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面對疫情歷史教訓:1960年代,亞洲流感來襲時,英國也曾經如此被動,最後英國死亡上萬人,經濟陷入衰退。
如今歷史重演。
閲讀歷史的意義:我們好似進入過度的全球化,但那可能只是生產消費鏈。西方與東方的概念,至今仍有一道看不見的牆,彼此之間往來再多,心理上仍然分離。那些發生在東方的,未必會影響西方⋯⋯
同時也有10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看到書封時,我當下就好期待~ 想說:「這本書的主題我從沒讀過,你可別讓我失望」 最後,它的確表現得相當精彩 書中有段話我記得特別深刻 「我們習慣這樣的呼吸方式,但不代表它對我們人體最有益」 作者用著如小說般的書寫方式,一步步帶讀者了解呼吸之於人類的意義及歷史 這本書不像一般的科普書,沒有太多艱澀...
「讀歷史的意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讀歷史的意義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讀歷史的意義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讀歷史的意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讀歷史的意義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讀歷史的意義 在 [心得] 《像史家一般閱讀》讀歷史有什麼意義? -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讀歷史的意義 在 未提供相片說明。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讀歷史的意義 在 學歷史的大用:呂世浩(Shih-Hao Lu) at TEDxTaipei 2014 的評價
- 關於讀歷史的意義 在 [心得] 《像史家一般閱讀》讀歷史有什麼意義?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讀歷史的意義 在 為什麼要讀歷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讀歷史的意義 在 為什麼要讀歷史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讀歷史的意義 在 讀歷史的意義、歷史概念、歷史的價值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評價
- 關於讀歷史的意義 在 讀歷史的意義、歷史概念、歷史的價值在PTT/mobile01評價與 ... 的評價
讀歷史的意義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當看到書封時,我當下就好期待~
想說:「這本書的主題我從沒讀過,你可別讓我失望」
最後,它的確表現得相當精彩
書中有段話我記得特別深刻
「我們習慣這樣的呼吸方式,但不代表它對我們人體最有益」
作者用著如小說般的書寫方式,一步步帶讀者了解呼吸之於人類的意義及歷史
這本書不像一般的科普書,沒有太多艱澀難懂的專業術語,隨著作者描述著他參與的實驗,作為讀者的我們彷彿身歷其境一般,享受這關於科學的探險之旅。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讀歷史的意義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像講堂」 是「《報導者》在地影像扎根計畫」新單元,每月推出一集,每集一個主題,與讀者分享更廣闊的影像世界。
當代攝影書(Photobook)作為⼀種迴返在影像與觀看之間的物件,透過創作者主導以及編輯與視覺、設計師的協助,建⽴⼀連串轉譯至印刷油墨的視覺敘述,將內容與形式組構成⼀個完整的美學經驗,邀請觀者(讀者)在「時間、空間、身體」三者互為主體的運動中與觀念相遇,遂使攝影書與繪畫、雕塑、戲劇以及電影⼀樣成為獨⽴⾃主(autonome)的藝術創作格式;⽽此概念與源⾃1960年代的藝術家書籍(Artists’ books)的源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此系列分享主題將透過後者的系譜考究與前者參照,規劃了不同創作「類型」與「國別」代表共⼗⼆講,試圖加以釐清攝影書的實踐範疇與當代輪廓。
本集提出兩本作品 :
①「PhotoGrids」, Sol LeWitt, 1977(Harris Press)
※ https://mcachicago.org/Collection/Items/1977/Sol-Le-Witt-Photo-Grids-1977
②「Then & Now」, Ed Ruscha, 2005(Steidl)
※ https://steidl.de/Books/Then-Now-0814233344.html
美國是當代攝影書歷史中不可不談的國家,不僅從創作者、研究者、策展人、出版者到機構經營者,都建構起當代攝影書的世界,真正意義上認識攝影書可以作為創作的實踐,而兩位觀念藝術重要的先驅者,更將觀念藝術的想法帶入書本之中。攝影是記錄常規事物的媒介,書籍是日常唾手可得的物品,將藝術的觀念透過攝影的視覺呈現,置放在書籍自身的結構與系統運作之中,由攝影的記錄特性過渡到書籍的翻閱動態。Sol LeWitt 曾說,書籍自身即是作品,而不是其他作品的複製品。
主講/蔡胤勤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鄭宇辰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影像講堂
讀歷史的意義 在 柯文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時代的產物新文化運動月來了
#真正難得增長民智改造社會
來聽大歡迎!
在這紛亂的時代,過去的歷史記憶,是幫助我們走向下一個百年的關鍵。當前台灣社會面臨不同的挑戰,如何穩固台灣的民主、自由、和平、與多元價值,是必須共同思考的課題。
一百年前,1921年,蔣渭水、林獻堂等人,為喚醒臺人掙脫日本帝國施加的人身、思想枷鎖,在靜修高等女學校禮堂創辦「 #臺灣文化協會」,透過設置讀報社、文化講演、活動寫真放映等活動,「謀文化之向上」,以實現蔡培火所言的「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理想。
2021年,文協成立的百年後,我們為了紀念文協先人追求新知、對抗當權者的新文化精神,特別在代表威權壓制臺人的 #臺北北警察署、今日的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宣告北市文協百年系列活動正式起跑。
今日,柯文哲市長將邀請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執行長蔣朝根、 #吳三連史料基金會 執行長戴寶村、 #臺灣文學學會 理事長黃美娥和後代家屬們共同與會,暢談文協百年之於當代臺灣社會的意義,以及下一個文協百年的啟發與展望。
10:30 在線等,一起來!
-
誠實的市長在臉書:https://facebook.com/DoctorKoWJ
真實的柯P在IG:https://instagram.com/doctorkowj
認真的阿北在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lMvuz1DIPIoqNnur7_Pig
Follow KP on Twitter:https://twitter.com/KP_Taipei
微博上面也能找到偶:https://www.weibo.com/u/7068501418
讀歷史的意義 在 未提供相片說明。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呂世浩:從《史記》到《漢書》的轉折意義】 本校歷史系呂世浩老師新近出版《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將其於Coursera開設的課程內容整理成書,一上市即成為人 ... ... <看更多>
讀歷史的意義 在 學歷史的大用:呂世浩(Shih-Hao Lu) at TEDxTaipei 2014 的推薦與評價
經過多年研究,呂世浩得到一個結論:古人和我們學歷史的方法不同。 ... 歷史學是一門研究「時」和「變」的學問, 讀歷史 是為了以古人的智慧來啟發自己 ... ... <看更多>
讀歷史的意義 在 [心得] 《像史家一般閱讀》讀歷史有什麼意義? -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好讀連結:
https://notebookpage1005.blogspot.com/2021/07/blog-post.html?m=1
尋找讀歷史的意義
最近讀了些歷史相關書籍,重新思考讀歷史的意義。歷史,每個人求學階段都必學的科目,
但在死背硬記的升學壓力之中,我很少印象自己有反思過學習歷史的意義,考試過後,當年
硬背的歷史地名、年分早已模糊,直到在歐洲旅遊時才重新突然意識到想了解歷史的慾望,
但這種慾望總隨著回到家旅行箱收納進櫃子後,也同步束之高閣。
剛開始重讀歷史,是因為閱讀新聞中藏了自己不知道的時代背景,蒐集伊斯蘭的資料寫成了
《新手該如何了解伊斯蘭》,簡單蒐集關於伊斯蘭的歷史相關閱讀。在那之後仍有一搭無一
搭的持續探索讀歷史的意義,在《像史家一樣閱讀》中找到新的觀點。
史家讀歷史的順序
《像史家一樣閱讀》以美國角度,探討了七個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同時也運用這七個故事
告訴讀者怎麼用史家觀點去解讀這些歷史事件。作者自己也提到,成為史家的人是少數中的
少數,為什麼我們要像史家學習? 資訊爆炸時代,我們面臨的資訊真假難辨,我們可以
將新聞上的事件都視為歷史事件,這些都是過去發生過的事件,人們需要找到方法去理解這
些資訊,這時就可以向史家讀歷史的方法借鏡。
找到並釐清文獻史源
史家讀歷史並不是將到手的資訊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而是先確認史源: 到底是誰寫這份
文獻? 甚麼時候寫的? 釐清的方向可以整理成下面2W+1H:
WHAT: 是一則日記? 洩漏的電子郵件? 備忘錄?
WHO: 史料出自何人? 這個人可能有甚麼利益關係或特別立場?
WHEN: 史料出自何時?
HOW: 是否是第一手消息? 或是是主觀推測?
閱讀文獻,並不是將書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而是先從文獻最後找到史源。蒐集文獻並非死
板的重述資料,史家閱而是整理文獻脈絡並向文獻作者拋出疑問,就像與歷史人物進行一場
對話一般,一步步將問題釐清。
將歷史脈絡化
歷史事件發生時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必須將想辦法把自己放在該時空當中,而不能以現在人
普遍的想法思考,才能夠了解當中事件的背景,甚或每個人的利益衝突與思考邏輯。「探究
史源是將閱讀行為化被動為主動的行為」,釐清文獻來源可以衍生出建立的資訊架構,史家
並不會在整理文當下就決定立場,而是透過部段的「探究」,將文獻中的碎片一片片找到、
拼湊起來,就像個偵探一樣,一步步找到並且還原歷史「可能」的真實狀況。
思考案例: 「古巴飛彈危機是如何解除?」
《像史家一樣閱讀》列舉了七個例子,並佐以豐富的史料,說明在不同史料之下,可能對原
有大家認知的歷史有怎麼樣不同的解讀。古巴飛彈危機是書中令人印象比較深刻的例子,19
62年,蘇聯為應對美國在義大利和土耳其部署彈道飛彈的舉措,在古巴部署了類似的彈道飛
彈,導致蘇聯與美國的對抗升級為一場世界危機。結局大家都知道,這個危機成功解除,避
免了可能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美國教科書是如此描述古巴危機解除:
「事情很快變得明顯,他們不願冒險與美國作戰,面對甘迺迪政府的強力反制措施、美洲國
家對美國的堅實支持,聯合國秘書長的巧妙斡旋,蘇聯同意移除攻擊性武器,危機就此解除
。」
「赫魯雪夫第一封信中提議,美國保證不入侵古巴,就移除飛彈... 第二封信要求美國從土
耳其移除飛彈,執委會建議總統接受第一封信,忽略第二封信,總統這樣做了,赫魯雪夫解
除飛彈武裝。」
上面的敘事內容,說明了在巧妙的斡旋之下,美國並未做任何大國利益交換(從土耳其移除
飛彈),就讓蘇聯解除飛彈武裝,但這種神話般的對方秒眨眼示落是真實的歷史嗎?在一份美
國機密備忘錄中,甘乃迪確實提到不能「一物換一物」向蘇聯妥協,甚至在電影「驚爆13天
」中,也將整個故事敘事成聚焦美國對危機的快速反應,而蘇聯是想對抗美國、將飛彈設置
在古巴的壞蛋。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史家不會輕易接受一個版本的故事,反而會努力去看每個故事重疊以及
有歧異的地方,做深入比較。各種記事哪裡有分歧? 在甚麼地方產生分歧? 有甚麼可以解釋
這些不一致的地方?
蘇聯解體後大使公布的秘密電文確實提供不一樣的故事,從土耳其基地撤除飛彈雖然會影響
美國在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地位,但甘迺迪卻已經準備好與蘇聯達成協議。(俄國外交部檔案
記載)
但是,蘇聯也可能因為自身利益而編造故事。這時候再看向其他的史料: 1989年莫斯科會議
中,驚爆13天原書編輯承認修改史料,把飛彈移出土耳其的訊息移除,擔起捏造歷史的工作
。為什麼甘迺迪政府想要隱瞞這個事實? 原因除了前述蘇聯大使說的會影響美國在大西洋
組織的領袖地位外,甘迺迪本人會因此冒政治風險也是原因,一個團隊充滿侵略性的神話故
事,會勝過一個大國外交談判的故事。
從我們今天角度看來,wiki「古巴危機」有針對這段歷史的詳細記載,但事情發生當下美國
把塑造成英雄故事,歷史真相隨著史料的發現,慢慢浮現出來的。古巴危機是一個逐漸揭露
脈絡的歷史事實,時間的流逝讓歷史碎片可以慢慢聚集起來,最終拼湊成一個較接近完整的
故事,過去美國主流的古巴危機所得到的歷史教訓是 「美國必須壓制對手,不讓對手有喘
息空間」,但這個教訓並不接近事實,大國博弈之下互相的利益交換也許才能更準確描述整
個事件,反思歷史教訓,但讀史者必須需要像偵探般,不斷尋找證據,比對異同,並且抽絲
剝繭分析。
心得: 學習是不斷探索的過程
閱讀這本書,讓我想起《問對問題,找答案》的各種分析思考方法,《問對問題,找答案》
偏重於當我們看到一段論述時,該如何連結中間的假設、推理、證據、結論,《像史家一般
閱讀》則花更多細節在當我們閱讀一段歷史時,要如何思考、抽絲剝繭才能更接近事實。
兩者都有強調要仔細研究證據來源,並且思考證據源頭的人是否持有特定立場,進而影響我
們看到的結論。
面對歷史,我們擁有的資訊比平常發生的新聞事件更少,再加上歷史有可能是非常久以前發
生的事情,當時的人各種思考模式、價值觀、身處狀況跟今日大相逕庭,有可能無法有現有
的邏輯去思考推測,史料的比對也因此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因此,正確蒐集資訊的能力就
非常重要,「歷史」通常沒有所謂好人與壞人,只有不同立場與角度,針對一個史實,不同
的角度能幫助我們針對裡面人物的思考設身處地分析,後續這樣思考分析能力在真實世界的
應用範圍就越廣泛。
值得一提的是,《像史家一般閱讀》其實是設計給美國國高中老師要編教材的參考書,史料
的回顧以及後續引導都寫得非常精彩,回想起自己國高中學歷史只充斥背誦和填鴨,不禁覺
得非常可惜。「讀歷史除了考試外有甚麼實際用途?」到現今這仍是一大爭議題,所謂「無
用之用,是為大用」太過抽象,也許仍然不足為人採信,但我相信學習是一個持續探索的過
程,只要找到樂趣之所在,用途自會慢慢浮現。讀歷史輕鬆時如讀故事一般,認真探索追求
真相如辦案一般,不過努力付出之後,終會有所獲得。
書寫觀點部落格:
https://notebookpage1005.blogspot.com/
書寫觀點臉書:
https://m.facebook.com/book.viewpoin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36.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37399167.A.5A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