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
歷史春秋網
作者:盛京關捷
封建皇帝,大多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很少談得上愛情的。但研究清史,會發現從太祖到溥儀,十二個皇帝幾乎每一位都有熱烈的愛情故事。清朝是個多情的王朝,或許這也是納蘭詞與《紅樓夢》產生的背景。恰逢今天是2月14情人節,我們來看看清朝的愛情故事。請看——
努爾哈赤最愛阿巴亥。
孝烈武皇后(1590年—1626年),烏喇那拉氏,名阿巴亥,烏拉部滿泰貝勒女,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四任大妃,清太宗皇太極繼母。孝慈高皇后去世後被立為大妃,為努爾哈赤生下三子,即第十二子阿濟格、第十四子多爾袞、第十五子多鐸。
皇太極最愛海蘭珠。
海蘭珠(1609年11月11日-1641年),博爾濟吉特氏,清太宗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孝莊文皇后的姐姐。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撒爾19世孫女。天聰八年(1634年),時年二十六歲海蘭珠入宮。而早在天命十年(1625年),她年僅十三歲的妹妹布木布泰(即孝莊文皇后)就已嫁給了皇太極。海蘭珠在此之前是否婚配,前夫何人,無考。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冊封五大福晉時,封為關雎宮宸妃,為四妃之首,僅次於姑母哲哲。皇太極將海蘭珠居住的東宮賜名為「關雎宮」。「關雎」一詞取之於《詩經‧國風‧周南‧關雎篇》,詩序注云:「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詩中以水鳥和鳴比喻配偶,表現男女之間的真摯愛情。和其他四宮的宮名相比,關雎宮這個名字含義更深。海蘭珠的封號和她所居宮室的名稱,充分表達了皇太極對海蘭珠的由衷讚頌。宸妃深受皇太極寵愛,兩人感情極深。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1637年8月27日),宸妃生下皇太極第八子。皇太極為此大赦,這是立太子時才會有的舉措。他們母子最受皇太極寵愛。但此子未命名,就於崇德三年正月廿八日(1638年3月13日)逝世,不滿週歲。崇德六年,宸妃逝世,年三十三。謚號敏惠恭和元妃。
順治最愛董鄂氏。
孝獻皇后(1639年-1660年9月23日),董鄂氏,世稱董鄂妃,真實名不詳。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鄂碩之女,費揚古大將軍之姊,順治帝貞妃族姐。順治十三年(1656年),董鄂氏入宮,深受順治帝寵愛。同年八月二十五日,封為賢妃。僅一月有餘,順治以「敏慧端良、未有出董鄂氏之上者」為理由,晉封她為皇貴妃。陞遷速度之快,中國歷史少見。
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董鄂氏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2歲。董鄂氏是順治帝一生最鍾愛的女子,死後追封為皇后,合葬清孝陵。謚號為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
康熙最愛赫舍裡氏。
孝誠仁皇后(1654年02月03日-1674年06月06日)赫舍裡氏,康熙帝原配妻子,滿洲正黃旗人,輔政大臣索尼孫女,領待衛內大臣噶布喇之女,索額圖侄女,妹平妃。入宮後賢良淑德,統領六宮,輔助康熙皇帝治內,受孝莊太皇太后喜愛。康熙八年生嫡子承祜,康熙十一年二月承祜夭折,四歲未序齒。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誕育胤礽時因難產崩逝,得年僅有二十一歲。由於她與康熙帝感情深厚,康熙帝非常思念她,加上太皇太后的恩准,立皇二子胤礽為皇太子(滿洲祖宗家法生前不立太子)。康熙在她去世後賜謚號仁孝皇后。後因原謚號與聖祖謚號出現重字,於雍正元年改謚,及後乾隆、嘉慶年間累加謚,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
雍正最愛年氏。
年貴妃,即敦肅皇貴妃(1690年-1725年)年氏[1],雍正帝妃,湖廣巡撫、後加太傅、一等公年遐齡之女,妃長兄:廣東巡撫,工部右侍郎,內務府總管年希堯;妃次兄:原授一等公、撫遠大將軍、川陝總督年羹堯。侍世宗藩邸為側福晉,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子贈懷親王福慧。雍正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雍正元年十二月,冊封貴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晉封為皇貴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謚號為敦肅皇貴妃。
乾隆最愛富察氏。
孝賢皇后富察氏(1712年3月28日-1748年3月11日)乾隆帝第一任皇后,鑲黃旗人,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郡王傅恆姊。
史載:皇后恭儉,平居冠通草絨花,不御珠玉。乾隆對其「每加敬服,鍾愛異常」。乾隆十三年,隨帝東巡,行舟於德州崩,乾隆深為哀慟,作《述悲賦》悼之。
嘉慶最愛喜塔拉氏。
孝淑睿皇后(1760年10月0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臘氏,滿洲正白旗人,總管內務府大臣、副都統、承恩公和爾敬額之女,嘉慶帝的第一任皇后。乾隆三十九年,賜冊為皇子永琰嫡福晉,年十五歲。乾隆四十五年,生永琰第二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永琰第二子綿寧(即道光帝)。乾隆四十九年,生永琰第四女(即莊靜固倫公主)。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禪位永琰。永琰改名顒琰,是為嘉慶帝。嘉慶元年正月,冊立喜塔臘氏為皇后。二月甲辰,其父和爾經額追封三等承恩公。嘉慶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得年三十六歲。嘉慶二年五月,謚孝淑皇后。嘉慶八年十月,入葬清西陵之昌陵地宮。道光、咸豐累加謚「孝淑端和仁莊慈懿敦裕昭肅光天祐聖睿皇后」。
道光最愛鈕祜祿氏
孝全成皇后(1808年3月24日-1840年2月13日),鈕祜祿氏,名不詳,曾祖父為乾隆朝駐藏將軍成德,祖父為穆克登布,父親為清朝蘇州駐防將軍、乾清門二等侍衛、世襲二等男爵、贈一等承恩侯、晉贈三等承恩公頤齡,滿洲鑲黃旗人。她是清宣宗道光皇帝旻寧的第三位嫡妻、即位後所立的第二位皇后(1834年起在位),清文宗咸豐帝的生母。
鈕祜祿氏不管生前死後都極受道光帝的寵愛及重視,從全貴人開始(實際冊封時未冊為全貴人而直接進位全嬪)、3個月後升全妃、一年後以17歲稚齡超越所有老資格嬪妃成為僅次於孝慎成皇后的全貴妃、而後皇貴妃,直至母儀天下的皇后。她於盛年暴崩,死因不明,至今眾說紛紜,成為清宮疑案之一。她生前完全不用憑藉子嗣的晉封速度堪稱清宮罕見,當皇后後鐵腕治後宮也說明了道光帝對其非比尋常的愛重支持,她死後其子奕詝(後來的咸豐帝)能順利擊敗其他皇子最終繼承大統,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道光對她愛屋及烏。也因為孝全成皇后與道光帝感情極深,自她去世後道光便未曾再立皇后。
咸豐最愛慈禧。
孝欽顯皇后(1835年—1908年),葉赫那拉·杏貞,清朝皇太后,咸豐帝妃嬪,同治帝生母。她以聖母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或臨朝稱制,為自1861年至1908年間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中國帝制時期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
同治最愛阿魯特氏。
孝哲毅皇后(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修撰、翰林院侍講、封三等承恩公、累部官戶尚書崇綺之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冊為皇后。孝哲幼承父教。亦工書,能左手作大字。光緒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崩,時距穆宗崩才七十餘日,五月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聖毅皇后。九月,暫安梓宮於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合葬惠陵,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帝入嗣穆宗,於宣統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謚恭端,全謚: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聖毅皇后。
光緒最愛珍妃
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即珍妃,他他拉氏,禮部左侍郎長敘之女,鑲紅旗人,光緒帝妃嬪,也是最為受寵的妃子。
光緒十五年(1889年)與姐姐(瑾妃)被入選宮中,封為珍嬪,後因慈禧太后六旬萬壽加恩得晉珍妃,光緒二十年因忤太后,降為珍貴人;次年復升為珍妃。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出逃不想帶著珍妃而被投井殺害,享年二十四歲,被慈禧太后表面上追封為恪順皇貴妃,草草下葬在別處,後來她姐姐瑾妃做了太妃,統領後宮,才把她葬回她原本就該葬的地方——崇陵妃園寢。她容貌出眾,性格中有那麼些傲氣,即使是在自己被慈禧推下的那一刻。這一切,不過是封建王朝那悲情故夢罷了,她死後文面上殊榮再大,這女子終究是將魂送給了已經冰冷的紫禁城。
溥儀最愛譚玉齡
譚玉齡(1920年—1942年8月14日),溥儀的祥貴人,貴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後,改姓譚。
1937年,溥儀對婉容不滿並打入冷宮,為了有一個必不可少的擺設和玩物,由親屬介紹當時正在北京中學讀書的譚玉齡來到長春與溥儀結婚,住在緝熙樓樓下西側。溥儀封她為祥貴人,當時溥儀32歲,譚玉齡17歲。譚玉齡入宮後與溥儀的關係很好,深受寵愛,溥儀經常叫侄媳等女客陪她散心。譚玉齡聰明能幹,溫順賢惠,待人接物十分穩妥。但與溥儀過了5年如漆似膠的日子後,22歲的譚玉齡卻一命嗚呼。關於譚玉齡的死,至今還是個謎。
這其中努爾哈赤與阿巴亥、皇太極與海蘭珠、順治與董鄂氏、光緒與珍妃的愛情故事一唱三歎,常常是文學藝術家關注的重點。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情人節 #愛情傳奇 #清朝 #清代皇帝
關 雎 詩 序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16 黃偉民易經講堂
反暴抗爭一年,六月,每日都是紀念日。
中美大戰,在香港會師。
這邊廂,中共人大突然通過了在港成立《國安法》;那邊廂,美國說,你既然撕毀了《中英聯合聲明》,我就停止《香港關係法》,不再給予香港特權和稅務優惠。香港變成大陸一個普通城市。
一拍兩散!
香港起過高樓,香港宴過賓客,眼見香港即將樓塌了!
攬炒成功,「是日何時喪?予與汝皆亡!」同歸於盡!
沒有了香港,大陸什麼都不是。
這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和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公室主任楊潔篪,突然明天(十七日),在夏威夷會面。
事前,保密工夫做足,雙方政府都噤若寒蟬。
楊潔篪代表誰?和蓬佩奧談什麼?
如果是關於貿易衝突,全權代表習近平的,應該是劉鶴,團派群英總理李克強等,一直沒有參與,也不得過問。
如果是外交問題,代表習的,是戰狼外交的外交部長王毅。相對於美國國務卿(也即是外交部長),本來最對等的,因為是兩國政府,專司外交的負責人。
如果是關於香港《國安法》,和美國的《香港關係法》,中共不是一直叫嚷是中共內政,其他人不得藉故干涉麼?
不是貿易,不是外交,不是香港,兩個這樣級別的人,在這個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刻,傾什麼?又急什麼?
《周易》裡邊的地水師卦,和水地比卦,是同一組卦。
兩卦相綜,互為一體,師即是比,比也是師。國防即外交,外交也是軍事力量的一部。打打傾傾,傾傾打打,弱國無外交。
這不是孤立的行動!
今屆人大通過了港版《國安法》,按程序,再交由人大常委於這個星期四確認,便完成這屆人大的立法程序了。但新華社公布的,星期四人大常委議程,竟然沒有港版《國安法》一條!
那是什麼意思?
人大是中共國會,國會通過了的法案,人大常委不放在議程內批核,那等什麼?
等那個「什麼」之後,才再召開一個特別會議來批核這條攬炒的香港《國安法》?
其實,開第一槍的,是李克強的兩會總理工作報告。
這報告冷冷的提出一些基本現實數字:大陸有十四億人口,九億在職人士,裡邊有六億人每月收入在一千元人民幣以下。所以,總理提出了「地攤經濟」的方案,穩就業,保民生。
你準備踏碎香港,我告訴你有一半人未能在溫飽之中,要做小販來沖淡失業數字,街頭覓食謀生。
人大常委不按正常程序批核已經通過了的香港《國安法》,是爭取時間,buy time斡旋。
楊潔篪之行是第三步。
中共沒條件撕毀《中英聯合聲明》,香港《國安法》是攬炒的轉捩點。沒有了特權的香港,大陸在港的空殼公司不能再入美國的高科技晶片,大陸的通訊業立刻停頓死亡;沒有了港幣,大陸白手套如何洗黑錢;美國的懲罰名單已去到政治局常委,韓正、汪洋,不願意財產子孫列入美國黑名單,大陸人的未來在美國……
中共的務實派見到,已到最後的關頭,不是卡位掌權竊國貪污發大財的層次,是生死存亡的時候了。
問題是,美國為什麼要信你楊潔篪呢?
他代表了誰?
他背後即使包括了中共所有現存元老,江澤民、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溫家寶……
即使如此,楊潔篪可信嗎?
能阻到習家軍強國夢的瘋狂嗎?
如何體面地將人大已經通過了的香港《國安法》,光榮地凍結、停頓、取消,而仍能自圓其說的下台階?
在香港,助紂為虐的嘍囉很興奮,李家超說,正式成立一支由各紀律部隊組成,由警務處長帶領的隊伍執行這個《國安法》。
法案都未草擬,草案都未見樣,他說已有執行細節!大陸派來的公安,會由你香港的警務處長指揮?北京要挾走肖建華,事前要通知你香港警察?人家在港控制的資產值一萬億,你香港警察不會被收買?不會通水?不怕肖建華背後的老闆?
香港警察做不來的工作。
大陸會利用香港警察,但不會信任香港警察!這是世情,這也是常識。但為虎作倀的人,又通常沒有常識,也是林鄭政府最缺乏的東西。
楊潤雄開足火力,對準教育界。
過去一年,北京驚覺,香港最難搞的,竟然是學生,香港的中學生。
過去二十多年,共產黨人認為,阻礙香港人心回歸的有三座大山。
一, 是以美國價值為依歸的香港新聞界,和言論自由。
二, 是十六萬由英國人訓練,有規有矩,白紙黑字,政治中立的公務員。
三, 是六七年時因反共有功,英國政府給予特權的新界鄉紳。中共體制,只有紅色血脈有特權,新界特權要先利用後消滅。
這是傳統的看法,但一年過去,他們見識到香港學生的力量,勇氣和韌力。他們要大力向教育界開刀。
楊潤雄,對教育沒有興趣,唔關他事,從不參與香港教育,兩子在澳洲讀書,唔知點解做咗教育局長的人。北京踢一腳,他就行一步。做事無能力,作惡都無資格的人,近日頻頻出手,可見他背後的主子,很憂心香港的中學生。
最近,香島中學的藝術科目主任老師,因按慣例,容許學生自選歌曲考試,有學生選唱《榮光》。結果,老師給學校開除。
學生翌日在校外築成人鍊,抗議將政治帶入校園,支持被開除的老師。
鏡頭前的學生,神色凜然,他們知道,今日的社會責任,他們不是只求分數升學,下課後影貼紙相的小孩子了。
這是過去一年,社會的血淚教育的結果。
看看他們的眼神,再對照楊潤雄的樣子,你能不對香港的明天充滿信心!
《論語.泰伯篇.第八章》: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這是孔子對學生人格教育圓滿成熟的三大階段。
興,是興起,鼓舞。引發人感情的,發揮在文學上,便是詩。是生活的每一個現實環節。詩是性情,真性的表現。《詩經》第一章《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輾轉反側……
訴說大自然的規律。人間,由男女的真摯愛情開始。春天一來,發情的鳥在叫,青春的男女都散發出引人的魅力……
立於禮。立是確立,堅定地的守住一套價值追求。禮,一個人來說,是價值觀;一個社會來說,是核心價值。形成生活上,是大家推崇認可的規矩。
成於樂。曲終謂之成,不管什麼樂曲,總有曲終的時候。人生的修養,像音樂篇章一樣,推到巔峰,代表美好的結束,終的表現,就是人生的離台身影。
成的相反,就是敗。
曲終要成,所以,孟子盛讚孔子:
孔子,聖之時者也。
孔子之謂集大成。
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也。
金聲也者,始條理也。
玉振也者,終條理也。
金聲是叩鐘,玉振是擊磬。
古雅樂以叩鐘開始,以擊磬結束。有好的開始,也有好的結束。
思想,事業的境界,可以用金聲玉振和集大成來比擬的,所以,後世稱孔子是「大成至聖先師」。
人生在世,就如一篇樂章,有跌宕起伏,即使在現實生活中,變化錯綜複雜,但其中有一絲不苟的規律。
所以,一個完整的人格教育,必先由學生最純真的感情開始,啟發了他一生的價值追求,最後像樂章一樣,即使社會上各式樂器齊鳴,但每一件樂器,都有自己的音色,清清楚楚,絲毫不亂。社會要合奏,但每一件樂器,都可以保留特色。
各自演繹,但一氣連貫,豐富而和諧。
一曲既終,讓人有餘音裊裊,回味無窮的境界。這就是人生。
《尚書.舜典》:
八音克諧,無相奪倫;
神人以和,百獸率舞。
這裡訴說一個理想的政治環境,八音和諧,各種樂器和諧地合奏。
時代總有唔同的聲音,但無相奪倫,不會只准我發聲,不准你發聲。
神人以和,形而上的神和血肉凡間的人,都可以和諧地相處;百獸率舞,人間所有生物,都可以並存,開心的生活。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這是孔子的人格教育,其實也是政治教化。
https://youtu.be/TpYrKZb4Z10
關 雎 詩 序 在 歐崇敬博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3345分水嶺系列:北宋名相輩出 正在等待科學民主 可能到來
上古有著 姜子牙 周公 管仲 晏平仲 張儀 蘇秦 范雎 藺相如
漢代接續 蕭何 陳平 曹參 霍光 張適
三國有著 魯肅 仲達 孔明
兩晉南北朝還有 王導 王猛 謝安 崔浩 高允
隨唐名相 從楊素 房玄齡 杜如晦 劉仁軌 李世勣 婁師德 狄仁傑 張簡之 姚崇 宋景 張九齡 都稱精明幹練
三十多位高手 全都光彩奪目 位即人臣
冷兵器 農業時代 書籍印刷還未普及 能夠調動文字符號思考 解決時代問題
一種古代漢語理性判斷 可能的極致 就在他們手裡
北宋名相 更是輩出
經常使用雲門龍門禪法 外加唐詩宋詞審美 古文運動 綜合語句
準備好 已經完成的文藝復興 就在汴京城內
啟蒙運動 肯定在河南河北 山東山西 湖南湖北 安徽的佛寺道觀茶館裡
宗教革命 禪門已經全然不拜偶像
儒家的孔子周公 也不主導任何因果報應
接著 只是等待各種技術匯集
可不可能 形成民主的 完美機制 還有科學結構 認識更深的生物世界
血管寫液 DNA基因 何時被華語文表述 在學生的課本上 說明
從趙普開始 北宋的名相像是力爭上游的魚兒 奮力跳出水面
寇準 范仲淹 呂夷簡 晏殊 文彥博 富弼 韓琦 歐陽修 司馬光 蘇轍 王安石
功敗垂成 百三十年 開封府的努力 未能成功
時代轉向南宋 風氣轉向專制 元代的貢獻 在中西交通
朱元璋出現 關鍵在 中原秩序重新回穩
卻從這裡 直到乾隆康熙 專制的手腕 知識分子 受到廷杖 奴才劃約 進入高峰
政治文化倒轉 回到安史之亂後期 也像是漢武帝 可以隨時格殺眾臣
宋連 方孝孺受到的對待 還都如戰國時期 縱橫家 名士
關 雎 詩 序 在 定弘法師法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雎」這首詩 的推薦與評價
后妃之德,多麼崇高、多麼偉大,所以為文王去找淑女,這是詩的本意。 所以你看這大序裡面就講到這是后妃之德。從這樣一解釋,我們真正相信這后妃的德行 ... ... <看更多>
關 雎 詩 序 在 詩經朗讀-關雎【高清】字幕拼音朗讀Guan Ju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 關雎 》一篇,謂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在他看來,《 關雎 》是表現「中庸」之德的典範。而漢儒的《毛 詩序 》又說:「《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