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今回 Ming’s Radio,主持係填詞人 Yves Wly 王樂儀 ,佢揀選咗香港作家 鍾玲玲 散文《生而為人》嘅最後一個章節。
戴起你的耳機,讓 storyteller 帶你穿梭書海,在星期一的夜晚好好享受這個 me time,其實Monday is not Blue。
你有喜歡的故事想交給誰閱讀嗎?請留言告訴我們!
#Mondayisnotblue
#MingsRadio
#王樂儀
#鍾玲玲
#生而為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NOW
➜ WEBSITE www.mings.h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mings.hk
➜ YOUTUBE www.youtube.com/mpwmings
➜ MEWE https://mewe.com/p/mings
➜ eBOOK https://ebook.mpweekly.com/bookshelf?active=ming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80的網紅MING'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收聽今回 Ming’s Radio,主持係填詞人王樂儀 ,佢揀選咗香港作家鍾玲玲散文《生而為人》嘅最後一個章節。 戴起你的耳機,讓 storyteller 帶你穿梭書海,在星期一的夜晚好好享受這個 me time,其實Monday is not Blue。 你有喜歡的故事想交給誰閱讀嗎?請留...
鍾玲玲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角落裡一雙眼睛正好斜望你: 敘事詩作的鏡頭運用──以詩集《光隱於塵》為例 ◎韓祺疇
一、前言
日常的題材不會使詩歌變得平庸,只要把平淡的場景加以調度,不難挖掘其中藏匿的詩意,香港詩人周漢輝於2018年出版第二本詩集的《光隱於塵》,正是作出這樣的美學嘗試,光與塵的互相隱現,便是詩與日常的藏顯。《光》獲得2020年文藝復興純文學類大獎,此前周漢輝已屢獲港台的文學大奬1,2014年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2018年代表香港參與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評論人鄭政恆形容:「毫無疑問,他是我輩中,最出色的詩人之一。(所謂我輩,指七八十年代之間出生)」2。截止本文撰寫的2021年1月,有關《光隱於塵》的書評不多,論者多以其單首(或三至四首)作品作為評論對象,計有鄭政恆〈我與你:香港詩人周漢輝〉3、吳美筠〈複調與多重視角的生死相聚──評周漢輝〈禮儀〉〉4、鍾國強的〈結束與開始,天上與人間──讀周漢輝〈阿們〉〉5和〈茶與水,那些消逝中的光影──讀周漢輝〈姑姑〉兼及中年的詩〉6;或把周漢輝放置在同代作者中,指出他有異同輩人的寫法與關懷面向,例如《聲韻詩刊》第34-35期的「香港青年詩人專輯」收錄了鄭政恆〈香港詩人的個性〉7、關天林〈十八羅漢,各自證果:「香港青年詩人專輯」引論〉8、余文翰〈詩意的承擔──略觀香港青年詩人寫作〉9,都特別點出周漢輝詩中鏡頭技巧的自覺運用,和對基層生活、宗教主題的發掘。
礙於篇幅,本文雖以《光隱於塵》作為評論對象,但主要挑選其中〈迴轉〉、〈無傷〉和〈阿門〉三首,分述其中不同的鏡頭技法,繼而說明這些寫法如何呈現詩集的概念,構成其「光隱於塵」的詩學概念。
二、香港敘事詩的承接與革新
1994出版的《十人詩選》中,也斯在序文裏陳述「生活化」的定義,希望在當時「政治主導的壯麗言辭」與「堆砌典故的偉大文本想像」兩種主流之間,書寫非政治化的個人日常生活10。此後成為了本土詩歌一個重要論述。如果循敘事詩的傳統往上回溯,則有1969年古蒼梧、戴天主持「創建學院詩作坊」,他們反對超現實主義,強調明朗的詩句、口語,影響李國威、關淮遠、鍾玲玲、癌石 (張國毅)、關夢南、李家昇等學員11,1970年代中關夢南、葉輝等人創辦《秋螢詩刊》,幾度停刊又復辦,周漢輝正是從《秋螢》中成長的詩人。但與他的前行者不同,周漢輝雖然重視日常情味,但在《光隱於塵》裏更展示對敘事技法的自覺摸索,於前代香港詩人的作品中少見。周漢輝詩作的敘事和關注面向也多向電影取材,如他曾在訪問中自道:「我很喜歡侯孝賢導演曾說到的『藝術就是距離』。以往我傾向熱情投入、充滿能量,自從轉寫平實的寫法後,便覺得距離很有用,距離令你看很更清楚。」12
但必須提出,敘事詩只是香港詩歌的傳統之一,與周漢輝生於同一年代的詩人,例如關天林《空氣辛勞》對字辭的尖銳摸索、陳子謙《豐饒的陰影》擅以時政入詩、羅樂敏《而又彷彿》透過山海思索哲理,儘管詩風相異,都對香港詩歌各有開拓承繼,其中風貌可參考吳耀宗所編的《香港新詩80後22家》。
三、文本分析:詩作裏的鏡頭技法
(一、)蒙太奇:〈迴轉〉13
詩作講述在老人院工作的「你」是單親媽媽,但這所安老院卻會把老人安置在天台上,赤身露體地洗澡,事情被揭發後,安老院倒閉,「你」因而失業。〈迴轉〉一詩密度甚高,幾個場景包括「與女兒在壽司店」、「在安老院工作」、「在教會崇拜吃聖餐」,反覆轉換但不散焦,靠住食物來凝聚 「你」一生的盼望與苦難:「你再喝/一口熱茶,從前日子歷歷流過/是你來為苦難命名,婚變,失業/迫遷,誕女,杯中霎餘風暴與閃電」。
詩作的蒙太奇場所轉換,共有五處,除了運用視覺上物件的重疊,也借用宗教典故作嫁接。以下舉其中兩例,說明其場所跳接以及連結兩處畫面的媒介:
1. 「軍艦壽司航去,你喝一口熱茶/杯中霎餘風暴與閃電──擱下」(壽司店)跳接到下句的「杯子筷子,純熟戴起手套口罩/一列老人早脫光衣褲,向你蠕進」(老人院),借放下餐具這一動作進行轉換,運用視覺作重疊;
2. 「生活在門牆以外,而安老院/明天開始停業整頓。最後晚餐/(…)/眾口吃掉簾邊日暈,霉牆上/聖母塑像合掌中漸暗了臉色──」(老人院)跳接到「當光復照,她轉換姿勢和神情身形豐滿起來,懷抱著聖嬰」(教會)。此處的嫁接較為複雜,從老人院結業前吃的最後的頓晚餐,轉接到教會為紀念《聖經》中最後晚餐的事跡,所舉辦聚餐;同時在畫面呈現上,借老人院的聖母像與另一教會聖堂的塑像作為參照物,讓時空轉換,所以聖母塑像才會「轉換姿勢和神情」,因為在畫面漸暗與陽光復照之間,詩行所述的時空已經改變。
由此回看詩題〈迴轉〉,既指涉迴轉壽司,也是「你」人生之迴轉,為老人喂食、洗澡。其後糞污排泄物、糊狀飯菜、肥美的三文魚、聖母塑像等景物,不斷在詩作中交替,像是人世繁盛與虛弱的兩面,被作者翻來覆去,驟現在眼前。〈迴轉〉一作厚實,用詞極其濃縮,如:「朽軀」、「緩嚼」、「接啃」,加上畫面短促嫁接,營造獨特的敘事語感,與一般強調通暢易明的敘事詩,大為不同。其中一大分別,是因為周漢輝的作品雖多有真實藍本,亦以生活細節架構故事,但敘事涵接卻以想象力居多。若要勉強類比,就彷似記錄片與電影,周漢輝的詩作像後者,即便走寫實風格,也免不了營造情節。因而這種手法雖有其魅力,也並非無往不利,像何福仁評〈守山人〉一作,形容〈守〉雖是好詩,收結卻「過於戲劇性」,並指周漢輝的作品「美中不足的是,稍嫌意象繁密,像搖得很厲害的鏡頭,反令焦點模糊起來」14。另外,〈迴轉〉在場景的嫁接上,多使用破折號,雖意在提醒讀者,不致在層層轉移中失焦,但未免有濫用之嫌,令行句變得累贅囉嗦。
(二、)倒向回轉鏡頭:〈無傷〉15
〈無傷〉一作中,詩人把一宗樹木倒塌事件,以倒向鏡頭的方式呈現,回溯「你」在意外前的種種。把詩作的倒向時序弄清後,整首作品與現實事件的時序對應就變成:
現實中事件時序先後,1為最早,括號內為詩句對應的現實事件
5.(你死後,街燈熄滅,下了一場雨)
細雨後街燈亮起,你
也醒來,向光點了點頭
4. (你受了重傷,胸骨從皮肉露出,流血不止,在呼喚中失去呼吸──打呵欠、打噴嚏指涉呼氣和吸氣)
可以把胸骨塞回皮肉下了
打呵欠止血,打噴嚏吹掉傷痕
3. (第二件塌樹意外發生,你被塌樹壓倒)
而樹未倒下來,你下班再路過
停住:想看幾片又一年的落葉
卻見葉子飛回枝頭,你仍守著崗位
代替在此受傷的同事:昨天也有塌樹
2.(第一件塌樹意外發生,原本看守此處的保安受了傷,工人們以電鋸鋸去樹枝,清理現場,之後下了一場雨,你代替同事看守塌樹處崗位)
工人們收拾電鋸,斷樹們一一接合自己
那麼雨水是朝天灌溉的,陽光是收成
而你正坐在管理處,面對噪音投訴
有時勸解,有時只好同怨
1.(你待業在家,後找到一份保安工作)
像當保安前,待業時你總是
清早躺著聽鄰居鑽牆、敲鑿
以此概念重讀詩作,就能發現「可以把胸骨塞回皮肉下了/打呵欠止血,打噴嚏吹掉傷痕」「工人們收拾電鋸,斷樹們一一接合自己/那麼雨水是朝天灌溉的,陽光是收成」,其實是極為高超的敘事手法,詩人把倒播的鏡頭畫面,描寫得不動聲色,令讀者誤以為是正常的物理活動,即便是「可以把胸骨塞回皮肉下了」,也只不過是超現實的寫法。但在詩作的結尾揭盎回轉鏡頭的概念後,前事種種就翻轉成新的景像。而詩題「無傷」,既是指把鏡頭倒播,一切意外就不曾發生,也判批城市的冷漠,在一單樹木倒塌意外後,工人們清理現場,彷彿一切無礙,然而過了不久又再次有同類意外,釀成致命死傷。〈無傷〉一作寫死亡,但筆調克制,倒轉鏡頭的寫法也拉遠了讀者與事件的距離,但仍見其中的悲憫與控訴,不落俗套,避開了周漢輝詩作中偶有累贅之嫌的缺點。
(三、)空鏡頭:〈阿門〉
空鏡頭是周漢輝詩作時有的手法,透過定鏡,任由事物演化,展示他對人間種種不動聲色的觀望。鍾國強評〈阿門〉16的空鏡頭運用,有以下說法,值得參考:
周漢輝顯然喜用鏡頭的切換來表達言外之意:向逝者―─親人、甚或至親的人(詩裡沒有明言,但如依〈姑姑〉的脈絡觀之,當可如是理解)―─道別,「你」卻沒把焦點完全放在「儀式」和「靈柩」上,而是一再「分心」:先是「凝看天花板漏滲水滴」,繼而「偷看靈柩旁的一朵水花起起滅滅」。這種貌似與逝者「疏離」的述寫,一如詩的開首寫「你」位於「末座」的「距離」,都是一種正言若反的手法:親人離世觸發的思緒與記憶、死別傷懷與往生寄盼之間的容隙,在在需要一種空間化了的時間來消化。此所以兩個穿插其間的空鏡頭,是緩慢的、悄靜的「水滴漏滲」;是「一朵水花起起滅滅」,而不是「一朵朵水花起起滅滅」。」
空鏡頭當有借物喻情、引發聯想的作用。「一朵水花起起滅滅」,自然聯想到時間之流上的人之生死。這隱喻其實稍欠新意,但配合全詩的生(嬰孩/嬰兒車)―死(靈柩/輸送帶)、開―關、昇―降等一系列關連喻象,亦能恰切地起呼應作用。17
生死議題重大而沉重,借用水滴這樣微細而輕盈的意象,不是平靜過後的舉重若輕,而是把悲痛藏得更深遂。空鏡頭在〈阿門〉作裏支撐起整首詩作,主題與技法的鋪展互相補充,但仍需提出在一些作品中,空鏡頭的出現未能起到點睛之效,反覺刻意,例如〈大尾督環保行〉寫作者帶年幼學生郊遊,敘事結構相對顯淺,以景托情,借人事流露情意,但結尾的「天空飄過第一朵雲」18,無論是營造氣氛還是連結主題,都未如〈阿門〉般引人深思,或可再斟酌。
四、結語
《光隱於塵》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你」作為第二人稱敍事,時刻與人物保持距離,但作者對「你」的生活全盤掌握,亦間有俯瞰/遠景觀察的視角,令這種第二人稱敍事已幾近是全知的上帝角度,同時又提醒我們其實對人物的遭遇無能為力。周漢輝的詩作從不避人間險惡,甚至詩中所述一宗慘劇的餘悸猶在,另一層艱苦又再掩至;然而他的作品也並非賣弄悲情,人世的苦況恆常,但暗地裏總會存有盼望。書名《光隱於塵》叫我們相信在蒙塵的世界裏,光明才是本質,但我更喜歡「只有大暗生自微光」(〈山海十四行〉)的形容,就像〈阿門〉的結尾:「雜物圍堆起一棵鳳凰木/花燄借外光點燃你的瞳仁」,平常的事態也有其光芒,縱使這「點燃」其實是呼應前文裏,輸送帶盡頭火化靈柩的烈燄。絶望與希望互為表裏,我們在日常裏思考死亡和生存,更貼合詩中的種種人事。
參考資料:
1包括青年文學獎首獎、秋螢新人詩獎、城市文學創作獎首獎、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首獎、大學文學獎首獎、中文文學創作獎首獎、聯合報宗教文學獎、台北文學獎、新北市文學獎、金車現代詩網路徵文獎等。
2周漢輝,《光隱於塵》(香港:石磬文化出版社,2019),頁162至169。
3同上註。
4同上註,頁154至161。
5同上註,頁148至153。
6同上註,頁142至147。
7宋子江編,《聲韻詩刊》(香港:石磬文化出版社,2017年4月第35期),頁7至8。
8同上註,頁20至25。
9同上註,頁9至13。
10王家琪,〈本土詩觀的角力史──從七十年代說起〉(香港:《字花》,2016年第五十九期)。
11杜家祁,〈現代主義、明朗化與國族認同 ── 香港六十年代末「創建學院詩作坊」之詩人
與詩風〉(香港:文學論衡第18-19期,2011)。
12黃柏熹訪,〈凝望城市的「沉默」人物——訪詩人周漢輝〉(香港:《虛詞.無形》,2019年
11月),網站:https://p-articles.com/heteroglossia/1108.html。
13周漢輝,《光隱於塵》(香港:石磬文化出版社,2019),頁39。
14關夢南編,《李聖華現代詩青年獎作品集2017》(香港:白綠出版社,2018年)。
15同註13,頁34。
16同上註,頁138。
17鍾國強,〈結束與開始,天上與人間──讀周漢輝〈阿們〉〉,周漢輝,《光隱於塵》(香港:石磬文化出版社,2019),頁150。
18同註13,頁50。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0.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周漢輝 #光隱於塵 #鏡頭
鍾玲玲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訪故事:【陳可樂,陳芘雙人展:《生之難》】
「你幾時死?」
他笑著問她。死亡是他們日常話題之一,猶如閒話家常一樣,他們經常會問對方「要不要死」、「何時要死」,而他們覺得可以將死亡當成餐桌上的話題,如此自然地談論,很好。
他是本地寫作人陳可樂,亦是詩集《生之難》作者,以及同名展覽的其中一位創作人。《生之難》詩集以陳可樂的文字為基礎,配合插畫師陳芘創作的七幅插畫;而近期舉辦的同名雙人展,則以陳芘的繪畫作品為主角。
「過去曾和陳芘共事,看過她的畫作後,便很想和她合作。」可樂說。
陳芘讀過可樂的詩集後,自由發揮畫成插畫,「因為是集體創作,而非我委托她工作,這是兩個獨立作品之間的對話。」可樂說。
可樂與陳芘的想法很不一樣,身為創作人,可樂很想在世上留點紀錄;陳芘則早已決定不在世上留下任何作品,每次畫完畫都會將作品一把火燒掉。為了這次展覽,陳芘無可避免留下七幅作品,可樂笑言,自己對此有點歉疚。不過,這次展覽以陳芘為中心出發,正是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她的創作。
「我希望讓陳芘在世上有多點牽掛。」可樂笑道。
〖生之苦難〗
「生之難就是掙扎,我們都是生命的悻存者。」對可樂而言,生命是是糾纏,是掙扎,就如纏繞在一起打成結的線一樣。
「死亡永遠是一個顯然易見的選擇,問題是我們會否選擇它。死亡可以由意外產生,亦可以是由命運或選擇引起 。」問題是,面對死亡的方式,亦是由我們選擇。「就如希臘神話的悲劇主角一樣,即使一切途勞無功,即使前路仍有很多苦難,我們仍然要掙扎。」他說。
作為長年躁鬱症患者,可樂認為自己直接受益於李智良。「他的《房間》連我的主診醫生都看過,讀這本書,連醫生都會變得更謙卑,李智良經歷的痛苦,令我的經歷沒有那麼痛苦。」他認真地說,「這件事,讓我更相信文學的力量,鼓勵我將心中想法寫下來,希望能對其他人有幫助。」
有三本書影響可樂最深,除李志良的《房間》外,還有陳克華的 《美麗深邃的亞細亞》以及鍾玲玲的《生而為人》。三本書對他各有影響,都在他最沉溺的時候扶了他一把。「《生之難》共享了《生而為人》其中的「生」;陳克華的《美麗深邃的亞細亞》讓我明白腐敗當中的美,以及學習對厭惡的意象的擁抱;李志良的《房間》是我的指南針,讓我在生理上有所準備,以及當其他方法都沒有用時,他讓我願意嘗試現代精神病醫學。」
〖生前葬與立遺囑〗
2016 年,可樂立了遺囑,決定在死後將自己的藏書全數捐給中大哲學系學生,並在教會辦了一場正式的生前葬。當時他還邀請了朋友參與,一些不太熟的朋友,真的以為他死了。
「算是一種象徽性的死亡吧。」他說。
當時,可樂仍未重新開始服藥,日子過得很辛苦,覺得自己隨時會死,於是便決定立遺囑。「只要寫了遺囑,一旦你死後家人也不會因此而爭執。而且到了寫遺囑的那一刻,你才會好好梳理身邊的一切:你會檢視自己擁有甚麼,然後決定將甚麼東西留給甚麼人⋯⋯」
可樂提醒,要好好決定一位遺囑執行人,這個人要有能力執行你的遺囑,要比你更長命,不可以是你年老的媽媽,和你太熟也不行,當然不可以是那種有機會和你一起去旅行的人,因為你們有機會一起死。「要找一位不算太熟而又能完全相信的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可樂笑著說:
「很鼓勵大家趁年輕立遺囑,因為你不會知道自己幾時死。」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展覽故事 #睡前故事 #陳可樂 #陳芘 #PresentProject
Storyteller:陳可樂 @holok3chen/ @holokholok
Illustrator:陳芘(cargocollective.com/cchannbeee)
〖陳可樂,陳芘雙人展:《生之難》〗
展期:20.1.2021 - 20.2.2021
藝廊︰Present Project @presentprojectspresents
地址:深水埗黃竹街9-13 (Hatch Phvlo 沿樓梯上2/f/德安樓唐三樓)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link at IG highlight)
📖 預購 Ztorybook Issue 01 : https://bit.ly/3j9RLzv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鍾玲玲 在 MING'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收聽今回 Ming’s Radio,主持係填詞人王樂儀 ,佢揀選咗香港作家鍾玲玲散文《生而為人》嘅最後一個章節。
戴起你的耳機,讓 storyteller 帶你穿梭書海,在星期一的夜晚好好享受這個 me time,其實Monday is not Blue。
你有喜歡的故事想交給誰閱讀嗎?請留言告訴我們!
#MING'S
#Mondayisnotblue
#MingsRadio
#王樂儀
#鍾玲玲
#生而為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OLLOW US NOW
➜ WEBSITE www.mings.hk
➜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mings.hk
➜ YOUTUBE www.youtube.com/mpwmings
➜ MEWE https://mewe.com/p/mings
➜ eBOOK https://ebook.mpweekly.com/bookshelf?active=mings
鍾玲玲 在 海上良宵- 鍾玲玲Betty Chung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海上良宵- 鍾玲玲,原唱葛蘭. 1968年百代天使唱片S-3AEX-335 . 1960年電影“六月新娘”插曲. 作曲:姚敏作詞:易文. 唔....唔.... 你聽那音樂多美妙, ... ... <看更多>
鍾玲玲 在 鍾玲玲- 野火Wild Flame (1968)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鍾玲玲 『野火』Side B Track 2 1968年/ Pathé 百代唱片/ S-CPAX-336 E.M.I. (Hong Kong) Limited 香港電氣音樂實業有限公司. ... <看更多>
鍾玲玲 在 鍾玲玲的個人檔案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查看名為鍾玲玲的用戶個人檔案。加入Facebook,與鍾玲玲及其他你可能認識的朋友聯絡。Facebook 讓人們盡情分享,將這個世界變得更開闊、聯繫更緊密。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