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長期向上】(三)(這篇文在2015年已發表,這次是再出多次,內容無改過。但由於不少因素現在仍適合,所以發表多次)
--供應分析--
有分析員指,未來供應將大增,故令樓價大下跌。無錯,未來的供應量將上升,但卻不是增加得很多,只是比過去較少的時期增加了,簡單來說,可以說供應量由之前的短乏,回復至正常的水平,這是說中期的事,而長遠的供應其實不足。
由於現時政府的信任度甚低,民間各樣事情都有反對的理由,令政府吋步難行,事事受阻,保育、收地、賠償、政治等問題多多,新市鎮的發展不斷推遲,長遠供應不要說多,能做到足夠已很好,這樣的前題下,樓市難以大跌。
所以,所謂的未來供應增加,只是中期而言,更甚的是,這只能說返回合理的水平。而另一邊,由於在過往持續供應不足的,再加上政府令樓市冰封的情況下,出現了一種可怕的情況,就是需求正不斷累積。
--需求正不斷累積--
所有政策都有其好壞兩面,政府以冰封樓市政策來減低金融系統的風險,意圖令樓市降溫,但卻無法解決樓市的根本問題,即是供應。
過往政府一直無辦法解決供應問題,並利用政策將問題拖延,過往每年都出現需求大於供應的情況,而這些需求暫時性冰封,將需求不斷延遲,不斷累積,而這潛在的需求已到達了一定數目,大家一定要明白這點。
分析員習慣用數據分析,相信他們較少身邊環境去分析。我身為80後,不少朋友都是30歲左右,而部分已結婚的朋友,夫婦要與男家的父母同住,但他們卻很想搬出去二人住的,他們不是打消買樓念頭,而是將買樓這動行推遲,這不是個別例子,我身邊就有幾對要與父母同住的夫婦,可見等待跌市準備買樓的需求量是大的。
我所知道現時一般的80/90後,大部分都是處於等樓市下跌的狀態,他們在等機會、等買樓,你不信問問這年齡層的朋友,大部分都是等待買樓,這種潛在的購買力,只要樓市略為下跌,需求即會增加。
因此,未來的所謂供應增加,能否填補過去因供應不足而累積的需求量,我看就未必得了,因為所累積的潛在需求不少,而正常所產生的需求量又每年都有。就算不計用家需求,因各原因而等待機會買樓的人絕對不少,這情況下,只要樓價回落一、兩成,就會止跌回升,大跌條件不存在,反而平穩上升的機會更大。
--不要單純比價格--
坊間不少分析都會比較現時與97年的樓市,從而推斷樓市將出現97年時期的大跌,可惜在投資世界裡,並沒有一本通書睇到老這回事,單純的比較是不適合的。
雖然現時樓價對比收入的痛苦指數已超過97水平,這或許會因購買力不足而令樓價回調,但不會出現97式的大跌,因成就97時期的大跌,背後要有多個因素去產生的。
首先是炒樓,當年炒樓的情況非當熾熱,不少人更全職炒樓,引至大量虛假的需求,我在《80後百萬富翁》中已講,這類虛假的需求、加上借貸因素如何對商品價格產生長遠的影響。而97年的炒賣需求成了將樓價推升的需求,這成了樓價假上升的因素,當然最終會成為樓市下跌的因素。
炒家買入目的不是住,只是為了賣出,每一個買入都意味著將有一個潛在的賣出,當時炒家瘋狂、不理價式的買入,造就了他日大量賣出的力量,再加上他們不斷借貸等因素。當樓市或外圍環境有變時,就會出現一次過沽出的現像,造成樓價暴跌。
--現時需求組成--
樓市主要由三種需求組成,用家、長線投資者、炒家。炒家對樓市的造成97年其中一個下跌因素,但在今天已不存在,至於長線投資者,可能的情況下他們都想保住層樓,但為何97-03年時期成了其中一部分推低樓市的力量?答案就是利息。
大部分長線投資者,若果能做到租大於供,產生正現金流,他們沒有理由賣出物業的。但在97年時代,利率是P+的高息年代,即是供樓要比10厘息,但收租只有4厘息,買樓收租是一個負擔。
因為租金減去供樓後,每會仍要比過萬蚊去供樓,只要能賣出一個物業,每月就能節省萬元的持續支出,所以這成了一股賣出的力量,持有數個物業的投資者,也要減磅,令賣出力量增大,從而令97年的樓價下價下跌。反觀現時,在將來加息不會多的情況下,大跌條件不存在。
至於用家,97年發生金融風暴,香港進入經濟持續下滑的週期,失業率上升,被公司炒後收入自然等如零,沒有收入就無法供樓,可能是賣樓,或銀行在沒辦法的情況下成為銀主盤賣出。多人失業自然令更多人供不起樓,市場自然多盤賣出。
反觀今天,最可怕的金融海嘯今天都開始退卻,環球經濟雖然仍有隱憂,但大致開始向好,而香港本身的經濟亦平穩發展,在這前題下,真真正正打算買樓住一世的用家,是不會無故將物業賣出的,所以這難以成為下跌的力量。
所以結論是,今天的情況與當年97年有很多不同之處,絕不能單從表面上作比較,除非一些外在因素改變,否則樓市並不會出現97式的下跌。
零信任信任推斷 在 趙少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失控再增206人確診,蔡政府為何怕普篩?
我有朋友住在萬華,開放快篩的當天下午,4:00開始快篩,他3:30開車經過快篩站時已經有人在排隊,5:30再經過已經排好幾個轉彎到老松國小了,他研判去篩檢的應該都是附近的阿公店小姐和阿伯。
第二天早上10:45蘇貞昌宣佈180人確診,女性112人,茶藝館就有40多人。根據這些數據推斷,快篩篩出了不少在茶藝館工作的女性,她們的密切接觸者風險很高,很可能不願透露,但還是要趕快追蹤,是最危險的破口,阿公回家傳給阿嬤,再傳給子女、孫子女。
今天,本土感染者又增加206例,比昨天的180例還多,如果今天的確診者一個人傳染5個人,就會有1030例,很可怕!試問,如果不是在萬華設了5個快篩站讓人們普篩,今天的206個確診者會有幾個被發現?如果在全台灣廣設快篩站,會篩檢出多少確診者?
如果沒有快篩,就不會一下子篩出那麼多確診者,再拖下去,會有更多確診者,所以陳時中一直以「快篩會有偽陰性反而讓確診者以為沒事到處亂跑」的講法是不通的。100個染病者用快篩抓出90個,讓10個逃過,跟這100個根本不知道自己染疫而趴趴走,那個為害更大?況且擔心偽陰性就多做幾次即可,10個逃過的人再做一次,很可能就只有一個逃過了。
我大學的roommate牛鐵軍在洛杉磯是執業牙醫師,他是這樣說的:
「半夜醒來,驚覺台灣疫情嚴重,北北基已經進入第三級,需要long stay at home.」
照政府公布的數據,台灣5/14的確診人數181, 其實遠低於LA county 的583。但是LA疫情明顯好轉,餐廳內食可以容納50%,趨於穩定開放中。台灣卻是人心惶惶,準備封城。
牛醫師分析原因:1、美國政府開誠佈公、政策透明,值得信任。2、推動免費大量普篩(一年來,我自己做了六次)3、普及免費的疫苗注射。4、公民守法,不隱瞞疫情。確診者,一定會通知公衛體系及接觸的人。希望台灣的疫情能快速好轉。但是,我擔心短期內恐怕大爆發,主要是政府一直不願普篩。根據我長期對台灣的關注及普世經驗,台灣很可能有不少隱藏在社區的未確診患者。
請注意,美國政府免費普篩,牛醫師一年做了6次。我們的蔡政府到底在怕什麼?據了解,大陸現在的策略就是,一旦發現病例立刻畫定一個範圍,進行全員普篩,一共要篩三次,把所有關聯人通通圈住。請問蔡政府,大陸做得到,我們為什麼做不到呢?如果只是怕普篩戳破了零社區感染的假象,最後苦果由全民承受,實在太可惡、太自私了!
零信任信任推斷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GameStop(GME)才是真正的價值投資?多空雙方戰出一個合理價!
完整內容也可以收聽我的Podcast
https://link.chtbl.com/E5xrHYSS
GME這件事情被塑造成散戶與機構的對抗,聽起來會更具震撼力與故事性,自2008年以來仇視機構的負面情緒被瞬間釋放,放空機構本來一直以來就不受到市場歡迎,在這次的聖戰中蒙受巨大損失。
紐約大學財金系教授Damodaran也寫了一篇文章來討論這件事情,從價值投資大師的角度怎麼來看這件事情,我認為把這件事更合理化,也有更深一層的思考。
Reddit上的看多GME的名人JeffAmazon認為,在一年前看空GME的人是有根據的,但是現狀已經扭轉
GME的銷售額從2011財年的95億美元下降到2019財年的64億美元。淨利從2011財年的3.39億美元下降到2019財年的4.7億美元的虧損,做空者並不是只是為了做空而做空,而是真的看壞了公司的基本面。。
但是,在過去的12個月中,GME已證明公司不會破產。 GME的資產負債表上每股現金價值超過12美元,淨現金價值超過每股5美元,還利用自由現金流來償還還清了1.25億美元的債務,表示公司致力於改善體質,又加上對新管理層未來的樂觀預期,可推升股價上漲。
JeffAmazon認為GME股票的目標價格應是$ 420,因為他把它對應到現在市場上高估值的科技股(軟體股),用軟體股估值指標PS來進行比較,目前GME的PS約為4倍,而像NVDA為22,TSLA為20,CHWY為5倍左右。
但是要直接把GME未來轉型成功的估值直接冠上去,而不去考慮中間需花費的時間與成本,我認為也是有些不合理。往下比去觀察受到疫情影響嚴重的實體零售商,百思買Bestbuy(BBY)或Nordstrom(JWN)這類的百貨商場,PS的皆低於1倍。
所以目前的狀況下,已經跳脫基本面的範疇,散戶群起買入GME的股票,背後其他支撐買盤的大資金是我們沒有辦法去深入瞭解的,可以觀察到的就是需求湧入,除了現股以外,還有大量的選擇權交易,造市商為買權進行避險必須買入近乎等量的股數,成交量極大讓GME的股價一路攀升到每股325美元的水準。
Damodaran計算出GME的合理估值約為每股47美元左右。
對GameStop的賣空者興趣首先在2019年開始上升,然後在2020年因疫情問題加重2019年公司關閉相當多店面與對抗破產傳言,到2020年疫情重創營收,更加重公司問題,放空者對於GME同樣帶有合理的推斷。
Damodaran計算出GME的合理估值約為每股47美元左右。這個估值是怎麼算出來的,Damodaran同樣認為GME的營收在2021年會有好轉,營收成長率為15%,營業利潤率也會從原本的虧損提高到2%。扭虧為盈對夕陽股的來原本就是值得激勵股價的事情,若給未來十年同樣2-3%的營收成長率,並預期因為線上營收的收入讓公司可持續改善獲利能力,是支撐股價持續上漲的關鍵。
47塊相比於目前的股價325美元,差距依舊相當大。我認為是絕對可以判定目前的股價估值是遠遠超過合理的估值,就如同我之前所說,一家公司的股價不能只看基本面,更多時候是供需、市場的情緒所帶動,但什麼時候這樣的情緒會開始趨於和緩沒有人能夠預測。
那這個市場內涵的情緒性因素是什麼?
這也是Damodaran在文章中提出最精采的討論。第一個就是對於專家的信任崩解。過去我們對於專家的信任,包括經濟學家、財金專家與政府機構,認為專家是與一般投資人戰在同一陣線,找到市場上不公平之處來予以導正。結果在在證明了當災難來臨時
群眾智慧賦予的權利愈來愈大,大數據的興起讓我們獲得資訊的門檻降低,流通速度加快,我們不需要再以賴專家給予的意見,從網路論壇、點評網站與各類社交軟體,更多時候可以從同儕之間尋求更好的方法。
愈來愈多極具爭議性的話題是沒有辦法獲得真正的結論,兩邊各有支持者,擁有堅強的論證,在投資上Tesla和比特幣是最好的例子。而這次的GME又何嘗不是如此。把對於某件事物的擁護轉變為堅定不移的信念,形成更大的群體效應。
GME的多空雙方分成兩派,同樣認為自己所擁護的立場才是正確的。對於一個價值投資者來說,如果你堅定持有自己的信念,面對這樣的狀況是相當好做出選擇的,投入資金或是不投入資金不會是問題。
以Damodaran來說,當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差異過大時,就是選擇不投資。而避險基金與散戶投資人當前在做的事情,也已經超越基本面的範疇。Damodaran在過去也並不支持避險基金的作法,透過收取高額的費用來獲利,但並未為維護投資人的權益。
但投資人是否也思考當你將資金放入到像GME或AMC這樣的公司中,這些公司是否藉由這些資金真正的轉變了他們的基本面,可以讓你的資金變成真正的投資,而不是投機。
我認為避險基金確實有其詬病之處,但這些避險基金否真正有存在的必要,難道滅了一個做空的HedgeFund之後,這個市場就會變得更好?反過來說某種程度上做空機構也像是商業警察,在市場上搜尋犯罪跡象。
如果沒有做空者,很多舞弊的公司與殭屍企業沒辦法被淘汰,反而造成資源的浪費。蠻建議大家可以看兩本書,第一本是智富出版的《失敗學:那些殭屍企業教我的事情》(心得連結),作者史考特·費倫原本就是一位放空的避險基金經理人,他的專長是辨識出所謂的殭屍企業-也就是走向破產,而且股價會歸零的公司。但是在2009年之後,投資環境的改變讓這樣的模式風險提高。事實上,費倫的投資組合中,做多的標的已經比做多的還要多,獲利也更豐厚。
另外一本則是大牌出版的《這才是價值投資》(心得連結),在後半部討論放空時,提到很多投資人認為放空股票是一種罪惡的行為,但是一個自由的市場中,有人因為看好企業的展望而買進股票,當然也有人因為看壞企業的發展而賣出。
一個好的放空機會,通常是在股價高估、基本面惡化與公司資本紀律不佳的狀況下產生。
基本面惡化與公司的獲利能力來觀察,而資本紀律不佳則與管理層有很大的關係,公司的資本是否配置在具有效率,能提高生產力的地方,而不是隨意揮霍投資在績效不佳的項目上,更嚴重的是公司做假帳,虛增盈餘來掩蓋基本面惡化的問題。
也就是說想要做空,這些空頭反是「最注重基本面」的分析師,因為他們的下檔(虧損)無限。也就是說,股票價格最多就是跌到零,但是上漲沒有受到限制。而以長期來看,整體股市上漲的時間也比下跌的時間多,若沒有十足的把握,空頭所承受的風險是相對大的。
上面因素結合起來,就是強大的放空基礎,即便投資人不進行放空的行為,也應該離這類標的遠遠的,不碰為上。而以我本身的做空經驗來說,在牛市中做空價格高估的股票較難,因為很難與大趨勢對抗。但是樹不可能漲到天上去,如果牛市即將反轉,沒有基本面支撐的公司一定最先受到影響,下跌的幅度也較為劇烈,這時就是放空的最好時機。
那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這些放空投資機構也給了市場對好公司錯價的機會,如果今天真的是好公司,自然有足夠的能力的對抗不實的指控,短期的股價波動給投資人進場的機會,讓你可以跟著公司未來的成長一起獲利,如果真的是一家空有外表沒有內涵的公司,用市場機制來淘汰他們,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商場或是投資都是一樣,市場變化的太快,創新動能推升經濟成長,但也需要有汰弱留強的機制,若是我們一味的去保護弱者,反而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一件事情發生的原因,中間是那些人去主導事情的進展,以及推敲出可能發生的結果,用這樣的方式去思考,也會讓我們在未來面對類似的事情時,更有能力來應變不確定性。
零信任信任推斷 在 什麼是#零信任架構?|moda小辭典 不論是怪盜#基 ... 的推薦與評價
... 信任推斷),連線的網路也要安全無虞,才能簽署電子公文。 零信任,反而更值得信任,moda小辭典我們下次再見~ — 數位名詞哪~麼多,到底想要說什麼?moda小辭典和 ... ... <看更多>
零信任信任推斷 在 如何達到政府要求的ZTA 零信任?整個架構要一次全部導入嗎? 的推薦與評價

如何達到政府要求的ZTA 零信任 ?整個架構要一次全部導入嗎? | 全景資安講堂. 299 views · 6 months ago ...more ... ... <看更多>
零信任信任推斷 在 閱讀文章- 看板Korea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劇名: 無用的謊言
電視台:tvN
播放時間:2023/7/31 每周一、二韓國時間:20:50-22:10
集數:16
導演:南晟宇
演員:金所炫/黃旼炫/尹志溫/徐志焄/李詩宇
編劇:徐正恩
劇情簡介:
劇情講述因為擁有識破謊言的能力而無法信任他人的女子,和沒有任何人相信他清白的殺
人嫌疑人糾纏在一起共同揭開真相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角色介紹:
金所炫 飾演 穆率熙
擁有識破謊言特殊能力的「謊言獵人」,
她認為自己擁有的不是超能力而是詛咒。
黃旼炫 飾演 金道河
本名金承柱。大韓民國最知名,但又格外神秘的作曲家兼製作人,
過去被誣陷為殺人嫌疑人,而將自己藏得嚴嚴實實。
李詩宇 飾演 夏溫
本名夏芝媛。被稱為「天生藝人、國民妹妹」的頂級Solo歌手,
以細膩感性的歌聲讓大眾陷入「夏溫病」,
將金道河視為通過音樂火熱交流的命運般的「靈魂伴侶」。
徐志焄 飾演 李康民
充滿正義感的刑警,穆率熙的初戀。
在和一見鍾情的穆率熙求婚前被診斷得了胃癌,
痊癒後偶然遇見了穆率熙,卻發現她身邊有了新的男人。
尹志溫 飾演 趙得燦
知道金道河真實身份的J娛樂公司代表,
擁有與眾不同的企業家氣質和領導能力,
引領像人一樣生活的金道河走上作曲家之路。
台灣由 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iQIYI國際版、friDay影音跟播。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直播網址 (感謝 yihsuan1122 大提供連結)
92flvtv:https://www.92flvtv.com/korea-tv/sbs5.php
LUVKPOP:https://tv.luvkpop.com/channel/SBS/
hgtv25: https://www.hgtv25.com/
(點選視窗下方黃色框後,再選擇 tvN)
第13集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TeQIFwbnI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35.11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st/M.1694338254.A.2FD.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15.2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Drama/M.1694431846.A.7D9.html
※ 編輯: tcchenk (42.72.15.213 臺灣), 09/11/2023 19:31: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