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麼事都「三分鐘熱度」的人其實超厲害的!
社團內有位朋友關注銀快的發文有好一陣子
最近她試著敲我訊息想問關於夢想陪跑的事
這個星期六我們終於約定時間
先請她加我的 LINE 接著跟她說明
夢想陪跑是怎樣的一種客製化服務
覺得自己「總是三分鐘熱度」的人
時常會半途而廢,在他人眼中一事無成
沒有定性,也沒有持續力
會不斷嘗試新的事物
但熱情很快就消退了
沒有什麼完成某件事的踏實感
人生好像一直在迷宮裡繞圈圈
往往自我價值感低落
我試著和她分享
我們每個人都有想要實現的夢想
或者是工作目標、理想的生活狀態
對於如何能夠快速的行動
找到對的方法達成設定的目標
做到更好版本的自己
或者擺脫一些舊的信念和舊的習慣
到底這個從A點到B點的過程
我們身上究竟少了些什麼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可以心想事成
實踐自己想要的成就
為此我前前後後準備了八年的時間
銀快從去年開始在設計你的每一天社團
推出了「夢想陪跑」行動方案
主要是協助、引導和陪伴
讓人可以增強自己的意志力
建立每一天的良好習慣
擺脫舊有的框架和信念
注入成功者或豐盛者的好信念
它有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方法
以三個月作為週期的
一對一的夢想陪跑
可以說說你目前的生活及工作狀態
說說自己想實現的目標
說說感覺卡關的部分
我就能為你量身訂作陪跑內容
2012年的秋天
我和妻子沒力大人剛從歐洲壯遊回來
那時候想要做現在的「夢想陪跑」服務
其實是我許了一個願望
希望自己能夠幫助許多人
透過腦科學和微行動來改寫人生劇本
我相信好習慣和好的信念
可以協助我們快速找到自我
朝著理想人生的目標邁進
不會被心中的雜念和情緒卡關
不需要勉強自己過著不舒適的生活
我覺得這點很重要
對於「三分鐘熱度」我有不同的看法
如果把人生當作一座遊樂場
所謂的三分鐘熱度不過就是
在不同的遊樂設施進行體驗的過程
我們都是基於好奇和熱情才開始
想要嘗試一件新的事物或展開學習
「三分鐘熱度」很好啊
代表你是一個快速掌握資訊情報的人
代表你勇於對自己有興趣的事物進行嘗試
代表你是個喜新厭舊的人
代表你不斷拓展自己可以發展的可能性
你只是不知道原來三分鐘熱度也可以成為強者
銀快和沒力就是「三分鐘熱度」的人
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
都投注了大量的心力去鑽研我們的興趣和喜好
我們也曾半途而廢或輕言放棄些什麼
但那並沒有阻擋我們的好奇與熱情
晴天的時候做晴天可以做的事
雨天的時候做雨天可以做的事
我們和其他人的差別在於
我們會試著把自己曾經探索過
體驗過的事物進行記錄和分享
我們一直在透過書寫
去分享那些我們熱愛的事物
縱使最後我們並沒有為此達到一個成就
或是創造出一個完整的作品
我覺得不用去在意那個
沒有人規定學了什麼身心靈就一定要去療癒別人
沒有人規定學了英語就一定要跟外國人對答如流
有時候就只是個興趣
想要嘗試什麼或體驗什麼的心情
其實隱含著你想讓自己變得更豐盛
更有活力,更有價值,更有魅力
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自己而活
三分鐘熱度的人很厲害
因為你總是可以比別人知道更多的資訊
或者從大量的資訊篩選出有興趣的事物
你並非一無所有,你是來地球體驗人生的
為何不善用你三分鐘熱度的專長
試著和大家分鐘你體驗到的生活呢
其實,現在大部分的網紅
都是三分鐘熱度的喔
因為他們嘗試著將自己每一天的體驗
錄製成分享影片上傳
就是因為三分鐘熱度
才能不斷去體驗新鮮的事物
把它變成材料和內容
分享給更多不認識的朋友
這種轉換收集來的資訊
成為知識變現的能力
可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找到對的方法就可以做到
而且還會有收入進帳
現在的妳,要做的事情很簡單
先開始記錄自己過往以來
所有嘗試過,但放棄過的三分鐘熱度
到底都體驗了哪些事情
有什麼是你當初想要完成的
但最終沒有達成預定的想法和目標
光是做完這個記錄
就會覺得超有成就感的
原來還可以列出
三分鐘熱度個人生命史年表
這太有趣了,沒有想過對吧!
如果把三分鐘熱度想成「微精通」
很多事情就開始被賦予了正面意義
能夠有這麼多人生體驗太厲害了
為什麼不能給自己一點掌聲呢
銀快也很容易三分鐘熱度
也很容易半途而廢
也很容易突然失去了熱情
也很容易被誰稍微批評
就放棄了原本的追尋
但是把時間拉長一點
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
我曾經半途而廢或是放棄的目標
興趣或喜好,我總是可以再撿回來
重新燃起熱情和行動力
把這些反覆燃起熱情又放棄的過程
記錄下來才發現
我始終是對這些事物抱持著興趣
並且在長時間裡一點一滴的累積
沒有因為曾經放棄過
就完全不想去觸碰
一個人的成就是看長期的
不是看短時間的
只要你願意在三分鐘熱度之中
有個既定的方向有持續在前進就行
到時候所有你走過的軌跡都不會白費
這些零碎的嘗試和體驗
最終都會為未來的你加分
因為三分鐘熱度
我的人生從失敗組到勝利組
有了意想不到的大逆轉
我想和妳分享的是
妳的潛力只是還沒有發揮出來
如果妳願意試著跟著我
一起去探索新的可能
妳一定會為未來的自己
找到想做的事
過自己理想版本的人生
我是銀色快手,很開心我們在此相遇
我會等候最佳時機,與你談談人生重要的事
如果你也是三分鐘熱度的人
歡迎在下方留言「三分鐘熱度的我超厲害的 + 1」
也歡迎你加入我們的社團
「設計你的每一天」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
「認識的妻子劇評」的推薦目錄: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心得] 認識的妻子- 看板Korea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認識的妻子ptt - 火車兒童票 的評價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干饭必备!一口气看完人气韩剧【认识的妻子】如果时间倒退 的評價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2022認識的妻子韓劇日劇,在PTT/Dcard/Yahoo上討論推薦的 ... 的評價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2022認識的妻子韓劇日劇,在PTT/Dcard/Yahoo上討論推薦的 ... 的評價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認識的妻子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一小時帶你看完《認識的妻子》!男主三度開啟人生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認識的妻子ptt 的評價
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0917)
二重生活的悲哀
九一三事件發生在1971年,正好是中共成立第五十年。林彪與妻兒乘飛機從山海關逃向西北方,在蒙古國的溫都爾汗墜毀,機上九人全部死亡。身為中共第二號人物、並在兩年前九大通過的黨章指定為毛的接班人,何以會「叛逃」?五十年來一直是謎。
這是毛澤東第二次打倒黨的第二號人物。前一次是1966年發動文革打倒國家主席劉少奇,再之前也打倒過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高崗。不過林彪事件太奇特,各種解釋撲朔迷離,歸根到底,就是反映了所有的政治亂局都集中一點,就是糾纏在最高權力的繼承問題。這是政局的關鍵要害。
九一三事件發生後一個月,香港和海外已經有報導林彪出事了。中共一直隱瞞事件,只在官媒上不再提「林副主席」,然後就拼湊出一個林彪謀刺毛澤東和密謀「武起義」(林的兒子以「五七一」為代號)的文件,自上而下逐級傳達。到1971年底,傳達到深圳中學的教職員工大會上。據妻子麗儀說,當時有一個對黨非常忠誠的年輕教師,在等候上級領導來傳達文件之前,就帶頭叫口號,繼續喊「祝林副主席身體健康,永遠健康!」還講一通林副主席當接班人對革命事業如何有保證的話。講完後,領導來傳達林彪謀叛,大家看這位老實人的臉色,一直變紅變藍變綠。
麗儀較早就從我口中知道消息,所以聽傳達不感奇怪。荒謬的是,她聽了傳達,還被交帶不能告訴香港來的老公。其後傳達到小學,兩個女兒也被交帶不能告訴來自香港的爸爸。小女兒卻不理警告,我週末回深圳,她就偷偷告訴我「林彪變灰」了。
香港報紙炒作這新聞許久,但在左派陣營中,都不公開談這件事,就像沒發生一樣。這明明是影響黨國命運的大事,而左派依附黨國而存在,可說同自己的命運相關,怎能對房間裡的大象視而不見、見而不提呢?
1972年我應邀去北京參加國慶,那時的接待幹部以「林賊」稱呼林彪了,但不講詳情。直到1973年八月底中共召開十大,政府報告中講到林彪「叛逃」,事情才公開。已事隔兩年矣!
林彪事件的奇特,和事件發生後的隱瞞,即使傳達到人所共知,卻仍然不公開,知道的也避免談論。這是非常典型的中國政治社會氛圍。
我前文講的「二重生活的悲哀」,就是指個人的思想、價值觀、人生追求,與自己所處的生活環境,周圍的人,不僅志趣相悖,而且完全相反。但為了生活,為了生存,你又不能不與所處的環境和人群融合,否則你就被孤立、被排斥,沒有話題也沒有合作空間。二重生活的一重是指個人的思想生活,另一重是與他人交往的社會生活。人在他人面前被迫過自己不情願的另一重生活。這是廚川白村所指近代人的悲哀之一。
廚川白村是日本文學評論家。他生於1880年,1923年在日本大地震中喪生。次年,魯迅從他的遺稿中翻譯了《苦悶的象徵》。我從《苦悶的象徵》中認識他,並在1966年編寫的《哲學與人生》中,引述他所提出的近代人在生活中的四種悲哀。儘管這是100年前的「近代人」,但文革後那幾年,我對他的說法特別有感。
他所提的四種悲哀,第一種是「理想破滅的悲哀」。人類在對現實的不滿中,創立了各種各樣的理想社會的學說,不同的人群不斷努力去追求理想的實現,但追求的過程和實現的結果,是理想的破滅。對那時追求社會主義平等的我來說,開始感到這種悲哀。但未料到更悲哀的是,追求理想的結果,是不斷發生比原來所不滿的現實更可怕千倍的慘劇。
第二種是「由懷疑傾向而產生的悲哀」。懷疑,是指對自己信仰的懷疑,科學的進步動搖了許多人對宗教的信仰,但科學發展又使人類出現新的大問題:戰爭更殘酷,道德更墮落,科技公司和政權對個人的監控更甚。對科學的懷疑,對制度、對道德、對法律也產生懷疑。懷疑可以是人們鑽研問題、解決問題的動力,但對信仰、對道德、對價值系統的整體懷疑,卻是人生的悲哀。
第三種是「二重生活的悲哀」。上文已經談過,這是一種很普遍也延續至今的悲哀。
第四種就是在找不到出路,感到世界一片灰暗,個人完全沒有力量的情緒下,覺得不想活了,於是產生「厭世主義的悲哀」。
我在闡述廚川的「四種悲哀」時,仍然鼓勵「自學叢書」的讀者,要積極面對這四種悲哀,不要被悲哀淹沒,而應該努力實現理想,從懷疑中找出路,以及深入社會黑暗中去改變它。但那幾年,我發覺我這種樂觀說詞的虛妄。我自己也沉溺在前三種悲哀中,尤其是「二重生活的悲哀」。不過我還年輕,不想被悲觀情緒掩埋,想在當時處境下找出路。於是有了《七十年代》月刊。(64)
圖,《七十年代》雜誌成立時,社址設在上環文咸東街一幢舊樓中。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再熟,還是要保持安全距離
我們與知己之間的最佳距離為何?要知道這個答案,首先得明白人際交往中的距離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物理距離,第二種是心理距離。人與人相處時會同時面對這兩種距離,至於如何掌握與拿捏,會影響到你能否在與知己的互動中贏得對方的認可和尊重。
關於物理距離部分,建議和知己不用住得太近,因為整天在一起並非好事。至於心理距離,我們必須留給對方適度的私密空間,不要什麼事都要產生交集,否則會嚴重影響到彼此關係。
■ 相處距離近了,卻從此變陌路人
艾倫和伯科特在二○一○年的一場商務論壇中結識成為好友,他們兩個人都是電信業的同行,也各自擁有十年左右的工作經驗,擔任相同的公司職務。這些共同點迅速拉近他們的關係,經過幾個月的往來,他們發現彼此價值觀和理念非常一致,志趣相投。在一次聚會後,艾倫說:「嘿,兄弟,我們真是人生知己。」
為了加深彼此友誼,艾倫甚至決定辭掉位於華盛頓的工作,到伯科特遠在曼哈頓的公司面試。兩個人順利成為同事,每天一起聊天、工作,友情迅速升溫,雙方更進一步決定做鄰居,搬到同一座小鎮,兩戶距離約一百公尺,只要步行幾分鐘,穿過一個路口就能到對方家裡做客。
這兩個好朋友的物理距離確實拉近了,以前相隔兩百公里,如今只有一百公尺。但是艾倫和伯科特的關係變得更好了嗎?
起初當然是這樣,他們白天一起工作,晚上一起開車回家,吃完飯一起看棒
球比賽,分享見解,親如兄弟,幾乎是一種讓人嫉妒的友情,除了妻子和孩子,他們是對方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且無可取代。只是這段完美友誼只維持了短短八個月時間,各種煩惱接踵而至。
艾倫感覺很鬱悶,他在社交網站上發文說:「我有一位心靈知己,彼此無話不談。於是我們決定住到同一條街上,並且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但我現在突然發現,一切並沒有如我想像中那般美好。他是我需要的朋友嗎?他是我心目中的知己嗎?我發現對方有很多缺點,都是我不能容忍的,例如:他愛喝酒且酒量很大,酒後容易失態,還亂摔東西;他看球賽的習慣也不好,總是大呼小叫,過分激動熱情,可是我喜歡安靜,不管做什麼都不喜歡發出太大的聲音。」
另外,對伯科特在聊天時喜歡打探自己的私生活,也另他感到不滿,認為這不應該是知己該做的事情:「我不想被人指手畫腳,但他偏偏喜歡這麼做!」
這樣看起來,伯科特確實有不少缺點,但誰沒有一些令人討厭的壞習慣呢?只不過,近距離讓這些問題放大了,以前美好的感覺蕩然無存。
在伯科特的眼中,艾倫的形象也在極速惡化。他覺得艾倫太安靜,完全不是以前每隔一個月在商務聚會上交流時,那樣健談和睿智的形象,「他的話太少了,雖然偶爾說出的話還是那麼犀利,但我不喜歡太悶的人。」當伯科特興致勃勃的討論球賽的細節時,艾倫總是點頭或只是「嗯」一聲作為回應。
久而久之,兩個人的關係就在互相「厭惡」中逐漸疏遠。由每日一聚變成三日一聚,慢慢的,兩個人每週才聚會吃飯一次。直到後來,他們也取消原本的聚餐,只打電話交流。又過了兩個月,艾倫決定搬走,遠離他的「知己」。
■ 適當距離,讓關係保鮮
我的合夥人史密斯曾向我講述,他為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工作時的一次經歷。他在那裡認識一位經常出入眾議院的美國軍工企業掮客休斯.赫芬,休斯在財團和政府之間牽線搭橋,從事公關遊說工作,他人很好,總是盡職做好自己的工作,卻厭倦目前的生活。
他遇到史密斯後,兩個人相見恨晚,第一天就在咖啡廳裡聊天兩個多小時。史密斯還為此延後下午原訂的會議,他們從政治聊到經濟、世界歷史,無所不談。他們在很多重大議題上見解相同,並把對方視為知己。
史密斯說:「我很尊重休斯,很想幫他脫離『苦海』,打算介紹他到我的團隊工作。但就在開口前,我克制住了這種衝動,因為不想失去這位朋友。不,他不只是朋友,是比朋友還要珍貴的知己,我們可以在對方那裡找到一塊淨土,毫無顧忌的談論任何事,又不需要深入對方的生活,了解對方的一切。這是一種美妙的距離,讓我們都有足夠的空間。」
「假如這種距離被改變了,像是我們成為同事、鄰居,甚至每天無話不說的哥兒們,將會發生什麼?」史密斯對於彼此的關係與相處,非常小心謹慎。
於是史密斯持續和休斯保持一種郵件聯絡的方式,連私人電話都沒有留給對方;休斯當然也是這麼做。這種美好的友誼維持至今已經八年,兩人的關係仍然很融洽,每週都會互通郵件,交換對重大事件的觀點。
我問史密斯:「你現在如何評價休斯先生,還當他為知己嗎?」
史密斯肯定的說:「當然,這種感覺非但沒有減弱,反而隨著歲月的流逝越來越強烈。我們都不想結束這種關係,因此保持距離格外重要,以免當了解加深時變得互相憎惡。你知道,我們已經見過太多類似的悲劇。」
誠如史密斯的案例,在人際交往中,一定要與人保持適當的距離,注意給雙方留有足夠的空間,才是長久之道。
.
本文摘自
《#關係力》
用10%關鍵人物,成就90%大事!
.
作者: 李維文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超級贊同這篇摘文的重點,這也部分延續了上一篇文章的精神。
再怎麼親密的伴侶,沒給對方空間,關係容易窒息。靠得近,就容易踩到腳,雙方都可能受傷。
我一直很喜歡「君子之交淡如水」這段話的寓意,有空間能做自己,關係才能真親密!
這本書今天(8/18)晚上9點半會進行直播,歡迎參與。
祝願您,能體會保持適當距離,才好維繫健康的界線!
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2/08/%E6%88%91%E5%8F%AB%E4%BC%8A%E6%A0%BC%E8%A8%80%EF%BC%8C%E9%80%99%E4%B8%8D%E6%98%AF%E6%88%91%E7%9A%84%E6%9C%AC%E5%90%8D%E2%94%80%E2%94%80%E4%BF%9D%E7%BE%85%E2%80%A7%E5%A5%A7%E6%96%AF%E7%89%B9%E3%80%8A%E7%B4%90%E7%B4%84%E4%B8%89%E9%83%A8%E6%9B%B2%E3%80%8B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保羅奧斯特 #紐約 #小說
─────
為什麼人需要刷存在感?沒存在感會怎樣?會死嗎?藝術就是創造獨特性嗎?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上一集我們談到《紐約三部曲》的壓卷之作〈禁鎖的房間〉。天才范修將手稿和自己的妻子託付給好友「我」;作品出版後大獲好評,然而眾人卻開始懷疑,范修其人根本是「我」所虛構出來的。於是出版商希望由「我」來執筆范修的傳記,平息爭議。「我」因此開始探訪范修的生平軌跡。而在「我」漫長的追索中,在許許多多其他人的呈堂證供裡,范修的面貌卻並非逐漸變得清晰,反而愈來愈撲朔迷離。「我」如此敘述:
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已經了解了有關范修的所有事情。不過我所知道的事情,並沒有給我任何幫助,但也跟我原本知道的沒有牴觸。或者換個角度:也許我所認識的范修,並不是我所要找的范修。最後,他們的話只是確定一件事,發生的事也可能不會發生。范修是和善的,范修也可能是兇殘的......從范修消失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事情都是矛盾的。
伊格言分析:此段敘述,乍看莫名其妙,卻又理所當然──因為人原本就是複雜的、費解的,有各種可能互相抵觸的面向;幾乎等同於一本天書。一個殺人魔也隨時可能善待一名流浪漢。而如果說一種天書般謎樣的存在竟奪取了你的存在,那麼這種「個體殊異性」的消失確實可能引發恨意。我們必須承認:人對自己的存在感似乎是有著天生的執迷的。這也正是「我」之所以想假藉撰寫傳記之名,偷偷找到范修,並且將之殺掉的原因。
於此,奧斯特的筆鋒終究探向了存在的深淵......
───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伊格|Egoyan Zheng
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認識的妻子ptt - 火車兒童票 的推薦與評價
【劇評】崔元英× 金廷恩驚悚韓劇《我的危險妻子》:躺在身旁的妻子,你真的認識她嗎?包子漫畫爲您提供優質的漫畫閱讀體驗。 结婚5年的柱赫和瑞珍因为预 ... ... <看更多>
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干饭必备!一口气看完人气韩剧【认识的妻子】如果时间倒退 的推薦與評價
韩剧名称【 认识的妻子 】每天都会更新哦!欢迎订阅我们的频道#我的观影报告#电影解说#韩剧解说#一口气看完. ... <看更多>
認識的妻子劇評 在 [心得] 認識的妻子- 看板KoreaDram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易讀版 https://cht.tw/x/xq6sz
認識的妻子,一個令人感到有點莫名其妙的劇名,也是不易引人注意的劇名,但我卻在
看完簡介之後開始看起,一看便不可收拾,成了on檔追劇的觀眾。
第一集鋪陳夫妻倆在面臨育嬰期常見的困境,那景況真實的令人害怕。身為過來人,完
全體會那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大概也是因為這緣故,所以,可能會流失某些觀眾群,畢
竟,未經歷者體會不深,已經歷者不願重溫!
看著錙銖必較的老婆對於第二台遊戲機的憤怒,是否覺得眼熟?這個衝突點,我相信若
非夫妻或是同居生活的伴侶是不容易體會的。娛樂用品該佔月支出多少比例?在單身男
女來說是件好安排的事,但在家庭來說就不見得是件易事。家庭支出往往來的又急又快
,身為三明治的中生代,上有老、下有小,責任往往早已壓過情與愛。
就如同穿越劇一般,車柱赫(池晟飾)突然有了回到過去的契機,於是他改變了當初的選
擇,走上了另一條康莊大道(誤)。沒有人知道自己的選擇會帶來怎樣的後續效應,唯有
實際走這麼一趟,情況才會逐一顯現。脫離貧困享受富貴的同時,他獲得也失去了。宛
如簽下賣身契,他必須拋棄自尊。這是以前為錢愁煩時所不曾感受到的。
看著熟悉的枕邊人,在改變之後卻成了同事,接受著其他同仁的熱烈追求,車柱赫終於
受不了,決定再次改變命運。在這過程中,車柱赫逐漸發現當初一些他不知道的細節,
例如他不知道岳母生病了,他不知道妻子為什麼總愛看著悲苦的愛情劇......往常對妻
子的一些認知,都只是表面印象,他並不是真的了解。看到這一幕幕,其實,不只是車
柱赫心酸且懊悔,在螢幕前的我也深刻感受到那種苦澀。是啊,當彼此漸行漸遠,你以
為那依舊是你熟知的她,其實她早已不是!有時候,執著看戲只是因為那是我們剩下的
唯一情緒出口,可以放肆地隨著劇中人哭啊!笑啊!
一路看下來,讓我最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就是女主角徐友珍(韓志旼飾)在難以置信的情況
下脫口問:「為什麼你要放棄我?」那真是種令人心碎的感覺。在宛若全知的車柱赫面
前,徐友珍彷彿是個被玩弄的傻子,換作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自己被如此擺布,尤其還
要聽著那幾近天方夜譚似的穿越因果,來面對如今這個被拋棄的自己。這真的是太殘酷
了。而韓志旼真的演的好好,她這幾集的聲線聽來格外低沉,再配上如此的劇情,真的
讓我也紅了眼眶。
正疑惑編劇要如何安排接下來的劇情時,沒想到二人居然一起穿越了!穿越後的徐友珍
不再是被動的接受,尤其她已知道車柱赫對於未來的恐懼,所以她努力的嘗試、追求。
所以,此時二人開始上演你追我逃的劇碼,也正是在兜兜轉轉裡再度檢驗了彼此的感情
。
最後他們再度結婚了,但卻沒有安排二人婚禮的花俏場面,而是把雙薪夫妻育兒時期所
面臨的困窘、職場升遷等問題,重新再演繹一次。我很喜歡這樣的安排,因為在有前番
經歷之後,二人開始好好地分工合作,盡可能找尋中間的平衡值,而非是象徵性的壓迫
某人而成全另一人。尤其,車柱赫對面臨倦怠期的尹代理的那番話,真的讓人深有感觸
。在有了孩子之後,妻子的名字似乎真的都不見了,轉而變成孩子的媽。站在老婆的立
場看事情,並不是要把老婆養出公主病,但是,如何做才是真正的理解對方、體諒對方
,真的會是一輩子的功課。感情關係是相對的,唯有二人都努力經營,才能長久下去。
這齣戲,真的適合夫妻來看。
但,我該怎麼拐另一半來看韓劇呢?
這可能是個要先克服的問題(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6.9.20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Drama/M.1537633172.A.09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