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龍」只剩台灣懷念,韓國早已晉升歐美日行列】
台灣自從2004年在國民生產毛額被韓國超車後,差距持續擴大
兩者都是二戰後解殖的新興國家,
也都經歷過從威權走向民主的陣痛
韓國,這個在1990年代之前,
人均所得還只有台灣三分之一的國家
為什麼在1997年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的破產危機後,能迅速在七年內超車台灣?
🐲四小龍時期的經濟奇蹟
🇹🇼台灣早已從農業社會轉型、家庭代工起家,逐漸進程至重工業化國家
☑️由政府高效率落實計畫性自由經濟,階段性全力培養民間企業
☑️率先訂頒「人口政策綱領」,有效推動家庭計畫,降低人口增加率
☑️在人力培訓方面培養各階段的人力需求,經濟發展人才充裕
🇰🇷等到1971年,總統朴正熙上任以後,韓國經濟才獲得比較好的發展
➡️韓戰的破壞民不聊生、政局也動盪不安,朴正熙借鏡台灣經驗
➡️起初仍受限於要顧及建立有效政府、經濟發展、福利普及和各派團體較勁
➡️時程上及力道上輸給台灣許多,但仍不惜運用美援、大量舉債、行政體系大換新血,為這個地理環境惡劣的小國打造出口擴張的工業化條件
短短四十年,就完成歐美花了五個半世紀才發展完的產業轉型、工業化進程
創造台韓經濟奇蹟的共通點都是「穩定政局,傾全國之力投入發展生產」,
且「任用受過英美教育的高知識份子設定務實的經濟發展政策」
爾後逐漸在資訊電子業、
半導體產業以及工具機等產業中,
佔據全球供應鏈與生產總額的一席之地
然而1990年以後,
台灣經濟不論是經濟成長率、出口金額,
及出口增加率都是每況愈下,
淪為四小龍敬陪末座
那麼,韓國大企業如三星、LG、現代,
又是如何打造出今日的商業帝國呢?
💼台韓產業本質上的不同──財團兼併下游🆚中小企業聚落
🇰🇷韓國政商合一,財閥會研發會行銷,大到不能倒!
☑️1971年,朴正熙總統在鞏固政權之後,決定發展重化工業
☑️發展重化工業最重要的便是扶植特定的企業,政府挹注龐大資金、給予壟斷性的特許產業,在歷任總統的刻意扶植下,目前韓國前三十大財閥其總產值已占全國GDP的75%
⚠️財團不斷整併下游產業,並向政府、金融機構舉債,進行一種「高債務高風險」的高度成長模式,因此當1997年大量熱錢流進時,南韓模式深陷金融風暴之害
☑️因為外資大量買進、需符合國際貨幣組織紓困的嚴格條件,韓國產業自由化、被迫開放,產業結構也更加強健,留下來的財團都極具競爭力
☑️各大集團從政府手中扛下「研發、創新、策劃產業前景」,政府投入資金當後盾,財閥自己視產業有需要,就自行研發器具、新技術
☑️以大企業打造大廠,在品牌、行銷、海外據點的開拓上佔有國際優勢
☑️國家形象、文創產業的韓流風潮下,產品的附加價值高於台灣以代工為主的體系
🇹🇼以中小企業所構成的「產業聚落」為產業主體
➡️全台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台積電,也僅是以非常緊密的關係進行「垂直分工」
➡️1997亞洲金融風暴時,因為過去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多數是來自「親友圈」而非銀行借貸,各家銀行幾乎都躲過了這場風暴
⚠️產業的體質也未經過外在嚴苛考驗,少了創新轉型的外部動機
⚠️中小企業的研發經費與能力有限,政府也因為官僚組織等原因,研發能力也逐漸低落
台灣和韓國都不是能單靠內需市場的大國,十分依賴出口
雖然產業模式大不同,
但政府同樣應該思考全球化經營
例如透過租稅優惠獎勵
支持我國企業在海外行銷研究上的研究、
進行海外市場的調查研究,
提供中小企業海外布局、
布建經貿運籌基地、供應商、
批貨物流及倉儲,協助本土企業海外行銷
內需方面,也應借鏡韓國對於服務業及人才的鬆綁 腳踏實地鬆綁服務業、鬆綁國際人才限制,讓民間消費釋放更大潛力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政治系 劉平鄰教授 在其1990年期刊〈亞洲四小龍經濟快速成長〉就曾分析:
「近代新興國家的發展經驗相反地證明主觀條件,即政治局面,對一國的經濟成長具有決定性的重要作用」
而他也在當時的文章中預言,
台灣和韓國正在失去這樣的優勢
但是三十年過去了,韓國即便政商合一,
也不會以政治綁架經濟發展
如今也不屑與我們為「龍」,
早已晉升與歐美日同等級之國家
台灣卻是原地踏步,陷入政黨鬥爭的漩渦之中,不斷內耗當年累績的老本
不論是誰執政,都應以民生為優先
台灣經濟亟需振興,政府不要再停滯不前!
韓國大企業gdp 在 財經熱點--與您探討台灣全球財經趨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約束財閥是本屆南韓總統大選的熱門議題。總統當選人朴槿惠日前與韓國大企業老闆會面時,呼籲財閥將企業成長獲利讓社會共享,裁員前務必三思。朴槿惠表示,她相信大企業在很大的程度上屬於全民,因為大企業的成長來自民眾的支持與犧牲,還有國家的大力扶植。她必須對大家提出一項要求。大財團應該設法求變,經營的目標應該不再是追求最大的利潤,而是尋求與社會共存共榮。她要求大家在設法克服經營的難題之際,不要一味重整或裁員,而是與員工分 享智慧並分擔痛苦。具體做法是,盡量留住員工。
今年六o歲的朴槿惠,父親朴正熙在40年前擔任南韓總統時,大力扶植國內企業,逐漸演變成今日的財閥,五大財閥的總資產比南韓全國GDP的一半還要多,也引來財富集中化、貧富差距擴大的批評。此次朴槿惠在首爾會晤現代汽車、三星、SK(鮮京)電信、浦項鋼鐵、樂金集團等南韓主要財閥的老闆時強調,她將在宣誓就職後,確保南韓企業的公平經營獲得鼓勵,各種不確定因素則減到最少。分析家認為,朴槿惠不太可能真的祭出管理措施來約束財閥。不過她曾經矢言要更廣泛地重新分配財富,降低南韓社會貧富差距過大的現象。
2013年1月10日的財經熱點,我們邀請到對韓國前總統朴正熙、新總統朴槿惠,兩代都有深刻認識的文化大學教授林秋山,分享對韓國未來的觀察,千萬不要錯過 FM96.7 環宇廣播電台!
韓國大企業gdp 在 台灣人均GDP超越韓國,韓國:居然台灣有這麼多世界頂級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 韓國 #台灣人均 GDP 大家好這次影片是台灣人均 GDP 超越 韓國 有關的影片目前許多 韓國 人很關心台灣 ... 願台韓雙方 企業 能良性競爭,人民間相互友好。 ... <看更多>
韓國大企業gdp 在 三星、LG、現代汽車等主導韓國GDP的大企業們光環不再 ... 的推薦與評價
這兩年,三星、LG、現代汽車等主導韓國GDP的大企業們光環不再,韓國想要改變過去大型財閥為主力的型態,努力緩解國家對製造業的依賴,以重新贏回市場,因而全球蔓延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