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不開的一本書,一些事】
Cathy Park Hong《Minor Feelings》
也不是說有意避開,就是知道了很久,沒拿起這書來讀。本書在2020年初出版,作者是一位美國韓裔著名詩人,這是她的第一本非詩集/非小說作品,書的副題是"A reckoning on race and the Asian condition":「種族和亞裔處境的反思」,隨著全球疫情後出現的反華情緒,和特別在美國發生襲擊亞裔人士個案數目大幅上升,令亞裔美國人身分認同成為熱門話題,而這書在今年初推出了 paperback,過去只讀沉悶的政經書籍的我,本來近期集中睇小說,但 Hong 的這書,再也避不開。
本書名列去年多個年終書評十大名單中,只不過是短短二百多頁、七篇文章,有什麼特別?作者以自己第二代韓裔美國人的身分和個人經歷,包括自己和一些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故事,探討了種族、結構性種族歧視,和在白人社會主導下成長的影響等題目,也因為她是詩人和藝術家,特別討論了小時學習英文為第二語言,從而讓她對這語言有更敏感了體會和應用,和一些在藝術社群中亞裔面對的問題。
Hong 成長家庭環境中上,住在白人居住地區,甚至家有私家泳池,但不忘提醒讀者小時候住在洛杉磯Koreatown的「基層」地區,不過在1992年當地發生的黑人與韓裔種族衝突前,父親生意有成,已經搬走。與我之前介紹美國越南裔詩人/作家 Ocean Vuong 不同的,是後者以難民身分移居美國,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一直貧苦地工讀,Hong 讀的是私立大學,但二人對英文為第二語言的體會,在他們作品中,可見相似的地方。
尋找一起走過的經歷
兩人相似的經歷,還有是一個刻苦、堅強但對子女十分嚴厲的母親,就像我們在流行文化中阿信再加「虎媽」的印象。Hong 提及,小時到白人孩子朋友家中玩,覺得很和平和安寧,父母慈祥,小狗可愛,但回到自己家中,父母總是吵吵鬧鬧,沒有寵物,但老人家總有些古古怪怪的習慣(像祖母親用咖啡罐裝自己的尿去後花園種蔥),我想如果拍成電視處境喜劇,應該嚇壞白人,但反過來,只會令他們對小數族裔 stereotyping 的印象定型,更根深柢固。
Hong 的文章中,帶出很多重要的問題,例如,她作為藝術家,作品是否被困在白人社會對亞裔的印象的框框內,要遷就他們怎看我們,才能有機會出版?甚至她透過於1982年在紐約姦殺被害的美國韓裔女詩人 Theresa Hak Kyung Cha 的事跡,質問為何媒體甚至她的藝術界同僚和朋友,分別都淡化報導或低調處理,難道亞裔面對的暴力,白人社會都不想提,不想知道太多,亞裔在他們眼中,最好是隱形?這狀況,也與黑人面對的問題和歧視,有所異同。
Hong 所提出的問題,未必有答案,卻能另我們反思自己的經驗。無論在那裡生活,或曾經在那裡生活,在「自己的國家」抑或「別人的國家」,是多數是少數,不要說沒有歧視,要是這樣說,肯定只是視而不見而已,包括在中國和香港。我也想,我曾經在美國留學和打工十多年,回到香港,種族上少數分子變回多數,但身分認同又在種族層面上增加變數,回歸後香港身分在國家全面管治下又不一樣了。但至少回想自己十多年在美國的經驗,究竟當時是怎樣的?
誰是「亞裔美國人」?
近年使用的「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一詞,原來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在美國反越戰和民權運動示威浪潮最火紅的加州柏克萊(Berkeley)所創作出來的,今天最「建制」的形容詞,當年卻已是最「前衛」的。即使在八十年代我在美國讀大學時,對亞洲人的形容詞,很多人仍然以 "Oriental"(東方人)這個顯然極為殖民主義的詞語稱之。至近年,如果要向一些美國機構有需要填表,在種族一欄往往會以「亞裔美國人及太平洋島民」(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統稱,我都會不禁想,亞裔都夠包羅萬有了,怎麼把太平洋島民都打成一片?
反觀英國,近年在這些回應表格分類,都變得比較仔細了,會分為「中國人」、「華裔英國人」或甚至「香港人」,當然也有些「混血」、「其他」或「不想或選擇不回應」給選擇,始終,說是種族但其實也是身分認同的選擇問題。然而,是否美國人就是比較懶惰,還是白人主導思想下分不開,不想分?他們分不開華人、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等等,這都罷了,就是兩個東亞裔人的不同面孔,都總是分不開,我們分辨白人面孔卻沒這問題,是否我們看荷里活電影太多,他們看亞洲片太少?
自去年起,亞裔在美國因種族歧視遭受襲擊個案大增,亞裔美國人團體因而加強聯繫,作出回應,我曾經聽過當中他們舉辦的數個網上論壇,華日韓越還有印度、菲律賓等主要社群的參與都有,他們都會指出,一般美國人社會和白人主導的理解,甚至在不同亞裔之間,其實都未必完全了解「亞裔美國人」所包含的複雜性,不同的種族、文化、背景、語言,分隔了他們的互相了解,還有不同國家之間的政治和歷史的紛爭、新仇舊恨,在美出生的日韓中/港/台人後代,可能感受不深,但如果是新移民或者留學生,不幸地可能根本互相敵視,另一方面,新移民與否、教育程度、社會階層不同,對種族歧視的體會也不一樣。
我比較深刻印象的,是有一位講者曾經提出過,在媒體甚至官方的描述,不宜再簡化地以"China"或"Chinese"形容中國政府或官方的事宜或行為,中國餐說是"Chinese food"沒問題,但如果是政府的行為,就應該在內容和標題說明是"Chinese government",的確,任何政府也不能代表所有人,批評一個政府不應把不滿投射都該國的人民,這個建議,可圈可點!
黑暗的歷史
另外,他們在討論中提出的典型應對,必定包括在美國教育中加強亞裔在美過去面對的歧視歷史,由美國內戰結束後,失去了黑人勞動力後,美國於1860年代輸入數而萬計的中國勞工以參與興建鐵路,可說是美國鐵路尤其是開發大西部的,當初都是以中國人的血汗,甚至用上平均每公里幾條中國人命搭建出來的,但美國政府「打完齋唔要和尚」,之後卻因恐怕大量亞洲移民,通過了「排斥華人法例」(Chinese Exclusion Act 1882),中國人甚至其他亞洲人,甚至包括前美國殖民地的菲律賓人,都難以移民美國,直到1960年代才真正開始改變。
今天亞裔美國人提出應該放進中小學歷史教材的,當然還有二次大戰時的日裔美國人的遭遇,他們無辜地被視為間諜,財產土地被充公,失去自由,年輕男丁卻被徵上戰場,保衛美國這「家園」,其他家人就關押在集中營多年,直到戰後才放出來,這段黑暗歷史。至於韓國和越南人,無論是否同意美國當年應否介入他們國家的內戰,阻止共產主義擴張,大概都會同意,美國接收不少來自兩國的難民或移民,多少都為贖罪。
然而,在今天美國的本土政治環境,種族主義反而更為抬頭,在部分州政府出現共和黨人大力打壓黑人投票權利和鼓吹白人至上主義,要提出亞裔美國人歷史觀,把這些美國帝國主義的黑暗歷史,放進教科書,談何容易!反過來說,政權用作政治宣傳教育的話不算,就是過去在華人社會和教材又有多少談論「賣豬仔」和美國反華移民法案?就是我這一代香港人,對這些事的印象,只有「華英雄」和黃飛鴻電影(但這些故事內容卻反而只較多描述中國人自己人打自己人多於受白人的歧視),難道這歷史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想再提?
種族暴力未停止過
這兩年在美國發生多宗亞裔面臨種族暴力事件,特別在三藩市灣區和紐約市等地,以及在今年三月發生的亞特蘭大按摩院槍擊案中的受害者,回想我接觸這些仇恨罪案(hate crime)的報導,始於1982年的陳果仁案。案發於我入讀美國大學前的幾個月,案件和之後數年關於的審判的報導,在我讀大學時訂閱的星島日報(記住當年未有蘋果甚至world-wide web!),應該一直看到這案件的發展。
陳果仁在中國廣東於1955年出生,六歲被被同來自廣東的養父母從孤兒院收養,帶到美國長大,於1982年二十八歲之齡,在美國底特律一家脫衣舞會所與朋友慶祝八日後將舉行的婚禮時,與在場人士起爭執,後來被兩名白種人追打,以棒球棍擊至腦死亡,四日後正式離世。這是否種族仇恨罪案?有證人表示,聽到兇徒曾經說:「都係因為你班XXXX令我哋無工做」(It's because of you little motherfuckers that we're out of work.),兩名被告當然否認說過。
歷史背景,當年美國因日本經濟起飛,尤其美國汽車業面對日本進口車競爭,節節敗退,三大汽車廠大量裁員,而底特律正是美國汽車業傳統重鎮,失業情況嚴重,雖然陳果仁是華人,相信很可能是被錯誤當作為日本人而被害。然而,州政府的審判,竟然輕判兩名兇徒罰款三千美元,守行為三年了事,華人團體說,等同公告天下,三千大元可以買起一條中國人命。
之後,有華人律師和記者介入,根據侵犯死者公民權利把案件推上聯邦法庭,原本把兇徒當中一人成功入罪判監廿五年,另一人就脫罪,但在兩年後上訴判決,兩人獲無罪釋放。最終,家人僅能以民事訴訟控告兇徒,獲判約一百五十萬美元,還要分期每月幾百元地給被告慢慢還,慢慢玩!因此,今年的亞特蘭大槍擊案,社會爭論是否應該以種族仇恨罪行控告兇徒,但歷史告訴我們,在美國,要如此入罪,十分困難,結果,恐怕又是不了了之。
當然,與當年中國人被當作日本人不同,這兩年如果說有人因疫情而仇視華人,但不少在美國街頭被襲擊的,卻是其他族裔的亞裔人士,可謂諷刺,並且,這也不是因為認錯,不少襲擊者顯然沒打算再理會他們是華人或是其他亞洲人,就是發洩要叫他們「滾回家」,即使他們不少根本是土生土長美國人。可幸的是當年陳果仁案只有美國華人稍為關心,今天可能因為所有其他亞裔都一同受害,亦相信因為社會始終有少許進步,不同族裔的亞裔人士總算更大程度地合作起來。
選擇忘記的歧視?
回望我在美國生活的那些年,究竟有沒有受到種族歧視?要說出具體例子的話,我說不出來,但說沒有遇上,我可以肯定地說,一定有。小的事情地方,面對過的白眼,服務上當我隱形,言語上的欺凌,必定有,但很奇怪,雖然說已經過了廿多年,是真的完全記不起來,還是我潛意識要忘記這些事、那些人?相反,像 Hong 書中形容,美國人對亞裔有些既定形象、行為模式,作為「乖乖」的「模範少數族裔」,我們只要「fit」進這些模式,自然大體上「相安無事」。當時,不自覺下,受害者也成為了種族歧視的幫凶。
我的大學處於中西部非常保守的印第安納州(Indiana),白人絕對佔最多,黑人也少,不過,可能因為屬於理工科目較强的學校,來自分布大量不同國家的留學生算多,我大學第一年時,宿舍同房被分派了一個美國人,他來自本州的中型城市,從未踏足外國,甚至連美國本土可能只去過少數鄰近的州分,我這個香港仔同房,對他可能已算是個衝擊。我們相處不錯,但我相信他也覺得,他潛意識下覺得自己是主,我是客,他是大,我是細,而我都是用最典型的亞裔方式,用學科成績證明自己的實力,得回多些尊重,尤其因為我們主修科目一樣。不過,不自覺下,這也許又已墮進「模範少數族裔」的stereotype 了。反而我有印象的,是他初時常笑我寫中文信給家人朋友(我1993年在入學第二學期才拿到電腦戶口,學識用互聯網和電郵,減少了手寫信),寫的中文字是"chicken scratch",如果以今天標準來說,算是有點歧視成分了,不過,當年,算了。
與 Hong 描述她的大學生活比較(我比她約早十年入大學),我們都是在中西部的保守州分(她在艾奧瓦州 Iowa),不過她讀藝術,我讀的是工程,也許在亞裔的模範形象中,數學、理科能力較佳,讀這些科目的話白人接受,問題較少,只要是繼續在這些方面發展,可謂各取所需,當年就算是畢業後要在當地找工作,拿工作簽證留在美國,入籍,都不困難。後來我碩士畢業後進入大型電腦公司,先後在東西岸,前後兩家公司工作,回想起來,都是走不出這亞裔模範形象。
我在美國的第一份工作,聘請我的是一位台灣人,從一開始,我真的有想過,他是不是因為我是華人而挑選了我?結果我都沒有問過他,當時組中除了我倆沒有其他華人,而我們也從沒有在工作內外講國語。當年我讀的是電腦工程,但第一份工作卻是在電腦公司生產硬碟的製造工程部門寫相關控制機械的程式,老實說,並不十分「夾」,大學學的都不一樣,要重新學過,而硬件製造可說是比較「悶」,結果兩年後在公司轉職到西岸矽谷的前線部門,才擔上較接近軟件顧問和諮詢的工作。矽谷在科技人才上即使當年已經是個大溶爐,我的同事幾乎來自世界各地,說什麼種族歧視?雖然最終大老闆,基本上全是白種人。
後來我在1994年返回香港工作後,無論是朋友討論或是媒體訪問,問及我為何回流,我的答案都會說,在香港可以更快踏上更高的職位,事業發展更好。當然,也許在一刻是那樣,不過,我也會補充說,如果留在矽谷多一會,等及互聯網 dotcom 泡沫吹起,留在美國也許發展更好也說不定。不過,當時在美國大公司所見的,的確是即使科技行業也有這個玻璃天花(glass ceiling),上面的職位望得到,但不會能上到去。我沒有詳細數據,但即使至今,大家印象中仍會覺得,除非自己創業,在美國大型科技企業的最高層,華人等亞裔的不多,除了印度人。
Minor Feelings
Hong 書中說的 minor feelings,是指當「美國式樂觀主義被置於你的身上,與自己種族實況面對呈現矛盾,導致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人家告訴你,一切在改善中,自己卻覺得,都是一樣;人家說,亞裔多成功,自己卻感覺失敗。」相反,當我們覺得,「受夠了」,要對自己誠實一些,即使要令其他人覺得「難相處」,卻會被視為「敵意、忘恩負義、妒忌、令人沮喪、好戰」,就像白人社會覺得我們走出模範樣式,出了軌。
想起來,當年離開美國,的確有點兒這些感受。不過,奇怪的是,今天在香港,如果嘗試把種族部分,自己選擇用一樣你感受到的東西代替,這「認知失調」和「被當作出了軌」的感覺,同樣出現。這,又是什麼?
所以,我說這書避不開,是因為有些事,有些感覺,是避不開的。《Minor Feelings》最成功之處,最另我覺得是所讀最佳的書之一的原因,是因為它出奇地令讀者反思。不只是共鳴,更加是反思。
#CathyParkHong #MinorFeelings
#和你讀
#光讀書 #書評 #讀書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 開始 03:46 今晚節目內容 06:46 與波叔家族成員, 識於微時 08:11 鄧成波成功之路 18:50 波叔少年時代 21:02 開始涉觸房地產 25:12 禾稈冚珍珠 43:56 2009年機遇再來 59:13 Jeff Chan 陳積榮 #娛樂八卦 #陳積榮 #鄧成波 #...
電視處境喜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6 才子(3) 黃子華
2021.3.10 正月廿七 春天到
第一次接觸到黃子華這個名字,大概是1995年。那年他和張達明搞《棟篤笑雙打》,我在溜冰場外看到演出海報,為鮮黃而雜亂設計的文字駐足了很久,怪雞難懂卻吸引了我這個小學雞的眼球。一年多之後,他再搞棟篤笑,我嚷著一定要媽媽買票帶我看現場,那次是《秋前算帳》。自此每逢他一有演出,我都會把握機會第一時間買票入伊館朝聖。他的前作無論是用VCD、LD、DVD還是往後上YouTube都總會不停翻看,老早在中三之前已把一字一句倒背如流。從捧腹大笑到笑無可笑,仍然將所有內容奉為人生格言,和朋友言談間總會以他的金句作結。當年有這般習慣,市面還未有他的金句集出現。
中五畢業時,同學們推舉我當謝師宴司儀,縮骨的我想到要求一位拍檔同台減輕負擔,幸運地讓我遇上好兄弟曹震豪 Wallis Cho 曹震豪。他和我從未同班,走在一起只為演出度稿,造就了我們往後超過廿年的友誼。我們以「棟篤笑雙打」為藍本,寫了很多笑話,最後的演出卻只是一個大笑話,場面尷尬不堪。難得全級同學老師們聚首食餐飯,卻被迫聽我倆廢話兩個鐘。現在回想仍感到怯疚,怪只怪「子華毒」中毒太深,棟篤笑並非人人能演的戲碼。
人大了思想變了,沒想到毒癮能有消散的一日。2007年,和 徐天佑 Chui Tien You 一起看《越大鑊越快樂》,表演完結離開會場我倆久久沒有對話。事後分析我當時認為子華實在走火入魔,「食人肉」的比喻過於偏激悲觀,在一半不懂一半不同意下,我開始慢慢放下這位多年的精神領袖。往後的《娛樂圈血肉史2》、《洗燥》、《唔黐線唔正常》,明明演出在紅館作為粉絲一定更為興奮,我卻選擇罷看。
其實漸漸和「神」關係疏遠早在《男親女愛》之時,已萌生去意。劇集故然精彩搞笑,他和DoDo姐的化學反應亦火花飛揚。耐何要「神」紆尊降貴淪為無記電視處境喜劇演員,心裡總覺得不太搭調。然後朋友間開始對《一蚊雞保鑣》的對白倒背如流,我便更加決絕離去。對!黃子華的電視、電影演出,我沒有一部喜歡過。他和陳淑儀、鄧偉傑的《男磨坊》舞台劇,深入探討藝術本質,倒是繞樑至今。後來知道他為演活長篇劇集《非常公民》「溥儀」一角,嘔心瀝血付出所有,作為演員的我聽後深生敬意。突然一天,看完好友 黃詠詩 的《破地獄與白菊花》重演,終於和他在後台門外相遇,然後我們用了一支煙的時間對著馬路聊天,感覺他真人更為消瘦憔悴。
最初迷上將他奉為「子華神」,相信只是為生活尋求一點快樂。後來才發現,黃子華代表了一種自由發表的精神。情況就如當年的戴安娜王妃,代表了屬於人民的一把聲音。言論和抒發自由是我們留在這個世界的原因,任何人或者力量試圖壓制或禁止,都必然是大錯特錯,注定會遭受天譴。原來子華能封為神,是因為他總比我們跑得更前更快。他先知先覺,在政權「收集說笑話的人」之前先行退場。慶幸自己有和Wallie入紅館看他《金盆𠺘口》,現在才知道原來是他真正的最後一次,亦明白再沒有任何論述比世界發展更為偏激悲觀荒謬。
#安早蓮娜歎杯茶
#銨珇
逢星期四出Post
電視處境喜劇 在 Apple Daily - English Editi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紐約土生土長的Awkwafina原名林家珍,在本月初憑《別告訴她》奪得金球奬音樂 / 喜劇組最佳女主角,成為首位亞裔金球影后後,下周更有自編自演半自傳式的電視處境喜劇《Awkwafina Is Nora from Queens》,這次Awkwafina為紐約市地鐵錄製廣播聲帶,就是節目宣傳之一。
全文:bit.ly/2R0qinp
#Awkwafina #電視處境喜劇 #自編自演半自傳式
=====
🍎 用真相對抗不義
立即訂閱: https://bit.ly/3278tqj
電視處境喜劇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0:00 開始
03:46 今晚節目內容
06:46 與波叔家族成員, 識於微時
08:11 鄧成波成功之路
18:50 波叔少年時代
21:02 開始涉觸房地產
25:12 禾稈冚珍珠
43:56 2009年機遇再來
59:13 Jeff Chan 陳積榮
#娛樂八卦 #陳積榮 #鄧成波 #SmartTravel #鄧成波離世 #傳奇舖王 #享年88歲 #霓虹光管學徒 #百億地產王國 #鋪王鄧成波 #生財之道 #藝人 #肺癌 #終年38歲 #2021年11位演藝界名人離世 #是日娛樂名人新聞重點推介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資深投資者鄧成波家族公布,鄧成波於2021年5月14日中午,在一眾家人陪伴下於養和醫院安詳辭世,享年88歲。家人將秉承鄧成波遺志,同心合力發展家族業務,並為國家、為社會積極貢獻。
鄧成波的家人今日發聲明,指鄧一直奉行「高瞻遠矚,刻苦勤儉,審時度勢,隨機應變」的處世及營商哲學,重情義、講信用,深受敬重。家人將秉承其遺志,同心合力發展家族業務,並為國家、為社會積極貢獻。
聲明又提到,感謝各界友好的懇切關心及慰問,以及養和醫院醫護團隊的悉心照顧。有關喪禮安排詳情,家人將適時公布。
鄧成波在高峰期於香港持有逾200項工商舖物業,因此獲得「舖王」之稱。
根據他家族旗下的陞域集團官網資料,該集團與鄧成波家族共同管理總值約730億港元的房地產組合,集團業務包括房地產投資及管理、酒店及餐飲服務、通訊服務、金融服務,以及社會創新業務The STILE所推動的安老服務及創業創新平台,旗下營運超過40個品牌。
不過喺疫情重創香港經濟之際,鄧氏頻頻沽貨套現,去年底傳出他計劃出售達1/4的集團投資物業組合套現,當中不乏以低市價沽出。
他與有關人士最近亦招標出售九龍城聯合道2至18號一籃子物業,意向價約25億港元,整個項目共涉及18個地段,總地盤面積約兩萬方呎,買家可選擇購買全部或部分物業。
他膝下育有5名兒子,由於近年退居幕後,業務多由孻仔耀昇打理,現為陞域集團行政總裁,亦被外間視為接班人。據悉,鄧成波的次子耀文亦有協助打理地產業務,三子耀輝於1995年創辦連鎖眼鏡店品牌尊貴視力,四子耀邦近年逐漸參與家族事業。
不如我哋一齊睇下 鄧成波 一生點樣創造佢嘅傳奇
香港地少人多,亦都擁有龐大旅客團,擁有傳統消費習慣的本地人,締造了一個零售業發達的大都會。
過往香港擁有強大的消費力支撐着高昂的租金,商鋪成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物業。由此,又誕生出一批職業工商鋪炒家。
香港有很多位「鋪王」,鄧成波是名頭最響亮的一位。其縱橫樓市近40年,持有遍佈港九新界200多項工商舖物業,人稱「波叔」。
2016年以來,香港投資物業市場興旺,鄧成波亦表現得愈來愈積極。至今兩年內已投資超過160億港元換貨,重組資產。
2018,就有港媒作了一筆統計,表示波叔的目光已抵及新界東部西貢,短時間在當地重注了14億港元投資工廈及商鋪。
其中包括今年2018 3月份向購入四洲食品網匯中心全幢,作價2.5億港元;2017年斥3.65億港元購入實惠集團大廈,以及3.68億港元購入的四洲集團大廈全幢。商鋪方面,有2017年花費4.5億港元購下西貢花園一間巨型鋪面。
另一方面,2018 5月24日,鄧成波向佳源國際出售了位於新界葵涌、屯門的新合里物業,成功中心,以及菁雋住宅項目共三個物業,再籌得26億港元銀碼。
更早之前,在2017年9月份,波叔就曾將觀塘THE WAVE、銅鑼灣波斯富街多層巨鋪及鰂魚涌東滙中心地庫三處項目打包予中銀國際,估計一次轉手賬面賺約20億港元。
生財之道
「我叫啲鋪作靚女,每日都想睇,買唔買都睇。」
..........................
https://youtu.be/UxkmkbrAKa0
身體狀況雖然轉差,Jeff仍然保持正面心態,他指去年病發初時好積極學氣功,每晚9點入睡,清晨5點前起身吸取陽氣,令身體變得更健康。談到年初時咳到見血,情緒會否變得困擾?他堅定說:「我都盡量令自己舒服,我成日都覺得其實係控制唔到,可能轉頭擴散呢度,又擴散去嗰度,無嘢控制得到,學習接受嘅心態係好重要。但痛苦同辛苦始終係無可避免,當佢(痛楚)攻擊你,當佢(痛楚)嚟時候,盡量去學習點樣放鬆,有信仰就祈多啲禱,盡量令到自己心情平和放鬆,就已經係好止痛方法之一。」
咳到瞓唔到,但係睡眠係好重要,而家呢兩個禮拜就係個腸胃痛。」
患難見真情,好友孫慧雪及謝珊珊不斷支持、幫手,馬浚偉也於阿雪IG呼籲後第二晚,在網上開Live演出為Jeff籌集醫藥費。
建議啲歌手 我一個Zoom, 幾位歌手一齊湊錢
之前跟女友同住梅窩,平靜生活有利好好休養,但自從身體變差,Jeff的哥哥叫他跟女友搬到自己家住,好讓一家人多點相處時間,Jeff也可以多點陪伴年屆84歲有長期病患的父親,他說:「當然一家人感情更加好,但變相亦對哥哥、佢屋企人係一個負擔,因為本身要照顧一個長期病患者,多一個癌症病患者,係一件唔容易嘅事。」
受訪前,Jeff獲中醫師教導用按摩紓緩身體痛楚,他說:「感覺係舒服好多,但每日按摩,講緊每次要按40分鐘,咁係咪親人每日都可以花呢個時間呢?確實有難度,唔係願唔願意,係環境許唔許可,又要照顧你三餐,因為我隻手郁唔到,我煮唔到嘢食,洗碗都做唔到,想幫都幫唔到。」
....................
https://youtu.be/UxkmkbrAKa0
肺癌是本港癌症的頭號殺手,每年新症超過4,000宗。2017年全港有3,890人死於肺癌,佔所有因癌症死亡的人27.1%,高踞本港致命腫瘤的首位。由1981年至2017年,本港每年死於肺癌的人數,雖間中有輕微下跌,但大致呈上升趨勢,從每年約2,000人,增加至每年約4,000人。
患上肺癌的存活率,因診斷及治療時間而異。美國一項調查顯示,患者若能在肺癌第一期時發現,並及早接受治療,未來5年的存活率可達50%,但若在肺癌發展至第三期時才發現,未來5年的存活率便會降至約15%。
一般而言,肺癌對男性構成較大威脅。以每十萬人計算,2017年男性患肺癌的死亡率為76.5,女性死亡率則為32.4,相差超過一倍。若以年齡劃分,男女患肺癌的死亡率均由40歲起上升,當中男性的增幅比女性更高,85歲以後,男女的死亡率同樣相差超過1倍。
肺癌病徵
肺癌常見症狀
肺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病徵,但隨著病情惡化,周遭的組織會受到破壞,產生各種病徵,包括氣喘、持續咳嗽、痰中有血、聲音沙啞、吞嚥困難、深呼吸時感到肺部疼痛、胸肺反覆受感染或久未痊癒等。患者亦有可能出現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及容易疲倦,雖然並非出現在呼吸系統,卻都是肺癌的症狀。
然而,癌細胞有機會在體內擴散,屆時患者除了上述病徵外,還可能出現頸部淋巴核腫脹、腹脹、骨痛、頭痛,或者頸、面及手部腫脹;嚴重者甚至出現局部腦癇或半身不遂。因此,一旦發現身體有上述病徵,應盡早求醫,診斷是否患有肺癌。
尋找癌症原因
肺癌風險因素
患有肺癌的風險,主要取決於以下因素:
吸煙習慣
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吸煙人士患上肺癌的風險是其他人的20倍。吸煙人士當中,約10%都會患上肺癌;而男性肺癌患者當中,則有約90%是煙民。
吸入二手煙
除自身的吸煙習慣外,二手煙也是肺癌的元兇之一,長期吸食二手煙的人患有肺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出兩倍以上。
吸入化學物料
長期曝露於某些化學品或建築物料,如石棉、鎳、鈾等,或者吸入大量廚房油煙、燃燒香燭的煙霧或累積在建築物的氡氣〔註1〕,都有機會導致肺癌。
不良飲食習慣
長期缺乏進食新鮮蔬菜、水果和其他含有豐富維他命A的食物,以及經常進食經燒烤或醃製的食物,都是引致肺癌的原因。
家族遺傳
這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家中的父母或兄弟姊妹同樣患有肺癌的風險較其他人高。
針對以上各種引致肺癌的原因,預防肺癌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從未吸煙的人應該拒絕染上不良嗜好,而已經有吸煙習慣的人則應該從速戒煙;同時應勸籲身邊的家人和朋友戒煙,或者減少前往酒吧等較多人吸煙的地方,避免吸食二手煙。至於有害物質方面,員工在工作場所應該遵守安全指引,例如配戴具保護功能的口罩,亦應定期檢查家中的氡氣是否超標。另外,如果從飲食習慣著手,可多吃大量蔬果,但避免服用過多維他命丸,以免對身體引致反效果。
身體影響
肺癌併發症及擴散風險
倘若患者未能及時發現患癌,肺癌病情有機會進一步惡化,釀成更多併發症。例如癌細胞持續長大,可能會堵塞氣管,同時導致大量液體堆積在肺部周圍,令患者在吸氣時,肺部難以全面伸展,呼吸出現困難。癌細胞可擴散至肺部內膜或身體其他部位,令患者感到身體疼痛、噁心、頭痛等。一旦肺癌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則變得難以治療。
常見檢查方法
肺癌診斷方法
如發現懷疑肺癌的病徵,應先向醫生求醫並檢查。醫生一般會為病人進行以下檢查:
胸肺X光片檢查
透過肺部的X光片,觀察肺部裏面有沒有腫瘤或其他異常的物質。
痰涎樣本檢查
利用顯徵鏡觀察病人咳嗽排出的濃痰,檢查是否有癌細胞。
支氣管鏡檢查
醫生利用軟管插喉,檢查支氣管內黏膜的情況,有需要時會切下有異常的組織作進一步觀察。患者在檢驗前須經麻醉,亦可服用鎮靜劑,方便軟管進入體內,過程約數分鐘。
除上述檢查外,醫生亦可能要求進行下列跟進檢驗:
縱隔鏡檢查
患者須接受全身麻醉,於頸的底部、胸骨上方開兩至三個小口,伸入內窺鏡,觀測肺部和心臟鄰近的淋巴結和胸腺。如果發現淋巴結腫脹,就會從另一個小口伸入手術刀,將其切除。手術需時約一小時,患者一般須繼續留院一至兩天。
電腦掃描
患者須注射或飲用造影劑〔註2〕,然後利用電腦掃描,為體內組織拍攝不同角度的X光片,構成立體影像。
超聲波內窺鏡檢查
醫生將附帶超聲波探頭的軟管,通過口腔進入食道。心肺反彈回來的聲波會經電腦形成影像,從而令醫生得知胸腔內的淋巴結有沒有出現脹大的情況。同樣,如有需要,醫生會切一小片淋巴結作檢驗。
醫生在仔細檢查後,會為患者的肺癌分類及分期。肺癌大致可分為三大類:
小細胞肺癌
佔所有肺癌個案的15%,大多由吸煙引起,增長及擴散速度快
非小細胞肺癌
鱗狀細胞
常見於氣管內壁,一般由吸煙引致。腺癌
由氣管內壁分泌黏液的細胞變異導致。大細胞癌
癌細胞體積大,形狀較圓。
間皮瘤
出現於胸腔和腹腔內壁,多由接觸石棉引致,但病例罕見。
在進行檢驗後,醫生會為患者的病情分期,大致可分為四期:
................
電視處境喜劇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00:00開始
00:20 節目簡介
04:53 介紹李我叔生平
06:02 為商台開台擇日子
11:13 與劉天賜交情
24:19 情史
31:50 蕭湘名字的由來
35:54 《慾焰》
36:40 月薪高過當時港督
38:52 《慾焰》賣出版權經過
40:53 一晚豪花半層樓
49:39 李我如何訓練蕭湘成為廣播之后
01:12:01 李我叔教曉我們的
#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李我 #播音皇帝 #逝世 #享年99歲 #商台主持 #TVB #處境劇 #殿堂級播音員 #回到未紅時 #是日娛樂新聞重點推介 #月薪多個港督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電視處境喜劇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娛樂八卦 #SmartTravel #梁朝偉郭富城 #梁朝偉 #郭富城 #風再起時 #香港電影節 #梁朝偉童年 #票房毒藥 #劉嘉玲 #許冠文 #TVB #偉仔 #阿旺
【空姐爆料】系列, 專業人士、家庭主婦、OL、行政人員、男士、傳媒亦喜歡報導我的呢個 #SmartTravel, 可以滿足你 #娛樂、輕鬆、#剝花生 #旅遊資訊 #平吃買玩 #各地文化, 要睇梗係睇原汁原味, 你係咩人就會支持返咩嘅youtuber, 國際華人傳媒, 最喜歡報道Smart Travel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hKZNoNE4iEf-Rsl1fa8Um8aY2Yl86Q95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我琴晚上載完馮盈盈同埋江嘉敏p圖事件,今日佢兩個就即刻合體在做訪問,就算佢哋補睇我嘅影片, 中觀佢哋嘅行為, 佢哋嘅公關都會通知佢哋, 即刻出嚟盛住個勢, 為解構心機女呢個節目作宣傳, 呢啲咪醒目囉 ,做娛樂圈 ,要識得睇準機會 ,仲要唔怕畀人講 ,你唔知道現今社會 ,畀人講會越紅嘅咩 ,兩個都抵讚 ,叻女叻女 。
今日呢條影片會講下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電影《風再起時》主角梁朝偉郭富城 ,佢哋唔係首度合作 ,亦都會講下童年辛酸嘅梁朝偉 。影帝巨星嘅成長經歷。
最近由翁子光執導,郭富城、梁朝偉、譚耀文、周文健、太保等人主演的犯罪傳記片《風再起時》,被選為第4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幕電影,好多人以為梁朝偉和郭富城係呀首度合作。
其實喺33年前,那时23岁的郭富城在處境喜劇《都市方程式》中饰演年轻配角,當時26岁的梁朝伟则是已凭《鹿鼎记》、《新扎师兄》、《倚天屠龙记》等剧走红,所以只係喺《都市方程式》剧集中特别客串1集,饰演体操运动员。兩個當事人自己都忘記咗 。
..........................(Smart Travel影片內容要按落去睇)
劇情
70年代,香港廉政公署成立,對貪污探長進行追捕,揭開殖民地時代落幕前的篇章。曾因不受賄而飽受壓迫的警察磊樂 (郭富城飾)與南江(梁朝偉飾),想要改變現狀,而攜手建立警察貪污制度,並坐上總華探長位置。然而,權利膨脹導致黑白勢力失衡,磊樂太太蔡真(杜鵑飾),因幫其上位而受黑社會遷怒,一直跟隨他們的胖子韓(周文健飾)及嚴洪(譚耀文飾)等人,亦幾近翻臉。歷史交替,廉政公署全球通緝貪污探長,磊樂與南江隻手遮天的年代謝幕。風再起時,香港已不同往昔。
,,,,,,,,,,,,,,,,,,,,,,,,,,
演員及幕後
風再起時主要演員包括梁朝偉、郭富城、周文健、謝君豪、譚耀文及金燕玲,電影由翁子光執導並由翁子光編寫劇本。
上映資料
風再起時主要語言為粵語(中文字幕),未有通訊事務管理局評級結果。
更多關於風再起時
重拍經典人物題材的用心 以呂樂、藍剛為首的香港「四大探長」題材電影,香港已經拍了很多遍,還有同樣描述50、60年代警員貪污及毒犯事蹟的香港電影代表作《跛豪》,其實都是香港電影風潮的一番景像,導演翁子光亦說﹕「當年香港電影或許未有足夠的資源為50、60年代的香港全面搭景重現,也沒有CG特效的輔助,到了今天,技術上處理這類年代電影的功效可說是事半功倍。」對於拍攝《風再起時》這個題材,翁導表示﹕「從當年看過《跛豪》及《雷洛傳》之後,我已經開始在想像,香港電影為什麼不可以有更優異的人物傳記電影?外國有《甘地傳》及《莫札特傳》這些電影,後來有一天在內地工作,遇到一些三十歲以上的影迷,他們竟然說,他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正是《雷洛傳》,而不只是《古惑仔》或者《無間道》,我會驚訝於一部有關香港歷史的電影是如何引起他們興趣的。」事實上,開拍《風再起時》的其中一個最主要原因是因為郭富城,「我在拍《踏血尋梅》的時候,看著郭富城,覺得他很有舊年代明星如加利格蘭特(Cary Grant)那種精緻及風流倜儻的感覺,塗上髮蠟,那種油頭粉面的年代感,後來我看了馬田史高西斯的《華爾街狼人》,看到里安納度狄卡比奧演的角色,我就想﹕這不就是呂樂嗎?西裝筆挺但又有斯文敗類的感覺,對於我們創作戲中磊樂的角色,可說是充滿了啟發性,郭富城自然是演這個角色的不二之選。」導演在發佈會上也笑言,因為上次《踏血尋梅》把郭富城的造型搞得邋遢又老邁,這次要還他一個「靚仔英俊」的樣子。 當翁子光在編寫劇本寫到南江(藍剛)這個重要角色的時候,他根本不敢想像可以請到梁朝偉,來出演這個外表文質彬彬、內心卻是「滿肚密圈」的忠奸人角色,梁朝偉第一次見翁子光就問他﹕「你為什麼會想拍一部香港版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義薄雲天》呢?我很想知道你會怎樣拍。」藍剛的角色當年由向華強在《藍江傳》中演繹過,但其實這個被稱為「無頭」的「笑面虎」角色,一直沒有被好好發掘過,由梁朝偉演出,這注定將又會是一個被影迷封神的經典角色。 《風再起時》的女主角杜鵑,是一個精明能幹,家境不錯的千金小姐,除了「時代感」,還要有精緻的「時裝感」,到後段她嫁給郭富城飾演的磊樂之後,她又滲透出了成熟女人的韻味。 相信杜鵑的造型,是在她之前演過的電影裡前所未見的,這都要歸功於電影的服裝造型指導吳里璐。在《風再起時》裡,她為電影主要演員所設計的假髮,可說是鬼斧神功,其中重點是郭富城飾演的磊樂,從不同年紀展現的髮型變化,既符合時代轉換,又表現出人物成長的心理及背景的改變發展,終於達至了導演所說的「還郭富城一個靚仔造型」的目的。 《風再起時》再開新的一頁 導演翁子光將電影取名《風再起時》,不只是他的個人心跡,也是對香港電影的寄語。「我覺得人還是向前看的,特別是當你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得到認同多少也是運氣,要警剔自己,我們這一代電影人,比起以前侯孝賢、許鞍華、楊德昌、張藝謀、田壯壯、王家衛、杜琪峯這些,差太遠太遠了,只能做到的,就是虛心拍戲,盡力去拍自己喜歡的戲,之前已經跟郭富城合作過,這次又有機會跟梁朝偉合作,我真的是沒有什麼遺憾了,多少新導演有機會可以拍梁朝偉呢?他真的代表香港電影最有光環最美好的一代,他的表演魅力也來自於他的人格魅力,也很慶幸跟他成為了拍戲以外的朋友,彼此會談很多對不同事情的看法,他願意接拍《風再起時》也是因為他對香港電影的感情,他是很重感情、很敏感細膩的人,我們請了許冠文演出也是這個原因,他的存在對香港人來說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他在戲中有一個長達五分鐘的英語對白solo表演鏡頭,相信大家也會像我一樣看得如癡如醉,希望這會寫下影史,起碼留下了一個我作為影迷的紀念。」
梁朝偉自劇集《鹿鼎記》中韋小寶一角後,旋即成為炙手可熱當家小生,劇集接過不停。黎耀祥近日與阮兆祥主持的網上節目中,大爆偉仔當年辛酸史,更曾經拍劇攰到嘔白泡,嚇怕工作人員。他指偉仔當年於TVB接拍古裝劇《俠客行》,一人分飾孖生兄弟兩角,拍攝其間幾乎沒有休息時間。黎耀祥指當年大台沒有休息室的設備,演員想休息只能在化妝間的兩張長櫈上睡覺,他指有次偉仔在長櫈上睡着,當工作人員準備叫醒他時,發現偉仔一直沒有反應,口角更流出白泡,嚇得工作人員以為偉仔死了,擾攘一陣子,熟睡中的偉仔才醒過來,大家才知道原來是偉仔太攰太辛苦,而口角的白泡只是口水。
黎耀祥也有同樣經歷,他自言拍攝高峯期,足足有4日沒有睡覺,每次一組收工同時,另一劇組已派車在樓下候命接送,日戲接夜戲,最多只有少少時間回家沖涼。談到辛酸難忘史,阮兆祥指跟陳豪合作拍攝劇集《公主嫁到》,當時接連拍攝多日,還記得有次清晨拍畢夜戲收工,兩人在化妝間隨手拿起大卷紙巾便當枕頭睡覺,不夠半小時後,工作人員便叫醒他們化妝。他憶述每人都要動用2位工作人員服待,1位負責化妝,另1位是負責托着他們的頭,因他們化妝同時仍爭取時間休息。雖然是辛苦,但黎耀祥也感恩曾經接到不少工作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