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的想像與虛構】
之前有個說法,大概是說散文和小說的區別,在於散文是真實的,小說是虛構的。
這次分享的這篇文章,討論的也是散文,作者王充閭提到「生活的真實是基礎,藝術的真實是手段」的看法,甚至舉了《史記》《左傳》中的例子來說明散文寫作時的創作技巧。
一起來看看他的說法吧。
-
散文的想像與虛構 / 王充閭
一
如何處理好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係,這是歷史文化散文寫作中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散文必須真實,這是散文的本質性特徵,一向被我們奉為金科玉律;而散文是藝術,惟其是藝術,作者構思時必然要借助於栩栩如生的形象和張開想像的翅膀;必然進行素材的典型化處理,作必要的藝術加工。兩者似乎存在著矛盾。尤其是,歷史是一次性的,它是所有一切存在中獨一以「當下不再」為條件的存在。當歷史成其為歷史,它作為「曾在」,即意味著不復存在,包括特定的環境、當事人及歷史情事在整體上已經永遠消逝了。在這種情況下,「不在場」的後人要想恢復原態,只能根據事件發展規律和人物性格邏輯,想像出某些能夠突出人物形象的細節,進行必要的心理刻畫以及環境、氣氛的渲染。因此,海德格爾說,歷史的真意應是對「曾在的本真可能性」的重演。史學家選擇、整理史料,其實就是一種文本化,其間必然存在著主觀性的深度介入。古今中外,不存在沒有經過處理的史料。這裡也包括閱讀,由於文本是開放的,人們每一次閱讀它,都是重新加以理解。
很難設想文學作品沒有細節描寫,因為它最能反映人物的情感與個性。《史記》中寫漢初名相「萬石君」石奮一門恭謹,就採用了大量細節。石奮的長子石建謹小慎微,有一次書寫奏章,皇帝已經批回來了,可是,他還要反復檢視,終於發現「馬」字有誤:這個字四點為四足,加上下曲的一筆馬尾,應當是五筆,現在少寫了一筆。他驚慌失措,唯恐皇帝發現了怪罪下來。石奮的少子石慶,一次駕車出行,皇帝在車上問有幾匹馬拉車,他原本很清楚,但還是用馬鞭子一一數過,然後舉起手說:「六匹。」小心翼翼,躍然紙上。太史公通過這些細節,寫出了當時官場中那種終日戰戰兢兢、恭謹自保的政治風氣。
明代思想家李贄講到藝術創造時,說一個是「畫」,另一個是「化」。畫,就是要有形象;而化,就是要把客觀的、物質的東西化作心靈的東西,並設法把這種「心象」化為詩性的文字,化蛹成蝶,振翅飛翔。這就觸及到散文寫作中想像與虛構這一頗富爭議的話題。近年來,隨著新生代作者的闖入,小說家、學者的加盟,以及跨文體寫作的出現,散文創作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特別是作家的主體意識在不斷增強,已不滿足于傳統散文單一的敘述方式,而是大膽引進西方的多種表現手法,吸收其他文學門類的寫作特點,輔之以象徵、隱喻、虛擬、通感、意象組合等藝術手法,意識流動,虛實相間,時空切換,場景重疊,使散文向現代性、開放性拓展。
事實上,早在「散文的想像與虛構」成為問題之前,有些作家已經在悄悄地進行著大膽嘗試了。出現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散文家何為的《第二次考試》,是一篇優秀的散文作品,曾經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可是,許多人都知道,它卻是經過想像與虛構,對真人實事進行大膽加工的產物。1956年上海合唱團招考新團員,一名女青年報考,由於考試前夕她在楊樹浦參加一場救火,弄倒了嗓子,以致影響了考試成績,但合唱團還是破格錄取了她。何為當時正在醫院休養,聽家人講述了這件事,便在事實的基礎上進行了藝術加工:設計出第二次考試的情節,加進了蘇林教授這個關鍵性人物,改換了女主人公的名字;文中陳伊玲身著「嫩綠色的絨線上衣,一條貼身的咖啡色西褲,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樹」,實際也並非如此,是作者為了加強形象的感染效果,從所住醫院一位實習醫生那裡移植過來的。
這個典型事例說明了,生活的真實是基礎,藝術的真實是手段。前提是散文是藝術,而且是一種側重於心靈表達的藝術。黑格爾指出:「藝術作品既然是由心靈產生出來的,它就需要一種主體的創造活動,它就是這種創造活動的產品;作為這種產品,它是為旁人的,為聽眾的觀照和感受的。這種創造活動就是藝術家的想像。」「在這種使理性內容和現實形象互相滲透融會的過程中,藝術家一方面要求助於覺醒的理解力,另一方面還要求助於深厚的心胸和灌注生氣的感情。」
二
今年三月中旬,我率領大陸作家代表團訪問臺灣,到日月潭觀光,接待我們的是南投縣文化局長,他是一位文學博士。在同我們交談時,他直率地說,總覺得作家們想像力不足,有時過於拘謹。他說,有一次訪問日本,見到了楊貴妃的墓,便問有關人士「根據何在」。答覆是:「你們中國古代的白居易寫得很清楚嘛!」博士反詰:「楊貴妃不是死在馬嵬坡嗎?《長恨歌》裡分明講:『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娥眉馬前死』。」答覆是:「《長恨歌》裡還講:『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海上仙山在哪裡?就是日本嘛!」博士說:「這種顛倒迷離的仙境,原都出自當事人與詩人的想像。」答覆是:「什麼不是想像?『君王掩面』,死的是丫環還是貴妃,誰也沒有看清楚;所以才說『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這樣,生生造出一個「貴妃墓」來,結果還振振有辭!
歷史散文創作講求真實,關於史事的來龍去脈、真實場景,包括歷史人物的音容笑貌、舉止行為,都應該據實描繪,不可臆造;可是,實際上卻難以做到。國外「新歷史主義」的「文學與歷史已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歷史脫離不了文本性,歷史文本乃是文學仿製品」,「歷史還原,真相本身也是一種虛擬」的論點,我們且不去說;這裡只就史書之撰作實踐而言。錢鐘書先生在《管錐編》中有過一段著名的論述:「《左傳》記言而實乃擬言、代言」,「如後世小說、劇本中之對話、獨白也。左氏設身處地,依傍性格身分,假之喉舌,想當然耳」。「上古既無錄音之具,又乏速記之方,駟不及舌,而何口角親切,如聆罄咳歟?或為密勿之談,或乃心口相語,屬垣燭隱,何所據依?」原來,「史家追敘真人實事,每須遙體人情,懸想事勢,設身局中,潛心腔內,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幾入情合理。蓋與小說、院本之臆造人物,虛構境地,不盡同而可相通;記言特其一端」。其實,早在先秦時期,孟軻讀過上古時的典章文獻彙編《尚書》中關於「周武王伐紂,血流漂杵」的記載,就曾提出過疑問,從而說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話:「盡信書,不如無書。」到了宋代,當學生問到「《左傳》可信否」時,著名理學家程頤的回答是:「不可全信,信其可信者耳。」
我們再來看被奉為信史和古代散文典範的《史記》。司馬遷在《項羽本紀》中詳細記錄了鴻門宴的座次,說是項羽和他的叔叔項伯坐在西面,劉邦坐在南面,張良坐在東面,範增坐在北面。為什麼要作這樣的交代?因為有范增向項羽遞眼色、舉玉玦,示意要殺掉劉邦的情節,他們應該靠得很近;還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而項伯用自己的身體掩蔽劉邦,如果他們離得很遠,就無法辦到了。司馬遷寫作《項羽本紀》大約在西元前94、95年前後,而鴻門宴發生在西元前206年,相距一百一十多年,當時既沒有錄相設備,而戰爭年代也不大可能有關於會談紀要之類的實錄,即使有,也不會記載座次。那麼,他何所據而寫呢?顯然靠的是想像。
三
中國文學史上還有一個典型事例。《古文觀止》中有一篇《象祠記》,作者為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當時,貴州靈博山有一座年代久遠的象祠,是祀奉古代聖賢舜帝的弟弟象侯的。當地彝民、苗民世世代代都非常虔誠地祀奉著。這次應民眾的請求,宣慰使重修了象祠,並請流放到這裡的王陽明寫一篇祠記。對於這位文學大家來說,寫一篇祠記,確是立馬可就;可是,他卻大費躊躇了。原來,據《史記》記載,象為人狂傲驕縱,有惡行種種,他老是想謀害哥哥舜,舜卻始終以善意相待。現在,要為象來寫祠記,實在難以落筆:歌頌他吧,等於揚惡抑善,會產生負面效應;若是一口回絕,或者據史直書,又不利於民族團結。反復思考之後,他找到了解決辦法:判斷象的一生分前後兩個階段,前段是個惡人,而後段由於哥哥舜的教誨、感化,使其在封地成為澤被生民的賢者,因此死後,當地民眾緬懷遺澤,建祠供奉。《象祠記》就是這樣寫成的。其中顯然有想像成分,但又不是憑空虛構。因為《史記·五帝本紀》中,有舜「愛弟彌謹」,「封帝象為諸侯」的記載。據此,作者加以想像、推理,既生面別開,又入情入理。用心可謂良苦。
這在西方也早有先例。古希臘史家修昔底德《伯羅奔尼薩斯戰爭史》中,演說辭佔有四分之一篇幅。修氏自己承認:「我親自聽到的演說辭中的確實詞句,我很難記得了,從各種來源告訴我的人,也覺得有同樣的困難,所以我的方法是這樣的:一方面儘量保持接近實際所講的話的大意,同時使演說者說出我認為每個場合所要求他們說出的話語來。」
顧頡剛在《古史辨》中說:「我以為一種故事的真相究竟如何,當世的人也未必能知道真確,何況我們這些晚輩。」這話不假。我們都看過《羅生門》這部影片,對於事件的真相,在場親歷者言人人殊。所以,有人說,「史,就是人們口上的一撇一捺。」看來,堅持歷史事件包括細節的絕對真實,「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當然,這種想像必須是有限制的,要在尊重客觀真實和散文文體特徵的基礎上,對真人真事或基本事件進行經驗性的整合和合理的藝術加工,必須避免小說化的「無限虛構」或「自由虛構」;特別是有些散文種類是不能虛構的,比如,關於現實中的親人、友人、名人的傳記以及回憶性、紀念性文章,都是寫作者同時代的親歷親見親聞的事,與事涉遠古或萬里懸隔迥然不同,必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絕不應隨意地想像、虛構。須知,這類散文美學效果的實現,是借助於其內容或主體的豐富而特殊的客觀意蘊,真實與否,影響是至大的。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
設身處地例子 在 心理師游敦皓 x 我立志做個優雅的媽媽 x Hmm..我是說盡量啦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女人,請盡你最大的努力來保有生活的自主空間
福原愛與江宏傑的婚姻狀態這幾天備受矚目
比起夫妻關係
媒體更是聚焦在福原愛與婆家成員的點滴互動
像是有共鳴一般
是大家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能夠感同身受的「痛點」嗎!?
婆媳問題、公媳問題、妯娌問題、姑嫂問題…等等
媳婦和婆家成員的問題一直是諮商室中最常被談論的話題之一
關於女性和婆家姻親的關係問題
在我們文化中真的可以說是歷久不衰!
是否與婆家同住?最常被考量的大概是以下的問題
A. 經濟因素
B. 孩子照顧的需要
C. 長輩的期待(和這些期待會被處理的方式)
D. 婆家成員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E. 自己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我觀察到很多人的考量都是由上而下
我卻認為考量的順序該是由下而上
仔細想,經濟與孩子照顧等問題相對來說是好安排的
但下方的性格與生活習慣,卻是很難被突破的
你以為的現實常不是最現實的現實
現實是,若長期無法克服互動與關係上的問題
往往會造成更嚴重的心理痛苦與壓力
甚至影響到夫妻關係到底能不能走下去
或者留著名存實亡的婚姻
或者其中一方另有他的花花世界
或者在同床異夢的婚姻中還繼續生孩子,問題越來越難解
所以今天我想先來談的是這三個部分
V長輩的期待(和這些期待會被處理的方式):
公婆當然會有他們的期待,但同住這件事情就更考驗「夫妻處理家庭人際關係的知能」以及「同住家庭成員的人際界線」,媳婦的角色時常是很微妙的,而先生面對長輩的期待中如何溝通(或周旋?)的能力真的很關鍵。
我曾聽過一個例子,長輩希望與兒媳同住,也想幫忙許多家務,但每次來夫妻房間收垃圾桶時,會認真留意"孩子們"都買了些什麼東西,是不是有買不必要的東西呢?並且認真的繼續教育"孩子們"要如何生活。
自己的需求都藏到垃圾桶裡的空間了,還要被掏出來檢討,壓力該有多大呢!?
但常常在這樣的例子中先生會覺得這難道有什麼問題嗎?
所以,做婚後是否要同住的決定前,請先留意先生是不是願意妥善處理這些問題。
有人會問,那婚前要如何得知呢?其實最晚在談結婚的過程中,就能看見夫妻雙方會如何面對自家長輩的各種要求與期待。
V婆家成員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我時常認為在婚後才認真去看這件事情是很危險的,其實在戀愛的時期就應該慢慢地觀察、相處,甚至是磨合,磨合不來認賠殺出,也是一個很值得慶幸的決定。
改自己跟先生的性格都難如登天了,何況是要改公婆的!
所以不要太天真的想說婚後彼此磨合,先想想自己是不是一個很能被磨合的人比較實際吧XD
雖然我不知道福原愛與婆家成員的真實性格如何,但看新聞還有”愛媽”也同住在一起,不用心理師也會知道這是一個很難取得平衡的狀態。
V自己的性格和生活習慣:
了解自己一直都是心理諮商中最重要的事!
尤其講到關係,很難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婆婆跟A媳不合跟B媳合,B媳跟前婆婆不合跟現任婆婆合,人跟人相處也很講究適配性的
(當然我們還是不時會遇到跟全世界都不合的那一種人,但前面有個坑還是硬要踩進去,不也是一種很需要心理諮商的狀態?)
千萬不要忘記去了解自己的性格與界限。
我們總能聽到這樣的例子,婚後一開始想說試試再說、盡量忍耐,忍啊忍的幾年就過了,一個個的忍耐變成了理所當然,最後崩潰了開始面對要搬出去的問題,變得像是一個撕破臉的過程,進退兩難。
───
說這麼多不是認為絕對不能跟婆家成員同住
這是需要經過大腦評估思考的
這個答案完全是因人而異的
這一個在都市生活成本頗高的高壓力時代
真的是很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
與婆家、娘家、同住或不同住都是各有利弊
同住一起可以是階段性的安排
又或者先分開住,在長輩年紀大有需要時再住在一起
都是可以溝通討論的方案
最重要的是夫妻兩個要站在一起
除了理性的站在現實層面討論
還要感性的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處境著想
當然,以上說的大多還是從妻子的角度出發
因為我立志要做個優雅的媽媽嘛XD
我們努力的要性別平等
但性別不平等的歷史如此悠久
環境能給我們的總不是那麼理所當然
我們都是走向平等之路的實踐者,共勉之!
#有好多問題是在拍婚紗照前就要認真思考的
#打開你的眼睛張開你的耳朵用聰慧的心為自己做決定
#心理師思考關係
#諮商心理師
#婆媳問題
#夫妻關係
#38婦女節
設身處地例子 在 張齡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被粉絲指著鼻子痛罵⋯我的反應是⋯]
這幾張是出席公益活動時,粉絲幫我拍的照片,從遠方遠調大砲拍攝,不好意思打擾我,事後再私訊送給我。我覺得這樣的行為跟體貼思考很溫柔,謝謝你。
可是其實那一天的活動,有個插曲我想跟大家分享:我被一個男孩指著鼻子飆罵超過五分鐘。
活動結束後,我跟不少等待我許久的粉絲一一拍照,有的人是拍我,有的人要求自拍。
有些人拿出自備的照片給我簽名,有幾個人則是拿出了棒球希望我簽名。
大家氣氛很和樂,就在此時,衝出一個情緒很激動的男生,他大聲叫我不要再幫忙簽了!說早就已經私訊提醒過我,這些人是假粉絲,根本不是真心喜歡我,她們可能是要把簽名照或簽名球在網路上高價轉賣牟利,我還幫她們簽名,就是為虎作倀,對其他粉絲不公平。
對我大聲說話的同時,他也痛罵某位粉絲說,你敢說你不是拿去賣嗎,誰誰誰(其他主播)的照片都被賣多少錢,正在競標等等等等,現場吵鬧起來,我請他冷靜,也認真回應他,我不能因為有可能被轉賣,而對現場來找我合照、簽名的人冷漠以對,置之不理。
所以他開始連我一起罵,之後憤怒的對我撂下話:好阿你愛簽就簽吧,我再也不支持你,你的節目我也不看了。甩頭就走。
然後他還是氣不過的發了私訊給我:"祝你照片大賣,棒球大賣,賣好賣滿","他們每天都在騙人,你覺得是粉絲,原來你需要的是出賣你們的賣家們"。
我靜靜看著他的發言,感受得出來他的不平跟憤怒,但我有我的想法。
一路從記者走到現在,身為主播的張齡予,擁有數十萬人的支持鼓勵,有亮眼收視率支持播報的新聞跟主持的節目,我滿懷感恩。
因為我知道我還有許多不足,卻在大家的包容欣賞下,有這樣寬廣的發展,所以雖然力量微薄,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多做些什麼回饋大家,讓大家知道我的感謝。
休假時間,我勤做公益,希望讓社會能夠增加一點點好的改變、正向的力量;每天不算留言,接超過百封私訊,能夠幫粉絲的忙,只要我能力所及,也總是盡力協助。有什麼好康的像是電影票或者是愛心廠商的捐贈,我也總是想到幫大家辦抽獎,希望大家有小確幸。
你們對我的支持我點滴在心。
出席公開活動,我常看到有些人出現在現場,等了一兩個小時,只求活動結束耽誤一分鐘,跟我合照,有些人希望我簽個名送個祝福,偶爾也會簽在棒球、書、或是其他東西上。
我大致上不會拒絕,因為我看得出來誰是真的支持我,誰又是因為剛好看到撈個簽名(那種三立尾牙場擠在入口隨便找人簽名一次大集合那種要簽名或簽球的,我就有我的判斷。),但總體來說,面對這些守候在現場,只希望留下回憶的粉絲,我總是盡力回應需求,只希望大家辛苦跑一趟,賓至如歸。
有一次我去新莊幫惠光導盲犬學校直播找愛心寄養家庭,直播結束後,一名看起來很害羞的粉絲在門口等我,他行動有點不方便,身上也有點塵土,他特別從雲林坐火車來看我,只是想跟我說聲他都有在看我的新聞跟節目,希望我繼續加油,並送給我他準備的名產,而他只是想要跟我合照一張,並要求我幫他簽名。我也回贈他一盒茶葉,禮輕情意重,他笑得很開心。
另外還有一次,我去基隆家扶擔任家扶媽媽餐廳一日店長,一個常常在臉書跟我互動的粉絲,他也特別趕來現場,想要買便當支持我,即使他坐著輪椅行動不便,不方便爬樓梯,卻願意從北投一路到基隆,只是想表達對我的喜愛跟鼓勵,偶爾也會特別去住爸爸開的礁溪麗翔酒店,表達對我們全家人的支持,這樣死忠的人並不是個案,每次看到這樣的訊息,我都無與倫比的感恩。
齡予自認為並不是什麼大明星,卻承蒙大家這樣的愛戴,還有好多好多,讓我感謝的數不清的例子:寒風中不畏千里只為現場幫我加油、逢年過節寄手作卡片、貼心的小禮物(再次謝謝像曉奴訂製了齡予版2020紅包袋,實在可愛),大家的用心,都點滴在我心頭。
回過頭來回應這個男孩憤怒的提問:我沒有辦法杜絕市場的供需,雖然對於被轉賣簽名的當事人來說,不知情的狀況下自己對粉絲疼愛的心變成牟利工具,會不開心,但我也只能呼籲大家不要花大錢買我的簽名,可以透過粉絲團"關於"按步驟來索取公關版簽名照。但要因噎廢食不理會我感覺殷切的粉絲期待,我也覺得很為難。
我希望自己不要有任何機會讓喜歡我的真正粉絲失望。
設身處地想想我如果是她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等著喜歡的偶像結束工作,鼓起勇氣跟他要個合照簽名,卻被拒絕,那一定會很失望。我覺得很捨不得。
再次強調,支持齡予,不要亂花錢,有錢不如拿去帶親朋好友吃好料或者捐做公益。
有想要我的簽名照,可以按規矩來信三立索取,想要我的私房好物,齡予常做公益捐贈,甚至在贈物網也有我定期捐贈的東西,真的不需要花錢,齡予本人也不喜歡自己的東西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拿來當個人賺錢的工具。
不過未來如果有真的出什麼齡予官方周邊或者代言公益,請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哈哈哈
而我想再次感謝大家每次給我的溫暖,能見到你們每一個人我都很開心,你們每一個按讚、留言我也都很珍惜,謝謝你們為了我有所付出,願意關注,我希望我們不要把世界想得那麼壞,我也相信真的會喜歡我的人一定也是好人,會幫忙守護我的價值跟初衷。
設身處地例子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脫口秀是殘忍的嗎?可以拿鄭南榕開玩笑嗎?可以拿客家人開玩笑嗎?可以拿黑人來開玩笑嗎?界線在哪裡?
#冷血 #藝術 #歧視
───
☞〈冷血告白〉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7/09/冷血告白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當一個小說家有多辛苦?我們往往以為藝術創作者都很任性,可以毫無顧忌地消遣他人,消費現實;但其實藝術本身也很可能反過來剝削作者、消費作者自身。脫口秀演員博恩以鄭南榕自焚為題材的笑話引來了諸多批評;而近日也出現了一陣以「客家人很吝嗇」為主題的笑話創作風潮──這很可能都是「藝術嗜血」的例子。這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冷血告白:論藝術嗜血〉。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電影《柯波帝:冷血告白》的故事,Capote採訪滅門血案兇手,寫此非虛構小說《冷血》,但這同時也令他陷入了權力慾、道德兩難與私人情感的困局。冷血的是誰?看似是滅門血案的兇手,但其實也是藝術家Capote自身。
......事實上,作為藝術形式之一種,小說當然也是嗜血的。小說對作者的剝削何其恐怖。小說家的心智,往往必須時常來回擺盪於「極端殘忍冷靜」與「極端溫暖熱情」之間。正如上一集所提到的,因拍攝蘇丹飢荒中的垂死小女孩而飽受抨擊的Kevin Carter──小說家必須冷血(如同攝影師冷靜等待禿鷹翅膀展開之瞬刻),小說家又必須時時充滿同情(才拍得出小女孩的飢餓與痛苦)。作品必須冷酷精準(夠冷血才能辦到),又必須滿懷悲憫(心地柔軟才能辦到)。
所以對於小說家來說,駱以軍所說的「身份移位」、「奪胎換骨」,確實都只是基本功而已。小說家必須分飾多角,設身處地,投入情感,塑造出不同角色的生命──而這些,都屬於極基本的細節。如若缺乏基本功,那麼此一藝術品必然便稱不上是一部好作品。藝術家為此傾注之情感(無論此一情感是冷酷、同情、鄙夷、嘲諷、震驚,或是溫柔)往往正是小說之核心,述說著人性的幽微;而小說此一藝術形式若有任何「深刻」之可能,即在於此。那就是超越在所有「全景」之上的靈光。然而這些靈光,卻可能被小說建築完成後醒目的「全景」所遮蔽。當我們看到一部偉大小說的完成,總會被成品醒目的全景所震攝,忘了這壯闊奇觀的背後,小說家如何艱難地一磚一瓦建造它......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香港文匯報專訪: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