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烏雷(Ulay)從嘉峪關出發,瑪莉娜(Marina Abramović)從山海關出發,兩人行走超過2500公里之長,費時三個月,在中途相見之後相擁道別,並宣告斬斷情緣。
.
這個堪稱史詩的行為藝術,在《凝視瑪莉娜2 Homecoming》(2020)裡經過瑪莉娜本人的一段吐槽之後,似乎更有意思了。
.
在2010年之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已是藝術界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在2010年,紐約MoMA(紐約現代美術館)為她舉辦為期兩個月的回顧展,其作品《藝術家在場 The Artist Is Present》邀請觀眾與之對視,吸引破紀錄的85萬人次入場。在那一刻,她的名聲幾乎超越了藝術圈的框架,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畢卡索(Pablo Picasso)。
.
當然,這裡所稱的畢卡索不是專指這位畫家本身,更像是一個形容詞──地位有如超級巨星般的藝術家。一部向她致敬的紀錄片《凝視瑪莉娜 Marina Abramovic: The Artist Is Present》(2012)在兩年後問世,進一步讓更多人認識她的創作理念,也包括對她過去經典作品的回顧,以及她與創作夥伴、前男友烏雷(Ulay)的傳奇重遇。
.
本週在台上映的《凝視瑪莉娜2 Homecoming》(2020)其實不是《凝視瑪莉娜》的續集,兩部片的英文片名不同,導演與出品國都不同。片商會稱為第二集,有其宣傳考量。不過坦白說,就精神上,兩部片卻有如孿生姐妹,是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生平的延續討論,也將視角拉回了她的出身。
.
波斯詩人哈菲茲(Hafez)曾說:「只有將我們囚禁的東西,才能讓我們自由。」伊朗導演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曾引述這段話,以表達自己若非生長在創作自由遭遇阻撓的伊朗,自己未必會去認識自由的真諦。
.
這句話對瑪莉娜或也成立。這位偉大行為藝術家可不是在紐約或巴黎長大,而是從狄托(Josip Broz Tito)執政之下的南斯拉夫首府貝爾格勒開始認識這個世界。在當年共產黨專政的時代當下,南斯拉夫國民所面臨的自由箝制其實不同早期蘇聯、中國般嚴格,因為當時狄托主張左右逢源,在美、蘇兩大強權之間都找到生存空間。
.
在南斯拉夫的特殊國情之下,瑪莉娜雖然沒有得到全然的創作自由,但卻也有一定空間探索自己對藝術的追尋。但可以想見的是,在那個只是裸體就被謂之激進的年代,其父母隊絕不待見她的叛逆。她與雙親的回憶、對創作概念的影響,以及身處在只容許一種聲音的國家的生命體驗,是本片有意探索的方向之一。
.
不過本片導演鮑利斯.米利科維奇(Boris Miljković)的企圖心或許不在於揭露,而是順著瑪莉娜的既有形象完成這部作品,觀者未必能從中得到太多驚喜。反而唯一讓我震驚的是在影片尾聲時,瑪莉娜突然出聲點破了代表作《情人:橫越萬里長城 The Lovers: Great Wall Walk》的「不純粹」,不過她說這是當時與她情緣已斷的烏雷所造成,口吻帶有指責與怨懟。
.
或有人會說這是一種對舊情人的報復,但無論這段話是無意說出,還是有意攻擊,都可以感受到瑪莉娜充滿人味的一面。
.
紀錄片裡面完全沒提到一段事實是,在《凝視瑪莉娜》當中兩人上演傳奇和解之後五年,烏雷將瑪莉娜告上法院,怨她成為藝術明星之後獨吞了他大多數的版權收益,指出「這些作品現在都出現在教科書中,並且寫進了藝術史,但她(瑪莉娜)卻故意歪曲事實,把我的名字給遺漏了」。烏雷最終取得勝訴。
.
在創作上有如共同體的兩人,在分手之後走向不同道路,一度和解,卻又鬧上法院。這令外人不免感嘆,藝術家在外人眼來往往有如騰雲駕霧、對世俗浮雲不屑一顧貌,但哪怕是瑪莉娜與烏雷這般俠侶,最後也得俗氣地上法院來解決問題。自認反正已經被「忽略」的烏雷顯然毫不在意,他把一切尷尬都丟給了瑪莉娜。
.
不過,瑪莉娜也許在法院上討不到便宜,卻仍然可以在藝術領域上斬烏雷威風,彰顯自己清高,畢竟她也的確掌握更高話語權。至於烏雷本人就連回應也沒有機會,他在本片在2020年十月問世之前便已經辭世。
.
不過別誤會了,以上評論不代表我個人對瑪莉娜有任何不滿。話說回來,如果一個藝術家真有不被愛恨情仇、貪嗔癡影響的超凡胸襟與包容力,哪可能創造出什麼震撼人心的作品?
.
.
(圖左為烏雷,圖右為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作品為《AAA,AAA》(1978))
#MarinaAbramović #Ulay #Homecoming #BorisMiljković #行為藝術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聯影電影cineplex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下文自http://www.lcsd.gov.hk/parks/kwcp/b5/index.php) 九龍寨城公園座落於本港最具歷史性的地點之一,原址為九龍寨城。它位於當年九龍半島東北角,毗鄰今日的九龍灣,位置曾具戰略性價值。早在十五世紀,它已被當時中國的...
「萬里 長城 紀錄片」的推薦目錄:
- 關於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長城- 紀錄片 的評價
- 關於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万里长城》| CCTV纪录 的評價
- 關於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长城:中国的故事》第1集- 裂变The Great Wall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万里长城》Why Did The Great Wall Last For A Thousand ... 的評價
- 關於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紅色基因Red Gene - [ #1944年真实拍摄的战争纪录片 的評價
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Marina 靈魂伴侶——藝術家 Ulay 逝世
與淋巴癌抗戰近十年,德國行為藝術家 Ulay 於昨日病逝,享年 76 歲。
他與昔日創作夥伴兼戀人——行為藝術教母 Marina,曾一起進行行為藝術創作。紀錄片《凝視瑪莉娜》中,能看見他們將長髮蓄成的髮髻;他們也曾嘴對嘴呼吸,直到肺被二氧化碳充滿,倒地昏迷不醒。
當愛情結束,他們在中國萬里長城上各自行走了 2500 公里,這件作品最後被命名為《情人-長城》➤➤ http://bit.ly/3cttGjF
#BIOS發現|#BIOS電影|#凝視瑪莉娜|#烏雷|#行為藝術
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用三十年換來的一分鐘】
嗨,大家晚上好~
記得昨晚那部「凝視瑪莉娜」的影片(連結:https://goo.gl/czCL39)嗎?
沒心沒肺的小編一直對於這部影片有些費解(就是挺無感的xD),只能苦等一天榮哲老師的分析文。以下,就讓我們來揭曉答案吧。
-
用三十年換來的一分鐘 / 許榮哲
我必須承認,這支影片我每看必流淚,甚至流得比女主角還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原因是「人物設定」,只要人物設定的好,輕輕鬆鬆就能奪人眼球,和眼淚。
用「維基百科」的話來說,人物設定,簡稱人設,指的是動畫、小說、遊戲、電影等媒體中角色造型,包括外表、服裝、表情等。
舉個例,網路有一種叫「人設產生器」的玩意兒,只要輸入「名字」,就會自動幫你「創作」出角色。
例如,我輸入「許榮哲」之後,得到的人物的設定如下:
許榮哲的性別是男,體型有點肉感
髮色灰色,包包頭
瞳色一橘一綠
主要穿著為四角褲(男)/內衣(女)
配件為夾腳拖、髮箍、武士刀
但這裡我想講的不是「外在」式的人物設定,而是「內心」式的人物設定。
如何創造「內心」式的人物設定?
其實只要利用「靶心人公式」裡的前兩個步驟(目標+阻礙)就行了。
舉個例子:
有個小男孩在看電視,電視裡播出的是奧運游泳金牌選手,飛魚菲爾普斯的報導,他曾得過23面奧運金牌。小男孩看著、看著,興奮的說,「我長大以後也要像飛魚一樣,成為奧運游泳金牌選手。」
一般人聽到小男孩這麼說,可能有人覺得天真,有人覺得勵志……
但也就僅此而已。
這時,如果你轉頭看一看小男孩,赫然發現他居然沒有手、沒有腳時,這時你剛才的感受就會立刻往上飆,乘上十倍、百倍,甚至千倍。
沒有手、沒有腳的小男孩,居然夢想成為奧運游泳選手。
當你發現男孩的目標和阻礙,相距幾千萬里,以至於就算耗盡生命,恐怕也無法達成時,你的心一痠,眼淚當場就流出來了。
此時,小男孩什麼都還沒做呢!
這就是「內心」式的人物設定,只要設定得精準,角色還沒開始流汗、流血,觀眾的情緒就被激發了起來。
當然啦,你要說這叫「腦補」,我也沒意見,重要的是如何引起觀眾的「腦補」。
現在回到這一次的影片,它其實是紀錄片《凝視瑪莉娜》裡的其中一小段。
女主角叫瑪莉娜,她是法國行為藝術教母,那一天她正在進行一場行為藝術,叫「藝術家在現場」。
整整三個月,從早到晚,瑪莉娜都坐在椅子上,專心一致的凝望著對面椅子上的觀眾,不管對方是誰,瑪莉娜一律保持沉默,認真凝望。
來的人都是不認識的人,因此對瑪莉娜而言,他們只是一個又一個,只有當下,沒有過去的陌生人。
但這一天,突然來了一個有背景的人,這個人叫烏雷。
烏雷是瑪莉娜三十年前的「傳奇」戀人,有多傳奇呢?
七○年代,青春正盛的他們,愛的轟轟烈烈,一起完成了多場「愛」的行為藝術。
舉其中三個例子。
初階版:烏雷和瑪莉娜,背靠著背,把彼此的頭髮交纏在一起,結成髮辮,寸步不離。
進階版:烏雷和瑪莉娜,嘴對著嘴,你吸我吐出來的氣,我吸你吐出來的氣,直到兩人的肺部都充滿了對方的二氧化碳,雙雙昏迷倒地,生死不離。
終極版:這是烏雷和瑪莉娜分手前,一起做的最後一件事,它也是一件行為藝術,名叫《情人-長城》。他們各自從中國長城的兩端,緩緩的朝彼此走了過去,經過漫長的時間之後,他們終於相會了,然而交會的時間極短。
短暫的交會之後,就是永遠的分手了,隨後他們各自朝再也沒有彼此的人生走去。
2500公里大概要走多久?
人的時速大約是5/小時,所以2500公里要走500小時。如果每天走8小時,一共要走62.5天,足足兩個多月。
極長的時間長河裡,相戀的兩人短暫的交會,然後分手,像極了我們的人生。
正是這麼深刻的背景(人物設定),所以三十年後,烏雷突然出現在瑪莉娜眼前時,簡直就像重現了三十年前的那一場《情人-長城》的行為藝術。
只是這一次,他們各自走了更遠的路──不是兩個月,而是三十年,但相會時間卻更為短暫,只有短短的一分鐘,而且連一句話都不能講。
你可以想像成牛郎織女經過一年的等待之後,才好不容易有了一天的相會。但那完全不足以形容烏雷和瑪莉娜啊,他們可是三十年才換得一分鐘的相會,他們是牛郎織女的30*24*60=43,200倍。
用三十年換來一分鐘,正是這樣的人物設定,使得這一分鐘,烏雷和瑪莉娜什麼都不用做,就足以讓每個人都淚流滿面。
──完
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下文自http://www.lcsd.gov.hk/parks/kwcp/b5/index.php)
九龍寨城公園座落於本港最具歷史性的地點之一,原址為九龍寨城。它位於當年九龍半島東北角,毗鄰今日的九龍灣,位置曾具戰略性價值。早在十五世紀,它已被當時中國的官員使用,至一六六八年更在那兒建築了一座塾台。及至約於一八一零年在接鄰的沙灘盡頭興建了一座炮台。在一八四一年,英國佔領香港島後,該處在中國海岸防衛方面的重要性更大大提高。一座由堅固石牆、六座瞭望台和四道城門圍著,面積達六點五英畝的寨城於一八四六年十一月廿五日至一八四七年五月三十一日期間建成。
城內的主要建築物為大鵬協副將及九龍巡檢司的官署各一所,俗稱衙門。另有士兵營房、火葯倉、軍械庫等建築物十多座,以及一些民居。而寨城的駐兵數量亦不斷增長,由最初寨城建成時的二百五十人,增至一八九八至九九年的五百多人。
一八九八年,英國租借新界,為期九十九年,惟城內仍有清廷官員駐守。不過到了一八九九年,英國派兵佔領寨城,並將清廷官兵趕走。自此寨城便缺乏法治和管理,埋下後來漸漸變得殘破不堪及半無政府狀態的種子。
在一九四一至四五年日治期間,城牆被拆毀,石塊被用作擴建啟德機場的材料。當時所得的花崗岩的數量之巨可從城牆的體積計算出,該城牆闊十五呎、高十三呎,長約二千二百呎。而另一道宛如萬里長城由寨城北面沿山丘向上延伸本用作監察駐軍的副城牆,亦不能幸免。
二次大戰後,大量多層樓宇在沒有政府監管和欠缺穩妥地基的情況下如雨後春筍般在寨城內興建。樓宇密集、通道濕窄的寨城逐漸成為了罪惡的溫床,內有黃、賭、毒窟、罪犯匿藏的巢穴以及廉價的無牌牙醫等。
一九八七年,香港政府與中國政府達成清拆寨城的協議,並於原址興建公園。而公園將盡量保留寨城一些原有的建築物及特色。
清拆工程於一九九四年四月完成。在清拆期間,一些寨城的遺跡被古物古蹟辦事處發掘出來,並揉合在公園的設計中或予以保存成為展品,以供遊人欣賞。
整個發掘工作的最大收穫是兩塊於寨城南門(此乃寨城的正門)出土的花崗岩石額,它們分別刻有「南門」及「九龍寨城」字樣。
其他的遺跡還包括原來寨城城牆殘存的牆基、東南兩門的牆基、一條沿寨城內牆走的排水溝及旁邊的石板街。其餘的文物如三座炮、石樑、對聯及柱礎等亦被一一保留下來。
公園的發展
公園是以清初江南園林為設計模式,興建工程於一九九四年五月動工,由一群來自中國的資深技工負責,以確保傳統的設計和構思能再次在公園中展現。
興建工程於一九九五年八月竣工,並在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由香港總督彭定康先生主持開幕儀式。
整個公園佔地三萬一千平方米,共分為八個不同景區,各有特色,但融為一體。
公園耗資七千六百萬元興建,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管理。

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万里长城》| CCTV纪录 的推薦與評價

【欢迎订阅CCTV纪录频道】:https://bit.ly/2FtiKmS#央视纪录片#CCTV纪录#纪录片□□更多精彩内容□□《航拍中国》第三季HD播放 ... ... <看更多>
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长城:中国的故事》第1集- 裂变The Great Wall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订阅频道-更多精彩 纪录片 :http://bit.ly/2fDsy41】【剧情简介】该片通过中国 长城 诞生、兴盛与衰落的故事,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细致梳理,对东方和西方 ... ... <看更多>
萬里 長城 紀錄片 在 長城- 紀錄片 的推薦與評價
長城 - 纪录片长城 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 长城 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 万里长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