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是顏醫師的父親在家門前自己栽種的「金銀花」,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金銀花用來治療「一切風濕氣,及諸腫毒、癰疽疥癬、楊梅諸惡瘡。散熱解毒。」然而,脾胃虛寒者忌用。
2003年SARS的時候,我還在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擔任小兒科醫師,當時民間盛傳可以用「金銀花」和「板藍根」預防SARS,一時之間藥價水漲船高,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一開始,這股熱潮再起,中國也推出「連花清瘟飲」中成藥,裡面就包括金銀花和板藍根兩味中藥。最近國家中醫藥研究所研發的「中藥清冠一號」,包括魚腥草與板藍根等中藥材,也掀起了一陣依照處方成份自行畫葫蘆買中藥材的熱潮。
中醫有很多寶藏,我相信從古方也能夠找到治療瘟疫的線索,像是從諸病源侯論找到的青蒿萃取的青蒿素後來就成為治療瘧疾的正式用藥。然而,不論金銀花、板藍根、蓮花清瘟飲或是中藥清冠一號方,姑且不論其實證證據如何,都不適合民眾自行購買處方用藥作為預防使用。
對於疾病的治療,現今台灣19家醫學中心有17家設有中醫部門,國內也有超過3000家以上的中醫診所與6000位以上的執業中醫師,真正生病還是需要請中醫師專業處方。這幾天我聽到很多「健康的人」都要自己去抓這帖中藥來服用,提醒大家,這是沒有必要的喔!
#金銀花
#板藍根
#連花清瘟飲
#清冠一號方
脾虛中成藥 在 劉宗翰中醫小天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32歲的張小姐,平常身體沒有什麼不舒服,月經也算準時,不太會痛經,唯獨每次月經結束之後,仍持續有陰道分泌物到下一次月經之前,而且是每天需墊著護墊的那種程度。熬夜或忙碌時,就又濕又癢,如果休息夠一些,就濕濕黏黏的但不癢。為此深感困擾的她,來到中醫門診評估後,我們給予中藥合併針灸治療,經過1個月的療程,已經豁然開朗,解除困擾。
#帶下是中醫古代對於婦科疾病的統稱
中醫婦科自古論述即包含經、帶、胎、產四部分。胎、產歸於今日的產科,經、帶則分別處理婦女月經相關的疾病,和月經期以外的疾病。其中帶下病含括了今日的:細菌性陰道炎、黴菌性陰道炎、急慢性骨盆腔炎,甚至還包括子宮頸病變的早期症狀。本來女性的生理週期中,陰道即會分泌透明的少量黏液,這是為了正常的滋潤,但如果太濕、太乾都會造成難以啟齒的不舒服。年輕族群,常因作息、飲食和壓力,造成太濕的困擾,更年期及銀髮族,也有因為身體的元氣退化,而造成太乾的困擾,這些都有中醫的方法可以協助。
#中醫調理帶下應從體質出發
常聽老一輩說,白帶纏綿不癒就是身體太「寒涼」了,不可以吃竹筍...等等。其實,現今的女性,真正屬於虛寒體質的只是少數,反而是氣虛和濕熱兩種體質情夾雜的狀況為大宗。平常忙於工作家庭,較少運動鍛鍊,心肺機能愈來愈差,於是產生了「氣虛」,但飲食又常不忌口,冰飲不離手,甚至用餐「無辣不歡」,長期影響,就產生了上述體質,因而在婦科容易造成陰道、泌尿道的感染(同理,男生則容易有前列腺炎、尿道炎等問題)。固然感染的急性期有針對的抗生素或抗黴菌藥物可用,但若變成慢性化,好了又發,退了又來,則需根本的從體質改變來著手。
#中藥針灸和養生導引鐵三角
除了注意飲食和持之以恆的運動鍛鍊,我們會使用一些中藥材來幫忙,例如:土茯苓、魚腥草、艾葉、敗醬草等,可以做成藥粉用於內服。而著名的陰部外洗藥方則是「蛇床子」這個植物,它對於預防和殺滅陰道感染的病原體,文獻顯示都具有一定作用。針灸則是刺激穴位,來讓通過陰部的肝經、脾經、衝脈、任脈、帶脈這些經絡更順暢,如此則自然的免疫會提升,熱毒也不易蓄積在陰部。常用穴位包括:太白、太衝、三陰交、足臨泣、關元...等。
最後要鼓勵各位每天練習的,是中醫的養生導引運動「上壽導引法」(YouTube搜尋「上壽導引法」即可觀賞示範影片)。
這個簡單的,看似只有搖啊晃啊的動作,其實蘊含著養生大道理,它最基本的作用就是訓練我們的丹田(下腹部),丹田如果能量足,那麼不只預防婦科疾病,還可以抗老化,延年回春喔!
脾虛中成藥 在 中醫爸B - 馬琦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眼仔乾澀﹑有眼屎可能是肺脾虧虛!】
而小朋友常常夜夜睡😪,情緒欠佳😟,會引致肝熱;小朋友容易出現眼乾澀、有眼屎👁️。小朋友免疫系統較差,脾胃消化功能尚未健全,所以肺脾虧虛之下,媽媽可以在家製作以下簡單「清肝熱茶療」,對症下藥😄︰
茶療:桑葉 2錢、菊花 2錢
煲2碗水,20 分鐘煎服
適合 1 歲以上服用✅
中醫小知識📖︰出面涼茶店推介小朋友飲夏枯草,有無問題🤔?
因為bb 體質易寒易熱,飲左不合適體質或症狀的涼茶,會更重病情🥺,有需要應先向中醫師查詢🧐。除此之外,家長也要了解孩子有否中藥敏感,如果孩子有蠶豆症(G6PD),就不可服用珍珠末、保嬰丹、牛黃解毒片等成藥了🙅🏻♂️。而且成藥也不可長期服食,藥有三分毒,一不可令身體造成依賴,尤其bb的身體各部位在迅速成長中😗。
清熱後,更需打好個底抗病毒
病菌病毒🦠大多數經鼻的黏膜傳染,聞香包屬於中醫的「香珮療法」👃🏻,原理當小病未變大病時,吸入中藥藥效,就可辟穢及鞏固上呼吸道抗病力🤩。
每日聞香包最少2次
成人香包👉🏻👉🏻 https://bit.ly/2TLr600
兒童香包👉🏻👉🏻 https://bit.ly/2TKMh2k
今季疫情和加上香港的地方氣候,病邪多結合濕邪、熱邪,尤其針對體弱或有慢性病患人士😷。定期服用茶療,有助祛濕氣🤗,而早餐則以袪濕粥主食,調整脾胃,避免濕熱積聚,提升自己的免疫力💪🏻。
每星期飮最少2次防疫茶療
成人茶療👉🏻👉🏻 https://bit.ly/34MbAat
兒童茶療👉🏻👉🏻 https://bit.ly/34N6N8U
#清熱茶療 #清肝熱
脾虛中成藥 在 脾胃陽虛,中焦虛寒,中成藥如何選擇?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中焦指的是中醫肝膽脾胃等臟腑,而中焦虛寒,大部分指的是脾胃陽虛寒濕之類的病症,這是因為脾胃的陽氣不足,腐熟水谷、運化水濕散寒的能力下降, ... ... <看更多>
脾虛中成藥 在 脾虚百病生,四个中药熬水喝,健脾养胃祛湿一步到位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本期内容:《家有大中医》家有大中医是一档以中医健康养生类节目,关注现代人健康,传播日常养生,引导受众形成良好的养生保健意识,积极倡导正确生活 ... ... <看更多>