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40音一次上手!👉https://bit.ly/2Rlr6qd
-
在家防疫期間,多多利用時間學韓文!
韓文跟英文一樣都是屬於「拼音型文字」相較於中文的「表意文字」其實比較好上手,只要學好40音跟基本的發音規則,就能輕鬆讀出來👍🏻
#重點都給你了 #別再找藉口不學習
表意文字 英文 在 幹幹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漲知識
(每次有人耍低能之後 就能看到許多優質好文
換ㄍ角度想 這些智障言論對於社會的對話也4很有幫助ㄉㄋ)
台灣新上任的行政院發言人 Kolas Yotaka 出身阿美族,因為希望使用阿美語呈現她的名字,而非漢語音譯──谷辣斯·尤達卡──而遭到不知道在紅什麼的 #朱學恒 批評,諷刺反正也不會有人記得她的名字,隨朱姓宅神起舞的網友如群魔亂舞,讓我看了更多的是感到荒唐,而非難過。
非常需要釐清的概念有好幾個,首先是「語言」與「文字」。
「#語言」和「#文字」是兩個分離的概念,根據 Ethnologue(民族語言網),所舉例的7097個活著的語言中,有3188個語言沒有文字,但這並不妨礙他們身為語言的地位,因為成為一個「語言」與否,「文字」從來不是構成要素。
「語言」通常指的是一種有限的符號系統,「有限」指的是文法有限、語音有限,但人類使用這種有限的符號系統來表達無限多種可能的語意,並且語意的內涵可以超越時空,可以談論過去發生的事情、可以討論未來,甚至可能可以談論實際上不存在或沒見過的事情(比如謠言、傳說、夢境)。
「文字」只是「語言」這種符號系統所「附身」的一種媒介,語言學稱之為「#模態」(modality),「語言」還有很多種模態可以附身,比如用嘴巴講(如口語)、用手比劃(如手語)、用手摸(如盲人點字)。所以,「文字」只不過是眾多種模態的其中一種管道罷了,沒什麼了不起的。
而 Kolas Yotaka 的族語阿美語/邦查語(Amis/Pangcah)是Ethnologue 所列舉中,有發展出文字的那 3909 個語言之一,使用的文字是 Latin script(拉丁文字)。
我們因此來到了需要釐清的第二組概念──「文字」這種模態是怎麼一回事?
語言學家 Philip Baker 曾試圖幫助大家釐清「文字」下面兩個相關的概念:#書寫系統(writing system; script)與 #正寫法(orthography)。
「書寫系統」是任何能夠以文字呈現語言的工具;「正寫法」指的則是特定語言習慣或提議使用的書寫系統。「正寫法」通常涉及語言如何使用那個書寫系統的一套慣例。
舉例來說,這個世界上有的書寫系統種類其實不多,根據某些原則可以分成五至六類,是圖像或拼音,拼音文字的話是只寫子音、還是母音子音都寫、或是母音變成小小的陪襯黏在子音上……等等。
比較有名的書寫系統像是日本人發明的假名、中國人發明的漢字、古羅馬人發明的拉丁文字、韓國人發明的諺文、印度人發明的天城文……等等。
我之所以加上「發明」兩字,是為了強調縱使書寫系統是由特定一個地方的人發明的,但發明出來的文字並不專屬於他們所有,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人,只要高興都可以使用那種書寫系統來呈現自己的語言。
讓我們來複習一下:我之所以把成衣業的英語寫成 Clothing industry,是根據英語使用「#拉丁書寫系統」所訂定的「英語正寫法」。
大家現在看到我打的中文字,是根據中華民國使用「漢字書寫系統」所訂定的「標準漢語正寫法」,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樣也使用了「漢字書寫系統」訂定他們的「標準漢語正寫法」,只是我們的正寫法長得不一樣,但原則上我們使用了相同的書寫系統。
同理,台灣的原住民族在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並不覺得他們有需要透過文字這種模態來表達他們的語言,直到荷蘭人治理台灣,傳教士來台,為了傳教也好,簽約也好,這些語言(比如西拉雅語),才開始選擇要採用文字模態,而選用的就是歐洲人帶進來的「拉丁書寫系統」,當時也就規範出一套阿美語應該如何使用拉丁書寫系統的正寫法,而這套正寫法會經過時間演變而改變,直到 2005 年原住民委員會召開會議確認各原住民族語的正寫法。
所以,Kolas Yotaka 不叫做她的英文名字,這就是她的阿美文名字,念法就是阿美語的發音,就如同 Ma Ying-jeou 不是馬英九的英文名字,只是一個以拉丁書寫系統寫成的中文名字,念起來一樣是ㄇㄚˇ ㄧㄥ ㄐㄧㄡˇ──題外話,下次外國人問你的中文名字是什麼,你可以寫你的拉丁轉寫,然後念中文發音,不用自己轉換成怪腔怪調的發音,也可能不是要你寫他看起來像符咒的漢字,除非他主動想知道或者你想解釋字義。
原住民族在日本治理時期初期,戶籍登記上,使用假名書寫系統記載自己的名字,並且是使用書寫外來語為主的片假名,到了後期,更改為「和名」,就與原本的族語名沒有關係;戰後漢人再次掌權,原住民改為「漢名」,但依然與原本的名字沒有關係──就像漢人的漢名(如蔡依林)和英語名(Jolin)一樣無關──到了 1995 年,修改《姓名條例》,原住民族才得以採用漢字書寫系統來書寫他們的族語名字。2000年,政府再開放原住民族可以羅馬書寫系統登記族名之原文,也就是原住民族最早開始採用文字這種東西時,選用的那套書寫系統。
當然你可以認為,既然書寫系統百百種,也沒有好壞之分,為何原住民族不願意以漢字書寫系統來表記他們的族語名字?
這邊我們要進入第三組概念的釐清:「#正寫法」(orthography)與「#讀寫實踐」(literacy practice)。
我們在討論「正寫法」時,基本上是不管人的感受的,單純討論如何將原料(書寫系統)變成一套設計(正寫法),以及這套設計(正寫法)是否能完整表達客戶需要表達的概念(語言)。
在正寫法的討論中,我們會發現漢字書寫系統本身並不是拼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logography),大部分漢字的發明,當時就不是為了表達語音而設計的,而許多漢字本身是自帶語意的,不像拉丁字母本身沒有任何意思。換言之, “Kolas” 寫成「谷辣斯」的時候,不免會想到是在「辣」什麼?
再加上,我們目前採用的漢字系統所表記的發音是國語(華語)的發音,也就是說,我們基本上是用了設計給別的客戶的設計產品,來將就地要原住民用,還改變了原住民族作為一個客戶,所要求的設計概念(原住民族語),明明Kolas的s就是念一聲輕輕的s,結果這個設計產品硬生生更改客戶委託的設計概念,從s變成自帶母音的ㄙ。
況且,台灣也從來沒有像中國那樣推出過《少数民族人名汉字音译转写规范基本原则》,所以漢字書寫系統基本上從來沒有成為過原住民族語的正寫法。
所以從「正寫法」來看,在這個「設計委託案」裡,漢字書寫系統本身就不是什麼可以交差給客戶的好設計。
我們再看得多一點,就會發現相關的討論還牽涉了「讀寫實踐」(literacy practice),「讀寫實踐」這個概念則討論了人的感受,人如何理解正寫法或書寫系統,也就是,推出來的設計產品(正寫法)或原料(書寫系統),先不論是否能妥切表達客戶要的設計概念,客戶到底喜不喜歡?感覺如何?如果客戶本身有蠶豆症,就算你覺得他所希望嚐到的料理,用蠶豆入菜非常適合,那你也不能用。
原住民族在福爾摩沙這個島上,從歷史事實來看,的確就是被大批外來的漢人所剝奪了他們的土地,相較之下,在當代可見的集體歷史記憶再現中,漢人常是那群令原住民族流離失所的外族,而較少指向歐洲人,而眼睜睜看見的,當前的政權仍是一個漢人主導的政權、漢人撰寫的法律、漢人為中心的語言政策,原住民族如何想要把最能彰顯文化身分認同的「語言」,託付給這個意象上指向「漢人」的書寫系統?
「讀寫實踐」認為語言使用者使用一種正寫法或書寫系統,就是一種「社會實踐」,既然是社會實踐,就不可能脫離歷史、社會與政治中的權力關係,如同一個活在科索沃的人──從塞爾維亞獨立出來的科索沃──是要用Kosovo(塞爾維亞語)還是Kosova(阿爾巴尼亞語)來指稱自己的國家,本身就是高度政治的,你等於是在選邊站,若要保持中立,你就得寫成Kosov@。
一個原住民族人進入這個漢人主導的政權體制中,希望大家使用她的名字,這個根據拉丁書寫系統而來的阿美語正寫法寫成的──「真正的名字」──本身當然是政治的,但作為眼睛雪亮的人,我們應當要知道這個讀寫實踐所牽涉的政治,並不是藍綠之間的兩岸政治,而是原住民族與漢人之間的族群政治,在了解到這層嚴肅的族群關係後,我們才能知道朱姓名嘴到底是在拿什麼議題來成就他自身──我必須說──那令人作嘔的知名度。
(照片為苗栗泰安鄉的象鼻國小,語言教學為澤敖利泰雅語)
表意文字 英文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個超有創意的廣告應該十幾年有了。
至少我看到的時候已經是十二三年前了。
(看的時候記得開聲音,但是記得不要笑太大聲)
---------------------------------------------------
這裡面有八個老師(+1個校長)分別介紹五六種口味的芬達汽水。
各行各業都有特色,搞笑的方式也很淺顯。
但有兩個梗可能大家會有點疑惑。
一是3年G班的將軍老師為什麼會生氣?
因為在日本戰國時代到江戶時代,武士的地位很高,平民見到武士都要退到道路旁然後鞠躬讓路。
所以當女學生抬頭看著他回答問題時,是相當失禮的;所以覺得被冒犯的將軍大人就森氣氣了。
(中國古代的平民也不能抬頭看著官員,甚至是皇帝)
---------------------------------------------------
另一個梗就值得多說一點了。
3年J班的暴走族老師在黑板上寫著 "吐露非狩古鬱",其實是英文的拼音。
讀音是"熱帶水果"(tropical fruit)的意思。
(他後面也逐字拼給大家聽了唷~雖然我很好奇到底誰聽得懂?)
其實這是古代日本為了彰顯漢字使用而出現的用法。
在唐朝時期,漢字已經傳入日本;但用法不統一。
官方拿來寫公文,民間卻是拿來當發音字母的(五十音也是改變漢字的型態作為字母的)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地名都會用漢字來做為發音字元。
例如,日文發音是MU-SA-SHI,在那個時代有的地方會叫做「無邪志」、「牟射志」,或可能是「幕煞須」之類的名字。
但基於雅觀的原因(例如讓其他用漢字的國家知道了會鬧笑話)。在西元713年,由當時的女天皇—元明天皇下令頒布了「好字二字令」。內容就是全國地名要仿效中國一樣都取兩個字的地名,而且要是寓意良好的字。
所以日本的(古)山水地名幾乎都是兩個字的漢字組成,MU-SA-SHI也就變成了現在常常可以看到的「武藏」。有趣的是,不管發音是幾個音節,都一樣是兩個字的漢字。
例如,我前一陣子去松本,它的發音是Ma-tsu-mo-to,有四個音節,但漢字就是”松本”兩字。(影響所及,連日本人的姓氏、名字也大多是兩個字的。像川崎(Kawasaki)、鈴木(SUSUKI),甚至是那種發音很長的名字,寫起來也大多就是四五個字。(例如松坂大輔就是長達8個音節的Matsuzaka Daisuke)
只是這種方式對於二戰後征服日本的美國人來說很困擾。
因為對使用"表音文字"美國人(或是對中國以外的每一國)來說,"表意文字"(就是一個字也有其獨立的意義,組合起來意義更多)的漢字很難理解,不容易學習下,溝通就會有困難。
他們本來是想要廢除日文,讓大家都全部學習英文,會比較好控制跟教育。
(這種想法也基於他們認為戰敗國又窮又弱,一定一堆文盲。在日本管領台灣的時候,也是叫我們學日文,但當時台灣真的很多文盲就是了……)
但後來兩派爭辯下,決定舉行一個公開測試,他們找來一萬六千人 (20000人,到考率80%)進行全中文內容的考試,結果裡面無法閱讀漢字的人只有2.1%。
這種結果其實不奇怪 ,因為日本早在1911年 ,就讓基礎教育的就學率來到百分之九十幾 。
所以當時日本的識字率自然是遠遠超越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 。
在此情況下 ,漢字還是被保留下來了。(然後中國在共產黨建國後卻廢除了正體中文,弄得現在日本人甚至韓國人的中文楷書都寫得很好,但真正的中國人反而看不懂了)
直到後來的暴走族,又因為民族自尊心、愛國心(與社會反抗心態)等出發點,又開始使用漢字作為標語。好讓自己看起來很愛國、很有態度。
而且還要選擇艱深看起來很酷的字樣來寫標語。
但他們使用的素材其實就是日文或是英文,然後再用漢字來做為標音字母(例如美國就是用中文來當作英文發音的標註,因為在清朝時官方用“亞美利堅”四個字來發出A-me- ri-ca四個音節,不然這個國家其實跟“美”扯不上關係的。)
所以常常可見的暴走族旗幟就會寫著 : 憂露死苦,其實是日文"請多指教"的音譯。
又例如,"愛羅武勇",其實就是英文的 "I LOVE YOU"
了解這個背景後再回來看3年J班的暴走族老師,就能知道他其實是用 "吐露非狩古鬱"來表示tropical fruit的讀音。
OK~但顯然學生們都覺得太扯了啦。
--------------------------------------------------------------
另外還有人問說為什麼沒有「3年B班」?
因為3年B班是金八先生啊~
人家從1979年一直幹到2007年才金盆洗手……啊不是……是離職退休。
對日本人來說《3年B組金八先生》可是很重要的一套校園教育電視劇,所以這點尊重還是要給誨人不倦的坂本金八老師的。
.
#經熱心網友提醒的隱藏版本
三年X班的隱形人老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hcvW6-pf10
.
.
====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
#真的很瘋狂又有創意又好笑
#重發是因為之前的分享出了問題
====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ufGtspcS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