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編閱讀隨筆]
來分享一下最近看完的書當中的一本「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
書中將許多在中國流傳已久的家庭、社會制度,用金融的角度去詮釋,用「價值的跨時空交換」做為金融的本質這樣的概念去詮釋,接著談到了各種的「避險」,一路從金融、保險到借貸、企業跟公司金融,乃至於不同公司企業的商業模式、投資理財,最後進到了銀行制度。
裡面所舉的例子,現代公司的例子大部份是中國的公司,但篇幅更多的還是集中在過去家庭、社會制度的說明,像是養兒防老、貞節文化、儒家與宗祠、送禮等等的。
這本對於已經長期在研究或投入金融、資本市場,或是金融、經濟相關專業背景出身的,當然有些過淺,但是對那些不可避免會接觸跟金融、資本市場有所交集的領域,例如我自己這行,或程度不算一無所知、但也就是偶爾會看些商業類報導跟期刊,這樣程度或類型的來說,還算蠻適合。
另外,能夠把生活當中一些大家都反覆看見的事情,套用自己的專業跟邏輯思考,然後將之架構化後訴諸於有條有理的文字以及多數淺顯、容易有同感的舉例,則是這本書做得很好的地方。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80的網紅MING'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收聽今回 Ming’s Radio,主持係 Manson 張進翹,同大家分享是枝裕和嘅隨筆集《宛如行走的速度》裡面嘅《最佳戀人》。 戴起你的耳機,讓 storyteller 帶你穿梭書海,在星期一的夜晚好好享受這個 me time,其實 Monday is not Blue。 你有喜歡的故事...
閱讀隨筆 在 日本旅人塾 Japan Tab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隨筆】vol.100 開朗的勇氣
熊本地震已經走過4年了。
這兩天整理書櫃時,看到4年前邀請大家一起認購的幾套「南阿蘇鐵道『希望之光』復興祈願車票」。
儘管來自台灣認購的100套車票,對於南阿蘇鐵道復興而言,或許力道輕如鴻毛,當時卻也是唯一能跨海表達心意,而且確定善款可以進到南鐵的方式,到現在還是非常感謝當時一起參與這項行動的朋友。
雖然地震從2016年4月發生已經超過4年,距離南鐵全線通車的那天,迄今依舊還有迢迢長路。
哪怕是如此,從鐵道公司不時舉辦的各種主題活動、限定列車運行等報導中,卻可以感受南鐵正朝著復興之路一天天前進的努力。每次,只要看到南鐵的活動貼文,都會在心中默默喊著「加油!」(笑
以書櫃找到的車票為契機,讓我又挖出(出土?)《佐藤健訪熊本》這本書。
與其說這是一本旅行書,倒不如說是訪談書。
由於拍攝《神劍闖江湖》的電影,曾多次在熊本取景,Takeru本人特別企畫了這一本書,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認識熊本,進而造訪熊本。
書內,分為《流浪之旅的起點》《劍心與御廚》《肥後赤牛》《前進阿蘇神社》《夢想的資本來自一片蛋糕》《歸根的遊子,扎根的旅人》等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各有一~三位生活於熊本當地的各行各業主角,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走過地震、努力耕耘,就算是單看一個單元也完整度很高。
其中,有著地震發生後兩天就恢復營業的書店,希望用閱讀可以讓大家恢復生活。像是待在收容所內避難沒事做的人,就會去書店買書,例如長篇小說之類,用閱讀走過避難生活。
而因為地震受到重創的阿蘇神社,神職人員則說到:
「本來以為地方的居民,應該相當的氣餒,不知道今後該如何是好。結果沒想到大家意外的開朗堅強,相信只要咬牙度過難關,總有辦法重新站起來。我們也因此得到很大的鼓舞。」
邁向5年的熊本,仍在復興之路的半途。
受創的土地上,迄今仍有不少留著傷痕的地方,等待更多時間復舊、恢復,或者逐漸由地表消失、抹平。
而做為一個旅人,則想對這樣懷抱著開朗勇氣而前進的熊本,約束做為下次出發的方向。
到熊本旅行吧!
---
感謝大家支持『隨筆』,從2016年1月第001回〈與『閱讀』的約會〉來到2020年第100回〈開朗的勇氣〉,從觀光推廣工作相關的各種人事到相關心情,不知道有沒有您最印象深刻的一篇?
謝謝這幾年每位閱讀『隨筆』的朋友。
---
#たびの車窓から
#從旅行的車窗眺望
20200608
閱讀隨筆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子彈筆記這篇文章,在PTT討論版被問了個問題:
🔗https://www.ptt.cc/bbs/book/M.1566606168.A.E68.html
———問題———
推 ColdLeafOwl: 推分享!能說說數位筆記讓你分心的情況嗎?最近買了電腦玩物的書,雖然還沒看,應該是數位為主的。也有聽過手寫能強化某些連結的說法,請問你個人的感受是如何變化的呢?謝謝!
🔗https://www.ptt.cc/bbs/book/M.1566737253.A.D35.html
————————
以下是我的回文,也分享在這邊給大家參考:
-
★先談數位筆記讓我分心的感想:容易令人「偏離初衷」。
-
我是電腦玩物的讀者,使用Evernote經驗大約五年。起初用它來規劃生活與工作,順便紀錄許多文章資訊。漸漸地發現,自己反而花了很多時間在學習功能、調整架構,看到很多新的文章或APP就想嘗鮮。回顧使用過程中,總是因為網路上多元豐富的內容,不斷地分心。
-
前幾年使用下來,有一搭沒一搭的,我建立的架構仍然凌亂。雖然有受益於一些數位記錄的好處,但更多時候是分心到別的地方去。到目前為止,已精簡到僅輕度使用Evernote於:閱讀隨筆書寫、旅行規劃、網頁擷取與待讀、部落格規劃。
-
由於我任職公司日常時間無法使用智慧手機,因此我對手機的依賴度很低。日前甚至把手機社群類APP全數刪除,寫成另一篇戒斷社群的分享文章(https://readingoutpost.com/2-books-to-quit-social-media-addiction/)。因此手機與Evernote的整合也是我難以實踐的項目,或許該慶幸少走了另一條分心的道路。
-
回顧以上經驗,數位的筆記方式,對我而言帶來的「分心」比專注還多。我偏離了想要仰賴它規劃人生的目標,更多時間是在想怎麼跟這個數位工具打交道,也很容易分心到跟其他數位工具打交道。一旦開啟電腦,注意力就回不去了。
-
★類比式的子彈筆記感想:讓我「專注、慚愧、負責」。
-
這半年我改成以〈子彈筆記〉作為規劃的主角,書寫的時候是晨間與睡前,這兩個時段是我的電腦關機期。面對桌上的筆記本,只能「專注」於當下的思緒,用筆緩緩地寫下每個字,記憶的深刻程度,不是數位可比擬。
-
我的筆記的內容有三個主軸:規劃生活的一切、自律的習慣養成、任務的執行追蹤。這三個項目起初都很容易發生「沒做到、沒做完」的狀況,當我望著自己寫過的項目卻沒達成,那種「慚愧」的感覺既真實又強烈。
-
由於每日不斷地省思與回顧,我對於自己寫下的這些項目,會有越發強烈的「負責」感受。子彈筆記是為自己而寫,所有完成與未完成的,終究只有自己能負責。正因為這本筆記無比真實,跟自身的連結又如此緊密,如果放棄它就好像要放棄自己一樣。寫到這,我也想不出不繼續子彈筆記的理由了。
-
★總結的建議:適度擁抱數位工具的便利性和保存性,同時親身實踐類比工具(例如子彈筆記)。重點不是如何二擇一,而是如何擇優汰劣。
閱讀隨筆 在 MING'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收聽今回 Ming’s Radio,主持係 Manson 張進翹,同大家分享是枝裕和嘅隨筆集《宛如行走的速度》裡面嘅《最佳戀人》。
戴起你的耳機,讓 storyteller 帶你穿梭書海,在星期一的夜晚好好享受這個 me time,其實 Monday is not Blue。
你有喜歡的故事想交給誰閱讀嗎?請留言告訴我們!
#MINGS #MINGSRadio #Manson #MansonCheung #張進翹 #是枝裕和 #宛如行走的速度 #最佳戀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NOW
➜ WEBSITE www.mings.h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mings.hk
➜ YOUTUBE www.youtube.com/mpwmings
➜ MEWE https://mewe.com/p/mings
➜ eBOOK https://ebook.mpweekly.com/bookshelf?active=mings
閱讀隨筆 在 MING'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收聽第13回Ming’s Radio,主持係@勞嘉怡Yukilovey ,佢揀選咗村上春樹《村上收音機》嘅一篇隨筆《午睡達人》:
//
試想起來,年紀大了之後,覺得比年輕時輕鬆的事,居然還滿多的。例如「變得不容易受傷了」也是其中之一。被人說了什麼過分的話,或做了什麼過分的事,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像被刀子猛然刺進胸部,夜裡也睡不著覺般的事情變少了。心想「算了,沒辦法」,從白天就呼呼地睡著的,可能只有我吧。我想這可能是習慣問題。人生活久了之後,被人家說過分的話、做過分的事的經驗,都會逐漸累積,所以那反而變成家常便飯了。「為了這種事就一一受傷的話,日子可沒辦法過下去」會這樣想開,也會學到如何巧妙閃開那刀鋒要害的秘訣。如果能做到這個之後,心情當然就放鬆了,試想起來,也就是我的感覺漸漸變鈍了喔。為了不再受傷而穿上厚厚的鎧甲,或讓皮變厚的話,感覺到的痛減輕,相對之下感受性也失去敏銳度。不能再像年輕時那樣以新鮮靈動的眼睛看世界了。換句話說,我們學會以這種損失交換到,讓現實生活比較好過。唉,某種程度也是沒辦法的事。
不是我自豪,我經常午睡。每天在工作場所的沙發睡覺。工作一陣子之後,頭腦逐漸開始模糊不清,心想「這樣不行。只能睡一下」於是躺下來,立刻睡著。而且準時三十分鐘就醒過來。這時頭腦非常清晰,心情也變得很積極,可以立刻再開始繼續工作。如果世間沒有午睡這種事情存在的話,我的人生和我所寫的作品,或許會比現在陰暗幾分,彆扭幾分也不一定。雖然如果有人說,那樣不是反而比較好嗎?嗯,我也沒辦法適當反駁。午睡的時候,經常先讓音樂小聲響著。多半放室內樂或巴洛克音樂。放的CD大多是固定的。換句話說我有「午睡用音樂」這種私人類別。演奏家們都拼命在演奏,我卻拿來當午睡的BGM背景音樂真不好意思,雖然會這樣想,不過只是順其自然就變這樣了,只好請諒解。那麼,過午一點左右在沙發躺下,一邊似聽非聽著舒伯特的弦樂五重奏曲,「啊,今天心並沒有特別受傷,可以這樣悠哉地午睡。太好了」一邊感謝人生。這是我個人意見,我覺得如果年輕時能先在社會磨練磨練扎扎實實地受過傷的話,年紀大了之後,就能相對的比較輕鬆。如果有討厭的事情時,就蓋起棉被蒙頭睡一覺。再怎麼說這都是一級棒的。加油喔。
//
戴起你的耳機,讓 storyteller 帶你穿梭書海,在星期一的夜晚好好享受這個me time,其實Monday is not Blue。
你有喜歡的故事想交給誰閱讀嗎?請留言告訴我們!
#MondayisnotBlue #MingsRadio #Yukilovey #勞嘉怡 #村上收音機 #村上春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NOW
➜ WEBSITE www.mings.h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mings.hk
➜ YOUTUBE www.youtube.com/mpwmings
➜ MEWE https://mewe.com/p/mings
➜ eBOOK https://ebook.mpweekly.com/bookshelf?active=mings
閱讀隨筆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散步去蒙田」介紹
訪問作者:阮慶岳
內容簡介:
藉著步行,阮慶岳反覆思索辯證不同時空裡人事物的面貌與變貌。恍如與法國思想家蒙田為伴一起散步,既觀察萬物也反思自我。
散步路徑一「里居有溪」,寫以往匆忙出入的街里巷市,到現在逐漸享受沿路慢慢瀏覽風景的樂趣,不論是走逛市場、吃螃蟹、開會、開車,或是關注被時代輾壓的人力車夫、巷口消失的雜貨店,都是既論辯又抒情的心靈對話。路徑二「城愁」相對於〈家鄉的美麗與哀愁〉,以建築師之眼審視現代城市,旅行〈半下流的香港〉、邂逅美感處處的〈東京戀曲〉、嚮往〈里山的生活〉,甚或〈看風水〉,省思自然、居所與生命一同俯仰呼吸的依存關係。最後走入路徑三「一個文明的黃昏」,點評教育文化,眉批閱讀精華,探索物質文明起落。
阮慶岳以蒙田為完美的散步伴侶,用蒙田睿智且開放的目光掃過人間日常,激盪出觀看世界的另類視角,輕鬆自在地讓人哲思湧現。作者不斷地向自己發問,並不刻意做具體的回答,遊走過的城市記憶、建築美學、旅行隨想、生活隨筆,一物一溫存,文字從容散淡,反覆鑑照生命的靈光。
作者簡介:阮慶岳
作家、建築學者。
淡江大學建築系學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曾任職美國芝加哥、鳳凰城建築公司多年,並於台北成立建築師事務所,現為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專任教授。曾獲台灣文學獎散文首獎及短篇小說推薦獎、巫永福二○○三年度文學獎、《中央日報》短篇小說獎、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二○○九年亞洲曼氏文學獎入圍,以及二○○四年、二○一六年分獲香港《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好書及中文十大小說等。
文學著作含括小說《神祕女子》、《黃昏的故鄉》、《林秀子一家》、《重見白橋》、《哭泣哭泣城》、《秀雲》,以及散文集《城愁》、《聲音》、《一人漂流》等;建築論述《弱建築》、《屋頂上的石斛蘭》(與謝英俊合著);跨領域創作《惚恍》、《阮慶岳四色書》、《開門見山色》等。
出版社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閱讀隨筆 在 楊照心嚮往之的隨筆精神| 《烈焰:閱讀札記I 》專訪2/5 的推薦與評價
在整理《烈焰》書稿時,楊照秉持著他所「心嚮往之」的 隨筆 精神,重新 閱讀 、重新打造每一篇文章。就像是把房子拆除後,讓每一塊磚瓦棟樑都能重新擁有 ... ... <看更多>
閱讀隨筆 在 Spiritscience閱讀隨筆 的推薦與評價
有同學可能完全沒有接觸過身心靈, 來信詢問脈輪課程對個人成長有何幫助, 建議書單裡有提到這本"脈輪全書", 有興趣可以先線上閱讀, 或是找來翻翻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