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母遠行!
這是我的第一張照片,1969年三月我在雲林縣褒忠鄉馬公農場的日式宿舍出生。生父蕭三郎,生母蕭陳來勤,我本姓蕭但我的命運早在母親肚子時就被注定好了。我在蕭家排行第五,上頭有四個哥哥。蕭三郎在日本人留下來的馬公農場裡當一名臨時工,母親則在農場編制外從事雜項農務勞動工作。
我生母本姓陳,她弟弟結婚後幾年無子嗣,外婆在生母懷孕時便跟她約定,這胎若是女生留下自己養,若還是男生就過繼給你弟弟。我與四哥相差七歲,前面的哥哥們彼此只相差兩歲,也就是說我算是意外來到這個世界的。出生後母親一見是男孩,不禁淚濕衣襟。親戚們都安慰她說:「人家是生男生歡喜得不得了,妳生男的哪有還在哭的?」殊不知母親心底難過的是,這孩子將與他無緣,不久後就得被離開這個家。
我在雲林蕭家生活了一年,老實說是什麼記憶都沒有的。我今日陳姓父親本想孩子出生後不久就將我帶走,只是生母再三央求:「這囝仔身體不好,半夜哭啼許久,讓我再餵他一年母乳後,等身體勇健了你們再抱走,以後嘛會卡好腰飼。」聽我今日養母說,他們就好像寄了一個孩子在鄉下養一般,有空就會從鹿港坐車到褒忠的馬公農場,探望這個瘦弱的小孩。
「彼時陣你在地上爬,跟一群雞鴨爬在一起,我看你隨手拿起雞大便就往嘴裡塞。」養母如此告訴我。養母來自雲林元長李氏大家族,看著未來的兒子在如此困苦環境裡爬滾難免有點心疼。
一年時間很快過去,我也從地上爬的幼嬰兒到搖搖晃晃會走路、會叫爸媽的一歲。一日中午,養父母依約從鹿港包了一台嗨丫(計程車)來到雲林馬公農場。彼時農村鮮有汽車,鄰人看到從車裡走下一對穿西裝的體面夫婦,急忙跑來蔗田呼喚正忙著農事的蕭三郎跟蕭陳來勤,我的父母親歸來。
鄰人邊跑邊大聲嚷嚷著:「三郎啊!來勤啊!你們家的人客要來抱走你兒子了!」
滿身蔗渣的父親跟養父在榕樹下泡著茶,養母急著想見小孩。那時大哥蕭文忠正背著我到附近看人劈甘蔗玩耍著,鄰人將大哥喚回來交給養母抱著。養母看我全身髒兮兮,急忙升起熱水幫我梳洗一番。生母隨後匆忙回來,摘下斗笠獨自一人到灶腳生火忙著炒大麵給弟弟跟弟妹吃午餐「我們家第一次吃到那大麵裡有很多肉絲的。」三哥後來這樣告訴我:「那時你爸媽從鹿港帶一串香蕉,還有一個鐵盒子的糖果餅乾。阿母把香蕉跟鐵盒子藏在衣櫃裡,她什麼珍貴的東西都藏在那裡。我去偷香蕉吃,阿母發現邊打我邊哭著。後來才知道那是失去弟弟的代價。」
「我也不知道彼時陣明明就很難過,怎麼還會去廚房炒大麵呢?」阿母去年在生父過世出殯前一晚,看著生父的棺木突然回想起我被抱走的那一天,鉅細靡遺訴說著五十年前的這段故事。
麵吃了,香蕉餅乾也給了,孩子也梳洗乾淨了。我被換上從鹿港委託行買來的這套乾淨衣物,就要被抱上車離開。突然阿母說:「這孩子這麼小還沒斷奶,抱回去不好養,要不然你們抱第四個去好了。」四哥那時八歲讀國小二年級,他楞在一旁聽著阿母要拿弟弟跟他換,嚇得哭了出來。養父看他哭得可憐,直說這孩子都這麼大了,已經有記憶換環境生活會不習慣啦。這話題其實也沒有太多人附議討論,大家都知道那只是阿母不捨,想著有什麼方法可以毀掉外婆當年的承諾罷了。
就在養父母把我抱上車離開時,生父提議:「農場最近開了間照相館,帶這孩子拍張照片留給我們吧?」養父母想想也好,於是兩家人抱著小孩到農場的照相館拍下這張照片。
從此我留在蕭家的記憶,也就只有這張照片而已。
來到鹿港的生活,果如生母說的「歹腰飼」日夜啼哭。或許是對新環境的陌生、或許是還沒斷奶的思念、也或許是新手夫妻的手忙腳亂,反正我就是啼哭整日吐奶不進食。一個禮拜後,養父母見這孩子這樣直哭著不行,聽鄰人建議帶到媽祖廟拜拜,給媽祖當契子或會改善?彼日養父母包了一台計程車,帶我回到雲林朝天宮拜拜。
同時陣雲林阿母因乳兒離去,胸部漲奶疼痛難耐,加上思兒心切終日以淚洗面。「我看按呢不行,擱哭下去會把眼睛哭青瞑。」生父後來告訴我說,他騎孔明車到隔壁村取得當初主持這事外婆意見,決定從馬公農場坐公車來鹿港將我帶回。
哪知陰錯陽差,那時沒電話通訊,就這樣雲林來的父母親坐在鹿港養父母家門口一整天,直到夕陽西下最後一班回雲林的車就要開了,才依依不捨離去。
「來去吧,可能是咱跟這個囝仔無緣?」生父這樣告訴阿母,阿母哭著被生父拖著邊走邊回頭,期盼能見上孩子一面,但終究無緣上了最後一班公車離開鹿港。
從此我在鹿港家裡平順成長,一直到高中畢業時我都還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按家族倫理我得叫馬公農場的生母一聲「三姑姑」,每次節日回雲林老家,鹿港媽媽總會再三提醒我「如果有人要你叫他媽媽,你不可以隨便叫喔。你只有一個媽媽知道嗎?」那時我總不懂,怎麼會有人要別人的小孩叫他媽媽呢?後來才明白,為何每次三姑看到我總會沉默不語摸著我的頭,然後就掉淚了。
大學畢業後我跟蕭家聯繫了上,哥哥們也已成家立業而我也慢慢知道這些故事,並與哥哥們互動如常。2016年我代表民進黨在鹿港參選立委,對手用我不是鹿港人攻擊我。競選幕僚建議我把這段往事說出來,我一直不願意。
我不願因我個人選舉,傷害撫養我長大的養父母心底。這件事我掙扎很久,最後決定開口問養父母,媽媽沒有說話我知道她心底難過,但爸爸支持我。他認為我們不貪不取,又沒什麼做什麼丟臉的事,為什麼出身要變成對手攻擊的話題呢?
那一晚造勢會場,我在台上哽咽著把這段往事說出來。我邀請從雲林來的老父母親上台,他們因長期農務勞動,衰老佝僂的身軀站在舞台上,我向我的父親母親們深深鞠躬,致上最大的感恩。我謝謝雲林的阿爸阿母懷胎十月生下我、割捨我。我知道我的離去對他們來說,是一輩子無法抹滅的傷痛。我謝謝我鹿港的爸爸媽媽含辛茹苦養育我、教導我。
不管我是不是在地的鹿港人,對我來說那不重要。我覺得重要的是我很幸福,因為我有兩個爸爸、兩個媽媽。
去年生父蕭三郎生病過世,我依民間習俗返回雲林為生父披麻守喪。今年6月26日早上9:40生母蕭陳來勤安詳過世,接到四哥電話時,我正開車載著我鹿港的爸爸往中山醫院化療回診的路上。爸爸耳朵重聽了,我邊開車邊打字給他看:「三姑姑剛過世了」爸爸看了告訴我說:「那是你老母!」然後我們就在車裡安靜不語。
我憋著胸口大石不敢嚎哭出來,車子在彰化往台中的快速道路上跑著,我想起五十一年前那台從馬公農場駛離開的計程車。我不敢回頭望,怕望見一樣也憋著胸口大石,忍著不能嚎哭出聲的阿母臉龐。我的阿母、三姑仔,如果可以重來我希望我們母子可以相互擁抱,好好哭一場,然後歡喜道別,給彼此祝福。就像眼前的路一樣,各自往生命的前方駛去。
我誠心祈求佛祖超薦,願我阿母一生受的苦從此全都放下。阿母,現在開始您身軀已經無病無痛、無煩無惱、無所牽掛、自在逍遙、雲遊西方極樂世界去了。
母親蕭陳來勤生於1933年2月11日仙逝於2020年6月26日享壽八十八歲。
兒 陳文彬2020/0708靈前謹誌
母親今(7/10)日遠行,功德圓滿。感恩此生。
阿斗歸來了本人 在 村仔分享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趣的地名:
> ◎ 熱烘 烘 → 暖暖 > ◎ 推三 阻四 → 七堵
> ◎ 長城 → 萬里 > ◎ 地層 下陷 → 深坑
> ◎ 你我 他疊一起 → 三重 > ◎ 雙火 雙水 → 淡水
> ◎ 開張 大吉 → 新店 > ◎ 風光 明媚 → 景美
> ◎ 老鼠 當道 → 貓空 > ◎ 被蚊 子咬 → 艋舺
> ◎ 燒酒 瓶 → 鶯歌 > ◎ 雨後 春筍 → 新竹
> ◎ 成績 優良 → 學甲 > ◎ 兩好 球三壞球 → 南投
> ◎ 身懷 六甲 → 大肚 > ◎ 一生 無恙 → 永康
> ◎ 花中 之王 → 牡丹 > ◎ 不良 少年 → 太保
> ◎ 四分 五裂 → 九份 > ◎ 狼來 了 → 楊梅 (羊沒)
> ◎ 樂善 好施 → 善化 > ◎ 警察 出巡 → 保安
> ◎ 模範 村 → 佳里 > ◎ 我內 人 → 梧棲
> ◎ 農夫 插秧→ 田中> ◎ 菜籃 裝沙 → 沙鹿
> ◎ 天昏 地暗 → 烏日 > ◎ 涇渭 分明 → 二水
> ◎ 飯匙 呈粥 → 澳底 > ◎ 快下 雨 → 烏山 頭
> ◎ 預付 款 → 前金 > ◎ 東西 賣光光 → 通宵
> ◎ 飯桌 少雙筷 → 基隆(台語) > ◎ 天下 第一家 → 頭屋
> ◎ 不衛 生的國民 → 塗潭 (吐痰) > ◎ 表揚 善行 → 嘉義
> ◎ 不愁 衣食住行 → 金山 > ◎ 南天 門處 → 泰山
> ◎ 兩地 相隔、以木為媒 → 板橋 > ◎ 退潮 → 汐止
> ◎ 日本 人落腳處 → 四角 亭 > ◎ 這裡 無文盲 → 士林
> ◎ 拜神 點香數 → 三芝 > ◎ 被拋 棄的女人 → 野柳
> ◎ 千里 姻緣一線牽 → 湊合 > ◎ 花果 山水濂洞 → 侯侗
> ◎ 酒後 微醺 → 瑪西 > ◎ 忠孝 仁愛信義和平 → 八德
> ◎ 牢 → 大牛 欄 > ◎ 重振 文化 → 復興
> ◎ 阿公 在唱歌 → 爺亨 > ◎ 四川 名山 → 峨嵋
> ◎ 說謊 說過了頭 → 象鼻 > ◎ 煙雨 朦朧 → 觀霧
> ◎ 北斗 隕石 → 七星 岩 > ◎ 仙女 下凡 → 七美
> ◎ 洞房 花燭夜 → 合歡 > ◎ 清明 祭祖 → 思源
> ◎ 成績 改錯了 → 追分 > ◎ 沃野 千里 → 豐原
> ◎ 朦朧 山岳 → 霧峰 > ◎ 大補 丸 → 丹大
> ◎ 陰陽 湖泊 → 日月 潭 > ◎ 孔明 居 → 臥龍 洞
> ◎ 有家 歸不得 → 望鄉 > ◎ 閏十 二月 → 雙冬
> ◎ 樹木 高聳入天 → 雲林 > ◎ 啞巴 開口 → 植梧
> ◎ 四季 如春 → 恆春 > ◎ 哪吒 神殿 → 太子 宮
> ◎ 泥菩 薩過江 → 南保 > ◎ 無量 壽佛 → 彌陀
> ◎ 地方 父母 → 梓官 > ◎ 衣錦 還鄉 → 高中
> ◎ 射日 勇將 → 後驛 > ◎ 姑婆 寮 → 姥居
> ◎ 祖舖 → 阿公 店 > ◎ 巨鵬 展翅 → 大鳥
> ◎ 毒窟 → 太麻 里 > ◎ 禮尚 往來 → 丹路
> ◎ 失敗 之子 → 成功 > ◎ 皇上 賜坐 → 金樽
> ◎ 和煦 的陽光 → 春日 > ◎ 森林 之王 → 泰山
> ◎ 龍王 廟 → 海神 宮 > ◎ 出糗 → 烏龍
> ◎ 群峰 相疊 → 萬巒 > ◎ 遊子 返鄉 → 歸來
> ◎ 魏晉 奇人 → 七賢 > ◎ 世界 和平 → 大同
> ◎ 「理」 字不要土 → 王田 > ◎ 大漢 擋路 → 壯圍
> ◎ 安眠 窩 → 枕頭 山 > ◎ 天下 第一關 → 頭城
> ◎ 賣身 葬父 → 節孝 > ◎ 豐年 吉兆 → 瑞穗
> ◎ 餓不 死的里 → 金包 里 > ◎ 早期 勞軍隊伍 → 康樂
> ◎ 還我 河山 → 光復 > ◎飲水 思源 → 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