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收到妹妹自學申請的通知
順利PASS🌞🌞🌞
#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申請
#自學申請
👉 https://pse.is/3jp3ut
non-school mode education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7的網紅接棒啟蒙計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教育四方匯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8797103309909/ 教育四方匯,是由三個教育組織共同主辦的精彩思辨論壇。讓大家在主題思辨中,匯集觀點 ,拓展視野。 主要思辨方向 1.實習的意義 (家長/學生/學校/企業/專業) 2.實習的內容與效益。(挑...
非學校 型 態 實驗教育申請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自學家長困境
#保障個人實驗教育學生權益
目前在非學校型態的個人實驗教育,參與情形從 105 學年約 2 千人,經過了 3 年,人數增加了快 2 倍之多,已成長到將近 4 千人,可見國民教育階段的自學需求,和學生、家長的教育選擇權,逐漸受到重視。
但是,我們收到一些自學家長的反映,在陪伴孩子自學的道路上,遇到了許多困難。
首先,申請個人自學的方式,有些縣市採線上審查,但仍有許多縣市維持紙本受理。舉例來說,部分縣市要求送審資料需一式 5 份,這對家中有多名孩子自學的家長來說,光是印刷就必須準備十幾份的資料。
對此,我詢問教育部蔡清華政務次長,能否落實政府無紙化政策,協助各縣市在實驗教育申請的作業程序,逐步走向線上審查?
此外,申請個人自學的時間,通常在每年的 4 月與 10 月,實務上發生的情況是,自學學生因為家庭從 A 縣市搬遷到 B 縣市,難以銜接每年只有 2 次的申請季,導致暫時失去自學資格。陳情的自學家長,其實是多次跟兩縣市的教育局溝通,才獲得所謂的「融通」,在原縣市先保留自學資格。
我們認為,自學學生的受教權益,不該是讓家長自力救濟,這更需要教育單位的努力,避免這樣的情形發生,讓自學學生獲得良好的轉銜。
感謝蔡次長允諾,願意邀集各縣市主管單位來研擬,朝向統一線上作業的方向努力,並且共同研商「隨到隨審」的機制。
第三,各縣市對於自學申請的審議標準,各屆審議委員出現所謂「不成文」的內規,對於初次申請自學的個案,一律只通過一年。但是,現行法規並沒有這樣的限制,況且,對於家中有多個孩子自學的家長,其實並不是第一次申請自學。這樣的「不成文」內規,顯然是有問題的。
對此,蔡政次表示,為了讓審議標準盡可能有所依循,所以長期委託政大的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協助。我們了解中心在實驗教育的發展,過去以來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但是,我要強調的是,教育部應該具體說明,參酌了哪些政策建議、如何協調地方教育局來落實,以及上述這些自學家長反映的困境,未來在政策上如何進行改善?我們希望教育部拿出實際作為,保障自學學生的受教權益!
非學校 型 態 實驗教育申請 在 林穎孟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台北市教育局的高效率,讓我的影片剛上傳就要改標題:【推動民間實驗教育,「已」成立專案小組】
先前,我拜訪了實驗教育的家長團體,有許多家長向我反應,目前台北市實驗教育,大多著重在公辦學校,較少專注了民間自辦,於是我整理出了幾個重點,來跟 柯文哲 市長及教育局長討論:
✔ 教育局欠缺專案分工(已解決)
 ̄ ̄ ̄ ̄ ̄ ̄ ̄ ̄ ̄
教育局的單位組成,是專門對應傳統教育需求來分門別類,實驗教育團體最常面臨的問題就是,申請業務或諮詢的時候,往往被各單位轉來轉去,結果還是一問三不知。
因此6月6日我建議市長,教育局應該要針對實驗教育成立整合的單一窗口,而不是各自為政。
結果,我今天就收到教育局的公文,通知已經成立業務及補助諮詢的整合窗口,未來家長不用再被轉來轉去,可以享有整合式的諮詢服務。
★ 公共辦學空間租金過高
 ̄ ̄ ̄ ̄ ̄ ̄ ̄ ̄ ̄ ̄
總質詢時我問柯市長,投入實驗教育的家長,是否是教育界的先鋒,應該站在鼓勵的立場?市長表示認同!
現在民間實驗教育租閒置校地辦學,教室租金經常成為家長沈重的負擔。在先前教育部門質詢時,我就提醒過教育局長這個問題:http://yingmeng.piee.pw/HKPML
實際上根據《臺北市市有公用房地提供使用辦法》,租用閒置校地辦學,法規允許只付稅金或三年免費租用,而且財政部今年 2 月的時候才發布函釋指出,為鼓勵教育創新,公有土地提供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團體或機構租用,得免徵地價稅及房屋稅。
也就是說至少有兩三種方案都能讓實驗教育團體免費租用公共閒置空間,既然市長也認同我們主張的教育創新理念,那就應該朝這個方向辦理,畢竟勇於投身實驗教育的家長,都是教育界的開路先鋒。
★ 實驗教育申辦過程不透明
 ̄ ̄ ̄ ̄ ̄ ̄ ̄ ̄ ̄ ̄ ̄
實驗教育申請或變更都要經過審議會通過,但有時候同樣的文件,去年申請通過了,今年卻被駁回, 讓家長覺得標準不一、無所適從,因此我建議要有客觀機制以及SOP,來解決家長心中的疑惑。
★ 自學的孩子有學籍卻沒有編列預算
 ̄ ̄ ̄ ̄ ̄ ̄ ̄ ̄ ̄ ̄ ̄ ̄ ̄ ̄ ̄
一般來說,有學籍的學生,政府會編列預算,讓他們可以得到教育、健康檢查、施打疫苗等等的照顧。
自學的學生雖然一樣有學籍,台北市政府卻沒有編列預算挹注學校,造成台北市有些學校不喜歡讓自學的學生寄學籍,我提醒市長及局長,新北市針對自學的學生一樣有編列預算給寄籍學校,我們也應該比照辦理。
👇 快來訂閱我的youtube頻道喔!
https://yingmeng.pse.is/F2QL4
非學校 型 態 實驗教育申請 在 接棒啟蒙計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教育四方匯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8797103309909/
教育四方匯,是由三個教育組織共同主辦的精彩思辨論壇。讓大家在主題思辨中,匯集觀點 ,拓展視野。
主要思辨方向
1.實習的意義 (家長/學生/學校/企業/專業)
2.實習的內容與效益。(挑選機會/準備/注意事項)
3.學校/企業/家長的合作可能
■時間: 2018/5/22 二 19:30~21:30
■地點: 社會創新實驗中心 一樓A2大教室。106 台北市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248巷,近仁愛路口。
--------------------------------------
講者
丁碧慧
松山家商 實習處主任
李榮隆
台北市家長協會理事長
詹益鑑
BioHub Taiwan 助執行長
台北市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審議委員
AppWorks 共同創辦人
黃囷旖
東吳大學 經濟/英文學系 大四生
蕭紫云
政大附中 高二學生
-------------------------------------
三 實習的未來
客製化實習可以如何做?
* 問題在於企業與實習學生之前是否有互相理解與認同
* 關鍵在於錢與資源,要有投資,才能夠讓實習真正發生
* 多數中小企業,自己工作已經很忙,沒有餘力去規劃實習。
* 一些企業主已經認知到,提供實習機會是一種回饋社會的方式
* 絕大多數學生實習是要求薪水的
* 法規限制多,很多願意提供實習的師傅,無法完成麻煩的補助計畫申請,也沒時間再去做這個。
學生找實習之前可以有什麼準備?
* 關鍵是學生有沒有找到自己要的東西
* 目前就算是頂尖大學的學生,對產業的理解也是很低的
* 學生進入台積電工作之前,學生是不知道裡面是甚麼狀況,這很奇怪
* 台灣的學生並沒有從小開始去嘗試探索,理解世界,與自己適合的方向,自然不容易去找到適合的實習
* 家長的心態受到升學主義限制,但現在,學歷並不沒有比較好成功
* 不面對社會,只是延後痛苦罷了
* 實習重要的是,培養面對挫折的能力
* 從小去嘗試小額投資,當然就是理解資產管理的很棒方式,要去試試看就能理解
* 大部分教授沒有經過產業洗禮,這是嚴重的問題
* 高等教育的教授,有學術能力,但沒產業經驗,這造成政策有很大問題
推動實習發展由下而上的推動力
* 來自一些家長的力量,正由下而上開始去發展各種實習可能
* 多數家長的問題是,工作太忙了,沒空去管這些,只好讓孩子依照學校體制方向發展
* 實驗教育是很願意鼓勵孩子們去體驗實習的
學生參與實習的各種可能性
* 實習經驗中的失敗,反讓我成長許多
* 每個學生狀況不一樣,但越來越多學生已經開始知道要早點去探索
* 早點讓孩子去學習,跌倒後再站起,有對挫折的復原能力,這對他們未來會有很大助益
* 經驗,朋友是從小到大聽話的好學生,大學要畢業了,卻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這很讓人擔憂
* 透過實習,去理解職業的內容,對學生選擇學習的方向,是很重要的
* 思考方向要改變,是提前開始為進入社會做準備,不應該是為了升學做準備
學分可以跟實習結合嗎?
* 學校的存在很重要,那是一個可以放心探索的場域
* 需要做的是,讓學生在學校安全場域中,也可以去實習探索理解產業
* 讓企業來贊助一些學分,並提供實習有意義的挑戰目標
* 教授轉型成教練,協助學生來完成這些挑戰
* 企業與教授共同來評估學生是否完成這些挑展
非學校 型 態 實驗教育申請 在 黃國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質詢內容
一、
實驗教育三法,許多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機構要開始興辦,結果財政部要將他們的學費以勞務所得來課稅。很多人根本不曉得何謂實驗教育三法,也不曉得何謂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當他們要去申請建物的建照時,營建署那裡也沒有這種項目,結果他們只好用補習班的項目申請,但是補習班建照的內容規範與這個完全不一樣,現在叫他們怎麼弄?所以雖然有實驗教育三法,但下面的相關配套都沒有!
二、
國中報考技職學校的技優甄審部分,規定領有丙級技術士證者可拿積分80 分,然而丙級技術士要15 歲以上才能報考,教育部可否將丙級技術士這個積分項目拿掉,以符合公平性?
●相關新聞連結
http://udn.com/news/story/9/944938-%E4%B8%AD%E6%8A%95%E6%8A%80%E5%84%AA%E7%94%84%E5%AF%A9%E8%AD%89%E7%85%A7-%E5%BE%9E80%E9%99%8D%E7%82%BA50%E5%88%86
非學校 型 態 實驗教育申請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28)日林佳龍委員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教育部長蔣偉寧有關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林佳龍在質詢過程中,充分表達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十多年的發展所面臨的難題,並認為台灣民間教育者已為台灣教育的多元發展注入優質正向的活水,許多在家自學者及實驗教育機構獲得教育研究者或機構的肯定,也激起更多的教育改革者及實踐家投入教育現場。目前已走到十二年國教的方向,林佳龍呼籲教育部應跳開過去考試的迷思,提了多項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應積極支持「所有的」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能獲得他們應有的幫助。
林佳龍委員指出,根據報考大學同等學力認定標準,一般高中職學校學生只要有高二以上資格,縱使休學、中輟學仍可以報考大學,但同樣是政府核准的學習方式,教育局審議通過的高中非學校型態學生卻得多考一次高中同等學力檢定,且一年僅考一次、五科全都及格後才能進入大學,這對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受教權影響很大。林佳龍委員為非學校型態學生深深地抱屈,全國10多萬的考生擁有學測和指考兩次入學的機會,只有非學校型態學生還得忍受這種違反多元適性、一年一試、一科定終生的升學制度。蔣部長非常同意林委員的看法,願意在制度上解放目前不合理的規定,並創造平等的學習管道。
政府開放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十多年來,從未給予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學生、家長、機構或團體教育經費補助,林佳龍委員指出,許多家庭及機構為了孩子的多元適性發展咬牙苦撐,勉強支應孩子的教育費用,儘管自己繳納的稅款未能嘉惠自己孩子,卻依然如實納稅。由於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學籍依規定須設籍於某一公立學校,雖然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教材教具、教學人員和實施場地未放置於學校,但是地方政府仍然非學校型態學生的教育經費編入其設籍的學校,這些學生並無法享受到其原先應分得的教育資源。以98學年度全國216名國中和667名國小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學生為例,國中和國小每生平均分的教育經費分別為12萬9,476元、9萬5,493元,換算後亦即每年有9千多萬元未實際用於非學校型態學生身上。林佳龍委員在會中以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必須提出具體計畫改善來改善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教育經費完全自籌的問題。蔣部長答覆教育部願意研議該有的配套並做全面的檢討。
林佳龍指出,目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多數選擇須參加基測的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入學的方式,但該方式的名額受到未來12年國教實施後免試入學逐年擴大的影響而減少,這將擠壓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升學空間。林佳龍舉中投區為例,101學年度共有63校提供合計近2萬1千人的高中入學名額,但只有2校合計15人名額提供給非學校型態學生申請,名額多寡尚在其次,僅有兩個學校的選擇,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非常不公平。針對各種非學校型態學生遭受不平等對待或排擠的情況,林佳龍要求蔣部長必須規劃十二年國教實行後,非學校型態學生能在免試入學方式享有和一般學生同樣的權益。
林佳龍委員指出,他翻遍目前現有的法令,皆未能保障非學校型態學生的各項權益,如升學機會的平等與獨立學籍的制度,甚至「高中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辦法」根本找不到法源依據,林佳龍委員當場也提出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應當制定一套完整的「實驗教育實施條例」,以規範所有的學校型態及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
教育部在該次委員會同意林委員的四項臨時提案,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的決議下推動辦理相關作業。
http://www.citylove.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