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同時也有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的網紅靈悦謐境Peace With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安然空間】是《靈悅謐境》的線上廣播空間,分享支持心靈成長、內在安住的免費語音資源。 本集節目,邀請來賓布姐跟你分享她職涯轉變的心路歷程,透過探究自己內心的渴望,選擇離開服務17年的外商經理人職位,成功轉換成職場生涯教練以及作家,透過主張聰明工作創意生活,創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樣貌。 ...
「面對自我」的推薦目錄:
面對自我 在 緩慢·芳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淺談生命之樹療程設計理念(2/4)】
🤔《上次一夜好眠是什麼時候?》
💟🌱🌼🌿💟🌱🌼🌿💟🌱🌼🌿💟🌱🌼🌿💟
「生命之樹」是Beth(小貝)的客製化按摩課程,內容包含「課前諮詢、精油卡抓週、獨家手技調理、整體狀態分析、居家保養建議」,是一個適合做為每月身心例行性保養的課程。
「生命之樹」又細分為三種風格「運動按摩、輕柔舒眠、深層紓壓」,依據課程當日實際狀況調整,符合各種不同狀態下的妳,達到最佳的整體身心調整。
【輕柔舒眠│Relax to Full Asleep】
明明平常三餐正常作息規律,每天睡醒都還是很疲憊?
也曾昏睡不止不想醒來,夢魘不斷,卻不願睜開雙眼?
不捨離開夢境,不想面對現實,但你的潛意識已在向你求救!
在夜深人靜的螢幕背後,妳是否曾渴望一點與人互動溫暖?
曾經在洗澡的時候,讓眼淚隨著蓮蓬頭灑下的熱水留下?
明明知道不該做傻事,卻也曾經看著手腕發呆?
當你需要一個守口如瓶的陌生人陪你聊心事,我在這裡。
「身心合一」是身心靈平衡的首要條件,只有當你真誠的面對自我時,才有機會體會身心合一的舒暢感。
🌳「生命之樹」透過療癒卡抓週,挑選適合當下身心狀態的精油為輔助,使用神經語言程式引領精神放鬆,純手技輕柔撫觸呵護妳的全身細胞,從身而心到靈,漸漸達到全面性平衡狀態。
從無間斷的高壓生活中,為自己安排一堂「生命之樹」,好好犒賞自己的努力。
好好的撫慰心靈與身體,好好的補充身心的能量,好好的休息過後,
再帶著愉悅的心情、清晰的思路,踏著輕快的腳步,搞定行事曆上的所有待辦事項。👍
💟🌱🌼🌿💟🌱🌼🌿💟🌱🌼🌿💟🌱🌼🌿💟
本文由「緩慢芳療師 小貝(Beth)」撰寫,如果這篇文章有讓妳更瞭解Beth的客製化療程,請按讚、分享👍
支持小貝繼續寫更多好文章喔~😊
#生命之樹 #鳳凰樹 #小樹枝
#小貝 #Beth
#運動按摩 #芳療按摩 #筋膜放鬆 #無痛按摩
#緩慢芳療 #肯園 #芳香樂府 #肯園樂府
#台南芳療 #客製化服務 #神農街 #海安路
#信用卡 #國民旅遊卡 #LinePay
【Beth│生命之樹│時間&地點】
💚台南北區.駐點芳療師(五、六):緩慢芳療
🧡左營高鐵.流浪芳療室(二、三):蓁橙香氛
面對自我 在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對創作者而言,多感、敏感,是不幸,也是幸。因為創作,他們不能逃避痛苦與幽暗,而透過創作,他們讓生命裡的歡喜更盛開。我們這些閱聽者則在他們的幸與不幸裡,得到療癒,得到救贖。本集節目邀請到兩位才女——萬芳、徐珮芬,分享她們的創作與生活、面對自我的獨處時光。
▍#迷誠品Podcast EP98 放送觀點
我創作故我在——萬芳、徐珮芬對生命的凝視
來賓| 萬芳 One-Fang /金曲獎評審團大獎得主、徐珮芬/patmuffin /詩人
主持|Amber/誠品職人
👇 收聽傳送門 👇
https://link.chtbl.com/y1pKb0dk
▍萬芳作品 >> https://bit.ly/3AkCBzd
▍徐珮芬作品 >> https://bit.ly/2Z6hbZ5
▍2021誠品信義會員之夜 Member’s Night
9.24 Fri. #觸動幸福時刻
精彩活動和獨家優惠搶先看 >> https://bit.ly/39b6Sog
面對自我 在 靈悦謐境Peace Withi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安然空間】是《靈悅謐境》的線上廣播空間,分享支持心靈成長、內在安住的免費語音資源。
本集節目,邀請來賓布姐跟你分享她職涯轉變的心路歷程,透過探究自己內心的渴望,選擇離開服務17年的外商經理人職位,成功轉換成職場生涯教練以及作家,透過主張聰明工作創意生活,創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樣貌。
本集節目流程:
☻1:50–轉職歷程
☻6:39–放鬆帶來創意與順流
☻7:57–哲學諮商後帶來的「冒險」決心
☻10:25–如何面對自我懷疑感
☻16:22–吸引力法則的發生
☻19:48–聰明工作的意義
☻22:16–創意生活的意義
☻24:25–時間管理訣竅
☻29:53–下放權力的智慧
☻34:15–快問快答
▎本集文字閱讀,請進↓
https://8premshanti8.blogspot.com/2021/07/ep47-ft.html
❤ 你可以請我喝杯茶、或讓創作者更有餘裕持續分享與產出,擴大愛與平和的分享動能! 填入「請你喝杯茶」、「支持創作」→ https://bit.ly/joyfultea
❤我有話想說—問卷/提問/獲得「愛自己21天練習手冊」→ https://bit.ly/8shanti
☪其他分享空間:
★關於帶領者Shanti →h https://bit.ly/introshanti
★ Facebook臉書 : https://bit.ly/fbshanti
★Instgram: https://bit.ly/igshanti
★Youtube: https://bit.ly/YTSHANTI
聽完這一集,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跟我分享。
若你喜歡我的內容,邀請你在iTunes上按下「訂閱」、「寫下星評」、並分享出去,幫助更多人從中受益!
面對自我 在 江湖人稱S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記得開啟CC字幕喔🔔
7月份說書來囉🎉
這本書真的讓我在這段疫情在家工作期間面對自我又更加昇華,
獨處是一種能力,練習獨處、學會獨處對你工作、家庭、感情都有大大幫助喔!
0:00 S姐來聊這本書
4:01 抽離式自我對話
4:31 到未來創造時間距離
6:38 蝙蝠俠效應
7:02 經驗常態化
9:16 隱性支持
10:26 需要的愛vs.不需要的愛
11:24 Nadal原理(儀式感)
13:02 創造敬畏感
14:33 S姐內心話時間
訂閱S姐YouTube👇🏻
@江湖人稱S姐
S姐IG ▶️ sherrys500
S姐FB ▶️ https://lihi1.com/2pom9
S姐的創業女力學院 ▶️ https://www.woomanpower.com
個人品牌線上課程 ▶️ https://lihi1.com/l5oBw
面對自我 在 TripMoment 時刻旅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近無法到大自然跑跑跳跳,知道大家已經快要按耐不住身體蠢蠢欲動的戶外魂...
趕快先來看我們的影片安撫一下身心靈!
不論是極限的自我挑戰,或是迷惘人生的追尋...
相信在影片中你都可以獲得一些能量!大家一起加油~撐下去~
讓我們一起用看的享受爆量芬多精😘
#登山電影#戶外片單
影片章節👇
0:00 精彩時刻
0:18 真的好想爬山!
0:56 一定要遵守「兩點鐘規則」 ——聖母峰
3:09 徒手攀爬、與死神博鬥——赤手登峰(小編激推!!
4:29 與內心對話、面對自我懷疑——我出去一下
5:42 邁入中年會需要的登山良藥——別跟山過不去
7:50 勇闖太平洋屋脊步道——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
9:45 今晚就挑一部來看!
想要知道更多資訊請往這邊👇
英文小老師 Liz ❤️
臉書:https://pse.is/3h5caf
IG:https://pse.is/3gzd5g
人在家裡、心出去玩:2021 全台灣景點即時影像線上看! Live Cam 整理攻略
👉https://pse.is/3kjqn5
採訪、合作來信:service@tripmoment.com
面對自我 在 諸事不順?面對自我懷疑的低潮你可以這樣做!|老闆思維 的推薦與評價
你時常陷入 自我 懷疑的情景嗎心中是否常常出現否定自己的聲音?你沒有跟別人不一樣,因為我跟你也一樣!追蹤【Instagram】獲取更多Willy生活 ... ... <看更多>
面對自我 在 天下雜誌- #夜間輕讀【面對自我、接受對生命的不滿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現代生活的壓力與快速步調,使人普遍耽溺於不快樂的情緒中。楊定一認為,快樂不是刻意追求的目標,更不該築於人生成就。面對自我、接受對生命的不滿,是我們需隨時練習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