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這部MOD有了!
看到導演最後哭著說的話,覺得感觸真多,我也忍不住落淚,兩位主角的發展也跟我原本想的不同。
現實的確是會消磨許多理想。
不是畏懼民主,實際上管理人的問題,真的是最難的,每個人都有想法都有意見,就是一個小政府。
成長是使用的手段有更多的選擇空間,讓我想到費南多在談論政治書籍說,要用手段來評斷政治目的,不要用政治目的來評斷手段,看一個人的過程,去了解他怎麼決策,才能知道真正到達的目標走到哪。
例如,如果有人大聲嚷嚷他的目標是台灣建國,但他走的過程、使用的手段,卻都給這個目標扣分,我就很難相信這個人真的有在實踐這個目標。
許多人走著走著就離開了,我在想社會運動的過程,或許不該寄託一個人,去讓他成為神,不應該把自己的責任交付給他人,人民自決就是一起站出來關心,不是需要一個救世主。
沒有誰可以是救世主,也沒有烏托邦。
導演哭了她說她迷失,是自己的問題,投射了自己的膽小跟期待,就像在場外的太陽花們,要場內的人給方向給下一步,但應該問問自己想要怎麼走,而不是只是跟隨然後要求決策小組給方向。
看紀錄片看到場內的決策,可以更理解那些拉扯。
從學運到現在好多年了,人家說我側翼時,我既不是收錢網軍也不是黨員,只是剛好這個方向與我理念一致,不是民進黨推出我們,是我們推民進黨往前走。
民進黨(以及其餘非藍紅政黨)做不好該罵時,我會在私人社團討論,但我不會公開謾罵什麼,除非我可以提出更實際的觀點才會發文,這大概是我的私心,不想成為藍紅的一丁點能量。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私心?因為我的核心價值是追求台灣建國,所以我對藍紅政黨的共同目標「親共」是很反感的,但他們真的很團結賣台,不管怎樣都挺中共。
那我們這些反賣台的,要怎麼團結?真的需要好好合作才是。不只是塑造共同敵人中共而已,而是凝聚什麼才是我們要守護的普世價值。
我不會拿有沒有說台灣價值來審視別人,拿這句罵別人沒有說,沒意義;稱讚別人有,也不代表所有事情觀點就真的對台灣多好,要看一個人的手段跟過程才對。
影片看完以後忍不住搜尋🔍主角們都還好嗎⋯⋯回到中國的蔡博藝安全嗎?希望她平安。
正視自己的問題,勇敢面對的陳為廷,也辛苦了。
榮耀金馬從2017年「沒有人是局外人」,走到2018年「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家,可以被當成真正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再成長到2019年「無所謂黑夜,無所謂陰影,祝福大家陽光普照」,至今2020年金馬獎:「致自由、致平等、天賦人權;致電影、致創作、致生活」。
這些轉變真的很感動,這是每一個台灣人漸漸自決走上的路。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
「蔡博藝」的推薦目錄:
- 關於蔡博藝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蔡博藝 在 謝長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蔡博藝 在 April懶得說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蔡博藝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蔡博藝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蔡博藝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蔡博藝 在 [轉錄] 林保華談蔡博藝參選事件- 看板PublicIssu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蔡博藝 在 無限期反對陸生蔡博藝參選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蔡博藝 在 [問卦] 請問蔡博藝現況- 八卦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蔡博藝 在 生命的轉捩點】和臺灣公民參與的火花| 蔡博藝| TEDxNCUE 的評價
- 關於蔡博藝 在 Re: [徵文] 我對蔡博藝事件的看法tinmar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蔡博藝 在 謝長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這部紀錄片在2018年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該片並另將內容集結成書,日文版已經在10/23發行,電影部份也將在10/31起放映。這部影片的導演是傅榆,內容主要是紀錄太陽花運動的經過並訪問當時參與者陳為廷、蔡博藝等人,太陽花運動對香港的雨傘運動有一定的影響,也引起很多日本年輕一代的好奇跟討論。紀錄片要進入主流電影院有很大的挑戰,書商亦配合上映時間,推出演講會等造勢活動。近來因抗疫的成功,台灣的存在感受到國際注意,這次推出應該是一個好的機會,希望讓更多日本人知道台灣的歷史、民主現狀以及年輕一代的想法。
蔡博藝 在 April懶得說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必須要說,從政治角度去觀看《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是極為可惜的,它是一部關於大至人權、民主,小至關於個人同理心、自尊心的電影作品。
我曾經在電影發行商擔任宣傳兩年,我可以理解以政治包裝行銷、宣傳、操作的理由,就是像是下了一個偏離事實的新聞標題,其目的就是要讓更多人注意(當然包含反感,也是一種關注)越是參與媒體知道,我們不能去責怪那些依照點擊率以下標題寫文章的人,或是決定以聳動內容來接近觀眾的決策者,他們的工作的成效的指標,我們沒辦法用自己的道德標準來批評,但我們能從他們想要扭曲以及誇大事實的程度,加以來判別這件事情有多需要被看到的急切性。
我們迅速地收集資料,從各種角度去感受以及理解分析我們對於事件的真實。
當你越專注於調查,會發現事實往往最沒有價值,它可能不好看、可能很土、沒有戲劇張力,你會發現事實需要包裝,大家才會願意看。
這是我可以理解《我們的青春,在台灣》行銷的手法和理由,但也同時覺得可惜,因為台灣看紀錄片的人真的太少了,所以我們幾乎只能用議題把人騙進戲院,再請求他們理解內容。
來談談我極度熱愛這部電影的部份,導演角色不如同我們社會觀感之下、檯面上,我們所期望的導演:需要有魅力、有想法、有主見、很確定自己要什麼。
但這部片導演反而透露了自己的脆弱、罪惡感、需要信仰、需要有人給他解答,導演當下的「沒有答案」,卻是這部片最有價值以及最珍貴的地方。
當我們感到無助、脆弱時,我們會開始尋求信仰,有人是投身於宗教,有人是投身於愛情或是工作,有人開始信仰「人」。
我所說的信仰,是超越信任的愛,信仰是沒有邏輯的、可能破綻百出、顛倒是非,但是你基於「信仰」這個人或是這件事,你會包容、你會看見你所想看見的好,屏蔽到大家所說的惡,繼續「信仰」這件事情下去,可能是自不願意讓自己一直以來所相信的是假的,或是你沒有能力也沒有力氣去推翻自己以前所看到的。
無奈人不是神,人終究就是人,人會犯錯,人會變,可能是變好或是變壞,人不完美,如果我們把宗教式的期待放在人身上,就是一種綁架。其實是當我們的當下是無力解決問題時,我們開始依賴、以及期待、信仰其他人能給你答案。或是他一直以來都能給你解答和出口時,我們開始埋怨他「你怎麼突然給不起了呢?」
如果你願意跳出來看看自己,會發現這一切始於你當下無法解決事,於是把這些希望,投射在特定的「人」身上,最後當這個「人」達不到你設定的期望時,你開始失望、憤怒、甚至更加嚴厲的檢視他們,但,這些根本是因為自己當時的無能,不是別人,是因為當初你的選擇,其實是非常自私的,你想讓世界變單純,你不想親身上戰場、去體驗、去理解事情時,你選擇信仰了你覺得可能給你答案的人。
在這裡我認為好比任何的宗教信仰,許多人沒有答案時,他們相信宗教,因為簡單、明瞭、容易找到解答,其實本質上是非常懦弱的行為。
「因為神要我承受這些苦難,所以我的苦難是有來由的。」-(出自我幻想的信仰者)
「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雅各書1:2-4)
WHAT??????????我給這經文十個問號
因為這些信仰者相信神,相信神要他忍耐,就會成功,但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有多數的例子,人忍耐、被欺負了一輩子,像個老鼠一樣渡日,最後他仍然是一隻徒勞無功、受人唾棄孤獨的死去,這未開發國家日日發生,神怎麼沒拯救他們?
我想表達的是,成功相較於失敗總是少數,許多人做善事一輩子也沒得到他理想的成功,或許宗教上最後就會開始說服他,「你一生平安度日就是一種成功。」
然後他因為信仰,所以開始相信可憐的自己已經成功了。(非常悲慘)
一個大家認定真正的成功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種自己已經有答案的東西,就不用問人了,更也不用問神。
但非常奇怪的,人幾乎是不咒罵、不責怪神的,也不會對神嚴厲,我的推斷是因為神根本沒出現過。
神不會開記者會,讓你批判他,神不會被狗仔拍到他去約炮,因為他根本不在世界上,但我們卻會對活生生的人嚴厲,去質問他為什麼犯錯,要怎麼解釋。
這很諷刺,因為我們是活在充滿人的世界呀,但社群上卻以非常自以為的完美、變態的角度來審視彼此,我們衍生出非人性化的思維模式「毀滅性的完美主義」,明明有困難時我們是受到「人類」的互相幫助(不是神欸),但當緊急重大的時刻,我們卻容易忘記這些曾經幫助你的「人」,和著社會一起評頭論足這個「人」所應該擁有的社會正義以及道德,或是他應該要給予社會的典範(實在太扭曲太變態了)這典範或許世界上沒有任何人能做的到,要把自己的ㄧ切、包涵隱私任人評論,不讓任何人失望根本是天方夜譚。
我太激動了,但我是表達,人自己造神,把信仰放在人身上,失望後,最後再自己崩潰,是非常愚蠢的。
我也可以理解,信徒們選擇相信宗教,這使他們讓自己在世界上好過一些,選擇相信一個宗教足以解釋世界,這樣他就不用親力親為去了解,也不用太費力,認定自己所遇到的困難是有代價的(但很可惜多數時候是沒有),承認世界、承認現實、承認自己是孤獨的是痛苦的,但信仰給他們港口予以逃避面對,逃離這個巨大的世界,好像這世界總有個規則,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但多數時候可能沒有),以上所說的並沒有要針對、排擠任何宗教的意思,只是筆者非常好奇信仰者的心態來做討論。
我們身為小小的人,就算搜集了,看遍全世界的資料,我們還是不可能全盤的了解世界的真實,其最大原因有兩個:第一、我們的資訊來源不夠明確,除非親眼、親耳聽到或看到,或是總是第二手以上的資料,前人加了什麼讓我們誤解的成分,我們根本不可能曉得。第二、就算是資訊正確我們仍是以自己的角度、眼光來詮釋世界,還是非常單一並且可惜的,光是這兩個原因,就可以猜想真實與假像的差距,有多猖狂。
「你在箱子中生活,只要不碰到箱子的壁,你就會覺得不錯,但是一旦不小心碰到它,就會很真實感覺到它的存在。」-蔡博藝
但也不用灰心,不知道事實沒有關係,身為人類最難能可貴的事就是同理心,去猜想一個當時的心態、理解他無助的原因、你會發現我們都是人,對於困難、挫折有相同程度的感受,當你願意開啟同理之心,你會更去善待你身邊的親友、或是電視上你認為應該要有什麼樣子的公眾人物、你認為應該做出什麼典範的菁英份子、為什麼某名人偷吃、吸毒、抽煙、嫖妓(每件事都與你無關,也不會現實生活影響到你)最後,你會發現自己很荒謬,大家都是人,何苦這樣評論彼此,何苦這樣對待彼此,並不是推崇別人做犯法的行為,而是在這個文明的時代,個人的法律責任、情緒責任已經必要的自己承擔,我們是不是該學會放過一些人,放過自己加諸給他們的道德以及價值觀,放過自以為的社會正義,我更相信社會正義基於人權。
《世界人權宣言》中第一條明確指出「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他們賦有理性和良心,並應以兄弟關係的精神相對待。」這條法案雖見諸多方,時時刻刻提醒者我們,但是公眾若不奮起捍衛它,它便是一張白紙,毫無意義。
你會從《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看到台灣民主的缺陷,以及自身的反省。
我也曾經看到那位中國學生蔡博藝想要參選學生會長的新聞,但因為社會、媒體給予的標籤,我沒有多做調查她的社會運動背景,我潛意識認定他的國籍對於其他台灣候選人可能有威脅性,所以我不表態,甚至在沒有任何理解前提之下希望她敗選,最後片中所描述,因為各方爭議,校方直接暫停選舉,這件事也沒有獲得該有的關注,是因為當我們的集體利益此時大於她的個人利益,所以我們不在乎嗎?這樣的我尊重人權嗎?我們口口聲聲喊著平等、自由、民主,我只是在捍衛自己想要的民主嗎?我是那個自私的想要自己支持的對象當選而不分是非的人嗎?這是台灣應該引以為榮的民主社會嗎?
我很喜歡導演最後得不到答案的崩潰,與立法院前聽到要退場的民眾相互剪接。
「我支持的人,怎麼能退場了呢?」
「他不繼續奮鬥的原因,為什麼不和我說明呢?」
我認為導演的無助來源,是因為過去自己曾經冷眼的看待那些急需求助的人,然而這些事情轉而發生在自己身上時,他理解自己和這些人一樣可悲後感到釋然,他因為自己過去的紀錄而得到了安慰,就是這紀錄部片最大的價值。
一般來說,我們社會上總是追求著像《越來越愛你》「無需過度在意觀眾喜好,人們總會追隨熱情的人」。但《我們的青春,在台灣》這部電影,卻在演繹著這些「人們」,就是你和我,當我們身為追隨者的視角,當我們絕望時將眼光投射在充滿能量的人身上,我們還剩下什麼。
這句話並不是空話,不是毫無意義的空白,而是如果你看了這部電影,會有屬於你自己的標準答案。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對於我的意義在於觀看「人」的體驗,而不是這個「人」的社會背景,希望大家可以看見外表與內容的差異,可以一起看見電影中最觸動我的人類!
上面談了這麼多信仰,我根本不信基督教,希望大家不要再造神傷害人了,請把「人」當「人」看!
如果真的要信仰,請信仰自己吧,不要再把自己莫名其妙的期待放在你覺得會發光的人身上,他們很忙,沒時間理你!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幹,快去看!
-
FB: April懶得說話 (內心小世界)
FB:我就是極品 (幹話粉專)
IG @apriltzu (真實的自己)
https://www.instagram.com/apriltzu
YouTube 智商正常:https://reurl.cc/exKNgL
蔡博藝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奪下台北電影獎與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傅榆,近來獲得極大矚目。訪談時,她提到以前朋友幫她做過抽牌心理測驗,傅榆拿到的牌是叢林,意味雜亂,但朋友說,不該害怕自身的雜亂,因為會有許多可能性發生。
家庭背景是鐵藍(國民黨)陣營的傅榆,因為種種事件,包含小學時因不懂台語被排擠的心理創傷,大學時期不加思索地隨口批評陳水扁而與好友爭吵,還有319槍擊案後在系上BBS回應嘲笑集聚總統府前抗議的泛藍選民的學長,而被歸類為藍蛆蛆,乃至於研究所時讀到靈魂偶像郭立昕撰文質疑,為何至今沒有人拍攝政治議題紀錄片等等,而逐漸走向獨立思索與政治、社會運動探索的道路上。
傅榆表示,得金馬獎時的獎致詞,並非表達立場,是希望讓不同邊的人也能聽見自己的感受,不是制約式認定與想像,如此或有可能產生真正的對話。她最大的理想與追求是,讓不同立場的人對話,進而理解彼此,甚至找到合作的可能性。
在318太陽花運動崛起、宛如救世主的陳為廷,以及憑著《我在台灣,我正青春》一書而聞名、孤狼也似地投身於台灣社會運動的中國來台學生蔡博藝,為《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的主要紀錄對象。
傅榆認為她像陳為廷、蔡博藝的母姊。陳為廷總是對他人介紹,傅榆是他的專屬攝影師。當她集中大部分心力拍攝蔡博藝紀錄短片時,陳為廷坦言有失落、類似吃醋的感覺,反之亦然,蔡博藝也有同樣的感覺。
前者後來因為性騷擾事件黯然退選,後者則是因為國籍身份在競選淡江大學學生會會長遭受各種刁難而失利。兩位社運明星企圖進入體制的挫敗,也就讓他們光芒頓失,再加上原來蓬勃開花的各種運動風氣,赫然緊縮,力量被切斷,預期造成巨大改變的希望,轉眼落空,傅榆於是大受打擊,陷入低潮。不同背景、但都在社運裡找到歸屬感、且希望讓對話與理解發生的他們,儼然孤兒,流浪在現實的震盪之間,無所適從。
既是知名紀錄片導演、也是七日印象電影負責人的沈可尚認為,不管是什麼樣議題的紀錄片,最終都是在處理作者自身的問題。他強烈地建議傅榆必須誠實面對自身,重要的不是關注陳為廷與蔡博藝何去何從,而是傅榆自己想要何去何從。
傅榆也就被逼得要誠實面對心理的狀態、往自己的內在方向探問,而不止是凝視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驚覺,原來令自己一蹶不振的落空,是由於自己把關於問題跟對答案的想像跟期待,都放在他們身上。一旦意識到自己過度依存陳為廷與蔡博藝,傅榆就明白,她必須回到自身,必須跟他們道別,切斷臍帶也似的精神連結,必須自己出發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答案。
專制是所有聲音不得大於上位者聲音,民主則是讓對話有最大可能性的機制。是以,縱使感覺失落與挫敗,傅榆仍然相信,沒有誰應該是敵人,所有人都活在共通的處境。而民主本就是遠久思維與堆積細微改變的長路,從來無法快速、立即。
小檔案
傅榆,1982年生於臺灣,紀錄片導演,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廣電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研究所。以《我們的青春,在台灣》獲得第20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入圍該屆金馬獎最佳剪輯。
父親為馬來西亞華人,來台求學、定居,即所謂僑生;母為印尼華僑,9歲已隨家人移民台灣,父母婚後都定居台灣,並生下傅榆。父母認同中華民國與中國國民黨,雖非嚴格定義上的外省人,但自我認同極其相似;傅榆亦曾自謂,長於外省家庭中,家人崇拜宋楚瑜,卻又不是真正的外省人,與真正的台灣歷史脫節。
其作品有《蘇格拉底草莓論》(2006)、《大家一起照鏡子》(2008)、《百萬格子小富翁》(2011)、《123。草莓人》(2011)、《藍綠對話實驗室》(2012)、《我在台灣,我正青春》(2013)、《太陽・不遠─不小心變成總指揮》(2014)、《完美墜地》(2015)、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2018)、《不曾消失的台灣省》(2018)。
沈可尚,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知名紀錄片導演,現為台北電影節總監。
1999年曾以大學的畢業製作《與山》入圍法國坎城影展短片競賽單元,但此時他陷入低潮,因而轉至廣告界發展。在廣告界工作一段時間後,偶然有機會參與國家地理頻道「綻放真台灣」的紀錄片徵案製作,因而開啟紀錄片拍攝之路。
沈可尚陸續拍攝《野球孩子》、《賽鴿風雲》等作品,2013年以《築巢人》獲得台北電影節百萬大獎。2017年擔任台北電影節總監,試圖為影展找出新的定位與各種可能。深度探討婚姻機制的《幸福定格》於2018年上映,備受矚目。
蔡博藝 在 羅比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對你來講青春是什麼呢?看看這部第55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或許你會有一些更多的感受。
羅比頻道訂閱者募集中👉 http://goo.gl/4YzOjF
我的IG帳號👉 robbie_ins
歡迎留言幫助羅比頻道變得更好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紀錄片 #金馬獎 #羅比無雷影評
近期影片:
《我們與惡的距離》影評 The World Between Us【羅比】五大角色人物分析
https://youtu.be/jVlOEXg5_L8
《幸福的拉扎洛》影評 Lazzaro felice【羅比】睡王子的快樂傳說/港譯 Happy as Lazzaro
https://youtu.be/voRymGgDhVk
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 客串演員彩蛋補完 Avengers: Endgame 【羅比】復4神秘客串解析 PARTII
https://youtu.be/iZXXQNc3tRc
導演:傅榆
演員:陳為廷 、 蔡博藝
蔡博藝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蔡博藝 在 無限期反對陸生蔡博藝參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無限期反對陸生蔡博藝參選. 74 likes. 最近,校園出現了許多紛爭為了讓校園更加和諧、乾淨因此就想說藉由臉書活動邀請大家一同來抵制亂像讓淡江大學校園恢復原本那個 ... ... <看更多>
蔡博藝 在 [問卦] 請問蔡博藝現況- 八卦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當年在台灣很活躍的陸生蔡博藝,有人知道他現在在做什麼呢? 突然想起這位陸生,谷歌一下沒搜到有什麼新消息。 ※ 八卦板務請到GossipPicket 檢舉板 ... ... <看更多>
蔡博藝 在 [轉錄] 林保華談蔡博藝參選事件- 看板PublicIssu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