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徵人文案,我沒寫獎金?
有一次我在面試新人,對象是一個男生。
履歷裡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可是從文字描述的跡象能發現,他太高估自己了。
但是我不想太武斷的判斷,就錯殺了一個人,所以還是請他來面試看看。
首先是約線上面試時間,行政人員傳訊息給他:
「請問您方便用XX工具,在明天早上的10:00進行線上面試嗎?」
他回:
「我不習慣用XX工具喔,可以換其他的嗎?」
很多老闆看到這一句就會把人給砍掉,但是對我來說,他這樣回答讓我一點也不意外,畢竟在履歷裡就可以看出一些問題了。
可是就像我前面說的,我不想太武斷,希望親眼確認一下這個人是不是真的眼高手低,所以跟行政人員說:
「那就用別的工具配合他,沒有關係。」
線上面試的過程問題不大,結束之後,接下來進行的就是實體面試。
實體面試談了幾分鐘之後,他突然冒出一句:
「你們公司有幾個人?」
我說:
「大約10個左右。」
他挑了挑眉毛:
「10個?我以為你們是3、40人的公司,我比較想在大公司工作,才能發揮我的能力。」
他的語氣露出了輕視。
我說:
「在產業、上下班時間、淨利率通通一樣的狀況下,一間公司只靠10個人就做到年營業額6000萬,也就是我們貝克街,而另一間公司需要靠30人,才能做到年營業額6000萬,你想去哪一間?」
(30人做6000萬的公司,是誰我就不說了)
他愣了一下,我又問:
「需要我幫你分析兩者之間的差別嗎?」
看他的反應,很顯然他只懂得用員工人數來判斷公司實力,要是只有這種邏輯程度的話,連我6歲的兒子都懂。
他安靜了幾秒後,又一臉不在乎的說:
「不過像你們這種餐飲業,應該很少人來應徵吧?」
從他的語氣、肢體語言和態度,可以看得出來他心裡的想法是:
「我是很優秀的人,你們該求我趕快進來才對!」
有些公司確實有這種狀況,因為徵不到人,常常要低聲下氣的請人。
但我可不吃這一套,應徵貝克街的人這麼多,我煩惱的是優秀的人太多,不知道要挑誰,哪裡會輪到眼前這位仁兄?
況且我6歲兒子的邏輯程度都比他好了,更不可能請他進來。
我回答:
「應徵的人很多哦,徵人消息剛發幾小時,就有300多人投履歷,而且很多是從台中、高雄跑來應徵的。」
他愣了一下,表情像是吃到臭掉的鹹魚一樣窘,挺了挺背然後說:
「好……不過我想談一下薪資的問題。你這邊什麼都不會的人剛進來,薪資只有32000,學好之後是50000,我想要更快拿到更高的薪資。」
我說:
「32000是給連打雜都不會的人,如果你能更快做到標準,當然可以提早拿到比較好的薪水。」
他說:
「但是我以前當過行銷部的主管,能力很強,我想要直接拿50000!」
聽到他這樣講,我心裡忍不住嘆了一口氣,因為在對談的過程當中,我知道他的行銷功力其實很爛,我隨便一個員工都做得比他好。
但我還是克制住,平靜地說:
「你應徵的工作是什麼?」
他沒想到我會問這問題,猶豫了一下說:
「呃……跟甜點,和剪輯影片有關。」
我說:
「你做過嗎?」
他說:
「沒有……」
我說:
「行銷部主管的資歷,和這工作有什麼關聯?」
他有點詞窮,不知道該說什麼,過了半天才說:
「但是我學得很快。」
我說:
「我這裡每個人都學很快。沒關係,你可以先回去想一下這工作是不是你要的,今天結束前再跟我說。」
(因為禮貌的關係,我給他台階下,而不是現場跟他說不錄用)
結果他回去之後,連發訊息說一聲也沒有就消失了,除了眼高手低,基本的做人都有問題,更證明了我原本的判斷。
但這是特殊例子,通常這類人在履歷階段就會被我給刷掉,我只是為了不要太武斷,偶爾放幾個進來面試。
但是每次放這種人進來面試,結果都是一樣的,表現爛到骨子裡。
之前的信有寫到,在我寫的徵人文案裡,是沒有提到獎金的!
裡面只有簡單的列出薪水而已,可是我這裡已經有好幾個人,每年領的獎金超過100萬,為什麼不拿出來講?
放在徵人文案裡,不是會讓更多人應徵嗎?
你看了開頭,大概就可以猜到原因了,我原本開的薪資條件就能吸引很多優秀的人材,可是如果把獎金也放上去,只會吸引到更多眼高手低的魯蛇。
開頭的面試我算很有耐心了,現在貝克街主管面試的時候,如果再碰到這種人,我都叫他們用制式的答案來回應就好,趕快結束不要浪費時間。
我這裡有本事每年拿到超過百萬獎金的人,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就是“非常清楚自己的實力在哪裡”!
因為有自知之明,他們剛來公司的時候,不會一天到晚自以為是,吵著要高薪,而是想辦法一步一步增強實力,拿到真正符合能力的薪水。
網路上一堆職場垃圾文章,有多少會教人怎麼看清楚自己的實力?
那種人不管到什麼公司都不會滿意的,最後的結果就是創業,因為他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沒有其他人可以指揮他。
當了老闆之後,結果就是經營得亂七八糟、天怒人怨,因為他的實力遠低於他的想像。
可惜的是,這種人非常多,所以無能的老闆很多,就是這個原因。
另外我不寫上獎金的另一個原因是,誰能預測自己的公司,每年都發得出這麼多錢?
(看看疫情期間,公司沒倒、沒裁員就很厲害了)
雖然我已經連續好幾年,包括疫情期間也是發了這麼多獎金,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對於沒有把握的事情,我是不會做出承諾的。
但是沒寫獎金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我不想浪費時間,跟眼高手低的人囉唆,那真的很累!
p.s. 如果你當過面試官,一定看過不少這種人,已經見怪不怪了吧。
p.p.s. 我的徵人文案連結在這裡:
https://m.facebook.com/283155938397751/posts/4151165568263416/?d=n
不過徵人已經結束了,未來如果還有職缺,會馬上在粉絲專頁貼出來,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再注意一下。
________________
p.s. 這裡有另外一篇關於網路行銷的訣竅,是PDF的形式,在下面這個連結填寫email之後,這份PDF會寄到你信箱。
未來我的行銷知識、創業經驗,也會寄給你。
連結:
https://baco-street.com/markba
另外,出版社邀請我出了一本書《成為1%的創業存活者》,裡面寫了我創業這幾年的經驗、行銷訣竅,可以幫助你避開不少歪路,訂購連結在這裡:
https://baco-street.com/MAB
我經營的公司是貝克街巧克力蛋糕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CoStreet
貝克街官網:
http://www.bacostreet.com.tw
podcast連結:
Apple podcast:
https://baco-street.com/AP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
試著應徵了份簡單的工作線上看 在 王繁捷 Wang, Fan-Chie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徵人文案,我沒寫獎金?
有一次我在面試新人,對象是一個男生。
履歷裡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很有自信的人,可是從文字描述的跡象能發現,他太高估自己了。
但是我不想太武斷的判斷,就錯殺了一個人,所以還是請他來面試看看。
首先是約線上面試時間,行政人員傳訊息給他:
「請問您方便用XX工具,在明天早上的10:00進行線上面試嗎?」
他回:
「我不習慣用XX工具喔,可以換其他的嗎?」
很多老闆看到這一句就會把人給砍掉,但是對我來說,他這樣回答讓我一點也不意外,畢竟在履歷裡就可以看出一些問題了。
可是就像我前面說的,我不想太武斷,希望親眼確認一下這個人是不是真的眼高手低,所以跟行政人員說:
「那就用別的工具配合他,沒有關係。」
線上面試的過程問題不大,結束之後,接下來進行的就是實體面試。
實體面試談了幾分鐘之後,他突然冒出一句:
「你們公司有幾個人?」
我說:
「大約10個左右。」
他挑了挑眉毛:
「10個?我以為你們是3、40人的公司,我比較想在大公司工作,才能發揮我的能力。」
他的語氣露出了輕視。
我說:
「在產業、上下班時間、淨利率通通一樣的狀況下,一間公司只靠10個人就做到年營業額6000萬,也就是我們貝克街,而另一間公司需要靠30人,才能做到年營業額6000萬,你想去哪一間?」
(30人做6000萬的公司,是誰我就不說了)
他愣了一下,我又問:
「需要我幫你分析兩者之間的差別嗎?」
看他的反應,很顯然他只懂得用員工人數來判斷公司實力,要是只有這種邏輯程度的話,連我6歲的兒子都懂。
他安靜了幾秒後,又一臉不在乎的說:
「不過像你們這種餐飲業,應該很少人來應徵吧?」
從他的語氣、肢體語言和態度,可以看得出來他心裡的想法是:
「我是很優秀的人,你們該求我趕快進來才對!」
有些公司確實有這種狀況,因為徵不到人,常常要低聲下氣的請人。
但我可不吃這一套,應徵貝克街的人這麼多,我煩惱的是優秀的人太多,不知道要挑誰,哪裡會輪到眼前這位仁兄?
況且我6歲兒子的邏輯程度都比他好了,更不可能請他進來。
我回答:
「應徵的人很多哦,徵人消息剛發幾小時,就有300多人投履歷,而且很多是從台中、高雄跑來應徵的。」
他愣了一下,表情像是吃到臭掉的鹹魚一樣窘,挺了挺背然後說:
「好……不過我想談一下薪資的問題。你這邊什麼都不會的人剛進來,薪資只有32000,學好之後是50000,我想要更快拿到更高的薪資。」
我說:
「32000是給連打雜都不會的人,如果你能更快做到標準,當然可以提早拿到比較好的薪水。」
他說:
「但是我以前當過行銷部的主管,能力很強,我想要直接拿50000!」
聽到他這樣講,我心裡忍不住嘆了一口氣,因為在對談的過程當中,我知道他的行銷功力其實很爛,我隨便一個員工都做得比他好。
但我還是克制住,平靜地說:
「你應徵的工作是什麼?」
他沒想到我會問這問題,猶豫了一下說:
「呃……跟甜點,和剪輯影片有關。」
我說:
「你做過嗎?」
他說:
「沒有……」
我說:
「行銷部主管的資歷,和這工作有什麼關聯?」
他有點詞窮,不知道該說什麼,過了半天才說:
「但是我學得很快。」
我說:
「我這裡每個人都學很快。沒關係,你可以先回去想一下這工作是不是你要的,今天結束前再跟我說。」
(因為禮貌的關係,我給他台階下,而不是現場跟他說不錄用)
結果他回去之後,連發訊息說一聲也沒有就消失了,除了眼高手低,基本的做人都有問題,更證明了我原本的判斷。
但這是特殊例子,通常這類人在履歷階段就會被我給刷掉,我只是為了不要太武斷,偶爾放幾個進來面試。
但是每次放這種人進來面試,結果都是一樣的,表現爛到骨子裡。
之前的信有寫到,在我寫的徵人文案裡,是沒有提到獎金的!
裡面只有簡單的列出薪水而已,可是我這裡已經有好幾個人,每年領的獎金超過100萬,為什麼不拿出來講?
放在徵人文案裡,不是會讓更多人應徵嗎?
你看了開頭,大概就可以猜到原因了,我原本開的薪資條件就能吸引很多優秀的人材,可是如果把獎金也放上去,只會吸引到更多眼高手低的魯蛇。
開頭的面試我算很有耐心了,現在貝克街主管面試的時候,如果再碰到這種人,我都叫他們用制式的答案來回應就好,趕快結束不要浪費時間。
我這裡有本事每年拿到超過百萬獎金的人,他們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就是“非常清楚自己的實力在哪裡”!
因為有自知之明,他們剛來公司的時候,不會一天到晚自以為是,吵著要高薪,而是想辦法一步一步增強實力,拿到真正符合能力的薪水。
網路上一堆職場垃圾文章,有多少會教人怎麼看清楚自己的實力?
那種人不管到什麼公司都不會滿意的,最後的結果就是創業,因為他覺得自己是最優秀的,沒有其他人可以指揮他。
當了老闆之後,結果就是經營得亂七八糟、天怒人怨,因為他的實力遠低於他的想像。
可惜的是,這種人非常多,所以無能的老闆很多,就是這個原因。
另外我不寫上獎金的另一個原因是,誰能預測自己的公司,每年都發得出這麼多錢?
(看看疫情期間,公司沒倒、沒裁員就很厲害了)
雖然我已經連續好幾年,包括疫情期間也是發了這麼多獎金,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對於沒有把握的事情,我是不會做出承諾的。
但是沒寫獎金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我不想浪費時間,跟眼高手低的人囉唆,那真的很累!
p.s. 如果你當過面試官,一定看過不少這種人,已經見怪不怪了吧。
p.p.s. 我的徵人文案連結在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BaCoStreet/photos/a.355870384459639/4151164771596829/
不過徵人已經結束了,未來如果還有職缺,會馬上在粉絲專頁貼出來,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再注意一下。
________________
p.s. 這裡有另外一篇關於網路行銷的訣竅,是PDF的形式,在下面這個連結填寫email之後,這份PDF會寄到你信箱。
未來我的行銷知識、創業經驗,也會寄給你。
連結:
https://baco-street.com/markba
另外,出版社邀請我出了一本書《成為1%的創業存活者》,裡面寫了我創業這幾年的經驗、行銷訣竅,可以幫助你避開不少歪路,訂購連結在這裡:
https://baco-street.com/MAB
我經營的公司是貝克街巧克力蛋糕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BaCoStreet/
貝克街官網:
http://www.bacostreet.com.tw
Apple podcast 連結:
https://baco-street.com/APD
試著應徵了份簡單的工作線上看 在 萩日插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關於萩日很落落長的文章]
來講一下我的萩日插畫館的故事好了,很多人問我怎麼在曼谷,老公是泰國人嗎?為什麼開始畫畫,以前是讀畫畫科系嗎?本人是台灣人嗎?
2017年之前我是一名珠寶店的美編人員,一名寵物代理公司的美編人員兼活動企劃人員,一名腳踏車公司裡的平面設計師,一名在富邦的保險業務員。
我跟老公是在腳踏車公司認識的,我們交往幾年之後2017年初他應徵上這邊的美商公司,就直接飛到曼谷這,我們遠距了八個多月,當時天天視訊,後來我生日時飛到泰國海島我老公跟我求婚後,我們只有登記沒有辦婚禮,只有兩家人簡單吃個飯,沒多久我過來曼谷這裡,剛過來這邊去上了半年英文語言學校,認識了世界各地來的朋友同學,當時覺得剛來曼谷一切都好新鮮,到哪都好好奇,常常下課後一個人去探索曼谷,跟老公的生活也很開心,可以說每天無憂無慮然後也就這樣漸漸肥了起來。
2018五月份後從英文語言學校畢業,也跟好多朋友同學說再見,突然覺得好沒有什麼重心,每天不是做自己的事情,或是去泰國的一些地方自助旅行,老公當時推薦一些設計與畫圖的線上課程給我,學費很便宜反正時間很多,就慢慢充實自己,當初登記結婚老公送一台平板,因為很好用,直接可以在螢幕畫圖,我開始練習畫電繪,就這樣過了兩三個月,當時雨季每天都在下雨下得我變得很憂鬱,開始煩惱自己的未來,在這之前我的專業是平面設計,偶爾接一些平面設計、商業設計的案子,但也不為了賺錢削價而接案,所以推掉了很多只想用便宜價格的案子,我自己收入真的很不好,還是要靠老公給的錢,當時後老公說我來只是多雙筷子而已,但現實什麼都要錢,搞到他壓力大長皮蛇,我每次回台灣都覺得很不好意思,因為自己沒有穩定收入,連我家人都要偷偷塞錢給我帶回曼谷,我都拒絕了,當時在想如何有穩定的收入,就開始想除了平面設計我還能幹嘛?
某一天去漢堡店跟朋友吃飯,有一個老外跟我聊天問我在幹嘛,聊了一下推薦我去一家小型設計工作室面試,當時也是帶著自己的作品集,最後面試完有拿到工作但除了薪資談不妥,還有老闆太控制狂,工作內容也不是很喜歡就沒有去嘗試,老公也尊重我的決定,當時也很鼓勵我重新開始畫畫不要有壓力,不用為了誰就純粹練習畫畫這件事。
很多客戶問我我是美術系畢業的嗎?其實不是。我印象從國小三年級開始當學藝股長,一直到高職,美術課也是我最喜歡的課,但常常被拿來考試我真得很不爽!小時候以前覺得長大就是要讀美術系,而且也想在世界各地畫畫,國中升學想讀美術班被某雞掰老師阻止說讀美術沒飯吃讀高中才有前途,當時也沒有堅持自己的立場,所以改念電子科系至少那個年代很夯,當時因為是高職往上升只能選資工、光電、工程系等等那些我真的沒興趣的科系,看到南臺科大有在收多媒體電腦娛樂科學設計系,我看到設計兩個字,恩!終於跟設計沾上一點點邊,我就申請去唸了,但我不喜歡玩什麼遊戲,大學室友小寧教會我一些平面設計的基本概念,只是喜歡畫圖但沒有受過正統的畫畫訓練,出社會後才開始偶爾會有一些畫畫創作,大概在2019年初我開始認真上一些畫畫基本功的線上課程,在youtube找怎麼畫素描,什麼插畫課程都找都練習,偶爾請老公教我畫,他以前有去澳洲擺攤畫過似顏繪,當時每天畫很多圖在空白的a4紙,覺得很煩但這都是自己變強的過程。
某天我看到有個設計平台pinkoi可以賣畫人像的插畫-似顏繪,看了很多設計師的作品,我想說對耶~我可以試試看在上面賣我的人像畫,而且金額大家都可以負擔,不像平面設計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也開始練習我討厭的人體動作,以及我最討厭的人像畫,怎麼說討厭因為我很愛畫動物不喜歡畫人,大概在2019年5月我第一次發佈了婚紗插畫的設計在自己的臉書,希望大家有需要可以找我畫畫,開始有朋友詢問,我很謝謝你們給我機會畫圖,從那個時候我也建立的ig帳號,就這樣一開始都是身邊支持的朋友,開始慢慢累積了很多作品,在六月份申請了pinkoi,作品審核等等大概7月上架,除了台灣,開始慢慢的有從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來的客人,從7月開始我的作品讓更多人看到,開始幫更多人畫圖,自己也是很愛分享作品在粉專把#tag到很滿,辦了幾個分享抽獎活動讓大家看到我,一直到現在我已經幫數不清的客人畫了數不清的人像,到現在幾乎每天都有fb、ig的人私訊詢問我畫畫的東西,還有人問我有沒有要小助手,我真的很開心!
常常覺得幫大家畫畫就是緣分,因為開始畫畫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自信加上穩定的收入,我比以前更開心了,也可以幫忙分擔房租,還有可以更常跟朋友聚,畢竟出門就是要花錢啊!
因為是一筆一畫的東西,除了溝通要花時間,還有最後印刷確認的部分都要很仔細,不喜歡把自己的時間排得太滿,我覺得當自由工作者除了自律還有守時很重要,這是一種信任,如果趕不上送禮或要用的時間大家不會再給你第二次機會了,真的非常謝謝大家這麼支持我,也很開心每次你們都會分享拿到插畫的照片或是影片給我,讓我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只會生產畫似顏繪的機器人,我真的有時候會這樣想,而是跟你們的生命中有某種形式的連結,說我會不會很膩,我老實講我確實畫得很膩,每天畫人真的畫到好煩啊!但是!但是!每次讓我繼續下去的動力都是完成後你們給我的反應跟回饋,可能是自己沒有辦婚禮,所以拜託我的每一位新娘我都盡力地完成他們要的畫面與夢想,把他們的婚禮當成自己的婚禮來辦。
今年不好意思提早公布沒辦法再接單,11月與12月都滿單了,還有一個大的平面設計案子要進行,看著行程已經排到12月我其實有點緊張,怕接太多繪製品質會不好,乾脆就提早結束販售,但我還是會陸續把今年已經完成的插畫慢慢的分享大家!要預約似顏繪插畫等等的我們明年見:)
不小心打太多,最後想送一句話給大家,你不用很厲害才開始,你要開始了才會很厲害! 所以想到就去做吧!做中學學中做,衝吧!各位~
⭐ 🌸⭐⭐ 🌸⭐⭐ 🌸⭐
➽ 追蹤萩日插畫IG
IG:qiudayday
➽ 關注Pinkoi萩日插畫設計館
https://www.pinkoi.com/store/yichuichen
試著應徵了份簡單的工作線上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當你遇到別人誤解你的情況,你能好好說清楚自己,讓關係圓滿、事情順利嗎?
在收看影片之前,不管你是在Youtube還是Podcast收看或收聽,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你的具體支持,是我們製作節目最大的動力~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你有沒有被人誤解的經驗呢?
就好像在職場上,你可能是個業務高手,每天跟同事一起拜訪客戶,服務客戶,甚至帶了業績回來,卻被同事貼上「愛出風頭」、「搶功勞」、「收割王」的標籤,這讓你很受傷。
被貼標籤,怎麼辦?
而你為了顧及同事間的和諧,不讓自己的「動作快」變成「搶功勞」,所以你試著放慢腳步,但沒想到腳步一慢,業績少了,上司卻覺得你退步,這讓你衝也不是,不衝也不是,有一種不上不下的感覺!
這時候你可能會有一個疑惑,是不是多做多錯?可是不做,你又覺得很空虛,不喜歡虛度日子的感覺,然而更不喜歡自己的認真把別人給推遠了。
最近我就聽到一位朋友,有類似的困擾,他的情況是這樣子的~
我這位朋友,是家網路行銷公司的主管,負責推廣產品,常常需要撰寫行銷文,就上網應徵「行銷文案」這類的人才,陸續用了幾個人,可都達不到他的要求,於是他想起一位老同學。
這個老同學是個設計師,很喜歡寫東西,經常在個人部落格寫文章、分享生活趣事,文筆還不錯,所以我的朋友就說服老同學兼差,寫寫看文案,說不定可以發展出第二春。
原本以為交情好,合作起來應該會很有默契才對,結果沒想到文案一寫下去,雙方對於「行銷文」的想像有落差。
溝通幾次後,這位行銷主管覺得老同學「太難搞」,而被請來寫文案的同學,則是認為行銷主管「太粗暴」。
兩個人差點要撕破臉,文案不僅生不出來,關係還變得很尷尬,彼此情緒都很滿,不曉得該怎麼收尾。
溝通陷入僵局,怎麼解?
我試著問行銷主管,他所謂「太難搞」是什麼意思?他表示老同學太在意「氣氛」的舖陳,所以文案開頭寫得落落長,把要「產品」壓到最後才寫,這完全違反行銷上的「產品優先」原則!他求好心切,給建議時很直接。
偏偏這位同學是搞藝術的,個性比較敏感、纖細,就是俗稱的玻璃心,所以行銷主管的話,聽在耳裡都是一種否定,「覺得」行銷主管的話太直接粗暴,到最後兩個人根本無法溝通。
開班授課這麼多年,我很清楚人跟人的誤解和糾葛,之所以會越來越深,往往是因為很多重要的感受沒有表達清楚,造成巨大的鴻溝。
所以我繼續往下問,我問這位行銷主管對同學真的只有負面評價、覺得他太難搞嗎?主管很快回答:「當然不是,我同學很細心,也很負責任的!」
我接著再問:「那你有對他說出你這份欣賞嗎?」這位行銷主管沒說話,只有對我搖搖頭。
我又問他,以他對老同學的了解,同學會說他太直接、粗暴,可能的原因有什麼?
結果這位行銷主管想了想,才緩緩的說:「老師也知道我一急起來,嘴巴就跑得比腦子快,直接批評他的文案,太文青、不落地,一點銷售的力道都沒有,但我真的是為他好,才這麼說⋯⋯」
文青與商業,怎麼平衡?
故事先說到這邊,不曉得你聽出來了沒有?事實上,這兩個人能維持長時間的友情,一定有某種程度的契合和了解,很少有人會故意跟好朋友作對。
所以回到「行銷文案」這件事情上,他們其實都很想把事情做好,只是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場,少了從對方的「出發點」來看事情的角度,這件事才會無解。
幸好這位行銷主管有一定的自我覺察能力,經過我的陪伴之後,他對自己的「直接」有些懊惱,如果時間能倒轉,他會願意換個方式表達。
例如他可以說:「敏感和纖細是好事,有敏感跟纖細才能寫出好文字,只是在『行銷文』上,產品才是第一順位,而不是『氣氛』。」
我還鼓勵他進一步跟老同學討論「敏感纖細」可以怎麼運用,只要放對地方,氣氛的營造也很重要。
要是下次老同學的「敏感纖細」又放錯地方時,兩個人可以怎麼幫彼此踩剎車,澄清彼此心中的優先順序跟具體方向,再往下走,就能避免爭執。
後來,他帶著這些體會,回去找老同學,重新表達一次,老同學能體諒他的求好心切,坦承自己對行銷文的掌握度不夠,實在沒必要反應這麼大,還感謝行銷主管願意慷慨分享業界經驗。
現在他們倆恢復了友誼,而且雙方的合作也越來越上軌道~
二個方法,讓人靠近你
從這個小例子,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人跟人相處時,也許事情本身並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就像是文案要賣產品,本來就是寫文案的目的。
假如文案能多寫出氛圍,提高文案的質感,沒有什麼不好,也就是說,寫文案這件事情是中性的。
真正讓情緒失控的原因,是受到片面反應,或是不完整的言語刺激,就像是「太難搞」、「太粗暴」這些不恰當的標籤影響,進而導致人際關係上的災難。
那麼要是你也渴望說清楚自己,不讓他人有誤解的空間,同時又能照顧到對方的感受,讓人願意靠近你,我可以提供你兩個簡單的步驟,那就是~1.覺察自己,完整詮釋、2.關注他人,標定善意。
打個比方來說,就像是我們一開始說的「業務高手」,因為動作快、又熱心的情況下,幫整個部門拿回業績,卻跟同事有些嫌隙,受到排擠時。
就可以先使用第一個步驟,覺察自己的本意,先對同事說明:「我提早把事情完成,是怕拖越久變數越多」。
再來,第二個步驟則是把焦點放在同事們身上,好好的說:「不過,我能拿下這些業績,是大家一起努力耕耘的結果,沒有你們,我一個人是辦不到的,謝謝大家的協助~」
我相信,只要你能這樣完整的表達自己,又能看見他人的善意和付出,就能擁有很多支持者~
要是你對自己的期望更高,不希望跟人有了磨擦,或是對人造成傷害之後,再來挽回和彌補,我再提供一個更根本的方法~那就是學習「隱喻」的語言。
如何使用「隱喻」的語言?
「隱喻」在古希臘文裡,代表著「轉換」的意思,特別是「情緒」和「理解」上的轉換。
舉個例子來說,你是個很注重時間,很守時的人,但你今天跟一個朋友約,對方遲到了半小時,一屁股坐下來也沒解釋遲到的原因,就開始聊天,這時候你很生氣,但又不想發脾氣壞了友情,可以怎麼使用「隱喻」的語言呢?
你可以溫和且堅定的跟朋友說:「一寸光陰一寸金,我剛剛已經存了三十兩黃金在你的戶頭裡了,哪天我缺錢時,我會記得跟你要喔!」
你可以感受一下,像這樣子把時間比喻成「黃金」,是不是可以輕鬆的說清楚「時間」這種很抽象,又看不見的東西,它對你的具體意義是什麼?
而且不帶攻擊和指責,不讓對方感覺受傷,又能巧妙讓對方理解「遲到」這樣的行為,對你來說是「重大損失」,明白時間對你的「珍貴價值」。
更重要的是,有了使用隱喻的能力,你不必強忍情緒,就能適當的表達自己,
而那些原本對朋友遲到的負面情緒,像是憤怒、失望、不滿。
在你使用隱喻的過程中,因為多了一份詩意和美感,讓負面情緒可以平安落地,也就不會跟人撕破臉,傷害到你的人際關係。
那麼要是你感受到隱喻的妙用,也很想學習的話,我很鼓勵你加入我們最新推出的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是由國際級隱喻大師~哈克,黃士鈞博士所主講。
哈克這一門課程,除了能幫助你更容易建立關係,跟人產生連結之外,更難得的是,哈克還會陪伴你「了解自己」。
關於「了解自己」,哈克曾經說過一段話,他說:「為什麼我們要探索自己的內在?這是因為當我們探索、好奇自己多一點,我們對自己多懂一些,於是當別人想要靠近我們的時候,就多了語言和文字可以表達~」
而在【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課程當中,哈克就為「了解自己」找到了一個好隱喻,那就是「太陽」與「月亮」。
一般而言,我們對太陽的印象是熱情、充沛、恆常存在的能量,而月亮則是輕輕柔柔,隨著潮起潮落,每天都有盈缺的變化~
帶著這樣對太陽和月亮的認識,回到人際關係裡,到底要怎麼運用「隱喻」呢?這就像是前面提到的那位行銷主管,要是他先上過哈克的課程,在哈克的陪伴下先向內探索、了解自己。
那麼當他決定跟老同學一起工作的時候,他就可以先打預防針,好好的跟同學說:「我能帶給人的能量是『明確、迅速』,這樣的能力是我的太陽,請享用它,同時我也有月亮,我的月亮是『願意嘗試、懂得反思』,這是我的柔軟面,請善待它」。
有了重新了解的基礎,當他跟老同學針對文案意見不同的時候,那位敏感、纖細的老同學,對他的理解就會是想把事情做好,所以心急了,就不會直接被他的太陽灼傷,甚至有可能因為懂他的月亮,願意付出更多體貼和包容。
這就是哈克說的,開啟一段內在旅程,探索自己的太陽與月亮,你就能了解自己、讓人懂你,更喜歡跟你靠近~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收看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打開。
而Podcast收聽的朋友,除了訂閱,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