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餐桌角落放著兩把木劍,是林生祥夫妻幫著女兒一起手作的,其中一把劍刃是一道長長的凹槽,那正是《鬼滅之刃》裡胡蝶忍的配劍。女兒阿 kiki 最愛胡蝶忍,因為她現在的身高和胡蝶忍一樣高。談笑間林生祥的妻子從窗邊拿來兩小罐玻璃瓶,裡頭裝著不明液體,瓶身標籤寫著日期,說是阿 kiki 自己在煉毒,要學胡蝶忍那樣塗在劍上的。
⠀
⠀
那毒藥水當然沒有真的毒,成份是林家住宅周邊的植物榨汁摻水。去年疫情之後,林生祥工作接得少,在宅邊種了一排鐵砲百合,自嘲休息時只做不動腦的事,老在拔草。後院有金桔、龍葵,不遠有剛翻過的一小塊田 —— 林生祥的母親去年摔傷腳,擱下農事,最近才剛又整土,準備重歸耕栽人生,恰如生祥樂隊 2020 年因疫情而停步,年底重新從《野蓮出庄》發片場、接著 TIFA 與衛武營兩場演唱會、再來還有遲到的《臨暗》十五週年場,一年蓄勢,轉眼待發。
⠀
⠀
沙發旁躺著全套《鬼滅之刃》漫畫,不是林生祥夫妻買給女兒的。阿 kiki 就讀的原住民學校日前率學生登嘉明湖,林生祥的友人聽說後,對阿 kiki 開支票,約定成功登頂就有禮物,任選。林生祥則樂見女兒在一次次攻克山峰的過程裡學會忍耐,「之前老師要她們自己做上山要用的刀鞘,她天天抱怨;有天忽然不抱怨,我問她怎麼了,她說:抱怨的話就得不到祖靈的祝福了。」林生祥很得意,「我就在心裡默默想,嗯,真不錯。」
⠀
⠀
他自己也是衝過的。跑運動、上街頭,職涯目標每兩年出一張專輯,做專輯時規定自己一週寫一首歌,「我後來才知道我算是有紀律的。」2013 年,《我庄》發行,被公司視為年度大片、上下一心齊推,他北中南來回跑,最多一天上五個廣播訪問,有些主持人他連聽都沒聽過。離開錄音間,上計程車,一句話都不想講,只是看著車窗外的風景如河面的雲,一一流過疲憊眼睛。
⠀
⠀
那年,他的身體就這樣壞了。
⠀
⠀
「有次表演在台上,我嚇到,怎麼手不聽使喚。」也是那刻起他心境一轉,真正成了中年林生祥,「以前會誇下海口說,下一張專輯要比這一張專輯更好!但現在的心情,真的是做一張算一張,不知道有沒有下一張。」
⠀
⠀
然而不是得過且過,「我們現在不會說下一張要更好,但是會知道,我們這一次挑戰了什麼之前沒有挑戰過的東西。」
⠀
⠀
2021 年,他在 Facebook 上戲稱是生祥樂隊的「古典元年」。和作曲家張玹合作,是林生祥這一次要挑的山頭。
⠀
⠀
⠀
#
⠀
早在去年,生祥樂隊便已默默醞釀與古典樂的合作計劃,除了張玹之外,還邀請了另一位作曲家。林生祥說起這事眉開眼笑,但口風緊鎖,終究沒有告訴我們另一人是誰、要做什麼,只說接下來,或許會有一張和古典樂相關的錄音室專輯。
⠀
⠀
林生祥和古典聲響淵源的開端,是兩年前做《陽光普照》配樂。導演鍾孟宏要求納入弦樂,林生祥自稱一竅不通,詢問一起合作的盧律銘如何尋找樂手、打點溝通。那是第一次他與 NSO 的演奏者們有了聯繫。
⠀
⠀
「我沒有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我連譜都不會看,都是靠記憶的,當然沒辦法弄管弦樂的譜。我就對盧律銘說,那這塊都交給你。」
⠀
⠀
相較之下,生祥樂隊的另一具靈魂鍾永豐,反倒比林生祥更加浸淫這一切。2016 到 2018 年間,鍾永豐任台北市文化局長,經手世大運的音樂事務,認識了不少年輕作曲家。「永豐非常欣賞張玹的作品,正好 TIFA 邀請生祥樂隊,就趁勢找來一起合作。」
⠀
⠀
訪談間,林生祥重複表達自己真的不懂古典。然而,林家客廳有一大櫃黑膠唱盤,不乏名盤。他笑說鍾永豐的收藏才叫多,自己只不過吃飯抽菸時,放一張《海上鋼琴師》便已心滿意足。黑膠櫃旁,放滿了書,啟發《圍庄》中被空氣污染包圍的村鎮與人事、也被林生祥寫成同名曲的攝影集《南風》也在櫃上。和張玹開會時,林生祥常對張玹說的一句話是「盡量發揮」,演出曲目也全由張玹定奪,唯一一次介入是對張玹選接的一套組曲,用上了《圍庄》裡的幾首歌;林生祥說,這幾首歌詞的意思這樣接,沒有意義。
⠀
⠀
「我們和這些歌相處比較久,比較清楚這些曲子想表達的意涵。只有這個部份我們需要把作曲家拉回來一點。」
⠀
⠀
看似樂見其成,其實柔中有剛。確認合作以《我庄》三部曲來發展之後,張玹偏向以聲響作為曲序安排的判準,林生祥與鍾永豐則負責從原曲歌詞與故事性來控制拆解的幅度。為了與張玹描述《野蓮出庄》中「B 級音樂」的概念,林生祥不能只像發片那陣子受訪時一樣說「就是我爸爸媽媽會聽的音樂」、「蠟筆小新《B 級美食大作戰》裡頭的概念」,必須借用鍾永豐腦中的古典樂辭典來翻譯。
⠀
⠀
「我說完 B 級音樂,永豐就轉過頭對張玹說,就像布萊希特的《三便士歌劇》那樣,是與庶民文化相關的音樂⋯⋯張玹一聽,就懂了。」
⠀
⠀
「其實我的歌就是兩個字,簡單。」林生祥說,「結構就是那樣,頂多是多跑幾次,樂團的樂手一定都知道自己要彈什麼,不複雜。但這樣是很困難的,因為簡單的東西人人都會,誰能夠從一樣的東西做出自己的味道,是考驗。」
⠀
⠀
球是圓的,只看怎麼揮拍。這考驗,打向張玹手上。
⠀
⠀
⠀
#
⠀
若張玹親訪林家,來到這座客廳,應該會倍感親切。張玹的父親從商前練二胡,嗜聽古典樂。林生祥偶爾配《海上鋼琴師》抽菸,張家人天天配貝多芬吃飯。如此長大,張玹從未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做古典樂」,從小立志當作曲家,「雖然現在不知道在寫什麼東西。」
⠀
⠀
聽慣古典樂的他,少年時期嫌二胡難聽,困惑怎麼滑音這樣滑、聲音這麼粗。2014 年,在波士頓新英格蘭音樂學院主修作曲的他與友人合創《海島計劃》,當時的訪問裡,他說:「身為台灣人,我想要演出真正跟我們心靈,文化有共鳴的音樂。」
⠀
⠀
「現在回頭看這句話,我只有對自己滿滿的批判。」張玹說,「如果我不知道我是誰,我要怎麼知道我們是誰?如果我沒有累積足夠的作品和群眾對話,我又怎麼知道共鳴是什麼?」
⠀
⠀
十二年前的秋天,他在密爾瓦基拜訪朋友,在湖邊坐一整天,看浪。雖然不知道湖為什麼會有浪,但張玹算著潮來潮去的速度,忽然覺得自己感受得到地球的呼吸。點開張玹作品集,第一首作品《武僧》以鋼琴單音點破,伴隨弦樂如動物吼聲低鳴,沒有色彩明確的旋律推移,仿似自然環境的聲響流動卻讓人專心。林生祥口中「帶點實驗的」音樂,對張玹而言卻是尋找自我的斷代史。
⠀
⠀
「網路上的作品集裡面沒有放我全部的作品,因為有些歌我現在不會承認是我寫的⋯⋯」曾經,他從中國傳統音樂中找尋所謂「東方人」熟悉的樂句,套進古典樂處理聲響的方式中作曲,「聽眾聽起來一定非常熟悉,但對我來說,那時候就好像把滷肉飯和義大利麵放在一起。」
⠀
⠀
「一種附庸風雅的譁眾取寵吧,」他說,「那是我剛開始尋找自己的時候。」
⠀
⠀
自己是誰,這問題何其大哉,他一問就是七年。「是該去找自己的前世嗎?但就基督教的觀點來看,我這一生死後就要上天堂了。」他開玩笑,自己卻沒怎麼笑出聲來。祖父過世之後收歸佛光山,母親要他抄經,張玹心想,要抄也要知道意思,鑽研起佛學,經文也一抄至今。
⠀
⠀
或許因為如此,他的音樂常被形容有禪意。去年與雲門舞集合作《定光》,讓舞者在動作間發出非吟非唱也非旋律、林中鳥獸蟲鳴般的聲響,那是他已經想通第一關之後的創作了:
⠀
⠀
「2016 年做完《扁舟》之後,我有一種感動,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我依然不知道自己是誰,但在那之前,我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我是一個讓音樂盡可能通過他人的導體。如果音樂是一扇門,我要穩固這扇門的門框。」
⠀
⠀
如果生祥樂隊的音樂是一扇門,張玹無意以流行音樂概念中的「編曲」來求取新意,而更偏向用作曲手法來輔佐生祥樂隊最初的表達。他引用劇場藝術領域中 Site-Specific Performance(特定場域表演)的概念來解釋:「藉由作曲手法,來與演出發生的場域、環境完成各種構成性的『互動』。我不讓管弦樂團的聲響去打擾生祥樂隊的音樂。」
⠀
⠀
生祥樂隊的音樂在這樣的關係裡,成了密爾瓦基那座湖,張玹不碰浪花,只是回應。「生祥樂隊的作品最讓我佩服的,一是永豐的詞,二是生祥永遠可以找到一個聲腔來讓聽眾直接有所感受,就算他們不知道歌詞的意思是什麼。」
⠀
⠀
「對我來說,循環看似重複,但事物是不可能完全重複的,就算人待在同一個地方,地球也轉到不同地方了。每一個新的重複就是一個開始。」林生祥口中「很難的簡單」,恰似張玹口中的「循環即是開始」。深耕我庄、以音樂表述自我的歌者,和尚未找到自我、把音樂當作理解介質的作曲家,兩方在這裡有了交集。
⠀
⠀
⠀
#
⠀
接下 TIFA,前往國家音樂廳場勘時,生祥樂隊的貝斯手早川徹試彈廳內的鋼琴,一聲酥麻,對林生祥說:「This is national piano!」(這是國家的鋼琴啊!)
⠀
⠀
「我就想說對欸,國家的鋼琴,有專人保養的鋼琴。我們說古典樂是嚴肅音樂,都要照譜來的,要很精確,這也是不簡單啊。」林生祥說。
⠀
⠀
服了中年後的某場演出,生祥樂隊按習慣,讓樂手在樂曲行進中有極大的即興空間。樂句間,林生祥聽出身後的早川徹試著在 solo 時嘗試全新的演奏,但失敗了。下台後,早川徹向他道歉,林生祥擺擺手,「我對他說,不用道歉,我永遠都希望你們在舞台上不斷挑戰,這是一件很好的事啊!失敗了我們下次再來。」
⠀
⠀
然而這份寬以待人,並不適用林生祥自己身上的壓力。對於表演,林生祥是出了名的焦慮。這次合作,張玹往三種方向進行作曲:整體偏向管弦樂團、整體偏向生祥樂隊,以及樂隊與樂團涇渭分明;這三條取逕分別套用在不同樂曲。最後一種方向要求大小聲的細微控制、和聲結構的精確變化。訪談間,林生祥顯然還是在意:
⠀
⠀
「我已經開始叫我們鼓手練習打小力一點,而且不是只打小力,是打小力還要有 power。」
⠀
⠀
「我們的樂器是接音箱的,但是和管弦樂團一起,這次決定要配合他們的聲響,偏 accoustic,收音主要收現場反射,這也是個大挑戰。」
⠀
⠀
「不知道 Toru 這次是要帶 Double Bass 還是電貝斯⋯⋯人家管弦樂團的樂器都是無琴格的、pitch 要很準的⋯⋯他以前是彈電貝斯,這兩年才開始練 Double Bass⋯⋯」
⠀
⠀
2018 年,生祥樂隊與歌手舒米恩同台,請來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共演,「練團的時候,我發現樂團的樂器離我很遠,他們聽不到我的聲音,整個節奏就會鬆掉。」所幸當年正式舞台,交響樂團前多放了幾台監聽,林生祥一到現場就叫 PA 把自己的聲音往交響樂團送。這回國家音樂廳空間不能擺設提詞機,他得更用力背歌詞,「以前叫記憶力,現在叫忘記力,我的忘記力現在真的太高了。」
⠀
⠀
三月初,張玹寄來完成的 DEMO 檔,林生祥一聽,糟了。「樂手也馬上傳訊息來群組,〈仙人遊庄〉當初錄音時是 F 小調,但是我後來唱不上去,都改成 E 小調;張玹照著專輯作曲,我忘記提醒他,現在不知道要不要改⋯⋯」
⠀
⠀
張玹收到可能要改調的消息,沒有多說,找來協助打譜的朋友開線上會議,一個音一個音對。「雖然只是改音,但是要顧慮的事情很多。比方說有些樂器就彈不到更低的音了;或者某個音原先在大提琴的空弦上,空弦發出的力度共鳴比較大,移調之後就沒有一樣的聲響效果。」張玹改好樂譜,沒讓林生祥知道花了五個小時,「因為再晚一點樂隊的老師就來不及練習了,我就先改好再說。」
⠀
⠀
收到改好的譜,林生祥在 Facebook 上發文:「樂譜 180 頁 90 分鐘,我犯了一個錯誤,想要更改 key,才知道工程浩大。」文停在這裡,讀來卻體會得到那恩不言謝的感念。
⠀
⠀
「發最早幾張專輯的時候,鍾理和老師的小兒子很喜歡我們的音樂,可是又跟我說『生祥,可惜你們歌詞裡面有一些粗話,這上不了國家音樂廳啊。』」想不到二十年後,生祥樂隊真要上國家音樂廳了。林生祥已不復當年憤怒、激情,待在邁入五十歲的身體裡,努力將自己校準如一架國家的琴,伴著他的是專注力下降、扳機手。「我在國家音樂廳舞台上,可以 talking 嗎?講多少話,才比較不失禮?」再幾週就要練團,此刻在美濃的家裡泡茶除草,挑一座新山頭的壯志裡,並不只有從容。
⠀
⠀
⠀
#
⠀
那年身體傷了,他才開始檢討自己在舞台上到底多操:自彈自唱手指要控制,歌聲要控制,腦子裡想著歌詞,每首歌結尾時已經在想下一首是什麼,「真的是在燃燒。」
⠀
⠀
人人皆知他愛打桌球,最近他卻開始練防守。「攻擊的時候這裡痛那裡痛的,想說好啦算了算了,給你們攻擊,除非真的反手過來我再意思意思殺一顆。留一點攻擊能力可以牽制對方就好啦。」
⠀
⠀
採訪前一日,我們在《男人與他的海》試映會上望見他上台發言,一貫的布衣布褲,拿起麥克風只簡單說,「我不知道我要說什麼,我們就看電影吧!」省話如斯。幸好採訪時他沒有這麼沉默,對我們說完《我庄》時狂跑宣傳的往事,繼續娓娓道來:
⠀
⠀
「我覺得,我不適合當藝人。」他為我們倒茶,「我有時候覺得我比較適合當幕後。」
⠀
⠀
自覺適合幕後,又為何積極演出?他說:「我喜歡和我的樂手做聲音。喜歡和他們工作。我們約時間碰面,大家都準時,去練團去錄音,把音樂做好,很單純的一件事。」他又提起往事,「大家很喜歡《菊花夜行軍》的音樂,但那反而是我自認不成熟的作品;我認為成熟的《野生》,反而是賣得最差的。」
⠀
⠀
說不介意,還是提了,只是帶著了悟。他說自己從不去想聽眾是誰,只聽說滿多建築師都喜歡生祥樂隊,「大概是因為結構吧?結構簡單、搭建起來的感覺。雖然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改天你們去訪建築師,再幫我問問看。」
⠀
⠀
現在住的房子,也是某位身為結構技師的歌迷幫忙建的。擺滿黑膠的客廳,天花板呈漏斗狀傾斜,是林生祥為了聽音樂,特地請技師調整。簡單的前後院落,開門即是園圃,真如他的曲子單純。
⠀
⠀
這天,他不時滑著 TIFA 這場演出的購票頁,笑著說剩不到十張了,真好,一定賣得掉了。接下來開始,要推衛武營那場啦。
⠀
⠀
幾天後我們問了張玹同一個問題,「我也不會想像聽眾是誰,」他回答,「對我來說,音樂不是商品;它可以是商品,但成為商品的方式是製作人或經紀人要去想的。作為音樂的創作者,我認為我的責任是把音樂的世界開拓好,期待聽眾能一起經驗。」
⠀
⠀
原來他們也是等待有人登上的一座山。幸好,不少人已經跨上第一步。
⠀
⠀
⠀
⠀
⠀
⠀
防守的意志,專訪林生祥 ╳ 張玹 —— 真有必要,我再意思意思殺一顆球
https://bit.ly/2P7sEmt
⠀
專題統籌_ 游育寧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攝影_ 潘怡帆 Crystal Pan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
⠀
2021 TIFA 生祥樂隊《我庄三部曲》演唱會
時間_ 2021.04.16(Fri.)
地點_ 國家音樂廳
https://bit.ly/3ckwIsh
⠀
生祥樂隊《我庄三部曲》演唱會
時間_ 2021.06.19(Sat.)
地點_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
https://bit.ly/3tWNofC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60的網紅Sheng-Xiang & Ban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重返縣道184」(導演 吳文睿) 去年年底,接到要為「《菊花夜行軍》十五週年演唱會」做一支短片的任務之後,我走了一趟美濃尋找想法。回程,駛在昔時的縣道184上,「重返縣道184」這幾個字在腦中跳了出來。 〈縣道184〉是《菊花夜行軍》的第一首歌,寫多年來這條路的地貌如何遞嬗變換,來往這條路...
「菊花如何夜行軍」的推薦目錄:
- 關於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上下游 News&Mark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Sheng-Xiang & Ban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thread:[情報] 菊花如何夜行軍/ 鍾永豐- againstDams 的評價
- 關於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菊花如何夜行軍》——農村、音樂、文學、運動與我的交織 的評價
- 關於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心得] 鍾永豐《菊花如何夜行軍》 PTT推薦book 的評價
- 關於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心得] 鍾永豐《菊花如何夜行軍》 - boo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上下游 News&Mark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鍾永豐觀察到,農村尋找替代出路的方式,不是種國際化的作物,而是找到一個土生土長的野菜。「我想通過食物跟植物的書寫,描述一個更接近本我的農村,就成為《野蓮出庄》這張專輯。」
例如芋頭粄,是母親沉甸甸的祝福,像給遠行子女心靈的壓艙石,「芋仔粄,厚呀厚年年,像石壓船,行穩又行遠。」
這些傳統知識和情感是農村的legacy(遺產),如何通過類似人類學式的、女性所保有的食物文化跟植物知識去重新理解,也許可以用「再鄉村化」來說明這個過程。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0065/
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南風〉 ◎鍾永豐
𠊎个鎖匙變暮痼 我的鑰匙變得孤僻
願要轉去尋屋 吵著回鄉找屋
海風北上𢯭敲門 海風北上幫忙敲門
佢一身酸臭 他一身酸臭
田丘徵收做大路 田地徵收做大路
隻隻鎖頭生鹵 副副鎖頭生鏽
𠊎个鎖匙難確定 我的鑰匙難確定
離鄉前个屋 離鄉前的屋
南風緊講 南風趕緊說
歹勢 歹勢
我真歹勢 我真歹勢
留尾堵到鎖匠 隨後遇到鎖匠
佢轉做管理員 他轉做管理員
佢指庄尾納骨塔 他指庄尾納骨塔
「你去試看嘜」 「你去試看看」
南風緊講 南風趕緊說
歹勢 歹勢
我真歹勢 我真歹勢
--
◎作者簡介:
鍾永豐,來自高雄縣美濃,自青少年時期開始寫詩,接觸文學和音樂;大學畢業後,驚覺到客家農村文化日漸凋零,遂同妹妹秀梅和友人李允斐回到故鄉美濃,以「第七工作站」為基地參與客家鄉土文化扎根以及「反水庫運動」組織工作,並籌組「美濃愛鄉協進會」。94年赴美取得社會學碩士學位,回國後又陸續加入協助多個社區及環保運動。99年開始與客家歌手林生祥合作,籌寫及獨立發行《我就等來唱山歌》專輯。之後開始在高雄、台南、嘉義和行政院任職多項公職;這期間並未中斷詩詞寫作,後繼續完成了《菊花夜行軍》、《臨暗》、《種樹》、《圍庄》等專輯,並多次獲頒金曲獎最佳樂團、最佳作詞人獎。
--
◎臨時小編子豪賞析
〈南風〉是由詩人鍾永豐作詞、生祥樂隊在圍庄概念雙專輯Disc 1《圍庄》的第四首歌。與攝影師鐘聖雄、許震唐的紀實報導攝影集《南風》以不同的媒材相映,側寫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受雲林六輕石化廠影響,土地凋敝、人口消離、被遺忘而折磨的邊陲景象。
台灣西海岸隨季節變換,南北風輪流吹,在惡名昭彰的雲林六輕廠區周圍,就像知名樂團草東沒有派對唱的,大風吹著誰誰便倒霉[1]。只要在成為六輕廠區下風處的季節,風總會帶來石化工廠排放廢氣的酸臭味,這代表性的酸臭味來自於廢氣中硫氧化物與空氣中的水分起反應所形成的亞硫酸鹽及硫酸鹽,這種汙染物不只對眼睛及呼吸系統有刺激及傷害性,甚至可能造成鼻咽癌的發生[2]。
對於台西村來說,這樣的季節是夏天,夏天吹拂的南風就是〈南風〉詩中幫忙敲門、一身酸臭的海風。
詩的開頭,鍾永豐用「我的鑰匙變得孤癖/吵著回鄉找屋」精準地抓到了生長於邊陲而離鄉者的心情,那是離鄉者在心裡對自己所在卻「不屬於自己」的都市的抽離感所造成的疏離與裡外矛盾地想要歸鄉的躁動思緒。值得注意的是,「孤僻」與「吵」的使用雖然隱微,卻在這帶來非常重要的效果(此處參考的是生祥樂隊youtube官方頻道在《南風 (後勁反五輕25週年跨年晚會現場錄音)》影片說明中的華語對照)。鑰匙的「孤僻」點出了離鄉者移居都市後始終無法真正融入而導致的疏離傾向。在這樣的疏離中,「吵」則生動突顯了想要回家的念想與當初向都市流動所懷抱的希望形成矛盾所造成的張力,獨獨一字的活潑也反過來強化了場景的疏離感。這讓前兩句得以不只是由一位離鄉者的歸鄉將讀者視角轉向台西村的普通楔子,而是藉由這樣的詞語使用非常細緻地在敘事的同時勾勒出了一種離鄉者的心理樣態。
來到第二段主歌,「田地徵收做大路」一句,徵收是權威,大路某種程度上象徵著國家用權威徵地所許諾的經濟繁榮與現代化。但場景急轉直下,「副副鎖頭生鏽/我的鑰匙難確定/離鄉前的屋」。與當初為經濟、為現代化的幻夢所做成的大路相映、回應村民當初期待的卻是因為人口出走無人使用,被污染的空氣侵蝕發鏽而無法對應上鑰匙的戶戶門鎖。
前兩段〈南風〉將鑰匙擬人化的手法受到猶太女詩人Rose Ausländer詩作〈Mein Schlüssel(我的鑰匙)〉啟發,〈南風〉可以說是將〈Mein Schlüssel〉中這支經歷離散的鑰匙運過大洋,轉化到東亞臺灣脈絡下的重現。〈Mein Schlüssel〉中,主角因戰亂離鄉。戰亂過後回鄉,鑰匙卻已經找不到本來的歸宿。最後主角發現,與他鑰匙相合的竟是鎖匠的墳墓。鎖匠代表無論如何開啟門的可能,這樣的可能卻只能在墳裡見到了。暗示著戰爭之後,通往所謂「故鄉」的門現在只能通往死亡—故鄉早已在戰爭中死亡。
這首詩譯成華語是這樣的:
我的鑰匙
失去了他的家
我挨戶找過
卻無一相合
結果我找到
鎖匠
我的鑰匙合於
他的墓墳
到了鍾永豐筆下,地處臺灣的這支「我的鑰匙」所見到的不再是被戰爭毀壞的家鄉,而是被相對來說更幽微、更不可見的環境污染掐住命脈,慢慢收合、殺死的庄頭土地與鄉親。
位於濁水溪出海口風頭水尾之處,自然資源豐富的台西村在1980年代本是西瓜盛產地,往海的方向去還能做撈鰻苗的生意。過去,仰賴農漁業討生活的這裡人口規模曾發展到1600人之譜[3]。但,六輕進駐鄰近的麥寮開始運轉之後,十年間,西瓜開始瘋欉,只開花不結果,鰻苗也欠收。產業衰退之餘,居民則開始出現各種疾病,癌症、肝硬化、呼吸道問題層出不窮。每逢南風吹拂的雨後,庄內的水面便會出現一層被雨水從空氣中帶下來的、像是烏油的物質。
污染帶來的病痛直接或間接地,不時帶走或拖垮台西村民的生命,有人形容癌症在台西村像感冒,彷彿會流行一樣常見。不忌諱的鄰村人到台西村會問:「ㄟ,你們村最近又死幾個?」[4]
在如此經濟與健康的雙重打擊下,台西村的人口快速流失,現在的常住人口僅存400多人,當中超過一半是年逾六十五歲的老年人,裡頭有八成是生活風險高,需要照顧的獨居老人。[5]〈南風〉最後一段主歌便是在描述這樣的景象—高疾病率、高齡、低經濟水準,死亡的陰影在台西村似乎隨處可見。一樣是鎖匠,在〈Mein Schlüssel〉象徵故鄉之死的鎖匠在此以職業流動的方式象徵了故鄉的,另一種後現代式的死亡。本來在生活中為家戶造門鎖與開鎖的鎖匠在村莊衰敗後不再被需求,轉職做管理員,詩中沒有言明是什麼的管理員,但後句沒有交代原因的「他指庄尾納骨塔/『你去試看嘜』」不禁令人直覺,這位鎖匠現在做的便是直接與納骨塔相關的納骨塔管理員。於是在詩的景象中,生活消失了,死亡以資本主義的樣態—納骨塔取而代之,我們看到在後現代的今天,邊陲如何能經由遭受非直接的暴力,走向死亡。
最後,在副歌段反覆說著「歹勢」為這些景象道著歉的南風,則串連起了整首歌的敘事,讓整首歌昇華成了詩人鍾永豐在故鄉美濃的老本行—環境運動的武器,直指造成這一切的真正源頭—六輕。
「如果南風不吹的話—」
造成污染的廠區連年收穫卻沈默,被人污染而成為帶來傷害之「原因」的自然存在反而擔起了負責道歉的責任,多荒謬的景象。鍾永豐正是用這樣的手法將〈南風〉的悲傷及荒涼以其道歉的荒謬性凝鍊為尖銳無比的諷刺,其中鏗鏘有力的訴求是—「請你們負起責任,請你們道歉。」
相對於陳抗後協調有成,近年台塑「敦親睦鄰」資金大加挹注的麥寮,同樣遭受污染,隔著一條濁水溪與六輕廠區相望的台西村身處彰化縣的邊陲,又因為與管轄六輕的雲林縣行政區域不同而始終得不到相對的資源補償,只能單方面受到污染影響,村中人口流失,產業衰敗。時至今日,居民們仍然在爭取生活的路途中奮鬥。
-
註:
1.草東沒有派對-大風吹
2.https://pansci.asia/archives/97328
3.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8%A5%BF%E6%9D%91
4.https://www.twreporter.org/a/fpc-sixth-naphtha-cracker-changhua-taishi
5.https://www.twreporter.org/a/green-energy-in-taishi-village
其他參考資料:
https://www.twreporter.org/a/green-energy-in-taishi-village
https://ourisland.pts.org.tw/content/%E8%A2%AB%E9%81%BA%E5%BF%98%E7%9A%84%E5%8F%B0%E8%A5%BF%E6%9D%91
https://www.huf.org.tw/news/content/4528
https://www.twreporter.org/a/petrochemical-poet-zhong?fbclid=IwAR3R8kAcIBfyBjnKENZ65TAt8BS_ZazhHwaZqg14PMSvbIMKRj1dGrdQDV8
https://www.twreporter.org/a/fpc-sixth-naphtha-cracker-changhua-taishi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2183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427-culture-interview-sheng-xiang-band/
https://www.voicettank.org/single-post/2019/04/12/041201
https://anpanman1024.pixnet.net/blog/post/277501972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502005402-260405?chdtv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05020/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097858
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427-culture-interview-sheng-xiang-band/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2183
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energy-transformation/975-nl25-renew-en-civil-eng.html
#生祥樂隊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南風 #鍾永豐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9/blog-post_27.html
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Sheng-Xiang & Ban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關於「重返縣道184」(導演 吳文睿)
去年年底,接到要為「《菊花夜行軍》十五週年演唱會」做一支短片的任務之後,我走了一趟美濃尋找想法。回程,駛在昔時的縣道184上,「重返縣道184」這幾個字在腦中跳了出來。
〈縣道184〉是《菊花夜行軍》的第一首歌,寫多年來這條路的地貌如何遞嬗變換,來往這條路的人們如何離農離土。某種程度來說,《菊花夜行軍》是以「離別」開啟了這張專輯的敘事。
然而,這張以「離別」起始的專輯,卻在往後的十幾年間,影響了無數聽過它的人們決心重返/尋找自己的那條「縣道184」。多年來,我不時從不同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以及報章網路媒體中聽到、看到許多人是如何受這張專輯影響和啟蒙,而這些橫跨不同地域和族群的人們,又在各自的領域產生了更多的影響。
於是,我相信此番「重返縣道184」不會只是回到那條字面上已經消失的「縣道184」了,而是重合了許多人心裡的那條路。「縣道184」因而從一條路,變成了無數條路。正如阿達在受訪時說的:「有更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聽交工」。菸樓錄音室雖已荒圮,然而交工精神永存。
僅以此短片獻給交工樂隊及交工的歌迷們。
※《日久他鄉是故鄉》也從一首歌長成了整張專輯──南洋台灣姊妹會近期製作發行了非常動人《我並不想流浪》姊妹發聲音樂專輯,並將於6/3(六) 19:00 舉辦專輯首發演唱會。
https://www.facebook.com/TasatDriftingNoMore/?fref=ts
※受「交工」影響的人很多,礙於時間與人力,這支短片只拍攝了幾位歌迷的故事。日前上下游的專題報導也採訪了一系列精采的歌迷故事https://www.newsmarket.com.tw/sxband/young-reflect-sx/
菊花夜行軍十五週年紀念短片工作團隊
導演:吳文睿
攝影:陳香松、巫宗憲、吳文睿
執行製作、錄音:呂慧真
剪接、調光:巫宗憲
成音:劉奕宏
影像提供:
公共電視《縣道184之東》
公共電視《交工樂隊 歐洲行前演唱會》
南洋台灣姊妹會
TIDF
林筱芳《外籍新娘在美濃》
陳彥斌《Möbiusband》
劉振祥
鍾明光
陳冠宇
鍾錦培
rotten543
粘力元
馮小非
林育賢
吳佳玲
連偉志
陳姿吟
感謝名單:
林生祥
鍾永豐
陳冠宇
鍾成達
郭進財
夏曉鵑
馬世芳
董書伯
林木材
陳彥斌Fangas Nayaw
陳俊華
馮小非
羅亦娌
林曉宣
黃鴻儒
黃介筠
羅文岑
黃鈴媛
林育賢
王傑Siyang Sawawan
洪唯堯
陳秋燁
連奕雯
黃柏蒼
賴冠丞
吳其錚
邱靜慧
福爾摩沙淡水走唱團
靜謐時光樂團
金山高中
Hudson Gao
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菊花如何夜行軍》——農村、音樂、文學、運動與我的交織 的推薦與評價
《菊花如何夜行軍》——農村、音樂、文學、運動與我的交織時間|01/26(三)19:30開始地點|臺北左轉有書講者|鍾永豐/本書作者前往報名https://bit.ly/3nb8t4T ... ... <看更多>
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心得] 鍾永豐《菊花如何夜行軍》 PTT推薦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看板book標題[心得] 鍾永豐《菊花如何夜行軍》作者. forlwh. (if i could..)時間 Jun 12 22:49:23 2022 推噓 2 推:2 噓:0 →:0. PTT推薦. 其實我對作者鍾永豐不熟。 ... <看更多>
菊花如何夜行軍 在 thread:[情報] 菊花如何夜行軍/ 鍾永豐- againstDams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板
精華區
最舊
‹ 上頁
下頁 ›
最新
Re: [情報] 菊花如何夜行軍 / 鍾永豐
[情報] 菊花如何夜行軍 / 鍾永豐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