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參加「平埔原住民族復名復權論壇」。以下是我的發言稿。
政治分類
「生番」或「熟番」,從來就不是人類學或民族學以民族特性來分類的族群,因此沒有學者專家有能力將「生番」(高山族)和「熟番」(平埔族)不論從地域、生活、語言、慣習上作一明確族群邊界區分。道理很簡單,這是殖民國家為了管控的需要而採取的政治分類。
一紙行政命令剝奪原住民族的基本人權
2002年12月25日,歷經十五年的噶瑪蘭族復名運動終於開花結果,獲得官方認定為原住民族,但是諸如凱達格蘭、道卡斯、巴宰、噶哈巫、拍瀑拉、洪雅、巴布薩、西拉雅、馬卡道、大武籠等族,至今官方遲遲不願認定,全礙於台灣省政府的一紙行政命令而剝奪了原住民族基本權利。民國45年省政府為了要得到平地山胞選舉人名冊,而開放「平地山胞」身分登記,因效果不彰,於是46年、48年及52年開放三次補登記,長達七個年頭竟然只有花蓮縣豐濱鄉、台東縣長濱鄉、屏東縣滿州鄉、南投縣鄉魚池鄉與水里鄉、苗栗縣南庄鄉等六個鄉有部分熟番前往登記。未能在此期間登記的熟番或其後裔,今天官方依舊視同放棄原住民身分。本人要質疑的是,當時登記期間官方沒有考慮到長期以來被醜化者心理的感受。歸納當時沒有登記的人至少有幾個原因:1.未接獲登記通知、2.不知道為何要登記、3.不願意登記、4.不明白為何要登記平地山胞(從來沒有聽過有平地山胞的種族)。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台灣各地平族群族依然有將近3萬人雖然不願意登記平地山胞而選擇登記「其他」種族,這表示平埔人雖被醜化被歧視的狀況下,仍未放棄原住民族的認同。
官方卑劣的藉口
今天台灣政府拒絕平埔族群登記為原住民身分大致有四種說法:
一、為「漢化論」,認為平埔「熟番」已漢化,不應恢復原住民身分。
二、為「自願拋棄身分論/未登記論」,認為平埔族群主動放棄平地山胞身分登記。
三、為清代以來,官方對「生番」和「熟番」採取不同的治理方法。
四、為「資源搶奪論」,認為平埔族群會搶奪現有的原住民族資源。
本人要駁斥以上的說法,因原住民族集體權或個人身分權,本來就有自我認同以及要求國家承認的權利,不可因時間的更移而改變,這是普世價值的原住民族基本人權。因此以上四種的說法,都是一種卑劣的藉口。
「熟番」是殖民壓迫之惡
當今許多未被國家承認的原住民族問題,不是短期造成的,要釐清這個問題必須把它放在「大歷史」情境中審視。十七世紀以降,全球籠罩著殖民帝國主義的氛圍,帝國強權國家以殺戮為手段進行掠奪,世界各地少數民族地區開始遭受迫害與奴役。1624年荷蘭入侵台灣南部首當其衝的是西拉雅族,三百多年來台灣島連續遭受幾個政權殖民期間,持續充斥著弱肉強食的殺戮戲碼,擾亂久居千萬年的原住民族安定的生活空間。十九世紀中葉,在殖民國家與強勢漢族的掠奪、歧視下迫使許多族人逃離家園,包括中部的巴宰與噶哈巫;西部海岸的巴布薩與拍瀑拉;北部的道卡斯;南部的西拉雅、打武籠與馬卡道;東北部的噶瑪蘭等族等,被迫遷離原居地逃到埔里、宜蘭、花蓮、台東、高雄等地。顯見台灣西半部與東北部原住民族群的土地大規模被侵占後造成生存空間嚴重的擠壓。
原住民族運動與平埔族群復名復權運動
1993年台灣原住民族「反侵佔、爭生存、還我土地」運動及1994年的「爭取『正名權、土地權、自治權』」入憲大遊行的隊伍中,平埔族人現身參與其中,開啟了平埔運動的一頁,這期間各地平埔族人開始自我覺醒並展開文化復振運動,同時要求台灣政府認定的復名復權運動。
族群認定是政治問題
2002年12月,平埔族群的噶瑪蘭族復名的成功,已經打破僵化的族群政策,官方沒有任何理由不承認其它平埔族群的道理。因此本人在此要求,小英政府應該立刻恢復與認定平埔族群各族族名以及個人原住民身分,這是回應普世價值的原住民族基本人權的作法,是刻不容緩的政治問題。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