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工作的重點有些不同。講說的部分,正式招生開課。寫字的部分,同時在進行好幾本書。這本是今年出版的第一本,雖然我的篇輻只佔了1/10。
這是近年我參與得很歡喜的事,因為實現了我把珠寶放到文學和藝術的場域來談的心願。
前年12月,我應邀到台北醫學大學人文藝術中心「人文與藝術」講座演講,講題是「放閃的人生」,主要藉著珠寶故事和年輕學子溝通,不要囿於對珠寶的刻板印象,錯失和它認識的機會,它會在人生重要時點閃耀著,而且其中最珍貴的是愛恨情仇。
演講內容後來被整理成文字,再經我裁剪,被收錄在「陌生的美麗---突破日常的人文力量」一書。這是一系列的書,從2015年開始的「給未來醫生的六堂人文課」、「 跟著大師品人文」 ….., 這本是第5冊,據說暫時也會是最後一本。
拿到書後,迫不及待讀它。感動,甚至掉淚。在導演林正盛說他因為拍紀錄片接觸自閉症孩子的反思中;在作家鍾文音照護母親走完人生且在文學中得到力量的歷程中;在作家劉克襄談年輕人壯遊的故事中;在精神科醫生吳佳璇總往災難處去的「浪人」生涯中。還在建築學者李清志和作家黃麗群的娓娓道來中,找到重遊京都和必去金澤的理由。詩人張錯談外貿瓷、人文藝術中心主任鄭穎從文物談生活的風雅、音樂創作者雷光夏和林強聯手說電影配樂,對我都是擴大視野的學習引導。
大推這本書,不只是因為有我和珠寶,而是貫穿全書的心得:在諸多陌生的領域,藏有動人且具啟發性的點,等著我們放開胸懷去看見。
至於想聽我把珠寶放到藝術的場域談,可以考慮我八月開的課「從藝術視角看珠寶」。
報名連結 http://bit.ly/2ELgRS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
自閉歷程心得 在 啟點文化 Turn-Key Solu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天聽一點 #384】「有意識」的改變才有用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到一本書,書名叫做《自癒是大腦的本能》,它的附書名是《見證神經可塑性的治療奇蹟》,它是由「遠源流文化」出版的喔,我個人非常喜歡這一本書。
它裡面提到了一些關於像是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慢性疼痛、中風腦傷、自閉症,和過動症。它怎麼樣透過神經可塑性的概念,和有意識的調整,讓這些病症得以康復。
並且善用光啊、聲音啊、震動啊、電流,還有運動,活化神經的可塑性,喚醒身體的痊癒能力。那可能聽到這邊,已經引起你的好奇,那我就挑裡面一個很特別的例子來跟你分享喔。
這個例子就是書中有一個案,他罹患了帕金森氏症,那我們知道怕金森氏症的病人,他會有一種叫「動作性震顫」這樣的一個現象。簡單來說呢,就是拿杯子的時候手會抖。
結果這一個罹患帕金森氏症的病患,他發現一件事,在他還沒發病之前,他的大腦會把這些動作結合在一起,把這些複雜的流程,拿到一個杯子,你看它的流程是什麼?
我們要看到杯子,我們要先驅動我們的神經跟肌肉,去讓手伸出來,然後打開手掌,然後碰到杯子,然後用力拿住杯子,拿後再把它拿起來。這個一連串的流程事實上是蠻複雜的。
你就可以去看現在的機械手臂,要能夠做到精確的做這個動作,其實也是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的研發才做得到,那在我們一般正常人的大腦的時候,這些動作會直接把它變成是一個自動化的歷程。
所以對一般人來說,拿一個杯子這麼簡單的動作,其實是不需要運用大腦的資源,就可以把這些動作串在一起。然而帕金森氏症的病人,他就失去了這樣的潛意識自動化的「把動做連結起來」的能力,所以才會有「動作性的震顫」。
這一個個案發現了這件事情之後,他開始在他生活當中,只要他的顫抖又發作,或者是他平常可以做好的小事,又做不好的時候,比如說扣扣子又扣不好,穿襪子又穿不好,穿鞋子又穿不好的時候,他就開始專注他的意志力,專注在他的意識的每個動作。
於是他發現,只要他專心的拿杯子,不像是他還沒發病之前順手就拿起來,他只要專心的做任何事,那個帕金森氏症的典型反應就不會發生。等於當他強迫自己使用意識,而不是用自動化的潛意識歷程,他的很多病狀就會得到改善。
在這一本書中,舉了很多、很多各種原本醫學裡面,覺得已經是沒有辦法去做任何治療的病症,結果呢,都透過關於神經的可塑性,怎麼樣透過運動、怎麼樣透過意識的使用,然後得到改善的很多例子。
那為什麼我特別挑這個例子出來講呢?其實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就發現有一種人,他們很特別,他們在教室裡面聽課學習,只要老師說的任何東西,跟他原本的認為是不一樣的,他就會有很強烈的抗拒反應,因為他覺得他以前的習慣並不是這樣啊!
我每次遇到這樣的學生,我都會好好的問他們,你們進教室究竟是來證明自己是對的,還是來學習的?如果你是來證明「自己是對的」,那你根本不需要進教室。
然而如果你進教室的原因是來學習、是來改善你那些困擾的問題,那麼這也就意味著,你原本的習慣沒辦法幫你解決問題,你才有動機踏進教室不是嗎?
那在這樣的前提底下,你踏進教室,如果我在教你那些你本來就已經很習慣的事情,請問你的問題是有解還是無解呢?所以其實有一句話你一定聽過:「學習,就是跨出舒適區的過程」。
其實不管是面對帕金森氏症的狀態,還是面對我們生命當中,或大或小的改變。改變的初期,本來就需要有意識的投注,有意識的關注,如果你企圖想要用原本的習慣,讓事情有所改變、讓事情有所解決的話,那你現在已經沒問題了不是嗎?
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瘋狂是什麼?瘋狂就是企圖想要用同樣的方法,而讓事情有不同的結果。」
如果回到人類的大腦設計,像帕金森氏症這樣的病,的病人都可以透過有意識專注在自己的每個動作流程,讓那個顫抖不再控制他。那你生命當中的那些問題,那些你想改變的部分,請問是有比這個難嗎?
這或許你可以思考一下,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相關的課程報名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自閉歷程心得 在 A-PEI 阿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面對小小的病情其實我只哭過一次
就是醫生打電話來約回診確診那一次
但是剛剛看著民視異言堂的採訪片段
還沒正式開始節目我就沒辦法控制了
一直以來我都用很堅強樂觀的心態去面對
那不表示我的內心不脆弱不傷感
只是我太害怕
更不願意讓我的小家因為孩子的病而分崩離析
因為終日以淚洗面也不能改變什麼
反而只會讓小孩感覺到媽媽的不安而變得不穩定
老公也會更辛苦
小家辛苦
娘家婆家又怎麼開心得起來呢
因為倒下的代價太大了所以要自己絕對不能倒下
再怎麼辛苦也要告訴自己這沒什麼
不過是生命中的一部份罷了
把醫療的部份交給醫生
把關愛的部份交給家人
人做不到的事情
交給神
長期帶小孩早療復健的過程中
看過太多辛苦的小孩以及背後辛苦的家長們
影片中洪醫師說大部分的父母因為生得少所以希望小孩是精英
但對於我們這些照護著辛苦的小孩的父母來說
管他精英不精英
我們只在乎小孩健不健康
但健康是被祝福的禮物而不是理所當然的事
可惜
能夠理解健康有多重要的人往往都是還沒得到的
我身邊一位最好的家長朋友
也有個罕病的小孩叫做狄喬治症
我在那位媽媽的身上也看到了滿滿的樂觀與堅強
也許是因為這樣
所以我才會那麼注意她並且想跟她一起當好朋友(笑)
除了雷特氏症以外
有很多罕見疾病或者重大傷病的病患與家庭
都需要社會更多的關注
我的力量很小
但再怎麼小的力量還是希望可以散佈更多的善意
待會兒中午還要帶小小去醫院復健呢
希望大家有個愉快的週二
💟很開心😊很感恩,感謝ok繃樂團要接受「民視異言堂」採訪時,第一個!就想到「雷特氏症-蕾雷家族」樂團kim與Ann非常樂愛公益,時常出錢出力為蕾雷家族的孩子無私付出,帶給孩子不僅是聽覺上的刺激,心靈上的輔療,當家長看著自己的孩子隨著音樂的節奏薰陶,而得到滿足與歡笑的表情,那種澎湃的氛圍,讓家長感到非常溫馨療愈,同時也要感謝總是默默為孩子付出的Elsa。
❤️特別感謝民視異言堂郭倍宏董事長、陳琪惠記者與攝影曾驛翔大哥願意給予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入鏡的宣傳機會,芮芮媽咪願意分享心路歷程,高雄長庚醫院洪碧蓮醫師願意共同協助接受採訪,萬分感激🙏
💟雷特氏症蕾雷家族與自閉症很類似,需要費很大很多的心力,結合家長在家與孩子的互動才能有那麼ㄧ點「果效」,雷特氏症孩子全身都會「退化」到無法生活自理,無法言語溝通,唯獨「聽力」還能維持,酷愛音樂,比較令人惋惜是...
🎹「音樂治療」對雷特氏症的重要與幫助性,目前「不被政府認可」,因此我們全國的孩子無法享有健保的福利幫助下,得到更完善的刺激與治療,都要「自費」,政府補助的對象只有針對「兩歲以下的孩子」...
對於蕾雷家族的家庭負擔非常沉重,況且協會目前只能北中南定點開課,無法完全照顧到全國每一個家庭,全國的蕾雷遍佈各地,澎湖、金門、花蓮,對協會來說,不管在距離的阻力、經費匱乏的無助、種種...都需要被政府妥善安排與社會大眾重視。
讓更多有愛的社會大眾,ㄧ起來認識
支持「雷特氏症-蕾雷家族愛音樂」🎸🎻
#雷特氏症蕾雷家族需要大眾關注與重視
#劃撥帳號22785990社團法人臺灣雷特氏症病友關懷協會
#愛心碼6377
#感謝民視異言堂
#感謝所有幫助音樂治療募款的朋友
#感謝OK繃樂團
#感謝默默付出的Elsa
自閉歷程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7/25(三) 或 08/02(四)19:30
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8/30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7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到一本書,書名叫做《自癒是大腦的本能》,它的附書名是《見證神經可塑性的治療奇蹟》,它是由「遠源流文化」出版的喔,我個人非常喜歡這一本書。
它裡面提到了一些關於像是帕金森氏症、多發性硬化症、慢性疼痛、中風腦傷、自閉症,和過動症。它怎麼樣透過神經可塑性的概念,和有意識的調整,讓這些病症得以康復。
並且善用光啊、聲音啊、震動啊、電流,還有運動,活化神經的可塑性,喚醒身體的痊癒能力。那可能聽到這邊,已經引起你的好奇,那我就挑裡面一個很特別的例子來跟你分享喔。
這個例子就是書中有一個案,他罹患了帕金森氏症,那我們知道怕金森氏症的病人,他會有一種叫「動作性震顫」這樣的一個現象。簡單來說呢,就是拿杯子的時候手會抖。
結果這一個罹患帕金森氏症的病患,他發現一件事,在他還沒發病之前,他的大腦會把這些動作結合在一起,把這些複雜的流程,拿到一個杯子,你看它的流程是什麼?
我們要看到杯子,我們要先驅動我們的神經跟肌肉,去讓手伸出來,然後打開手掌,然後碰到杯子,然後用力拿住杯子,拿後再把它拿起來。這個一連串的流程事實上是蠻複雜的。
你就可以去看現在的機械手臂,要能夠做到精確的做這個動作,其實也是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的研發才做得到,那在我們一般正常人的大腦的時候,這些動作會直接把它變成是一個自動化的歷程。
所以對一般人來說,拿一個杯子這麼簡單的動作,其實是不需要運用大腦的資源,就可以把這些動作串在一起。然而帕金森氏症的病人,他就失去了這樣的潛意識自動化的「把動做連結起來」的能力,所以才會有「動作性的震顫」。
這一個個案發現了這件事情之後,他開始在他生活當中,只要他的顫抖又發作,或者是他平常可以做好的小事,又做不好的時候,比如說扣扣子又扣不好,穿襪子又穿不好,穿鞋子又穿不好的時候,他就開始專注他的意志力,專注在他的意識的每個動作。
於是他發現,只要他專心的拿杯子,不像是他還沒發病之前順手就拿起來,他只要專心的做任何事,那個帕金森氏症的典型反應就不會發生。等於當他強迫自己使用意識,而不是用自動化的潛意識歷程,他的很多病狀就會得到改善。
在這一本書中,舉了很多、很多各種原本醫學裡面,覺得已經是沒有辦法去做任何治療的病症,結果呢,都透過關於神經的可塑性,怎麼樣透過運動、怎麼樣透過意識的使用,然後得到改善的很多例子。
那為什麼我特別挑這個例子出來講呢?其實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就發現有一種人,他們很特別,他們在教室裡面聽課學習,只要老師說的任何東西,跟他原本的認為是不一樣的,他就會有很強烈的抗拒反應,因為他覺得他以前的習慣並不是這樣啊!
我每次遇到這樣的學生,我都會好好的問他們,你們進教室究竟是來證明自己是對的,還是來學習的?如果你是來證明「自己是對的」,那你根本不需要進教室。
然而如果你進教室的原因是來學習、是來改善你那些困擾的問題,那麼這也就意味著,你原本的習慣沒辦法幫你解決問題,你才有動機踏進教室不是嗎?
那在這樣的前提底下,你踏進教室,如果我在教你那些你本來就已經很習慣的事情,請問你的問題是有解還是無解呢?所以其實有一句話你一定聽過:「學習,就是跨出舒適區的過程」。
其實不管是面對帕金森氏症的狀態,還是面對我們生命當中,或大或小的改變。改變的初期,本來就需要有意識的投注,有意識的關注,如果你企圖想要用原本的習慣,讓事情有所改變、讓事情有所解決的話,那你現在已經沒問題了不是嗎?
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瘋狂是什麼?瘋狂就是企圖想要用同樣的方法,而讓事情有不同的結果。」
如果回到人類的大腦設計,像帕金森氏症這樣的病,的病人都可以透過有意識專注在自己的每個動作流程,讓那個顫抖不再控制他。那你生命當中的那些問題,那些你想改變的部分,請問是有比這個難嗎?
這或許你可以思考一下,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8月30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相關的課程報名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