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你很難不喜歡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J. Schloss) -- 這個老頭用一輩子的時間和50年16%的年復合回報率(已扣除25%費用)告訴華爾街,投資是件簡約的事情,完全DIY也能做得很好。
真正有價值的投資理論在上個世紀30年代,葛拉漢已經幫你弄好了,要做的只是理解與堅持,以及必要的變通。在施洛斯辭世一周年之際,在目前這個經常用“量化”投資來嚇唬人的時代,讓我們再聽聽他那樸素有效的投資方法吧!
施洛斯指出;“我們的投資方式關鍵在於,我們的買入是與市場反向的,正如葛拉漢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裡面說的,如果你買股票,就像你買雜貨店,不是買香水,那就對了。
“你必須決定你到底想要做什麽。所以我們決定,我們買那些陷入困境的股票,有賬面價值基礎的,股價在低點附近而不是在高位,那些沒有人喜歡的股票。”
施洛斯的存在,對個人投資者來說應該是個極大的鼓舞,他用自己的經歷和能力證明只要方法對頭,即使是宅在家中也依然有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
~沃爾特·施洛斯的16個賺錢因素~
施洛斯認為,投資者應該使用一種能夠使他們安穩睡覺的投資哲學。無論選擇了哪種投資哲學,投資者接下來都必須嚴格遵循他們選擇的理念。長期堅持,並且隨著經驗的積累使得該投資理念逐漸變得更加明晰,經過多年的積累最終會收穫良好的效果。在不好的市場年景裡,投資者依然需要對自己的投資理念抱有信心。
沃爾特·施洛斯有自己的16 個投資經驗,他所認為的在股市中賺錢的因素為:
(1)、相對於價值來說,價格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買進時股價過高,那麼就算是買了全世界最好的公司的股票,也會變成最糟糕的投資。同理,如果你低價買進一隻股票,哪怕公司基本面平平,也可能會成為你投資組合中的明星。)
(2)、用心建立公司價值的概念,記得股份代表了一個企業的一部分,不只是一張紙。
(3)、以賬面價值為出發點確定企業的價值,要確保公司的債務不大於股權價值。
(4)、有耐心些,股市不會馬上上漲。
(5)、不要因為消息或股價突然上漲而買入,如果專業人士可以這樣做,就讓他們去做吧。不要因為壞消息而賣出。
(6)、不要害怕孤獨,但必須確信你的判斷是正確的。雖然你不能百分百的肯定,但要努力尋找你判斷的弱點。在股價下降后買入,在上漲一定程度後賣出。
(7)、一旦你做出了決定,要敢於相信自己。
(8)、樹立自己的投資理念,並努力遵循它。這正是我找到的成功之路。
(9)、不要太急於賣出。如果股票價格達到你所認為是合理的水平,那麼你可以賣,但人們往往因為股票上漲50%而賣掉它,將賣出與否和盈利關聯。賣出前重新評估該公司的價值,對照其賬面價值看是否需要出售股票。
(10)、當買入股票時,我發現在最近幾年的低點買入是很有用的。
(11)、按照資產淨值的折扣價買入,這比以企業盈利為標準買入更可靠一些。
(12)、聽從你所尊重的人的建議。這並不意味著你要接受它們。記住錢是你自己的,一般來說,保存財富比掙錢更難。一旦你失去了很多錢,這將很難賺回來。
(13)、盡量不要讓你的情緒影響你的判斷。買入和賣出股票,恐懼和貪婪可能是影響它們的最糟糕的情緒。
(14)、記住複利的魔力。
(15)、喜歡股票而不是債券。債券將限制你的收益,通貨膨脹會降低你的購買力。
(16)、小心槓桿。它可能對你不利。
這些聽起來簡單,但在實踐中很難,因為人們總是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超級投資者:沃爾特·施洛斯~
如果世界上有10000篇關於價值投資者的文章,寫巴菲特的至少有5000篇,這倒沒什麼不妥,人們對天才的關注總是不嫌多。但是,在葛拉漢的信徒中,投資高手還有很多,最不容忽視的一個人應該要算是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J. Schloss)。
說起來,沃爾特·施洛斯和巴菲特師出同門,他比巴菲特大14歲,曾經也是葛拉漢-紐曼公司旗下的僱員。在為葛拉漢工作9年半之後,1955年開始獨立管理資金,並成立了自己的有限合夥公司,此後一直到2003年他才停止管理別人的錢。
在替合夥人管錢接近50年的歲月中,施洛斯的年復合回報率高達16%,這是扣除了全部費用的結果,而同期標普500指數的回報率只有10%。換句話說,施洛斯的投資期間累計回報率為1240倍。做過投資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驚人的成績,所以,巴菲特後來會稱他為“超級投資者”。
施洛斯偏愛冷門股,經歷了美國的18個經濟衰退,時間甚至可以追溯到伍德羅·威爾遜當總統的時候,這個老派的價值投資者,通過這些危機賺了很多錢,而且使他成為投資史上不間斷投資時間最長的投資者之一。
2008年《福布斯》的一篇採訪中是這樣描繪施洛斯的,“他是個有著濃密眉毛的慈祥的長輩,那種悠閒的方式是賺快錢的投機者無法理解的。他從來沒有擁有過一台電腦,他從早晨的報紙獲得報價。他的財務信息主要來自公司的財報,通過郵遞或從價值線(一家提供財務數據服務的公司)得來的二手文本。”
這一點從他小到被巴菲特戲稱為“壁櫥”的辦公室就可以看出來,施洛斯的公司開始只有他一個人,1973年他的兒子埃德溫·施洛斯加入進來,他們倆從不用證券分析師,也沒有交易員,甚至連個秘書都沒有。更奇特的是,施洛斯父子為了保持獨立性,幾乎不與外界接觸,不去調研也不與公司管理層進行溝通,沒有任何特別的信息渠道,他們只是用簡單樸素的方法作投資判斷。
因此,有施洛斯的存在,對個人投資者來說應該是個極大的鼓舞,他用自己的經歷和能力證明只要方法對頭,即便是宅在家中也依然有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
~師承葛拉漢~
沃爾特·施洛斯1916年出生於紐約的一個猶太移民家族,幼時家庭遭遇變故,沃爾特高中畢業後沒有繼續讀大學。
1934年,施洛斯進入華爾街,當時正處於大蕭條時期的中期。 20世紀30年代末,施洛斯參加了紐約證券交易協會舉辦的培訓課程,該課程是由價值投資的開拓者葛拉漢教授。
施洛斯一度曾在在Carl M.Loeb公司工作,而葛拉漢也在那裡開過賬戶,這使得施洛斯得以證實葛拉漢確實是按照他授課時所說的方法進行實際操作。從那時起,施洛斯就開始宣揚價值投資理論,即以低於剔除所有債務後的流動資產價值的價格購買股票。
1946年,施洛斯從軍隊中(他參加過二戰)出來後,葛拉漢立即聘請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施洛斯說,他為葛拉漢工作收穫的經驗之一是,葛拉漢有非常嚴格的原則,並且不會偏離。當時,施洛斯做的事情就是幫葛拉漢買那些被低估的股票。
在接下來的9年多時間,施洛斯從葛拉漢的身上學到了他後來賴以生存的投資之道,他的選股哲學也應該是在此期間逐漸形成和成熟。
從個人經歷和投資風格來看,施洛斯是葛拉漢最忠實的信徒。他非常珍視1934年版本的葛拉漢《證券分析》,這本書被他用3條膠帶綁在一起,他在書的封面寫下以下幾句話:“葛拉漢關心的是如何控制自身投資的風險,他不想賠錢。人們不記得以前發生了什麼,事情發生時的具體情形,以及事情是怎麼發生的。這也是人們在投資中經常犯的一個錯誤。”
施洛斯認為葛拉漢是真正的天才,他的思想具有原創性,與傳統投資智慧大相徑庭。與賺錢相比,施洛斯更感興趣的是思想,因為思想能夠帶來回報。
~“施氏”價值投資~
施洛斯崇尚簡約,有著大蕭條時代的節儉,他的妻子曾經開玩笑說他跟著她屁股後面關燈以節省電費。施洛斯會向訪客展示他從信封上取下未蓋章郵票的技巧。那些他鍾愛的價值線表格來自他兒子掏錢購買的訂閱。
施洛斯1955年離開葛拉漢的公司,帶著從19個投資者那裡募集的10萬美元開始了自己的買賣,當時他實際可以算對沖基金。他收取盈利的25%,但是不收基礎管理費。
巴菲特1984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著名演講“葛拉漢-多德郡裡的超級投資者們”中,說施洛斯是反駁市場有效理論活生生的例子。在亞當·史密斯的經典書《超級金錢》(1972年)中,施洛斯的“煙蒂”股票投資法也讓作者大為驚奇。
讓施洛斯看上的典型指標是:股票以淨資產的8折交易,3%的股息回報率,並且沒有債務。他說,“我關注的是資產,然後沒有債務,那些資產總會值些錢。”
通常,價格已經下跌的股票會引起施洛斯的關注,他會仔細檢查創出新低的股票名單。如果他發現一隻股票的價格處於兩三年來的低點,他就會認為非常好。而且,下跌時出現多個缺口的股票以及股價直線下跌的股票對施洛斯尤其具有吸引力。
具體來說,施洛斯會挑選那些以淨資產打折價交易的公司,沒有或者很少債務,管理層有足夠的公司股票,使得他們有動力去從股東的角度做正確的事情。如果他看上了,他會買少量,並讓公司把財報送來。他閱讀這些文件,特別關註腳注。他想從這些數字裡面弄明白的一個問題是:管理層是否坦誠(不是太貪婪),對於他來說這比聰明更重要。
施洛斯從未聲稱自己熟悉企業的具體運營,而且幾乎不與公司的管理層交流,這是他與巴菲特的最大區別。他不考慮時機的選擇,比如是不是買到底部?或者賣到高位?當然,他也不搞趨勢分析,不考慮宏觀經濟。施洛斯的工作時間是從上午9:30到下午4:30,只是在紐約交易所收市後多幹半小時。
~保本高於一切~
巴菲特說,施洛斯的投資策略是一種保本型的投資方式,它避免涉及那些容易造成永久性本金損失的風險。
基於保護本金的風險迴避態度,施洛斯具有了資產大於收益的概念,這是一個反向投資的觀點。大多數投資者專注於盈利,許多人根本不會購買正處於虧損中的公司的股票。
施洛斯在1985年接受《巴倫周刊》採訪時認為,普通投資者將關注的重心放在公司未來的盈利上是有風險的。 “大多數人都在緊盯公司的收入和未來的盈利潛力,但我不會加入他們的遊戲。個人投資者只有很少的資源,但使用這種投資方法需要與那些有巨量信息的大經紀公司分析師們競爭。成功的秘訣是,專注於保護本金,你不必去談管理,聽分析師分析,或者去預測宏觀經濟,你需要做的只是以低於其本身資產價值的價格購買股票,然後放著。”
在施洛斯漫長的投資經歷中,以低於資產價值買入的股票最終會盈利,然而這需要時間,他平均持有一隻股票的時間約為4年,在這個方面施洛斯很有耐心。他認為,市場的過度下跌導致出現了很多便宜貨,只要時間足夠,他將獲得回報。
“好運終將來臨”,他如此告訴自己。在此期間,資產價值可以為股價提供一些保護,以防止價格的深度下跌。他傾向於在股價形成底部前就開始買入,並在股價繼續下跌時以更低的價格增持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施洛斯在他漫長的資金管理生涯中,曾經投資過大約1000隻股票,這些股票大多平淡無奇,但是他卻創造了16%的年復合增長率。因此,巴菲特認為施洛斯創造的成功幾乎不可能是因為機遇,而是由於正確的方法。
~施洛斯父子成功投資的五大特徵~
現代投資理論認為,回報是對風險的補償,要想獲得更高的回報,投資組合必須承擔更大的風險,即波動性。然而,施洛斯父子的成功並未驗證這一理論。
~尋找便宜的股票~
通常,價格已經下跌的股票會引起施洛斯父子的關注,他們會仔細檢查創出新低的股票名單。如果他們發現一隻股票的價格處於兩三年來的低點,他們就會認為非常好。而且,下跌時出現多個缺口的股票以及股價直線下跌的股票對施洛斯父子尤其具有吸引力。
喜歡跌幅很大的股票非常另類。股價的下跌或許是因為近期事件如業績不如預期;或許是因為股價持續表現不佳,最終使得最有耐心的投資者也會拋售這些股票。在施洛斯父子多年的投資生涯中,他們對不同的行業進行投資,大、中、小公司都有,有股價大跌的公司,也有股價持續穩步下跌的公司,這些股票的共同點是股價嚴重低於內在價值。
~資產和公司評估~
沃爾特·施洛斯依然堅持以資產為基礎的價值評估方法,因為他認為公司的資產比其盈利更為可靠。如果一家公司的有形資產賬面價值為每股15美元,即使公司沒有賺錢,股價也不會直線下跌。由於公司資產會對股價起到支撐作用,因此以每股10美元或者12美元的價格買入這家公司股票的投資者可以感到安心。
在開始對一家新公司進行詳細地研究時,施洛斯父子會從頭至尾閱讀公司的年度報告。毫無疑問,財務報告非常重要,但腳註中的信息同樣不可忽視,他們希望所研究的公司沒有巨大的賬外債務。他們並不想深入研究公司的業務,也不奢望自己對公司運作的了解比公司經理人更加透徹,他們不要求或者希望成為專家。相反,他們限制與任何一家公司的接觸,也不會使用自己淵博、深奧的投資經驗來引導公司的判斷。
由於從事投資的時間相當長,施洛斯父子不得不根據市場條件的變化調整自己的標準。當股價高企時,他們對便宜的定義更具靈活性和相對性。與許多偉大運動員以及其他價值投資者一樣,他們會適應環境,但會堅持自己的核心原則。
~盡量保持跟踪~
由於施洛斯父子持有一隻股票的時間大約為4~5年,他們有時間進一步了解公司。他們會研究每份季度報告,但不會因為每天的股價波動或者每股盈利比預期高出或低出兩美分而患得患失。如果一家公司的併購決定在他們看來非常愚蠢,他們會感到擔憂,可能會賣出股票。施洛斯父子的投資方法讓他們只關注那些不會迅速變化的行業,如此他們才能坐下來慢慢等待。在變化極快的行業中,技術革新可能只需要幾週甚至幾天的時間就可以破壞企業價值。
施洛斯父子並非完全被動,他們通過自下而上的方法尋找便宜的股票,在買入股票之後,他們也會分析同一行業中的其他公司,例如這些公司的股票是否同樣便宜,原因是否一樣?他們最後可能認為,這些公司中有一家比他們所買入的公司更具有投資價值,這可能是一家質量更好的公司,利潤率更高或者債務水平更低。果真如此,他們可能將手中的股票調整為這家質量更好的公司,因為這兩家公司都處於同一個行業,行業的基本面沒有變化。
~買賣時機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價值投資者在股價下跌時開始買入股票,在最初買入時仍有部分持有者尚未放棄並賣出股票,股價的下跌將會讓一部分持有者恐慌並賣出股票,而價值投資者意識到此時全倉買入就好比試圖接住一把跌落的尖刀,因此他們可能在不同的階段分批買入,這樣既能抓住可能的股價反彈機會,也能在股價進一步下跌時以類似定投的方式攤低成本。對一些人而言,如沃倫·巴菲特,這可能並不容易,因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正在買入的消息一旦傳出,股價會立刻飆升。這也是施洛斯父子很少與其他人進行交流的原因之一。
與決定賣出已經回升至合理水平的股票相比,決定賣出那些未能恢復至合理水平的股票更為困難。有些時候,人們會一窩蜂地賣出股票,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賣出這些股票的觸發因素可能是公司的資產或者盈利能力與此前預測相比進一步惡化。
~分散投資傾向~
施洛斯父子的投資組合非常分散,但沒有限制每種股票的持有規模,他們可能會持有100隻股票,但很多時候前20隻股票占整個投資組合的比重會達到60%左右。他們偶爾也會將佔整個投資組合20%的資金投入一隻股票,但這種情況非常少見。儘管歷史已經證明他們的多數投資都是成功的,但總會有一些投資不能帶來回報。分散投資可以防範不確定因素。
~我在華爾街的六十五年~
沃爾特·施洛斯(Walter J. Schloss)有一個朋友,他是精神病院的治療師,他問我,是否可以和他的病人說說有關投資的事情。我說好,他介紹了我,然後我開始談論投資。幾分鐘後,前排有個大個子站起來,他說:“閉嘴,你這個白痴,坐下!”我看著我的朋友說,“我該怎麼辦?”他說,“坐下吧,那傢伙這幾個月頭次說了明白話。”
好吧,我想談葛拉漢,因為他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或許你有興趣知道他是怎麼開始的。我們知道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背景,他能成為資金管理者,是因為他在投資領域展現了智慧,他在20年代管了一些錢,他享有利潤的50%,如果有損失他也承擔50% 。直到1929年前都運作的很棒,但當市場下跌時他的股票明顯也受到影響。
賠了錢讓他心煩意亂。我們也會如此。因此,他研究了很多方法,其中一個就是以低於公司營運資金的價格買入,在20世紀30年代有很多公司滿足這個條件。 1936年,他成立了葛拉漢- 紐曼公司,1946年初,我從軍隊出來,葛拉漢僱用我做證券分析師,公司已經有10年的良好運作記錄。當我在此工作時,他的普通股組合有37隻股票。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投資公司。他們有410萬美元資本,其中110萬美元投資於普通股。
總之,當時我的工作就是找到低估的股票。我們尋找那些股票價格低於每股營運資本的公司,這樣的公司並不多。我為葛拉漢工作的收穫的經驗之一是,他有非常嚴格的原則,他不會偏離,甚至因此還錯過了很多好股票。
當時我們會嘗試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買那些不景氣的二線股票。現在,因為股市處於高水平,幾乎沒的類似股票好選了。有大量分析師,大約34萬的特許金融分析師,我的意思是,你想買點好東西都很難。
至於投資,我想舉個現實一點的例子。 Asarco公司,你可能會不喜歡,但這是一隻典型的具備價值的股票。以前也有別人提過,這隻股票是曾在道瓊斯工業指數里面。現在它面臨糟糕的情況,沒有人喜歡它的行業等等。股票售價為每股21美元左右,它每股的賬面價值在40美元左右。幾個月前市場下滑,它也跌到$17的樣子。這是一間銅採集和加工公司,剛剛把分紅砍了一半。 (譯者註:1999年以$29.75被Grupo Mexico收購)
這家公司已經獲取了很多在秘魯的資產。他們有一些大銅礦在這裡。沒有人喜歡它,因為它沒有增長。但我想ASARCO很便宜。我們自己有一些,所以我不希望你認為我推薦它只是因為我擁有它。
所以就這樣,我們為葛拉漢姆買了很多類似的股票。我們買了很多價值低估的股票,然後他們會有所表現,然後我們會賣掉他們。
這就是你想知道葛拉漢嗎?我試圖遵循葛拉漢的做法。當然,現在困難得多,因為你現在找不到那些股價低於營運資金的公司。你會找到一個公司股價低於賬面價值,這是非常不尋常的,通常是那些有很多問題公司,因為人們不喜歡買有問題的。
我們的投資方式關鍵在於,我們的買入是與市場反向的,正如葛拉漢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裡面說的,如果你買股票,就像你買雜貨店,不是買香水,那就對了。現在,但現在似乎沒有這麼好,因為吉列和可口可樂,就是香水般的股票。但基本上我們喜歡買的股票,是我們覺得低估的,然後我們就必須有膽量在下跌時購買更多。而這就是歷史上真實的葛拉漢。就是這樣。
~S沃爾特·施洛斯 Q聽眾~
Q:現在,也就是常說的市場有時知道的比投資者多。因此,當股價下跌,這可能意味著你分析的是錯的,你不應該購買更多的,你會逃離嗎?
S:嗯,可能會發生。你必須有你自己的判斷,並有膽量跟隨它,市場不喜歡的,並不意味著你錯了。但同樣,每個人都有作出自己的判斷。這是為什麼股市非常有趣的原因,因為他們不會告訴你將會發生什麼。
Q:你們有一夥人在葛拉漢下學習,而且大家似乎都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的投資者。你認為你們掌握了什麼秘訣?
S:我們都不抽煙(笑)。如果我不得不說,我認為我們都是理性的。我不認為當情勢不利時,我們會情緒化,當然沃倫·巴菲特就是最好的例子。我想我們都是好人,我認為我們是誠實的。我要說,這是一個好的圈子,沃倫人非常不錯,他每隔兩年邀請我們,我們會去某個地方聚聚。
Q:日本現在很多便宜股票,但是公司治理不咋樣,你覺得?
S: 我對外國公司的看法是我不信任當地的政治。我不知道足夠的有關公司的背景。我必須告訴你,我想美國SEC做的很好,拿著美國公司,我感覺更安心,我真的不會說日語,我只是覺得購買美國公司安心些。我們買了些英國公司的股票。但我傾向於遠離外國公司,因為我只是不明白他們的政治。總有一樣東西來了,你永遠不知道。
Q:人們喜歡比較現在的市場和以前的市場。你看到任何歷史的重複?以往任何一年的情況影響了你對今年的評估嗎?
S: 在去年年底,我告訴你,我的合夥公司拒絕接受新的資金加入,因為我覺得我根本不知道市場將會咋樣,我們盡量不去揣摩市場將會怎麼走,我找不到任何投資標的。我的兒子也發現不了。所以他說,如果我們不能找到什麼想買的,那我們還拿我們客戶的錢幹嘛?所以我們不接受新資金。從這個意義上,我認為去年市場被高估了。
現在市場有兩個方面的。你有一些股票確實遭受了挫折,下跌了50%或60%,與此同時,其他有的股票達到了股價的新高附近。我要說,市場沒相同的,你知道嗎?在1962年,市場上一些低價股表現瘋狂。他們漲飛了,新的發行不斷並且價格離譜,所以我啥也沒幹。
Q:你的賣出原則是什麼?什麼情況會改變?
S: 賣出是艱難的。最糟糕的是,你有時想賣掉,但是隨後發生的變化又影響了你。我們有投資一家公司叫Southdown,是一家水泥企業。我們在12.5美元買了很多。哦,現在想還覺得很棒。後來賺了一倍,我們賣了,差不多28美元-30美元的樣子,守了差不多兩年時間。後來我再次關注這間公司的時候,它已經每股70美元了。人會因為犯錯而自卑。但是,我們只是覺得,在這個水平已經不便宜,所以我們會賣出。
Q:你的做法有過顯著變化嗎?
S: 是的,會因為市場的改變而改變。現在我再也買不到不高於營運資本的股票了,我們不會消極的說“那我們就不買了,那我們不打算玩了”,你必須決定你到底想要做什麼。所以我們決定,我們買那些陷入困境的股票,有賬面價值基礎的,股價在低點附近而不是在高位,那些沒有人喜歡的股票。那麼為什麼市場不喜歡了?然後你可能會說凡事必有原因。原因可能是企業沒有利潤了,人們喜歡利潤。人們會關注下個季度的公司情況,但是我覺得下個季度沒那麼重要。
Q:Tweedy Browne注重定量,巴菲特的更多定性。那麼你的取向?
S: 我更傾向於在Tweedy Browne那邊。沃倫·巴菲特做的很棒的,甚至是空前絕後的。但是,我們不能像他那麼做。你要做你自己有把握的事情。現在,很多人想模仿巴菲特。他們會購買巴菲特買的股票。但我不會這樣做。我們運作合夥公司來進行投資,年復一年,我們買入,然後漲起來後我們賣出,我們盡量會買便宜一些的公司。
當然也有人依靠投資這些“優質”公司賺了大錢。所以,再一次,你要做你有把握的投資。我們覺得買的舒服有把握的公司是風險有限的,我們會買很多。正如巴菲特說的,持有一個投資組合是為了防範無知,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因為我們不會到處去調研,好像彼得·林奇做的那樣。他是在自虐,他一年去調研300家公司,他不停的從一家公司到另一家。
那不是我們的方式。葛拉漢也沒這樣做。葛拉漢的觀點是,這些公司的董事,對公司的得失負責。如果一間公司沒有運作好,改變管理,使公司做得更好。這要花更長的時間。沒有公司想要不斷賠錢,他們會做努力。他們或者合併或者改變管理。所以我們不會花大量時間去和管理層或者合夥人談。我們也根本不想被投資人問這問那。
老兄,我們幹這一行差不多40來年了,我們知道怎麼幹是行得通的,我們很盡力,我覺得你要了解和信任我們。因此,我們的投資人會留在我們身邊,希望如此。
Q:你的投資回報是多少?
S: 你的意思是那些股票?我估計差不多20%或25%一年。大約每四年我們翻一倍。我們想獲得長期的資本收益,當你買了陷入危機的公司,它不會馬上漲上去,相信我。它一般會下跌。所以你必須等待一段時間,差不多要4年的樣子。一些需要更長的時間。
Q:巴菲特一直說要集中投資,不過好像你不是這樣的?
S: 從心裡來說,我們做不到。巴菲特是傑出的,他不僅是好的分析家,而且他很有很好的商業眼光,他知道,我的老天,他買了一家公司,然後那些傢伙拼命為他工作!巴菲特不僅有很好的商業眼光,他對人的判斷也很準。所以他做的很棒。巴菲特可以找到5間公司都是做金融的,並且理解這些公司,他很擅長,但是這些我們可做不到。你要知道每個人都有能力圈。
Q:你有涉及到商品投資嗎,你說銀是否被低估?
S: 我對商品投資沒有涉及。 Asarco是間從事銅的公司。我不知道銅是不是會下跌,我只考慮股票價格是否便宜,我不需要知道銅價或者銀的價格走勢。我對商品走勢沒啥看法,這節省了我們大量的時間。
Q:你賣空嗎?
S: 我以前曾經做過幾次,當時我們總被賣空搞的很煩惱。所以我們再也不做了。
~沃爾特·施洛斯個人履歷~
1916年:生於紐約一個猶太移民家庭
1934年:高中畢業後進入華爾街,後來接受葛拉漢的證券交易培訓
1942年:參加二戰,升任到少尉軍銜
1946年:加入葛拉漢·紐曼公司,成為一名證券分析師,他和巴菲特共用一間辦公室,成就了兩位大師超過60年的友誼
1955年:創建沃爾特·施洛斯有限合夥公司(WJS),開始獨立管理資金
1973年:他的兒子加入WJS
2003年:停止管理合夥人的錢,成為全美業績最好的投資人之一
2012年:沃爾特病逝,享年96歲。巴菲特聽聞這一消息後,發表聲明稱施洛斯是與自己相交61年的朋友,“他的投資記錄輝煌,但更重要的是,他樹立了正直的投資管理典範,他信仰的道德標準與他的投資技巧同樣出色。”
資料來源: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ef9cccf01019r2a.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Jade 投資理財,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塊聊投資及交易 大家會不會覺得上集只聽捷哥講心法不過癮呢? 會不會覺得韭菜紅問得不夠到位呢? 本集小毓加入 基♂情♂閒♂聊♂ 交易不是單純買賣金融商品的行為嗎?有什麼好特別定義的? 聽聽看小毓跟捷哥用主觀跟量化分別的觀點講給你們聽 本集三人用兩支麥克風,在聽覺上如果沒有以往的好請大家多擔待 已...
「量化交易員是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基金黑武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Jade 投資理財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心得] 我是高頻交易員, AMA. Ask Me Anything! - 看板Trading 的評價
- 關於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高頻量化交易員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工程師也能跨領域成為 ... 的評價
- 關於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為什麼會成為交易員?交易員的一天都做些什麼呢?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Mt4/Mt5 量化交易員 的評價
- 關於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金融業工作分享:量化交易研究員- 個人看板板 的評價
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專注的本事>
華爾街 II- 金錢萬歲 有一個橋段:「Q: 你這樣一直賺錢想賺到多少你才滿意 A: 無止盡 (More) 」
這在經濟學上聽起來理論上其實也沒有什麼問題,極大化預期的效用、產出、快樂程度,再給定的資源條件下。
同時這某方面也很政治正確,鼓勵人們要努力、要變得更好、要進步、要成長、要成功、要考高分、要賺大錢、要有更好的將來。
沒那麼做,還有人會來怪你不努力才會失敗 =3=。
做為臺灣土生土長的寶寶,我也抱持著這個態度。
我記得那時候去問的問題是,我想要把兩堂基本課程換成隔壁經濟系數理計量與經濟組的高等課程,這樣有助於我未來可能可以表現好就申請上哈佛大學。我想要試試自己的極限在哪。
很合理吧?
但交易員出身的IM深諳此道,直接勸退我做這件事情。他說了他當年跟我念一樣的學程,面對一樣的十字路口。一批一模一樣的學生,做一模一樣的選擇。
他當年選了基本組,最後也還是去了哈佛。反倒是當年選高級組的,沒有人到哈佛,而後續表現也沒有比較好。
他說關鍵在於精通一件事情。如果選高級組,可以精通,那當然很好,但不保證世界上經常有人可以做得到。如果沒有把握,何必淌這趟渾水。
再來,選基本組,精通也夠上哈佛了。按步就班把每一件你要進行的事情有效的做到極致,基本保證了你的成功。
“And my question to you is, are the habits that you have today on par with the dreams you have for tomorrow. That’s something you need to ask yourself every single day. Because whatever you do on a regular basis today will determine where you will be tomorrow.”- Stephen Curry
成功從來都不是越級打怪來的。
總之我再三的確認,一個優秀學生不會因為選基本組而被埋沒才能後,我就也跟隨IM選了普通組,事後回想也意會到這實在太睿智了。
因為,我才意識到,在真實的競賽場上,如果沒有辦法在一件事情上做到極致,勝率可以說是0也不為過。
--
如果當初我們在高級組陣亡,那麼就不會有任何後續在這場上的發展了。
選普通組就能夠上哈佛,有沒有滿足自己的目標。有。既然如此,何必承擔不效率的無謂下檔風險。
--
[實際上]
實際上在執行的時候,經常會設定高於最佳選擇的目標,造成不必要的價值損失。
你不難發現,PTT每隔幾年,就有人虧掉500萬以上,依照不同的原因,即便投入只有一點點的本金。
他們可能是當選擇權的賣方、或是交易衍生性商品、又或是承擔超級高風險去賭一些基本會下市的股票。
任何一個不報名牌、正派的部落客/Podcast 理財專家都都也一再強調:任何投資都不要壓身家。
投資理財本來的目的是調整現金流、得到適當報酬,讓自己的總生活變得更好,但經常會看到投資人為了追求多一點點的報酬,卻付出了不成比例的下檔風險。
市場上永遠不缺好的投資的機會,沒有哪一個投資機會值得你壓身家進行的。
如果你沒有辦法活到接下來的機率實現,那麼一切所謂勝率都沒有意義。
--
總結:
不管是投資與運動競賽,
- 成功完成目標的路上,成功者的失敗次數 平均會比 失敗的人的失敗次數還多。因為真實的市場只有常勝。任何球賽、競賽都是相同的,就算是明星球員,勝率也就是50%加一些,不會是100%。
- 勝率的來源之一是對於自己的選定守備範圍的精通與卓越。
- 有勝率,必須要存活到足夠久,勝率才有意義。
- 給定能達成滿意的目標、做極小化風險的選擇,是能夠完成長期目標的原則之一。
最後用一個經典的量化的例子總結,
「你領到這個月月薪15萬元,走出門,有一個賭大小的機會,開大與開小的機率分別是50%。猜中就可以翻倍、猜錯就會歸零。
你是個不愛好風險的人。你可以下注一次,那你最佳的下注金額應該是多少? 」
這期望值等於0,你說不玩也罷。那下一個問題:
「今天有一個非常可靠的內線告訴你,開大的機率有60% ! 那你最佳的下注金額應該是多少? 」
這期望值大於0了! 面對這大好機會該怎麼做呢?
A. 借錢投資,賭好賭滿、善用內線優勢
B. 有點風險我就不愛、依然不玩
C. 分散風險、下注一半薪水好了
D. 富貴險中求、下注全部薪水
E. 以上答案我都不喜歡,我覺得正確選擇是下注 ___ % 薪水
※留言告訴我們答案或Tag 你的朋友來解題,不用抽直接送 我們年度作品 [漫步華爾街:有關投資最重要的七個科學基礎] 第一章電子檔,內有此科學基礎完整詳解與說明。
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基金黑武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小黑被人點名了,不得已只好來回復一篇做為澄清,也算是我自己為當前的社群亂象做一個抒發吧!本篇的圖片就是被點名的美股盤後,以下文章我會分三段來解釋:
1. 對於美股盤後的閱讀角度做解釋
2. 解讀該粉專的最新文章(發於7/2下午6:15)
3. 粉專經營的一些思考
【對於美股盤後的閱讀角度解釋】
關於分析言論的部分,其實早在六月我就有專門撰寫一篇文章來講這件事了。市場上很多人的觀念只有漲跌,而沒有部位組合的觀念,很明顯這個粉專就犯了這個錯誤。簡單來說,就是思考方式僅限於單一市場,而非跨市場的組合式思考,通常學生比較容易犯這個錯誤。
以下是我在6/4分享的美股盤後解釋(https://reurl.cc/MvQYRX):
-----------------------------------------------
昨天有粉絲私訊小黑,提到這兩天的美股盤後,裡面寫說「沒有利空消息基本上就會維持上升趨勢」,那這整篇文章不是廢話嗎?
我初看之下其實有點疑惑,後來想了一下才明白這位粉絲的問題在哪裡,他的思維邏輯很簡單:「市場不是漲就是跌」,所以不用那麼多廢話,跟我說明天會漲會跌就好了。
其實小黑在美股盤後中的內容,重點是在分析市場,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要留給粉絲去想的,那就是該怎麼操作的部分。
那麼以近期的市場趨勢來看,能夠怎麼做呢?小黑可以舉幾個例子:
1.目前趨勢向上但有利空風險,而且真的有利空多半是大事件,所以可以作多個股,再作空大盤選擇權避免向下的大幅波動。
2.小黑在美股盤後已經多次提過近期的市場潛在風險了,可以針對這些風險比較不會波及到的產業,搭配當前產業的輪動趨勢去配置部位。
3.由於FB的篇幅比較不夠,小黑會把整體國際市場的詳盡分析寫在週報之中,訂閱週報可以看到更多細節,和美股之外更廣的分析。
結尾補充一下,為什麼法人機構裡面研究員跟操盤人基本上是分開的呢?就是因為交易不僅要了解當前的事件還有整體環境多空因素,在操作上如何建構部位也是一門學問。雖然市場確實不是漲就是跌,但是背後交易策略的建構,還有對於風險的曝險程度,都是投資人必須考量的重點,完全不亞於單純的分析。
-----------------------------------------------
在受到批評後,我詳細看了一下該粉專,發現應該是由學生所組成的粉專。有分享的初衷當然是很好,畢竟教學相長,有output才會有更多的收穫,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了更多的問題,而這是對投資社群媒體很嚴重的一個傷害。
-
-
-
【解讀該粉專的最新文章】
7/2該粉專發了一篇關於量化交易的文章,整篇落落長,我在其中挑幾個段落來回復。(計量這個詞很Low,下述以量化一詞表示)
1.「看到這裡各位可能會發現,技術分析的邏輯似乎和計量交易區別不大? 沒錯,其實計量交易可以理解為 #升級版的技術分析,或者極端版的技術分析」
小黑看法:技術分析是技術分析,量化是量化,技術分析可以被當作量化交易的一個訊號,但其實量化的深度遠不止於此,市場邏輯、資料清理、統計基礎才是量化的精隨所在,科普固然是好事,然而為了讓大家能夠輕易理解,連定義都搞錯,就很嚴重了。
2. 「說的誇張一點,#任何技術派交易員用來判斷市場的方式 (只要是客觀標準),都能將其寫成程式並且自動執行。」
小黑看法:這邊還真的太誇張了,市場之所以複雜,技術分析之所以困難,就是因為很多部分難以被量化。在不同場域、不同市場情緒、不同交易標的、不同交易制度 產生下來的技術分析圖形都非一致。
3.「相信許多研究過投資的讀者都聽過股債60/40分配的說法,但可能對這樣分配的必要性抱持一點疑惑,或者不明被為何一定視60/40分配而非70/30或50/50。#計量後測可以很好的解答這些困惑,並且可以輕易測試70/30或50/50分配是否優於60/40 (hint: 並沒有)。」
小黑看法:所以這邊要做的到底是量化交易,還是投資組合?兩者的定義其實完全不同。
其實通篇可以看到很多關於量化的概念,但很明顯作者並沒有把概念完全釐清,或者作者目前的程度可能還處於兩者的交集之間,並沒有完全了解兩者的區別。在粉專中看到作者目前只是大三學生,其實以大學生的水準來說算很認真了,以科普入門的角度來說也還不錯,然而如果今天該粉專真的要這麼硬(希望能完美預測隔日漲跌),這篇文章放在這邊會不會不太恰當?產學終究有別,從學術角度對市場提出評論,該粉專是否是在完全吸收消化內容後,才做出的評論呢?而這也引發了我第三段的評論。
-
-
-
【粉專經營的一些思考】
這段內文可能比較沉重一些,在被點名後,我大概瀏覽一下這個粉專的文章,發現其中許多內容可能是從中國來的,以下為其中一個範例,各位最近一次聽到周遭有人講出”拍腦袋”是在什麼時候,或者有沒有人知道那到底是什麼意思?這還只是近三篇文章中的兩篇…
引用該粉專6/28的文章:「估值只是在拍腦袋?
常有人說,市場大小的測算不精準,算出來的數字就是在拍腦袋,確實如此,但作為顧問業經典的面試題目,今天就舉三個例子簡單聊聊為何我覺得Market sizing還是有他的價值。」
老實說這並不是壞事,其實當前在金融投資領域,中國的資源確實比台灣要多的多,甚至工作上有時候要搜尋美國相關公司的消息,最終我還是會以中國資源為主。
然而我點出這部分的重點在於,當前中國本地流行的模式,是去尋找擁有很多資源的地方,例如知乎或是各種懶人包,然後當二房東不斷引用資源分享,最多把他換句話說,變成類似的一篇新文章。
這種懶人包在科普上確實能夠引起外行人的興趣,不過若你專精於其中某個領域,就會發現其中的內容一文不值,甚至有許多錯誤或是觀念混淆的地方。而管理者由於已經是二房東,本身未必就了解其中內容的意義,在傳遞資訊的同時,無法過濾不實訊息,這將會導致最後許多人的觀念被誤導,並且問出很詭異的問題,例如我在第一段提到私訊我的粉絲。
當然,粉絲如果在觀念上有所混淆,我認為是沒辦法的事,畢竟現在資訊爆炸,什麼樣的人都有,做為非專業從業人員,也無從判斷資訊對錯。然而,如果今天你是一個粉專經營者,甚至目標是要進到業內的人,若沒有確認文章內容的能力,那你勢必要開始思考,是否該調整粉專定位,或者做為一個資訊搬運者,你的責任是什麼?
最後,願獲利與各位同在。
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Jade 投資理財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塊聊投資及交易
大家會不會覺得上集只聽捷哥講心法不過癮呢?
會不會覺得韭菜紅問得不夠到位呢?
本集小毓加入
基♂情♂閒♂聊♂
交易不是單純買賣金融商品的行為嗎?有什麼好特別定義的?
聽聽看小毓跟捷哥用主觀跟量化分別的觀點講給你們聽
本集三人用兩支麥克風,在聽覺上如果沒有以往的好請大家多擔待
已經盡量後製處理了,金拍謝
後來關麥之後跟捷哥討論了一下
多一點人看他的紀錄就可以多一點交流
觸發各種不同的想法跟火花,就跟我們邀他來的目的一樣
在IG搜尋:stockoperators
就可以找到我們捷哥
(我是韭菜紅
節目中提到的建議僅作為心得分享而非投資建議
Youtube / FB 搜尋:Jade 投資理財
IG:jade.fintech
節目連結:https://jadefintech.soci.vip
業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高頻量化交易員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工程師也能跨領域成為 ... 的推薦與評價
EP31:高頻 量化交易員 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工程師也能跨領域成為 交易員 ?|Kaede Tai & Stanley Tsai. 1.8K views · 1 year ago ...more ... ... <看更多>
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為什麼會成為交易員?交易員的一天都做些什麼呢?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員的一天!其中還偷偷透露他們平日如何精進自己的小撇步唷! Samuel Mao - 2年以上在高頻 交易 微結構研究、超額報酬訊號研究以及其他 量化 ... 什麼是殺死 交易 ... ... <看更多>
量化交易員是什麼 在 [心得] 我是高頻交易員, AMA. Ask Me Anything! - 看板Trading 的推薦與評價
我三年多前離開了科技業的工作, 到一間小公司做高頻交易.
想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幾年來我在這個產業的一些心得和見聞.
不過我有點懶得寫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所以想用問答的形式來回答大家的問題.
規則是:
1. 在Trading版的這篇底下推文發問, 我有時間的時候會來修文回答.
2. 期限一個星期到下星期六為止. 問題內容不限.
不過先說明兩點:
1. 我沒有賺很多錢, 公司也沒有, 因為我們在之前市場好的時候沒有scale得很好,..
而最近市場變得愈來愈難賺錢. 我們沒有交易台灣 沒有交易crypto. 保證沒有賺到各位大大der錢.
2. 我為什麼要做這個問答呢? 我今年的目標是希望可以多認識一些業內人士互相交流.
也希望透過資訊的分享 提升我個人的知名度 為將來出書開課做準備(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30.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ding/M.1550903204.A.2B2.html
※ zxcmnb:轉錄至看板 Option 02/23 14:27
大家真正做的是Low Latency Trading
有些策略可能要求很低的latency 但是實際上交易的次數和頻率並不高
速度當然是愈快愈好 latency愈低愈好
從收到報價 中間運算 到下單到交易所 時間單位是microsecond
有些策略要搶快 那就要低於10 microsecond
有些比較複雜運算較久的也會低於100 microsecond
但大部分應該都會低於20~30 microsecond
level 2 orderbook, 逐筆成交紀錄等等
愈多愈精確的資料有助於產生各種有預測力的feature.
不過當然還是要看你怎麼用這些資料
有些人的交易策略會用好幾年的資料
市場的結構和狀態是會不斷改變的
如果你的模型可以抓住這些改變的話
用長時間的資料可能可以讓你的預測更準確...
商品當然是每個能賺錢的商品都跑
跑多商品還有個好處是可以考慮hedge自己不想要的risk factor
... 這好像是廢話 不過也是事實 我們目前沒有一個很科學的方法來做這件事
一個好的策略通常可以活幾個月
交易策略開發會找有機器學習相關經驗的人
交易成本的絕對值是多少其實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拿到最低的成本.
交易成本高的商品會有比較寬的spread 比較高的波動性 和比較低的交易量
但不代表不能賺錢 比較寬的spread對造市策略來說有比較高的利潤
比較高的波動性代表有更高的可能有錯價
基本上如果你有最快的速度 最好的預測 最低的成本
那麼在每個市場都可以很容易賺到錢.
說到交易成本 可以舉例來說 假設某個商品的交易稅突然調降
這時你本來的策略不但很可能不會多賺錢 反而會因此而少賺或賠錢.
這是因為假設本來市場參與者的均衡狀態是
每筆單要平均能賺100元才下單, 如果交易下降20元,
這時候大家看到有賺80元的機會就會衝了,
而還在傻傻等賺100元機會的人可能就等不到機會了.
基本上可以把商品按micro structure分成三種
一種是tick size很大 掛單很厚 每天動很少的
一種是tick size很小 掛單很薄 動得很劇烈
第三種就是中間的
三種商品交易有不同的難處
問我建議的商品的話 我會建議大家不要交易.
交易是一個很不公平的競賽 想要交易的人應該先想想自己的edge在哪裡
市場上有人有比你快的速度 比你多的資料
比你聰明/努力的人做的預測模型 比你低的交易成本...
想要賺錢 必須在每方面都做到盡可能的好,
而當你賺錢的時候也不能鬆懈. 因為後面永遠有在追趕你的人...這是一條永無止境的路
看你的預測模型 用到nvidia gpu的話就要裝cuda.
通常機器學習大家會用會用python或r或是matlab 看個人喜好
聽說確實有人這樣做 不知道效果好不好
(我好像修壞推文了)
), 02/23/2019 20:02:38
快市就是一筆賺錢單或是賠錢單而已
大家比較怕的是flash crash
需要在異常狀態的時候暫停交易
但是當基本面受到改變而策略又開始賠錢的話 應該要把策略直接關掉
例如當貿易戰提高黃豆關稅的時候
不同月份黃豆期貨原有的相關性也會跟著改變
這很可能會讓本來交易calendar spread的策略失效
當你做了這麼多麻煩的事情 你不會只想交易某個特定商品
而是會交易所有可以交易的商品
那種讀每個星期公布的及時經濟數據後只下單一次的策略也算是高頻
接近選擇權到期日的時候,
股票的價格往往會往最接近的選擇權的strike price靠近
作者認為這很可能是market maker避險行為所產生的副作用
不過如果你認為這個現象很重要的話
可以做出這類feature丟進預測模型裡
然後靠這個公式就可以賺大錢
現在認識到要賺錢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公式
而是需要把每個方面都盡可能地做到最好
從 資料數量/種類 預測模型 下單方式 到系統速度等等..
沒有一個神奇的公式/信號/均線可以讓你賺大錢
即使有 這個東西也很快會被其他人發現而逐漸失去效力
其實我們每天的pnl和市場的交易量有蠻高的相關性
當市場交易量很大的時候 這通常是散戶(或是非專業投資者)大量進場
無論當天是大漲還是大跌還是震盪什麼的 我們都很容易賺到錢
有點像是散戶在瘋狂撒錢的感覺
但是當市場交易量很小的時候
就是大家在互相對作 爭奪微薄甚至沒有的利潤 這時候會很難賺錢 甚至賠大錢
從這方面來看的話 這個行業和出海捕魚也蠻像的
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撈到魚 天氣不好可能會翻船
賺錢的漁船會擴充自己的船隊把漁撈完害別人沒得撈
我認為對散戶比較有利的交易策略最好
避免單純使用價量技術分析頻繁交易
使用一些不常發布的經濟數據指標
如果你的預測模型只能找到大家都看得到的獲利機會的話
速度慢代表你的單只能排在別人的後面
賺錢機會都被前面的人吃了
但是過短的週期 價格的變化量可能不足以支付交易成本
而容易被預測到的變化也往往代表會有很多的競爭者
所以如果你想問的是那個週期最容易賺錢的話
答案和你的系統速度 商品的特性 市場上的其他參與者 都有關係
或是reinforcement learning訓練下單
預測的標的可以是價格, 價差, volatility或是任何你覺得可以交易的時間序列
如果回測也不賺錢 那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改進通常要有方向 單純調參數意義不大
當然也是有怎麼改進都賺不了錢的時候 那就只好放棄
以手遊課金或是制服店消費的娛樂心態來做短線交易
不要把失去的錢想成是投資失敗的結果
想成這是娛樂的必然開銷
這樣心理才會比較健康 也才不會玩到家破人亡
推 yuwenche: 上面打錯字: 30um => 30us 02/25 13:59
microsecond = 0.000001 second
交易時段要稍微注意一下策略是不是有不正常的狀態
所以應該是沒有吧
我只會看很明確有重要改進的paper
但通常是看看能不能給自己什麼啟發或是直接拿來用的工具
如果要自己寫一個solver這種程度的話我不會 也沒時間
話說回來deep learning 我只能說... 不是deep learning沒用 是我沒用
收報價 錄資料 調整機器 最佳化程式速度 和broker建立關係等等
一個人有可能做到 但會有點辛苦
不過如果只有一個人 可以不用要求賺那麼多錢的話 也許不用做得那麼好也不一定
但是能夠每天或是每個星期賺錢的人應該很少
但是還是會有一些侷限 例如某些本來就很好預測的商品
你如果搶不過別人 就很難賺錢
除非是有市場容納量問題
那會優先考量相關性低的策略
在交易週期比較長的量化公司
可能會需要懂財報的人
還有選擇權定價需要懂財務工程的人
還有沒有專找DL人喔 deep learning只是個buzzword...
我覺得至少要懂機器學習 而且對交易有興趣的人
如果是實盤不賺錢但是那天的回測還是賺錢 => 速度太慢或是回測有問題 => 關
回測每天交易100次天天賺錢的策略 假設連續賠錢一個星期 => 關
但如果是回測10天只有6天會賺錢的策略 就會需要比較長的觀察時間
中文資料:
1. 知乎上 高頻交易 量化交易 的討論和一些live
2. babyquant的《中国期货市场量化交易(R与C++版)》
英文書:
入門書
1. Ernest Chan的三本<<Quantitative Trading>>, <<Algorithmic Trading>>,
<<Machine Trading>> 我個人比較喜歡第二本
2. World Quant老闆Igor Tulchinsky的
<<Finding Alphas>>搭配101 Alphas的paper
看完以後可以了解WorldQuant(或是量化基金)在做什麼
3. Euan Sinclair的<<Option Trading>>和<<Volatility Trading>>
我覺得寫得很好 即使你不交易選擇權 也可以獲得一些啟發
進階
1. <<Quantitative Equity Portfolio Management>> by Chincarini & Kim
雖然年代有點久遠了 不過我覺得這本內容還是蠻扎實
可以當工具書或是尋找靈感的參考
2. <<Quantitative Equity Portfolio Management>> by Qian, Hua & Sorensen
<<Active Equity Management>> by Zhou & Jain
這兩本也不錯 不過其實這類書很多內容都大同小異
我只要是感覺書上有寫我感興趣的東西的話就會買來看
3. <<Advances in Financial Machine Learning>> by Lopez de Prado
作者是業界的名人 書裡一大部分我覺得都是在教你怎麼處理資料避免overfitting
純理論
1. <<Algorithmic and High-Frequency Trading>> by Cartea, Jaimungal & Penalva
這本書會告訴你在給定的數學模型下 optimal execution會是什麼
當然現實生活和數學模型其實有很大的差距
2. <<Market Microstructure in Practice>> by Lehalle & Laruelle
這本介紹了很多microstructure相關的知識
這兩本如果是想找交易策略靈感的話 可以不用看.
但是看了以後可以對市場有更深的理解.
最後來鋪個開課梗(誤):
我以前會覺得開課/出書的人都是沒辦法在市場上賺到錢的人
所以這些人的課程或是書籍都是沒用的 想要賺錢的話 只能靠自己想辦法
但是我後來發現其實不是這樣
這些人可能基於各種原因真的沒辦法從市場賺到錢 所以才出來開課/出書
但他們的資訊對我來說還是可能是有用的
舉例來說
某個開課大師他可能有個交易策略 可以平均每口交易賺10元
但交易成本是50元 這樣交易完他還要倒賠40元
而我是一個穩定獲利的交易員 平均每次交易可以賺65元
加上他的方法以後 我可以變成每次交易賺75元 扣除成本之後
我的淨利會從15元提升40%變成25元
一個在別人手中沒用的資訊 到了我的手上變成黃金!
(這個例子有點過於理想化 但其實交易在做的事情大致就是這樣
到處收集各種微小微弱的信號 把他們合在一起 團結力量大)
心態改變以後 我會很願意去看書或是聽課
即使大部分內容都是沒用的 但只要有一兩個有用的資訊就值回票價
而有時候真的也還可以找到一些有幫助的想法
(當然個人的時間和金錢都是有限的 所以還是要篩選一下)
===
感謝大家的發問 公開的回應就到這邊結束了
希望業界的朋友可以站內信交流囉
(還有開課梗是開玩笑的 目前沒有開課的打算 將來應該也沒有)
※ 編輯: zxcmnb (1.160.197.32), 03/04/2019 00:27: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