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我們即將上線的 YouTube 與 Podcast 節目 EP03,要來繼續暖場相關主題電影,上週複習了《最酷的旅伴》,今天則要來喚醒一下上半年度淚灑戲院、哭濕整個口罩的記憶《#淺田家!》,相信應該不難預測大方向,而且還有邀請到特別來賓,容我先小小賣個關子,敬請期待一下囉:)
⠀⠀⠀⠀⠀
特別獨鍾那類流暢、寫意、平淡、誠摯,而處處扣人心弦的故事,幾度潸然淚下,幾度破涕為笑,思考著上一部被以如此方式緊緊牽動且無比情真的日本電影,應該是《橫道世之介》了吧,如今能加重狂踩淚腺的力道仍不顯絲毫刻意或矯情,中野量太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淺田家!》就這麼成為 2021 年最喜愛的新片之一。
⠀⠀⠀⠀⠀
除了不可或缺的「溫柔」,其實也不過就是號稱全日本「最會拍全家福」的男人淺田政志之家庭成長詩篇,然而,他的家與他的根,卻老是讓周圍的人難掩羨慕之情。淺田家有一個偉大的父親,為了守護妻子的夢想,甘願日日在家張羅三餐,各式甜點、手工章魚燒、辣味咖哩飯,牢牢抓住一家四口的向心力;淺田家也有一個不簡單的母親,總是笑臉迎人,帶著愛與耐心,溫和不失嚴謹地養育下一代。可想而知,非典型的父母組成了非典型的家庭,他們有一些堅持,有一些赤子之心,好比持續每年拍攝兩個小兒子的可愛照片製作賀年卡,幾乎不打不罵,從小尊重孩子的多元性與選擇權等等,隨著國小、大學、出社會,充斥在那處簡單卻美滿的屋簷下,是歲月未曾沖淡的溫馨笑鬧聲以及快門聲,細聽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多年來不絕於耳。
⠀⠀⠀⠀⠀
在喜愛攝影的爸爸耳濡目染之下,淺田政志接過了人生第一台相機,從此開啟了他的攝影之路,還不懂如何拍照的他,已經懂得該怎麼理解自己景框裡的靈魂,愣頭愣腦拉著青梅竹馬前往海邊,童言童語談笑間,毫無準備的一聲喀擦,就這麼留住那個女孩最真實的笑靨,後來他才知道,這張照片也留住一輩子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緣分。即使成長過程一度迷惘茫然,一度浪擲光陰,也難以磨去他骨子裡對攝影的天賦與熱忱,因此大學剛畢業的淺田政志不知所以然地拖了全家人下水,一方面完成父母的未竟心願,一方面呈現出他理想中的全家福,像是爸爸夢想中的消防員,媽媽對黑道的憧憬,賽車選手,超級英雄,大胃王比賽無數場景,就在整家人全力以赴創造回憶的日子中一閃而逝,剩下散落餐桌上一張張鮮明生動的照片,看著看著便漾起了笑容,便毅然決然帶著這些全家福前往東京追尋攝影夢。
⠀⠀⠀⠀⠀
那時的他,有熱情,有理想,卻還不明白攝影之於自己、之於世界的意義,多數出版社認知「不過就是全家福」的作品缺乏商業效益,導至他處處碰壁苦蹲多時,好不容易熬到舉辦個展、出版攝影集,卻又得面臨滯銷的窘境;偏偏就在人生最谷底的時候,終於盼到真正得以翻身的機會,淺田政志憑著這些照片一舉奪下攝影大獎,在淺田一家的見證下又哭又笑捧起這座得來不易的獎盃,從此邀約不斷,有的家是女兒準備上小學,有的家則希望留住癌末兒子的身影,含淚按下快門的剎那,終究理解到自己背負超越小我且比想像中沉重的使命,準備好好大顯身手的他卻沒料到,等在前方是整個日本都猝不及防的三一一大地震。
⠀⠀⠀⠀⠀
命運向全日本上了一堂震撼教育,淺田政志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客戶就在海嘯的東北重災區,記憶中一幢幢的平房只剩碎裂的木板、殘破的家具,放眼望去滿目瘡痍,在這片斷壁頹垣中,竟然有人默默挨家挨戶蒐集起滿是泥沙的相冊,獨自一張一張細心洗淨,掛起來供災民和家屬認領,一股力量推動著他暫擱相機,投身清洗照片義工行列。
⠀⠀⠀⠀⠀
「這是我第一次打你呢,手還真痛,但是啊政志,這份痛楚,是目送兒子拋下重病的父親,做母親的心痛,你要謹記在心。儘管去做你想做的事吧,偶爾也記得討家人歡心,這樣就夠了。應該是很重要的事吧?快點回東北去吧。」
⠀⠀⠀⠀⠀
一對令人欽羨的父母,就是適時囑咐孩子銘記自己的根,同時學著放手讓孩子展翅尋找天空,此為淺田政志最幸運之處 —— 家人的理解與信任。此刻的相片不只是相片,許許多多的故事更代表無數人存在的證明,此處所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更重新帶領淺田政志透過鏡頭端詳自己、端詳每一個曾經美滿溫暖的家庭。
⠀⠀⠀⠀⠀
看著災區裡日日尋找父親的小女孩,手腕掛著大到不成比例的男錶,她找到的照片裡媽媽、妹妹熟悉如昔,卻遍尋不著爸爸的身影,眼噙淚水聲聲拜託他幫忙拍張要有爸爸全家福。無奈相機、攝影師皆沒有魔法,消失的人無法進入景框裡,但溫柔的他怎麼樣也說不出口,兜兜轉轉之下,他終於藉由淺田家領悟到真正幫助小女孩的方法。那一幕,影廳裡的我頓時潸然淚下,相機遮住了掌鏡者的五官,戴著同樣一隻手錶的手轉動鏡頭,原來爸爸未曾消失,原來相片裡的我們一直活在溫柔的凝視之中。
⠀⠀⠀⠀⠀
導演輕盈笑看生死議題,命運起落,透過一個攝影師的成長軌跡與近代日本的共同記憶,滿是善意與溫暖勾勒出一個家庭最令人嚮往的輪廓,你會轉而審視並珍惜自己過去擁有的一切,每一張照片,承載無數回憶,拍出來、留下來,故事就會被牢牢記得,而每一張薄薄的照片,都可能成為某個人努力活下去的力量。
震撼教育 影集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特別獨鍾那類流暢、寫意、平淡、誠摯,而處處扣人心弦的故事,幾度潸然淚下,幾度破涕為笑,思考著上一部被以如此方式緊緊牽動且無比情真的日本電影,應該是《橫道世之介》了吧,如今能加重狂踩淚腺的力道仍不顯絲毫刻意或矯情,中野量太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淺田家!》就這麼成為 2021 年目前為止最為喜愛的新片之一。
⠀⠀⠀⠀⠀
除了不可或缺的「溫柔」,其實也不過就是號稱全日本「最會拍全家福」的男人淺田政志之家庭成長詩篇,然而,他的家與他的根,卻老是讓周圍的人難掩羨慕之情。淺田家有一個偉大的父親,為了守護妻子的夢想,甘願日日在家張羅三餐,各式甜點、手工章魚燒、辣味咖哩飯,牢牢抓住一家四口的向心力;淺田家也有一個不簡單的母親,總是笑臉迎人,帶著愛與耐心,溫和不失嚴謹地養育下一代。可想而知,非典型的父母組成了非典型的家庭,他們有一些堅持,有一些赤子之心,好比持續每年拍攝兩個小兒子的可愛照片製作賀年卡,幾乎不打不罵,從小尊重孩子的多元性與選擇權等等,隨著國小、大學、出社會,充斥在那處簡單卻美滿的屋簷下,是歲月未曾沖淡的溫馨笑鬧聲以及快門聲,細聽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多年來不絕於耳。
⠀⠀⠀⠀⠀
在喜愛攝影的爸爸耳濡目染之下,淺田政志接過了人生第一台相機,從此開啟了他的攝影之路,還不懂如何拍照的他,已經懂得該怎麼理解自己景框裡的靈魂,愣頭愣腦拉著青梅竹馬前往海邊,童言童語談笑間,毫無準備的一聲喀擦,就這麼留住那個女孩最真實的笑靨,後來他才知道,這張照片也留住一輩子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緣分。即使成長過程一度迷惘茫然,一度浪擲光陰,也難以磨去他骨子裡對攝影的天賦與熱忱,因此大學剛畢業的淺田政志不知所以然地拖了全家人下水,一方面完成父母的未竟心願,一方面呈現出他理想中的全家福,像是爸爸夢想中的消防員,媽媽對黑道的憧憬,賽車選手,超級英雄,大胃王比賽無數場景,就在整家人全力以赴創造回憶的日子中一閃而逝,剩下散落餐桌上一張張鮮明生動的照片,看著看著便漾起了笑容,便毅然決然帶著這些全家福前往東京追尋攝影夢。
⠀⠀⠀⠀⠀
那時的他,有熱情,有理想,卻還不明白攝影之於自己、之於世界的意義,多數出版社認知「不過就是全家福」的作品缺乏商業效益,導至他處處碰壁苦蹲多時,好不容易熬到舉辦個展、出版攝影集,卻又得面臨滯銷的窘境;偏偏就在人生最谷底的時候,終於盼到真正得以翻身的機會,淺田政志憑著這些照片一舉奪下攝影大獎,在淺田一家的見證下又哭又笑捧起這座得來不易的獎盃,從此邀約不斷,有的家是女兒準備上小學,有的家則希望留住癌末兒子的身影,含淚按下快門的剎那,終究理解到自己背負超越小我且比想像中沉重的使命,準備好好大顯身手的他卻沒料到,等在前方是整個日本都猝不及防的三一一大地震。
⠀⠀⠀⠀⠀
命運向全日本上了一堂震撼教育,淺田政志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客戶就在海嘯的東北重災區,記憶中一幢幢的平房只剩碎裂的木板、殘破的家具,放眼望去滿目瘡痍,在這片斷壁頹垣中,竟然有人默默挨家挨戶蒐集起滿是泥沙的相冊,獨自一張一張細心洗淨,掛起來供災民和家屬認領,一股力量推動著他暫擱相機,投身清洗照片義工行列。此刻的相片不只是相片,許許多多的故事更代表無數人存在的證明,此處所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更重新帶領淺田政志透過鏡頭端詳自己、端詳每一個曾經美滿溫暖的家庭。
⠀⠀⠀⠀⠀
災區裡日日尋找父親的小女孩,手腕掛著大到不成比例的男錶,她找到的照片裡媽媽、妹妹熟悉如昔,卻遍尋不著爸爸的身影,眼噙淚水聲聲拜託他幫忙拍張要有爸爸全家福。無奈相機、攝影師皆沒有魔法,消失的人無法進入景框裡,但溫柔的他怎麼樣也說不出口,兜兜轉轉之下,他終於藉由淺田家領悟到真正幫助小女孩的方法。那一幕,影廳裡的我頓時潸然淚下,相機遮住了掌鏡者的五官,戴著同樣一隻手錶的手轉動鏡頭,原來爸爸未曾消失,原來相片裡的我們一直活在溫柔的凝視之中。
⠀⠀⠀⠀⠀
導演輕盈笑看生死議題,命運起落,透過一個攝影師的成長軌跡與近代日本的共同記憶,滿是善意與溫暖勾勒出一個家庭最令人嚮往的輪廓,你會轉而審視並珍惜自己過去擁有的一切,每一張照片,承載無數回憶,拍出來、留下來,故事就會被牢牢記得,而每一張薄薄的照片,都可能成為某個人努力活下去的力量。
⠀⠀⠀⠀⠀
近期最愛,有二宮和也,有妻夫木聰,《淺田家!》明天上映。
⠀⠀⠀⠀⠀
⠀⠀⠀⠀⠀
⠀⠀⠀⠀⠀
采昌國際多媒體
采昌亞洲電影世界 CAI CHANG Asia
震撼教育 影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多年前訪問過謝佩霓老師,對她優雅的氣質和淵博的學問印象非常深刻。她最近出了一本書,叫做《貓非貓》,她拍旅途中的貓,像攝影集又不像攝影集、像散文又不像散文、像文學評論又不像文學評論,像美學史又不是美術史,文體難以歸類,但唯一可以確認是優雅又博學的文字,跟謝佩霓老師一樣。
以下是之前與謝老師的訪問。
《畢卡索的女人 謝佩霓》
一紙紅色公文,電影海報大小,貼在北市府文化局走廊,「主旨:台北市政府民國一○五年二月一日府人任字令第10530063700號令,任命謝佩霓為本府文化局局長,業於一○五年二月一日接篆視事」,紅底黑字,喜氣洋洋,乍看像春聯,又像早年誰家小孩考上大學,張貼家門的紅紙頭。謝佩霓不在辦公室,她和市長柯文哲正在會晤紐西蘭來訪的議員。初來乍到,房間來不及累積私人物品書籍,看不出主人性情品味,倒是桌上一大盒便利貼,五顏六色,尺寸各異。就任第一天,她僅要求這一樣文具。她來了,問她是何以故?她坐下來,撕開黏貼卷宗公文上的各色便利貼,隨意擺弄次序,像玩弄著塔羅牌。
她解釋,處女座天性使然,看重歸納和分類,但更重要是批改公文,評論、註記,靈光一閃的想法……她需要便利貼去黏貼腦海如蜘蛛網一樣四散出去的念頭。這是真的,近兩小時訪談,她從顱顏手術談到旅行收納,又說某年造訪心儀的義大利作家安伯托·艾可未遇憾事,然後跳接對高雄市長陳菊的提攜表示感謝……
思維便條
影集《慾望城市》女主角被男友用便利貼留言分手,她的際遇也相去不遠。二○○九年,任職逢甲大學建築系的她被借調至高雄,擔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任職近六年半,籌辦展覽年年入選《藝術家》「十大公辦好展覽」,二○一三年、二○一四年,館內出版品相繼獲德國紅點設計大獎和iF大獎視覺傳達設計獎。去年七月,她看到高雄文化局行文至逢甲大學公文副本,才知自己被解職了,「要交接只能和空氣交接。」
丟官突如其來,升職一樣讓人措手不及。今年一月三十一日,她在臉書悠哉發文說自家後院山茶花開不若去年妍麗,誰知一覺醒來,看新聞柯文哲宣布,才知自己已正式上任,「當然之前有被徵詢,也來台北談過,但沒有想到這麼快,本來以為三月才會上班……」請辭逢甲大學教職,匆匆上任。她太忙了,我們僅能午休安插訪問。要先吃便當嗎?「不了,」她打開櫃子,背對著我們補妝:「口紅顏色還夠嗎?不夠沒關係,你們拍完再修圖好了。」時間倉促,思考跳躍,但她說話口氣仍不疾不徐,完整論述。人放慢說話速度,措辭考究,看上去就顯得優雅,甚至可以說是太優雅了。
上任第九天,她陪柯文哲出席書展。一群記者將她包圍,當然不是問年假看什麼書,屏東春浪音樂節移師台北,文化局仍在審核企劃,主辦單位便迫不及待在網路賣票。記者質詢她,事件化約成對與錯,黑與白。問媒體震撼教育感受?「當然不習慣,我很詫異北部記者都喜歡從我的外表談起。」從外表談起,有兩種意義,一種是指穿著有品味,一種是指她不對襯的臉。
病房旅行
她因母親懷胎第三週胚胎分裂不全,出生被診斷小臉症合併症,左臉聽力和視力全無。漫長的顱顏重建手術從六歲到三十一歲,得挖自己骨頭、肌肉去填補。人生最早旅行就是病房旅行,台北的記憶就是馬偕醫院的記憶。早年去伊通公園參加講座,主講人見她走進來,脫口便說:「啊妳怎麼長這樣,陰陽臉欸。」她笑笑回答:「我是畢卡索女人的真實版。」
先天無法改變,只得換一套新衣服重新發明自己。文化局長初登場,媒體著墨於其穿著:駝色毛衣搭天鵝絨黑長褲,白色珍珠戒襯桃紅色口紅。她覺得彆扭,「本來要回家多拿些衣服,想想就退縮了」,可是被稱讚穿著體面,心底還是會有一絲絲的得意吧?她不否認,笑說媽媽大概會比較得意,「我天生色感很好,對衣料比較敏感,小時候難過的時候,躲到媽媽的衣櫃,偷摸媽媽陪嫁絨布,就會很開心。」
優雅舉止來自大家族閨秀教養。曾祖父謝道隆是漢醫,是日治時期三大詩社之一的櫟社詩人,父親謝文昌是建築師,作品為台北中華體育館、中泰賓館,母親是師範學院音樂老師,家中女眷把自己打點得好好的,妝髮到位,身上始終香香的。她小時候半夜會被父母叫醒,一家人拿手電筒在院子裡欣賞今年第一片落下的槭樹葉子。靜宜英文系畢業,前往比利時、南非攻讀美學碩士和博士,美是專業,也是家學,人生的殘缺都被愛填補了。她用華麗詞藻暢談對台北的願景,言談十足把握。我突然問上一句:所以妳很習慣他人的凝視?「當然不可能,被注視,便會低下頭來,我其實沒有自信。」
情感教育
幼稚園上學第一天,第一個小時就哭著回來。快中午了,母親在煎白帶魚,她衝到廚房抱著母親的腿大哭,說同學罵她怪物、祕雕。哭著哭著,發現背濕了一大片,抬頭發現母親也陪著掉淚,鍋鏟擺一邊,魚煎焦了。再轉頭,爸爸也在門邊哭。第一次看見父母哭,以為自己做錯事,從此知道有天大的委屈忍住傷心。
閨秀的情感教育是節制而自持的,「我得偷偷愛很多東西。在大家庭,喜歡上哪個東西,你也不能說你喜歡,除非都沒人要,你才能開口。」印象中,母親僅在她去比利時念書前夕,抱過她一次。童年學會自己洗澡後,父親便未曾踏進她的房間,有事要交代,敲敲房門,只站在門口講話。
閨秀的情感教育是別離要好好說再見。去年被解職,藝文界臉書發動抗議,網路也有黑函攻擊:「人爛把下屬逼到要暴動」「負面批評至多一、兩則,若再放大,為此難過,傷到是愛你的人,」她說:「藝術談的是昇華,我唯一的遺憾是不能好好說再見。」
痛的力量
在疾病中昇華的人,也懂得在錯遷的人事昇華。童年進出手術室,大人把杏林子的書塞在她手上,每次都說不痛了,這是最後一次了,但一次比一次還痛,「每次手術痛個四、五天,痛到在病床上醒來,咬著嘴唇忍著痛,嘴巴都是血。但痛都會結束,結束了,又像是變成一個新的人了。」
她感謝她的病,若非如此,她優渥的家境,腦筋不差,漂亮學經歷,恐怕也會讓她長成一個驕縱的人,生命不會這樣有價值。
丟了美術館長職位,卻成文化局長。柯文哲讚她有很多國外工作經驗,看中她國際化能力。策展人胡永芬說假使柯文者能交給專業,真心支持,她樂見其成:「謝佩霓具有全面的文化素養,面對文化藝術知其價值所在,知其輕重緩急,能做出準確的專業價值判斷。」
藝術的世界很大,但她卻選擇用很小的方式去談論。幫陳澄波、林壽宇、李仲生策展,她用單戀的心情去策展,「我很節制,用愛的方式卻很驚人,如果我沒把自己掏空,讓別人附身,我頂多看見自己的倒影。」她的口氣太平靜,太理性,導致我們根本不會發現她談論的其實是自己的感情觀:「我壓抑地表達我自己的情感,你感受不到我會很難過。單戀真的比較好,沒有期待,不渴望回報,只要你好就好。」傷痛都會過去的,談事業,談情感,談疾病,她用的全是同一張便利貼。
單戀策展
自嘲長得像畢卡索的女人,人生也活得像畢卡索的女人--掏空自己,一昧地成全別人。難道沒有創作慾?「我一直有創作慾,所以這更辛苦。我不否認我畫畫、導戲、寫作、拍電影都蠻厲害的。」
她說因不忍心藝術家間不能互相理解,若能當藝術家與公眾之間的觸媒,又為什麼不?觸媒加強化學變化,但結束了,她還是原來的她,「退到自己小小的房間,給我書,給我一個院子,給我巧克力,給我小動物,我就會很開心。」
畢卡索的女人退到自己的房間讀書,臉書上分享黃小琥歌詞:「過了作夢的年紀,轟轟烈烈不如寧靜。紅酒配電影,半百聽黃小琥,都是召喚寧靜致遠這般幸福的絕配。」今年五十歲了,有恐懼什麼嗎?她說以前只有一隻眼睛的視力,怕瞎,現在醫學進步,有超級隱形眼鏡,沒有什麼好害怕。
萬事萬物都有好奇心,心態年輕,不知畏懼,所以畢卡索的女人看上去總也不老。
震撼教育 影集 在 FUNDAY Cinephile 電影迷| 震撼教育Training Day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隨時關注,FUNDAY帶給你更多英語生活✨免費體驗▷ https://bit.ly/3RofZXk✨追蹤FB▷ https://bit.ly/36IGQaN✨追蹤IG▷ ... ... <看更多>
震撼教育 影集 在 【神出鬼沒的加州幽靈車牌的2GAT123】#電影冷知識by葉郎穆 ... 的推薦與評價
事實上,這幾部電影和電視影集真的都共用同一個加州車牌:2GAT123。 ... Loves a Womaen 當男人愛上女人」、「Traffic天人交戰」、「Training Day震撼教育」、「S.W.A.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