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緣家書🌍】Patreon的網友建議這篇文章完全Public,供多些朋友思考。
「應該移民嗎?」——真正的答案,在這裏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但有非常複雜的答案。在過去十年,每次都想長篇大論的答,總是被斷章取義。也難怪,本來在太平盛世,稍具思考型答案已經顯得很離地,但在此情此景的新香港,朋輩間,坦白說,沒有人不在想這問題。但與此同時,也沒有人不在尋找「是」與「非」之外的答案。
因為,大家經過過去一年,都成長了。都知道香港的出路,只有在重重矛盾、悖論、衝突中,跌跌撞撞地尋找。
我真心的答案是:this is not a question。非黑即白的「移民」概念,早已在冷戰結束時,已一併終結,正如中美就算出現新冷戰,也不會有一道圍牆,而是全新型態、互為表裏的衝突。不少人提起「移民」,往往有出於情緒的反應,就是因為假定了一種either / or 的對立。
從前,或許是的。但現在,還是嗎?
我們不妨先梳理提起「移民」,往往出現的對立式dichotomized情緒:
1A. 假如移居別處,就等於放棄我城,促進換血,這是不負責任。
1B. 假如留守我城,但君子不立危牆,連累人犧牲得毫無價值,同樣不負責任。
2A. 假如移到他方,天天圍爐取暖,只會成為蝗蟲,成為別人的排外對象。
2B. 假如移到他方,成了由內至外的美國人、英國人,豈非數典忘祖。
3A. 假如離開香港,沒有了熟悉的土地承載,再不會有香港身份認同。
3B. 假如留在香港,換血急速進行,社會大手術,同樣不會有香港身份認同。
4A. 假如到了海外,找不到和現有待遇同級的工作,就是二等公民,代表無能。
4B. 假如到了海外,只靠私人儲蓄過世,那是階級特權,是為自私……
「移民」的偽對立:住這裏Vs住那裏,融合Vs排外,上流Vs下流
凡此種種,一堆負能量。但這些對立,從來都是偽對立來的。
1. 在過去一年運動,明顯有大量工作,都是海外香港人積極參與的:捐款,文宣,後勤,乃至專門回來,反映他們始終心繫香港,港人對他們,不應有事鍾無艷;某程度上,國安法甚至也是要專門打擊他們,從現在通緝美籍港人Samuel Chu,即可見一斑。同理,生活在香港的不少人,其實早已「精神移民」,只在乎物質層,卻也不見得可以有何貢獻,則大可無事夏迎春。在國安法時代的新香港,有不少工作,即使不談政治,也100%肯定海外比香港適合,例如教育、文化、藝術、創作、創科等,都必須無邊界的創作力,才能成功;而通過互聯網和社區網絡,即使身處海外,影響也依然能輻射本地,甚至更能輻射本地。
就像疫情期間的教學,甚至香港、紐約還是剛果,又有何分別?而且對成長中的孩子而言,不少家長都覺得此刻的香港,不可能是理想地方:只要問有多少表面上支持政府的「藍絲」,讓孩子在非海外學校、非國際學校、非直資、非IB的本地學校接受教育,就是最好的指標。但另一類工作,卻是必須在地才能見效,例如社工、醫護、工程、本土經濟等,他們令香港人活得體面、尊嚴,同樣有時代選中的機遇。台灣民進黨創黨時的金主們,大都在戒嚴時代白手起家,對台灣自然有貢獻;猶太人保存血脈的大腦,二戰時都在美國,自然也對手足有貢獻。貢獻不在身在何方,而在心在何方。
2. 假如「移民」的定義,就是昔日的唐人街,時光停滯,與外界隔絕,連當地語言文化也不懂,自然非常糟糕,也值得被排斥;等而下之的酷愛炫富,乃至反客為主影響當地核心價值,更是大忌。至於昔日不少二、三代移民,以和母體割裂為榮,滿口比本地人更造作的口音,同樣叫人吃不消。但香港人難道沒有其他選擇?全球化時代出現後,不少到了海外的香港人,都奉行「engagement」策略,一方面積極融入當地圈子,另一方面在當地建立的社會資本,能對香港有幫助,例如進入當地經濟高端層,或把香港文化融入當地、自成fusion,都是功德無量,兩者兼顧得如魚得水,因為認同從來不是排他性的。這完全不涉及政治,但也是「國際線」的真諦。同一道理,留在香港的,同樣可以建構本地國際網絡,單是一間重慶大廈,就是由下而上國際線的寶庫。
3. 甚麼是「香港身份認同」,自然每人都有不同定義。林鄭月娥、李柱銘、梁天琦的定義,就全不一樣,但都會存在,就算是2020年的林鄭月娥,也不會說自己不是香港人吧。所以無論怎樣定義,香港身份認同從來都是外向型的,是很有效的大熔爐,信奉的是公平競爭、相信法治但靈活變通、專業精神而超然政治、東西文化共融、不依靠被規劃而相信由下而上,屬於典型的港口身份:例如梁天琦、羅冠聰也是新移民港人,南亞裔Jeffrey Andrews是土生土長港人,猶太人盛智文也是歸化港人。假如說離開了香港,就再也沒有身份認同,那怎解釋在過去一年,不少海外港人二代、甚至不懂地道廣東話,就像剛談及的美籍港人Samuel Chu,也完全被connected?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對身份認同的影響已經超越了昔日理論,顛覆了上世紀對地緣政治的想像,本身就是一種加速劑。且看今天香港青年認為與英國同齡港人屬同一社群,還是感覺隔壁藍絲長老更似同一屋簷下?
4. 說到海外的生活、工作,這從來不應使用香港的同一基準:人不應該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生活。在這層面,處於不同崗位的香港人,完全可以發揮2+2=5的作用。香港人的資產相當豐厚,能力也高,人均GDP接近五萬美元,甚至高於不少人的移民目標德國、加拿大、日本;總GDP的規模,也可比愛爾蘭、馬來西亞、以色列,而且還未計算海外港人在內。
在全球化時代,香港人毋需大規模聚居在某一地方,也可以結成互助經濟體:英國港人可以支持住在台灣的黃秋生拍電影;台灣港人可以建立網上教室教美國港人中文;美國港人可以請被打壓失去工作的本地港人當freelance designers、editors;本地港人則可以從英國網購當地港人製作的日用品……李嘉誠在英國建「香港城」,固然是由上而下的例子;無數可以出現的虛擬香港村,則是由下而上的例子。香港百年前起家之時,華商全球網絡的匯款,承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讓香港成為一體兩面、內外合一的概念,日本濱下武志教授對此有詳細研究。百年前,未有現代科技,尚且如此,何況2020年後的世界?
這些,自然都是理念層面的討論。重點,還是如何執行。
真正的「移民」,其實是減少任何單一依賴的一個「Package」
十年前,我就真心相信每一個香港人,無論今天廣義的黃、藍,都應該有一個足以在全球生活的package。無論是最本土、還是最建制的人,萬一到了萬不得已之時想離開,都不應該受限。建制派有一個觀察是對的:不少vocal的本土派輿論領袖,都不在香港。不願離開時,也應該擁有實力。這對人對己、大局小局,都有好處。這個package,不是由純粹物質的check list組成的,而是由能力主導的check list 組成的:
1. 我們需要有被其他地方接受的能力。這不一定等同外國護照,可以是一種後備身份(例如擴權後的BNO),可以是一種聯繫身份(持外國護照的家人讓你離開),可以是一種能力身份(擁有其他地方高認受的專業資格),也可以是一種社會身份(外地朋友願意和有能力在必要時協助離開)。對香港人而言,這是不少人想到「移民」時真正所指的:對現狀感到不安,但因為種種原因,卻不希望馬上走,這在黃、藍營當中,都非常普遍。
2. 我們需要有在任何地方都能開工的能力。這不等於高薪厚職,甚至恰恰相反:在未來slashers世代,任何工作反正都保障不了終生收入、也再沒有到死的長糧這回事,真正能保障生活的,再不是擔驚受怕地保住一份工,但到了退休還是繼續擔驚受怕,而是要有到死也能開源的能力。很多人不敢發聲、犧牲一生的自由,不外出於這種恐懼,因為很擔心沒有走出comfort zone的能力。
至於這能力是甚麼,總會與時並進,更重要的,還是「學習的能力」。我們常對新一代說:能夠好好與人溝通(須知陪月、幼稚園老師才是最難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與持不同語言者溝通(例如瑞士人那樣有四種語言),與電腦溝通(例如掌握編程語言、能隨手寫網頁和app等),基本上,就可以保障在任何地方找到工作。無論現在是否依靠單一僱主,我們都必須有第二、第三收入,可以是某種嗜好,可以是某種投資,而且應該是geographically friendly。到了要走要留,地域就不是限制。
3. 我們需要有在任何地方都能適應的能力。這也是我們在過去十年,常推廣的「文化智商」(CQ),一方面了解國際關係宏觀的基本倫理,另一方面要在最「落地」的日常生活,培養多元品味,例如兼容咖啡與烏龍茶、印度電影與台灣文藝片、Rap與古典樂等,那樣到了任何地方,都不會成為異鄉人。而這能力和我們珍愛本土文化和生活,從來不是對立的。即使足不出戶在香港,只要有能力,也足以建立personalized的獨家國際網絡,這可以圍繞你的興趣(例如電競)、技能(例如投資)、研究(例如找到愛好哥德式建築的全球同路人)、工作產生,到頭來,才容易在不同地方都有接頭人,讓網絡和現實世界虛實相間。至於出國留學、working holiday,除了增值,也是獲取上述網絡和能力的理想中介。
海內外香港人,不分黃藍,也是命運共同體
只要香港人、特別是中生代和新生代,能做到上述各點,兄弟爬山,各自選擇,自然不應再有「移不移民」這疑問。目前有大約150-200萬港人和後代散居海外和中國內地,單是主張加拿大的60多萬香港人、已比在沙田的香港人多,香港人已經是一個散居全球的命運共同體。今天藍黃高度對立,其實除了20%酷愛天天鬥爭的深藍無可救藥,絕大多數香港人的思維都是很一致的,在共同體內部,到了海外,反而大可以拋開政治分歧,就像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在香港,反而變成buddy,因為他們有共生能力。例如不少(表面上的)藍營商人,捐了很多資源支持香港(大多是黃營的)新一代創業、學習,這種資源流動,屬自然發生的默契,這就是真正的香港;現在很多僱主也在讓資金、公司先移到海外,也製造了不少就業機會予香港下一代。我們面對大時代,應該改變停留在數十年前「是否移民」的過時思維,內外合一,這才是香港人生存下去的最大憑藉。
在過去十多年,每次被訪問,都有記者問我「是否移民」。其實,我心裡明白,他們只期望最簡單的答案。而作為國際關係學者和近年的創業者,我大多時間,都不在香港。於是,有人以為我在新加坡,有人以為我在台灣,有人以為我在葡萄牙,有人以為我在英國,有人以為我在美國。其實,我全都在,one way or another,因為我成長以來,就是如此追求,也許是預視了全球大趨勢如此,也許是預視了狹義香港的出路如此,也許是futures studies和國際關係令我不能自拔。
至於未來,作為父母,讓下一代在這樣的香港接受教育,無疑是不負責任的,因此一定會讓她們到海外讀書,也會花多些時間和她們一起,但除非有不能入境的一天,否則斷不會改變保留香港為根據地之一,而且無論在香港、還是海外,適逢亂世,都應該開拓更多業務。朋友們,即使以往不理解,難道到了國安法時代的新香港,還不理解嗎?身體力行讓香港人有落地的國際視野,無論身在何方,一直都是我的崗位,過往如是,未來也如是。
但願我們不會成為最後一代香港人。
經濟一週,2020年8月
⏺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39959046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up 媒體 Cup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工智能逐漸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在享受當中便利的同時,我們也不免擔憂有日會被它「搶去」工作。今集「星 CUP 人物」,盧安迪就與陶傑分享其見解。他認為,人類有兩個特質,是人工智能所無法取代。 延伸專題: 【通識教育的最佳教案:取消?】 https://bit.ly/3qOaO5c 【人工智能音樂...
「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的推薦目錄:
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人工智能逐漸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在享受當中便利的同時,我們也不免擔憂有日會被它「搶去」工作。今集「星 CUP 人物」,盧安迪就與陶傑分享其見解。他認為,人類有兩個特質,是人工智能所無法取代。
延伸專題:
【通識教育的最佳教案:取消?】
https://bit.ly/3qOaO5c
【人工智能音樂:純粹模仿,還是創作?】
https://bit.ly/3chrVbE
【AI 心法:人工智能需要「睡覺」嗎?】
https://bit.ly/3ooTeD2
【日本機械人酒店開業 4 年,人工智能反遭人類淘汰?】
https://bit.ly/3cdwR0X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https://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https://t.me/cupmedia
? WhatsApp ?https://bit.ly/2W1kPye
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2月11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lAUDQ6Wc-4w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第4波疫情火苗處處,先有葵盛西邨第8座出事,現在九龍灣麗晶花園第6座更淪為疫區,SARS淘大疫廈回憶湧上心頭,居民惴惴不安,政府左支右絀,溝通亦差,未能予人信心。官員習慣按本子辦事,需要作出艱難決定時,卻缺乏鋼鐵般的意志,問到封廈強制檢測的準則,當局支吾多時,始有稍為具體的說法;政府有否為封廈做好後勤配套準備、禁足令備而不用會否形同虛設,同樣叫人關注。抗疫如戰爭,需要料敵機先,集中資源,果斷出擊,然而政府的應對,經常都是慢半拍,賊過興兵,當然無法打勝仗。麗晶花園第6座爆疫,當局未能及早察覺,前線追蹤分析工作是否得到足夠支援,有檢視必要。
蘋果頭條
由三位「新香港人」牽頭成立的新政黨「紫荊黨」,被質疑欲取代民建聯、工聯會等在港紮根多年的建制派領導地位。《蘋果》發現,三位創黨成員,李山、陳健文及黃秋智,旗下上市公司卓悅(653)及中播(471)千瘡百孔,前者附屬公司受累武漢肺炎欠租,遭申請清盤;後者不斷合股、供股累跌99%,被內地網民稱為「老千股」,未如外界想像般風光。雖然上市公司奇形怪狀,但其中兩位「新香港人」在香港樓市越住越大,越住越貴,當中黃秋智由北角健威花園,升格至淺水灣豪宅;陳健文則由房協樓變成現在住赤柱洋房。
東方正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4波新冠疫情全面失控,群組及疫廈愈爆愈多,繼葵盛西邨第8座被病毒攻陷後,九龍灣麗晶花園的疫情傳播面更廣,不僅全部6座D室住戶須緊急撤離,18座D室及4座E室亦驚現多宗確診,隨時淪為沙士淘大E座翻版。面對空前危機,港府猶在歎慢板,強制檢測不到位,緊急撤離拖拖拉拉,封鎖疫廈議而不決,連入境者須到指定酒店隔離都未落實,令人震驚。港大專家袁國勇昨日聯同衞生防護中心人員親到麗晶花園視察,指出單位喉管與淘大花園設計類似,廚房、廁所及浴室去水位均接駁至糞渠,代表所有D室污水喉管完全連接,或成播毒源頭。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疫情近日更攻入多所大廈,其中九龍灣麗晶花園第六座恐成淘大爆疫「翻版」。連同昨新增一宗中高層D座住戶初步確診,該大廈已有五個D座單位有確診患者,共八人染疫。由於確診個案全為同一座向,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昨早到場視察,發現渠管與〇三年爆發沙士的淘大花園設計相似,去水管全部接駁至同一條糞渠,懷疑病毒經糞渠傳播。袁國勇首次以「疫區」形容麗晶花園第六座,而該座D室三十四戶須緊急撤離至竹篙灣檢疫中心,而第六座全幢住戶,以及第四座E室和十八座D室住戶及訪客要強制檢測,但目前仍未需要禁足。
經濟社評
新冠肺炎新例持續高企,全港頻現爆疫屋苑,但港府近日經過連番慌忙混亂,始於昨日基本解釋了啟動強制檢測的原則。即使政府過去從沒有腹稿如何妥善應對疫廈,亦應嚴陣以待抵住這個眼前最大的挑戰,不要以資源不足為理由,反要火速調撥足夠人手和資源來推行新刊憲的禁足令,妥善支援居民和穩住民心,也要考慮有需要時延長上限至14天,以求盡早切斷傳播鏈。全港新症連續3天破百宗,昨日單計本地個案已有102宗,當中34宗不明源頭。九龍灣麗晶花園第6座前晚突遭勒令強制檢測,D單位人士昨日再送赴隔離檢疫營,兼即日以快速檢測找出該坐向有1人初步陽性,激起恐慌。
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I人工智能時代來臨,你的工作將會被取代? 】
很多人都說
現在是科技騰飛的AI人工智能的時代
但是AI時代到底意味著什麼?
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呢?
此時,你可能還沒感覺到
但是在不久的將來
AI人工智能將會偷偷地取代你的工作
而你將會被淘汰!
我並沒有在嚇大家
未來的工作是趨向自動化與生產力
比起人類的生產力
機器的生產力更加又效率
所以未來20年裡有47%的工作會被科技取代
近期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一項報告
報告裡列出了未來5年裡將會會被取代的工作
當中都是大家熟知的行業
大家想不想知道
未來5年裡最容易被取代的工作有哪些呢?
而那些不容易被取代的工作又有那些呢?
可能你會問
難道我們沒有辦法和AI時代抗衡嗎?
如何才不會被ai取代呢?
那你就要學會5種AI無法取代的能力
到底是怎麼樣的軟技能可以抗衡AI人工智能呢?
還等什麼呢?
快點點擊影片觀看吧!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我們需要人才
我們需要你
向我們展現你不可多得的能力與實力
數不盡的各種公司福利就等你
點擊鏈接提交求職申請:https://valueinmind.co/join-us/
.
🔥【Etoro】Spark 投資組合和表現 🔥
http://bit.ly/31FPXEz
.
免責聲明:
高波動性投資產品,您的交易存在風險。過往表現不能作為將來業績指標。
視頻中談及的內容僅作為教學目的,而非是一種投資建議。
.
👇更多相關影片👇
我與有錢人的距離只差3步,告訴你3個致富的秘密!
https://bit.ly/3o1xEok
.
是你玩股票?還是股票玩你?一招教你買到賺錢的股票
https://bit.ly/3q5k1Gz
.
別傻了!掙一輩子的退休金4年就花光光!
https://bit.ly/2KmoXXl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2X3Cgwr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2KMqMvR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31YMLon
.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
⚡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科技取代人類 #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工作 #5種AI無法取代的能力
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 在 10種歷久不衰的職業|老師、醫護、律師等|入行轉職前必睇 的推薦與評價
... 人工智能AI的使用漸趨廣泛,多項工種已逐漸被取代, ... 人工智能AI將取代最多人類47%工作. Pew Research於去年一項研究發現,於10 ... ... <看更多>
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 在 10個會被AI取代的工作以及不會被取代的工作!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0個會被AI 取代的工作 以及不會被 取代的工作 ! 140K views · 3 years ago # 工作 #AI ... 當 人工智能 開始說謊,人類末日就會來臨| 老高與小茉Mr & Mrs Gao. 老高與小茉Mr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