小愛好。而且就某方面來說,秦始皇的身體素質可謂強悍至極。想想他後來為追求長生不老,吞了一大堆煉丹出來的重金屬化合物,竟然還能撐到50歲才掛掉,這種把命玩那麼久才下線的硬朗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地。所以我才說,身體健康好,那是很重要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嘮叨話說到這(目前是3000多字,大家還撐得住嗎),我想表明:其實秦始皇能成就統一大業,有他的個人特質,但不可忽視過去先輩們的累積。就好像現在是由過去層層累積而成,而歷史就是嘗試將過往給理清楚,好讓人更了解現在的狀況。
話說到此處,這也就不難理解呂世浩老師為何寫完第一本的秦始皇後,第二本則寫下秦國大致上的過往歷史,因為沒有歷代先人,秦始皇難以孕育。
但如果處處都只遵從過去,秦王嬴政又豈能成為影響後世的秦始皇帝,以至於後人會有「百代皆行秦政制」的感嘆(別的不說,皇帝這詞就是嬴政他個人的創意,而他堅持的郡縣制,更是現在行政區劃分的雛形,同時在理念上領先當時大部分地區好幾百年)?而要了解秦始皇有多獨特,李開元先生則有匠心獨運的佳作。
(話又都回去我的開頭了,所以其實大家一開始就聽我的話,趕快去看兩位老師的作品,這樣我少點囉嗦,看官也節省時間,不是挺好的嗎?又話說,我這麼賣力推兩位老師的作品,然後從頭到尾就沒收過一分錢,兩位老師作品的出版社是有沒有看見?看見的話,我也不要求錢,就以後多給點好處照顧一下就行了,我這人一向很好說話的。)
但其實真正讓我感嘆的一點是……秦王嬴政一統六合,表現的是多麼英明神武?後來秦始皇帝一心追求長生不老,老想當神仙的結果就是直至死前都沒好好立接班人,導致一個劃時代的帝國迅速的土崩瓦解,那時的他又是如何的愚蠢?
不過我也沒法批評他,畢竟我的才智又豈能比的上嬴政的萬分之一?而我的劣根性又有比嬴政少上半分?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能達成其中一方面的人本就不多,同時把握兩方面得宜的人更少,與我而言,在知道自己不如人智的同時,只能勉勵自己往自知者明的方向邁進,最起碼這能讓我捫心自問時能夠比較好交代(這只是握自己個人的定位,大家可別都學我呀,何況我自己都還沒做好)。然後我簡單的二分,為嬴政的出色之處喝采,為嬴政給我的體驗感到嘆息,如此成就我這暫時性的一家之言。
而在給現在的我留下註解之餘,也是答謝讀者們的願望,未來的路上,也是請大家多多指教了。
圖片為:
左─後人想像的秦始皇
右─日本漫畫家想像的青年嬴政(出自王者天下)
其實秦始皇的相貌,尉繚有形容過:
「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
但我覺得......這說了等於沒說,因為我看不懂呀!
#嬴政
#大推呂世浩老師的秦始皇
#力推李開元老師的秦謎
領導統御人物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柯文哲的崩壞
(作者:姚人多)
柯文哲又輸了。他的台灣民眾黨推出的高雄市長候選人吳益政,在市長補選中只得到百分之四的得票率。對一個曾經呼風喚雨的政治人物來說,這是令人無地自容的數字。
柯文哲應該是近年來崩壞速度及程度都算第一名的政治人物了。他的崩壞不只呈現在選票數,也呈現在他在網路上的聲量,更呈現在他在媒體上的公眾形象。這篇文章不是要打落水狗,也不想在眾多批評柯文哲的文章中錦上添花。由於這個人一定參選2024年的總統大選,我想知道的是他所召喚出來的社會基礎,是否仍然是台灣進步的動力,而這個才是我們必須檢視柯文哲的最重要的原因。
為什麼柯文哲會崩壞?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太在意自己的權位。當然,政治人物想要維持權力,甚至追求更大的權力都不是壞事,不過,社會上對於維持與追求權力的手段存有一些共同標準,柯文哲失敗的地方就在於,他誤以為他的個人魅力可以凌駕這些標準。
根據他的行為來推估,他早在台北市長第一任的時候就動了選總統的念頭。他很早就知道,民進黨支持他選2014年的台北市長,不代表2018年會支持他連任。就算支持他連任,總統這個位置也絕對不會禮讓他。
他不甘心做民進黨的馬前卒,也不甘心自己的政治路只到台北市長。於是,當上市長之後,柯就開始思考走自己的路。一切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改變的。他自詡他的新政治與眾不同,但是在權力面前,他跟過去的政治卻完全沒有差別。他開始玩弄兩岸關係,努力讓自己在中國面前成為一個選項;他不斷尋求跟藍營結盟的可能性,從韓國瑜到郭台銘,他都曾經試著接觸或具體付諸行動。雖然結果不了了之,但是,可以看得出來,他想要擺脫民進黨的勢力範圍。
可以想像,綠營的選民對他的改變反應會有多激烈,這就啟動了一個惡性循環,逼他不斷往藍的方向靠攏。從他找的秘書長到地方選舉的候選人,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心裡的真實想法。既然綠營這塊吃不下,就去吃藍的,反正國民黨這邊群龍無首、奄奄一息。
在這裡,就可以看出他的投機性格。從一開始的尋求綠營支持,到垃圾不分藍綠,最後變成現在專做藍綠資源回收。他給了台灣第三勢力一個最糟的示範,讓想要超越藍綠的人飄盪在一種沒有中心思想的虛無狀態。
柯文哲為這種飄盪的狀態下了一個定義叫「務實」。不過,他不會懂,他的「務實」其實體現了台灣民族性最卑劣的那個部分。哪裡有利益就往哪裡去,不要問價值是什麼,只要問能不能生存。這是台灣島嶼幾百年來在強權統治下被打造出來的最悲哀的人格,不過,柯文哲卻沾沾自喜地告訴我們,我們台灣人就只配這個,幾百年過去了,我們還是應該這樣活著。這是他重要的社會基礎,透過不斷的批評別人與被別人批評來召喚社會上厭惡藍綠的人。可是,這股厭惡,如果仔細去拆解分析它,是沒有理由,也沒有道德基礎,只要能繼續恨著就是活著。
為了要選總統,他務實地成立了台灣民眾黨,這樣一來,他可以自動取得選總統的入場券。政治人物成立政黨無可厚非,不過,不是每個政治人物都懂得領導政黨,柯文哲恰恰就是那些不會領導的其中之一。他沒有辦法帶領一個好的團隊,他留不住人,因為在他的領導統御裡面,忠誠是他最重視的美德,這也就是蔡壁如今天得勢的唯一原因。柯文哲不是不知道蔡璧如不是那一塊料,不過,為了面子,他只能繼續放任蔡壁如裝腔作勢德不配位下去。如果他讓蔡壁如離開身邊,等於承認自己過去幾年來的無知與昏庸。昏庸的人最難承認的一件事就是自己昏庸。我很難想像,一個連蔡壁如都無法管理的人未來是要怎麼管理國家?
台灣民眾黨裡頭的問題很大,不過,柯文哲並不在意。政黨還在就好,蔡壁如不斷為他扣分也沒關係。他過去在急診室的經驗告訴他,只要能讓人活下來,就是好方法。在尋求方法的轉化上,並不需要在意倫理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大巨蛋等議題他可以這樣處理,他不怕打臉過去的自己,因為對他來說,那只是一個輕飄飄如鴻毛般的過程。如果這個藥救不活病人,那就改用其他的。
第三勢力原本應該為台灣帶來希望與光明,不過,從柯文哲的社會基礎看來,他已經逐漸遠離良善與希望。這其實蠻可悲的,人們煞有其事的搞了這麼多年第三勢力,到頭來召喚出來的卻是虛無、投機、仇恨、厭惡,跟對一個昏庸的人的無條件支持。我不在意柯文哲個人是否崩壞,但是,我在意他的崩壞可能帶來台灣社會隨之而來的崩壞。
領導統御人物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棒的文章
柯文哲的崩壞
姚人多
柯文哲又輸了。他的台灣民眾黨推出的高雄市長候選人吳益政,在市長補選中只得到百分之四的得票率。對一個曾經呼風喚雨的政治人物來說,這是令人無地自容的數字。
柯文哲應該是近年來崩壞速度及程度都算第一名的政治人物了。他的崩壞不只呈現在選票數,也呈現在他在網路上的聲量,更呈現在他在媒體上的公眾形象。這篇文章不是要打落水狗,也不想在眾多批評柯文哲的文章中錦上添花。由於這個人一定參選2024年的總統大選,我想知道的是他所召喚出來的社會基礎,是否仍然是台灣進步的動力,而這個才是我們必須檢視柯文哲的最重要的原因。
為什麼柯文哲會崩壞?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太在意自己的權位。當然,政治人物想要維持權力,甚至追求更大的權力都不是壞事,不過,社會上對於維持與追求權力的手段存有一些共同標準,柯文哲失敗的地方就在於,他誤以為他的個人魅力可以凌駕這些標準。
根據他的行為來推估,他早在台北市長第一任的時候就動了選總統的念頭。他很早就知道,民進黨支持他選2014年的台北市長,不代表2018年會支持他連任。就算支持他連任,總統這個位置也絕對不會禮讓他。
他不甘心做民進黨的馬前卒,也不甘心自己的政治路只到台北市長。於是,當上市長之後,柯就開始思考走自己的路。一切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改變的。他自詡他的新政治與眾不同,但是在權力面前,他跟過去的政治卻完全沒有差別。他開始玩弄兩岸關係,努力讓自己在中國面前成為一個選項;他不斷尋求跟藍營結盟的可能性,從韓國瑜到郭台銘,他都曾經試著接觸或具體付諸行動。雖然結果不了了之,但是,可以看得出來,他想要擺脫民進黨的勢力範圍。
可以想像,綠營的選民對他的改變反應會有多激烈,這就啟動了一個惡性循環,逼他不斷往藍的方向靠攏。從他找的秘書長到地方選舉的候選人,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心裡的真實想法。既然綠營這塊吃不下,就去吃藍的,反正國民黨這邊群龍無首、奄奄一息。
在這裡,就可以看出他的投機性格。從一開始的尋求綠營支持,到垃圾不分藍綠,最後變成現在專做藍綠資源回收。他給了台灣第三勢力一個最糟的示範,讓想要超越藍綠的人飄盪在一種沒有中心思想的虛無狀態。
柯文哲為這種飄盪的狀態下了一個定義叫「務實」。不過,他不會懂,他的「務實」其實體現了台灣民族性最卑劣的那個部分。哪裡有利益就往哪裡去,不要問價值是什麼,只要問能不能生存。這是台灣島嶼幾百年來在強權統治下被打造出來的最悲哀的人格,不過,柯文哲卻沾沾自喜地告訴我們,我們台灣人就只配這個,幾百年過去了,我們還是應該這樣活著。這是他重要的社會基礎,透過不斷的批評別人與被別人批評來召喚社會上厭惡藍綠的人。可是,這股厭惡,如果仔細去拆解分析它,是沒有理由,也沒有道德基礎,只要能繼續恨著就是活著。
為了要選總統,他務實地成立了台灣民眾黨,這樣一來,他可以自動取得選總統的入場券。政治人物成立政黨無可厚非,不過,不是每個政治人物都懂得領導政黨,柯文哲恰恰就是那些不會領導的其中之一。他沒有辦法帶領一個好的團隊,他留不住人,因為在他的領導統御裡面,忠誠是他最重視的美德,這也就是蔡壁如今天得勢的唯一原因。柯文哲不是不知道蔡璧如不是那一塊料,不過,為了面子,他只能繼續放任蔡壁如裝腔作勢德不配位下去。如果他讓蔡壁如離開身邊,等於承認自己過去幾年來的無知與昏庸。昏庸的人最難承認的一件事就是自己昏庸。我很難想像,一個連蔡壁如都無法管理的人未來是要怎麼管理國家?
台灣民眾黨裡頭的問題很大,不過,柯文哲並不在意。政黨還在就好,蔡壁如不斷為他扣分也沒關係。他過去在急診室的經驗告訴他,只要能讓人活下來,就是好方法。在尋求方法的轉化上,並不需要在意倫理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大巨蛋等議題他可以這樣處理,他不怕打臉過去的自己,因為對他來說,那只是一個輕飄飄如鴻毛般的過程。如果這個藥救不活病人,那就改用其他的。
第三勢力原本應該為台灣帶來希望與光明,不過,從柯文哲的社會基礎看來,他已經逐漸遠離良善與希望。這其實蠻可悲的,人們煞有其事的搞了這麼多年第三勢力,到頭來召喚出來的卻是虛無、投機、仇恨、厭惡,跟對一個昏庸的人的無條件支持。我不在意柯文哲個人是否崩壞,但是,我在意他的崩壞可能帶來台灣社會隨之而來的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