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連載真人真事改編第2話
#牙醫師的進擊台灣生存記
【負6顆牙的嘴巴-第二章: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曹醫師,我真的很希望能夠在生日那一天,自在的吃上一頓飯。」
榮奶奶從診間離開之後,我陷入了一陣沉思。
我有答應這個治療,而我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的決定。
我拿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來當賭注,面對這等難度的病人,這說法真的是不誇張,下方的照片是實際的榮奶奶口內照,口腔底部就這樣裸露出來。
我掙扎的心理過程,從榮奶奶的話語當中能夠深刻的感覺到她是開心的,但同時也有痛苦。開心的部分是來自於家人們帶來的溫暖,使得生活充斥著滿滿的幸福感;而痛苦則是源自於她那負6所帶來的負擔與災難,讓她無法暢所欲言,也讓她無法享受美食帶來的快樂。
其實以榮奶奶的智慧與經驗,她自己也十分清楚,能夠讓她有正常的飲食方式,唯一的方法就是植牙,因為現在的她,連半顆正常的牙齒都沒有,最基本的咀嚼和說話,對於我們而言,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對於榮奶奶這類型的老人家,都是一種奢望,真正殘忍的並不是從未得到過,而是原本擁有的東西,失去以後帶來的落差感,越是稀鬆平常,越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落差感就越加龐大。
得到後又再失去,世間能有幾人能釋懷?
植牙這事情,對榮奶奶而言,已經是讓她八十大壽最難盡興的副作用,畢竟都已經負六了,不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對榮奶奶來說,都十分的痛苦。對於心理上來說,不單單是因為植牙得掉落,造成她對於植牙的恐懼與害怕,深怕說這次做了,又會對她的身體造成什麼樣危險,更怕進一步造成家人們的負擔;而生理上則是,對於她的口腔而言,這的確快瀕臨極限,甚至如果失敗了,很有可能給她老人家造成生命上的威脅。
要牙肉沒牙肉,要骨頭沒骨頭,對於即將八十歲大壽的她,要做如此大範圍的手術,已經不是她選擇說可以就可以的事情,要經歷如此大範圍手術,對於這個年紀的患者是十分危險的,傷口越大,是越難癒合,並且還要考量到,植牙進去到她能用,這段時間得營養補充也是個問題。
「這到底該怎麼辦呢……?」我抬頭望著診所的天花板,為了一頓壽宴,榮奶奶究竟還要付出多少代價呢?做這個決定的同時,並不是只有她十分痛苦,連我也陷入了一個深沉的迴圈。
我常一邊吃著飯,又覺得飯吃不下了,我的壓力不比榮奶奶小。
榮奶奶的痛苦是要不要再做一次這個手術,而我的痛苦則是到底該怎麼做這個手術,在沒有牙肉,也沒有骨頭的情況下,就如同諺語一般,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算再怎麼靈巧,缺乏了最重要的核心,也難以成功,更何況現在不但沒有米,連鍋子都沒有了。
我抬頭看著榮奶奶口內X光照片所呈現的結果,那灰黑色的一片,彷彿就是對於這事情的寫照,就如同要在離地面幾里高的地方,憑空建造高樓大廈一般,不是說如何去設計建築物的樣式,而是連打穩地基都十分困難,更別說地質鬆軟,隨時都可能因為小小的地震而功虧一簣,地基不穩,樓蓋得再高再好也都沒用。
一想到榮奶奶回去前說的那句,想要自在的吃上一頓飯,那言語的力量與負擔,都十分的沉重,這也影響了我跟她下次見面的每一天。
我看著滿屋子的高科技設備,把3D電腦斷層檔案輸入系統,我按了院內分機找首席技術長星姐。
星姐:『誰找,今天病例很多,又有需要做的病例嗎?』
我:『是我,我要用兩套系統模擬一個病例』
星姐:『兩套?現在?』
到底我該怎麼辦?
-待續
過程比結果重要諺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投資好公司更重要,還是好價格更重要?」
前陣子收到讀者詢問,要怎麼對一家公司做出合理的估價?
市場先生今天先來說一個小故事。
---故事開始---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昭告全國想要甄選出全英國最好的馬車伕,
經過各地官員層層篩選後,最後有三個人被帶到女王面前,由女王親自挑選。
女王對他們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我的馬車必須要途經一個懸崖邊,你們如何保障我的安全?」
第一位車伕說:「我的駕駛技術,馬車只離懸崖邊一呎(約30公分)也絕對不會有事。」
第二位車伕說:「我的駕駛技術更好,馬車只離懸崖邊3吋遠(約8公分),也不會翻落。」
第三位車伕說:「陛下,我不走懸崖,我繞道走大路以保障您的安全。」
最終,女王選了第三位馬車伕擔任這項工作。
原因是女王知道,比起善於解決險境,更重要的是避免置身在險境中。
---故事結束---
這是一個網路上流傳的小故事,我不知道這是否是真實故事,不過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在故事中,我們可以學到第一層思考是:
「考慮風險,應該永遠放在考慮報酬前面。」
中國古時有一句話:「君子不立于危牆之下。」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置身在危險中。
也有一句諺語是:「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意思是最好的醫術,其實是不要讓疾病(危險)有機會發生。
在投資裡面也是同樣的意思,要盡可能避免把自己置身在危險之中。
在價值投資裡面,有這樣一句話:「投資好公司,並且買在好價格。」
意思是,除了標的要選的好,買的價格一但太差可能也會導致投資結果不好。這兩者都對投資成果有很大影響。
➡回到開頭的問題:「投資好公司更重要,還是好價格更重要?」
這答案可能對每個人不同,但如果讓故事中的伊莉莎白女王來選擇,我想她會認為好公司相對比較重要一些。
至於買在多好的價格,只要不是好公司,那就等同走在懸崖邊,價格再便宜,那也只是離懸崖的遠近問題而已。
這並不是告訴你好公司買在任何價格都無所謂,而是當你必須要堅守一個原則時,比起便宜的價格,也許堅守只投資好公司,是更適合一般人的選擇。
---
➡看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困惑:小孩子才做選擇,為什麼不能兩個都要呢?
不能夠選擇優質又便宜的公司?或是安全低風險又高報酬的投資標的?
其實就和世界上大多數的事情一樣,所有選擇都必然有些取捨與代價。
如同故事中,不走懸崖也許會繞遠路。而走懸崖的路也許可以更快抵達目的地,但代價則是冒著危險。
投資中也是如此,好公司有成長、獲利穩定、競爭力強,但問題是這人人都知道,因此價格往往貴的沒有那麼吸引人。但那些價格便宜的公司,則常常都是有某些明顯的缺點,機會也許藏在其中,可是一但犯錯卻又損失巨大。除非付出大量的搜尋成本,或是遇到十年一遇的不理性大跌,否則好公司往往沒有太多好價格的機會。
該怎麼取捨?
➡這故事中,我們能學到的第二層思考是:
「設定怎樣的目標,就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你可以想像,如果今天故事中的三位車伕不是向女王應徵,而是去應徵例如車站的駕駛工作,追求每班車準點抵達,可能結果就完全不同,也許最後中選的就是前兩位駕駛技術高超的車伕。
在投資裡面,如果你是一個基金經理人,你的目標是戰勝指數,不然就會被炒魷魚,即使你不願意也得冒一些險,報酬顯然被放在風險前面。
像是高收益債(垃圾債)投資,轉機股投資等等,其實也都是類似的問題,投資的內容本身品質沒那麼好,但潛在報酬機會也比較大(更好的說法是:這些風險高的東西如果太昂貴就沒人要,因此它價格較便宜)。不是說這些工具方法不可行,但作為眾多選項之一,自己是否該使用它?端看你對報酬和風險的取捨。
故事中伊莉莎白女王的目標顯然並不是更快抵達任何目的,而是安全的抵達每一站,讓她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我們普通人的投資理財,戰勝指數固然很美好,但更重要的目標是確保最終人生財務有得到改善。
目標影響選擇,選擇影響成果。當選擇不同,你使用的方法、過程、結果,也會完全不同。
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的投資方法有問題,但實際上也許方法沒問題,真正問題在於自己設錯了目標而已。
---
➡最後再額外分享一個小故事:
巴菲特早年的投資,認為只要價格夠便宜即可,不好的企業只要買得夠便宜也還是有賺頭。
但後來受費雪與查理蒙格影響,投資風格逐漸轉成買進優質好企業,至於價格只要合理即可。
巴菲特說:「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個方向,而不是像葛拉漢那樣只建議購買便宜貨,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猩猩進化到人類,否則我會比現在貧窮得多。」
---
➡複習一下:
1. 對大多數人來說,考慮風險應該永遠放在考慮報酬前面。
2. 設定怎樣的目標,就會做出怎樣的選擇。
最後,投資和駕車仍是有點不同,女王的命只有一條,但在投資中你也許可以把80%的資金用在追求安全優先,但20%的資金則是追求報酬。而優秀的投資者不會火中取栗,而是永遠避免自己置身在危險中。
希望這個故事,
能幫助你對投資中的常見迷思有更清楚的理解。😊
#喜歡故事的話請留言告訴我
市場先生 2020.11
圖:我的下午茶(咖啡)時間 ☕️😊
過程比結果重要諺語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媽媽不憂鬱|分享自身走出憂鬱的四個方法】
延續上一篇文章,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關於媽媽的嬰兒自我這件事。
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是都太過度壓抑自己了呢?
上篇文章中提到,每個人都有嬰兒自我與成熟自我,
當然媽媽也一樣(媽媽也是人),
但,當一個女人成為了一位母親,
好像就得將自己心中的那個嬰兒(需求)隱藏起來,
我們不斷看見別人(孩子)的需求,
而忽略了要好好照顧自己內在的那個嬰兒。
我就是曾經將內在的嬰兒困住,而走上憂鬱一路。
身為全職媽媽,唯一的工作就是養育孩子,
同時,在台灣有許多人不認為這是一份工作。
每當我帶著孩子出門時,總是會聽到路人說,
「在家帶孩子沒上班喔!很輕鬆阿,怎麼這麼好。」
「全職媽媽就是在家當貴婦阿。」
「我也好想像你一樣不用工作。」
......
我聽完都只能笑笑的不發一語,
覺得委屈嗎?或許吧!
心裡總有一些無法言喻的酸與苦,
唯一慶幸的是,家人一直都很支持我全職照顧孩子,
給了我非常多的支持與幫助,
對於先生、母親、父親、公公、婆婆、小姑,
我真的很感恩,也覺得自己很幸運。
但心中總是有個聲音告訴我:我不配。
「沒賺錢花什麼錢」
「要先以孩子和先生的需求為主,自己沒關係」
「為了這個家就忍耐一下」
「要認命,這是你的使命跟任務」
有時一些親戚及旁人也都會不時的將傳統觀念塞給我:
「男主外女主內,媽媽就是要為家犧牲,把孩子顧好,要成為一個符合社會期待的妻子、母親與媳婦。」
在每作出一個決定,我都會有多方的考量,
考量孩子、先生、經濟、教養、現在、未來,
然後選項裡總是沒有自己。
我可以一整年都不買衣服、一整年不剪頭髮、
只有一雙鞋子穿到開口、褲子穿到破掉、化妝品用到見底,
直到婆婆看不下去,幫我買鞋子,
還拿錢叫我去買幾件衣服(我真的有一個很好的婆婆)
結果也是被我偷偷存下來當孩子的教育基金。
因為心裡的聲音總是告訴我:
「省起來,與其花在自己身上還不如花在其他地方。」
每當我想為自己做點什麼,
想買個好一點的東西、好吃的食物,
有對自己好的念頭時,那個不配的聲音就會出現,
使我充滿罪惡感,並且打消以上念頭。
加上練習正向教養,一開始只會忍耐情緒,
不打罵、不威脅、不處罰、不控制小孩,
(其實打罵孩子多半都是成人的嬰兒自我出來在釋放情緒,等情緒釋放完成熟自我上陣後才感到懊悔)
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也沒有成就,
所以半夜都逼著自己看書充實,沒有其他的休閒活動,
一直不讓嬰兒自我出來調節,而都是以成熟自我在勉強著,
在一個疲憊、挫折、緊繃、壓力以及壓抑的循環中,
我生病了。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會傷害自己,
而現在我看懂了,因為成熟自我疲憊不堪,
所以嬰兒自我跳出來釋放能量搞破壞,
我摔東西、摔門、把自己關在廁所,
用頭撞牆、瘋狂打自己巴掌、用力敲自己大腿,
甚至也出現不好的念頭,因為心裡的聲音告訴我:
「不打孩子那你就打自己好了,反正你沒什麼價值。」
每當我發洩完,我就會平靜下來,
同時我也感到害怕,那時搜尋了好幾家諮商。
(最後還是因為費用太高捨不得花在自己身上而沒去)
在接觸阿德勒、薩提爾,
以及閱讀心理及童年經驗相關書籍,
我慢慢找到走出來的方法,以下是我使用的方法:
1️⃣練習覺察與積極暫停
避免在走到最壞的那一步前喊停,時刻都能作覺察的練習,感受自己的呼吸、肌肉以及各樣感受,為自己設置一個積極暫停角落,讓你的成熟自我得以休息喘口氣。同時不要等到已經要斷線了才去,不要壓抑,當有任何不舒服的情緒時,就主動去調節舒緩。
2️⃣學習自我鼓勵
華人喜歡用「激將法」與「比較」刺激一個人成長,我們可能從小接收了許多負面的聲音與評價,導致這些默默成為你的「內在聲音」,在生命中不時的出現對你說話,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鼓勵和讚美以獲取能量,希望自己能被肯定被接納,但很難有人能完全做到並滿足另一個人的生命(除非你花錢去諮商),那就學習與自己對話,學會自我鼓勵。每當內在批評家又開始碎念我不配時,我會告訴自己「我值得」,肯定自己有做到的部分,肯定自己的努力,看見自己的亮點,練習將內在批評轉化為鼓勵。
💡可以這樣對自己說:
「今天又看了兩頁的書,你真的很努力在學習呢!」
「今天做了豐盛的晚餐給家人吃,看見你對家人的愛與付出。」
「剛剛很生氣卻沒有對孩子發脾氣,而是先去調整自己,覺得不容易之外也覺得你越來越能覺察情緒。」
「你值得擁有幸福,你值得被好好對待,你值得享受,你值得,因為你是上帝美好的創造。」
3️⃣找到內在的嬰兒,並在安全的狀態下,適當的時機點滿足他
與其ㄍㄧㄥ到壞掉讓嬰兒自我出來搞破壞,還不如在安全並適當的時機點滿足內在需求。學習對自己好一點對全家都有好處,沒聽過有一句話說「媽媽開心全家開心」嗎?找到能讓自己放鬆與充電的事,有人喜歡追劇,有人喜歡吃美食,有人喜歡買東西,有人喜歡找朋友聊聊天,撥出一些預算與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讓內在的嬰兒可以任性開心一下,同時也能調節成熟自我的壓力,對身心都有益處。
4️⃣認清自己的狀態,找到最合適的做法
雖然我自己是全職媽媽,也施行在家教育和體制外教育,但我並不認為所有人都適合同樣的模式。因為狀況不同、背景不同,在各方面都不一樣的狀態下,找到最適合自己與家庭的就夠了。在認識阿德勒後我慢慢有了「被討厭的勇氣」,世俗有太多莫名其妙的標準,「好媽媽的定義」、「好孩子的定義」,或者社會各種告訴你「應該怎麼做」,導致我們被框住、被限制,也因為做不到而感到自責、懷疑和否定自己。全職很好、上班也很好、自學很好、上學也很好、雙親很好、單親也很好,任何事都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適合你們的就是最好!所以如果有人告訴我,帶孩子讓他很痛苦,很沒有價值與成就,在家又被家人嫌棄沒產值,那我就會告訴他:「快去上班吧!讓孩子去上學,對彼此都好。」除非能找到突破現況的方式,但當一切都不是這麼容易時,就做出最合適彼此的選擇。
最後想說 #一個村莊養一個孩子
《同村協力》此書英文原名"It Take aVillage"
是取自西方諺語-"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翻譯成中文的意思就是「傾全村之力才能撫育出一個孩子。」
照顧養育孩子本來就不是容易的事,
當你疲憊時要記得放鬆,
並且記得,向外人求助並不丟臉,
多關注自己、照顧好自己、肯定自己、
愛自己,絕不要忽略了自己,
要記得你很重要,你值得被好好對待,
希望這篇文能幫助到許多與我一樣焦慮的媽媽。
(打這篇其實有很多猶豫,但我相信當我能說出來代表我已經好了,雖然在寫的過程去回想那段經歷還是默默地流下眼淚,這邊也感謝宏爸陪我走過那段憂鬱的日子,他比我還在乎我內在嬰兒的需求。可能有人會對我有些想法,但這就是我,我所經歷的以及我生命的歷程,如果這篇文能讓一個想不開的母親勇敢的再活一次,那就值得了。)
#一個焦慮的母親是養不出快樂自信的孩子
#照顧好自己跟照顧好孩子同等重要
#從現在開始學習愛自己
過程比結果重要諺語 在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名人名言,要有人名 - 百度知道 的相關結果
科学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王小波 决策以止定静安虑得为过程。 ——曾仕强 人生就是一个缓慢被骟的过程。 ——王小波 使教育过程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 ——赫尔巴特 ... <看更多>
過程比結果重要諺語 在 是過程比較重要,還是結果比較重要呢? - 創作大廳 的相關結果
為何在工作的時候,是結果比過程重要?因為工作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讓自己快樂,而是為了賺錢。而要達成賺錢(領薪水)的目的,就得要完成所交辦的 ... ... <看更多>
過程比結果重要諺語 在 廖育廷/過程比結果重要?勵志書說的有問題嗎? | 沃草烙哲學 的相關結果
勵志書往往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不只取決於結果的好壞,享受努力的過程也十分重要。人們通常認為透過自己的奮鬥買到房子,要比叫家長買給你更有意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