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屎吃下去】
.
我想大家都認同,有小孩的地方,不論是遊樂器材、親子餐廳或者幼稚園,到處都會有乾掉的鼻屎。我個人也覺得這個概念不太舒服,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這麼認為,好比說,但幾天前美國就有位皮膚科醫師出來大力幫鼻屎背書。
.
「不只要挖鼻屎!還應該要把鼻屎吃掉!(You should not only pick your nose, you should eat it.)」這是Meg Lemon醫師受專訪時的發言之一。
.
她的概念並不難理解,身體的免疫系統還是得適當的暴露在細菌下,受過一點外來刺激打過一些仗,才不會弱弱的。蘇軾的《教戰守策》裡面也有類似的概念:「是故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勞,步趨動作,使其四體炄於寒暑之變,然後可以剛健強力,涉險而不傷 。」
.
整體來說,美國醫師和東坡哥想表達的概念一樣,適當的讓身體吃一些苦,面臨挑戰時才會有可用之兵。所以,把含有一些細菌的鼻屎吃掉來訓練免疫力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好啦,其實怎麼想都蠻噁的。
.
.
--
我大學的好友鋼鐵胃就是這樣的例子,不得不說,訓練過的身體還是有差。
.
(洋芋片掉到地上,有點碎掉)
「五秒定律!五秒內都還可以吃!」鋼鐵胃把碎屑一個個用食指黏起來吃掉。
.
(雞腿掉到地上,雞皮上面沾了灰塵)
「五秒定律!」他又衝去撿雞腿。
「欸那個上面都是灰塵你也吃得下去!」
「假的啦!那是胡椒鹽!」
.
在努力的培訓下,他的胃越練越鐵,也正式成為我們口中的鋼鐵胃。宿舍冰箱冰了三天的滷味沒加熱直接吃下去、吃冰棒配上優酪乳當早餐、把泰國路邊攤一坨坨又黑又甜的食物吃進去不拉肚子(其他人全部上吐下瀉),這些對他而言都是雲淡風輕的小事。
.
.
除了胃是鐵打的外,鋼鐵胃的身體也是訓練有素,在以前還不是晶片健保卡的年代,據鋼鐵胃所述,他的紙本健保卡只有A卡蓋兩格。(暴露年齡了…..總之簡單來說,他十幾年來只看過兩次醫生,有一次還是因為外傷擦藥)
.
「欸鋼鐵胃,你小時候會吃鼻屎嗎?」在那篇專訪發表後,我問鋼鐵胃。
「廢話,吃很兇欸。」他頭也不回地說。
.
有了鋼鐵胃這樣的成功人士背書,家長們知道如果下次在桌底下摳到小朋友們留下來的鼻屎時,該怎麼做了吧?
.
當然是加進小朋友的食物裡面囉(欸
.
.
#附上連結
#拜託別真的加
#Instagram上我的生活塗鴉→ID:garyk_liu
#邦妮的Instagram ID:bunnyctw
雞腿掉到地上變什麼 在 爬山好棒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回顧2017/07/02, Mile 878 VVR
早上起床四周的人都已經先出發, 我收拾好裝備後開始今天的旅程, 首先要通過的是Seldon pass, 這是我第一個獨攀的pass, 也是第一次清晨通過的pass, 前面的pass路程比較長海拔也較高, 我大都選擇在雪線之下紮營, 所以前面的pass都是中午或下午才通過, 清晨通過的話雪還沒被太陽照射太久, 所以是比較硬的, 加上冰爪才會比較好走
抵達Seldon pass前會經過幾個湖泊, 可以看見浮在湖面上的殘冰, 先前雖然也有經過很多湖泊, 不是全部融化就是大部分被冰封在雪中, 只露出一部分的湖面, 冰封的湖面會透出淺藍色的色澤, 與帶有殘冰的湖面呈現出不同的美感, 在翻過Seldon pass後出現了我印象中的北國風情, 滿地的白雪以及點綴在雪地上的樹, 不同於先前的pass顏色上有更多樣的變化在, 先前的pass翻越之後映入眼簾的依然是滿地的白雪和灰色的岩壁, 看多就不這麼特別了, Seldon pass是整個JMT中我最喜歡的pass, 不單單只是風景上的不同, 重新回到獨攀狀態, 能夠自在的在雪地中前進而不感到害怕, 對我來說這個pass是相當有意義的
通過Seldon pass後海拔高度逐漸下降, 步道也幾乎變成了水道, 在這種有雪水融化的步道都會有排水的設計, 所謂的排水就是用石頭把步道隔成一區一區, 水碰到石頭後就會往旁邊流去, 而不會讓整條步道全部變成水道, 剛開始走的時候對這種設計非常地不習慣, 看到一排石頭會自然地以為那是圍起來不能通行的路線, 特別是在殘雪蓋住石頭後方步道看起來更像不能通行, 這時候就會轉往被水流會流過的路線, 但是走一走會感覺這條路太陡不像是美國步道該有的樣子, 才發現自己切錯位置了
隨著步道來到Bear creek的過溪點, 步道過溪的對岸有人很好心的用石頭擺出箭頭的樣子, 提醒其他人要往下游的方向尋找過溪點, 這跟沿途蒐集的情報是一至的, 所以就往下游的方向走去尋找過溪點, 下游處河面變得比較寬廣也分成很多個支流, 在橫越幾個小支流後找到大家說的可以過溪的大倒木, 倒木並沒有直接跟我所站立的陸地接在一起, 先前過溪的人拿了另一根小倒木架在大倒木上建成一座橋, 還特別用石頭固定倒木不讓倒木被水流沖走, 找到過溪的倒木當然是很興奮, 好像平安通過有望, 但是事情不是憨人想的這麼簡單, 架上去的小倒木雖然夠粗足以支撐我的體重, 不會再有走到一半木頭斷掉的風險, 但是卻沒有粗到可以讓我在上面自由的步行
利用小倒木在陸地上的部分試走, 就算我用登山杖在兩側支撐, 我也只能走幾步就會掉下來, 這幾步的距離根本不足以讓我平安抵達大倒木那邊, 如果真的失去平衡掉到水裡, 那湍急的水流一定會把我沖走, 而更下游處河道變窄那水流用看得我就覺得活不了, 心中有想要等後面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到的人來再看別人怎麼過溪, 但是考慮一陣子之後決定用爬的通過, 小倒木的寬度大概是一個腳掌寬, 再爬的時候無法兩個膝蓋並列在木頭上, 所以爬的時候要非常小心, 而且在上次落溪的時候我的登山杖歪掉無法收納得很好, 插在背包上也要小心不要勾到樹枝, 以免失去平衡最後掉進溪裡, 在爬的時候也強迫自己不要看底下湍急的溪水, 把注意力放在雙手抓住的位置和每次膝蓋落下的位置, 終於順利走完小倒木並且利用大倒木上的枝葉讓自己順利站起來, 到大倒木上一切就變得很簡單, 終於順利地通過Bear creek, 放下心中的大石, 也消除了上次掉進溪裡的陰影, 在步道上又在一次成長的感覺
之後就是趕路到渡船口要搭乘早上下午各一班的船前往VVR, 我的食物是足以繼續往前不補給, 但是還是想吃些正常的食物, 而且還要處裡被水沖走的帳篷骨架, 所以還是要到VVR去看一看, 雖然船費真的是不太便宜, 抵達VVR後老闆就介紹這邊的設施跟收費, 只有飲用水跟營地不收費之外, 其他所有東西都要收費, 餐廳價格連美國人進來都被價格嚇到, 這裡是我蠻不喜歡的補給點之一, 除了價格問題外這裡根本沒有網路, 後來聽說有收費wifi但是我印象中老闆沒介紹到這塊, 因為我來這邊的主要目的就是網路, 所以沒有網路我相當的失望, 除了這個缺點之外, VVR還有很多不好的風評, 聽說他們會把hiker box裡的東西拿走當成商品來賣, 也有人買到過期的食物, 所以我不太喜歡這個地方
不過在VVR倒是發生了許多好事, 因為聽說聯外道路上的某處有電話訊號, 剛好員工要開車到外面去看夕陽順便傳簡訊跟親人聯絡, 所以就順便載我到有網路的區域讓我能處裡帳篷的問題, 因為我在旅程中已經有趁特價買了新帳篷放在朋友家, 所以本來是想請朋友把帳篷寄到下個補給點mammoth lake, 不過因為適逢美國獨立紀念日, 朋友出遠門玩無法幫忙補給, 我又不想在買一個新的帳篷, 所以就跟原廠Big Agnes聯絡看能不能賣我帳篷的骨架, 當處裡完帳篷的事情搭車回到VVR, Masa在跟員工聊天, 雖然我跟他英文都不是太好但是簡單的對話還過得去, 我也就坐在旁邊聽其他人講話, 就在這個時候露營區的遊客拿出一整鍋的雞小腿請我們吃, 雖然煮的沒有很入味, 不過能吃到肥滋滋油膩膩, 吃了會滴汁的雞腿實在是超幸運, 沒有什麼比食物更能吸引hiker了啊, 我們兩個一人吃了七八隻的雞腿, 相當滿足的夜晚, 雖然沒有到餐廳吃飯也值得了
圖一二 : 湖面上的殘冰與倒影
圖三 : Seldon pass後的北國風情
圖四 : Bear creek步道過溪點, 對面有石頭箭頭
圖五 : 倒木過溪點, 中下的小倒木是其他人架的, 原本想不走小倒木, 想從河道直接上大倒木, 但是水流太強走到一半撤回
圖六 : 通往VVR的渡船口
雞腿掉到地上變什麼 在 樂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很小的時候,我以為長大是為了有更多
可以自由吃愛吃的,可以買愛買的零食,可以自由自在的過
愛熬夜到幾點就到幾點,愛做什麼就做什麼
再大一點,我以為長大是為了不斷失去
為了他人的眼光,而學會戴面具,失去了真實
為了怕被瞧不起,而學會強顏歡笑,失去了自己
越來越多朋友離去,越來越多時間不是自己的
越來越多責任要承擔,越來越多困難要面對
失去的感覺真的很痛,比不曾有過還痛
就像下載很久的檔案,結果卻卡在99%不動
好不容易下載好,又發現檔案是錯的
就像期待很久的Line通知響起,卻發現又是遊戲邀請
就像留到最後要吃的雞腿,不小心掉到了地上
當面對曾經很重要的人,如今卻不知道還能說些什麼
眼睜睜的看自己的世界變了,卻又無力改變,只能選擇坦然接受
後來我發現,原來我們不會真的失去重要的人事物
因為真正的重要的人會願意來了解你的感受
會願意體貼你,同樣會為你著想,同樣會害怕失去你
只是認清哪些人才是該擺到生命中重要的位置,哪些人並不重要
我們並不是為了失去的難過,而是為了那些可能會擁有的在傷心
最後才懂,任何會失去的人事物,在本質上就從來不屬於你
會被拋棄,真正失去的其實是對方
是對方失去了一個在乎他的朋友,是對方失去了一個深愛他的情人
真的長大不會讓你變得憤世忌俗,不會讓你變得高傲冷漠
而是更加溫柔,更加清楚什麼是適合自己的
不再去找對的人,而是讓自己成為對的人
不再去執著要所有人都喜歡,而是去珍惜重要的人
不再為了不重要的人,而委屈傷了自己
不再強迫自己必須活在別人的世界中,而開始找尋什麼事自己的路
長大原來竟是是一場面對世界,慢慢學習了解自己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