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下意識中不斷逃避,許多逃避都是在下意識中發生。像是忘記重要約會或重要的事情時,我們很容易認為那只是我們健忘,但其實深入探究便會發現,很多時候都是啟動了逃避的自我防衛機制。為了不要跟不喜歡的人見面,或是已經預期可能會遭遇負面狀況,進而帶給自己心理壓力,我們的心會自動做出反應。
https://news.readmoo.com/2021/07/06/hurt-always/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30的網紅小戴 Davin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odcast #自我探索 #自我覺察 現在有許多人告訴我們要自我探索、認識自己,問題是這件事該「如何做?」 最近幾年國外流行靜座冥想,它和自我探索的關係是什麼? 沒有批判性思考的人,自我探索的程度有限,這又是為什麼呢? ● 補充s2ep27生活中的科學思維 00:16 ● 對自己的探索與了解...
「自我防衛機制」的推薦目錄:
- 關於自我防衛機制 在 不假掰讀者過日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防衛機制 在 未秧 Win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防衛機制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防衛機制 在 小戴 Davin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自我防衛機制 在 大人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自我防衛機制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自我防衛機制 在 [心理] 防衛機制的問題- 看板PS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自我防衛機制 在 4.2 自我防衛機轉 的評價
- 關於自我防衛機制 在 自我防衛機制太強該怎麼辦- 心理板 的評價
- 關於自我防衛機制 在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 原來,都是心理防衛機制在作祟! 的評價
自我防衛機制 在 未秧 Win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不知道這是你談的第幾場戀愛了,或許你年紀還小,這輩子還沒有牽起過一個人的手,或許你跟我一樣,剛剛走過人生第一段戀情,也可能你的故事很長,長到落地你也不想再次拾起。
⠀⠀⠀⠀
⠀⠀⠀⠀
我覺得我變了很多,是真的脫胎換骨的改變,我不知道這可不可以叫做成長,或者社會化.還是開啟了什麼自我防衛機制。那時候還很青澀,十七十八歲的,看到喜歡的人傳來的訊息,明明早就看到通知了,還要停個一時半刻,再點進去回覆,時不時就一個人對著手機傻笑,報備自己的行程,確認對方的晚餐。
⠀⠀⠀⠀
手機只要一陣子沒亮,大概可能也只有十分鐘吧,就開始不斷拿起手機、再放下手機、再拿起手機、再放下手機,不敢點進去看他已讀了沒有,怕剛剛好他回覆,就這樣等到手機再次亮起,欣喜若狂!結果是蝦皮的推播通知。
⠀⠀⠀⠀
那時候等不到訊息不會難過,只是好奇他在做什麼、願意耐心等他、相信他會回來,倘若他真的不回來了,那就哭吧,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
⠀⠀⠀⠀
但現在不會這樣了,不是說我不再對一個人心動,不是說我不會再愛上一個人,只是就算我多喜歡他,我多愛他,我會很克制自己、我會很壓抑自己,就算要掐著自己的脖子、就算要割自己的手腕,我還是會叫自己不要期待你的任何,不要因為你的訊息開心,也不要因為你的未讀難過,反正我也可以這樣對你,你離開了,我就再找下一個人,但我也可以離開,不欠你任何。
⠀⠀⠀⠀
感情好像沒有那麼慎重了,起碼到現在沒有任何人為我慎重過。
⠀⠀⠀⠀
⠀⠀⠀⠀
談一場戀愛似乎太累了,我支離破碎,搞得我對誰都毫無所謂。
⠀⠀⠀⠀⠀⠀⠀⠀
⠀⠀⠀⠀
喜歡你的日子好苦澀,就算你我很甜蜜,但終究沒有我們。
⠀⠀⠀⠀
⠀⠀⠀⠀
⠀⠀⠀⠀
我其實很乏了,所以。
⠀⠀⠀⠀
不想愛了。
⠀⠀⠀⠀
⠀⠀⠀⠀
⠀⠀⠀⠀
#愛 #台灣 #文字 #字 #感情 #回憶 #情人 #愛情 #love #writing #words #wordporn #taiwan #relationship
自我防衛機制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英語:Stockholm syndrome;瑞典語:Stockholmssyndromet)又稱為人質情結、人質症候群,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是指被害者對於加害者產生情感,同情加害者、認同加害者的某些觀點和想法,甚至反過來幫助加害者的一種情結[1]。[2]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創傷羈絆,不一定只發生在人質身上,只要加害者對被害者實施騷擾,都可能使被害者對加害者產生強烈的情感[3]。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當受害者相信加害者的想法時,他們會覺得自己不再受到威脅[4]。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並非正式精神疾病名詞[5]。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更傾向是人們用來掩蓋不想討論問題的假想狀態。 (維基百科)
自我防衛機制 在 小戴 Davin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podcast #自我探索 #自我覺察
現在有許多人告訴我們要自我探索、認識自己,問題是這件事該「如何做?」
最近幾年國外流行靜座冥想,它和自我探索的關係是什麼?
沒有批判性思考的人,自我探索的程度有限,這又是為什麼呢?
● 補充s2ep27生活中的科學思維 00:16
● 對自己的探索與了解,決定我們未來的路 04:24
● 將認識自己的行為具體化 09:03
● 謹慎地解讀真實的自我 14:42
● 人類的自我防衛機制造成的防礙 20:48
● 自我探索,成為自己喜歡的人 24:23
📢 播客剝殼推廣連結
下載收聽訪談 https://linktr.ee/moke.tw
FB按讚支持 https://www.facebook.com/PodcastBoke/posts/418674886062819
✒️前往閱讀本篇文字稿 https://moke.tw/talk/podcast-s2ep28/
💰支持小戴的推廣行動 https://moke.tw/donate/
📚 延伸閱讀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S5EP17 http://drinkwithmario.thenewslens.com/article/6098abdffd997e0011eed795
學校扼殺了創意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9CE55wbtY
Stock music 由 AveCoo, Audiostation, HomulusTunes / MotionElements.com 提供
https://button.like.co/yenru606
自我防衛機制 在 大人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戀愛關係的討論中,「#依附理論」時常被作為相處模式分析的依據。大致分為「安全型人格」、「焦慮型人格」、「迴避型人格」三種。其中「迴避型人格」被認為難以和他人建立關係,真是這樣嗎?又為何這類型的人常常和「焦慮型人格」在一起呢?
這集節目中,自認也是「迴避型人格」的 #Joe 以自身經驗分享,當你遇上「迴避型人格」時,該如何接近他們?如何跟他們相處?如果你也是「迴避型人格」的話,其實你並非難以跟他人相處,只要做好調適,將自我防衛機制化為優勢,也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節目中提及實體課程
【 #成熟大人的伴侶溝通學】https://bit.ly/35VcJxE
有什麼問題想問Joe跟Bryan嗎?提問&合作信箱:podcast@ftpm.com.tw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贊助我們:https://bit.ly/3kskVsZ
➡大人學網站:https://www.darencademy.com/
➡大人學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darencademy/
➡大人學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da.ren.cademy/
#Podcast
↓↓↓選擇下方任一連結,手機隨時收聽🎧↓↓↓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2TfttZE
➡Spotify:https://spoti.fi/32LoD9Q
➡Google Podcast:http://bit.ly/2PAUogg
➡KKBOX:https://bit.ly/3orkOQr
➡喜馬拉雅:http://bit.ly/2vtVl32
➡大人學報名網站:http://bit.ly/35z1ebV
【大人學】App下載
iOS:https://apple.co/30vADNp
Android:https://bit.ly/2YmreVI
自我防衛機制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邀請國防部部長、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經濟部等主管單位列席報告「因應募兵制國軍後勤委外規劃與辦理現況」。
--------------------------------------------------------------------------------------------------------------------------------
口頭質詢
▶針對退役且自許「中國軍」的前將領夏瀛洲應國防部之邀請參觀出席空軍長程預警雷達成軍典禮一事表示難以接受。長程預警雷達向來被列為高度敏感且機密,連立委都很難前往一探究竟,國防部竟放任一對國家毫無忠誠度且可能洩漏國家機密的退休降領參觀,恐有違國家安全利益,國防部應該說明清楚並且避免相關事例再度發生。
▶後勤委外業務有效的配置非涉及軍中機密之軍中業務為世界潮流可以接受,然涉及國防機密之敏感業務不應該委外,並且應該要明訂規範嚴厲管控機密業務,極力避免中資介入。惟目前中資以各種形態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進入台灣,並且對台灣仍抱持高度軍事意圖,她呼籲軍方應盡速建立自我防衛機制保護國家安全對中國的通訊產品等加強防制計畫。
自我防衛機制 在 4.2 自我防衛機轉 的推薦與評價
4.2 自我防衛機轉. 5.6K views · 3 years ago ...more. CCU MOOCs. 22.7K. Subscribe. 22.7K subscribers. 45.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4. ... <看更多>
自我防衛機制 在 自我防衛機制太強該怎麼辦- 心理板 的推薦與評價
自我防衛機制 太強該怎麼辦. 心理. 2021年10月11日04:22. 我大二時意識到自己身心狀況不太好,當時有去校內諮商,但是那時候可能壓力源時有時無,而且很難約,所以諮商 ... ... <看更多>
自我防衛機制 在 [心理] 防衛機制的問題- 看板PS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上的精神分析,有點跟不太上這種動力式的思考方式,以至於有一些地方搞不太懂....
想在這邊請問一下各位前輩一些有關防衛機制的問題.
1.防衛機制到底是意識的,還是在潛意識之中的?
個人能不能選擇使用哪種防衛機制?(因為成熟的防衛機制、理性化、合理化....等,
感覺上好像都是在意識之下的,而且可以被"選用")。
2.防衛機制中的投射-認同,其中的投射在書中說是一種self的input,是『進入into』
而非『附著onto)』,這是什麼意思?指的是在投射者的認知中,
被投射的客體整體轉變為投射者的部分,而不是同時保有客體本身以及
被投射的部分這樣?
3.除了反向行為以外,還有哪些是可能永久改變人格的防衛機制?
3.1 分離(dissociation)和隔離之間的差異到底是?
可以用什麼實例解釋嗎?
3.2
內攝(introjection)和內化(internalisation)的關係?
內化和認同的關係?
反向行為和認同攻擊者間,符合邏輯的解釋是?
4.課本中的案例題目,請問可以怎麼解釋呢?
example:
有位沉默寡言又害羞的患者,小時候常常被他爸爸威脅、羞辱、責打。通常在他父親想
打他的時後,他會先跑進房間裡,而越來越暴怒的父親則緊跟在後。在一陣你追我跑之
後,小男孩會突然間沉靜下來,然後俯身,接著,他爸爸就開始打他。在被打的時後,
他會變得完全靜默,並進入一種『意識隔離的狀態』*。此刻,這個男孩正脫離
(dis-identify)他的自我表徵,並且開始認同他的父親(攻擊者),這個攻擊者正在
打他那頑皮的壞身體。成年後,他仍然繼續認同這個虐待他的父親,他嗑藥,並且常
割傷自己。顯然,他讓施虐者和受虐者在他的心靈和身體裡持續互動。
*那邊是指分離?還是隔離?
*脫離(dis-identify)他的自我表徵,自我表徵是指什麼?
我們PBL小組有幾個聯想,僅憑記憶寫出:
大前提-防衛機制就是為了緩解、消除焦慮。
a.
男孩愛他的父親,但是他父親的行為表現,反而讓男孩產生憎恨和憤怒。
恨和愛間的衝突是一種焦慮,然後他為了消除這焦慮轉而反向『認同』父親(攻擊者)
(包含他的一切,責打、辱罵和『自己-壞的體認』)
然後後續的自傷和嗑藥則是這反向防衛機制內化到人格中的結果。
b.
男孩的逃跑行為意指他一開始並不認為自身該受他父親如此的對待-他沒有"不好"。
但後來依然被責打(羞辱..etc),於是他面臨了一個矛盾的衝突,
這份衝突即是焦慮的來源。因此,他轉而認同父親-認同自己是"壞的";
壞的-該被處罰,消除上面的矛盾引發的焦慮。
然後這份認同被內化進他人格之中,往後有許多機會(包含犯錯、遇到挫折)提醒他的壞。
只是攻擊(處罰)者不在了,他轉而擔任起處罰者,用自傷和嗑藥處罰、對付自己"壞"
的那部分。
c.
男孩愛他的父親,但被父親責打卻無法抗拒、反抗。
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愛他父親所以不能反抗,另外一方面則是他無力反抗。
因為愛而不能反抗則同A解;因為無力反抗則產生自己是無力的、無用的焦慮。
.......(這次的討論沒紀錄,所以目前只記到這樣)
--
一生中,好歹要玩過一次的即時戰略遊戲-《Men of War》
1.遊戲介紹: 兵種介紹: 3.特殊物品使用簡介
https://0rz.tw/ef4P4 https://0rz.tw/744OA https://0rz.tw/ed4KY
4.(部分)多人連線模式簡介
https://0rz.tw/184M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45.17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