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埃及法王遊行》
* 如果我對雲說話,千萬不要見怪,城市就是一個幾百萬人一起孤獨生活的地方。—-梭羅
* 月亮的鐮刀在深秋的夜晚割倒花朵,而所有花朵都在無窮的渴望中等待月亮親吻。
——索德格朗《月亮》
* 當記憶的花園逐漸荒蕪,一個人會開始珍愛最後殘存的花草。為了不讓它們枯萎,我從早到晚灌溉澆水,悉心照料。因為怕忘記,我回想,再回想。——奧爾罕·帕慕克
* 大多數引起人的不幸、痛苦、絕望、羞辱、逆境的真正原因並非是人性中的惡,而是簡單的惰性。—-馬洛伊·山多爾《草葉集》
* 熱愛書吧,它會使你的生活變得舒暢愉快,它會幫助你辨別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物,它能教你尊敬別人和自己。
—— 高爾基
* 友誼意味著兩個人和世界,然而愛情意味著兩個人就是世界。在友誼中一加一等於二;在愛情中一加一還是一。—-泰戈爾
* 處理人間事務時粗線條即可,不必過分深究。世間萬事萬物,總存在太多彼此矛盾的方面和各不相同的形式,考慮多了,反而迷茫。—-蒙田《蒙田隨筆》
* 我已成為過去的人。你眼前存在的不過是我往日的記憶殘片。我心目中最寶貴的東西早在很久以前就已壽終正寢。我只是按照過去的記憶坐臥行止。—-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
* 有時候,壓力太大反而會導致一事無成。你應該去精進那些自己擅長的事情,不要試圖讓一切十全十美。—-梅耶·馬斯克《人生由我》
* 小羅斯福差不多十五歲左右,父親覺得兒子自學得差不多了, 才把他送到麻州Massachusetts的格羅頓學校Groton School。
這是美國人教育小孩的方法:小時候讓你人格、個性自由發展,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記憶,然後到了一定年紀,要求你過自律的生活,開始嚴格的離開父母親,離開這個家,不可以過安逸的日子。
格羅頓學校非常著名, 所有想要上哈佛、麻省理工學院的人,大概都會先去念這家寄宿學校。小羅斯福開始接受所謂正規的學校教育,而且必須離開他的父母親。母親莎拉當時在日記裡寫:「我一方面拂去他收集的鳥類標本灰塵,看著他行李已經打包,還在河裡游泳。我懷著沉重的愁情,我知道必須跟我的寶貝兒子離別了,我很難過。」
小羅斯福在格羅頓學校裡總共待了四年。在這四年裡,他跟校長建立很好的友誼。學校基本上是非常斯巴達式的教育,住宿的校舍一點都不豪華,相當的簡陋,房間跟房間只隔著窗簾,根本沒有門。小羅斯福的學校房間大概只有他原來自己家裡房間的十分之一,疏疏落落的放一些家具。他每天早上七點起床、七點半吃早餐、八點十五分朝會、上課、中午休息用餐、上課、運動,晚餐時間要穿著整齊做晚間禮拜,接著晚自習──這就是格羅頓學校的一天作息。
課程裡有非常密集的古典課程,我們看他第一年的紀錄,他修了拉丁文、希臘文、幾何、英國文學作文、古代史、科學、聖經研究︙︙我之前提到,他的成績向來不好,在這裡也一樣,就拿B。不過,老師對他的評語已覺得他聰明、好學,成績不是頂尖,鋒頭沒有很健,踢得一腳好球──這是同窗對他唯一留下的印象,他的同學做夢也沒有想過他會成為美國總統。因為家族影響力的關係,一九○○年他還是進入哈佛大學。
有一張小羅斯福油畫像是在他進哈佛大學時畫的,現在掛在羅氏宅邸,非常的帥,像電影明星休葛蘭Hugh Grant迷人。
那時的美國處於一個急遽變化的時代。二十世紀初,由於工業革命,全世界有數百種發明陸續問世,包括電梯、地下鐵、電話、汽車等,都在那個時候發明。
美國在這方面的發展尤其很快,當時的美國GDP總量已經超越英國。
現在很多美國人覺得:「噢!我們的經濟、我們的工作被誰偷走?」其實我想告訴美國人:「請回頭看看你們當時的經濟怎麼發展起來。」當時的美國從農業轉成高度的工業化社會, 變成世界的經濟強國。西部拓荒已經結束,一八六○年時美國人口只有三千萬,到一九○○年是七千五百萬人。換句話說不只兩倍,是兩倍半,這兩倍半的人口激增主要來自於各地移民對美國的夢想,但是外來移民激增以後,城市自然擁擠不堪,衛生狀況很糟,財富分配不均衡。
四十年之內,美國人口從本來三千萬變成七千五百萬,可能四十年前來的移民也是落魄戶,過四十年之後他們的經濟狀況好一點了,但是看到新來的移民就覺得別人是落魄戶。
新人總被舊人看不起,每個人都會遺忘自己過去的貧窮。
我們現在談貧富差距,會說:「吉尼係數如果是多少多少,這個國家社會就會顛覆。」我為美國人、也為所有人回憶一下,當時美國1% 的公司占了全美製造業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完全由少數幾個寡頭公司,壟斷全美所有的製造業。在這個時刻,美國工業大幅成長還有另一個原因,外來移民使勞工工資非常便宜,便宜到什麼程度呢?便宜到在磨坊、工廠裡頭工作的人,平均每日工資是一.五美元;女工和童工更低, 一個禮拜收入只有六塊錢:換句話說,一天大概只有一塊錢。
當時是沒有週休二日的,連禮拜天都不休息,所以一天連賺一塊錢都不到。
童工是整個美國二十世紀初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後來被稱作「國家的恥辱」,可是也因為童工工資很便宜,美國經濟才在二十世紀初大幅崛起。
那時美國有一百七十萬名低於十六歲的童工在工廠或農場裡工作,大部分是十四歲、十六歲以下的小男孩,還有很多是十歲或十五歲的女孩, 這些人工資就更便宜了。
全美國20%的男孩沒有上學,都在當童工。紐約市有三分之二的居民住在很髒亂、擁擠的地方──這就是一九○○年代經濟全面起飛的美國。
當時的貧富差距有多嚴重?現在我們說中國大陸的貧富差距很嚴重,1%的家庭控制全中國40%的財富,但你絕對猜不到,一九○○年美國是1%的人口──不是家庭──控制了全美90% 的財富。這就是當時的美國。
小羅斯福一九○○年進入哈佛大學,哈佛大學已經是全世界著名的名校,創校二五○年,是美國權貴子弟最熱衷的大學。他高中的時候體育成績還可以,到大學的時候也不行了。第一年參加合唱團,第二年開始對校園刊物有興趣,第三年就擔任《哈佛日報》的總編輯。更重要的是,他開始參加很多慈善團體的工作。沒有人知道為什麼這樣一個小孩在那個出生背景會注意到這些事情,可能是他在學校裡廣泛的閱讀,每天讀報紙。他發現美國財富太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他看到同年齡的男孩很多都在做童工,自己的日子卻過得這麼好。
他每次在父親的車裡,看到在馬路上發派報紙的童工,看到在馬路邊賣糖、賣吃的那些小孩,想想自己旅遊時所坐的豪華郵輪,就覺得很慚愧;這是他加入慈善工作的理由。
所以,一個人不管他出身如何,不見得需要經歷貧窮,心中有一種善良,才能讓他去關心比他窮困的人。
他在大學時主修歷史和政治,輔修英文。一個美國人為什麼要輔修英文?
不是因為他英文講得不好,而是他想讓自己的英文更漂亮,演講時更動人。這兩件事情使他後來從政,不論是當紐約州議員,還是成為美國總統的演說,還是宣戰時的演說,都成了經典演講。
他在哈佛大學的成績又如何呢?
比他高中的時候還爛,是C。
父親在他大一時去世了,留給他一筆財產。
在美國,父母不會一下子給你幾百萬美元的財產,都是用信託的方式,當時他一個月可以拿到將近五百美元左右,一年是約六千美元。當時很多學校老師年薪不過五百美元,他等於一個月可抵老師的一整年,生活算是相當相當的好,但他並沒有太揮霍。
他本來也可以成為媽寶。因為爸爸死了,媽媽生活沒有重心就搬到哈佛大學附近。同學就開他玩笑,說他是長不大的小男孩,但是他常常說:「我的母親對我的影響是什麼?就是如何對一個愛你的人Say no,你如何拒絕,而又不傷害他。」
所以,小羅斯福若與他人之間有一種特殊的交往能力,他認為是從如何應付他強勢的媽媽學來的。
他在哈佛大學的時候多次參加慈善機構的募款,自己也常捐款,替貧窮的機構當志工,比他花在學校上課的時間來得更多,這也影響了後來他的婚姻。大四的時候,他和他的一位堂妹擦出愛情火花,隔一年宣布訂婚,畢業後隔一年就在紐約市結婚;他的妻子就是後來美國最著名的總統夫人伊蓮娜.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他們交往的過程小羅斯福的媽媽反對得不得了,媽媽好不容易搬到哈佛大學附近,而且買了很漂亮的、當地一條叫Commonwealth 的大道上的一座豪宅,就是希望他能多結交波士頓名流,希望他開舞會。
可是,小羅斯福會應付他媽媽,說我在圖書館學習,其實他是去幫貧窮的孩子補習,還參與一些慈善機構工作。—-陳文茜《文茜說世紀典範人物》
《文茜說世紀典範人物》本書所有版稅收入全部捐贈台灣國際音樂家協會
🎉🎉3月26日已正式出版上市
📝博客來 https://reurl.cc/WE8ydD
📝誠 品 https://reurl.cc/L0QVd4
📝金石堂 https://reurl.cc/e9Vn9Q
—-圖片來源: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埃及舉行盛大遊行,慶祝王室木乃伊遷入新館】4月3日,在埃及電影明星、歌手、舞者和衛兵的護送下,22位法老和古代王室成員的木乃伊在開羅街頭巡遊,從歷史悠久的埃及博物館搬到最近落成的埃及文明博物館(NMEC)。其中大多數木乃伊來自古埃及文明的黃金時代——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539年至公元前1075年)。此次搬遷的18位法老和4位王室成員中包括數位古埃及的王室名人,其中拉美西斯二世,通常被稱為「拉美西斯大帝」,被認為是《出埃及記》中提到的法老;還有哈特謝普蘇特,她是威嚴的領袖、傑出的建築大師,也是古埃及為數不多的女法老之一。許多埃及人期待著這次遊行,認為這是疫情期間難得的慶祝時刻,但也有人擔心木乃伊的遷移會帶來厄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1的網紅this屋諾,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5.08.23 生活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樂活 慢活 的一天 動動手 拍拍照 人生簡單一點 輕鬆自在 time:2015/08/23 Location:新竹 草風集 video:nikon D7000+ 35mm 1.8 softwave:final cut pro creation:...
草葉集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下評論】《#逃亡的女人》(The Woman Who Ran)
這兩周,影迷們應該都會在台北信義區的金馬影展,但還是聊聊目前正在院線熱映的《逃亡的女人》。若在台北電影節沒看過的觀眾,或許可以抽空進戲院一窺新科柏林最佳導演洪常秀的新作。
南韓名導洪常秀生涯四度入圍柏林影展主競賽,終於憑藉《逃亡的女人》奪下 2020 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殊榮。本片再度找來謬思女神、柏林影后金珉禧作為穿針引線的主角,並聯手固定班底《草葉集》徐永嬅、《江邊旅館》宋善美、《我們與愛的距離》金璽碧、《屍速列車:感染半島》權海驍等。
洪常秀揮別討論親情,向父親致意的《江邊旅館》後,隨即帶來《逃亡的女人》,洪常秀目前獨立執導 24 部劇情長片,至今為止也只看過 11 部,雖然還未全部觀影完畢,但《逃亡的女人》呈現出來的,是洪常秀更明確地轉向探尋女性的樣貌,於同質中求變,這部替洪常秀拿下柏林最佳導演的作品,某程度來看的確很「洪常秀」,但同時也不那麼「洪常秀」。
早期隨著洪常秀筆下的善男信女,在清酒中醉醺醺地不斷探問愛情的樣貌,後期看到洪常秀捨棄清酒,以一杯又一杯的咖啡醒腦,好似咖啡的苦能在清醒中追問世間更多人、事、物的本質。這些作品當中,不外乎是男女視角觀點的雙人共舞,但更多時候是以一種男性本能去質問、發瘋似的亟欲了解人性。
或許更可以說,縱使片中有女性,但某些時刻似乎是為了服務男性的存在,讓男性角色在懷疑、困惑中釐清脈絡,找到答案,更高一層來說有了救贖的可能。而《逃亡的女人》幾乎(應該)是以一種全然的女性觀點敘事,男性視角基本上在片中遭到排除,是缺席的,是無理的,從這點來看,《逃亡的女人》可說是洪常秀一種創作上的轉變。
《逃亡的女人》結構明確,分成三段敘事,觀眾跟隨金珉禧走入三位女性的日常生活,或許解讀成跟著洪常秀窺視女性也未嘗不可(片中也出現監視器錄像的運用),這三位女性的感情狀態並非當代社會所謂的「完好」,第一位離婚、第二位遭一夜情對象糾纏、第三位與另一半貌合神離,但從對話中觀眾可以得知,這三位女性的生活基本上在男性的缺席中找到與自己「共處」的可能,是否「和解」不得而知,但能確定至少努力生活。
第一位女性靠著離婚的贍養費買一棟好房子;第二位女性也能思考去酒吧尋找豔遇和心儀對象;第三位女性更大膽碰觸女女間的同志議題,縱使只有幾秒鐘,但洪長秀也特地轉換焦距,Zoom in 提醒觀眾此刻的特別。在南韓封閉、父權的社會中,洪常秀用一種看似鬆散實則嚴謹的結構抓住女性和社會的鏈結,這是比之前轟動台灣的《82年生的金智英》更勇於表現女性主權的電影。
《逃亡的女人》內斂、沈穩,不像《82年生的金智英》對女性議題的濫灑狗血,兩者間女性的狀態也不能忽略,《82年生的金智英》的女性是全然的受害者,《逃亡的女人》則在壓迫之下掌握主動性,是可以霸凌、欺壓男性的存在,女性能夠與男鄰居爭吵動物的生存權;能夠讓死纏爛打的對象滾出去;能夠恃傲不出席另一半的活動,洪常秀也刻意讓男性的發言幾乎都以背面呈現,好似抹去了話語權,這在洪常秀習慣以男女開展、交互來回的辯詰對話的方式中是少見的。
當然《逃亡的女人》和《82年生的金智英》在主題以及表現手法上大相徑庭,但要強調的是,並非大聲疾呼才是重視女權,《逃亡的女人》以一種更為隱晦的方式,做到了《82年生的金智英》尚未碰觸的女性眾生相(主/被動的差距),且力道精準,但我幾乎能想見《逃亡的女人》在女性的討論度上會遠遠不及《82年生的金智英》。
《逃亡的女人》特別的是,這三段女性的開場,洪長秀都將鏡頭率先瞄準了群山,而後才調整焦距將鏡頭放置於女性身上,最後一段的結尾,則收在戲院,銀幕上放映大海浪潮下的反覆洗滌,這邊我將山與海視做洪常秀對女性的致意,穩如山、靜如海,或許是種浪漫的定義。
有趣的是,片中金珉禧在三段的敘事結構下,都提到同一句台詞:「我和老公這五年間形影不離,我老公認為相愛的人就要永遠在一起。」洪常秀 2015 年與金珉禧合作《這時對,那時錯》,而後爆出與金珉禧的婚外情,如今至兩人合作也過了五年,這類台詞是否折射洪常秀的私人生活不得而知,但總是影迷們解讀層面上的另一種趣味。且與片中另外三位情場失意的女性並置而看,都是顯而易見的對比。
撇除文本,《逃亡的女人》從技法上仍可以窺見洪常秀的創作手痕,不斷揮舞轉換鏡頭焦距,從定鏡的中景拉向近景,細膩且帶出人物情緒,凸顯當下敘事的重要,似乎每每在重要時刻提醒觀眾別漏拍,成為洪常秀的作者印記,《逃亡的女人》還是看得見這類很「洪常秀」的手法。此外,特別欣賞第二段打開窗戶,讓戶外的自然音劃破室內沈默的設計,是一種提醒觀眾抽離的手法,自然而巧妙。
雖然《逃亡的女人》少了洪常秀在時間上非線性的虛晃一招,也脫離了洪常秀時常於角色間遊走在真實、夢境的恍惚狀態,但角色間仍然維持一種「神秘性」,觀眾很難從對話與動作間掌握故事全貌,無從得知離婚的來龍去脈,無從得知單身的原因、更無從得知女女同志間可能有的壯烈或噤聲,得靠觀眾去詮釋、去想像,敘事上也就有了無限的可能性。這樣的可能性,便是洪常秀令人如此著迷的原因之一。
解讀洪常秀,很難僅看過其一部電影就論述,建議觀賞《逃亡的女人》前先看過一些洪常秀的作品,不確定《逃亡的女人》是否為洪常秀刻意提倡女權,也很難從一部作品就此替洪常秀貼上女性主義標籤,而將洪常秀的作品看做某種政治型態的抗議也有點牽強,畢竟他總是拋問,刻畫日常,無意批判。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是洪常秀一次重要轉變,從文本到片名《The Woman Who Ran》來看,或許是暗示女性遠離男性(父權)的指涉,也或許是創作者感受到社會氛圍,從自我生活提煉而出的作品。或許碰上金珉禧之後,洪常秀的創作將走向下一階段,期待這位多產的導演未來的作品。
可樂電影 Cola Films
#洪常秀 #金珉禧
草葉集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地下好康】#萬聖節快閃贈票
『地下電影 X 可樂電影 Cola Films,送你看《#逃亡的女人》』
南韓名導洪常秀在生涯四度入圍柏林影展後,首次憑《逃亡的女人》奪下 2020 柏林影展最佳導演銀熊獎殊榮。
本片再度找來謬思女神、柏林影后金珉禧作為穿針引線的主角,並聯手固定班底《草葉集》徐永嬅、《江邊旅館》宋善美、《我們與愛的距離》金璽碧、《屍速列車:感染半島》權海驍等。
洪常秀一改過往作品中總愛描繪長篇大論又與年輕女子曖昧不明的男性們,聚焦在女子們「午茶閒聊」式的流言耳語,另類精準描繪出擅長的兩性母題。
🎬只要完成下列步驟,就有機會參加《逃亡的女人》特映會。
🔺活動日期:2020/10/30(五) - 2020/11/1(日)12:00PM
🔺特映會資訊:
時間:11/02 (一) 19:00
地點:光點華山電影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參加辦法:
Step1. 按『地下電影』粉絲團讚,按讚此篇 PO 文,並公開分享。
Step2. 於此篇 PO 文底下 TAG 一位朋友,並留言:「為什麼想看《逃亡的女人》?」(能簡單寫出原因更好喔)
完成上述步驟,將抽出 5 位幸運粉絲可以去看《逃亡的女人》特映會,一人中獎,兩人同行。
🎬《逃亡的女人》11/06 閨蜜心事
----------
●活動將於2020/11/1(日)中午抽出得獎名單,公布於本則貼文中,得獎者需於2020/11/1(日)午夜前回覆。
●本活動因不可抗力之特殊原因無法執行時,主辦單位有權決定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
草葉集 在 this屋諾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5.08.23
生活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樂活 慢活 的一天
動動手 拍拍照 人生簡單一點 輕鬆自在
time:2015/08/23
Location:新竹 草風集
video:nikon D7000+ 35mm 1.8
softwave:final cut pro
creation:uno
music:
00:00~00:40
「Chris Zabriskie」創作的「Prelude No. 16」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授權使用
來源:http://chriszabriskie.com/preludes/
演出者:http://chriszabriskie.com/

草葉集 在 請問有人去看過竹北昌禾台科大草葉集嗎?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有人去看過竹北昌禾台科大草葉集嗎? - 剛出差回來經過公道五路台科大原相換推新案草葉集廣告看板不知道有人去看了嗎?(新竹縣第1頁) ... <看更多>
草葉集 在 [LIVE] 智異山EP6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本能地知道土路、破爛路、巖壁、懸崖等該怎麼爬山, 僅靠遇難者揹包上的一片草葉就能猜出遇難地點, 氣候、植被分佈、土質上也博學多識, 還搭載了熟悉小岔路、林蔭路 ... ... <看更多>
草葉集 在 草葉集義大利餐廳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草葉集 本週有外燴訂單實在分身乏術 10月31日臨時公休.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Book now. 草葉集義大利餐廳. Italian Restauran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