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感謝身邊的人開始,你的命運就會真的改變!
只要說出兩個字,解放僵固的頭腦。
作者:川﨑康彥
書名:為何我們喜歡興奮,需要緊張?
——哈佛醫學院研究員的53個活化大腦練習
各位今天說了幾次「謝謝」,向他人表達感謝之意呢?
我們對於家人或朋友這些親近的人為我們做些什麼時,久而久之好像會變得理所當然,不覺得需要感謝。但是,若平時養成親口向對方道謝的習慣,就能隨時對任何人說出「謝謝」了。
眼前對方的情緒,其實會對自己造成影響。如果身邊有個人整天板著臉,好像大家都對不起他似的,不知不覺地自己也會開始看什麼都不順眼。我想大家都有這種經驗。相對地,你應該也有曾經被對方的笑容感染,自己也跟著眉開眼笑的時候吧!
說聲「謝謝」,向對方表達感謝,就是對他人敞開心胸。養成時時感恩的習慣,就能保持對任何人都能敞開心胸。如此一來,大腦就會開始自由地想像。相對地,一旦封閉心靈,大腦便停止自由想像,就容易陷入自我封閉的惡性循環。
道理是這樣的。人的大腦一旦被情緒束縛,思考就會停滯,裹足不前。思考僵化後,對大腦傳遞訊息的突觸功能會變得模式化。結果,想像變成只有固定的模式,缺乏想像力的人,人生是黑白的,不是彩色的。
要解放僵固的頭腦,最好的方法就是
「常懷感恩之心,對任何人都敞開心胸。」
心胸一開放,就不會被固定的觀念或信念束縛,跟隨自己的直覺行動。對於期待興奮的心情,也會直率面對,提升實現期待的熱情。
說「謝謝」還有一個重要的效果,就是消弭阻礙大腦發展的情緒。諸如被害妄想、憎恨他人、感覺痛苦等負面情緒。
不過,越是跟自己親近的人,「謝謝」二字越難說出口,總覺得很難為情。所以,我要介紹一個練習方法,讓我們可以簡單就說出感謝。這是我在哈佛研究所每當有會議之類大家聚集在一起的場合時,都會舉行的一個儀式,叫做「感謝遊戲」
—— 感謝遊戲開始了 ——
在我所屬的麻醉科,參加聚會的人必須盡可能想出要感謝的人,並對著他說出來。這個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活化大腦。感謝遊戲的主要步驟如下:
STEP① 與坐在附近的同事至少兩人一組
STEP② 輪流說出自己想要感謝的事
STEP③ 限時兩分鐘,盡可能深入思考,快速表達
這個遊戲可讓平常不習慣對他人表示感謝的人,自然地養成感謝習慣。習慣了以後,與周遭的人關係改善,心裡就會更加感謝,產生良性循環。
話雖如此,或許有人身邊沒有同事,或是突然要對親近的人表示感謝實在很不好意思,那也請放心,一開始可以先自己悄悄地列舉想要感謝的人,效果是一樣的,請試著做做看。
我的一位人生導師,竹田和平先生,他被稱為「日本第一的個人投資家」,曾經是一百零四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這位竹田先生也很重視對他人說聲「謝謝」。
他甚至建議我們保持每天說三千次「謝謝」的習慣。我身邊聽了他的話並付諸實行的人,據說後來全都「大發」了。當然,不是一定對所有人都要說出口,在心裡默默地說也不要緊。連續說個一小時,很快就三千次了。如果是一秒一次的話,其實五十分鐘就結束了。
—— 常說謝謝的人,運氣特別的好 ——
直率地對他人說出「謝謝」,就能幫助自己敞開心胸、活化大腦,而人與人之間的信賴關係也因此建立。
每個人都有自己擁有但他人沒有,或是他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被固定觀念束縛的大腦,會排斥擁有自己所沒有的東西的對象,例如拒絕接受與自己不同的想法。
但是,如果能對自己身邊的所有人都敞開心胸,不被固定觀念束縛,就會願意嘗試接受與自己不同的人。如此一來,我們就可很自然地與對方產生共鳴。
不要老是只朝著一個方向,只接受一種思考,接納各種思考或事物的刺激,大腦就會產生變化,甚至進化。這些變化和進化,是神經細胞遇到外部刺激,就會臨機應變的一種稱為「突觸的可塑性」所引發。
突觸是支援大腦功能的神經細胞相互傳遞訊息的部位。人的大腦有一百四十億個神經細胞,他們藉由突觸形成網絡,執行大腦複雜的活動。人的大腦原本就會因興奮或心跳加速而進化,所以與許多人產生共鳴、接納對方,大腦活化就會更加速地進行。
懷抱「感恩」的心,對大腦還有其他好處。其中之一就是安定心靈。當與他人之間產生互信時,大腦會從下視丘與視上核分泌一種腦內神經傳導物質,被稱為幸福激素的「催產素」。不只是對別人好,受人感謝或我們主動感謝別人時,也能得到很大的安慰,這就會促進催產素的分泌。近年的研究發現,催產素有以下功效:
1. 增加與人的親近感、信賴感
2. 消除壓力,感受幸福
3. 抑制血壓上升
4. 提升心臟機能
如上述,催產素的分泌,的確能撫慰人心。相對地,被負面情緒占據的大腦充滿憤怒和不安,無法保持興奮,以及投入對事物的熱情。因此,即使是瑣碎小事也要心懷感謝,並將這份心意說出來,不僅是為對方好,對自己也非常有益。
—— 經常感謝家人 ——
我們總不吝對公司的主管或同事表示感謝之意,卻往往忽略對身邊的人同等對待。那是因為我們都有撒嬌心態,認為對方做什麼都是理所當然,不用特地道謝。要正經八百地說「謝謝」是很難為情的事吧。還有,因為關係太親近,也可能都只看到缺點。
我想起在哈佛研究所擔任研究員時期,常會看到許多人大大方方地說出對家人的愛與感謝。或許是因為國情關係,和多半不擅表達情感的日本人比起來真是大不同。但是,我也發現正因為能夠對親近的人表達感謝,他們才能保持開放心胸,找到令他們興奮的研究主題。
每年到了耶誕假期,哈佛都會舉行派對,邀請同仁闔家參與,藉此機會對家人表示感謝。這場由教授們主辦的派對,會準備許多佳餚和活動,款待研究夥伴的家人。參加者為了讓這一整年在背後支持自己的家人玩得盡興,無不盡心準備。對家人和夥伴的感謝能量,讓會場氣氛熱烈。
除了這樣的派對,我也推薦另一種方法,可以感受這種感謝的能量。那是我為了探尋讓自己興奮的事而參加的一場講座,我在那裡學到「感恩浴」的練習。
首先,讓一個人站到正中央,其他人圍成圓圈,齊聲對著站在中央的那個人訴說一分鐘感謝話語,宛如沐浴在「謝謝」當中。參加講座的二十人同時發聲,其實聽不清楚誰說了什麼。話雖如此,感受這種砲彈一般的感謝能量,站在中央的人會覺得「原來自己這麼棒!」這不僅令人得到自信,心中也會湧現對別人的感謝。
最後,大家都對彼此更加感謝,道謝與被道謝的人也加深彼此間的信任。如此一舉兩得的效果,是多數人在同時間內一起達成的。
二十人算是很大陣仗,其實五、六人的小團體也可以充分感受感恩的能量。這時,不要只是說「謝謝」「感謝你平常幫我」「謝謝你為我這麼做」,請連為何感謝的理由也一起說出來吧。
當然,不是要請大家刻意做這個練習,其實只要平常向家人或夥伴道聲「謝謝」,就能提升彼此間的信賴。所以,請先從身邊的人開始,向他說聲:「謝謝」吧。「一天至少說十次」,實行起來其實毫不費力。
—— 不能什麼都不想,但也不要想太多 ——
先前說過,當我們被僵化的觀念束縛,大腦就會失去自由想像的能力。不僅思考被綁住,大腦的迴路也會模式化。
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我們想要「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興奮」時,大腦會自動踩剎車。我們在尋找興奮的事的時候,不要被太多理性分析思考牽著走,憑直覺是很重要的,不能想太多。
當我們在尋找讓自己興奮的事時,思考通常會變成阻礙,不過一旦找到,就必須考慮該如何行動才能實現。「怎麼做才能實現?」「怎樣才能更進一步接近自己的理想?」,這時候再發揮思考力吧。
要各位平時做到凡事憑直覺,但當找到讓自己興奮的事後反而得要靜下來思考,這不是很難嗎?不過,一旦找到興奮的事,就有「一定要到達目標」的熱情,此時就能憑著直覺開始各種行動。如此說來,我們要當心不要因為考慮太多,而造成直覺力低落才好。
這本書挺有意思的,隨意翻翻也很有收穫。
推介給大家《為何我們喜歡興奮,需要緊張?:哈佛醫學院研究員的53個活化大腦練習》先覺出版/作者:川﨑康彥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的分享請幫忙按個讚
也歡迎留言說說你的想法和回饋,謝謝你!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690的網紅JESS S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歌詞: 告白 作詞:陳詠謙 作曲:謝芊彤 我不會講你知 其實是第幾次 和他相見 應否叫作外遇 對他有些意思 甚至想過明晚獨處 時候來了 卻想起你的臉 情人該守約 我也盡我本份 沒繼續錯下去 無論如何喝醉 無論如何空虛 歸家飾演你的好情人 專心一意共你溫存和熱吻 看你帶著童稚的亢奮 坦...
自我 麻醉 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財自之前]在殘酷的現實生活中如何才能做自己?
原文link:https://www.patreon.com/posts/54687805
最近,屋企出現左少少狀況,令我突然係腦海中泛起一個問題,我地都後生過(其實我而家都仲好後生),我地都曾經對好多大人既怯懦、盲目好睇唔起,我地當年有幾多人曾經講過,大左一定唔會做以前睇唔起既果d大人。好了,歲月催人,眨眼我都三字頭,自稱後生仔已經有少少尷尬既年紀,回望過去,做唔做到年輕自己對自己許下既承諾?有冇做左自己最睇唔起既果d大人?還是理解左佢地當年既無何奈何,不知不覺行左同佢地一樣既路?
係社會入面,人有萬百種,香港有七百幾萬人,就有七百幾萬種生活方式。人大左,發現要自由,離不開先要有能力獨立自主。先要有能力處理自己既生活,先有能力主宰自己既命運,行自己想行既路。講到自立,以前我以為行自己既路一定要獨特,對其實主流既野都睇唔上眼,都有種抗拒心態,我都曾經講得,我自己既路由我話事,唔到你地理。大個左我明白,成熟既自由,唔係自己想點就點,而係堅持自己既原則,唔想做既野,有能力拒絕。成熟既獨立,唔係要否定別人既價值觀,而係係殘酷既主流價值洪流之中,堅持自己既價值觀之下同主流共存而不被淹沒。係今時今日咁多紛亂,咁多誘惑,咁多選擇既情況下,自由很難,因為好易迷失,好多挫折,但係方法唔係冇,只要你諗清楚你既原則到底係咩,並且願意為原則犧牲多少。好多人(尤其年輕人),我強調要做自己,我好尊敬做自己既人,因為真係好難。只可惜,講既人多,做既人少,做得到既更少。我地個個都好想做自己,但要做自己,到底要有咩能力,有咩準備,先可以成功?
要做自己,先要財政上自立!
係!係資本主義社會,乜都講錢。唔好以為我一開始講錢係想嚇怕大家,其實我只係講緊一個人如果要真正做自己,最基本要做到,最易做到既一個條件而已,就係財政上能夠自立。有好多初出職場既人,會以為由學生變成社會人,做係一個可以獨當一面既象徵,其實呢個只係開始。出黎做野係話俾你聽,你開始要為你獨立既人生做準備,你有機會做自己既意思。事實上如果你真正要做自己,第一件事就係係財政上獨立,別被任何人左右。我係呢度必須要澄清,我既意思並唔係要話你所有野都唔需要靠人,唔需要同任何人有來往。而係當你有需要拒絕別人果陣,你真係有能力靠自己解決任何問題,而唔係得把口係度逞強。
錢係非常能夠量化東西既工具,所以你能唔能夠財務上獨立,係有數得計。大家要小心,財務上獨立,唔等於一家要財務自由,當然,如果你已經財務自由,你係十分有資格做自己的。我地而家講既,只係你作為一個社會人,你有能力自己生活,處理好你自己生活上必要開支,有一個穩健既財務狀況,以備當有突殊情況發生果陣,你有能力保護自己。我係《戒窮》曾經提到,理財技巧係現代社會既劍同盾,用黎保護自己同身邊既人免於社會現實既摧殘,保持自己既理想同希望。生存係社會必要有一定的金錢維持生活,如果連呢層都做唔到,就唔需要談什麼自我,做自己了,有都係呃自己而已!
學會如何善用金錢
我常說,大家不是有個誤會,就是理財人都係守財奴。事實上理財只係善用金錢之術,不是不用金錢之術。問題就是人生短短幾十年,大家都有大家既理想,有大家想過既生活。問題就係大家都明白,人生冇可能只做自己喜歡既事,我地都需要透過無數既trade off,盡可能得到最多自己想要既野,而錢就係trade off既工具。
之前我都講過,所有即有既野都係cheap野,就算係幾十萬一架車,十幾萬一個手袋都係cheap野。因為大家都洗得起,只係唔捨得咁解。以人生真正可貴既野,往往都係累積得來,有好多野,錢係買唔到,但錢可以輔助得到。例如錢買唔到健康,但可以買d野幫助我地易d變得健康。錢買唔到感情,但錢可以做好多增進感情既野,可以聯絡感情。所以如果你希望你既錢用得其所,你洗之前你應該要問,你洗呢筆錢,做呢件事,佢只係一次性?還是呢次係可以累積,輔助到之後長遠既快樂呢?我開page以來接過好多唔同讀者既來信,好老土都要講一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係《戒窮》第一章提到窮人既無限loop就係,因為人愈窮,眼光會變得愈短淺,只能解決當下既問題,而當下能解決既都唔係真正解決問題,而只係解決心情唔好既問題。終於容易習慣逃避,麻醉自己。問題沒有真正解決,結果累積,問題愈來愈大,心情愈來愈唔好,問題愈大,愈不容易解決,愈想逃避。我見證過好多人因為有財務問題,選擇逃避,結果累積到一個自己不可能解決既地步。而係問題爆煲之前,呢d人往往都係放縱黎減壓,仲有一種覺得自由自在,做到自己,想點就想既感覺。到頭來,到底咩係自己,自己到底係點,自己都唔清楚了。
人際關係的重要
坦白講,窮生我其實冇資格講人際關係,冇資格教大家交朋友。因為我本身都係個摺摺地,唔係好鍾意social既人。但係就算如我咁摺既人都明白,身邊圈子既影響好重要,直接影響一個人既mind set。首先,我唔認為所有人都要好正能量,我自己都好怕果d無時無刻都好似好開心好high既人,咩事姐!冇啦啦香港地又唔係好好,大家壓力都大,你精神有問題咩…但係,唔係好正能量,唔係好樂觀都唔緊要。但揀身邊人又好,朋友又好,有幾樣野係要留意。就係呢個人一定要係真誠、積極。環境係唔好,壓力係大,唔需要扮自己撈得好掂,唔洗扮生活過得好好。問題係人要有團火,知道自己會愈來愈好,愈來愈進步。
我唔係教大家市儈揀人黎做朋友,果個人可以窮,可以讀書唔多,可以冇咩專長。但係一定要心地善良,唔好明知你有野做得唔好,但因為怕得罪你而討好你、助長你d唔好既習慣滋長。而相反你自己都要有接受人批評既胸襟,承認自己既不足,並且唔甘心自己既不足,希望改善。如果一班有咁既想法既人聚埋,大家既進步都將會不得了!大家都做到自己,大家都尊重大家既不同。一班人行埋一齊,唔係要所有性格同喜好都相似,而係大家都識得欣賞別人「做到自己」。因為現今社會,勇敢做自己絕不簡單,要有勇氣,又要有能力先得。
其他內容:
由何謂財務自由講到4%法則(上)
https://www.patreon.com/posts/you-he-wei-cai-4-38388873?utm_medium=clipboard_copy&utm_source=copy_to_clipboard&utm_campaign=postshare
學習延遲享樂,只係細路才會選擇。WHY NOT BOTH?
https://www.patreon.com/posts/xue-xi-yan-chi-39258508?utm_medium=clipboard_copy&utm_source=copy_to_clipboard&utm_campaign=postshare
自我 麻醉 意思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光天化日 ◎任明信
我不相信
那些說他們一生磊落的人
他們往往過得很好
我不相信那些
太幸福的人
我知道我開過最好的花
我用血餵養它
你可以靠近看但
請別將它摘下
不是所有的容器都適合它
我不知道
要看過怎樣的風景
才能算抵達
曾經也有好人愛我
可惜我的
愛太驕傲
常覺得人生太短
能被解開的結太少
我終日在結冰的湖上行走
擔心滑倒
冰層太薄
你並不需要知道這些
有的人挖心
需要麻醉
有的人可以徒手
你不要羨慕他們
要活下來
當那個可以
把心再放回去的人
——任明信,〈光天化日〉,《光天化日》,頁71-72。
--
◎作者簡介
任明信
十一月生,高雄人。喜歡夢,冬天,寫詩,節制地耽溺。
著有詩集《你沒有更好的命運》、《光天化日》、《雪》,散文集《別人》。
--
◎小編鋼筆人賞析
雖然任明信以詩出名,但〈光天化日〉並非情詩,而是展現他自我覺察的面相,讓敘事者我道出自身體悟及心路歷程,這樣的心路歷程坦白,可說呼應詩題〈光天化日〉。
任明信於此詩中自剖自己過往思想、觀念的反省與整理。敘事者我不相信傳統道德及其所追求的事物(磊落、幸福),但這也代表敘事者往前的道路只能自己摸索,像是「在結冰的湖上行走」一般。面對這樣的處境,敘事者我「擔心滑倒/冰層太薄」,而且也不知道「要看過怎樣的風景/才能算抵達」。然而,即便不安,敘事者我依舊以這樣的態度生活,這是種傲氣,卻也因為敘事者我的「愛太驕傲」,所以失去一些人事物,「能被解開的結太少」。
有意思的是第四段的末句「你並不需要知道這些」,若認為「你」不需要知道,為何敘事者我要將自己艱困的處境寫出?本文認為,這是因為敘事者我還是希望「你」可以知道,走在不同的道路上艱辛且容易受傷,即便這些傷都是屬於敘事者我的,「你」無能為力。這隱晦的告誡呼應著創作與自剖的思考,敘事者我認為要「用血餵養」才能開出「最好的花」,這是以自剖方式來創作的隱喻,但創作時挖掘出的痛苦終究是任明信自己的,而非讀者的,所以他也以隱喻告誡讀者「請別將它摘下/不是所有的容器都適合它」,他不希望讀者將敘事者我的傷痛誤讀為讀者自己的傷痛。
而敘事者我最後的提示可說相當動人,對任明信而言,創作需要自剖,而有些人甚至可以自剖到可怕的程度,「有的人挖心/需要麻醉/有的人可以徒手」,但重點是,自剖之後,面對著自己的痛苦,要能繼續活下去,「你不要羨慕他們/要活下來/當那個可以/把心再放回去的人」。
註:賞析文字修改自筆者碩論:許宸碩,《痛心詩派的誕生:論台灣現代詩在社群網站時代的類型化現象(2011-2019)》(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21年)
#任明信 #暑假無主題詩選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7/20210714.html
自我 麻醉 意思 在 JESS SI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歌詞:
告白
作詞:陳詠謙 作曲:謝芊彤
我不會講你知 其實是第幾次
和他相見 應否叫作外遇
對他有些意思 甚至想過明晚獨處
時候來了 卻想起你的臉
情人該守約 我也盡我本份 沒繼續錯下去
無論如何喝醉 無論如何空虛
歸家飾演你的好情人 專心一意共你溫存和熱吻
看你帶著童稚的亢奮 坦白會否徹底破壞氣氛
合著眼撫心自問 這一種背叛 無意要你傷心
自我麻醉 說謊手不會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