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疫苗接種的選擇、副作用及幾個知識》丘吉爾首相整理
*台灣因為開放民眾施打的第一波皆為85歲以上長輩,在歐洲、美國、日本,對於超過80歲老年人施打疫苗,寧願謹慎,不可求快。因此必須由家庭或是養老機構駐院醫師判斷選擇是否可以施打,以及適合那一種疫苗。如果不適合施打,即施打照顧者:不會使用快打站施打。法國在七十五歲以下,才實施快打站施打。台灣疾管中心似乎因為求快,導致第一波長輩施打疫苗時,出現死亡者,加上媒體鋪天蓋地報導,連帶AZ疫苗從此在台灣被稱為副作用最大的疫苗。但對於歐洲50歲以上(法國標準)的人,AZ普遍被認為是較安全的疫苗。而且所謂副作用,對於80歲以下的人,多半出現在第二劑。
* 台灣近日終於幾乎不分類,開放民眾施打,以AZ疫苗為主。但這次單勾選AZ的人數僅130萬人。其他人選Moderna 或是AZ加Moderna 。對此,前疾管局長張鴻仁在臉書發文稱讚這批18歲以上的登記AZ者超有sense,「賭」第1劑打AZ,那麼第2劑剛好等到BNT,混打保護力更佳!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12518
* 不要人云亦云,這樣才能早點打到疫苗。如果你後悔,想早點打到疫苗,改登記AZ,不想等莫德納疫苗,在結單前都可以編輯修改登記AZ,或者於下一輪開放登記時修改。
數據指出,同時登記AZ及莫德納者為169萬1137人,佔總登記人數34.85%,
* 另有一群人,想等BNT,請注意以下訊息:陳時中強調,九月底台積電永齡基金會等抵達的BNT疫苗將優先保留給「學生」使用。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昨天臨時會議也拋出該議題,為開放學生接種做準備。
唐鳳系統鬧烏龍傍晚突更正 「單選AZ疫苗者」僅6.3萬人!義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599301
* 指揮中心昨(14)日宣布,日本將追加贈與台灣第三波100萬劑的AZ疫苗,令逐漸到貨的疫苗景況,再添一劑強心針。不過對於AZ疫苗持續抵台,不少民眾仍持觀望態度,尤其是長者們擔心AZ會產生不良反應,更偏好施打保護效力較高的莫德納。
對此,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就指出,其實60歲以上長者施打AZ疫苗的血栓副作用率反而較低。
如果怕接種疫苗後出現副作用,可以觀察3個打完疫苗的「重要時間點」。
針對國內疫苗施打率越來越高,陳欣湄在臉書上發文指出,若家中有長輩或慢性病患收到施打疫苗通知,家人可以從施打日起,幫他/她們做以下3個重要的日期記錄,留意可能出現的副作用,分別是「施打後1~2」、「施打後第4天」、以及「施打後第30天」。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812444
*乳癌等婦癌患者,正在接受荷爾蒙治療,是否可以施打AZ?
可以打AZ。之前英國以為做荷爾蒙治療不能打,會引發血栓,結果經過幾個月的科學研究,發現是年輕人免疫系統過強,攻擊血管,引發雜質,最後沈積成血栓。
而且不分男女。與女性荷爾蒙無關。
所以乳癌、婦科癌症在AZ禁止類,被拿掉了。
婦癌患者尤其經過化療,免疫低下,為高風險族群,應該選擇目前可以最快打到的疫苗AZ。
AZ打了一劑就有70%防疫力,可持續45週,第二劑,你可以打AZ,Moderna第二代疫苗,或是BNT。反而可以有很多選擇。
先打才能安心的過日子。
不要選疫苗,除非它明列禁止。
AZ禁止類:血管攻擊史,血小板低下,靜脈曲張患者。
如果有疑慮,請尋求醫生上網查。
*高血壓、免疫系統過強或是類風濕關節炎患者,是否一定要打Moderna?不能打AZ?
—免疫系統除非曾經攻擊血管或是血小板過低,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打AZ。高血壓患者除非中風,血管阻塞,可以打AZ。
* 歐洲監管機構表示,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其中一個「非常罕見」的副作用是心肌炎。
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表示,這類副作用在年輕男性當中更為多見。
該藥品安全監管機構指,接種新冠疫苗的好處仍然遠大於其風險。
但是醫生和病人均得到建議,要警惕心肌炎的相關症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7788066.amp
* 有過敏史的人,通常接種Moderna 及BNT疫苗後,過敏反應也比較嚴重。
**如果有嚴重藥物過敏史,建議不要施打Moderna或是BNT疫苗;有輕微過敏史的人,接種後應觀察至少15分鐘。
如果出現以下罕見的過敏情形,建議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頭暈、心跳改變、呼吸急促、喘鳴、嘴唇、舌頭、喉嚨、臉部腫脹、麻疹、噁心嘔吐、腹痛。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mp/article/84512
* 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在6月20日發表了疫苗施打近 40 萬人次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真實世界的情況,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的效果存在任何差異,事實上都一樣好。
此前疫苗之間存在的差異,是根據不同的實驗室操作方式而來,比如像是AZ有70%,BNT有95%這種防護數據,是無法直接拿來比較的。這次的統計是大規模在同一環境下的比較,這才是真實的數據。
牛津AZ疫苗仍少數有副作用!
但副作用問題怎麼解?
確實目前AZ疫苗血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胡哲銘也坦言:「在國外的研究確實看到是25萬分之一的機率會有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台灣也已經有幾個個案出現,但目前這些狀況都可以控制,在施打AZ疫苗之後就可以比較注意有沒有一些症狀的出現。」
只是外界似乎一直認為AZ帶來的副作用比較多,難道打mRNA 疫苗副作用不是會比較少嗎?
台北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解釋:「其實因為台灣只先開打AZ,在美國Moderna已經打一段時間,他們統計發現其實Moderna的副作用不少於AZ,民眾都誤以為沒有用過的會比較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amp/story/121833/5586245
* 歐洲監管機構表示,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其中一個「非常罕見」的副作用是心肌炎。
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表示,這類副作用在年輕男性當中更為多見。
該藥品安全監管機構指,接種新冠疫苗的好處仍然遠大於其風險。
但是醫生和病人均得到建議,要警惕心肌炎的相關症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7788066.amp
* 有過敏史的人,通常接種Moderna 及BNT疫苗後,過敏反應也比較嚴重。
**如果有嚴重藥物過敏史,建議不要施打疫苗;有輕微過敏史的人,接種後應觀察至少15分鐘。
如果出現以下罕見的過敏情形,建議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頭暈、心跳改變、呼吸急促、喘鳴、嘴唇、舌頭、喉嚨、臉部腫脹、麻疹、噁心嘔吐、腹痛。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mp/article/84512
* 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在6月20日發表了疫苗施打近 40 萬人次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真實世界的情況,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的效果存在任何差異,事實上都一樣好。
此前疫苗之間存在的差異,是根據不同的實驗室操作方式而來,比如像是AZ有70%,BNT有95%這種防護數據,是無法直接拿來比較的。這次的統計是大規模在同一環境下的比較,這才是真實的數據。
牛津AZ疫苗仍少數有副作用!
但副作用問題怎麼解?確實目前AZ疫苗血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胡哲銘也坦言:「在國外的研究確實看到是25萬分之一的機率會有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台灣也已經有幾個個案出現,但目前這些狀況都可以控制,在施打AZ疫苗之後就可以比較注意有沒有一些症狀的出現。」
只是外界似乎一直認為AZ帶來的副作用比較多,難道打mRNA 疫苗副作用不是會比較少嗎?台北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解釋:「其實因為台灣只先開打AZ,在美國Moderna已經打一段時間,他們統計發現其實Moderna的副作用不少於AZ,民眾都誤以為沒有用過的會比較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amp/story/121833/5586245
* 歐洲監管機構表示,輝瑞(Pfizer)與莫德納(Moderna)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其中一個「非常罕見」的副作用是心肌炎。
歐洲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表示,這類副作用在年輕男性當中更為多見。
該藥品安全監管機構指,接種新冠疫苗的好處仍然遠大於其風險。
但是醫生和病人均得到建議,要警惕心肌炎的相關症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7788066.amp
* 有過敏史的人,通常接種Moderna 及BNT疫苗後,過敏反應也比較嚴重。
**如果有嚴重藥物過敏史,建議不要施打Moderna及BNT疫苗;有輕微過敏史的人,接種後應觀察至少15分鐘。
如果出現以下罕見的過敏情形,建議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頭暈、心跳改變、呼吸急促、喘鳴、嘴唇、舌頭、喉嚨、臉部腫脹、麻疹、噁心嘔吐、腹痛。
https://m.commonhealth.com.tw/amp/article/84512
* 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在6月20日發表了疫苗施打近 40 萬人次研究報告,比較 AZ 疫苗與 BNT 疫苗,在真實世界的情況,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的效果存在任何差異,事實上都一樣好。
此前疫苗之間存在的差異,是根據不同的實驗室操作方式而來,比如像是AZ有70%,BNT有95%這種防護數據,是無法直接拿來比較的。這次的統計是大規模在同一環境下的比較,這才是真實的數據。
牛津AZ疫苗仍少數有副作用!
但副作用問題怎麼解?確實目前AZ疫苗血栓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胡哲銘也坦言:「在國外的研究確實看到是25萬分之一的機率會有些嚴重的不良反應,台灣也已經有幾個個案出現,但目前這些狀況都可以控制,在施打AZ疫苗之後就可以比較注意有沒有一些症狀的出現。」
只是外界似乎一直認為AZ帶來的副作用比較多,難道打mRNA 疫苗副作用不是會比較少嗎?
台北榮總免疫風濕科主任蔡長祐解釋:「其實因為台灣只先開打AZ,在美國Moderna已經打一段時間,他們統計發現其實Moderna的副作用不少於AZ,民眾都誤以為沒有用過的會比較好。」
https://health.udn.com/health/amp/story/121833/5586245
* 世衛聲稱疫苗混打無證據 6篇已發表論文反駁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1833/5600075
* *【美國衛生部確定 現階段輝瑞不必打加強劑】
美國主管部會與輝瑞開會後表示,已經完全接種兩劑新冠疫苗的美國人,不需要追加第三劑。這場高層的線上會議持續了一個小時,輝瑞公司的首席科學官向聯邦政府的幾乎每一位頂級醫生作了簡報。就在同一天,以色列開始向心臟移植患者和其他免疫系統受損的患者注射第三劑輝瑞BioNTech疫苗。官員們在會議結束後表示,在監管機構確定是否有必要加大注射力度之前,還需要更多的資料,可能還需要幾個月。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12/us/politics/pfizer-booster-shots.html
* 美官員:第二劑疫苗副作用機率大 第三劑機率恐更大
https://udn.com/news/story/121707/5599664
* #以色列衛生部發布指導方針,為免疫系統受損的人注射第三劑兩劑輝瑞-BioNTech 冠狀病毒疫苗,理由是最近幾週感染率不斷上升,以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人沒有足夠的兩劑後產生抗體。—NYT
* Fortune(財富雜誌)
歐洲發出警報 Delta變種病毒在青少年和20幾歲年輕族群感染率飆升
* *【衛生專家稱,大多數疫苗對預防Delta變種病毒有效】
迄今為止的所有研究都一致認為,大多數新冠疫苗在防止人們住院方面非常有效,而且一般都能對變種感染起到保護作用。雖然各國的數字不盡相同,但專家指出,真實世界的條件更為複雜,這些差異在預料之中。
https://www.nytimes.com/2021/07/06/science/Israel-Pfizer-covid-vaccine.html
血小板過低 癌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癌症患者靜脈血栓栓塞(VTE)之治療指引~~
美國血液學會2021
靜脈血栓栓塞(VTE)的患者中,有20%是癌症患者。20%的癌症患者在死亡之前,會發生VTE,死後解剖有50%VTE。VTE是癌症患者常見之併發症,而且會增加癌症患者患病及死亡率。
靜脈血栓栓塞預防性治療指引
.
指引1 & 2
.住院中的內科癌病人建議使用預防性治療勝於無預防性治療
.使用之藥物:LMWH勝於UFH作為預防性治療。如果creatinine clearance < 30mL/min, 建議使用UFH
.
指引3 & 4
.
.住院中的內科癌病人,沒有VTE時,使用藥物勝於器械工具作為預防性治療。
.住院中的內科癌病人,沒有VTE,但有出血高風險時,使用藥物器械工具勝於藥物作為預防性治療。
.
註:用來治療血栓栓塞的器械工具(Mechanical Devices),包括:
Arthroflow device passive extends and plantaflexes,
Pulsatile foot pumps,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devices (IPCs)
.
指引 5
.
.住院中的內科癌病人,出院時停止血栓栓塞預防性治療優於繼續使用。
.
指引6, 7, 8
.
.癌病人接受外科治療時,如果是出血低風險,建議使用藥物勝於器械工具作為預防性治療。
.如果是出血高風險,使用藥物器械工具勝於藥物作為預防性治療。
.如果是血栓高風險,除了出血高風險外,建議使用藥物與器械工具合併作為預防性治療,優於單獨使用器械工具。
.
指引9 and 10
.癌病人接受外科治療時,建議使用LMWH 或 fondaparinux 優於使用UFH作為預防性治療。因目前無相關研究,所以學會並不建議使用DOAC或 VKA。
指引 11
癌病人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時,建議使用術後預防血栓治療,勝於術前使用。(此處之術前使用是指術前一晚,或術前12小時,給予一劑量之LMWH 或UFH)
指引 12
.癌病人已接受腹部/骨盆腔大手術之後,建議出院後持續使用藥物作為預防血栓治療,勝於出院時就停藥。
指引 13
.正接受全身治療,可以行動的癌化療病人,如果VTE風險低或中度風險,不要使用預防血栓治療,優於使用靜脈藥物。如果是VTE高風險,則給予靜脈藥物預防血栓治療,優於不使用。
指引 14 and 15
.正接受全身治療,可以行動的癌化療病人,建議不要給予預防血栓治療,優於使用VKA。
.VTE低風險的病人,建議不要給予預防血栓治療,優於使用DOAC (apixaban 或 rivaroxaban)。
.中度風險的病人,建議使用DOAC (apixaban 或 rivaroxaban)或不必使用。
.高風險的病人,建議使用DOAC (apixaban 或 rivaroxaban)優於不使用。
*風險程度之區分需使用評估工具,如Khorana score,臨床判斷及經驗。
*高風險的癌化療病人,使用人apixaban 或 rivaroxaban,是目前唯一被評估過的DOAC。
註:
.Khorana score:用來評估癌病人發生VTE之風險。
.計分法:線上計算:
Khorana score
https://reurl.cc/R6grr9
2分:中等度風險
≥3分:高度風險
指引 16 and 17
.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的病人,正接受lenalidomide-, thalidomide-, or pomalidomide-based治療時,建議使用低劑量ASA,固定低劑量的VKA( 1.25mg/day)或LMWH.
指引 18 and 19
.
.癌病人留置CVC時,建議不要使用靜脈或口服抗凝劑作為預防血栓治療。
.本建議也是包括固定劑量之VKA。對於特定血栓高風險,多發性骨髓瘤的病人,正接受lenalidomide-, thalidomide-, or pomalidomide-based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病人,亦可以考慮預防血栓治療。
靜脈血栓栓塞治療指引
指引20, 21, and 22
.
.癌病人發生VTE時,初使治療建議使用DOAC (apixaban 或 rivaroxaban),或LMWH. 如果沒有DOAC時,使用LMWH優於UFH及fondaparinux。
.初使治療期間從確實診斷開始算起5-10天,只有兩種DOAC (apixaban 或 rivaroxaban)證實有效。對於腸胃癌症要特別小心,注意是否有出血情形。
.腎功能不全 (creatinine clearance<30mL/min)時,使用UFH優於LMWH。
.曾經患有HIT者,最好使用fondaparinux。(2018 美國血液學會指引)
指引 23, 24 and 25
.
.活性癌症病人之VTE之短期治療(前3-6個月),使用DOAC (apixaban, edoxaban, 或rivaroxaban)優於LMWH;DOAC亦優於VKA。如果沒有DOAC,使用LMWH優於VKA。
.對於腸胃癌症要特別小心,注意是否有出血情形。
.腎功能不全(creatinine clearance<30mL/min)時,使用VKA優於LMWH及DOAC。
.短期治療活性癌症病人之VTE的DOAC,包括apixaban, edoxaban, 或rivaroxaban。
指引 26, 27 and 28
.癌症病人偶然發現的肺栓塞或SSPE,建議給予短期治療,優於觀察。
.癌症病人發生內臟靜脈血栓,建議給予短期抗凝治療或者觀察。
.臨床醫師對於偶然發現的肺栓塞或SSPE,給予抗凝治療前,應仔細運用臨床判斷,包括診斷確實性,血栓存在多久,血栓擴散範圍,相關症狀,及出血風險。短期治療使用之藥物如指引23-25所述。長期治療使用之藥物如指引32-34所述。
指引 29
.
.癌症病人發生因CVC相關之VTE而需要抗凝治療時,保留原有的CVC,優於更換新的CVC。
.如果發生VTE,而要保留原有的CVC,則需給予抗凝治療。治療方式的選擇需要考慮個別臨床狀況,將風險降至最低。需要衡量出血風險,藥物之間的交叉反應,病人意願,可提供之治療方式及費用考量。
.如果病人已遭受感染,管子位置錯誤,CVC功能失常,或者不再需要CVC時,應該予以拔除。
.病人如果無法給予抗凝治療,如嚴重血小板過低,出血,CVC時,也應該予以拔除。
指引 30
.
.癌症病人如果有復發的VTE時,即使正使用LMWH,建議增加LMWH劑量,達到超治療標準,或者持續給予治療劑量。
.高風險出血病人,增加LMWH劑量,達到超治療標準時,應小心注意出血風險。
指引 31
.
.癌症病人如果有復發的VTE時,即使正使用抗凝劑治療,建議不要使用IVC過濾器。
.如果需要使用IVC過濾器時,最好選擇可取回(retrievable)的過濾器。一旦抗凝劑可以使用時,應立即拔除。
指引 32-34
.
.活性癌症病之VTE,給予長期治療以預防再犯時,建議需治療寧> 6個月,而不要用短期治療方式(3-6個月)
.活性癌症病之VTE,給予長期抗凝治療以預防再犯時,建議無限期使用,勝於在特定療程完成而停藥。
.活性癌症病之VTE,給予長期抗凝治療以預防再犯時,建議使用DOAC或LMWH。
.活性癌症病之VTE,預防再犯時,應給予長期抗凝治療。
.如果無禁忌症時,如,大出血,長期治療利大於弊。
.如果病人已無VTE再犯之風險時,或病人已進入生命末期數週,應停止長期抗凝治療。
.長期抗凝治療應考量癌症種類,分期,是否轉移,預後,定期再評估VTE復發之風險與出血,藥物之間的交叉反應,其它共病,醫療費用及病人意願。
名詞簡寫參考:
VT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靜脈血栓栓塞)
DVT: Deep Vein Thrombosis (深層靜脈血栓)
DOAC:Direct-Acting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 (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新型口服抗凝劑
LMWH (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低分子量肝素
UFH: Unfractionated Heparin (i.e, Heparin) 肝素
VKA: Vitamin K antagonists (eg. Warfarin)
CVC: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中央靜脈導管)
IVC: Inferior Vena Cava (下腔靜脈)
HIT: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肝素引發血小板過少症)
SSPE:Subsegmental pulmonary emboli 肺葉次節栓塞
Active Cancer: 活性癌症,依照美國血液學會之定義為:
1、 非鱗狀或基質細胞之侵襲性癌症,於登錄前六個月確診
2、 六個月之內曾治療過的癌症
3、 復發或轉移之癌症
4、 研究期間仍是活性癌症
Ref:
1.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2021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Blood Adv. 2021 Feb 23;5(4):927-974
2.Khorana AA, Kuderer NM, Culakova E, Lyman GH, Francis CW.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predictive model for chemotherapy-associated thrombosis. Blood 2008 May 15, 111 (10): 4902-7
#Cancer #Thromboembolism #DVT #VTE #NOAC #DOAC
血小板過低 癌症 在 我中醫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化療常見副作用與衛教]
人生在世,生病是不可避免的,而最讓人聞之色變的就是癌症😭,常見的治療方法就是化療。
🔪抗癌藥物能殺死快速生長的癌細胞,但是化療也會影響正常的細胞而產生副作用,大部分的副作用在停藥後即能復原。
那麼,有哪些常見的副作用呢?
該如何預防或是減輕?😷
—————————————
一、消化道:🔍飲食清淡、少量多餐、多喝水是關鍵
1.噁心嘔吐:避免餐間喝入液體
2.腹瀉:避免高纖食品、適時補充高鉀食物如香蕉、如廁後以沖洗方式避免破皮
3.便秘:一日喝超過2500cc的水、食用高纖食品、多運動
4.口腔喉嚨潰瘍:時常補充水分,飯後刷牙或非刺激性漱口水,多攝取軟質或含維他命C、高蛋白食物,若口腔有異常病變即時回診
二、造血、免疫功能:🔍注意營養、避免感染最關鍵
1.白血球過低: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感染
2.疲倦、貧血:充分休息、攝取高鐵、高蛋白、高維他命、高礦物質食物如深色蔬菜、肉類
3.血小板過低、出血:避免使用造成出血的藥物、使用軟毛牙刷、避免激烈運動、避免用力擤鼻涕或挖鼻孔
三、掉髮:🔍正確與正向的觀念
停藥後頭髮會再長出來,掉髮期間須選用溫和洗髮精、軟質梳子、低溫吹頭髮、避免染髮、依照喜好使用假髮與帽子等
—————————————
👨⚕️除此之外,中醫亦可協助減少化療副作用
主要以扶正和祛邪兩個方向
📍扶正:人體接受化療後,針對臟腑經絡的調補
📍祛邪:針對病灶和病因抑制癌症
若有需求可詢問主治醫師進行會診或於診所就醫。
坊間藥物及健康食品百百種,但~
❤️保持親友的關心與聯繫並維持正向態度才是治療成功的不二法門!
📖如何預防?
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與定期健康檢查最重要!
#人蔘海海中醫你
#中醫養生 #中醫 #中醫師 #中藥 #保健 #健康 #養生 #飲食 #針灸 #acupuncture #healthylifestyle #health #chinesemedicine #likeforlike #癌症 #化療 #cancer #化療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