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慘淪疫苗孤兒!BNT、高端都沒份 網怒:19歲的命不是命?」
.
「18到20歲疫苗荒 綠委也搖頭」
.
「『18到20歲也應同步先打』 英系11立委幫19歲請命」
.
「搶打莫德納還要BNT?李艷秋怒批:第二類怎麼老是打不夠」
.
「18、9歲被放生成疫苗孤兒 低能卡大學生不忍了:蔡英文出來面對」
.
「12~18歲優先打BNT 家長急死灌爆臉書為『這群人』請命」
.
「一直給一到十類人,一堆人青壯年第一劑還沒打到,不是說要先普及第一劑的比例嗎?」、「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7、8年級生真的很邊緣欸」,「之前疫苗缺貨我忍了,整天罵雙北我也忍,3+11還忍得住,現在疫苗沒得打我忍不了,我們是被拋棄就對了」、「投票我們投,稅我們繳,然後被12到18歲插隊?」
.
辛苦了,指揮中心.
.
這次不只民也刁,統媒亂,甚至連一票綠委,也在耍白癡.
.
19歲打不到疫苗,是疫苗孤兒,完全就是假議題.
.
19歲是不可能成為疫苗孤兒的,何解?首先,全世界都是依著年齡排序向下打,如果19歲是疫苗孤兒,那全世界四處都是疫苗孤兒,依照年齡向下打的科學根據是,年紀越高者,越容易受到感染,年紀輕的,免疫力越強,重症率低,所以,按著年齡順序向下施打,這是專業取向.
.
除了高端,AZ、莫德納,18歲以上都有開放勾選,甚至BNT剩餘80萬劑,也能選,無論你是哪個年齡層,遲早都會打到,不會淪為疫苗孤兒.
.
再者,恐怕已經有不少19歲的人施打疫苗了,如你屬於第九類,是高風險疾病患者,你可能早就排到了,在過去,有22歲女大生因氣喘而打到疫苗的例子.
.
既然有打到疫苗,未來也會排到,並沒有不讓你勾選,那「疫苗孤兒」這種說法,根本不成立.
.
台灣屬於12年國民教育,國小到高中階段,是強迫入學的(當然根據憲法義務教育應是6年),換言之,並不是人人都會上大學,19歲,也未必都是學生.
.
今天因為BNT依據研究,可以打到12歲,如果是以學生作為需求,那麼,強迫入學的階段,打疫苗的必要性較高,相較於大學,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園是較為封閉的,就學時段,你幾乎不可能離開學校,就等於關在裡面,無論是中午吃便當,還是早自修,午睡,晚自習,乃或是社團活動,你都得在學校裡,他等於是一個小型的社會,更遑論翹課還是選修.校園圈封閉,長時間群聚,換言之,一個人感染可能全部人都中標.
.
相反大學生活圈則較廣闊,我們不會把一間大學跟一間小學相比,說他們有相同的感染率,光校地面積就不成正比,或將一個小學生跟大學生相比,他們防疫知識和防護自己的能力是一樣的.在BNT研究兒童年齡層的結果出來以前,他們才是真正的疫苗孤兒,直到現在,他們一劑都沒打到,我只看見,當小孩子終於可以被打疫苗的時候,一群人突然自稱自己是疫苗孤兒,實在令人忍俊不禁.
.
19歲就算了,有多少人假裝自己是19歲,在那邊炒糖吃?因為自己還沒打到,所以借題發揮?看到小孩子,應該保護的族群,好不容易可以打到疫苗,一群人突然變成井上喜久子,每個都在喊我19歲,不公平,我也要打.
.
這應該是泛年齡層的退化.
.
所謂相對剝奪感,就是尋求公平的假象,如果你仔細拆解他們的說法,發現每個邏輯都是矛盾的,而若要滿足每個人的需求,會發現那才是真正的不公正.一張嘴有人說要往東,有人說要往西,都想著自己的利益為優先,其實走的目的地根本不相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不過看起來一樣的東西,就是我反對.
.
反對、抱怨、杯葛,讓他們看起來很一致,所以「19歲」看起來就像他們共同的訴求,其實仔細看,多少人是在自我打臉,互相講屁話.
.
一群人罵,指揮中心為何不照年齡施打,為何要讓其他人插隊?另一群人則說,為何我26歲登記了到現在還打不到?然後是英系立委(自稱)聲明,主張應該讓18歲到20歲的年輕朋友也能同步優先預約接種,講白了,這些就是在插隊,爭取「優先」,當你一個年齡層搶先了以後,就會動搖到其他年齡層,照年齡層排序的原意就喪失了,今天讓19歲、20歲也「優先」好了,就會動搖到30歲人的權益,不是把7、8年級都炒成一盤孤兒,問題就解決了,70年次到80年次,就是30歲~40歲,加上20歲要先打,等於橫跨20年齡層的間距,大家都優先,就等於大家都沒優先,這些年齡層的權益,也根本是互相牴觸的.
.
換言之,19歲優先,7、8年級的順序就會被排擠,更難打到疫苗,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在喊什麼燒?為啥要一邊喊和自己訴求相反的東西?7、8年級是19歲嗎?
.
「不是說從高齡開始往下打,結果一堆人莫名其妙就可以優先施打,19~36歲要等到什麼時候」
.
這個網友意見就更奇妙了,可以說是一種悖論的總和,我相信這人應該是36歲,硬要把自己跟19歲掛在一起,大家一起上車.高齡往下打,就是19~36歲照排序輪流等,12~18歲優先打不是莫名其妙,而是一開始根本沒有他們打疫苗的份,連選都沒得選,現在有單獨適合他們的疫苗,還有家長的需求,更重要的,她們未成年,是更需要保護的對象,我不知道「他們可以我也要」,這種前運思期的邏輯是怎麼來的,如果因為這種理由,所以優先施打,這才是莫名其妙.
.
19歲納入12~18歲打BNT疫苗,也無不可,但要注意這也是「學生防疫需求」的延伸,不是什麼「疫苗孤兒」,前者是合理的,後者叫做政治炒作,所以才會一堆打不到的也以為自己是孤兒,以為自己19歲.在這邊還要界定的是,大學教育,相較於半強迫的義務教育,是較有彈性的,而且並非必要性,所以很多大學可以自己延遲開學,而國小國中多半統一跟隨國家政策,兩者以教育的急迫性而言,也不可相比擬,教育方法也完全不同,大學遠距教學,分組實驗,小組討論,寫論文報告,甚至沒有老師,也可以獨力完成.小學生則必須要有老師帶領,疫情期間,大學生遠距教學,自主學習較為容易,小學生遠距教學,進度和老師監督,制訂作業等等,較為不容易,不如問問,大學生見到自己導師一個禮拜有幾次?小學生可是天天要跟導師打小報告的.
.
以學習急迫性來講,70幾歲還可以讀大學,小六年齡多幾歲,便算晚學了,他們的語言/數理,都在發展階段的關鍵期間,錯過關鍵期間學習就困難了,甚至成為發展性學習障礙,沒讀大學,還可找到工作,小學沒畢業,根本不能在社會上立足,甚至家長還會被告的.
.
以瑞典來說,在疫情期間,他們關閉大學/高中,小學生/國中生卻一定要入學,原因在此,真的不要哪壺不開提哪壺.
.
而19歲早就有人選擇工作了,而不是上大學,這就要以一般社會人士視之.
.
至於某些綠委,不管你是英系(自稱)還是正國會,老話一句,沒有政策辯護能力,也不用火上加油,別人都要蔡英文出來面對了,你英系還在為19歲請命,這英系不知道怎麼當的.請正確的分析民意,而不是像個草枝擺,與其在那邊跟國民黨炒作19歲,不如試著理解國民黨一流在幹些什麼-李艷秋說「好不容易扣除學生之後,還有剩下80萬劑BNT疫苗,卻又是從一、二、三類開始施打....第二類人就已優先施打過了,麻煩指揮中心公布這批人到底是誰?怎麼老打不夠?這次又要膨脹多少人來跟老百姓搶BNT?」
.
我不知道這秋是怎麼乘著19歲的浪潮在那邊胡亂質疑的,不過他講到一個重點,19歲如果納入,80萬BNT一般人恐怕就沒得打了,如果你真的那麼想讓年輕人優先,或許先想想如何抵制老屁股在放屁,到時80萬BNT學生打光了,這群人的矛頭又會指向誰呢?
.
現在在那邊跟著搖旗吶喊,只會讓人想到,別人在忙著維護防疫的信度,而你們自己卻在忙著選舉,別人在救火,你在騙選票.
.
在想著自己之前,麻煩考慮到公眾利益,每個人都只想拿走自己的部分,然後反對的代價由別人承擔,你多拿了必然有人減少,你搶先了必然會使其他人落後,沒有那種大家一起贏,大家一起先,這種直覺式的思考,恐怕連小孩都不如.
.
談論公共議題,不是這樣談的,若真想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好的方法應該是試著說服其他人,被削弱福祉的人怎麼辦?被破壞的規則又如何?今天說的是12-18歲優先,而不是你們不能打,而他們優先,有十足的正當性和理由,他們這個族群,打過疫苗的人一個都沒有,說白了,19歲以上者,依舊可以登記,但他們不想照順序排,認為不公平.
.
今天因為12-18歲優先,才會產生所謂相對剝奪感,原本順序的平衡,好像傾斜了,人人勾起了自己也想打的慾望,想到了自己還打不到的窘境,藉由19歲的議題進行宣洩,那麼,把12-18歲取消,這樣問題就解決了嗎?恐怕18歲以下永遠等不到可以打疫苗,唯一可以打得又照排序被前面的大人打完了,他們變成真正的最後一名,然後他們都未成年,這,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
有人說大學生活動力最強、社交活動最多,容易跨縣市,這也挺有趣的,真要說的話,小學生、國中生,都還沒獨立自主,每個人上完學都得回家,不更容易造成家戶感染嗎?現在台灣疫情情況,究竟是家戶感染嚴重,還是所謂跨縣市感染嚴重?一個一般成年人,四處去旅遊,享受暑假自我解封的快感,這沒有跨縣市和活動力最強的危險性嗎?獅子王不是年輕人,他的社交活動又如何呢?超級傳播者的年齡分布又是怎樣?死亡率最高是哪個年齡層?
.
而那些喊著19歲是疫苗孤兒,又痛罵12~18歲的人插隊,當真是在為年輕人著想嗎?
.
要我說的話,神父會這麼說,不用急,照著順序排,大家一定都打得到,BROTHER.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英文 論文 間距 在 曹長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芝加哥大學教授:聲援彭文正、林環牆——孤獨不可怕,馬屁護航才可憐
【摘要:媒體面對權力的時候如果矮小畏縮,許多事實的真相便永遠不會水落石出。因此媒體被稱爲第四權,其功能就是要嚴格監督政府。無奈台灣現在的主流媒體已如犬吠貓鳴,早已成了執政黨豢養的打手玩物。也正因為這樣,彭林兩位教授的行徑,更加令人尊敬。】
正文:
汪志雄教授:聲援彭文正、林環牆——孤獨不可怕,馬屁護航才可憐
【作者汪志雄為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教授】
彭文正與林環牆兩位教授飛到倫敦召開國際記者會指控蔡英文的論文造假,因為現場出席人數稀少,遭到一些馬屁官員及御用學者的揶揄奚落。
我要在這裏聲援這兩位學者教授:追求真相而被冷嘲熱諷並不可怕,昧著良心馬屁護航才是真可憐。
關於小英的論文門,到底該不該繼續追究下去,每個人有各自的看法。特別是在LSE發表了一個公開聲明之後,有許多人覺得,學校都出面說明了,還有什麼好懷疑的?
這讓我想到當初的「水門事件」。華盛頓郵報兩個菜鳥記者Carl Bernstein與Bob Woodward,被指派去採訪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的遭入侵事件,結果發現疑點重重。兩人鍥而不捨地追查,期間雖然遭到白宮,中情局,聯邦調查局高層的警告與阻饒,卻仍不退縮,最後終於迫使尼克森總統辭職下台。
媒體面對權力的時候如果矮小畏縮,許多事實的真相便永遠不會水落石出。因此媒體被稱爲第四權,其功能就是要嚴格監督政府。無奈台灣現在的主流媒體已如犬吠貓鳴,早已成了執政黨豢養的打手玩物。也正因為這樣,彭林兩位教授的行徑,更加令人尊敬。
LSE發表公開聲明後,整件論文門是不是真的就如小英總統所說的:「閉著眼睛的人看不到真相,遮住耳朵的人聽不到實話?」LSE的聲明讓我想起水門案爆發之初,白宮所發出的義正詞嚴的新聞稿。兩者,實在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不是因為疑點重重,當時的水門案,應該在白宮發出聲明之後就會迅速結案。同樣的,如果不是因爲小英的論文門存在太多的匪夷所思,LSE的聲明應該也會讓這件事畫下句點。
除了之前已被質疑的論文口試時間,指導教授兜不攏,目前小英論文門的疑點還包括了:
第一,小英的升等紀錄為何要保密30年?
第二,小英手上為什麼有那麼多不同版本的畢業證書?
第三,小英的論文草稿為何有太多疑似後製的痕跡?例如:
1. P23: 最後一行明顯是改過的內文標題。
最後一行明顯是改過的內文標題。(圖/作者汪志雄提供)原文的圖片臉書轉載後無法在這裡展示,請看原文網址:
https://www.storm.mg/article/1862999?fbclid=IwAR0Lj2LhEEDpa6AcKeOR_39WDzA6SLHj_ASGiRyVdrxK1Botjj7mFWKTPng
2. P95-97: 從95頁底開始,文中英文單字的間距開始被擠縮,一直到97頁頭。這明顯是要讓新加進去的96頁內容能夠連結95跟97頁,而且看起來似乎是倚賴電腦的文書軟體。同樣的手法也發生在P162-163,P172-173,P270-271,P272,P278等頁。
從95頁底開始,文中英文單字的間距開始被擠縮,一直到97頁頭。這明顯是要讓新加進去的96頁內容能夠連結95跟97頁,而且看起來似乎是倚賴電腦的文書軟體。(圖/作者汪志雄提供)
同樣的手法也發生在P172-173(圖/作者汪志雄提供)
同樣的手法也發生在P162-163(圖/作者汪志雄提供)
3. P250: 文獻索引#105,#106;P295: 索引#22,#30;P296: 索引#65,這些在論文當中引述自己的內文,可是卻引到了在論文中不存在的目錄。(百密一疏?)再加上這些目錄序號碼(Chapter I, II, etc.) 的英文字的間格充滿塗改的痕跡,令人感覺就像是刻意拼湊出來的。
P250: 文獻索引#105,#106在論文當中引述自己的內文,可是卻引到了在論文中不存在的目錄。(圖/作者汪志雄提供)
P295: 索引#22,#30在論文當中引述自己的內文,可是卻引到了在論文中不存在的目錄。(圖/作者汪志雄提供)
P296: 索引#65在論文當中引述自己的內文,可是卻引到了在論文中不存在的目錄。(圖/作者汪志雄提供)
這些在論文當中引述自己的內文,可是卻引到了在論文中不存在的目錄。(圖/作者汪志雄提供)
這些在論文當中引述自己的內文,可是卻引到了在論文中不存在的目錄。(圖/作者汪志雄提供)
總之,單就內容看,這絕對不可能是一個號稱可以拿到兩個博士學位的論文品質,更不可能是可以通過學校審核的最終論文完本。所以現在放在國圖與LSE的,都不該以「論文」稱之。
「I don’t believe what you say. I only believe what I see. 」就是因為兩位華郵媒體記者有這種追根究底的精神,才能讓水門案最後被揭發。同樣的,因著彭林兩位教授鍥而不捨的傻勁,我相信論文門的真相最後也一定會被拆穿。因為,真理必讓我們得自由
*作者為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2019年10月24日
——原載《風傳媒》
https://www.storm.mg/article/1862999?fbclid=IwAR0Lj2LhEEDpa6AcKeOR_39WDzA6SLHj_ASGiRyVdrxK1Botjj7mFWKTPng
英文 論文 間距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英文 論文 間距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英文 論文 間距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英文 論文 間距 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學院 系(所) 碩(博)士論文(字型為18之楷書 的相關結果
(論文英文題目) ... 標題使用18pt 粗標楷體(單行間距)後鍵入內容(1.5 倍行高,字型. 13pt)。 ... 以中文撰寫之論文除中文摘要外,須於中文摘要後另附英文摘. ... <看更多>
英文 論文 間距 在 英文論文常見的8 個排版錯誤| My Little AirPort 的相關結果
英文論文 常見的8 個排版錯誤 · 1. 使用Word 文檔格式提交論文 · 2. 使用中文字體來寫英文論文 · 3. 使用等寬字體(Monospaced Fonts)來寫論文 · 4. 磅值( ... ... <看更多>
英文 論文 間距 在 論文格式 - 中山醫學大學 的相關結果
中文論文題目字形採16pt、標楷體、粗體,英文論文標題字形為14pt、Times New Roman、粗體。而段落間距與前段距離為1行、後段距離為0.5行,行距:最小行高,行高:18p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