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最新抗疫排行榜 美國重奪冠》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養小孩,該怎麼養?自古以來就是個百家爭鳴,公說公有理,沒有定論的一個教育領域。經常我們聽到上一代的人說:從小我們就是在泥巴裡打滾,跌打損傷,吃土喝髒水,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哪有像你們年輕爸媽,對兒女百般呵護,一下子噴酒精,一下子還要戴手套,把小孩養在溫室裡,長大了反而缺乏抵抗力。這種對於養小孩,必須讓他們暴露在一定風險中,鍛練他們的免疫力、適應力、抗壓性,甚至是在社會中的生存能力的論點,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西方社會和亞洲國家,根本上在價值觀上的一種文化差異,而這個差異也反映在其他的社會層面上,像是在對抗病毒的防疫措施上,政府應該怎麼做,人民又應該要怎麼想。上個星期,美國彭博社所發布的Covid抗疫韌性榜單上,台灣一下子從去年12月的榜眼,掉到了五十三個國家和地區中的倒數第10名,讓台灣社會和輿論相當的震驚。當然,五月以來的疫情爆發,大家都看在眼裡,排名掉落,也是意料之中,但從五月底的15名,跌落到六月底的44名,這中間巨大的落差,背後卻又是跟確診人數、防疫表現這些一點關係也沒有,反而是台灣的疫苗施打速度、封城措施,以及邊境封鎖等等,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彭博社在六月的榜單計算中,加入了兩個新的評比指標,一個是飛機的訂位數量,另一個是出入航班的路線多寡,之所以加入這兩個參數,是因為現在歐美國家都在爭相解除封城,重啟旅遊活動,所以彭博社認為接下來的抗疫階段,比零確診還要更重要的,是看誰能夠更快地恢復正常生活和順暢的經貿活動,而就像養小孩一樣,歐美國家因為去年受過病毒的嚴酷洗禮,邊境也始終保持某種程度開放,培養出了抵抗力,所以在後疫情時代,他們也會比亞洲國家將更具有競爭力。
{內文}
想像一個來自亞洲國家的資優生,從小乖巧,品學兼優,總是聽老師的話,一回家就關起門念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班上那些愛玩的同學,永遠趕不上他,只能暗自羨慕資優生的好成績。但,準備要上大學了,資優生想去國外留學,拿著一手亮眼成績單,他深信自己可以錄取一流大學,應該沒問題;沒想到,著手申請之後,他發現國外的大學現在不只看學科成績,還希望學生參與各種課外活動,接受過社會的歷練;亞洲的資優生這時才赫然發現,時代變了,世界變了,循規蹈矩的死讀書,已經無法滿足新環境下的新需求,自己的強項也頓時失去競爭力。
新聞主播(2021.4.27):
新加坡是此刻疫情下最宜居的國家,根據最新的彭博抗疫韌性排行榜,由於今年以來疫苗成為關鍵,新加坡也因而躍升榜首,拿下去年11月以來最佳成績...
知名國際新聞媒體彭博社,從去年11月開始,綜合各種防疫和經濟相關數據,針對全球53個國家和地區,製作一份「抗疫韌性」排行榜,由於這是少數、甚至是唯一一份對各國防疫表現打分數的國際榜單,因此每回發布,都會引起關注,尤其台灣難得地以個別地區身分,列名其上,更讓這份排行榜受到本地朝野的重視。然而6月28號,當最新版本榜單公布時,國際上卻傳出一片譁然,許多人跌破眼鏡,因為原本的重災區歐美國家,和亞太地區防疫常勝軍,排名幾乎一夕翻盤,其中台灣從一度坐二望一的亞洲資優生,幾個月前逐步下滑之後,六月底居然摔落到幾乎墊底的全球第44名;而新加坡,則是從四月榜單上的榜首,一下子跌出十名外;反觀美國,這個原本去年還在疫情泥淖裡浮沉的放牛班,竟然短短數十天就和新加坡名次互換,以大黑馬的姿態,在最新排行榜上上躍居全球第一位,成了防疫超新星。
CBS主播:
這是紐約市解封的重大里程碑,麥迪遜廣場花園體育館自疫情以來首度舉辦大型演唱會,數千名已經接種的民眾等不及地來到現場,欣賞「幽浮一族」搖滾演唱會...
樂迷:
我從德州來,嗚!
CNN新聞旁白:
...有樂迷從德州聖安東尼奧買票,平生首度飛來紐約參加這場演唱會...
樂迷:
這是我的生平願望,時機又棒得不得了,正逢紐約市解封!
樂迷:
實在悶太久了,不斷受到封城和各種外出限制,所以今天一定會很棒,你知道的,一兩萬人齊聚一堂,盡情解放!
就在美國總統拜登預定將在七月四日,美國國慶日上,宣布美國已戰勝新冠疫情的同時,全球各大洲上各國家地區,所呈現出來的防疫樣貌,與民眾看待疫情感受,也隨著時間推進產生微妙的變化。在解釋最新「抗疫韌性」排行的分析報導中,彭博社記者開頭點出:經過一年半疫情的紛擾,現在各地人們眼中關注的唯一焦點,只剩下:什麼時候可以重返正常生活。原本的抗疫評分指標,只集中在確診數和死亡人數、確診率和致死率等數據上,但六月間,美國加州紐約州等地全面解封,歐盟也正式啟用數位疫苗護照,對越來越多的國家敞開國門,國際上逐漸清楚浮現的一個趨勢是:拼解封,搶開放,已經成為下一個防疫階段,比較抗疫成果,決定誰是贏家或輸家的關鍵因素;因此彭博社特地在評分過程中,加入了兩個新指標,第一個,是比較各國航班預定機位,與去年同期數據的增減幅度;第二個,則是從旅行社提供的資料當中,比對各地已開放的出入境航班路線。這兩個新的參數,一納入評分考量之後,馬上對排名順序造成洗牌效應:歐美國家的名次普遍大幅上揚,原本的資優生,亞太國家,則是排名全面下探:去年的優勢,在新的開放評比下,反而成了放不開,甩不掉的沉重枷鎖。
CBS新聞旁白:
今晚,全加州自疫情以來,首次全面重開!強制戴口罩和社交距離正式取消,只要民眾有打疫苗...
加州州長 紐森:
我們終於辦到了,6月15號,反敗為勝!
CBS新聞旁白:
...對那些慘澹經營的商家來說,更是令人振奮...
餐廳顧客:
謝謝!
餐廳老闆:
感覺真好,彷彿重獲新生,我們終於走到隧道盡頭,重新開張真的太開心了!
紐約州州長 古莫:
超過七成接種是什麼概念?就是我們可以重返正常生活的意思!
事實上,今日美國疫情的反轉,就跟一年前台灣疫情之平緩,同樣令人覺得不可思議。
CBS新聞主播(2020.5.26):
...(日本)有830個死亡案例,而幾百英哩外的台灣,則是另一個更成功的防疫模範,至今僅有...聽好哦...只有七人死於新冠!
CBS新聞旁白(2020.5.26):
在台灣島上,街上車流擁擠,餐廳照常營運...
學校只有在二月間短暫停課,甚至棒球賽季都正常開打,
去年疫情爆發初期,台灣的低確診,低死亡人數,曾經引來全球矚目,當時外界普遍把台灣的防疫勝利,歸功於SARS期間紮根的公眾警覺心和公衛處置經驗。一年之後,此刻的台灣,在狹義的防疫數據,如確診人數和死亡率上,雖然由於幾次小規模疫情爆發而出現上揚,但相較於世界各國的感染數據,台灣依然屬於輕度災區,並沒有顯著的退步;真正導致台灣在排名上不進則退的,其實是疫苗施打的速度、封城對民生的衝擊,以及新增的兩項對外開放指標,一齊拉低了整體分數。仔細研究排行榜上名次優於台灣的國家,以第33名的埃及來說,接種率僅2.1%,比台灣的4%還要更低,然而埃及的封鎖管制鬆散,當地人幾乎照常過生活、做生意,再加上埃及邊境也比台灣更加開放,因此,儘管確診和死亡人數都高於台灣,埃及在修正後的抗疫韌性指數上,卻拿下了比台灣更高的積分。另一方面,昔日的抗疫冠軍,本月與美國名次調換的新加坡,也是因為同樣原因:在邊境設下嚴格管制,繳出零確診同時,卻也被自己的高標準所綑綁,過度拘泥「好成績」而拖累了重開進度,跟不上歐美近期快速的解封步調。
澳洲商業總會 因尼斯威勒斯:
事實是:我們必須與新冠共處,病毒已經流竄全球,我們無法再躲在島上,與外界不相往來,這是擺在眼前的現實...
澳洲旅遊業者 葛拉罕特納:
我不認為我們可以一直堅持零確診,當然做為短期目標是很好,但如果事實證明,它就是會反覆發生,不會消失,怎麼辦?.
澳洲醫師 瑪姬丹欽:
有一部分的人,他們確實很堅持,要維持零確診,但另外一部份的人,則是已經接受現實,願意忍受少許的感染病例...
澳洲ABC記者:
維多利亞省目前每天新增4-5個案例,當局因此宣布封城...
澳洲ABC記者:
相較之下,英國每天新增確診高達三千例,可是英國人民卻可以不戴口罩趴趴走,甚至還能欣賞現場板球比賽,當地成人已經有75%接種了第一劑新冠疫苗...
與台灣、新加坡處境相似的,還有澳洲。澳洲總理莫里森,去年在澳洲傳出零星新冠案例後,召開內閣會議,制定出「壓制圍堵」,確保境內沒有社區感染的「零確診」策略,作為澳洲防疫工作的最高指導原則。一年多下來,澳洲政府確實在壓制疫情上,取得了成效,除了幾次防疫破口,曾讓每日確診數短暫飆高至數百人,其餘多數時間,澳洲的確診人數都維持在極低水位。然而,與穩定疫情呈現不對稱走勢的,卻是當地逐步升高的民怨;由於維多利亞省等地方首長,多次因少數病例爆發,就無預警下達一周至數周的封城命令,讓當地商家和輿情在經歷一次次的希望與幻滅之後,不禁想問:如果新冠終究不能消滅,零確診又是既定政策,那麼澳洲人到底要到何時,才能重溫過去的正常生活?
澳洲ABC記者:
事實是:一旦澳洲開放國境,就必定會引入病毒,導致病例增加,即便多數人都注射了疫苗,仍舊會有人感染,甚至是喪命。而對於一個堅持「零確診」,執著於確診人數的國家來說,澳洲人民有沒有做好對外開放的心理準備?
彭博社在一篇五月間的報導中,就曾經警告:對於亞太地區這一群死守邊界,不敢冒險開放的防疫資優生來說,過去的好成績,如今反而可能成為它們最大的致命傷;一方面,境內疫情和緩,讓這些國家政府和人民,普遍對疫苗引進或施打都缺乏急迫性,延緩了群體免疫的達成速度;另一方面,閉關自守的防疫策略,又導致了公衛體系和人民心態,都無法接受新冠終將演變為流行病,也難以承受開放邊境後勢必出現的疫情變化;而回過頭來,再看那些遭受疫情重創的歐美國家:由於過去一年累積了經驗,培養了韌性,現在更挾其高接種率優勢,對外加速開放,在後新冠世局中,亞太國家如果無法及時轉換策略和心態,資優生與放牛班,恐怕就要豬羊變色。
https://youtu.be/3r4zKFzj5RE
開張聖德意思 在 馬德里台灣鄉民團《Taiwaneses en Madri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明天馬德里的「拉屎多 」El Rastro在關閉八個月後要重新開張了~
市政府在跟攤商協調之後,說會有一連串的防疫「控管措施」,讓染疫的風險降到最低。鄉民看了一下新聞,除了控管人數,也沒看到其他什麼具體的措施,依照這幾個月下來的經驗 - 我OK,你先去 - 😉
除此之外,市政府也已經說今年主廣場的聖誕市集會照舊~ 照片中的這個球以及所有的燈飾也都照樣亮燈。
反正室內不能聚眾,室外隨便你要怎麼擠都可以,是不是就是這個意思?
#馬照跑舞照跳的感覺
#反正馬德里現在就是經濟優先
#說感染人數下降10個區域解封
#你信不信我是信了
開張聖德意思 在 胡嘎的馬德里鬧城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記【馬德里困城日記 Day7️⃣1️⃣】
#開城前最後一篇🔚
📆Domingo 24 de mayo
📝五月24日星期日
📈最新確診與死亡人數數據https://cnecovid.isciii.es/covid19/
#喪屍之城正式開張🧟♀️🧟♂️💀
明天是一個重大的日子,因為馬德里即將正式從解禁階段零點五進入解禁階段一了!進入階段一可以幹嘛?請參照這段最下方 馬德里台灣鄉民團《Taiwaneses en Madrid》 的說明!總之對馬德里人(也是西班牙人)的生命/生活/人生來說,最重要最重要最重要(太重要了要說三次)的就是:
可 以 去 Terraza (餐廳酒吧咖啡館的露天座位) 了!🌞🍽️🍻🍷☕✨🎉
跟著這個專頁很久的朋友一定知道,我跟阿卡都是Terraza的愛用者。Terraza代表的是一種很歐洲的生活方式、生活情調、社交場域,而西班牙因為陽光充沛、氣候溫暖,Terraza的意義更增添了熱情與熱力。夏天到了怎知道?看街上Terraza一位難求就是了😂
往年自初夏到初秋,我和阿卡一週至少有個2天會在工作結束後去Terraza或是小酒館喝杯Caña(馬德里的小杯生啤酒)或Vino(葡萄酒),週末總愛帶著狗兒子去Terraza吃早餐、或和朋友約在Terraza喝杯Vermú(開胃酒),所以我完完全全可以了解西班牙人死都要去Terraza的心情啊😭
但各位認為明天開放後我們敢去嗎?當然是不敢啊!連阿卡都說他會忍到第二波疫情爆發過後再去(意思就是今年可能都不會去了😪),畢竟馬德里現在於規定的散步和運動時段,路上都已像是喪屍樂園了(隨便一條街都像週末的格蘭大道是怎樣🤪);明天起去餐廳酒吧吃飯喝酒是沒有規定時段的喔,而且還可以10人同行?!喪屍樂園直接晉級喪屍之城,明天正式開幕...
https://www.facebook.com/411361272256937/posts/3101621543230883/
#戒嚴時期首次出門工作😷🧤🥽
本週一到五連續拍攝五天,每天都朝九晚八,回家後再帶狗兒子出去散步一小時。身體很累,但是能夠在疫情期間還有工作上門,非常感恩😍
難得的是,製作人對防疫非常嚴謹!她事前為拍攝團隊所有人員準備了許多文件,還要求我們上網考試測驗防疫知識;拍攝期間每天一到攝影棚就先消毒鞋底、測量體溫,每人有一包防疫用品包括口罩、乾洗手、面紙;用餐方式也從疫情前的Buffet式公開Catering,改成每個人都有一包專屬於自己(有寫名字)的餐盒、裡面附上每日菜單與食材說明,而且除了午餐以外、連早餐都有包!
重點是👀:每天的早餐和午餐都超級健康營養又豐盛!早餐一定有果汁🍊、手工餅乾🍪、手工海綿蛋糕🧁、一份三明治每天變化配料🥪(第一天的火腿超好吃🥓)、水果🍓;午餐有前菜🥗、主菜🍱、手工甜點🥧、水果🍑!
午餐的食材都很高纖,包括近年很紅的抗癌蔬菜Kale(羽衣甘藍)(阿卡一查發現它根本是加利西亞大區每天吃、走朝聖之路一路都看得到的Berza這等家常菜嘛)、超級食物Quinoa(藜麥)等等我從前不怎青睞的網美文青蔬食者愛用品,沒想到通通做得清爽不油膩但又美味可口,讓我對這些食材刮目相看😋
#早餐和午餐變成團隊每天工作最期待的事😜
#這週也是戒嚴兩個月來我們首次吃到外食✨
📷附圖1:我倆工作時合照
📷附圖2:工作團隊團體照
📷附圖3:個人專屬防疫用品
📷附圖4、5、6:午餐餐盒列舉
#值得紀念的週末🥤🥐🦋
連吃了五天健康食物後,本來不是超級肉食主義者的我和阿卡都覺得:好想吃肉啊😅
於是週六我做了Carrasco牌伊比利霜降豬肉+牛五花雙拼的照燒丼飯;阿卡一吃上癮,吵說還要再吃一次,於是週日就由我口頭指導、他接手烤肉炒洋蔥,再度做了Carrasco牌伊比利霜降豬肉照燒丼飯,吃得超過癮🥩🍚🥢
今天我們的生活也有了個很重要的突破。
從前的週日,我們最愛在起床後帶著狗兒子散步到週日限定禁止車子進入、開放給小朋友玩耍的商業大街Fuencarral,去我心愛的百年連鎖糕餅店Viena Capellanes買早餐和咖啡,坐在街頭的長椅上悠哉地曬太陽吃早餐——這也是我們在隔離期間最想念的事之一🤤
經過70天沒有買過外食後,我們今天總算重返Viena Capellanes,買了阿卡心心念念吵了70天的Palmera de Chocolate(巧克力蝴蝶酥餅)、我喜愛的可頌(都有用塑膠袋包起來販賣)、兩杯大杯咖啡牛奶,就著陽光吃早餐,坐看滿街孩子玩耍🤩
街上幾乎所有的父母親都戴著口罩,80%的孩子也戴著口罩跑步、踢球、騎腳踏車、溜滑板車。我們一方面覺得安心,西班牙人總算懂得防疫了;一方面也覺得難過,難道往後的日子都會是這樣嗎?孩子們都得戴著口罩上街玩耍?
末日電影只說大家都會死,卻沒說自由呼吸會變成一種奢侈。本來應該要覺得樂觀的,但想著想著還是難過了,好希望好想要能夠回到從前的生活啊😔唯一覺得欣慰的是,地球在這段時間得以休養生息;但是更加悲觀的是,人類也沒有真正學到教訓...😣
總之,困城日記就寫到這裡了,之後會恢復主題式發文,也希望我很快又有動力來寫從前最愛寫的——馬德里城市生活,包括我全心熱愛的百年老店和經典酒館🍷希望他們都還健在,沒有他們,馬德里都不馬德里了啊🙏🏻
📷附圖7:我做的豬牛雙拼照燒丼飯
📷附圖8:阿卡做的伊比利豬照燒丼飯
📷附圖9:享受巧克力蝴蝶酥餅與陽光的阿卡
📷附圖10:馬德里週日封街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