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看了社會心理學家佛洛姆的著作《愛的藝術》。
聽來很雞湯,內容很不雞湯,有點硬、有點難讀,每天吹頭髮時我會看個幾頁。
(因為我是短頭髮,所以大概就兩頁)
全書大致分類與定義了各種愛,讓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父母的愛和自愛。
書裡關於自愛的敘述讓我想起,當老師一陣子後,我意識到我可以將自己當成學生看待:如何教育自己、訓練自己。
如何將對他人的好,也放在自己身上,將自己與他人視為平等的個體:我若有一個孩子我會如何愛他、教育他、陪伴他,那便是我該對自己做的事情。
書寫的更詳盡,不過大致是類似的意思。
自愛和自私時常被人們放在一起,似乎對自己好是件難堪的事情。
在那之後我時常,試著用這樣的角度來對自己寬容或嚴苛。
首先將自己視為人善待之,才有可能將他人視為人善待之。
而善待並非無限的寬容或溫柔,這就可以帶到父母的愛。
佛洛姆是阿北中的阿北,是活在有納粹的那個時代的猶太裔阿北,所以性別觀念跟當代無法接軌就請自動忽視。
母愛是我們常渴望、認為理想的:無限的包容、原諒、不求回報的愛,但我們時常忽略「有要求的愛」也是重要的:達成對方期待後得到的回應,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價值觀、判斷依據,累積認知是非對錯的經驗。佛洛姆將其歸類為父愛。
於是暫且不談阿北的性別觀,愛便是多面向的,愛是無限無盡的,同時也是有期待、需要回應的。
於是我練習放下自我批判,用反思來替代;也練習在縱容自己的時候加上底線。本來是極端的相互拉扯,漸漸尋找當中的平衡。
我嘗試成為自己的母親,也身兼自己的父親。
不再自己跟自己打架,便多了很多力氣建立自我、跟自己好好對話;不跟自己打架,也就無需過度補償自己。
一切都還在練習中,不過想跟大家分享,這對我是很重要的改變之一,讓我看到一條可以走的路。
-
想慢慢寫下對我而言影響重大的事件或價值觀,希望在有人需要時能提供一點幫助,包括未來的自己也有可能需要被提醒。
有想法歡迎與我分享👾
#看鳥鳥的貓貓
#完了想不到新標籤
#ㄇㄊㄉㄈㄒ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謝稀如 Michelle Ts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病毒的象徵意義與心靈啟示】 昨天2月2日靜修十天回來才知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香港人心惶惶,恐懼比疫情蔓延得更快。我相信病毒只是心靈的象徵,所以今天特地研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病理,好去理解病毒究竟在傳達什麼訊息給我們人類。 其實這病毒靠自己本身並不能繁殖,它必須尋找宿主去繁殖,病毒的目的並不是...
自我批判 意思 在 鄧惠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都是為你好」是最完美的控制。
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qjhrucey445087322eymi1o
你是否常常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害怕別人受傷?
你是否習慣把別人的事攬在自己身上,過度負責?
你是否容易為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內疚,擔心自己做得不夠?
強勢的父母、任性的另一伴、愛指使人的同儕……,你的生命被太多人支配。
尤其總有人以「不要那麼自私」、「怎麼那麼愛計較」、「你太敏感」、「我是為你好」等字眼,企圖誘發我們的內疚感與羞愧,讓我們陷入自我譴責與自我批判的漩渦,誤以為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會經歷失落與傷痛。
為了證明自己夠好,我們總是在乎別人會怎麼說、怎麼看、怎麼反應,不斷地被迫答應他人、滿足他人,縱使他人已經得寸進尺,我們卻停不下來,身心、情緒失衡。
快來聽最新Podcast, 邀請到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聊聊新書《立下界線》,帶你楚表達自己的立場、接納自己的限制與不足。
自我批判 意思 在 News98 官方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鄧惠文時間 節目預告】
6月29日 星期二 晚上八點
「我都是為你好」是最完美的控制。
你是否常常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害怕別人受傷?
你是否習慣把別人的事攬在自己身上,過度負責?
你是否容易為超出能力範圍的事內疚,擔心自己做得不夠?
強勢的父母、任性的另一伴、愛指使人的同儕……,你的生命被太多人支配。
尤其總有人以「不要那麼自私」、「怎麼那麼愛計較」、「你太敏感」、「我是為你好」等字眼,企圖誘發我們的內疚感與羞愧,讓我們陷入自我譴責與自我批判的漩渦,誤以為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才會經歷失落與傷痛。
為了證明自己夠好,我們總是在乎別人會怎麼說、怎麼看、怎麼反應,不斷地被迫答應他人、滿足他人,縱使他人已經得寸進尺,我們卻停不下來,身心、情緒失衡。
今晚8點,邀請到 諮商心理師 蘇絢慧分享空間,聊聊新書《立下界線》,帶你楚表達自己的立場、接納自己的限制與不足。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好書分享:https://pse.is/3exxxg
#鄧惠文 #立下界線 #蘇絢慧
自我批判 意思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病毒的象徵意義與心靈啟示】
昨天2月2日靜修十天回來才知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香港人心惶惶,恐懼比疫情蔓延得更快。我相信病毒只是心靈的象徵,所以今天特地研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病理,好去理解病毒究竟在傳達什麼訊息給我們人類。
其實這病毒靠自己本身並不能繁殖,它必須尋找宿主去繁殖,病毒的目的並不是殺死宿主,而是繼續分裂下去、傳播開去,所以成功的病毒應為低毒性、長潛伏期、高傳染性、低死亡率的,HIV是非常成功的病毒例子,潛伏期長達十年,不會立刻致命,到人們發現時病毒已完全控制宿主。今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比起2003年沙士更進化,潛伏期更長、死亡率較低、傳染性更高。
當這種冠狀病毒進入人類身體後,從細胞表層抵達細胞核心的過程當中,它欺騙了人體細胞四次,一次又一次讓細胞以為病毒對自己有益而打開了防護閘門,讓病毒得以進入細胞核,進行複製自己的繁殖過程,這新型冠狀病毒會潛伏在身體十天左右,好讓自己大量複製,再爆發出來傳播開去。原本病毒的目的是傳染更多的宿主,讓自己分裂下去,可是當病毒留在身體一段時間後,竟然忘了自己是病毒,忘了自己的目的,就留了在宿主的體內,有些病變細胞告訴免疫系統「我已被感染,請殺死我」,所以引起免疫系統反應,去對付病毒,而炎症的引起是因為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因此太強或太弱的免疫系統都不行,要達致平衡才是最好的免疫能力。
從身心靈的角度去看這新型冠狀病毒就變得很有意思,一切人生的問題都源於分裂,以為自己是分裂的個體,可以獨立於其他東西而存在。近來世界發生的災禍,如亞馬遜森林大火、澳洲火災、全球氣候問題、食用魚類被塑膠或輻射污染,都讓人類開始反思我們的每一個行為,原來都影響著整體,我們其實從來都並不可能獨立存在的,一粒沙裡就藏著整個宇宙,從任何一個東西裡就看到整體。我們能從細胞裡看到一個人的整個生命,也能從一個人的生命看到整個宇宙的生命,宇宙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存在著。
回到這個病毒的象徵意義,愈會自欺的人愈容易被感染,把自己看成生命的受害者都是自欺的人,因為從身心靈角度來說,我們要為生命遇到的一切負百分之百的責任,我們對如何看待外境絕對有選擇的餘地,把事件看成是生命的禮物還是問題是自己的選擇,遇事時指責別人還是承擔責任也是選擇。另外,免疫系統的問題象徵著攻擊自己,所以愈會自我批判的人也愈容易被感染,其實說穿了,指責別人與自我批判根本是同一回事,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因為真正自愛、自信的人,愈能無條件地愛別人和愈謙卑,相反地,愈自我批判的人自然會先否認自己未接納自己的部分然後投射在外,去指責他人,愈驕傲自大的人其實內心充滿自卑。
看到病毒竟然會忘了自己是病毒,也忘了自己生命的目的,感到很不可思議,這不就是人類的靈性道路?人類投生為人,忘了自己的真正身分、真正本質,更忘了生命的目的與意義所在,讓人迷失在娑婆世界,以為追逐名利權色會讓自己快樂,竟忘了生命的目的是從無意識變得有意識,去憶起「我是誰」。因此,人變得迷失,不斷在外境尋找快樂,過程中只找到短暫的快樂,卻怎麼也不會完全滿足,無法持久地快樂,人總要不斷擁有更多和更好。其實人也像病毒一樣,不斷自我防衛或攻擊別人以餵食並壯大自己的小我(ego),讓心靈不斷分裂下去,不再記得自己原來是這個整體,讓人變得恐懼、不安、憤怒、孤單,這些負面情緒都是小我的食糧。
這病毒在中國爆發,而香港的疫情也在擴散,所有的炎症都象徵著憤怒,或許中國內地已醖釀著很多的憤怒與恐懼,共產黨以恐懼統治國人,完全是在製造人與人之間的分裂與恐懼,近來香港的政治事件也在社會間累積了太多的憤怒與恐懼,所以這病毒在這地區蔓延都是中國人的共業,跟過去的歷史、或我們每一個人的業力都脫不了關係,在我們眼前的一切只是因果循環,壞消息是我們也責無旁貸,也要為此負責,而好消息是我們有能力改變與轉化這一種,不再餵食惡的種子而去培養善的種子,改變永遠都是從自己開始。因此,我們不是要憎恨任何人,而是學習無條件地愛所有人,包括我們從前憎恨的人,由分裂的幻相回歸至一體的實相。
從整體來看地球的事件,不論是環境問題、政治問題、還是病毒問題,其實一切都是讓人類覺醒的功課,亦即學會愛、慈悲與寬恕,並接納如是,如果人類學會真正的愛,我們就不會再無止盡地佔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資源絕對足夠分配給窮人;也就不會過度的破壞環境去賺錢,地球就得以修復;國家也就不會發展生化武器,而把資源用於發展心靈平安的建設上,最後甚至國家的概念也是多餘的,若我們學會愛的話,自然能夠愛不同種族的人,這樣就連宗教也不需要了,我們已能夠發展慈悲心,愛人如己,寬恕別人,活得平安。
人類的靈性覺醒(也可稱作開悟、解脫)絕對刻不容緩,認清「我是誰」,我們無限的真正本質,了悟真正的生命意義,放下物質的追求,學習愛與慈悲,把他人的福祉與我的福祉視作同一回事,我們自己的覺醒就是送給世界最好的禮物,我們一個人的平安自會以漣漪效應般散播開去。
一切都只是為了我,學會愛。
願一切眾生快樂與平安!
謝稀如 Michelle 2020/2/3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Facebook 群組: www.facebook.com/groups/NowhereNowHere

自我批判 意思 在 歐馬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發大財、發大財、發大財
只要認真想著發大財,就會發大財了!
讓我們一起加入用口號與觀想,只要真心相信,你所想要的人事物就會顯現出來的美好世界!
※重點傳送門:
- 4:44 - 吸引力法則的成功關鍵
- 6:04 -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想法:正面問句
- 7:13 - 如果你很愛自我批判,請看這段
- 8:15 - 真正有效的目標達成法:WOOP
訂閱我的頻道: http://bit.ly/OrMARC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rMarc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marc_orange
工作連絡請來信▶barleyorange@yahoo.com.tw
_更多說書影片_ https://goo.gl/7viXT4
_給自己的提醒_ http://bit.ly/2UpUrjx
幫影片上個字幕吧:http://bit.ly/2ZwKgZ8
#吸引力法則 #發大財 #WO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