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不到半年就發表第一篇
#最新梯次即將額滿
#新思惟學員天天有發表
『雖然本身不是醫生,但過去博士班曾經待在醫學院復健科學研究所進行研究,所以自己進行研究議題都與生醫領域有關。
過去曾經有發表兩篇 SCI 文章的經驗,但都是在指導教授的協助下完成。取得博士學位後歷經七年後,才發表第一篇 SCI 論文,發表效率極低。
大專教師工作面臨龐大的教學、行政、輔導及研究壓力,有限的時間內必須提升撰寫論文的效率,《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便是很好的研習媒介。
透過短時間有效率地將應具備的知識系統化重點提示,再利用工作坊形式讓學員可以實作,讓上課知識直接轉變為實際寫作技巧,參加研習相當值得,大力推薦!』
[快訊] 毛祚彥博士團隊,使用近紅外線光譜儀測量呼吸閾值之研究,獲 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刊登!
🔔 2020 / 10 / 1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名額僅剩幾席|即將額滿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新思惟校友(月)論文發表再創新高 💖
🎉 登上 NEJM!🎉
太驚人了!太驚人了!
2020 年 8 月 PubMed (SCI) 追蹤_共有 68 位 (72 篇)。
以下是 2020 年 8 月這 72 篇的組成:
Original article x 46(Clinical 30, Basic 5, NHIRD 8, Meta-analysis 3)
Letter x 8
Review x4
Case report x 12
Image x 1
Editorial x1
🔔 2020 / 10 / 1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名額僅剩幾席|我也想發表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前前後後跟著老師寫論文、跑統計、投稿,但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嗎?
覺得實際上缺乏扎實的寫作方法論嗎?
對於投稿策略也沒有想太多,投稿常常被拒絕,寫論文越來越失去熱情,但又想成為一位獨立研究者,到底該怎麼做比較有效率?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內科 #陳一銘醫師,復健科 #吳爵宏醫師,放射科 #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近期校友傑出榮耀 #每天都有學員發表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greatachievements/
[快訊] 張譽耀醫師團隊,以糞便測試預測潰瘍性大腸炎黏膜癒合狀況之研究,獲 PeerJ 刊登!
[快訊] 陳建翰醫師團隊,關於減重手術後,以評分系統預測半年後體重下降幅度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關於胃造口管在更換時錯位之個案報告,獲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刊登!
[快訊] 劉文智醫師團隊,報告兩例嚴重膝蓋外傷併發感染並重建成功之個案,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Hong Kong) 刊登!
[快訊] 李紹榕醫師團隊,關於混合式手術醫師作為微創時代的心臟手術主力之致編者信,獲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刊登!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論文苦手必上。
名額僅剩幾席|別再猶豫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近紅外線光譜儀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學教授也推薦的高效寫作技能
#最新梯次即將額滿囉
『大專教師工作面臨龐大的教學、行政、輔導及研究壓力,有限的時間內必須提升撰寫論文的效率,《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便是很好的研習媒介。
透過短時間有效率地將應具備的知識系統化重點提示,再利用工作坊形式讓學員可以實作,讓上課知識直接轉變為實際寫作技巧,參加研習相當值得,大力推薦!』
[快訊] 毛祚彥博士團隊,使用近紅外線光譜儀測量呼吸閾值之研究,獲 Saudi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刊登!
毛博士是休閒事業管理系的部定助理教授,這是個不錯的驗證型研究,用新的工具,去回答舊的問題、測量舊的數值,確認可行性。也讓新工具的應用更為廣泛,開展更多可能性。
🔔 2020 / 10 / 1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名額僅剩 10 幾席|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新思惟校友(月)論文發表再創新高 💖
🎉 登上 NEJM!🎉
太驚人了!太驚人了!
2020 年 8 月 PubMed (SCI) 追蹤_共有 68 位 (72 篇)。
以下是 2020 年 8 月這 72 篇的組成:
Original article x 46(Clinical 30, Basic 5, NHIRD 8, Meta-analysis 3)
Letter x 8
Review x4
Case report x 12
Image x 1
Editorial x1
🔔 2020 / 10 / 17(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名額僅剩 10 幾席|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前前後後跟著老師寫論文、跑統計、投稿,但有種不踏實的感覺嗎?
覺得實際上缺乏扎實的寫作方法論嗎?
對於投稿策略也沒有想太多,投稿常常被拒絕,寫論文越來越失去熱情,但又想成為一位獨立研究者,到底該怎麼做比較有效率?
✓ 不再害怕統計,讓你親手畫出數據圖,有。
✓ 入門稿件寫作與準備要訣,有。
✓ 投稿期刊選擇策略。多元文體與學術參與,有。
✓ 還是寫不出來?過來人時間安排建議,有!
內科 #陳一銘醫師,復健科 #吳爵宏醫師,放射科 #蔡依橙醫師,與你一樣的世代,超過 200 篇 SCI 發表經驗,給你最實用的建議。
🔔 近期校友傑出榮耀 #每天都有學員發表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greatachievements/
[快訊] 張譽耀醫師團隊,以糞便測試預測潰瘍性大腸炎黏膜癒合狀況之研究,獲 PeerJ 刊登!
[快訊] 陳建翰醫師團隊,關於減重手術後,以評分系統預測半年後體重下降幅度之研究,獲 Scientific Reports 刊登!
[快訊] 梁宗榮醫師團隊,關於胃造口管在更換時錯位之個案報告,獲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刊登!
[快訊] 劉文智醫師團隊,報告兩例嚴重膝蓋外傷併發感染並重建成功之個案,獲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Hong Kong) 刊登!
[快訊] 李紹榕醫師團隊,關於混合式手術醫師作為微創時代的心臟手術主力之致編者信,獲 The Annals of Thoracic Surgery 刊登!
新思惟最受歡迎研究入門課程,論文苦手必上。
名額僅剩 10 幾席|立即報名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近紅外線光譜儀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近紅外線 #近紅外線光譜儀 #物質檢測 #食安議題
【NIR近紅外線,鑑識物質「指紋」的好幫手】
「近紅外線」(NIR, IR-A DIN)俗稱紅外線A,具有波長短、能量高的特性,生物體容易因此產生熱感,常被應用於電暖爐等加熱器;另由於其光譜範圍剛好位於人眼無法偵測、與「矽」元素可感應的區間,在二氧化矽玻璃材質中可降低衰減率,亦被廣泛使用在光纖通訊。
此外,「近紅外線」與大多數物質的分子「官能基」(Functional Group,用以區別結構特徵),所固定吸收振動的光譜相符,對影像的增強非常敏銳;因此可利用光譜能量的吸收與轉換,進行內部成分的定性與定量分析,例如:夜視鏡、軍事雷達和食品檢測的質譜分析。
運用「近紅外線光譜儀」對受測物質進行檢測,將能大幅改善傳統取樣時間長、無法即時獲取數據的缺點;不僅可對同一樣本重複量測,且不需添加大量試劑、干擾低、安全性高,逐漸成為檢測工具新寵。然而,想要提高檢測準確度,有賴靈敏的偵測元件相助。
對檢測設備的開發人員來說,支援可編程高速模式並搭載低功耗藍芽技術的評估模組(EVM),則可加快嵌入式光譜儀的開發時程。在食安議題備受關注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優質元件須具備哪些特點吧!
延伸閱讀:《從農作物到店內貨架 近紅外線光譜技術前途看好》
http://compotechasia.com/a/ji___yong/2015/1201/30629.html
(點擊內文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德州儀器TI #DLP2010NIR #DLP4500NIR
#數位微鏡裝置DMD
近紅外線光譜儀 在 近紅外光腦光譜儀在精神醫學的臨床應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專題演講》 近紅外 光腦 光譜儀 在精神醫學的臨床應用 周伯翰醫師2006年畢業於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其後於 2018年取得美國哈佛大學公衛研究所碩士,並曾 ... ... <看更多>
近紅外線光譜儀 在 NIRez近紅外線光譜儀之穿透率量測應用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請洽~萊特寧科技03-4784802,[email protecte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