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居家專欄
蝦毀?!不是所有老屋都能都更?
貼心為你附上懶人包,
三大條件有機會「一坪換一坪」
別讓老屋淪為三明治屋~
-
#都更 #都市更新
( #Z馬看這編 )
自辦都更條件 在 內政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元節平安
2級警戒期間,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引
宗教場所不開放遶境、進香及遊行;
不開放福宴、平安宴、流水席。
宗教場所 #有條件開放
室內最多80人、室外最多300人
提醒大家進入時一定要配合防疫措施
保持社交距離、戴好口罩~
觸碰公用物品後,手部一定要消毒清潔
整個農曆7月都是民俗普渡時節
為了減少近距離人群接觸風險
大家可以選擇提前拜、線上拜、代表拜
或委託宮廟採買用品
普渡兼顧防疫,款待好兄弟,誠意不會變
公司行號或社區住戶自辦中元普渡或類似活動
也請一起與住戶來配合相關防疫規範
防疫措施不馬虎,生活才能更安心
#人民管家內政部
#勤洗手 #戴口罩
#疫苗輪到你就去打
#普渡防疫
自辦都更條件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名人堂-薛承泰
誰來釋放囚老
民國六、七十年代,台灣經濟起飛,蓋了不少四、五樓公寓,到現在房子老了,當年打拚的年輕人也都成銀髮族。據內政部統計,住在這些老公寓二至五樓老人,約四十三萬人,其中十五萬人超過七十五歲,隨著快速高齡化,人數將不斷竄升。
七年前,因母親不良於行,住中和老公寓四樓,我買了新店老公寓二樓,原本以為她搬過來住可少爬兩層,可是經過兩周,她還是堅持回到自己的窩,並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這就是老人!已經習慣的居住方式與生活圈,是很難改變。
這例子屢見不鮮,住在對門老伯超過九十歲,老夫婦買新電梯大樓給孩子住,老伯不良於行,也曾和孩子住過,最後還是回到熟悉的家。幾個月前他做了神仙,至於住三樓的老太太,至今我還未曾見過她下樓。
如今我也老了,看到聯合報「願景工程」囚居晚年報導,感觸良多。筆者曾呼籲,政府不要把居住正義重點,只放在社會住宅或青年住宅興建上,理由是大部分年輕人不是沒家可住,而是因為求學或工作必須離家,希望在附近找到可負擔的住所。
台灣人口步入負成長,尤其是大專院校受少子化衝擊,招生人數年年減,住宿需求明顯下降。此外,年輕人因求學或工作,移居較頻繁,即使公部門大開支票興建,也難克服問題。
值得注意的,台灣住屋擁有率極高,以戶為單位約百分之八十五,且大部分在中高齡者名下;光是大台北地區超過四十年老公寓,就約三分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很明顯的,都更才是實踐居住正義主要途徑;因為,今後十年長輩留下的遺產,總數應在百萬間以上,作為都更標的更不只百萬間,遠超過社宅支票!
這些老公寓大部分位都會好地段,都更不僅可解決囚老問題,也可釋放更多年輕人喜愛的好地點。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政府已著手提出誘因,提高不少老宅住戶都更意願。
對於地點好,土地面積夠大,建商當然有興趣,都更進展會較為順利;可是符合這種條件的老宅可能不到一半,就算以「危老」名義由住戶重建,走自辦或民辦都更都有困難,這不只因建商較無興趣,住戶間共識更難,只要到老舊社區走一趟就知道!
多年來,政府任由住戶侵占公有地,不僅處處違章,光巷道內占用停車位就嘆為觀止。如果公權力連巷道都處理不來,住戶間關係緊張,怎麼進行自辦都更?
內政部花次長曾提出,提供「囚居」長者換居選擇,補助長者向民間租用進出無障礙合宜住宅。這個方向是正確的!筆者認為,政府應先推動幾個大型「公辦都更」,完成後將多出來房舍,優先提供給附近最老宅進行「換屋」;政府又可取得新土地都更,一波波走下去。不僅老人可「在地老化」,還可帶動更多「民辦都更」。
飛機要降落松山機場時,往下看去這個國際都會是長什麼樣子?這就是國際觀光客的第一印象。都更不是只靠魄力,更要有方法,才能釋放囚老,也讓年輕人有更多適當的選擇。(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